反渎职侵权

2024-06-04

反渎职侵权(精选十篇)

反渎职侵权 篇1

2007年8月31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领导的意见》中, 以专题明确提出要“加强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 这是对这一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 同时也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的是, “检察工作一体化”不是检察体制层面上的改革, 而是检察工作机制层面上的创新。其含义是在现行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框架下进行“检察工作一体化”, 而不是与“检察独立”、系统内的“垂直领导”等相关联的“检察一体化”。具体来说, 检察机关应当坚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下, 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 实行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侦查一体化机制是指为了优化检察院侦查资源配置, 提高整体效能, 采取侦查指挥中心等组织形式, 以提办、交办、联合办、督办为主要办案方式, 实施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 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 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 执法环境统一营造的侦查机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健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侦查重大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 应当发挥检察机关的整体优势, 统一管理案件线索, 统一组织侦查活动, 统一调度侦查力量和侦查装备, 强化检察机关相互之间的侦查协作, 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作紧密、运转高效有序的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 提高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整体能力。”

而在构建这样的“一体化”过程当中, 检察院反渎职侵权案件的侦查工作机制还存在有一些问题, 因此, 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二、反渎职侵权侦查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 反渎职侵权工作正处于检察机关重建以来最好的时期,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过程, 这一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已成为我党构建和谐社会, 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 社会认知度大大提高, 支持率不断上升, 特别是全国检察机关渎侦部门统一更名, 设立“反渎职侵权局”, 为检察事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就是只注重本院或反渎职侵权部门自身的力量, 而忽视了与其它院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联络, 遇到那些跨区域、智能化、关系网厚、复杂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 形成不了打击的优势和合力, 使过去那种二三个人为一组各自为营、分散作战的侦查模式,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次, 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依法行使侦查权, 强化法律监督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环境。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大多数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一般担任着领导职务或某一个方面主管职责。由于这类人员的身份特殊, 各种关系盘根错节, 给基层院查办案件带来一定困难:

一是亲属、朋友、同乡、同学、战友等社会关系网形成的“保护层”使案件查办工作极易陷入困境。

二是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干扰着办案工作, 为了本单位、本部门的荣誉、声誉不受影响, 千方百计捂着盖着, 以达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目的。

三是利益关系作祟, 由于与在案人员存在着某种利益牵连, 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依仗其管理人财物的职能而对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施加压力来阻碍侦查。

四是个别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对反渎职侵权工作认识上的误区, 为了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 对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 不但不支持查办工作, 反而千方百计地来限制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 造成检察院孤军奋战的状况。

三、反渎职侵权侦查机制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之下, 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实现一体化是有着法律基础、技术支持和相关保障的。以检察工作为整体的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 作为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体系的要求。

检察院渎侦部门更名“反渎职侵权局”, 根据检察工作一体化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 配强配齐相关人员,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反渎职侵权侦查队伍, 为实现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提供组织保障。对此, 高检院有关负责人就更名问题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更名“有益于加强检察机关对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管理, 有利于侦查一体化建设, 有利于排除干扰和阻力”。这是反渎职侵权侦查机制一体化的机构保障。

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领导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健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若干规定》是反渎职侵权侦查机制一体化的法律保障。

当前我国渎职侵权案件的高发案率, 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打击渎职侵权犯罪, 是反渎职侵权侦查机制一体化的社会现实要求。

由此, 我们得出, 反渎职侵权侦查机制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四、相关建议

1.强化理论学习, 统一思想认识, 激发干警参加创新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自觉性。加大宣传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力度, 组织干警进行学习, 明确实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重要意义。引导干警参与试行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方案的讨论, 规则的研究, 并适时进行培训, 提高对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认识, 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

2.主动争取领导, 融洽外部关系, 构建一个适合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和谐环境。首先, 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的领导, 把中央的决定, 上级院关于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实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精神及时进行汇报, 并将试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他们解决困难及时报告, 求得支持和理解。其次, 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对检察机关工作上的支持, 特别是机构、编制和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 建立长期的联系制度, 经常进行沟通, 力求更有力的人财物的保障, 确保相关硬件的建设能够逐步到位。

3.理顺内部关系, 明确各自责任, 保证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有序运行。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内设部门在实施侦查活动中的协调配合。检察院反贪、渎检、监所、民行四个检察部门负责侦查的案件可能有交叉, 如反贪部门侦查的案件可能涉及渎职侵权犯罪;对涉及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的民事、行政判决有异议的, 需要民行检察部门参与调查并对民事、行政案件是否正确提出意见;监所检察部门侦查的案件可能涉及渎职侵权犯罪等。为了避免发生四个检察部门的侦查活动重复和产生漏罪, 应建立检察院反贪、渎检、监所、民行部门的侦查协作机制。

4.制订和完善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工作原则。严格依法的原则。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行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协作配合的原则。在案件侦查过程中, 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院与院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 相互协作, 相互配合。同时还应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联系, 互通情况, 增进理解, 相互支持, 形成合力, 做到上下、内外一盘棋, 确保在侦查过程中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整体统筹的原则。要求在反渎职侵权案件侦查过程中, 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要做到资源共享, 案件线索统一管理, 信息资源统一调配, 技术装备统一使用。检察机关内部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业务优势, 加强配合, 优化组合办案力量, 统一规范执法行为, 努力形成法律监督的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全省检察机关实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指导意见.人民检察 (湖北版) .2007, (1) .

[2]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 2001年颁发。

反渎职侵权学习总结 篇2

2011年4月13日,我镇政府组织观看反渎职侵权警示片,以此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做好犯罪预防。

全影片主要内容是:渎职侵权犯罪的概念特点、社会危害性的主要表现、近年来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典型案例、职务犯罪的预防、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服务和队伍等几个方面,使我在这次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一、要把反渎职侵权工作纳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格局,始终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服务。贪污贿赂是“落入腰包的腐败”,渎职侵权是“不落腰包的腐败”,都对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和国家建设造成严重危害,渎职侵权的危害性甚至更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惩治滥用职权、失职渎职与惩治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都要把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格局,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认真抓好反渎职侵权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

二、要把反渎职侵权工作纳入深入推进重点工作的总体格局,始终为企业内部矛盾化解、企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要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认清形势,把握规律,主动出击,通过积极预防,有效化解各种内

部矛盾,及时发现和促进解决引发矛盾的源头性问题。

反渎职侵权案件线索摸排与初查 篇3

关键词:渎职犯罪;初查;方法;技巧

当前,反渎职侵权案件在办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线索“发现难”这个难题。造成这一难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渎职侵权类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对于一般犯罪而言,对象范围不仅少,而且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再加上犯罪行为与职务行为的混同,导致犯罪行为比较隐蔽,不主动出击很难被发现。同时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的初查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没有统一的模式可生搬硬套,因此,对于如何展开初查,由于侵权渎职案件各异,每个案件的初查途径也不相同。侦查人员要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特点选择最佳的切人途径,而且对有些案件,要选取各个路径同时人手。

一、反渎职侵权案件线索摸排

案件线索是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开展的前提,没有案件线索,一切都无从谈起。如何解决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匮乏这一难题已成了反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当务之急。因此,疏通案源渠道,拓展案源途径,获得充足的线索是当前开展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要解決的首要难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拓宽工作视野,积极寻找案源

鉴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举报少、报案更少的现状,必须坚决摒弃等案上门的做法,拓宽办案思路,增强发现案件线索的敏锐性,主动出击,牢牢抓住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新闻媒体曝光的问题,深挖案源。一是注意从平时工作、生活、交往中及从新闻媒体、街谈巷议中发现线索,及时捕捉国家重大改革措施中有可能发生的新型犯罪。二是注意从相关部门的信息、简报中发现有关渎职侵权犯罪线索信息。三是重视信息网络,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络上的信息,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四是通过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广泛收集社情信息,从中挖掘渎职侵权犯罪线索。五是深入群众调查,收集个案信息。六是围绕反常现象,挖掘幕后信息。

2.建立特情网络收集线索

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主体特殊,主体所在的行业和部门特殊,只从外部获得线索往往难摸到真情,证据也不好收集,办案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在相应的部门和行业内部设立特情,及时提供案件线索。在具体工作中,要在一些容易发生犯罪案件的部门中发展一部分有正义感、头脑敏锐的人员作为特情人员,让他们时刻注意这些部门中各个环节是否隐藏着犯罪,一旦发现案件线索,立即向检察机关报告。为提高他们提供案件线索的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特情人员要适时表彰奖励,调动他们提供线索的热情。同时还要制定一套严格保密制度,切实保障特情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拓展思路、增加渠道摸排案件线索

在当前的形势下,通过正当途径找有关单位提供线索,往往这些单位不愿意配合或不提供细节,可以换个方向,通过个人关系或在非正式场合了解,打回旋战术,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另外。当前制约线索来源的一个原因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这一点可以通过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采用稳妥有效的联系方式获取线索,对举报人进行奖励等方式予以解决。另外,在当前的办案方法基础上,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拓展办案思路,增加线索来源渠道。一方面开阔眼界,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网络、报纸、电视、杂志等时下媒体。获取当前优秀的办案案例和办案方法,学习其他地方在办理渎职侵权犯罪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比较和思考,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另外一方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案件中所产生的思路和经验,注重积累和总结,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要注意归纳,在办案的间隙,勤于动脑,乐于思考,克难攻坚,取得突破。

二、初查突破口的选择

初查的方法很多,也有公开与秘密之分,这里着重说秘密初查。

1.选择犯罪事实方面被查对象容易疏忽的环节

被查对象对其主要的侵权渎职犯罪事实或易出问题的重要部分一般都作较为充分的准备,侦查人员要善于避开其正面防守,迂回绕到其他薄弱环节,从次要方面打开缺口,突破案件,证实犯罪。

2.选择被查对象反侦查手段中的薄弱环节

被查对象在实施侵权渎职犯罪后往往会对其行为进行布防和补漏,而在布防和补漏中往往会留下破绽,如涂改有关材料,撕掉卷页,留下残痕,多数被查对象在畏罪和矛盾心理支配下,往往撕掉书证,隐匿起来。侦查人员要善于抓住这些漏洞和破绽,突破案件。

3.选择关系人、知情人中的薄弱环节

在渎职、侵权案件中往往有知情人、关系人,侦查人员要善于抓住知情人、关系人的缺点、漏洞,从中选择有弱点、有过错的对象作为突破口,从政策教育和法律震撼迫使知情人、关系人吐露真相从而突破案件。对于有举报人、知情人的线索,必须先秘密接触他们了解情况,确定初查方向。某县院一检察干警在闲聊中听到该县某派出所最近放了两名盗窃犯,该干警意识到这里面很可能有徇私舞弊犯罪,遂将情况向检察长作了汇报。后来办案人员多次秘密前往该群众家,耐心开导,打消其顾虑,该群众终于讲出了该派出所副所长王某收受盗窃犯家属财物,放纵犯罪的情况。

4.抽丝剥茧,找准突破口

相当部分的徇私舞弊案件,在舞弊者与原案案犯之间都有中间人、知情人等。这些人了解徇私舞弊的情况,责任较轻,具有为免受追究,愿意提供证据,将功补过的心理。因此查案中,触动这些人后,要尽量控制,以免通风报信。如某市院发现市公安局预审科长的徇私舞弊线索后,秘查到该人与原案案犯及家人并不认识,断定必有人在牵线搭桥。于是办案人员以厂长、推销员的名义,前往秘密侦查,了解到中间人代某受原案案犯父亲的托付,去找预审科长帮忙把儿子弄出来,并给了两千元感谢费。经过作工作,获取了中间人代某的有关证言,为突破案件打开了缺口。

5.避实就虚,获取关键证据

初查的突破口至关重要,选得准易于破案,选不准则会致案件“卡壳”;隐蔽意图也至关重要,暴露主攻方面只会导致正面对抗,陷入僵局,因此初查的技巧谋略要十分讲究。如某县在初查一公安人员放纵重大盗窃犯、收受贿赂的案件时,发现该嫌疑人与从中说情的盗窃犯的姐姐达成攻守同盟,并有一张该嫌疑人的同事退钱给盗窃犯的姐夫的收条。经分析,此同事是嫌疑人的办案搭档,且工作时间不长,便于突破。办案人员秘密找到此人,经做工作后,此人说出了收条是嫌疑人与盗窃犯姐姐为预防问题暴露而制造的伪证。这一关键证据的获取,为突破全案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渎职侵权案件线索摸排与初查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渎职侵权犯罪情报信息系统,设置专门工作机构,统一负责区域范围内渎职侵权案件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管理工作,将情报信息作为启动侦查的源头,将占有情报信息作为侦查决策的依据,形成情报信息引导侦查的工作机制;二是通过案件资源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及时提供获取、拓展案源的渠道和途径,适时推广发现案件线索的经验和方法,切实发挥上级院指导、督促、服务、保障等核心职能;三是牵头组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尤其要加强与下级院同级党委的沟通与协调,帮助克服发现渎职侵权案件线索过程中遇到的干扰和阻力,为下级院执法办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是服从上级院指挥,积极参与和投入统一组织开展的集中专项行动,及时按要求完成交办的侦查协作任务,形成发现渎职侵权犯罪、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工作合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治,李扬.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个缺陷—初查行为研究[J].法商研究,2011(2).

[2]柳忠卫,滕孝海.渎职犯罪初查行为探析[J].法学论坛,2009(02).

反渎职侵权 篇4

一、反渎职侵权工作存在的“三难一大”问题

第一, 线索发现难。原因有:1.渎职侵权犯罪的智能化、隐蔽化。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均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其作案手段十分狡猾和隐蔽, 不易被察觉, 具有较强的反侦查、反审讯能力。2.渎职罪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社会认知度过低。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内容和管辖不甚了解, 又怕打击报复, 不敢举报, 举报意识、热情不高, 有价值、能成案的线索不多。3.一些单位保护主义严重, 主动移送线索的意识不强。许多部门在案发后往往采用隐瞒不报、自行处理、私下解决的方式, 造成了案件线索被掩盖, 而检察机关又难以介入司法、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 在了解情况时往往又得不到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 从而使案件线索来源长期在低谷徘徊。

第二, 调查取证难。主要表现在:1.取证对象的特殊性。渎职侵权犯罪主体大都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实权人物, 其社会阅历、知识结构、社会关系等决定了他们不会轻易地提供相关的罪证。2.案件的知情人员害怕报复或者考虑其他因素而不愿作证, 或在举证上出尔反尔, 经常使审讯取证工作备受干扰。3.犯罪嫌疑人利用权力、职务和关系网以及单位领导出于各种自身或小集体利益的考虑等因素, 对案件查处采取隐瞒、开脱或干扰的态度, 人为增加了案件取证的难度。

第三, 认定处理难。主要表现在:1.责任认定难。由于调查取证中的人为干扰和消极配合, 导致许多渎职行为责任的分散;有些渎职犯罪体现“单位意志”, 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往往表现在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即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也因渎职犯罪法律没有规定单位是犯罪主体, 故无法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同时又因责任分散, 难以分清责任的大小, 也就很难追究具体责任人的刑事责任。2.犯罪构成界定模糊。法律对渎职侵权犯罪规定过于原则, 加上渎职侵权犯罪的立案标准又过于宽泛, 导致检、法两家认识不一。如司法实践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关于渎职侵权案件中徇私情、私利的认识问题。检察机关对徇单位之私、徇小集体之私都认定为徇私, 而法院不认可, 其认定徇私必须是徇个人之私。检、法认识上的分歧, 直接影响案件的最终处理。3.各诉讼环节协调沟通不够、监督制约不强。由于渎职侵权案件对于公诉部门来说, 案件数量相对较小, 深入研究相对较少, 容易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 难以形成办案合力, 特别是由于一些检委会委员对于渎职侵权案件不熟悉、认识不足, 致使一些渎职案件得不到正确处理。4、犯罪嫌疑人的特殊身份, 使他们周围形成了很厚的保护层和关系网, 易产生腐败为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甚至枉法裁判。

第四, 干扰阻力大。当前, 在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 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往往会影响侦查突破的进度。这些阻力来自于涉嫌犯罪的国家机关有关领导、同事, 由于部门保护主义, 或工作关系, 或利益联系等因素, 一旦发案说情者多, 干扰阻力大。并且, 渎职侵权犯罪在某种程度上与部门利益相牵连, 少数单位领导往往从小部门利益出发, 担心“家丑”外扬、“一票否决”等, 不考虑国家利益, 不支持办案, 对案件查处采取隐瞒真相, 极力开脱或消极怠慢, 甚至为办案设置障碍, 努力将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人为地增加了案件查处难度。

二、解决反渎职侵权工作“三难一大”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制约反渎职侵权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是“三难一大”问题, 即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和阻力大,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阻力大”造成的。可以说每一个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办都是有阻力的, 有阻力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应当运用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和外部关系来改变这种情况, 把办案阻力降至最低点。

第一, 落实责任制, 坚持检察长负总责、分管副检察长负主责、局长负具体责任, 使检察长、局长和办案人员统一思想, 齐心办案, 这是查办出渎职侵权案件的前提。反渎工作的好坏, 关键在领导, 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没有领导的信心和决心, 查办出案件只能是一句空话。检察长 (分管副检察长) 要主动依法为办案部门撑腰把关, 提高办案中的抗干扰能力, 及时提供物资经费保障, 及时研究解决办案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反渎职侵权局局长要组织指挥全局查办渎职侵权案件, 充分发挥攻坚作用, 对上要汇报好, 对下要指挥好, 对外要沟通好, 如果反渎职侵权局局长抵抗不住压力和阻力, 那反渎职侵权工作打不开局面。办案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掌握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容易出现渎职犯罪的环节, 增强发现案件线索的能力, 牢固树立公正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反腐拒变能力, 不要成为犯罪嫌疑人的说情者或“辩护人”。

第二, 积极推行和完善侦查一体化机制, 破除办案阻力。目前检察机关还是双重领导制, 要在这种体制之下破除阻力, 上下级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的办案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是检察机关为提高整体突破案件能力, 提高办案质量, 解决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阻力大等问题的经验总结, 目前在推行过程中已取得一些成果, 今后在办案过程中还要更加深入的运用和完善。侦查一体化在机制上要强化上级检察院交办、督办、协办、参办和提办案件的工作机制, 实现查办重特大案件、要案和复杂疑难案件的异地管辖、异地办案, 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扰阻力。

第三, 营造良好的办案环境, 形成办案工作合力。1.健全线索收集、管理机制。办案人员要重视建立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全方位的获取渎职犯罪线索的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其他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 建立健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调调查、联手预防等制度, 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 形成共同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局面。2.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职能部门配合的指挥机制。检察机关在反渎战役中, 肩负着外围侦查、重点突破、难点攻坚的主力军任务, 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才能在反渎工作中顶住压力, 排除干扰, 顺利推进。3.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新闻媒体的宣传会形成必要的舆论压力, 从而使有关部门的领导迫于舆论的压力而不能干预案件的查处。当然, 反渎职侵权部门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 借助媒体的力量克服阻力, 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

反渎职侵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5

及应对对策之我见

旬邑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唐海瑾

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是检察机关反腐败的一把利刃,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司法及行政执法公正严明,打击渎职侵权职务犯罪,从而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院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在县院和市院反渎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2003年以来共立办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7件11人,起诉法院4件5人作了有罪判决,2件5人作了不起诉决定,另外1件1 人因法律解释的修改而转行政机关处理。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渎检机构更名设局、新的立案标准的出台,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方式、方法明显改观,加之,线索少而且发现难、案件查处难、依法处理难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和改进反渎职侵权工作,分析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从事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渎职侵权工作的认识。

一、制约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发展的因素

当前,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困难多、难度大。我认为,影响和制约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突出矛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反渎职侵权队伍的素质与担负的重任不相适应。反渎职侵权工作涉及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和各个行业,查办起来颇为棘手,要求侦查人员必须具备法律知识,兼备其他各个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这个方面来说,反渎职侵权干警的素质应该相对要求更高一些,而我们的现状是反渎职侵权工作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普遍是单一型的法律专业人才,既没有对渎职侵权犯罪有深入细致研究的人员,也没有对渎职侵权犯罪有独特研究的能手,且反渎职侵权队伍人员变动频繁,缺乏连续性和延续性,从而导致对查办渎职侵权案件普遍有畏难情绪,制约了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开展。

二是后勤保障不力是制约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有一大顽症。侦查后勤保障滞后且科技含量低,侦查装备和侦查手段原始落后,侦查设备少,使侦查办案工作难以展开,装备保障与渎职侵权犯罪高发多发的现状存在极大的不适应和特别巨大的反差。

三是渎职侵权案件自身的特点也是制约渎职侵权工作的开展的另一个因素。反渎职侵权工作查处的对象是有职、有权、有势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反侦查能力很强的司法工作人员,从而导致案件线索发现难、案件的查处更难。加之,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渎职侵权犯罪已不再是单一的犯罪,往往与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犯罪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且由过去典型的过失犯罪,转化为现在更普遍的,因功利性而导致的主动性的故意犯罪。这样多种犯罪行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集合型犯罪,其行为更加隐蔽、犯罪线索发现就更难。

二、加强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培养复合型的反渎职侵权人才队伍

反渎职侵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侦查技能性都很强,并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侦查工作,因此必须有一支具有较深渎职侵权犯罪理论功底和丰富侦查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发展。应着力培养反渎职侵权干警的三种能力:

一是努力提高自行发现线索的能力。提高自行发现线索的能力,是当前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渎职侵权案件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的根本。如何才能提高发现线索的能力?就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培养:要从新闻报导和社会反响中发现线索;从发生的重大事故中发现线索;从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发现和捕捉信息与线索;从已查办的违法违纪案件中获取线索;从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中梳理线索;从公安机关查办的案件中追踪案件线索;从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排查案件线索;从明显的社会不公、知法犯法现象的背后挖掘线索。

二是努力提高分析、查办、突破案件的能力。渎职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是有职、有权、有势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犯罪主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高,对犯罪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精通,犯罪手段方法非常隐蔽,反侦查和对抗讯问的能力、规避法律制裁能力强。特别是有行政执法权犯罪嫌疑人,甚至有不少还是司法工作人员,他们熟悉法律和讯问技巧,作案时就有反侦查的准备,在讯问这类犯罪嫌疑人时难度就更大。为此,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查办、突破案件的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总结经验并及时推广、侦查谋略的运用等途径,加强个案研究、剖析不同案件、针对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共性规律以及突破案件的方法、时机,进行实战强化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练兵,重点抓好线索分析、案件初查方向的确定、侦查预审、侦查指挥等方面,不断提高干警心理对抗、节奏的控制、时机的把握、运用证据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改变和优化反渎职侵权侦查队伍。

三是努力提高熟悉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渎职案件的侦查绝大部份是一项“由果寻因”的工作,其特点决定了要想将案件办好,必须做到证据确实充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前提是要熟悉掌握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侦查对象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等。这就要求侦查人员要熟悉国家机关负有管理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职能部门的机构、职责等基本情况和法律法规、内部工作程序以及渎职犯罪的犯罪构成、行为特征、基本规律、易发环节,从而找到查办案件的突破口和侦查思路。由于渎职侵权犯罪涉及到的行政执法部门多,新增罪名多,而我们对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程序不了解、不熟悉,更缺乏对行政执法机关容易发生犯罪的环节,行政执法人员的犯罪手段、特点进行研究,因此,必须加强学习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市场经济、财务制度、税收、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对各行政机关的相关知识熟悉了,工作程序了解了,业务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就会留心了,反渎职侵权工作也就能够顺利地开展了。

(二)加强侦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后勤保障功能 科技强检,是检察机关实现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也是提高检察机关办案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而目前反渎职侵权工作的侦查设备,已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渎职侵权犯罪手段的变化,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的高科技化和高隐蔽性从客观上要求反渎职侵权部门相应提高侦查技能,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收集、审查、鉴别证据,保障案件的查处。

一是加大投入科技强检的经费。科技强检,就是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装备武装检察队伍。而现实中,由于各地受地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检察院经费匮乏现象较为普遍。虽然近年来中央要求保障检察经费,但是拨付的仅仅只能保证检察的日常工作需要,科技强检经费不能保证,因此,在实施科技强检中,科技经费保障不足这一问题相当突出。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应结合实际,首先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积极筹措科技强检经费。工作中,要主动把上级检察机关科技强检部署和本院科技强检计划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使科技强检工作得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尽量将科技强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次要开源节流,将科技强检经费挤出来。主动减少会议、招待等费用开支,节约出部分资金,用于科技投资。第三要坚持实用、必需,厉行节约的原则,科学地安排投入计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造成科技强检经费的浪费。

二是树立科技强检战略意识,加大科技强检硬件建设。科技强检是一项综合工程,不单是对检察机关办公、办案硬件的改造,更是对传统工作方式、工作程序的改造。应当把科技强检工作当作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在实施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待、观望、畏难情绪,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使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科技强检的真正概念和内涵。

科技强检的目的是为办案服务,除要配备车辆、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笔、打印机、复印机等各种硬件设施外,还需要配备无线监控设备、微型录像录音设备、侦查专用车、鉴定测试仪等侦查器材,不断改善侦查技术装备。反渎职侵权局 还应当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保证侦查工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内外合作机制,形成查办合力

目前,渎职侵权犯罪已突破了地域、部门、时间的界限,犯罪手段日趋隐蔽、复杂,因此,查办渎职侵权犯罪仅依靠反渎职侵权部门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必须加强与各方面联系配合,使反渎职侵权工作由原先的单独作战为全社会协同作战。一是要整合检察资源,加强内部协调配合。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法律监督职能体现在检察机关内设的每个业务部门对刑事案件各个环节的监督。由于程序式的工作特点,使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职责。侦查监督、公诉、控告申诉、民行、监所职能部门在履行自身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渎职侵权犯罪线索。因此应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协调配合,形成发现、查处渎职侵权案件的合力。

论渎职侵权案件初查技巧 篇6

关键词:渎职犯罪;初查;方法;技巧

修改后的《刑诉法》颁布实施以来,检察机关查办渎职侵权案件范围缩小,案源少且质量不高问题成为阻碍检察机关反渎部门办案的最为不利因素,使渎检工作遇到严峻挑战。要开拓渎检工作新局面,须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努力开辟渎职侵权犯罪案源渠道,提高案件线索数量和质量,同时注意加大对己有线索初查力度,有效利用好己有线索,提高成案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渎职侵权案件线索收集与查证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初查要随机适时机

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

在得到案件线索后,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开展初查至关重要,决定着案件的成败。因此要准确把握初查的时机。初查时机成熟之后,经检察长决定即可开展初查。初查适时是指初查时间的掌握,要在初查中收集尽可能多的证据。如果证据体系上还有缺陷,就不要急于结束初查,要在保密的前提下继续完善证据,至于时间的长短,要因案而宜。司法实践中,有的案件就是长期经营,等待时机,具备条件后才立案的。

选择被查对象反侦查手段中的薄弱环节。被查对象在实施侵权渎职犯罪后往往会对其行为进行布防和补漏,而在布防和补漏中往往会留下破绽,如涂改有关材料,撕掉卷页,留下残痕,多数被查对象在畏罪和矛盾心理支配下,往往撕掉书证,隐匿起来。侦查人员要善于抓住这些漏洞和破绽,突破案件。

选择关系人、知情人中的薄弱环节。在渎职、侵权案件中往往有知情人、关系人,侦查人员要善于抓住知情人、关系人的缺点、漏洞,从中选择有弱点、有过错的对象作为突破口,从政策教育和法律震撼迫使知情人、关系人吐露真相从而突破案件。对于有举报人、知情人的线索,必须先秘密接触他们了解情况,确定初查方向。某县院一检察干警在闲聊中听到该县某派出所最近放了两名盗窃犯,该干警意识到这里面很可能有徇私舞弊犯罪,遂将情况向检察长作了汇报。后来办案人员多次秘密前往该群众家,耐心开导,打消其顾虑,该群众终于讲出了该派出所副所长王某收受盗窃犯家属财物,放纵犯罪的情况。

二、秘密接触举报人、知情人。摸清案件脉络

对于有举报人、知情人的线索,必须先秘密接触他们了解情况,确定初查方向。某县院一检察干警在闲聊中听到该县某派出所最近放了两名盗竊犯,该干警意识到这里面很可能有徇私舞弊犯罪,遂将情况向检察长作了汇报。后来办案人员多次秘密前往该群众家,耐心开导,打消其顾虑,该群众终于讲出了该派出所副所长王某收受盗窃犯家属财物,放纵犯罪的情况。

查办徇私舞弊案件中,查清徇私舞弊涉及的原案,是前提和基础。查原案,主要应从原案案卷和原案案犯两方面入手,即“第一外围”。通过审查原案案卷,发现疑点,甚至可以发现和获取舞弊的原始证据,为初查提供主攻方向。设法抓获,控制原案案犯,可以直接收集徇私和舞弊的证据。调阅原案案卷,要尽量避免以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名义进行,应以其他部门的名义进行调卷。院外发现原案案犯的,要由业务较为接近的部门出面。如某检察院在审查一起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盗窃案时,发现同案犯王构成犯罪而公安机关未提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的报告认定王某有立功表现,但卷内无证据证明。该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即以批捕科的名义调取全部证据,发现公安承办人张某收受贿赂、弄虚作假、放纵盗窃犯,后破获全案。

三、避实就虚。获取关键证据

初查的突破口至关重要,选得准易于破案,选不准则会致案件“卡壳”;隐蔽意图也至关重要,暴露主攻方面只会导致正面对抗,陷入僵局,因此初查的技巧谋略要十分讲究。如某县在初查一公安人员放纵重大盗窃犯、收受贿赂的案件时,发现该嫌疑人与从中说情的盗窃犯的姐姐达成攻守同盟,并有一张该嫌疑人的同事退钱给盗窃犯的姐夫的收条。经分析,此同事是嫌疑人的办案搭档,且工作时间不长,便于突破。办案人员秘密找到此人,经做工作后,此人说出了收条是嫌疑人与盗窃犯姐姐为预防问题暴露而制造的伪证。这一关键证据的获取,为突破全案奠定了基础。

初查案件时,可以秘密在嫌疑人或参与人身边发展可靠的人作为内线,或安插关系人贴近他们,进一步了解内幕情况,获取证据,掌握动向,以便及时调整部署,掌握主动权。某检察院在查办一起审判人员将诈骗方搞成假破产以赖掉诈骗款项的案件时,针对嫌疑人已与诈骗分子串供的情况,决定发展诈骗分子的一个老关系为关系人,布控后,此人摸清了诈骗及审判人员舞弊的内幕。在诈骗分子准备逃跑时,此人及时报告,检察机关立即出动,将诈骗分子抓获,搜查出30多万元的赃款及假帐单,为破案打下基础。

相当部分的徇私舞弊案件,在舞弊者与原案案犯之间都有中间人、知情人等。这些人了解徇私舞弊的情况,责任较轻,具有为免受追究,愿意提供证据,将功补过的心理。因此查案中,触动这些人后,要尽量控制,以免通风报信。如某市院发现市公安局预审科长的徇私舞弊线索后,秘查到该人与原案案犯及家人并不认识,断定必有人在牵线搭桥。于是办案人员以厂长、推销员的名义,前往秘密侦查,了解到中间人代某受原案案犯父亲的托付,去找预审科长帮忙把儿子弄出来,并给了两千元感谢费。经过作工作,获取了中间人代某的有关证言,为突破案件打开了缺口。

四、初查方法要灵活机动

由于案件的不同,案情的千变万化,导致初查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套路可借鉴、遵循,这就要求侦查人员灵活机动地安排好初查工作,在初查技巧和谋略上下功夫,如声东击西、敲山震虎、以案掩案、化妆初查等等,只要是合法有效的做法,就可以尝试应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初查工作的成功。

由于案件的不同,案情的千变万化,导致初查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套路可借鉴、遵循,这就要求侦查人员灵活机动地安排好初查工作,在初查技巧和谋略上下功夫,如声东击西、敲山震虎、以案掩案、化妆初查等等,只要是合法有效的做法,就可以尝试应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初查工作的成功。注意从静态初查转为动态初查。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特别是徇私舞弊案件,“敌”在暗,我在明,“敌”在静,我在动,有的犯罪嫌疑人被控制后拒不吐实;或是风闻检察机关在查案,暗地里进行反侦查活动或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或是通过之间人四处活动。我们处于明处,被动的地位,消极防御,不利于找准破案时机和突破口,而且把我们的意图和证据上的缺陷暴露,必要时,还要给对方创造条件,甚至刺激其活动,从中收集证据。

反渎职侵权 篇7

一、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的概念及现实必要性

(一) 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的概念

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是指检察机关在现行的检察体制模式下, 在现行的法律规定框架内, 建立以优化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侦查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能为目标, 以上级院为“龙头”, 以基层院为支点, 以侦查指挥中心为组织形式, 以提办、交办、督办、联合办等为主要办案方式, 实行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 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 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 执法环境统一营造的查办渎职犯罪的侦查机制。这是一种符合渎职犯罪特点和侦查规律的, 依靠检察机关自身优势和内部合力依法独立办案的新型侦查机制。

(二) 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实行的现实必要性

任何一项制度的运行, 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和保障。反渎工作的创新运行, 同样需要资源性保障, 而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建设就满足了这一要求, 保证了反渎工作机制创新得以运行。一是为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提供了保障。反渎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在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之下的机制创新, 而不涉及体制层面的问题;是在配合高检院组织推行的检察改革框架内的创新, 而不是自行其事的所谓“变革”;[2]二是为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提供了保障。通过落实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内在要求, 建立起业务指导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和巡视督察等制度, 以保证案件质量为目的, 明确反渎工作每一环节点的责任主体和职责权限, 从而实现上级检察机关切实加强领导, 下级机关坚决服从领导, 不断开创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新局面;三是为建立有效的人力协作提供了保障。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反渎职侵权侦查人才队伍, 是新形势下的反渎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 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的施行有利于在一个时期内对某一案件的突破, 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协调, 确保反渎工作的高效运转, 在侦查协作、业务对接等方面实现有机的结合;四是为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了保障。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 是从检察工作的统一性、整体性出发, 将所有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 加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合协作, 形成法律监督的整体合力, 实现办案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这必将对整合反渎侦查力量、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建构良好的反渎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二、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运行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足

一是认为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是一种工作层面上的机制改革, 不涉及检察体制, 特别是领导体制, 在办案中的外部干扰仍然难以消除, 因此积极性不高。二是因为是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改革, 缺乏必要的检察保障, 涉及配套的机构、人员、经费装备等难以解决, 试行起来非常困难。有畏难情绪。三是少数领导和干警认为这种模式只是对案件线索的管理或为排除阻力干扰的变通方法, 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各自为战”的传统办案方法, [3]观念难以转变。四是少数同志本位思想严重, 对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一体化模式心存疑虑, 怕上级检察院对案件介入过多而影响本部门的利益, 对此改革持观望态度。

(二) 外部协调困难

一是检察工作一体化的侦查机制在办案中, 虽对当前“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带来的压力有所缓解, 但检察机关仍然摆脱不了“上级管指标、党委管纱帽、政府管钱包、人大管选票”的局面。二是经费保障难到位, 各基层院经费均由当地财政支付, 还有一部分基层院经费缺口靠追赃上缴返还来弥补, 实行侦查一体化机制, 办案成为首要任务, 追赃工作势必受到影响, 再向财政要经费有困难。

(三) 内部运行不畅

一是指定管辖过多, 可能引起上、下级院之间、平级院之间的矛盾。主要涉及目标管理, 积效考核, 评先创优等。二是以指挥中心为侦查主体, 可能削弱反渎职侵权局和基层院的指挥权。[4]三是如果协调沟通不及时, 上下级院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四是实行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的机制, 方法不当可能降低工作效率, 提高诉讼成本。

(四) 硬件难以到位

反渎职侵权局的更名挂牌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尚未落实, 且越往高层越难, 说明工作之艰巨。有些地方虽然更了名, 但只换了一个牌子, 机构既未升格, 编制人员又未增加, 与之相适应的内设机构也未配制, 导致这一机制创新工作的流产。二是虽然这项创新工作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但保证这一工作机制顺利运行的各项规则、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尚未成型还在试行中, 有地时还会与相关法律及规则碰撞, 单纯地强调“协作与配合”, 可能导致法律监督与制约的弱化, 影响办案质量和效果。[5]

三、完善反渎职侵权工作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一)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实行案件线索集中统一管理

一是对内加强与反贪、侦监、公诉、控申、民行、监所等内设机构的沟通, 及时发现相关信息, 增强自行发现线索的能力, 捕捉案源。二是对外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等有关单位互助协作, 建立联络机制, 定期走访有关单位, 召开联席会议, 逐步建立门类齐全的信息查询平台, 实现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共享。三是配合控申部门加强举报宣传, 特别是加强对职务犯罪立案标准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进度、成效的宣传力度, 扩大社会的知情面, 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 注重培养干警主动发现线索的意识, 提高干警摸排发现线索的能力, 稳步扩大案源。

(二) 建立侦、捕、诉合一的工作机制, 实行侦监、公诉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制度

建立自侦部门与刑检部门的联系会议制度和办案联系制度, 通过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意见的商榷, 及时解决侦查部门与侦查监督、公诉部门提出的有关问题, 增进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增强侦诉合力, 使所收集的证据合乎庭审标准, 避免侦查、批捕、起诉在诉讼过程中的侦与捕、侦与诉等部门之间可能引起的观点差异、定性争议, 提高办理自侦案件的水平和质量, 缩短诉讼时限, 及时、准确、有效地打击职务犯罪活动, 确保案件质量和诉讼效果。

(三) 加强侦查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实现侦查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保障

一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要加强办案工作区的建设, 切实落实好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形成完备的、上下一体的执法规范化体系。二是规范侦查一体化机制运行。案源分配应统筹兼顾, 既要考虑线索的成案价值、是否适宜本地查处, 又要考虑各地工作的忙闲情况及办案能力等, 避免侦查资源的浪费。三是加强侦查一体化办案保障建设。针对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 在实施侦查一体化过程中, 应当重视和加强侦查一体化的基础建设, 提高侦查一体化的保障力度。四是加强侦查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抓好职务犯罪侦查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交流, 深入推进侦查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是全面贯彻落实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关键。[6]

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实行, 对检察机关打击渎职侵权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纵观当今世界, 不论社会制度如何, 检察独立和检察一体化已经成为各国检察制度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各国构建检察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得了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确认,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以侦查一体化工作带动检察一体化实现”[7]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我们只有运用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赢得党和人民的充分信任, 才能真正实现检察事业跨越式发展。

摘要:查处渎职侵权犯罪, 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能, 也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前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日渐复杂。与此同时, 检察机关原有的办案机制在新形势下也暴露出原有的弊端和缺陷。在世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大力推进的背景下, 面对艰巨繁重的反渎工作形势, 创新办案模式, 改革侦查机制, 加强检察机关整体作战能力, 改变过去各自为营、分散作战的方式, 建立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作紧密的渎职犯罪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 才能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惩治渎职犯罪的职能, 促进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检察改革湖北模式.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全省检察机关实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指导意见[J].人民检察 (湖北版) , 2007, (1) .

[2]敬大力.积极实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推动全省检察工作创新发展[J].人民检察 (湖北版) , 2007, (7) .

[3]孟宪文.刑事侦查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15.

[4]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 2001.

[5]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工作暂行规定, 200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M].现代汉语词典.2002:894.

反渎职侵权 篇8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严厉打击渎职侵权犯罪才能更好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道路上检察机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成绩的取得来源于检察机关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决心和广大反渎干警的共同努力, 更重要的是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检察机关始终紧紧依靠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政治保证, 是我国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保证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正确方向,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把反渎职侵权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检察机关要主动向党委汇报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思路、部署和措施, 以及在查办案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紧紧依靠党委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排除办案中的阻力和干扰,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对于渎职侵权工作的支持, 为进一步加强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想使反渎职侵权工作迈出更加和谐有力的步伐, 就必须得到各级党委、人大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是营造良好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外部环境的力量保障。要主动向党委汇报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 积极向人大常委会汇报沟通, 遇到干扰和阻力要依靠党委帮助排除解决, 工作要沿着人大的正确指导方向进行。这也就给党委、人大对反渎部门的检查、监督、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党委要对反渎工作给予较之以往的更多程度的倾斜与重视。二是人大要建立相应的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监督制度, 使人大监督工作处于经常化和规范化。同级人大应设置对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定期检查制度, 对个别重大案件要进行全程监督, 并且根据本地当时社会经济形势和突出问题给予规范性指导。

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 只有增强党的观念, 主动争取和依靠党委领导, 借助人大的监督和指导, 才能保证反渎职侵权工作良好执法环境的正确方向性。但领导与被领导, 监督与被监督是双方的问题, 除了反渎部门要主动靠拢外, 还需党委、人大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现阶段反渎职侵权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作用日益显著, 对党委领导水平, 人大监督力度也有了空前的更高要求。反渎职侵权工作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 有待于党委、人大进一步加强检查、监督、指导力度, 并给予较之以往的一定程度的倾斜与重视。检察机关在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下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检察机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 检察机关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 但与党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并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如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渎职侵权犯罪危害性认识不足、“三难一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以及反渎职侵权立法有待完善等。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检察机关要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 大力加强反渎职侵权能力建设, 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推动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检察机关要切实把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强大动力, 为进一步争取党委领导、人大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 把渎职侵权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之中, 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要:众所周知, 反渎职侵权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多年来, 经过无数检察人的不断努力, 反渎职侵权工作在检察工作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反渎职侵权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式和发展瓶颈, 因此, 如何克服新困难, 加强反渎工作力度, 全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成为新时期反渎职侵权部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渎职侵权,党领导,预防与惩治,完善对策

参考文献

[1]反渎职侵权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侦查谋略和技巧王晓冬《活力》-2011年9期

[2]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若干思考李文生《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4期

[3]浅谈反渎工作"三难一大"困境及对策马裕房《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渎职侵权犯罪相关问题探讨 篇9

一、目前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办工作仍存在的问题

1. 对反渎职侵权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宣传工作有待深入

首先, 检察机关对反渎职侵权的宣传力度不大, 导致目前社会不太了解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开展情况。其次, 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身未清楚认识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 对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高。大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渎职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认识模糊, 自觉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2. 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查办线索渠道不通畅

由于社会民众对案件当事人和行政相对人关于反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了解不深, 导致了投诉举报的比率非常低, 难以从社会民众处获得犯罪线索。另外, 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没有常规配合机制和规范的工作联系制度, 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协调配合, 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全面地将线索送至检察机关。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和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遇有符合刑事立案标准或可能已涉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线索, 但出于种种考虑未将线索移送至检察机关, 导致部分有成案价值的线索流失。

3. 侦查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关于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的主动意识还存在欠缺, 对案件敏感度不够。长期以来, 许多检察人员对渎职侵权案件的理解过于片面, 仅通过一般的调查方法获取过失犯罪的证据, 从而导致所管辖区域内的近80%的故意犯罪案件流失, 其主动进攻型侦查能力明显弱于反贪污贿赂部门。同时, 重初查、轻侦查的状况导致对证据的收集不得力, 一味强调口供的收集而忽视其他关键证据。另外, 部分检查人员仍然存在沉重的思想顾虑, 未充大胆、果断地充分发挥强制措施在侦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而是片面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失之过软、失之过宽, 忽视了强制措施在获取证据中的强大威力。

4. 侦查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刑法原则的确立以及对渎职犯罪主体的调整, 罪名的类别逐渐细化, 增加了大量涉及新领域和新罪名的犯罪类别, 同时提高了法律适用的要求和难度, 犯罪活动之间的牵连性越来越紧密。而部分侦查人员未对相关调整进行学习, 作出深刻理解, 导致不熟悉渎职犯罪的新罪名以及犯罪涉及的相关行政法规和专业知识, 从而无法准确灵活地运用相关法律、宏观上对侦查工作的进行驾驭。

二、进一步加强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能力的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首先, 可以将反渎职侵权的宣传工作纳为党校、廉政建设、普法教育和警示教育的重要内容, 并积极合理运用媒体宣传、巡回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工作的认知度。其次, 要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 提高其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做到自觉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最后, 通过对查办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反渎职侵权工作和预防渎职犯罪的措施进行积极宣传, 扩大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营造良好的查办渎职侵权案件执法环境。

2. 突出工作重点, 加大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工作力度

发动和鼓励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线索的举报, 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公开地反馈于民众, 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大力宣传关于渎职侵权犯罪的行为特征和危害性, 建立民众与检查机关的良性互动模式, 营造反腐倡廉的强大声势, 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围绕工作大局,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事件和重点行业的执法和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检察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 健全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线索移送机制, 合理优化配置检察机关与相关部门、上下级检察机关的侦查资源, 集中力量解决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发现难、取证难、突破难的问题。同时, 注意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办案行为、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处在罪与非罪界限的案件慎重处理, 将办案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

3. 建立并实施侦查办案一体化机制

通过建立并实施职务犯罪侦查办案一体化机制, 有利于充分发挥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指挥与组织协调职能, 形成上下级联系, 其他相关行政部门配合的良性互动模式, 集中优势进行分工协调, 从而取得优秀的侦查办案效果。突出上级检查机关在侦查渎职侵权犯罪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形成以上级检查机关为主导、下级和基层检查机关为基础的办案模式, 发挥各职能部门应有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于外界的消极干扰和阻力。通过立法为渎职侵权犯罪的侦查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保障, 明确特殊侦查手段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

4. 进一步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领域和新罪名涉及的行业广泛复杂, 这就要求相关侦查人员在熟练掌握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同时, 积极深入了解相关的行政法规和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对犯罪线索的敏感性和查办犯罪活动的能力。定期举办培训活动, 提高侦查人员统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能力、侦查组织指挥能力、侦查突破案件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法律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对渎职侵权犯罪新领域、新动向的分析研究, 扩大案件侦办视野。

参考文献

[1]、王援东.检察机关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学杂志, 2010 (7) .

[2]、李夫刚.当前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J].法制与社会, 2010, 12.

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取证探究 篇10

一、侦查取证思维观念应由职权主义向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并重的趋势转变

我国检察机关渎职侵权犯罪的侦查模式既有职权主义的特点, 又有当事人主义的特点, 但总的来说以职权主义为主。经过1997 年的修改完善, 2012 年再度修改, 尊重保障人权等重要宪法原则写入刑事基本法律, 刑事诉讼法律的指针由完全指向打击犯罪向保障人权的刻度转向, 由重实体轻程序向更加注重程序转变。因此, 侦查人员应对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有所了解, 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给予充分的尊重, 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正当权益应该依法给予保护, 在头脑和思维中建立起尊重和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意识, 用刑事诉讼程序的标尺对刑事犯罪的侦查活动进行规范, 从立案、侦查、移送诉讼起诉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流程, 切实做到不枉不纵地查处渎职侵权犯罪。

二、侦查取证模式应由供到证中心主义向由证到供中心主义转变

在以职权主义为主的侦查模式中, 口供中心主义常常是侦查人员的定势思维, 口供被奉为“证据之王”, 口供定案主义的思想也使得侦查人员把工作的中心都放在渎职侵权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上, 以口供的突破为整个侦查活动的重心。这种以人立案, 口供为主, 然后向外围取证的模式使得侦查取证因口供的不确定性而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性大大增加, 整个案件的证据和侦查方向极易受到口供变化情况的影响, 同时也可能给冤假错案提供滋生的土壤。

三、侦查取证重心应由立案后向侦查初查环节转变

新刑诉法规定律师可以在侦查阶段介入, 在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和第一讯问之日起, 对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这样一来, 侦查和辩护的对抗性必然加强, 对侦查活动的要求和难度也有所提高。要想形成充分的优势应对辩护人的挑战, 侦查人员只有在初查环节加大力度, 给予充分的重视, 才能从容应对辩护人的挑战。在侦查环节前移侦查重心, 加大初查工作的力量投入, 强化初查的措施, 不断地把初查工作获取的证据进行整合, 处理好初查的点面结合关系, 重点和难点关系。

四、侦查取证应由单纯重视取证向依法取证和尊重保障人权并重转变

正确处理依法取证和杜绝非法取证并保障人权的关系是新刑诉法实施情况下对侦查人员的客观要求。一方面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取证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综合运用各种侦查谋略, 依法、依规取证, 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程序, 讯问当事人, 侦查案件, 而不是采取刑讯逼供或者变相刑讯逼供的方法迫使犯罪嫌疑人交代自己的罪行。另一方面, 侦查人员在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侦查活动中, 应该更加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转变“有罪推定”的侦查理念, 养成“无罪推定”的理念。

五、侦查取证的模式应由单纯固定搜集证据向证据整合研判、审查的方向转变

侦查阶段的取证对整个案件而言起着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一般的侦查人员对于经过侦查获得的证据, 往往只是简单的梳理后即组装卷宗, 移送审查决定逮捕。但在新刑诉法修改实施后, 在律师能直接介入侦查的客观情况下, 侦查证据的简单处理必然会使侦查活动陷入被动的局面, 不利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查处和定罪。因此, 侦查人员在获取侦查获取证据的同时, 应该相应地建立侦查证据审查机制, 实现侦查取证的模式由单纯固定搜集证据向证据整合研判、审查的方向转变。在侦查环节既对案件的证据进行研究、判断, 梳理疏漏, 及时地发现案件证据的客观矛盾等等, 及时地进行补充和修改。

六、侦查取证手段应由主要依赖人力向综合运用现代技术侦查措施转变

新刑诉法实施以来, 对刑事侦查活动的技术性侦查做了具体的规定, 技术性侦查措施可以作为刑事证据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因此, 在侦查取证活动中, 正确使用技术性侦查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一是侦查人员必须依法定程序使用技术性侦查措施和秘密侦查措施, 才能保证技术性侦查措施不被滥用; 二是对适用技术性侦查措施和秘密侦查措施获得的信息证据材料要进行严格的筛查, 对于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信息材料要认真固定、规范。对于与案件无关的信息材料应及时封存, 交由专门人员保管或销毁, 以防对他人的隐私等合法权益造成不当的侵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文献影响度下一篇:书籍装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