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育工作的幸福

2024-06-30

感悟教育工作的幸福(精选七篇)

感悟教育工作的幸福 篇1

一、实施“学生第一”的理念

学校在“开展叶圣陶‘学生第一’教育思想与引导和保护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行动研究”的基础上, 深入思考, 认识到“学生第一”依然闪烁时代光芒。叶圣陶指出:“教育是有最终的目的和价值的准绳的, 教育者的义务便是使儿童得到合理的系统的知识, 确定他们的新人生观”, 养成“自觉的, 自动的, 发展的, 创造的, 社会的”现代人。纵观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可以发现, “学生第一”是一种教育文化的自觉、教育精神的自觉、教学方法的精髓, 由此可以推断实施“日记教育”, 将能使“学生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二、“学生第一”实施策略

依据叶圣陶“学生第一”教育思想为实施“日记教育”提供思路:基于对学生素质的发展需求, 创新学校管理, 在课堂内外倡导“学生第一”的理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写日记,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加大“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多样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力度, 最终促使孩子全面多元的发展, 构建立体的“日记教育”。

三、创建“学生第一”教育生态

以叶圣陶“学生第一”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创建教育生态, 建立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生态环境, 促使学生感悟生活, 润泽心灵, 幸福成长。学校定期举行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 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舞台, 开设“游泳、棋类、笛子”特色课程, 开展“三礼”教育和《新二十四孝》、《玉兰经》、《玉兰飘香》、《玉兰花开》、《平直廉谣》校本课程开发, 以多元的“日记教育”形式进行具体操作, 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现实, 发现特长, 培养爱好, 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

四、开发“学生第一”课程资源

学校通过开发课程资源, 从学生生活出发, 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利用, 沟通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使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学校开发“学生第一”课程资源, 开设“两体一艺”的课程, 将“游泳、棋类、笛子”三大特色课程, 入班级、进课堂、融生活, 同时开展“学有所成、我有五证”的实践活动, 对“弈棋”、“书画”、“艺术”、“游泳”、“阅读”进行考级, 在具体的活动中有体验、有收获、共成长。学生享受着幸福成长的快乐, 挖掘自我创造的潜能。

五、实施“学生第一”策略

以“学生第一”教育思想为引领,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进行互动, 实施“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多样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实际操作, 学校衍生出了一系列《创新日记》教学。开设日记栏目:《心灵鸡汤》写上励志名言、格言、警句, 激励积极上进;《今日灵感》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 (主意、点子、思想火花、很有诗意、很有哲理的句子等) ;《新鲜经验》记录活动中所学知识或者活动后的收获, 不断更新, 加以保鲜;《得失偶记》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学习、工作、思想、言行的得失, 进行分析, 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前进。

1. 感悟生活。

开展“学生第一”相关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动手、动心, 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产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学校的“三礼”教育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必须接受的三大“学生第一”课程。

2. 润泽心灵。

“学生第一”课程为学生创设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精神环境, 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学校推出白居易文化活动及《新二十四孝》、《玉兰经》、《玉兰飘香》、《玉兰花开》、《平直廉谣》等活动。每周的吟咏白诗和《平直廉谣》、《新二十四孝》、《玉兰经》, 促使学生体验内在的古韵情怀, 浸透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 并让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定期撰写一份“白居易故事新编”或画出“白居易新传”的漫画。通过学生对名篇的再次创作, 开展灵动思维与心灵深对话, 实现生命的交往互动, 拥有互属的生命意义和共有的发展空间, 给予甘露润泽心灵。

3. 幸福成长。

为了落实“学生第一”教育思想, 学校着力打造四大精品主题活动:感恩活动、诵读活动、项目活动、课堂活动, 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平台, 从书本走向实践。这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方法展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创造中, 去不断地创造自我, 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母亲的家庭教育感悟:守望幸福 篇2

因为弟弟还小,老大的小学我还能全力以赴,也没觉得有什么。初中时候俩兄弟同时上学,让我一下子适应不了。老二要全程陪读,而老大也时不时地有突发状况。张向远的初中三年就跟打仗似的,好不容易熬过来了。回想起当时学校为了体育成绩不拉分,同时提高身体素质,从初一开始就要求每天晨跑,将老大从温暖的被窝里拉出来是何等的不容易。为了节省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帮老大穿好衣服,再去叫老二。等老大穿好衣服,我和老二已经在电梯口等好久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俩孩子来不及在家里吃早餐,每天只能在路上解决。于是乎,我的开车技术就在早高峰时间练出来了。

即使是这样也免不了每天都迟到。因为迟到,老师叫我谈了好多次话。老师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不迟到就行。这件事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就算我急得要飞,他也不着急,哪怕还有5分钟,他也要洗个头再走。我干着急,没用啊!

这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开学初确实不错。可是好景不长,直到某一天迟到了,金老师微信电话都来了。那天晚上,睡前他主动叮嘱我明天早点叫醒。第二天早上,我先叫醒老大,然后去叫老二。正当我准备第二轮叫醒时,咦,自己起来了!动作也麻利,看出来是真怕迟到了,有自觉性了!

有一天,我问迟到如何处罚呢?老大说扣分了。我听了并没有感到惊奇,因为初一的时候老师也实行过扣分制。我想会不会又是三分钟热度?老师智慧是无穷的,没等这个热度下去,又开始收拾上课打瞌睡的。

这对于晚上写作业磨叽的张向远来说是正中要害。但他也只能自己想办法。晚上九点就上床睡觉,第二天四点起床——早睡早起比晚睡晚起强。第二天精神足,早上四点起床也利索,一次就能叫醒。虽然高一以前也有过早起写作业的现象,但叫醒在三次以上,历时三十至四十分钟,闹得全家鸡犬不宁,不得安生。

现在好了,他自己起床。有些时候会瞌睡,他就把家里的辣酱带上,困的时候吃一点,刺激一下睡意。他所有的办法就是为了不让自己掉队。这种从主观意愿来做的事,比外力的作用可要大多了。我真心感谢,在孩子高二的关键时候遇到金老师。他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带领这群懵懂的孩子走在阳光大道上,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是幸福的,回想与孩子一上进心生活的一点一滴是幸福的。随着孩子一点一点的进步,我的幸福感也慢慢堆积。

感悟李镇西:共同体验教育的幸福 篇3

记得十几年前刚接触李镇西的文章时觉得有点好笑:李镇西这个名字起得怪怪的,和《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的镇关西名字差不多。随着越来越多的读李老师的文章,对李镇西的大名就变得习惯而逐渐亲近起来,继而产生了崇拜之情。近期拜读此书,作者给我指点了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个人专业发展和家庭社会生活中追求师生共同发展、享受教育幸福的迷津。读这本书时,常常会有在和作者一起品味教育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的感受,一起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生成教育智慧、享受教育成功的快乐幸福。

如果想要体验教育的幸福,教师首先要做到“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朴实的话一直是李老师追崇的人生目标和为人之道。教育家魏书生曾作出这样的评价:“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教书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写出来,读者读起来是享受,我相信他写书也是享受。把教学当作享受,同时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老师,是好老师。”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和感动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建立在爱心和民主的基础上,李老师首先创造的便是充满爱心和民主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而不是专制教育中的非人教育;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民主教育也是重视法治的教育。教育中的法治精神还体现于学生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民主教育需要宽容,民主本身就意味着宽容:宽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歧见,宽容他人的错误和与众不同……书中有许多课堂教学实录、班级工作手记、师生交往事例、偶发事件处理的案例都融入了李老师爱心与民主教育的思想,让人回味无穷。

李镇西认为,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或者说这个“奉献”本身也是收获,收获成长!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而应该有自己的成功: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只有让自己的课越上越精彩,并进行教育科研取得成果,踏上由一名普通的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道路……教师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如果教师不想只做“教书匠”,而想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能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就此,李老师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每天必须倚在床头至少看几十分钟书,否则就会失眠,每次外出开会、讲学或旅行都要带上几本书,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都是读书的地方。

刚工作那几年,充满激情而又年轻气盛的李老师面对学生的各种缺点也曾陷入教育的误区、遭受许多挫折,如在课堂上对不尊敬自己的学生进行无情的讽刺,骂得他脸红耳赤抬不起头来,自己还沾沾自喜;让违反纪律的学生不问缘由长时间罚站,直至这位病弱的女生失学还暗自庆幸,因为她不会再拖班级的后腿了;甚至当学生犯错误时攥紧拳头砸向学生,打得学生鲜血直流……作者的反思丝毫没有贬损自己的形象,反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还原给了我们一个现实的李镇西:这些情况也正是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也是使我们觉得很难处理甚至会使我们失去工作信心的原因。“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远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侯,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是成长的推进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从而不断生成教育智慧,也才能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在于唤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48页。)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在李老师的眼里,教育永远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难道就没有让你头疼的学生吗?”李镇西的回答是:换一种眼光去看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把教育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也就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走上领导岗位的李老师仍然坚守教学第一线,坚守讲台,一直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直到现在,李老师依然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本书是作者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作者的教育观、学生观和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吁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使广大读者折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作者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表述其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怀……。

我对教学教育工作的几点感悟 篇4

一、教学工作方面:向“59”分说“NO”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在教学中我不知不觉变得严格甚至严苛, 对待学生的作业和考试都要求精益求精, 不能容忍任何一点小的疏忽。可是我发现, 不论老师如何的严格都不可能杜绝学生“马虎”的毛病, 而且学生越来越害怕作业与考试, 每次的考试都让学生觉得是一个难关。如何能够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考试, 使考试也成为学生的加油站呢?我从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方面, 在出卷的环节上我下了一些工夫, 杜绝使用资料上整套的试卷, 我常常针对自己近期教学的重难点对主体知识进行检测性考试, 题目有一部分直接来自学生已经做过的作业, 一部分是学生易错的原题, 一部分是这些题的变形题, 在难度设计上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考出他们满意的成绩, 大量的原题也是对平时认真学习做作业孩子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 在批改试卷过程中没有“59”、“69”、“79”、“89”这样的分数, 我会尽可能地给孩子们“送分”, 尤其是杜绝“59”分, 对于考这个分数的孩子其实要强调的并不是格式的严密, 而是鼓励他尽可能多地做题, 所以在改题尺度上是没有必要那么严的。

二、班主任方面:发现孩子的不同

在每一届的学生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一开始我按照惯性思维以更加严格的管理方式对待他们, 希望杜绝他们干扰课堂的行为出现。可是我发现我慢慢走到他们对立的一面, 本来很聪明的孩子却变得不喜欢上课, 当他们情绪不好时甚至会做得更加过分。班上也总有特别“默默无闻”的学生, 他们似乎深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成绩平平、表现也平平。这种学生你对他关注过多有的时候反而会造成他的困扰, 所以要用更加巧妙的方式去关注他们:我并不去打扰他的那份“闲适”, 只是在某个恰当的时机, 在作业点评或者别的什么途径以一种很平常的语气说出对他的肯定。只有多去体会和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幸福教育感悟 篇5

福州市凤岗小学 张琳玲

“小呀么小儿郎,背起书包上学堂。”唱着这样的歌曲,走向学校,孩子们应该是幸福的。但现实却是,很多孩子在提及学校生活时,首先想到的却是繁重的课程、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和家长的呵斥———他们并不感到幸福。时下,在中华大地回响着一个最热最火的词语,那就是“幸福”。回顾近年来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把“幸福教育”作为“十二五”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战略目标,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我也对“幸福教育”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教育是人的幸福的源泉和保障,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目的。人的一生所获得的幸福的高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生活所获得的幸福的高度和深度。教育能为人的物质生活幸福奠定必要基础,能为人的社会生活幸福打下一定基础,能为人的精神生活幸福打开广阔的空间。幸福,需要教育。教育能带来幸福。

我以为:实施幸福教育在学生幸福上要关注两个层次,一是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二是教给学生“一生幸福”的本领。

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营造氛围,让学生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师法自然,是教育中长时间来忽略的问题。向自然学知识,靠自然明道理,用自然冶情怀,是教育的大襟怀、大视野。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亲近自然的良好氛围,比如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着力强调自然因素,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山一石,一虫一鱼,一池一鸟,都让它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时时都能嗅到自然的芬芳,看到自然的色彩,触摸到自然的脉搏,感受到自然的心灵。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中国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气象日等节日,通过诸多亲近自然的活动,让孩子们享受实践的乐趣,增强崇尚自然的意识,让他们的幸福,与自然的和谐安宁紧密结合,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2.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流的美好。

美好的情感交流是幸福的基本元素。教师,就是通过交流,把自己对真的理解,对美的体验,对善的认知传达给学生的。所以注重交流的美感,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时时、处处都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信赖,同学之间的友善与互助,亲子之间的温馨与关切,都是我们要全力去促进、去达成的。我们要经常地、不失时机地创设情感交流的情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活动中,我们都提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让学生浸润在情感里,关爱中,他们得到的幸福才是真实的,积极的。赞誉、激励、启发和真诚的告诫,都是情感交流的良方。

3.搭建平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成功,是幸福的最高体验。让学生从小就体验成功,无疑是给他们最大的幸福。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所学校,给孩子带来成功感受的时机可以说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有意识地去搭建平台,给孩子展示的机会:特长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获得成功感;受到表彰,在羡慕的目光中获得成功感;帮助同学,在一声道谢中获得成功感;孝敬父母,在父母的微笑中获得成功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尽力给孩子带来成功,他们的心灵便会如同春光般灿烂,他们的幸福感就会洋溢一生。

4、减负提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的内容过多,难度过大,学习方式落后,考核评价单一,造成学生的时间大量用在机械重复的学习中。很多小学生的书包差点连大人都提不起,很多小学生的试题大学生都一时难以解答。这样的教育如何给学生以幸福。减负提质,就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美好的童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身心的全面发展中去享受成长的幸福。

5、均衡发展,让学生享受公平教育 教育改善民生,教育成就人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力; 这一发展观的最主要内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的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小草和鲜花都享有同样的阳光。

江北区已经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十一五期间的“阳光教育”、“五大工程”和“六个一样”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这一项民生工程的推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新的形势下,“幸福教育”作为新的战略目标被提出,我们相信未来的江北教育,将逐步消除差异,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公平教育,让江北的学生、家长、教师都能切身感受到在江北学习、生活、工作的幸福。

交给学生“幸福一生”的本领,我以为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良好习惯,打好幸福一生的基础。

习惯影响终身,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给孩子一生幸福最基础的课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积淀起良好的学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面对任何问题都能拥有应对的办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学生精力充沛,高品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能让学生做一个文明高雅的人„„我们要把《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为可操作的习惯培养系列,进行持续的训练,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养成训练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阶梯。

2.磨练坚强意志,体会社会责任的神圣

学生的成长,不能是一路洒满鲜花。磨练他们坚强的意志,是他们幸福一生的必修课。节俭、克己、坚韧、责任感等品质,不是蓝天白云、莺歌燕舞等浅层的幸福感受,而是滴水穿石的坚持,傲雪凌霜的磨砺,风吹雨打的历练,是用生命的体验去积淀的幸福基础。

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教给知识,培养能力,其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调控自我,能够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方法。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同时,更要给他们以充分的能动,好让他们用自己的感知,自我的体验去探究这个世界的奥秘,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幸福的人。

3.陶冶优秀品性,体验付出的快乐

幸福,不仅是单个人的追求与享受,幸福也是人与人之间“分享”的一种体验,是人们向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给予”。只有为增进社会整体的幸福而拓展自己的生命活动,个体才能趋向于身心的完美。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共生、互动关系。人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幸福,人的社会性要求他必须服从于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的发展却又是以个人幸福为目的的。幸福是个人的主观体验,但它只有建立在长久的、以普遍的幸福为基础的、符合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的幸福观上才是可取的

幸福教育的对象是人,幸福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目的回归到人,定位在人的情感上,体现出教育对人的关照,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育学生如何得到幸福生活。

感悟教育工作的幸福 篇6

一、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 我们时刻要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先做到, 而且要做得更好, 处处以身作则, 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团结协作……这也是一种无声的爱。这些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像, 以至终身难忘, 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其感染和引导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所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名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

二、用真诚的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教育学生最自然、最直接的手段和方法, 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沟通师生共同目标的桥梁。如果一个班主任对他所教的学生倾注自然的、真诚的、持久的爱, 他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尊重,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形成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不但能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而且也能让学生更热爱他所教的学科, 学得更有效。同时, 在我们付出爱的时候, 要注意爱得公正, 公正意味着教师要用同一尺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能只爱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 也要爱我们的后进生, 要一视同仁, 不偏爱, 不歧视。如果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能一碗水端平, 就会严重损伤学生那脆弱的心灵, 甚至会恶化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要在自己的每一次行为中, 努力体现着公正、无私, 一定要克服偏见、歧视, 要辨证地看待每一个“好学生”、“差学生”。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每班只分得五张入场券, 早几天就有几个同学和我说他们想去看, 所以拿到票时, 我就随手分给了他们。当我回到办公室后, 班里一个平时挺调皮捣蛋的男孩雷某来找我商量:“老师, 我也想去看比赛。”我简单地说:“票已经分完了, 你晚上还是留班里写作业吧。”他很失望又愤愤不平地嘀咕着:“那我晚上偷偷地去看。”我的第一直觉就是, 他又开始犯“老毛病”了, 所以我马上严肃地说:“假如你晚上去看比赛的话, 那明天你就不要上我的课了!”他没回话, 一声不响地走出了办公室。那天晚上, 他没去看比赛, 一直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和平时的开朗和调皮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 我才知道, 我的行为和言语已经无意中重重地伤害到了他。第二天, 我主动找他, 很真诚地向他道歉, 没等我说完, 他就主动说:“老师, 我也有不对, 我不应该有旷课的想法。”我用我的真诚换来了他的理解, 也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爱和关心。从那以后, 他在纪律考勤方面, 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爱中有严才是真正的爱

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 师爱有别于母爱, 正是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 将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严格要求学生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端正其人品, 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修养, 从而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何况当今学生所处时代不同, 外界的诱惑更多, 而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 容易出问题, 严格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是, 严格要求学生要体现严而有方、严而有度, 要以明确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 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怎么做才行, 自觉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接受良好教育的沐浴, 快乐地生活。

教师职业幸福之感悟 篇7

也许有人会这样:自离别书香校园、投身教育事业的那一刻起, 他们便怀着满腔热情, 誓要勇闯一番事业。于是, 他们每天几乎是朝九晚五, 日子既繁忙又充实。他们觉得这就是幸福!然而, 随着时间的流逝, 昔日的激情渐渐淡化了, 换来的却是无限的惘然与惆怅、怠倦与失落。面对着校内那周而复始的繁琐的教学任务, 远离着校外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 他们的内心萌生了强烈的落差感。经日积月累, 他们的身心已疲惫不堪, 彷徨而迷失方向。最终, 昔日那引以为荣的光辉事业的坚定信念开始动摇了, 他们无不嗟叹着:“当这样的一名教师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很明显,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这些教师的幸福观发生了变化。那么, 何为所谓的幸福呢?我认为, 幸福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 也是一种美妙的人生感悟。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不断拼搏、积极进取, 而且要有开怀、豁达的心境, 淡泊名利的胸襟, 奉献社会的志向, 幸福之神才会向我们挥手。

那么,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怎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呢?

只有懂得享受课堂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课堂是实现知识传授和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 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往往能使教与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当放下严肃的架子, 努力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 让师生一起享受着“民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注力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热情地鼓励他们, 让他们自主地合作、探究、和讨论, 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敞开、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样, 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享受课堂快乐和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过程。

只有懂得享受学生快乐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把快乐带给孩子们, 是教师幸福的使命。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 我们不应加以指责, 而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让他们重拾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 我们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舞,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在操场上嬉戏的时候, 我们不妨也参与其中, 与他们打成一片, 共同分享着他们的童真与烂漫。

只有懂得享受自我完善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课改”浪潮的不断高涨, 社会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赶上历史的潮流,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努力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为此,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观, 把培育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应分的力量为已任,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从多方面提升自我, 力争做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才能综合型教师。

只有懂得享受生活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仅来自工作, 更来自生活。在繁忙工作之余, 懂得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教师, 才是真正懂得消遣人生、享受生活的人。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 在完成手头工作之后, 约三五知已一起去唱卡啦OK、去聚个会, 以此尽情地放松一番, 释放心中的压力;夕阳西下, 与伴侣漫步于金灿灿的沙滩, 阵阵清爽的海风迎面扑来, 顿感心旷神怡, 无比舒畅;或许手头有点紧, 但还得学会舍得买些喜欢的书籍, 买心仪的衣服, 去趟旅行……。可见, 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闲情、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之柱。

只有懂得享受失败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也许有人会问:“失败是令人痛苦的, 我们怎么还要去享受它呢?”其实, 我们要享受的不是失败的结果, 而是失败的过程。俗语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通过享受失败的过程, 我们往往能获取深刻的经验教训, 从中不断改进, 不断进步。因此, 失败最终得以升华, 成功亦随之降临。这时, 我们便能品尝到成功所带来的欢悦了呢!由此可见, 失败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摆正心态, 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之。只有正视失败, 我们才会活得更加快乐!

上一篇:油中特征气体下一篇:主导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