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

2024-06-28

煤炭产业发展(精选十篇)

煤炭产业发展 篇1

然而, 煤炭行业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的50年中, 一直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 其中有25年全行业亏损, 直到2001年才真正走出困境。近10年来, 我国煤炭产量保持了年均2亿吨的高速增长。如今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耗国。但是过快的煤炭生产消费增长隐忧重重, 不仅对环境治理和煤矿安全形成巨大压力, 也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极大挑战。

未来十年, 我国将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 煤炭将继续承担起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责任。煤炭工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 控制总量增速。未来中国煤炭工业不能再走无节制增加煤炭产量的道路, 要控制煤炭产量增速, 提高能效。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煤炭工业发展历史来看, 工业化完成之前煤炭产销量的增长是普遍规律。但从主动适应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形势出发, 未来中国煤炭产量的增长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实现煤炭资源的集约化开发, 使煤炭工业发展呈现“总量持续增长、增速逐步放缓, 煤炭产量随工业化进程逐步达到顶峰”的发展态势。

第二,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一批跨地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02年, 美国前20家煤炭公司的产煤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 其中前5位的大型煤炭公司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2%。煤炭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技术集成型和产出固定型等特点, 较高的集中度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抓住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 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 统筹转化方向。发电仍是煤炭转化利用的主要形式, 新型煤化工大规模推广还须慎重。目前, 美国和欧洲的发电用煤比例约分别为90%、80%, 澳大利亚发电用煤也超过煤炭消费量的85%。而中国发电用煤只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0%左右。可以预见, 电煤在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经历缓慢上升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中国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煤炭生产地与消费地逆向分布, 在发展燃煤发电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先进输电技术的研发进展情况和中心负荷地区的电力安全需要, 统筹规划能源流向, 科学确定电源点布局, 加快劣质煤就地转化, 实现输煤与输电平衡发展。

第四, 推进节能减排。煤矿企业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首要途径, 加快建设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改革现有开采模式, 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研究煤炭气化等方式解决开采难度大的煤炭资源回收问题;研究保水开采技术, 推广矸石充填不升井;复垦沉陷区, 建设生态矿区。发展高参数超临界煤电机组、煤气化联合循环机组、大容量循环流化床机组, 研究碳捕获、埋存与利用技术, 适度发展煤气化和液化。总结“十一五”煤矸石电厂项目建设经验, 研究“十二五”煤矸石项目规模和布局;强力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 加快重点煤矿区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和利用工程建设和重点煤层气田的地面开发。

第五, 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煤炭行业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性技术研究, 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型化、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由经验决策转向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决策上来, 推动煤炭产业由资源开采向深加工转化和清洁高效利用方向发展, 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煤炭产业。

第六, 加强国际合作。2009年, 中国煤炭净进口量达1亿吨以上。保持适度规模的煤炭进口, 既有利于煤炭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也有利于调节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另一方面, 还促进了世界煤炭开采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生产开发, 中国煤炭企业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与国际同行分享。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 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在境外投资办矿, 通过国际合作, 提升管理水平和理念, 增强国家煤炭安全保障。

第七, 推动制度创新。深化煤炭价格改革, 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治理等外部成本的煤炭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放开电煤价格,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好国家关于煤矸石、煤层气发电上网, 煤层气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激励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煤炭法》的修订, 组织研究配套法规、规章, 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开办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实施, 继续跟踪煤矿企业行政许可整合撤并工作, 促进煤炭管理职责分工的逐步理顺;把煤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实现根本好转。

煤炭产业发展 篇2

——在“山西煤炭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吴永平

(2012年2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山西煤炭精神”研讨会,主要目的就是从历史背景、时代作用、精神内涵、实践意义等方面进一步论证“山西煤炭精神”的实质内涵,大力宣传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让“山西煤炭精神”成为引领我省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鲜明旗帜,使“山西煤炭精神”成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

刚才,企业、院校、专家和煤炭管理部门的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传承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谈出了思想,谈出了观点,谈出了感受。作为一个老煤炭人,我听了很受启发,很受教育,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溯源历史,展望未来,以新视角认识新时代挖掘提炼山西煤炭精神的重大意义,树立山西煤炭精神文明新的里程碑

煤炭是山西的主导产业。建国以来,山西煤炭产量达120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外调量达80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山西煤炭无论是在兴晋富民、支撑山西经济建设,还是在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一部厚重的山西煤炭发展史本质上就是山西煤炭文化、思想、精神的创新史。当前,挖掘、提炼、弘扬“山西煤炭精神”,意义深远,作用巨大,要从四个方面深刻认识总结提炼山西煤炭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追根溯源,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三十余年改革开放气势恢宏、成果丰硕,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部署,一场“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在华夏大地拉开了大幕。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精神的引领,挖掘“山西煤炭精神”,就是要在我省煤炭行业构建精神指示标塔,确立文化引领方向。二要与时俱进,站在繁荣发展三晋文化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五千余年的文化积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总结提炼“山西精神”。“山西精神”不能缺少“山西煤炭精神”要素,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丰富充实“山西精神”。作为山西煤炭人,无论是从历史贡献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考虑,都应该深入挖掘山西煤炭精神,实施文化强煤战略,形成山西煤炭核心价值体系,用我们煤炭工人、煤炭行业60年艰苦奋斗形成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为推动煤炭行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

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要遵循规律,站在山西煤炭改革发展重大成果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煤炭开采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的《山海经》。明代于谦曾用“但愿苍生俱饱暖”赏析煤炭品格。建国60多年来,第一代煤炭人创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第二代煤炭人创造了“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第三代煤炭人创造了“爱企敬业、创新发展”的精神,三代煤炭人在创造煤炭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淀了厚重的精神文明财富——“山西煤炭精神”!从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都在由战略引领向价值引领转型。可以说,煤炭人终年躬耕井下,与黑与脏、苦和累为伴,用血肉之躯和大自然竞赛,为人类奉献着光和热、提炼着势与能、输送着工业粮食。我们理当为煤炭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讴歌,理当高扬一面让煤炭人为之骄傲、为之鼓舞的精神旗帜,理当提炼、提升、提出我们的煤炭精神。

四要继承创新,站在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未来五年,是我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机遇期、综改区建设的攻坚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期,也是山西煤炭工业“大有作为”的黄金期,我们相信,与化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一样,“山西煤炭精神”也必将为山西煤炭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引领,鼓舞煤炭行业百万职工为率先走出现代文明的煤炭工业发展新路作出新贡献。

二、把握精髓、体现价值,科学、全面、深刻理解“山西煤炭精神”丰富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体系

“山西煤炭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山西煤炭人创造、传承、实践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山西煤炭工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核、思想动力。通过全行业干部职工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山西煤炭精神提炼概括为“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16个字,这是山西煤炭人60多年来精神力量、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精华凝炼,是山西煤炭事业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要从四个层面进行深刻理解把握。

第一、“忠厚吃苦”是本,是山西煤炭精神的品质,高度概括了山西煤炭工人朴实无华、厚德载物的高尚情怀,集中反映了山西煤炭工业艰苦奋斗、忠诚为国的精神风貌。“忠厚”是山西煤炭人朴直宽厚、诚实守信道德品德的突出表现,体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煤炭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怨无悔;“吃苦”是山西煤炭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突出表现,体现了山西煤炭人在这一特殊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舍生忘死、忠肝义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山西煤炭人这种难能可贵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和性格本色,是山西煤炭事业继往开来的坚实根基和有力保障。

第二、“敬业奉献”是魂,是山西煤炭精神的精髓,大力凝聚了山西煤炭工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思想境界,充分表达了山西煤炭工业勇担使命、勇于奉献的行业品格。一部山西煤炭史就是一部山西煤炭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的感天动地的奉献史。“敬业”是山西煤炭人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本色特点,正是煤炭人这种热爱煤炭事业、忠诚煤炭事业、奉献煤炭事业的执着和坚守,成就了山西煤炭的辉煌,推进了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奉献”是山西煤炭人勇挑重担、报党报国的真实写照,山西煤炭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一金子般精神的完美体现。山西煤炭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就像煤炭本身的精神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燃烧自己,温暖千家万户。在市场经济变革的今天,在价值观念多元的今天,我们更要呼唤和坚守奉献精神,这是山西煤炭谱写新辉煌、再造一个新山西的要求,更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第三、“开拓创新”是神,是山西煤炭精神的核心,全面展示了山西煤炭工人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了山西煤炭工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开拓”是山西煤炭人“敢想、敢闯、敢干、奋进、拼搏、勇为”的改革精神,正是这种魄力使得山西煤炭工业善于把握机遇、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快速发展。“创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新推动发展,发展要求创新。山西煤炭工业60年发展的历程,也是创新驱动的进程;山西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同样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向更高的发展层次迈进,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与时俱进,着力提升煤炭技术水平,致力安全高效发展。

第四、“卓越至上”是志,是山西煤炭精神的目标,综合诠释了山西煤炭工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价值追求,整体确定了山西煤炭工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奋斗方向。“卓越”是山西煤炭人不断超越自我、创一流的业绩,建一流的企业的信念,只有以卓越为标准,山西煤炭工业才能实现不断转型跨越发展。“至上”是最高的巅峰水平,是一种至高无上、不能被人超越、而自己又不断超越的追求。这是山西煤炭工业的雄心壮志,也是山西煤炭人的干事准则。不管过去、现在、将来,我们煤炭人就是要坚守一条:干就干到最好、最优、最先进、最成功。

山西煤炭精神定位准确,内涵深刻,高度概括了山西煤炭人特有的本色、品格、精神和追求,是劳动态度、思想境界、时代风貌、价值追求四大精神内涵的统一完整的核心精神体现,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山西煤炭精神”还将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丰富内涵,必将成为鼓舞百万煤炭职工,鼓舞全省人民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突出创新,精神对标,以山西煤炭新精神推动山西煤炭工业生产力的大改革大发展

宏大的理论推动重大的实践,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动力。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山西煤炭精神不过时,山西煤炭精神不能丢,要充分发挥山西煤炭精神的三大作用,开创煤炭工业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一是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凝练一种科学精神,用“山西煤炭精神”这面旗帜,引领山西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面貌,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山西煤炭精神的凝练和提出,揭示了山西煤炭人坚持的信念和精神、坚守的原则和操守、展示的形象和内涵,为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引领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彰显了“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为山西煤炭人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使命、更好地创新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将鼓舞全国煤炭职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铸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是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弘扬一种奋斗精神,用“山西煤炭精神”这个品牌,提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信心。山西煤炭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大矿发展新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需要新的品牌。我们就是要通过提炼、弘扬山西煤炭精神,为山西煤炭行业、山西煤炭人塑造一个“煤炭”金字品牌、塑造一个崭新形象。通过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让全省、全国人民重新认识山西煤炭、重新认识山西人。我们已不是有水快流、遍地小煤窑的无序乱象时期,我们已不是只会挖煤、产业单一的资源依赖型产业时期。我们在忠厚吃苦的同时,更加注重开拓进取,更加注重培育、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我们在敬业奉献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创新、卓越至上,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安全高效。我们就是要通过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让世人首肯我们山西煤炭人不断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至上,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有效利用煤炭资源,为富民、为强省、为报国做出的重大贡献。弘扬山西煤炭精神、塑造“乌金”品牌,既是提炼、弘扬煤炭精神的意义所在,也是为提振我们煤炭职工信心、鼓舞和激励全行业坚持不懈、继续奋战、再创佳绩的工作所需。

三是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传承一种担当精神,用“山西煤炭精神”这种力量,增强山西煤炭工业前进动力。“山西煤炭精神”是山西煤炭工业“高水平上再转型,高起点上再跨越”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一个是发展目标,一个是精神动力,二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从发展目标讲,“高水平上再转型,高起点上再跨越”是山西煤炭工业经过60多年发展,思想文化、经济实力、管理经验等方方面面雄厚积淀的基础上,描绘和规划的宏伟发展蓝图,是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重托,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和企盼,是山西煤炭人新时期的奋斗宣言,更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好理想。百亿多吨煤炭奉献祖国只是代表着过去,我们要追赶时代潮流,认清历史使命,自觉担当“率先转型跨越、为再造一个新山西勇挑重担”的大任,用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立新功、建伟业。今天,我们山西煤炭工业踏上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未来,我们更需要通过山西煤炭精神的传承、拓展和升华,重塑新一代山西煤炭人的精神风貌,注入昂扬向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山西煤炭精神”成为新时期山西煤炭人团结奋斗创伟业,促进山西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四、求真务实,传承弘扬,以“山西煤炭精神”的新动力推动山西煤炭工业转型跨越新发展

深入继承和弘扬山西煤炭精神,是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全省人民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综改区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深入实践,从三条路径来传承弘扬“山西煤炭精神”。

路径之一:扩大宣传影响,打造精神品牌。要把“山西煤炭精神”作为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载体,高规模、大声势的宣传和弘扬。要选树劳模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品德,掀起践行“山西煤炭精神”活动热潮;要组织开展文化演出、巡回演讲、专题报告,制作讴歌煤炭精神、体现优秀传统、具有山西煤炭特色的影视文化艺术精品,扩大“山西煤炭精神”的影响;要建立山西煤炭精神教育基地,探索筹集全省煤炭精神建设专项资金,为弘扬“山西煤炭精神”提供有力保障。总之,要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在全省营造宣传、弘扬山西煤炭精神的的良好氛围,在全煤炭行业兴起发扬煤炭精神的高潮,把“山西煤炭精神”树立成引领山西煤炭前进的鲜明旗帜,凝聚成山西煤炭转型跨越发展的巨大动力,塑造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大符号、强劲音,让“山西煤炭精神”响彻全省、唱亮全国、闪耀世界。

路径之二:物化煤炭精神,丰富山西精神。要把实施文化强煤工程,挖掘“山西煤炭精

神”,作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山西精神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富有山西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引领转型跨越的山西精神之中,建设煤炭文化,引领全省煤炭现代文明发展;要把山西煤炭精神与践行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结合起来,融入党的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使培育山西煤炭精神的过程,成为形成崭新煤炭文化成果的过程,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使山西煤炭内在的精神动力化作团结全省煤炭行业开拓前进的强大力量。

路径之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评机制。要把学习宣传弘扬践行山西煤炭精神,作为创先争优的主题,作为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动员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做到齐抓共管,形成推动合力;要将山西煤炭精神作为煤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好典型培养,加强示范引导,健全规章制度;要把弘扬山西煤炭精神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加大考评力度,形成长效机制;要以文化强煤为引领,以煤炭精神为内涵,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文化型管理机关,加快现代文明煤炭工业建设。

同志们,传承弘扬煤炭精神是我们的责任,推动转型跨越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加自觉地学习山西煤炭精神,更加主动地践行山西煤炭精神,推动山西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

煤炭产业:出路在绿色发展 篇3

建设绿色矿山

“要摆脱‘负面形象,煤炭企业必须首先从源头上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抓好绿色矿山建设。”交通银行能源行业分析师竺暐说。

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一些矿区地面塌陷、裂缝、沉降等问题突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补上历史欠账,成为煤炭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区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促进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产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矿区和美丽矿山。

记者了解到,当前煤炭产业濒临全行业亏损,而绿色矿山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因而推广压力不小。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董事长张文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新矿集团先后投入近11亿元,为绿色生产作出较大贡献,但也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张文建议,应该加快出台支持煤炭绿色开采、清洁生产的配套政策,在已有的充填开采煤炭资源税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加快绿色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同时,国家应对煤炭洗选加工、清洁生产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生产清洁煤炭。

清洁高效利用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比重不断加大,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逐步压缩。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董事长孙中辉说,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方面可以发展技术路线成熟的煤化工产业;另一方面可以推广煤炭清洁燃烧技术,降低污染排放,实现“黑色煤炭、绿色燃烧”。孙中辉表示,通过煤炭转化和清洁燃煤技术改造后,成本仍然远低于其他能源方式。政府和企业应统筹考虑,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山东省淄博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董以琦说,淄博市于2014年出台了地级市煤炭清洁利用政府规章。目前,淄博市共有1000多处储煤场地得到规范治理,扬尘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煤炭生产、储存、运输、燃用的全过程监管,大力推广洁净型煤和兰炭替代散煤,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记者还了解到,煤炭行业正在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的新型燃煤锅炉。目前,已在20多个省区市建成煤粉型工业锅炉系统500余套。董以琦建议,当前应大力推广洁净型煤和兰炭等清洁煤炭替代劣质散煤,并对煤炭生产企业主动进行绿色环保生产提供政策支持。

延长消费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在加强煤电联营、推进煤电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今年2月份,郑煤集团公司与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唐三门峡电厂6号机组煤电一体化项目,联手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共同推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煤电发展的实践证明,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盈亏多变,双方都不能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彼此都感到无奈。主要原因是合理的价格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并有长期往复非良性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双方发展。煤电双方应该本着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建立煤炭最低价格红线机制,实现煤电双方可持续发展。

煤炭深加工也是去产能的重要途径。专家指出,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现状,沿着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方向,加大煤炭转化力度、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成必然趋势。

煤炭产业发展 篇4

煤炭市场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市场, 能够对煤炭的市场价格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是国有重点煤矿, 但其作用也仅仅是影响, 对于价格的调控能力还是很弱的。最为明显的是当煤价出现波动的时候, 它只能成为接受者;煤矿企业的成长壮大再到衰退都有其必经的过程。尤其在衰退期的时候, 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职工安置、产业续接等。而煤炭开采的利润是十分有限的,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的发展依靠能源的消耗, 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煤炭的开采利用又往往与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综上所述, 煤炭产业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是目前势在必行的一种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营模式。

一、多元化经营的含义

多元化经营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 是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的长期谋划。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的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可持续增长。当整个产业趋于成熟或在竞争成本过高的情况下, 企业就必须考虑在已有事业范围之外的成长, 这就是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作用: (1) 分散风险, 提高经营安全性; (2) 有利于企业获取高利润; (3) 有利于促进企业原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成为可相互代替的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能源。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 煤炭产业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一) 煤炭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刺激了煤炭需求的迅速增长。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拉动下, 煤炭行业逐渐回暖,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成长壮大, 保持了速度较快、结构改善、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 煤炭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最近几年, 在一系列的改革过程中, 煤炭订货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政府的职能由贸易组织者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者, 这样就为企业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平台的建立, 可为交易各方搭建统一开放、文明竞争的交易平台, 避免暗箱操作, 创造透明的市场环境。其核心功能是合理地制定煤炭价格、降低交易费用、实现交易与引导煤炭供需平衡。煤炭市场价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煤炭市场体系, 推动了电煤的价格与市场接轨, 这些都推动了现代煤炭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三) 多元化经营模式稳步推进

近几年来, 不少大型煤炭企业在加快改制重组进程的同时, 努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 稳步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目前已有不少较大的煤炭企业除了发展煤炭采掘业以外, 开始开辟以合资、收购、联合等模式的第二条战线——煤化工产业。还有一些煤炭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扬长避短发展煤炭的深加工。

三、制约煤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持续超能力生产, 资源采出率低

根据调查, 我国现在超能力生产的单位高达75%。超能力生产造成矿井接连紧张, 产能萎缩, 全国1/3左右的国有煤矿存在供给能力接续问题。超能力、无能力生产, 对后期的影响十分严峻。据调查, 有一些产煤区因为缺乏适当的管理, 资源采出率不高, 资源回收率很低。一部分企业还出现了“吃肥丢瘦”的情况, 这就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度浪费, 因此就更为加剧了煤炭资源的紧张状况。

(二) 矿区环境治理问题突出

煤炭资源在持续不断的常年的大规模开发之后, 造成矿区环境污染严重, 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有不少的矿区由于不合理的开采, 造成了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荒漠化,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各级煤炭管理机构、企业应做好统筹规划, 坚持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举, 协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三) 粗放式资源利用方式、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煤炭资源在长期的大规模的开采之后, 对采空区的处理是土地直接塌陷, 且由于煤矸石大量的堆积, 使得许多大型矿区、煤炭资源城市的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以至于引发了连串的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势必会造成经济的不良状况的凸显, 进而引发煤炭产业区以及煤炭产业自身后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影响煤炭产业以及以此为主导的产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 科技人才匮乏

科技兴煤, 人才是关键。煤炭市场的不景气, 一部分是由于各个煤炭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缺乏;另外一部分是煤炭企业对人才的不重视、不重用, 人为造成的大量人才的流失。因为人才的流失, 必然导致了企业先进技术低下, 阻碍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运营。因此, 人才是科技兴煤的主体, 没有人才做保障, 科技兴煤就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四、关于促进煤炭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几点思考

(一) 各煤炭产业应科学制定发展战略

在没有统筹规划之前进行多元化经营是不可取的, 因此煤炭企业需要经过长期的规划, 明确发展思路, 制订一条符合自己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多元化经营策略只是针对一些大中型企业而言。大中型企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且技术先进、资金充裕, 因此大规模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锦上添花, 百利无害的。反之, 类似的小规模企业因为其重心放在了核心产品和做大做强企业的目的, 这样一来, 在小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策略就显得有些主次不分。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壮大发展规模, 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分散了小企业的资金, 消耗了利润, 得不偿失影响企业前途。

(二) 以技术为支撑, 以创新为引领

企业的生命取决于产品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科技含量, 高科技的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要摒弃以往的生产理念:过于重视生产的速度、数量、投入等, 而忽视其质量与效益。以市场为主导, 适应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由于各个煤炭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的不重视, 导致企业人才匮乏, 整个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需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应予以支持。提供人才, 投入技术, 建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组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技术创新人才团队。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促进产业发展。

(三) 综合治理, 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坏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托。煤炭产业是环境污染的大户, 但又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基础。我们还要摒弃以往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长模式, 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基于循环经济的角度, 要把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并举, 不能把煤炭产业的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因此, 煤炭企业需解决好煤炭开采时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如地表植被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等。在煤炭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煤泥、煤层气、煤焦油、塌陷地等诸如此类, 被认为是“放错了位置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发挥其可再次利用的优势, 把可利用的废弃物“变废为宝, 吃干榨尽”, 在获得了利益的同时, 又保护了环境, 真正做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要始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清洁能源, 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多元化经营需要有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以及高层次的综合人才作为支撑。产业多元化战略紧密依靠于技能的转移, 就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此类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运用技能支持新业务的经营, 而且要拥有足够的技术以建立竞争优势。人才战略是壮大煤炭产业的的根本, 人才, 是所有财富中最宝贵、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资源。基于此, 各大中型煤炭企业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根据本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积极规划实施各种方案来充实企业人才;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配合, 建立企业人才的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耀.我国煤炭产业的前景、政策及价格分析[J].中国能源, 2007 (09) :22-2.

[2]马晓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04) :14-16.

[3]徐连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7) .

[4]张瑞, 郝传波.循环经济与中国煤炭产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华电集团积极推进煤炭产业发展 篇5

华电集团积极推进煤炭产业发展

7月10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召开煤炭企业“双提升”、“创一流”现场会。分析当前煤炭产业面临形势,介绍行业先进公司有关情况,交流煤炭企业管理经验。会议强调,煤炭相关企业要正确认识当前煤炭市场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集团公司部署要求,坚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信、四位一体的道路自信和百年“一流”企业的目标自信;要审时度势调整思路,优化产业发展,对标行业先进,总结推广不连沟公司的管理经验,确保煤“产得出、卖得出、要创效”。

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双提升”、“创一流”工作,全面推进集团公司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要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整实基础,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提升本质安全能力,建设安全型煤炭企业。

神木力促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篇6

六园: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石窑店、神木二村等六个工业产业园。

八区:柠条塔、陈家湾、燕家塔、赵家梁、乌兰色太、永兴前店、上榆树峁、何家塔等八个兰炭工业集中区。

依托园区经济,神木县贯彻“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已累计上马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89个,投资额达1692亿元。截至2009年底,这些项目已完成投资567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神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载体支撑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4月中旬,神木县民营企业天元化工采口文,张锦国雷江声罗喜林图,刘生强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温煤焦油加氢裂化专利技术和预处理专利技术,产出了质量达一35号柴油标准的轻质化煤焦油,开创了国内煤制油成功的典范,也开启了该企业总投资17亿元、年加工50万吨煤焦油、兰炭135万吨、轻质化煤焦油30.8万吨、石油焦8万吨及液化气、硫磺、液氨等其它产品的生产链,年产值达30多亿元。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对此项目的投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榆林版的煤制油产业项目,开创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加快发展新动力

神木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互动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和抗

风险能力。

神木北元化工原为一个仅有10万吨产能的聚氯乙烯厂。2007年吸收十个民营企业家参股,股本金由原来的7000万元增加到10亿元,2008年又与陕煤集团合作。资本金扩大到16.8亿元,成功扩建了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最近,神木县又促成了天元化工、五洲煤化、富油兰炭等企业与陕煤集团实现资本联合,成为神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动力。

神木在产业转型之机,引导民营企业做大高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植文化产业、制造产业、金融产业和现代特色农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动加强区域合作。目前,在神木二村,陶瓷产业园已正式启动建设,神木鑫都物流配送中心、神木益辰仓储物流贸易市场、神木超维洁净煤加工、神木丰禾生态开发等34个项目申请入园,投资规模已达60多亿元,激活民间沉淀资金达300多亿元。在神木新村,陕汽大通专用车制造、神木酒业、“四妹子”农产品、神新药业、复瑞康环保设备、神帝矿山设备等6个非煤产业项目开工上马,投资总额近5亿元。与此同时,一批投资亿元的农业产业生态园也正在起步或筹建。投资建设的百万亩长柄扁桃基地,人工种植及加工技术已经成熟,即将在矿区、风沙草滩地区大规模种植,昔日的荒野之地,将变成神木经济大发展的试验田。

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神木县制定落实了一系列企业投资优惠政策,连续四年举办民营经济博览会,为民营企业搭台造势。同时,创造性地推行了干部挂职、“白领派遣计划”、县级领导包抓产业项目、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等政策,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缺资金、缺人才、缺管理”难题。

煤炭产业发展 篇7

《报告 (2013 版) 》聘请了煤炭、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环保等领域的权威专家, 以及大型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等担任该报告的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编委。指导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煤炭协会王显政会长担任。

长达100 万字的《报告 (2013 版) 》, 以详实的数据、鲜明的论点对煤炭深加工产业从煤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经济性、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 对促进煤炭深加工产业, 特别是现代煤化工的健康发展, 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此,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将按预定计划, 继续编制《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报告 (2014 版) 》, 简称《报告 (2014 版) 》。

《报告 (2014 版) 》将加大对能源多元化、煤转化、煤化工精细化、煤化工低碳技术、节能、环保、煤化工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加大对示范项目运行及经济性的报道;还将重点研究煤转化典型矿区企业, 推荐、宣传一批在延伸煤炭产业链, 高科技含量、低污染的煤转化典型企业, 使之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报告 (2014 版) 》将依然保持:分析权威、评述到位、数据准确、观点明确、信息全面的特点, 为全行业提供权威、实用的服务信息。

欢迎煤炭企业、煤化工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工程设计单位、研究院所、工程咨询单位、施工单位、装备制造企业、煤资源地区等关注《报告 (2014) 》;欢迎煤炭及相关企业入编。

《报告 (2014 版) 》编制组联系人: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系人:阮立军、申联星

电话:010-84290898/84275379

煤炭产业发展 篇8

关键词:煤炭,经济效益,问题,措施

一、引言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 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煤炭一直以来是中国主要的能源结构, 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耗中所占有的比重大概在七成左右, 与世界水平相比高出40%, 煤炭产业也就自然成为了我国能源产业的基石, 煤炭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对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就现状提出了推进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措施。

二、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煤炭行业一直以来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脏、乱、危险的行业, 国家多煤炭行业发布了多项政策来对煤炭行业进行干预, 都没有使得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局面得到很大的改善[2]。煤炭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隐患增多的问题。

(一)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煤炭在开采与使用的同时会带来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3], 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又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从而引起全球变暖;燃煤所释放的一氧化硫会引发酸雨的形成, 目前中国被酸雨覆盖的面积已经达到了30%;而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料的排放, 会造成空气受到粉尘污染形成雾霾, 使水源、土壤受到酸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煤矿开采中的煤系伴生资源的低利用率和无序排放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煤炭开采给人们带来经济的同时, 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可是煤炭行业对环境治理的补偿费用却很少, 远远不能解决所带来环境危害, 因此煤矿开采地区出现地面裂缝、坍塌, 大气粉尘污染, 土壤污染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严重制约着煤炭经济的发展。

(二) 资源利用率低

分析目前中国各地的没糖企业经营状况可知, 除了一部分大型的国有煤炭行业具有综合的煤炭利用技术外, 很多地区对于煤炭的开发和煤产品的加工都没有进行综合利用, 有很多小型的煤炭矿井根本就不具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 造成资源的浪费[4]。很多煤炭企业主要是利用煤炭进行洗选、炼焦、发电等, 根本没有进行一些如工业型煤、煤焦油深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中国煤炭的平均利用率不足30%, 煤炭根本没有发挥其作用就被废弃掉了, 还有企业经营方式单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都使得有限的煤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这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 也造成了有限的煤炭资源的浪费, 严重的影响了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且矿难不断

纵观中国目前的煤矿开采形势, 中国煤矿存在着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安全投入差、矿井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很多煤炭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 而忽略了开采矿工的人身安全。煤矿企业用低薪资轻非专业的开采矿工, 这样造成矿工技术水平低, 而且企业经营者缺乏素养和法律常识, 没有合理的开采计划, 这必然会造成事故频发的安全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中国的煤矿年产量是世界产量的35%, 可煤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人数占了世界的80%, 煤矿企业经营者一心只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而不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没有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工作, 设备设施落后, 经济效益的提高却没有保障生产安全, 这是制约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推进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措施分析

(一) 实行煤炭企业集团化, 促进多元化发展

在煤炭行业实行集团化, 可以加强煤炭基本建设, 是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实行集团化战略对于资源的共享是一项高效率的机制, 企业可以共享集团中各类优势资源, 从而实现企业和集团的共同发展。集团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是专业化企业无法比拟的, 大集团的发展战略主要表现的是经营样式的多元化,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某一产业出现问题时其他产业可以继续发展, 从而降低了经营的风险。

(二)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政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煤炭行业,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 通过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 给煤炭行业创造一个好的发展条件。另外政府也需要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管理, 颁布相关的制度、规程, 从而加强对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废物排放、废物回收等方面的管理, 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煤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点就是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推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主要是对煤系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煤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引进高技术对产品进行优化, 由于煤炭废弃物较多, 如果不合理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企业应该加大煤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 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生产科学技术的提升必然会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要保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积极的建立煤炭技术体系,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应该给员工组织技术培训, 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现场指导, 并到同行中的龙头企业中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推广煤矿绿色开采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等, 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 从而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五) 注重企业安全生产

煤炭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时刻关注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问题, 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环保知识, 提升自身的素养。并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提高开采设备的技术含量, 用法律手段指导煤炭开采, 合理的管理企业的生产, 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5]。

四、结束语

煤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 对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国家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煤炭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变革, 正在一步一步的完善, 可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煤炭经济的发展。本研究分析目前随着煤炭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隐患增多的问题, 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旨在保障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浅谈煤炭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2010, 17:207.

[2]王谋霞.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4:19.

[3]陈孝娥, 黄载春, 马兰, 等.煤化工行业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 25 (6) :9-11.

[4]赵国浩.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1.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篇9

1 国际环境分析

世界煤炭储量丰富,但是分布分散,生产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需求和供给基本保持一致。我国煤炭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竞争力并不强,近几年全球金融危机,低碳经济的提出以及后危机时代的人民币升值等都对煤炭产业的发展是一种挑战,但是从长远看煤炭产业发展的趋势依然是积极向上的。

1.1 金融危机给煤炭市场带来冲击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世界经济出现了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负面的影响,世界消费需求下降拉动煤炭价格下行。欧元区国家为应付债务危机采取紧缩政策,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大量煤炭下游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使煤炭生产企业不断的减少。但是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的主要数字显示,世界经济已经出现好转,并且好转的势头在2009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得到保持,虽然2010年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但是由于全球消费需求的增加,全球经济增长率大约维持在2.4%的温和水平,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生产企业也开始表现的活跃[1]。

1.2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利益再平衡

在全球经济的复苏阶段,世界经济格局受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欧元体系面临的考验等经济危机产生的种种经济现象的影响必将会出现一次大的调整。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意识到了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性,世界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进入一个放缓增速、调整产业结构、竞争加剧的发展时期。在今后的发展中国际经济的竞争将形成以产业价值链为中心的竞争,世界的分工将更加明确。事实证明,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结构转型都会产生新的科技突破,推动产业革命的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目前,许多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经济结构转型,把创新生产力投资列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希望在新的产业结构中抢占经济科技的领先技术,把发展新兴产业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源泉。这一切都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世界关注和追逐的焦点,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3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联合国敦促世界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号召各国主动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奥巴马政府在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上也表现的高度重视,要求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表现的积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确定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国家,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政策导向。中国主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C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3]。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立场,即必须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坚持规则的公平性、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确保机制的有效性。

2 国内环境分析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煤炭在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居世界第三。煤炭是最便宜的一种能源,具有成本优势。煤炭消费也具有潜力,发展空间广阔。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暖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对煤炭资源的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1 未来煤炭仍然是主导能源

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石油占20%左右,天然气和水电占的比例仅为个位数。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依然不会低于50%。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的油气资源存储量有限,煤炭人均储量偏小,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煤炭在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消费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保有储量为9 915.60亿t,从资源量分析,煤炭具有中长期保证能力,按年产22亿原煤推算可供100年以上。

2.2 中国走低碳高效发展的道路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技术”,全球的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开采方式、技术升级方向、贸易等相关政策都面临着重大调整。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把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制度、监测方法、评价指标,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我国政府发展规划也发出了重要的政策信号,未来我国将以培育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走低碳高效的中国发展之路。

2.3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及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发展阶段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面临五个方面的转型与改革,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政府转型时代的改革[4]。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型工业转变,向现代工业化方向发展,是我国后危机时代的当务之急。同时国家也在重点研发促进低碳经济的创新技术,加速开发水电,尽快将剩余水电资源开发出来,提高水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份额[5]。国家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在有序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断增长。

2.4 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月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会上,温家宝强调,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家发改委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作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积极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三个转变政策的具体落实体现。

3 结束语

展望未来,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威胁并存。我们要规避风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煤炭的核心竞争力,为煤炭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煤炭行业的发展摆脱困境。

摘要: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和倡导低碳经济的情况下,分析了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关键词:煤炭产业,国际环境,国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2]樊世清,王长新.我国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5(4):9.

[3]江德开,钱伯民.浅谈煤炭企业的营销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26-27.

[4]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道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探讨 篇10

长期以来煤炭都是支撑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2012年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 山西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1]。根据山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12年山西地区生产总值为12 112.83×108元, 增长率比同年上期下滑了65%, 2013年度山西地区生产总值 (GDP) 为12 602.2×108元, 增长率比同年上期下滑了48.1%。山西经济放慢的同时,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部分进展, 其中非煤产业发展较快, 装备制造业、医药工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不过山西经济受煤炭经济的影响仍较大, 截止2013年, 山西省的生产总值为12 602.2×108元, 煤炭产业的总收入达7 341.4×108元, 占山西省生产总值的58.25%, 煤炭产业比重太大, 仍然是山西省主要的支柱产业。所以山西整个经济“脱煤”的步伐需要加快[1]。要使山西省各产业均衡发展, 山西省煤炭产业需要加快转型。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1 山西煤炭产业分析

1.1 优势分析

山西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全省潜在煤炭资源总量6 652.02×108t, 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1.9%[2]。山西煤炭种类齐全, 品质优良,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大省。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为全省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十几年来一直是拉动山西经济的重要产业, 从近5 a的山西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煤炭对山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基本上在50%~60%。同时煤炭产业的消费拉动了下游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煤-电、煤-建材等产业链。

1.2 劣势分析

中国以前由于中小煤炭企业很多, 开采秩序混乱, 中小企业的煤炭开采率平均仅为15%, 经过2008年政府出台《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截至目前为止, 中小煤矿整合, 提高了开采率, 有的已经提高到了70%以上。但是山西煤炭开采的技术仍比较落后, 长期以来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更造成了由于井下开采导致的地表塌陷和露天开采导致的土地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并且由于开采使矿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大量未经处理的矿井水直接外排,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而且对矿区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污染[3]。

1.3 机会分析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离不开煤炭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基础设施的增加等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将保持增长格局。国家给予山西的优惠政策有两方面:a) 山西可以优先进行试验;b) 在山西优先进行移植和推广目前其它国家“综改区”已有的一些好经验、好政策。山西省政府同时通过引导产业转型和出台政策引导民间资本留在山西, 支持煤炭产业进一步转型[4]。

1.4 威胁分析

当初山西煤炭产业走了一条粗放发展之路,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5], 可是并没有因此带来山西的发展和居民的致富, 山西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20名以后。同时国家鼓励开发天然气能源, 在未来, 新的无污染能源会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煤的地位。

2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通过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分析, 以煤炭产业为基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形成以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的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延伸,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有利于山西省发展自主创新, 向价值链高端转移[5]。山西煤炭产业发展战略有以下选择。

2.1 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2.1.1 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循环经济“源头控制”的理念, 本着“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原则, 煤炭企业综合协调各方面因素, 根据煤炭适度开采的发展战略, 确定适合煤炭企业的年产量、年收益、生产年限等。煤炭生产属于循环经济中从资源到产品的过程, 在组织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煤炭企业应该遵循绿色设计的原则, 设计各种生产环节和技术方法, 按循环经济要求进行开发利用[6]。

2.1.2 发展煤炭下游产业

山西的优势在煤, 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 山西的新型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 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7]。秉承“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的原则,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应向下游产业延伸形成了煤-电、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7]。

2.1.3 发展煤炭上游产业

山西应该提高煤炭资源的新型矿产装备制造业水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而转变山西经济发展的方式, 例如可以对轨道交通装备、煤层气装备、煤机装备、煤化工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进行调控, 进一步优化山西的产业结构[8]。

2.2 发展文化产业

山西除了发展煤炭资源的优势外, 更重要的是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山西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有悠久的历史, 可是一直以来山西带着“煤山西”的帽子, 掩盖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所以开发山西的文化迫在眉睫。要努力打造强势文化品牌, 大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

2.2.1 打造晋商文化

晋商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代表了诚信。应该建立晋商荣誉称号, 先转变山西省内商人观念, 传承晋商文化, 传播山西晋商的立信于人的品质。

2.2.2 开发旅游资源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保留了很多历史遗址, 但是有些已经遭到破坏, 应该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在此基础上, 让大家都参与到山西文明的宣传中, 发展旅游业。

3 结语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应将各种战略综合运用, 利用外部机会、规避外部威胁, 充分利用内部优势、转移劣势。一直以来煤炭产业都是带动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然是促进山西发展主要的产业, 我们必须清楚煤炭产业的现状, 更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 进行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 进而促进山西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煤炭产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地位特殊, 曾一度推动了山西经济高速发展, 但过于依赖煤炭而发展的山西形成了“一煤独大”的局面, 制约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分析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并由此提出了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玲娟, 赵国浩.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24-25.

[2]武彩霞, 赵国浩.山西省节能潜力对策研究[J].能源与节能, 2014 (6) :1-2.

[3]刘瑞, 赵国浩.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J].中国市场, 2012 (15) :106-108.

[4]曹英, 张琴琴, 刘媛.山西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N].中国经济时报, 2010-12-14 (3) .

[5]赵国浩, 高文静.山西省煤炭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将迎来新机遇—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1 (1) :43-45.

[6]朱玮琼, 赵国浩.循环经济下的煤炭企业发展的探究[J].中国市场, 2012 (15) :109-111.

[7]朱美峰, 赵国浩.山西省能源依赖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3 (22) :237-24

上一篇: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下一篇: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