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有害生物

2024-05-24

经济林有害生物(精选九篇)

经济林有害生物 篇1

1 选

即选择抗病虫品种, 以及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种苗。如上丰、金丰、石丰、处暑红、早丰、毛板红、柞板11号、柞板14号、焦札等板栗品种, 较抗病虫害。香玲、丰辉、鲁光、陕核1号、辽核1号、辽核3号、辽核4号、中林1、中林5号、绿波、扎343号、西林2号、温185号等核桃品种, 抗病虫害较强。石滚早、珍珠红、八月红等山茱萸品种, 抗病虫性较强。洞庭皇 (洞庭佛手) 、大马铃、七星果、大园玲、大金坠等银杏品种, 抗病虫性能较强。

2 清

通过清除园地内杂灌、杂草、落叶、枯枝、病虫果、虫茧等杂物, 并集中销毁林业技术防治措施。可防除栗食象、栗瘿蜂、栗雪片象、剪枝象、桃蛀螟、栗黑小卷蛾、栗皮夜蛾、大袋蛾、核桃举肢蛾、银杏大蚕蛾、银杏超小卷叶蛾、山茱萸食心虫害, 以及板栗干枯病、叶斑病、白粉病、叶锈病、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核桃枝枯病等多种病虫害。这种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林园内病虫基数, 还可以通过清除杂灌、草, 减弱它们对土壤养分的竞争, 促进林果生长。清理林地一般在3个时期进行:一是秋季果实采收后, 立即把林园内遗丢的空苞、虫苞、烂果等捡拾干净, 集中销毁。二是冬季, 对林内的杂灌、杂草、枯枝落叶等予以彻底清除, 并集中销毁。三是在夏季林木生长季节, 对树下的落果、枝叶, 无论有无病虫危害, 均全部拣出并集中销毁。

3 剪

即结合修剪, 剪除病虫枝、枯枝、弱枝, 集中销毁。可防治栗瘿蜂、大袋蛾、栗链蚧、栗黄枯叶蛾、核桃小吉丁虫、黄须球小蠹、黄刺蛾、银杏超小卷叶蛾、葡萄二星叶蝉、白粉病、核桃腐烂病、葡萄黑豆病、葡萄炭疽病等多种病虫害。这种方法既减少了树冠上越冬病虫害的基数, 又可通过修剪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 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

4 刮

即在冬季或生长季节人工用刀或刷, 刮除或刷掉树干上越冬卵块、幼虫、若虫 (介壳虫、蚜虫) 和病斑。可防治银杏大蚕蛾、栗大蚜、栗毒蛾、舞毒蛾、栗红蜘蛛、核桃扁叶甲、柿蒂虫、龟蜡蚧、栗干枯病 (栗疫病) 、膏药病 (山茱萸、板栗) 、核桃腐烂病、核桃枝枯病等多种病虫害。这种方法应结合涂刷法进行, 效果更好。

5 涂

当有害虫幼虫、卵块在树皮空隙或枝干越冬, 以及出现枝干病害时, 可用涂白剂在冬季或春季树干涂白, 或在病虫危害初期, 在病斑涂抹杀菌剂, 在害虫卵块、若虫集中分布处或周围人工涂抹杀虫剂, 或在林木主干或大枝条基部涂毒环, 毒杀初孵幼虫和上树幼虫或蚜虫、介壳虫。此法可防治银杏大蚕蛾、芳香木蠹蛾、山茱萸灰色膏药病、板栗膏药病、板栗干枯病、核桃腐烂病等。

6 垦

针对部分林业有害生物如栗实象、芳香木蠹蛾、山茱萸蛀果蛾、核桃举肢蛾、金龟子幼虫、地老虎、山茱萸炭疽病等病虫害和地下鼠害, 在树冠下土壤内潜伏越冬或生活的习性或规律, 结合林园土壤肥水管理进行土壤垦复。可根据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各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 1年可进行2~4次土壤垦复。第1次在早春1—2月进行, 耕翻土壤深度15~20 cm, 范围大于树冠投影面积。在耕翻前树冠下地面上可撒施5%辛硫磷粉剂30 kg/hm2, 施后耕翻耙使药土混匀, 这次主要是防治核桃举肢蛾等病虫害。第2次在5—6月进行, 耕翻土壤深度和范围、施药种类和施药量同第1次。这次主要是结合中耕除草和施追肥, 同时防治有害植物狗尾草、黄花蒿、野薄荷等。第3次在6—7月越冬幼虫出土或病菌侵染传播前进行。这次垦复主要是把农药拌入土表阻杀病虫。可用4%D-M粉剂 (敌马粉) 处理土壤, 平均每株树撒施20 g, 施后立即浅覆, 将药粉翻入土内, 毒杀越冬幼虫和已孵化的蛹。或用2.5%敌百虫和5%辛硫磷30 kg/hm2, 或用5%西维因粉45 kg/hm2, 或生石灰15.0~22.5 kg/hm2, 进行土壤消毒, 可杀灭越冬虫, 可防治山茱萸蛀果蛾等病虫害。第4次在采果后至土壤冻结前 (10—12月) 进行, 这次垦复结合施基肥和土壤施农药, 把树冠下的土壤耕翻深30 cm, 将在土壤中越冬的幼虫、蛹或病菌冻死。这次耕翻可防治大多数林业有害生物, 对降低次年发生基数效果最大。一般一年内, 6—7月和秋冬季这2次土壤耕翻, 对次年降低病虫、杂草基数作用最大。“垦”法同时对地下鼠害也有防治作用。

7 捕

即利用部分害虫成虫的假死性, 或个体大的幼虫, 通过人工振摇树干捕捉成虫, 或人工摘除叶部害虫或树枝上的蛹茧, 对鼠害也可以采用人工捕鼠笼捕杀, 而对于地下鼠害则人工挖洞捕杀。如金龟子、银杏大蚕蛾、云斑天牛、水青蛾、大袋蛾、桑田牛、黄刺蛾、木槿尺蛾、中华鼢鼠、松鼠、田鼠等害虫和害鼠, 均可采用此法防治。捕捉时间:害虫5—7月, 害鼠4—5、9—10月。

8 诱

即利用有害生物的趋光性、趋化性和趋食性等, 采用灯火、糖醋液或性外激素、饵枝等诱杀害虫和害鼠。如用黑光灯可诱杀银杏大蚕蛾、桃蛀螟、栎粉舟蛾、水青蛾、栗黄枯叶蛾、黄须球小蠹、舞毒蛾、黄刺蛾等多种害虫, 用糖醋敌百虫液可诱杀山茱萸蛀果蛾等, 人工制作洋葱毒饵投入害鼠经常出没之处或洞内, 可诱杀地下害鼠和地上害鼠等。

9 检

即植物检疫防治。在种苗出圃 (园) 前, 严格产地检疫;种苗及林产品调运前, 严格调运检疫, 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 从源头上防止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3]。

1 0 引

即保护和利用有害生物天敌, 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此法虽然见效慢, 但不伤天敌, 不污染环境, 能促进生态良性发展, 效果持久。具体方法有: (1) 以虫治虫。如利用赤眼蜂防治国槐尺蛾等。 (2) 以鸟治虫。如利用啄木鸟、喜鹊防治双条杉天牛、桑天牛等蛀干性害虫。 (3) 以菌治虫。如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防治银杏大蚕蛾等。 (4) 以螨治虫。如利用和保护捕食性螨在温室中防治红蜘蛛。 (5) 以激素治虫防鼠。如利用昆虫、害鼠的性外激素作为引诱剂, 诱杀害虫和害鼠, 利用性内激素来防治害虫和害鼠。还有抗生育药剂 (包括不育剂等) , 可引起害鼠两性或绝育, 或是减少后代数量或改变后代生殖能力的化合物。 (6) 以动物控制害鼠。保护和招引害鼠类天敌, 如猫头鹰、狐狸、蛇类、鼬科动物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创造有利于害鼠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存条件。

1 1 注

即向树干或鼠洞注射药液, 又叫挂液体法或打针法。对于蛀干害虫如天牛类、蠹虫类、吉丁虫类等, 以及食叶、吸液害虫和地下鼠害, 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 注射树干或虫孔内, 然后封堵虫孔。一般在林木生长季节, 树液流动、害虫危害高峰前期进行。对于地下害鼠, 可找到害鼠必经之洞, 注孔后注入毒饵, 常用的药剂有敌鼠钠盐、鼢鼠灵、灭鼠灵、克鼠星等, 放置时间一般在3—4、9—10月。

1 2 毒

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其优点是功效快, 便于机械化和大面积应用;其缺点是污染环境, 杀伤天敌, 产生抗性, 防治效果不持久等。其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浇灌、根施、打针、注射、拌种、浸种、毒土、毒饵等。具体根据不同有害生物种类、危害寄主部位、危害时间、危害程度等因素, 确定药剂品种、使用方法、时间和用药量。如银杏大蚕蛾可在5月上中旬, 树冠喷洒50%辛硫磷或50%敌敌畏或4.5%氯氰菊酯1 500~6 000倍液、40%氧化乐果2 000倍液。防治山茱萸蛀果蛾可分2次进行, 第1次是在8月上旬至中旬成虫羽化期, 用4.5%高效氯氰菊酯 (功扑) 乳油4 000~5 000倍液、20%杀灭菊酯3 000~4 0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树冠喷洒, 有效杀虫率可达98%以上。第2次喷药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前后, 此期成虫大量产卵直到幼虫孵化盛期, 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同第1次。防治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 可在6—8月每隔15 d喷1∶1∶100波尔多液1次,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 5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防治核桃举肢蛾可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喷4.5%氯氰菊酯1 500~6 000倍液2~3次, 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防治核桃黑斑病可于核桃树发芽前或幼果期喷2°Bé石硫合剂1~3次, 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等。

1 3 熏

即采用熏蒸性杀虫剂, 熏杀蛀干、食叶和种子害虫。如防治板栗、核桃、山茱萸蛀干害虫可先清除虫孔的粪屑后, 再向虫孔内塞入浸药的棉球, 用泥堵封虫孔口, 常用药剂有80%敌敌畏乳油50倍液, 可防治桑天牛、云斑天牛、芳香木蠹蛾、板栗透翅蛾等蛀干性害虫。防治大面积食叶害虫, 可使用机动喷烟机或喷粉机向树冠喷毒烟或药粉, 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幼虫和部分补充营养的蛀干或食叶害虫的成虫。防治栗实象等种子或种实害虫, 可在距人员居住和生活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采用0.18 mm厚的塑料薄膜设立密闭熏蒸室或挖一大坑, 或利用水泥池、瓦缸等不透气的容器, 将种子倒入水泥池、瓦缸等容器内, 在15~20℃温度下, 按每1 m3投入6片磷化铝后, 上用0.18 mm厚的塑料薄膜严密封牢, 熏蒸24 h后揭开薄膜, 散气24 h;室外地坑熏蒸栗苞, 将当天采回的栗苞倒入熏蒸坑内, 倒满坑后, 用尖头木棒在四角和中央打5个孔, 深达坑底, 然后在坑的上口四周用稀泥抹上, 按每1 m3投入6片磷化铝, 在所扎的5个孔内分别投入药片, 迅速盖上树梢或草杆, 然后覆盖事先备好的0.18 mm厚的塑料薄膜, 与四周稀泥压实, 严防漏气, 在薄膜上面再盖1层草秆遮荫, 熏蒸30 h后, 揭开薄膜散气24 h后即可脱粒。采用此法时千万注意人畜安全, 熏蒸期间一定警示人畜不要靠近熏蒸处, 熏蒸期满必须散气24 h以上, 熏蒸时药片不能接触种子, 药片不能集中成堆, 要分散投入, 否则易燃烧起火。

以上13个字的方法归纳起来, 也就是5种方法, 即林业技术措施法 (如选、清、剪、垦等方法) 、植物检疫法 (即:检) 、物理机械防治法 (如诱、刮、涂、捕等) 、生物防治法 (即:引) 、化学防治法 (如注、毒、熏等) 。综合防治就是减少园林经营中各种与损失有关的活动, 如害虫、病菌、鼠害、有害植物等, 保护林木各种效益的理论和方法, 即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出发, 坚持“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的方针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 因地制宜, 以林业技术措施为主, 将物理、生物、检疫、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 把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 以达到保护人类及有益生物健康和增加产量的目的[4]。

摘要:各种经济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其各部位都有可能遭到各种有害生物危害。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与有关资料, 概括并归纳出“选、清、剪、刮、涂、垦、捕、诱、检、引、注、毒、熏”13字的综合防治技术, 以供广大林农在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经济林木,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原双进, 晏正明.经济林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园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EB/OL]. (2011-12-18) [2013-09-02]http://www.xbmiaomu.com/zaipeizhishi44897/, 2011/12/18

[3]余国信, 俞春来, 汪爱君.千岛湖生态公益林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 2013 (1) :41-43, 46.

有害生物控制协议 篇2

方:XXXX

公司地址:XXXX

方:XXXX

公司地址:XXXX

一、控制服务期限:

本协议从2018年10月12日至2019年10月11日止。协议期满后。如双方未提前30日以书面通知形式终止或重新协商,则本协议有效期将自动延续。

二、虫害控制总类:

1、老鼠类啮齿害虫。

2、蟑螂类爬行害虫。

3、蚊子、苍蝇、蚤蝇、蝶蝇等飞虫类害虫协助处理(协助控制当日虫害)。

4、本协议不包括白蚁和其他噬木类害虫,如需包括,需另外协商。

三、控制服务区域:

XXXX

地址

:XXXX

四、控制服务内容:

1、XXXX将提供全年的有害生物控制服务,在XXXX的建筑外围,XXXX将设置鼠控诱饵站及蚊虫诱捕器,并在常规服务中定期更换诱饵并作记录;室内设置防鼠粘板,并在常规服务中定期检查及更换粘板,以控制及检测老鼠的侵害。

2、首次服务中,XXXX将所有的诱饵站、黏鼠板、检测器和灭蝇灯安装到位,并且设立具体的虫害控制设施分布图。其后的服务中将定期检查设置的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或增设控制点。

3、在常规服务中,XXXX将通过检查,对于容易造成鼠害侵害的建筑上的结构隐患,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以便XXXX及时加以修正;针对某些建筑的缺陷(包括建筑的局部封闭性),客户方可以提出修补建议。

4、对于内部的虫害情况,XXXX在XXXX允许的前提下,使用定点处理或缝隙处理的方式,消除已发现的害虫,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或措施。

5、XXXX将为XXXX设立有害生物控制文件夹,以便于服务人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虫害问题。

6、每次服务完成后,XXXX将提供完善的服务报告给XXXX,XXXX可以将服务报告上的内容和服务人员实际服务内容进行核对后签字确认。

7、在蚊子、苍蝇等飞虫的高发季节,XXXX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外,也会增加诸如积水处理、药物喷洒、粘捕式灭蝇器安放等飞虫的控制措施。因为在环境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下,增加服务次数(药物喷洒频率)可以降低飞虫的密度。

8、在秋季,服务方将增加外围墙基、沿绿化带的药物滞留性喷洒,防止绿化带上滋生的甲虫,如蟋蟀、爬虫等进入室内。同时,气温进入冬季,室外活动老鼠因为自身无法调节体温需要进入室内觅食和取暖,XXXX将增加鼠害的控制措施。包括外围药物投放和建筑物密封性检查。

五、控制服务条款:

1、XXXX将保证控制“虫害控制种类”中列明的全部虫害进行检查、预防及/或控制害虫之蔓延。若XXXX虫害控制需要额外服务,XXXX将于24小时内提供服务,而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2、XXXX的虫害控制范围包括蟑螂、蚂蚁等爬行类昆虫;老鼠等啮齿类动物;服务当日协助控制苍蝇、蚊子等飞行类昆虫。XXXX提供的虫害控制范围不包括白蚁等噬木类昆虫,如需包括,则需另外协商制定控制协议。

3、在XXXX对XXXX提供虫害控制服务期间,任何第三方或者客户的审核前,XXXX将提供事先的虫害控制预审核服务(一般为正式审核前3天左右)。预审核包括虫害控制设施的安放和虫害迹象的检查。

4、XXXX承诺在执行控制服务任务时,所使用的物料及采取的治理措施,不会污染XXXX的货物。虫害控制服务要符合出上海市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进出口货物堆场的卫生管理要求。

5、作为卫生协作关系的双方,XXXX的合作和配合工作将是上述条款的基础;XXXX不得以服务区域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隐患、建筑缺陷及卫生情况)为理由免除义务或降低服务质量。

六、控制服务频率

1、夏季常规服务频次3次。

其他季度常规服务频次3次

七、控制服务费用

1、XXXX将对建筑外围及仓储办公等区域进行虫害控制,如因施工等原因需要重新放置,免费进行更新。

2、媒介虫害控制费用明细:

常规服务频次每次服务费1500元。

包括物理粘捕器的更换、外围诱饵站的维护、药物喷洒和虫害检查记录等常规工作。

3、虫害控制费用:人民币9000元

(所有虫害控制设施均由XXXX提供,服务期间破损将免费维修更新,设施所有权归XXXX所有。)

八、服务付款方式

本协议签订后,XXXX在10天内将发票快递给XXXX,XXXX需要收到发票后30天将服务费用支付至XXXX银行帐号。

九、协议其他条款

1、本协议经双方协商议定,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并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2、如在协议期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应本着友好协商的方式处理。如协商后无法达成一致,双方均可向客户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本协议一式二份,XXXX、XXXX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客户方:XXXXXXXXXXXXXXXXXXXX

服务方:XXXXXXXXXXXXXXXXXXXX

字:

字:

章:

章:

期:

油茶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篇3

据2011~2012年永州市油茶有害生物专项调查结果和永州市林业局森防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显示,油茶有害生物发生种类有病源微生物7种,分别是: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叶枯病、油茶半边疯病、油茶煤污病、油茶茶苞病、油茶白绢病。有害昆虫24种,分别是:茶天牛、黑跗眼天牛、油茶尺蛾、油茶堆沙蛀蛾、茶窠蓑蛾、油茶枯叶蛾、茶毒蛾、茶长卷叶蛾、油茶织蛾、茶梢尖蛾、乌龙墨蓑蛾、扁刺蛾、黑缘棕麦蛾、油茶象、广西灰象、柑桔斜脊象、油茶史氏叶蜂、黑刺粉虱、日本龟蜡蚧、八点广翅蜡蝉、大粉白金龟子、黑翅土白蚁、油茶宽盾蝽、茶蚜。常见和危害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全市油茶林均有分布,果实、枝梢、叶片均可发病。果实上的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后期的病斑上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易发生于湿度大、温度高的条件下,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见到大量落果落叶。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果、病叶组织越冬,翌年春天借风雨或象鼻虫等传播扩展危害。油茶炭疽病发生严重的林分,油茶长势不良,大量果实脱落或开裂、病梢枯死,是该市油茶林茶果产量、出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全市油茶林广泛分布,主要危害叶、芽、果实。病斑初呈半圆形或圆形,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仅剩表皮。后期明显特症为:病斑上散生土黄色粒状物,呈白色钮扣状。干旱高温季节,病斑开裂,裂口不齐。该病由真菌引起,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7至8月上旬发病率降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温湿度适合时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油茶软腐病发生严重的林分,油茶大量落叶、落果,甚至叶子和果实落光、嫩梢枯萎。苗木发病,则造成造林成活率低,严重时苗木叶片落光、整株枯死,造成造林失败。油茶软腐病也是造成我市油茶林茶果产量、出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市油茶林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感病后,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病斑不规则,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线界线明显。7月初开始发病,8月为发病高峰,9月下降。叶、芽和果实发病严重时导致油茶产量和品质大幅降低。是本市历史性油茶害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面积发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发生面积已显著下降。油茶尺蛾大发生时,油茶叶被吃光,油茶林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以幼虫为害油茶树叶,一般1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成虫有趋光性。在全市油茶林内广泛分布,常在局部区域发生。茶毒蛾发生严重时,油茶林树叶被吃光,形如火烧,大幅减产。油茶树连续受害后会枯死。在油茶林内广泛分布,常在局部区域暴发成灾。

做好油茶病虫害的防控,一是选苗。优质壮苗是基础。选用优良无性系品种湘林系列(湘林27号、1号、16号、104号、X LC15号)、攸县166及亚林系列。造林时要选用经过严格检疫的壮苗,防止使用带病虫苗木造林。二是大力推行低产油茶林改造。从现状看,那些荒芜已久、年龄过老、残缺不全、疏密不匀、林相紊乱、品种混杂的油茶低产林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比新造林严重得多。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加强营林管理,是当前控制油茶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三是加强监测预警。认真做好常年监测,不断积累监测数据,逐步掌握本地主要油茶有害生物发生规律,是采取防治技术措施的基础。不仅要掌握油茶有害生物与天敌的种类、分布数量、危害程度与周围环境因子的关系,而且要掌握有害生物的消长及其影响的主要原因,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四是要科学防治。根据不同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在认真监测的基础上,全程掌握其发生情况,选取最佳防治时机和防治方式,及时开展防治。同时,在药物选择上,要尽量选用无公害农药,实施无公害防治,在确保油茶产品安全的同时,确保环境安全。

经济林有害生物 篇4

1 有害生物防治理论

(1) 单一防治。主要是指完全依靠化学防治杀灭有害生物, 单一防治理念主要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 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有机合成农药陆续出现, 因其品种多、杀虫谱广、药效高、经济效益显著。这些广谱性农药普遍而大量地使用, 使得有害生物产生了抗药性, 对天敌的杀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

(2) 综合防治。1965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提出综合防治 (integrated control,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ntegrated systems of pest control, IPC) 的概念, 即以互不矛盾的方式, 应用一切适当的技术使害虫种群减少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 并维持这个低水平的害虫种群管理系统。1986年11月, 我国第2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会上又修定了这一定义:“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 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 综合治理。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是R.F.Smith在1978年提出的防治理论, 该理论偏重于生态学方面的防治。实施过程中, 害虫综合治理采用多种防治方法配合的战略, 充分利用自然防治因素, 偶尔才用人工防治害虫。

(4) 全部种群治理。全部种群治理 (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 TPM) 主要针对为害人畜的害虫, 先采用化学方法 (或其他手段) 降低虫口密度, 再释放不育雄虫, 以彻底消灭害虫。最早使用TMP方法的是1940年发现旋丽蝇 (Cochliomyia hominivoax) 危害严重但种群数量不多, 采用释放不育雄虫的方法 (sterile male release, SMR) 进行治理。随后, 在Curacao岛上成功对旋丽蝇进行了全部种群治理, 以后在美国Florida、Texas、Arizona和墨西哥均获成功。

(5) 大面积种群治理。1983年, Ridway及Lloyd提出了大面积种群治理理论 (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 APM) 。APM实际上是IPM与TPM 2种方法的折衷办法, 在一些原则上, 采用了害虫综合治理的做法, 但是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全部种群治理。APM主张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测定多维的、动态的经济阈值, 由此决定是否进行防治。一旦决定进行防治, 就尽量做到彻底消灭, 使害虫数量减到最少。

(6)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 (ec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ological pest control, EPC) 依据整体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 选择种类单一或组合措施, 不断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使其安全、健康、高效、低耗、稳定、持续, 同时将害虫维持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系统说明害虫防治策略的生态学基础不晚于1976年, 明确提出害虫生态控制名词的时间不晚于1985年, 随后少数学者提出了生态控制、生态管理和生态调控等理论。

(7) 工程治理。工程治理即采取技术手段和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对危害严重、发生普遍或危险性大的病虫害,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预防和治理, 实现持续控灾。工程治理理论是在1997年5月原林业部在杭州召开的第3次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2004年国家林业局又在此基础上颁布了《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 》, 使得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初步实现了标准化。

(8) 可持续治理。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 (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SPM)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 充分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采用生物防治、抗性品种应用和有害生物与天敌动态监测等综合手段, 对生态系统及其有害生物—天敌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 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 使农林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骆有庆在1990年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提出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in forest, SPMF) 。

(9) 害虫管理系统工程。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理论是根据害虫与作物之间的关系、昆虫物种之间的关系, 结合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关系, 应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对害虫实施控制。

(10) 生态系统管理。这是一种维持或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价值的方法。有害生物的生态系统管理,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 将生物体与非生命环境部分及人为活动的调节连接在一起, 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最早的生态系统管理思想, 是Grumble (1994) 、Malone (1996) 、Vogt et al (1997) 、Czech和Krauaman (1997) 年提出的。

(11) 精准施药。精准施药 (precision medicine) 的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6年郑加强在《农药精确实用技术》中, 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农药的精确使用技术, 即定时、定量、定点施药技术。张国庆于2006年提出, 并于2007年在科学网博客《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对精准施药进行了定义[1,2,3,4,5,6,7,8,9,10,11]。

(12) 生态健康 (ecology health) 。2005年王如松指出生态健康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 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 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 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 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

张国庆于2007年在《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中对生态健康、生态健康管理、森林健康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 张国庆又于2012年4月10日在科学网博客中发表了《生态健康概论》, 论述了生态健康基本内涵, 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健康的影响, 介绍了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以及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2,3,4,5,6,7,8,9,10,11]。

(13) 精确管理。精确管理 (precision management) 源于2006年张国庆提出的“双精”管理 (precision monitor, precision management, 2P) 。“双精”管理是运用先进的预测技术, 实时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并做出精准的预测预报, 以维护或恢复生态系统健康。2010年张国庆在《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中正式将“双精”管理修改为精确管理, 即通过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非健康生态系统, 找出影响生态健康的相关因子, 及时对其进行恢复, 同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维护并保持处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1,2,3,4,5,6,7,8,9,10,11]。

(14) 生物灾害管理。灾害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2008年3月25日张国庆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论文《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 将生物灾害系统地定义为少数生物偶然抢占生态位, 破坏了原有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竞争、协同等平衡关系, 使生态系统无法实现自身恢复的情况。生物灾害管理 (bi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是一个有效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 应对生物灾害事件的过程。在该文中还论述了生物灾害的特性与生物灾害管理工作的特点。

2008年4月30日张国庆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 2012年发表了《生物灾害学》和《灾害学概论》, 并在《现代农业科技上》上发表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和《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 从灾害的成因、过程、灾害控制与灾因管理入手, 论述了灾害学基本原理, 据此提出了灾因链、灾因管理与灾害管理ISO模式等理论, 以及灾害管理的防灾减灾原理、GCSP原理、学习原理、法治原理、灾害管理周期等灾害管理原理, 介绍了灾害的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方法。然后依据上述灾害管理基本原理和生态健康理论, 将生物灾害的定义修改为“某种生物种群数量突然增加, 导致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失衡, 并超出了该生态系统自身恢复能力, 从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财产甚至生命或健康造成损失。”全面论述了生物灾害学基本原理和生物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 系统论述了生物灾害的精确管理、GCSP管理、标准化管理等理论, 以及生物灾害的风险管理、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监测预警、检疫拦截、疫情防治等理论和技术措施, 最后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生物恐怖2方面叙述了生物安全理论。

闫峻分别于2008年10月、2009年7月发表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和《林业生物灾害管理》, 从经济学角度, 研究设计了快速估算林业灾害经济损失的计算模型, 提出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措施。

2009年7月,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正式出版了《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研究》, 从战略的高度对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研究, 并提出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12,13,14,15,16,17,18,19,20,21,22]。

从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生物灾害防治理论研究逐渐由纯防治技术研究, 逐步转向生态系统整体调控研究, 再到人类社会系统的积极主动参与的研究, 尤其是生物灾害理论的发展, 把有害生物的防治纳入了灾害管理的范畴, 实现了有害生物防治的社会化、系统化和生态化。

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1) 防治责任主体问题。在我国现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主体确定为“谁经营, 谁防治”, 在许多生态脆弱的地区, 森林具有生态防护的重要作用, 其经营者是贫困山区的林农, 他们不仅获益少, 得不到生态效益补偿, 反而要承担各种森林保护费用, 其中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 这显然很不公平。

(2) 执法无力。目前, 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执法以“收费”为主, 管理简单粗暴, 存在执法者放纵违法违规行为的现象。此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执法者归地方政府领导, 执法行为受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等政绩行为的粗暴干涉, 执法水平很低。

(3) 截至目前, 尚未在立法上确立林业生物灾害扩散责任追究, 导致我国松材线虫病、椰心叶甲、美国白蛾等危险性林业生物灾害防不胜防, 并呈现出大面积扩散的趋势。

(4) 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缺少相应的制约和激励机制。缺乏引导社会广大人们群众关注和参与防治工作的有效机制, 群众发现病虫情举报困难, 难以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化防治格局;现有防治机制没有形成社会化防治服务机制, 防治市场化缺少必要的管理机制、防治技术及配套标准;目前实行的防治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对政府乃至林业主管部门缺乏约束力, 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 影响基层的工作积极性。

(5) “预防为主”难以落实。未真正落实“预防为主”, 普遍存在重培育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的现象, 部分领导和防治专业人员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单纯地看作是救灾工作, 出现“平时无人问, 灾时忙一阵”的现象。

3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法制化对策

(1) 将灾害管理观念引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 并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责任主体,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分类管理责任制度。根据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 按照不同林种, 政府和经营、管理主体承担不同的责任。对于生态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 以及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 其防控责任由政府承担, 费用由国家专项救灾基金或税务部门征收生态税来解决;对于商品林, 由受益者承担。

(2) 将“森林健康”理念融入全部的营林活动,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促进和谐林业建设, 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

(3)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追究制度, 追究引起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者和管理者的责任。

(4)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执法力度。首先, 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考核监督和培训, 逐渐淘汰目前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机构中不合格的人员, 全面提高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执法水平。其次, 要加强生态监管, 确保生森林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健全生态管理法规, 加强生态监察, 通过有力的监管措施, 杜绝生态破坏行为, 确保大多数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再次, 依法开展林业生物灾害监测, 完善林业生物灾害监测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 促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由经验化向科学化、标准化转变, 规范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行为[23,24,25]。

(5) 加强行业内部管理。重点是加强行业内部监督, 在有害生物监测上, 加强监测数据管理, 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在检疫执法上, 加强执法监督, 严厉追究违法违规人员责任和有害生物扩散责任;在防治上, 加强防治标准化管理, 加强防治规划设计和作业质量管理, 明确防治责任, 提高防治成效。

摘要:首先对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论述, 然后依据有害生物防治的生态管理与生物灾害管理理论, 分析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从立法、执法和内部行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以达到提高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的目的。

谈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篇5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调查, 迄今为止, 我国已发现外来有害植物107种, 外来害虫32种, 外来病原菌23种, 这些有害外来物种已经入侵了我国大多数生态系统, 成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第一批已形成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 分别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 目前已有16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形成严重危害, 仅这些外来物种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已达150万公顷, 农田面积超过140万公顷, 由此造成的农林业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74亿元。如何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管理, 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1 重视公众宣传, 促进全民预防

提升宣传效果, 让有害生物造成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使其明白防治工作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使得群众对于此项的支持力度增大, 及早发现, 及早通知相关部门, 并适当参与治理工作, 使得生物的异常蔓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2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 严密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提升森林体检工作的效率, 这一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预防危害物种的进入和扩大。所以,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要增强机构的规划和资金投入, 使其有足够的能力运行起来, 并且在行政上给予支持, 另外, 提倡国际交流, 对检查对象的原则和标准要有国际合作的意识。对林间有害对象进行充分评估, 分出危害大小等级, 重新排列顺序进行新的公布, 鼓励政府积极工作, 对有危害疫情出现的地方划分其工作重点, 特殊对待, 提前预防。

3 强化森防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森林防御的行政管理工作要得到重视, 特别对县级机构的设置, 要从执法办法方面入手, 一旦出现违规乱纪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使得森防机构的职能有所扩大, 从单纯的防止虫害扩大为整个林业的健康发展上来, 从而是整个工作更为系统, 全面, 通过有效的预测, 报告, 使生物灾害的问题得到妥善预防, 阻止外部有害生物的恶劣影响。

4 加大科技投入, 科学合理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从科技方面增加投入, 特别是对于基层工作部门的工作的支持, 使接触工作的第一机构有足够的能力, 使其掌握充分而现今的科学手段, 提升其监管生物, 第一时间进行预测和治理, 配合有效的试验, 把实际应用和科学手段充分结合起来, 有效利用。对于科学的营林技术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对经理区域进行科学规划, 实现高效的混交林, 改变林木结构单一的情况, 使得森林的生存能力提高, 而病虫害防御收到更好效果。使用生物科技投入其中, 积极发展抗病, 抗逆能力较高的树木品种, 使林木自身的成活能力得到提升。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作, 实现新的药剂办法以及生物控制手段, 尽量减少化学办法的进入, 预防生化危险的产生和蔓延形成新的难以控制的灾害。转变传统防病害思维, 积极实现研究分析办法的有效性, 加入危害转化意识, 将其利用起来, 从前, 飞机草在海南可以作为堆积肥料的有效来源, 使一种有利生物, 但是因为化肥使用的普及, 飞机草渐渐减少使用, 而它的不受限成长则成为人们亟需处理的问题。海南农民与飞机草的恩怨故事表明:外来生物既能给我们造成危害, 也有可以利用的价值。2003年年初, 上海寿祺多糖食品研究所的专家变害为宝, 成功地完成了从大米草中提取多糖的研究课题。大米草多糖可广泛用于多糖类药物、饮品、食品添加剂、无公害农药、饲料生产。据测算, 这项科研成果用于工业化生产后, 仅福建宁德市现有的50万亩大米草, 每年就可提取1.5万吨大米草多糖, 年创产值150亿元。单纯对松毛虫进行杀除和驱赶效率低, 而又会产生副作用, 而现在, 很多地方利用松毛虫的蛹营养价值高的特征将其作为副食产品加以开发, 使得松毛虫的市场价值大幅提升, 这给松毛虫的发展带来良好效果, 并给农民创收。

5 分林种, 分别承担不同的森林保健责任

依据森林内生物的用途的广泛, 对于内部虫害, 火灾等危害的治理也要分担费用, 所有的生态林和生态经济兼用的商品林, 其森林保健费用由生态受益者承担;经济林和速生用材林的森林保健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6 搞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摸清林业有害生物"家底"

最近, 国家林业局再次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搞好各项防范措施:提高认识, 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积极组织监测普查, 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完善引种检疫审批监管制度, 堵塞外部入侵渠道;做好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防止内部传播蔓延;促进工作开展, 减少造成的损害, 提升研究办法, 加大科技投入;对基础设施要充分利用, 提升治理工作的效果;加强部门间的配合, 严格执行各种制度, 使得外来生物的活动得到合理控制, 为此, 林业局已经规划在中国范围内实现物种的普及排查, 并扩充自己的能力, 推进以上工作顺利进行, 实现高效治理。

目前, 我们使用的还是1980年的森林病虫害普查数据, 20年来, 我国一直没有开展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此, 笔者认为, 这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还要更进一步加大力度, 尤其是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延长普查时间为4~5年, 提高普查质量, 获得更多的数据。这次普查之后,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应该结合森林资源清查, 定期进行, 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 更好地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服务

摘要:有害生物群给林业发展造成较大困扰, 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威胁, 因此林业治理工作必然要包含有害生物的防御和治疗, 为了完成工作要进行严格的计划, 本文对这一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生物入侵的危害.

经济林有害生物 篇6

1.1 定义

生物入侵的定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埃尔顿首先提出, 他将生物入侵定义为:在一个特定区域生存的生物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到另一个新环境, 并在新区域生存繁衍扩散下去, 且这种状态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是否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物种灭绝现象的产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首先当然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 但是除了这个第一因素之外, 生物入侵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样的入侵环境基础是全球化的, 如此造成了全球生物系统趋于等同化现象的产生。

1.2 危害

受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全球的交流日益加深, 因为人员的往来频繁, 其他生物在人类进行交流的同时也随之扩散到更远的其他的区域, 而近年来这种速度正不断的加快。非正常的生物扩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平衡被打破, 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威胁, 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在新的生长环境中, 新进的物种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 繁殖不会受到限制, 于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生存环境扩展到最大, 进而危害和侵占了本土生物的生活空间, 这种侵占不仅仅是空间上的, 同时也是资源的。

于是, 人们开始意识到, 生态环境被破坏不仅仅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废物超标对于坏境的破坏, 因为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由自然环境构成, 生物环境同样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稳定等都是重要因素, 而生物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持久性的环境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令全球生物同化的生物污染增长繁殖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测, 有的甚至会呈现爆发式的扩散。除了表面的危害之外, 入侵物种和本土的物种可能会排除生殖隔离进行交配, 这样就会产生基因交流, 但是由于不确定基因交流的后果, 如此一来这种基因上的侵袭也许会造成比化学或者物质污染更大的威胁, 这种不确定的威胁的隐蔽性决定了这种生态危害的长久性。

1.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由于物种对于环境的不适应, 也许在新的环境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 也许会造成微生物或者病毒的变异产生新的病原体, 从而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的物种保护情况堪忧, 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有害外来生物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三种, 其中植物一百零七种, 昆虫三十二种, 病菌二十三种。

2 森林环境

2.1 良好的森林环境

良好的森林环境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土地面积需求的增加, 森林随着土地开发和木材的采伐, 逐步退化。森林面积的减小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生物种类的减少。各种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开始意识到过度的破坏森林环境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于森林健康进行了初步的认识, 从九十年代开始完善了这一思想。森林环境的改善成为了环境保护的新课题, 对于森林的树木病虫害以及火灾等预防工作也进入了系统全面化时代。

2.2 保护措施相对比世界森林的普遍情

况, 我国的森林环境的多虫害和火灾,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下几个原因。

过度采伐, 森林退化。过度采伐, 使大量原始森林、混交林、复层林转变成人工林纯林、次生林和单层林, 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

森林结构单一。主要是由于很多林木区是由人工种植, 林木种类结构单一, 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呈现区域化状态, 这种及其不稳定的林区容易遭到爆发性的损失。

抚育管理不及时, 森林抗性降低。由于中幼林抚育成本较高, 抚育材价值较低, 林农没有抚育的积极性, 致使我国现有的大面积中幼林没有能够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及时进行抚育, 林内存在大量病弱木, 致使一些经济林生长不良, 导致森林抗性降低, 为一些病虫害和恶性杂草的入侵创造了机会, 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林的正常生长, 致使一些森林很少甚至没有收益。

外来生物入侵, 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森林生境恶化, 以及气候异常, 致使树木长势减弱, 甚至死亡, 导致林业有害生物侵入。

在法律上, 规定森林病虫鼠灾害防治由林农承担, 这种规定及不合理:森林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林农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林农不但得不到生态补偿, 反而还要承担森林健康的保健责任, 导致林农防治积极性很低, 致使森林灾害防治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因此, 要确保我国森林健康, 必须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措施,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3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3.1 重视公众宣传, 促进全民预防

加大宣传力度, 让公民知道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公民参与有害生物预防与管理的自觉性, 鼓励公民发现疫情, 积极向政府举报违规行为, 并积极参与扑灭疫情、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3.2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 严密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进一步加强森林检疫工作, 是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关键途径。因此, 笔者建议, 一方面要加强省以下森防机构建设, 提高其经费投入, 增强其技术力量, 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行政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检疫对象的确定标准要与国际接轨, 重新审定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根据危害大小进行风险评估, 并重新排序予以公布, 督促政府及早对有检疫对象分布的地方划定疫区, 实行疫区管理, 及早根除疫点。

3.3 强化森防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进一步强化森防行政管理职能, 尤其是加强县一级森防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森防行政执法水平, 加大打击森防违规行为的力度, 将森防机构目前的病虫害防治职能及早转变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和维护森林健康, 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水平, 及时监测、预报、扑灭林业有害生物害情, 防止外来或本土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扩散。

目前, 我们使用的还是1980年的森林病虫害普查数据, 这些年来, 我国一直没有开展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此, 笔者认为, 这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还要更进一步加大力度, 尤其是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延长普查时间为4~5年, 提高普查质量, 获得更多的数据。这次普查之后,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应该结合森林资源清查, 定期进行, 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 更好地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服务。

摘要:近年来, 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而生物入侵也成了环境问题中的热门话题受到公众以及媒体的关注。由于生物入侵人类受到了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生物的入侵也造成了原本生态环境的失衡。

关键词:生物,入侵,管理

参考文献

[1]连云峰.生物入侵的主要危害及其防范控制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控措施 篇7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范围和寄主植物

天然林、人土林、苗圃、花圃、木材 (果品) 加工厂, (果品花卉) 市场, 大宗林产品使用单位等。调查的主要寄主植物为:用材林树种、花卉绿化树种、经济林树种、中药材及林产品等。

1.2 调查对象

a.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3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b.我省林业厅提出的22种林业有害生物;c.从国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d.从外地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e.本土林业有害生物。

1.3 调查方法

根据我省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划分五个类型调查区:a.平原有林地类型区;b.种苗花卉类型区;c.木材加土储木厂类型区;d.山岗有林地类型区;e.济济林果品类型区。采取访问调查, 野外踏查, 标准地调查三种方法, 共设置标准地1279个, 调查代表面积5.2万hm2。

2 调查结果

2.1 本次调查统计:

林业有害生物383种, 其中, 虫害270种, 病害102种, 有害植物11种, 大敌135种。1980年以后从外地传入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124种, 其中, 害虫63种、病害50种、有害植物11种。尚末发现国外传入有害生物。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33种林业有害生物名单中有32种在我省发现。

2.2 本次调查统计病虫害累计发生2.

6万hm2次, 其中, 病害累计发生0.99万hm2次, 虫害累计发生1.65万hm2次。1980年以后, 新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0.45万hm2次。1980年以后从外省传入我省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0.08万hm2次。主要树种病虫害发生面积杨树1.46万hm2次, 泡桐0.39万hm2次, 栎类0.09万hm2次, 苗木0.28万hm2次, 经济林0.4万hm2次。

3 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灾变规律分析

通过本次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发现, 林业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害严重,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 危害, 威胁加剧。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趋势严峻。其原因:

3.1 树种栽植结构不合理, 大面积营造人

土纯林, 造成树种单一, 没有隔离屏障, 是导致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快, 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高, 难易控制的住要因素。70年代榆树为主要树种, 栽植面积大株数多, 90年代后期, 杨树栽植面积逐步增多, 调查统计栽植面积约占造林面积的75%以上, 到处呈现杨树林海。杨树病虫害己成为头号主要病虫害, 协年发生都在0.7万hm2以上, 严重发生时造成局部暴发成灾, 形成“夏树冬景”现象, 己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发展。

3.2 人为活动传播造成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和国际间贸易的快速发展, 林业商品流通频繁, 林产品种类外销内调数量大增, 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1980年前,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为259种, 通过本次调查, 己上升致383种, 20年间增加林业有害生物124种。双棘长蠢、草履蚁、桑白蚁、朝鲜球坚蚁、锈色粒肩大牛、国槐瘤锈病、钡l柏毒娥, 这些外来生物己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在调运检疫工作中由于漏检或检疫不彻底, 也是造成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不断增加的原因。

3.3 思想认识不到位, 基础设施薄弱, 防治

手段落后, 测报土作滞后, 防控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多发性的原因之一。近年来, 各级政府和领导己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 有的地方己将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是, 重造林轻防治的思想仍然存在, 个别地方表现尤为突出, 森防机构不落实, 人员不稳定, 防治测报检疫工作根不上, 出现大灾, 无所施从。

4 防控措施

4.1 认真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行“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的方针, 紧密围绕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森林健康为目标, 以利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 以提高防控能力为突破口, 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严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侵入, 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2 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加强林业生产管理, 规范营林综合措施, 是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币中之重。要大力提倡适地适树, 积极发展乡土树种, 选用抗病虫性强的良种状苗造林, 营造混交林, 采取多种形式的造林方式。在营林生产中, 坚持科学规划, 合理搭配树种, 调整纯林比例, 采取多树种多林种的造林方式营造混交林。

4.3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

认真落实《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及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测报 (站) 点的骨干作用, 进一步完善56个测报 (站) 点, 努力实现国家、省、市, 县四级测报网络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护林员的兼职测报作用。严格执行病虫情调查制度, 疫情监测普查报告制度, 做到预测预报准确, 信息发布及时。

4.4 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在科学防控上下功夫,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 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 防治组装配套研究, 频振式杀虫灯, 生物导弹防控, 超低量飞机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新成果。“十一五”期间, 每年至少要推广防治新技术新成果1-2项, 自选研究课题1项, 全面提升监测、检疫防治的科技含量和灾害除治的综合能力。

4.5 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检疫土作要结合地区花卉、苗木、中药材、木材加土调运频繁的特点, 重点抓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和复检工作, 严把产地、运输、复检三关。认真搞好林果、种苗、花卉、及其繁殖材料的引进审批, 隔离试种和监测管理。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 规范检疫执法程序, 严励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严防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确保林业生产安全。

4.6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按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及时、准确、科学地对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做出预警。制定好本辖区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 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 确保应急反应机制落到实处。

4.7 加强森防体系建设, 搞好防控基础工程

加强防控基础土程建设, 建立健全森防机构, 是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保证。要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除治的通知》文件精神, 落实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 保障森防机构和队伍稳定, 为可持续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提供组织保证。

4.8 搞好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防控素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篇8

1 加强监测

根据有寄主树种和历年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来确定监测对象。病害包括松材线虫病和松针褐斑病, 虫害包括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和黑翅土白蚁。其他特定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根据发生情况确定监测对象。外业调查对象, 林分树种为马尾松, 主要寄主林分面积分布的统计。确定监测对象相应寄主的监测范围和监测面积, 根据林业资源分布状况和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分布情况, 将各种寄主林分划分界定病虫害区。害虫“三区”可界定为:一是常灾区, 指5年内发生过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林分;二是偶灾区, 指6~10年内发生过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且连片发生面积在26.67 hm2以上的林分;三是安全区, 指11年以上 (含11年) 未发生过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林分。监测面积确定可于每年年初根据各寄主树的分布范围、寄主树面积和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历年分布和发生情况, 规划每种病虫害的监测范围和监测面积, 即实施监测面积。应施测面积是指可能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的林地面积, 通常包括所有人工林、人工林之外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其他常灾区和偶灾区林分、特定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需要监测的林分和省级森防机构认定应当进行监测的其他林分。监测踏查线路, 根据寄主林分分布状况和历年病虫害发生的情况, 确定有一定代表性、能覆盖病虫害常灾区和偶灾区或病害发生区大部分面积的线路作为森林病虫害监测踏查线路。

2 认真调查

马尾松毛虫在同安区1年发生3代, 越冬现象不明显, 越冬代主要以4~5龄幼虫在针叶、枝干上活动, 取食缓慢或不取食。在同安区马尾松毛虫幼虫第1代一般出现于5月中下旬, 第2代出现于7月上中旬, 第3代出现于9月。调查方法包括几下几点:一是线路踏查。根据松毛虫发生危害的历史和现状, 确定有代表性的踏查线路, 越冬代线路踏查面积覆盖常灾区松林面积的90%。二是标准地调查。标准地的设置应根据常灾区每33.33 hm2设1个点、偶灾区每66.67 hm2设1个点的要求。调查过程中测报员必须做好标记, 以备检查。调查结束后, 要及时进行汇总和分析, 并按规定的时间上报森防检疫站。三是调查内容。在调查样地 (标准地) 内, 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株和适当的抽样方法 (松毛虫一般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抽样法) , 进行幼虫期、卵期、蛹期和成虫期的调查。在实际操作中, 以松毛虫幼虫调查和成虫调查为重点。对于高树上的幼虫调查, 可采用幼虫粪粒推算法、机振推算法或树冠最底层枝条推算法。松毛虫虫情级数是根据树冠级数、虫口密度推算得出的。

3 科学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一是化学防治法, 如虫孔注药、树干熏蒸。化学防治法较为经济且见效最快, 故应用最广, 但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天敌数量锐减等。为避免上述缺点, 应根据病虫种类、特性, 选择适宜的农药和施药方法。根据害虫的不同口器和取食特点, 选择不同性能的农药, 如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以及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粘捕剂等[2]。二是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防治病虫害。可用人工或简单工具捕杀, 如在低矮的松林中捕捉松毛虫幼虫、摘除卵块和虫蛹等;或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性, 将其诱杀, 如灯光诱杀、饵木诱杀、引诱剂诱杀等。灯光诱杀操作简单、诱捕效果好, 但需电源、易被破坏, 最好在挂置点设立告示牌[3]。三是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大大优于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包括:以鸟治虫、以虫治虫和以微生物治虫。可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害虫, 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蛹等, 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瓢虫防治蚜虫等;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来抑制害虫, 松毛虫杆菌、杀螟杆菌对松毛虫、柳毒蛾、舟形毛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白僵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对松毛虫等有显著杀灭作用[4]。

参考文献

[1]杨巧慧.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J].科技传播, 2011 (9) :18, 23.

[2]茹华南.三门峡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222-223.

[3]苑国.浅议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山西林业科技, 2011 (1) :45-46.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篇9

从全球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危害来看, 我国是危害相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 我国每年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林业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元, 外加生态系统功能的损失造成的间接和直接损失高达近千亿元,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迫在眉睫的问题[1]。造成这种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科技防控水平和有害生物防治远未能达到改变生态恶化的趋势, 生态问题严重。同时, 我国森林整体质量不高, 抵御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不强;我国特有的异常气候破坏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规律, 造成了无法统计的严重损失。

我国面积辽阔, 地理特征复杂, 气候变化多样, 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因此, 我国的植被种类丰富繁多, 各种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等均有分布[2]。森林覆盖之处, 必有林业有害生物, 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的森林类型就有着不同的有害生物种类。因此, 建立专业的有害生物防治队伍和基础设施, 加强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对于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2.1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认识不足, 工作支持力度不够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 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人员长期以来对做好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同时, 没有形成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依法防控的共识, 加之责任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种种因素共同制约着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4]。

2.2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防范难度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 对外贸易的增加以及快速发展的造林绿化, 外来有害物种不断的通过物质运输、种苗和物种的引进等多种途径进入我国。同时, 大量的经营和使用木材及其附属品的部门及人员导致了携带有害生物的载体增多, 加大了防范难度, 致使林业有害生物发展的蔓延。

2.3 长期使用相同的农药, 使得有害生物产生耐药性

由于我国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的快速发展, 相比较使用天敌进行防控的效果, 使用农药防控能够达到防治见效快、效果明显, 成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急救措施, 人们在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过程中, 长期依赖农药, 使得有害生物产生了耐药性, 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同时, 使用农药在不同程度上也杀伤了有害生物的天敌, 使有害生物在失去了天敌的控制下, 繁殖更加迅速, 造成了森林自我控制生态平衡的能力减弱。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

3.1 3S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水平

3S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缩写, 统称3S技术。目前, 大面积的林业有害生物爆发均是由于未能及时监控到有害生物的数量, 而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人为不好控制和检测的缺陷, 能够实现对林业生物灾害的实时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则能够精确的提供检测数据, 因此, 3S技术能够达到快速、实时的捕获和分析空间信息的能力, 监测林业的灾情并提供精准的资料, 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水平和防控的决策能力, 也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整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3.2 三诱技术的发明拓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途径

三诱技术是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灯光和颜色对有害生物进行诱杀的技术。特殊的化学物质就是昆虫信息素和合成性信息素, 利用其可以有效的对害虫进行监测和防治。灯光诱杀就是充分利用有些害虫具有趋光性和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设置特定的灯光和紫外线灯引诱害虫并将其消灭。颜色诱杀是利用有些害虫对特地颜色的敏感性, 利用色板结合黏性剂对害虫进行诱杀。我们从三诱技术的诱杀方法能够清楚的看到其对害虫进行有效诱杀的同时, 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同时, 还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保护了环境和害虫的天敌, 实现了森林的生态, 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3.3 三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坚实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

三处理技术是指热烘处理、辐照处理和微波处理。三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木材的检疫技术用来防止有害生物跨地区的扩散。具体方法如下:热烘处理是将有虫害的木材在烘房内加热加压到能将其杀死的温度的方法。辐照处理是利用离子化照射来打破有害生物的正常生活, 导致其自体的灭亡, 从而将其杀灭。微波处理是利用微波对木材进行处理, 实现木材的干燥、杀死有害生物和灭菌的功效, 同时微波处理在对木材的检疫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经过实践应用, 这3种处理技术的效果都十分明显, 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3.4 施药器械和技术的多样性促进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由于森林中的树木一般比较高大, 因此, 在对其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就需要特定的施药器械和技术, 这一直是困扰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难题。但近年来, 一些射程长、功效好、对环境污染少和节水的施药器械和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得到了发明和应用;同时, 在技术上, 结合风送和雾化技术, 更增加了射程的高度和远度, 具有较好的穿透力, 使防治效果较为明显。现阶段, 静电喷雾技术、树干注药技术和灭虫药包布撒技术等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应用, 航空技术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灾情能够及时掌握和准确预测, 为防治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结语

现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经济高效的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 实现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建设, 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 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造成了自然气候的急剧变化,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森林景观被严重迫害, 生物多样性日益下降;每年发生有害生物的森林面积居高不下, 危害十分严重。同时,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 外来品种不断入侵, 产生的危害不断加剧。基于此, 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现实意义出发, 分析近年来造成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多种原因, 重点讲述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技术, 对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石伟红, 王月丽.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问题及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8) .

[2]信玉林.浅析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0) .

[3]肖淑勤.林业有害生物档案的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 (3) .

上一篇:村上春树下一篇:Protel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