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误诊分析

2024-05-16

带状疱疹误诊分析(精选九篇)

带状疱疹误诊分析 篇1

1一般资料

1.1 外科收入院误诊情况:

误诊阑尾炎2例, 腰间盘突出1例, 肩周炎2例。

1.2 内科收入院误诊情况:

心绞痛6例, 脑血管病1例, 偏头痛1例。

2误诊病例

2.1 误诊阑尾炎共2例, 2例均为男性, 分别为22岁、24岁。例1因右下腹痛2 d以阑尾炎收入院。入院当天查白细胞不高, 发现右下腹有成 簇 的水泡, 经皮肤科会诊, 为带状疱疹, 经抗病毒等治7 d痊愈。2例因急性阑尾炎分别于 2~3 d后发现切口旁和右腰背有一簇水泡, 请皮肤科会诊为带状疱疹, 经7~10 d抗病毒治疗后治愈。

2.2 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6例, 男4例, 女2例, 年龄50~70岁, 6例病前均无胸痛史, 也未查过心电图, 病情基本相似, 均有心前区阵发性疼痛, 同时伴有胸闷而入院, 常规检查心电图, 初步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 , 经内科常规治疗3 d后无明显好转而发现左胸背后5~6肋从后向前下, 先后起几簇粟粒大水泡, 诊断为带状疱疹, 相应治疗10 d后, 水泡干瘪, 结痂, 有2例遗留有疼痛, 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好转出院。

2.3 误诊偏头痛1例, 男29岁, 因右额顶部持续性灼热样疼痛一周入院, 入院查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头部CT未见异常, 腰椎刺穿脑脊液外观无透明, 压力80 mmH2O, 脑脊液蛋白、葡萄糖、氯化物定量及细胞数正常。入院后拟诊为偏头痛, 予以止痛, 扩血管治疗3 d, 头痛症状无缓解, 患者出现阵发性低热, 详查体发现右眶上额皮肤色泽稍红, 灼热感, 感觉过敏, 触之疼痛明显, 拒触摸检查, 右眼结膜充血, 右额下可触及一枚3.0 cm×2.0 cm淋巴结, 触痛明显, 更正诊断为三叉神经眼支疱疹型带状疱疹, 经抗病毒治疗7 d出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额头部一直未出现皮疹。随诊右额痛1个月后消失。

2.4 其他误诊病例还有腰间盘突出1例, 肩周炎2例, 脑血管病1例。

3误诊原因分析

3.1 带状疱疹的误诊率据陈丽娜等[1]216例统计, 有24例, 误诊率为11.11%, 其中先有疼痛而后有皮疹者18例, 占15%误诊或合并病种除外, 还有尺神经痛﹑胆囊炎﹑胰腺炎﹑排尿困难﹑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心绞痛﹑冠心病﹑尿路结石﹑脑膜脑炎﹑结膜炎﹑结膜炎﹑腹股沟斜疝﹑胸腔积液﹑腹水﹑脑膜炎, 因此带状疱疹与这些病应认真鉴别。

3.2 专业人员过多地考虑本专业疾病或基层医生对带状疱疹不太熟悉, 特别是患者既往有专业症状, 检查又有阳性发现者。孟庆德等[2]认为左胸带状疱疹的神经痛, 可以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痉挛, 并造成心电图改变, 病愈后可以恢复。但丁玉等[3]指出这种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表现达不到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因此在遇到胸痛患者时, 既要迅速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威胁生命的心源性疾病, 又要想到非心源性胸痛, 特别是带状疱疹。

3.3 带状疱疹处在前驱或者症状不典型, 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期症状数日, 此时仅有神经痛及一般全身症状, 而后出现成簇的互不融合的粟粒至豆粒大小的水泡, 沿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数日水泡干瘪, 结痂, 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 全程病程2~3周[4]前驱期尚未出现水泡, 而疼痛成为突出表现易导致误诊阑尾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例也是如此。

3.4 工作不细致, 查体不准确1例误诊为阑尾炎收入院。

3.5 病情较重接诊医生怕出生命危险首先考虑和处理影响生命和健康的重病是应该的, 如本文心绞痛即是。

4体会

带状疱疹误诊原因分析, 我们可体会到造成误诊的原因中临床上典型的带状疱疹诊断并不困难, 但是如果只有神经痛而无皮疹难以排除其他疾病易发生误诊, 另外医师对带状疱疹认识不足, 将其前期症状误认为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要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格检查, 思路广阔, 不要常局限于本专业内, 不注意鉴别诊断, 同时避免过于依赖影像学检查, 造成误诊。目前MRI在地市区级医院普及, 而CT开始进入卫生院了, 这些先进检查手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但有些医生却过于信赖CT和MRI, 不知CT和MRI都有一定诊断误差, 据报道CT诊断准确率为70%左右, MRI准确率为90%, 故不可过分依赖影像检查诊断。

参考文献

[1]陈丽娜, 温海, 陈江汉.216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 33 (9) :537.

[2]孟庆德.带状疱疹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例报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7, 11 (3) :178.

[3]丁玉, 曾昭训.带状疱疹误诊为冠心病各1例.洛北医学, 19984 (5) :95.

带状疱疹3例误诊分析 篇2

带状疱疹是由亲神经的带状疱疹病毒侵人所致,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发病早期易误诊。我们对带状疱疹3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例一,患者男,36岁。因左侧颈枕部疼痛3天就诊。既往有颈椎病史,初诊为颈椎病,给予手法治疗及超短波理疗均未缓解,有按照血管神经性头疼给予活血、镇痛、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4天后仍无效,左枕部出现红色丘疹2-3个,疼痛向头部扩散并演变为刀割样疼痛。确诊为带状疱疹,对症治疗7天后症状消失。

例二,患者56岁,女。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1天就诊。查体:左上腹有轻微压痛,未触及包块,腹肌不紧张,体温36.5℃。询问大小便正常。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10年,既以消化性溃疡收住。入院后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按消化性溃疡治疗5天后,疼痛症状未减,左侧季肋区出现带状分布的红色丘疹和小水泡,确诊为带状疱疹,对症治疗一周后症状消失。

例三,患者男,63岁。因脐周发作性疼痛2天来诊。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在院外门诊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经非手术治疗z天效果不佳故转来我院欲行手术治疗。查体:P74/min,Bpt40/85mmhg,体温36.4℃,右下腹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右腹中部有3个在一起的红色丘疹,未引起注意,化验血常规正常。遂以阑尾炎继续治疗,拟2天后行手术治疗,次日在原皮疹部位又有新增丘疹,遂请皮肤科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停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一周症状消失。

2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皮疹大多发生在神经痛后2-3天,少数在3-5天,神经痛可发生在皮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而同时出现,由于人体免疫状态的不同,表现各异。误诊原因:①皮疹不典型,平时的查体不认真、不仔细,受原有疾病诊断的影响,例1由于病毒侵犯颈部神经根并向头部扩散,以颈部和头痛为首发症状,故被误诊为“颈椎病”。⑦诊断思维局限,查体疏忽大意,对于出现的少量皮疹未重视,如病例3,疼痛部位和阑尾炎的疼痛部位重叠,误诊为原有疾病发作。③皮疹出现晚,认识不足,如病例2出现皮疹在5天后。建议,预防误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④对于不典型的皮疹伴有持续疼痛患者,应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考虑此病的可能。②带状疱疹的好发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在排除外伤和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带状疱疹。③在平时门诊中如发现患者出现某一部位剧烈疼痛,应随时观察皮肤的变化。④查体要仔细认真,避免原有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边天羽,傅志宣,临床皮肤性病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4

[2]宋云凌,带状疱疹误诊误治[J],人民军医,2002,45(7):432

带状疱疹误诊1例分析 篇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7岁, 建筑民工, 因剧烈劳动后发生右肩胛疼痛, 自行用“壮骨止痛膏”处敷患处, 第2天, 病变部经出现丘疱疹而来本院门诊求治。初步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右肩胛部挫伤”。予扑尔敏、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治疗, 并外敷皮炎平软膏。2d后, 疼痛不消退, 且出现发热、皮损扩大、不瘙痒。体检:体温37.8℃, 右肩胛区见片状充血、水肿, 并有丘疹、簇状水疱、疱液澄清, 如粟粒或绿豆大小, 并向右外侧延伸, 右腋下触及数枚蚕豆大小的淋巴结, 边界清、轻度压痛, 遂修正诊断:“带状疱疹”。停用地塞米松和皮炎平软膏。予阿昔洛韦注射液0.5g/日, 稀释后静滴, 连续5d, 同时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和银黄颗粒, 并予阿昔洛韦软膏外涂,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时口服散利痛。5日后, 体温逐渐正常, 疼痛减轻, 皮疹消退。随访一个月, 疼痛消失, 病变部位遗留色素沉着。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病毒性皮肤病, 主要以群集性疱疹和神经痛为临床特征[2]。本病潜伏期一般为7~12 d, 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可被误诊为肋间神经痛、冠心病、胸膜炎等, 而一旦典型皮疹出现, 诊断常不困难[3]。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有:⑴病史采集欠详细、准确。由于该患者为外来民工, 不会普通话, 语言交流有一定的障碍, 医师询问病史时不够认真、仔细, 没有全面采集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发生发展情况, 以致误诊。带状疱疹以刺痛或灼痛为主, 体以皮疹;而接触性皮炎则是皮疹伴瘙痒。⑵体格检查不够全面和重点突出。带状疱疹是簇状分布, 绿豆大小的丘疹和水疱;而接触性皮炎以红斑和丘疹为主, 皮损限于接触部位, 不沿周围神经分布, 若能仔细检查, 二者应该不会混淆。⑶诊断思维不缜密。首先, 违反了“一元论”的诊断思维原则, 没有把皮疹和疼痛作为一个疾病来考虑;其次, 犯了先入为主的主观思维错误, 而顺从患者的反映;重体力劳动→肩胛疼痛→应用止痛膏→皮疹, 没有仔细推敲, 缜密分析, 随意作出“接触性皮炎”的错误诊断。这种先入为主, 主观臆断的思维方式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4]。

关键词:带状疱疹,误诊

参考文献

[1]施建林, 林江帆, 郑明华.35例带状疱疹患者血清肌钙蛋折检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4.11[5]:514。

[2]曹静。内外兼治带状疱疹[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9) :97.

[3]吴红卫, 杨光成, 李海虹等.带状疱疹的误诊误治综合报道[J].临床误诊误治, 2001, 10[5]:370.

带状疱疹误诊为虫咬性皮炎1例 篇4

【中图分类号】R53.5 【文献标示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09-0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0岁。主因皮肤剧烈瘙痒伴局部皮疹于2011年4月16日到诊所就诊。查体发现:患者左侧腹壁从脐部至左侧髂前上脊处皮肤上有红色丘疹,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无水泡,除剧烈瘙痒外也无其他症状。患者主诉发病前到郊区游玩过,医生根据病人主诉既诊断为虫咬性皮炎,给予皮炎平外涂,口服扑尔敏4mg3/日,症状无改善,三天后患侧皮疹变为水泡,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伴有发热再次来诊所就诊,医生根据皮疹特征诊断为带状疱疹,到医院后证实为该诊断,经住院治疗后痊愈。

2 讨论

老年人带状疱疹13例误诊分析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3例老年人带状疱疹误诊病例, 13例患者中, 男10例, 女3例, 年龄71~83岁, 平均 (75±2) 岁。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6例, 心肌梗死1例, 高血压9例, 糖尿病7例, 颈椎病 (颈神经根型) 6例, 脑梗死4例, 胆石症2例, 肾结石3例, 肠癌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

13例患者先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 4~11 d后在疼痛对应部位出现带状排列的集簇性水疱。其中左胸部痛5例, 头颈部痛4例, 右上腹部痛2例, 左腰腹部痛2例。

1.3 误诊情况

13例患者分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例, 心肌梗死1例, 颈椎病 (颈神经根型) 4例, 胆石症2例, 肾结石2例。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该病毒为亲神经病毒, 它可广泛、长期地潜伏在脊神经与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 在条件具备时, 沿神经节对其所分布区域的皮肤造成损害, 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一般在神经痛的同时或稍后即发生皮疹, 但亦有神经痛4~5 d后才发生疱疹。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与人体免疫力降低而激活隐伏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有关[2],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容易患病。老年人年老体弱, 全身多脏器损害, 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 蛋白质代谢受损, 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体和酶等重要物质生成能力减低, 减弱了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3]。因此, 老年人容易患带状疱疹。老年人带状疱疹临床上容易误诊, 本组病例误诊原因为: (1) 带状疱疹以疼痛为首发表现, 而老年人年纪大、反应迟钝, 对疼痛的表述不正确或不清晰, 不能准确反映病史。 (2) 老年人既往常有反复发作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颈椎病, 胆石症, 肾结石等病史, 当带状疱疹早期出现疼痛, 且发生于既往疾病的相应部位时, 医生以为疼痛是既往疾病所致, 往往因患者的既往病史而先入为主, 造成带状疱疹误诊。带状疱疹常侵犯肋间神经, 表现为前胸疼痛, 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有相似之处, 老年人常有冠心病史, 心电图存在持续ST-T改变, 本组病例中有一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 出现左侧胸痛, 心电图ST-T改变, 外院诊断为心肌梗死, 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治疗, 术后第2天出现左侧胸部带状排列的集簇性水疱。 (3) 皮疹多延期出现。簇状疱疹在疼痛部位出现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由于老年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炎症反应均发生明显改变, 机体抵抗力普遍降低, 出疹时间推迟。本组出疹时间在神经痛后4~11 d。

老年人存在多脏器病变,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上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因此, 老年人既易患带状疱疹, 又易出现误诊。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 分清疼痛与既往病史的关系, 提高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切忌先入为主。要动态观察疼痛部位有无红肿、皮疹等出现, 全面综合分析病情, 以免延误诊治。

参考文献

[1]丁东平, 黄三利.老年人带状疱疹误诊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4, 2 (11) :22-23.

[2]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

带状疱疹误诊一例 篇6

患者女,52岁,无业。因右腰区、右侧腹、右下腹疼痛2d,于2008年7月21日入院。入院前2d患者因右腰区,右侧腹部疼痛就诊于一家二甲医院,门诊部按“右侧上尿路结石”,予“头孢”,“阿托品”等药物留门诊观察治疗1d无效,局部疼痛加剧,腹痛范围向右下腹增宽,复诊后,医生根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改诊“阑尾炎”要求住院治疗。患者拒绝住院而转诊我院。入院查体:T37.8℃,P81次/min,R20次/min,BP 100/70mm Hg,急性病容,神清合作,右腰部、侧腹部及右下腹皮肤散在丘疹,周围绕以红晕,触痛明显,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扪及,右侧腹、右下腹压痛,不固定,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阴性,肾区无扣痛,移浊阴性,肠鸣正常,神经系统阴性。考虑二甲医院门诊诊断错误,改诊“带状疱疹”,给予静滴阿昔洛韦、甲氰咪胍、肌注聚肌胞、维生素B1、B12、患处擦阿昔洛韦软膏及对症等治疗。当晚胸痛明显减轻,3d后丘疹变小及周围红晕变浅,6d后皮疹渐渐消退。遗留轻度神经痛,口服维生素B1、对症处理,半月后治愈。

讨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成人多见,好发于胸、颈、腰、腹部,常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其他诱因(如受凉、创伤、疲劳、肿瘤等)使病毒活化而诱发。典型者表现为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簇的疱疹,并伴局部神经痛。根据集簇性水疱群,带状排列,单侧性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等特点,诊断不难。但是,不典型患者,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比如有的患者可于神经痛4~5d之后才发生疱疹,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不出现疱疹及感觉导常[1];患者疼痛心理的情绪状态误导医生的认知和诊疗等,容易造成该病的误诊,如果发生在腰腹部,常误诊为急腹症。本病例误诊还与医生的诊断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因此,提示我们临床医师在诊疗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常规工作程序,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分析疼痛的性质、诱因,仔细体格检查,特别是疼痛局部检查,要完全暴露,并借助相应的辅助检查做好必要的鉴别诊断,拓宽思路,综合分析,方可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误诊为骨科疼痛的带状疱疹2例 篇7

例1男, 55岁。2009年11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部疼痛, 呈针刺样痛, 范围包括左侧头额、顶、枕部, 来我院门诊以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症处理。病情加重, 伴发作性心慌、恶心, 5d后左侧头面部出现皮疹并眼睑红肿, 到外院抗感染治疗, 无好转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 精神差, 头颈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额颞部簇集大片疱疹, 脓疱, 脓性结痂, 左上眼睑红肿, 左眼结膜充血, 角膜透明, 瞳孔等圆等大, 视野、视力正常;颈椎棘突及椎旁叩压痛 (-) , 前屈旋颈试验 (-) , 击顶试验 (-) , 引颈试验 (-) , 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 (-) , 四肢感觉、运动及血循正常。颈部彩超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血流未见异常血流信号。2009年12月23日皮肤科会诊诊断:带状疱疹。给予休息、抗病毒、激光照射、镇静、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2009年12月28日头痛缓解, 眼睑红肿消退, 头面部疱疹结痂干燥, 要求并带药出院。

例2男, 65岁。2009年12月30日突发右大腿前侧及内侧疼痛, 程度剧烈, 活动时加重, 休息时减轻。外院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口服止痛药及封闭、理疗等处理, 无缓解。2009年1月7日入我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 表情痛苦, 轮椅推入病房。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肢皮肤颜色正常, 皮温正常, 周径同健侧, 触压疼痛减轻, 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 (+) ,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70° (+) , 右膝反射减弱, 右膝背伸肌力V-级, 肢端感觉、血循正常, 腰椎棘突及椎旁叩压痛 (-)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7×109/L, 中性粒细胞%77.6%↑, 淋巴细胞%19.1%↓, 尿糖4+↑, 血沉5mmol/h, 抗O251↑, 类风湿因子22, 空腹血糖8.0mmol/L↑, 血尿酸94.70mmol/L↓。右股骨正侧位X片正常, 右大腿MRI正常, 右下肢血管彩超正常。拟诊:右股神经炎。给予抗炎、地塞米松、甲钴胺、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当日疼痛缓解明显。2010年1月8日查体:右大腿前侧、右小腿前内侧带状分布的群集样丘疹伴轻微瘙痒, 其上结痂。皮肤科会诊诊断:带状疱疹。加服维生素B1、阿昔洛韦。2009年1月13日疼痛缓解, 丘疹干燥结痂, 带药出院。

2 讨论

此2病例因不同于常见胸部发病部位而对诊断产生了影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沿颅神经或某一脊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疾病特点包括: (1) 因病毒侵犯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而产生疼痛; (2) 可发病于全身多个部位; (3) 春秋季多发, 易突然发病, 不易复发; (4) 发病人群无特定职业, 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胸膜炎、营养不良等慢性基础疾病 (5) 发病后症状持续或加重, 伴发的症状及体征少; (6) 影像学检查多无结构改变; (7) 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有效。早期带状疱疹因为无明显体征改变而对骨科痛症的诊断产生干扰[2]。因而, 对于以骨科疼痛应诊而无典型体征的患者, 我们建议: (1) 询问有无带状疱疹病史; (2) 职业; (3) 有无合并疾病; (4) 疼痛影响因素; (5) 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6) 诊断性治疗。

参考文献

[1]徐霞.带状疱疹误诊9例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 2009, 41 (5) :345~346.

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篇8

患者, 女, 60岁。因右下腹疼痛1 d入院, 疼痛呈持续性发作, 不能直立行走, 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笔者所在科。查体:T 37.8℃, P 80次/min, BP 130/80 mm Hg。精神差, 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疱疹。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80次/min, 律齐, 腹平软, 右下腹压痛, 反跳痛可疑, 余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结肠充气试验阴性, 腰大肌试验阳性, 血常规示, WBC:8.7×109/L, N:80.2%, L:19.8%, Hb:130 g/L, Pt:236×109/L。心电图示正常, 腹部平片示:未见异常。B超示:肝胆胰未见异常声像, 右髂窝区指状样回声, 考虑阑尾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予以替硝唑抗炎等治疗, 疼痛无缓解。遂于第2天上午行急诊手术切除阑尾。术中见阑尾大小形态正常, 阑尾无充血肿胀, 阑尾腔内亦无粪石嵌顿。探查腹腔胃及十二指肠、空回肠未发现异常, 遂切除阑尾关腹。术后病检示:阑尾正常。术后第2天发现右下腹及右侧腰部见红色水疱疹, 部分内有液体, 患者仍感疼痛, 以皮肤部位为主, 考虑带状疱疹, 予以静滴抗病毒药及外擦阿昔洛韦软膏, 术后第3天疼痛症状减轻, 术后第7天, 水泡结痂, 约2周后疱疹愈合。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同时侵犯皮肤和神经组织, 表现为单侧性发疹, 成簇水疱, 沿神经分布并伴有神经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发现皮肤见带状成簇的水疱, 部分水疱破裂, 底部潮红, 渗液较多, 诊断不难。但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不全型带状疱疹, 有时需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等相鉴别。阑尾受内脏神经支配, 阑尾炎是由阑尾的急慢性炎症或阑尾腔内粪石梗阻引起的, 一般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本例患者因为先有疼痛症状而不缓解, 呈持续性, 并且发生在右下腹, 故外科医生首先考虑为急性阑尾炎, 加上B超的提示, 遂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手术切除阑尾。文献已有报道带状疱疹误诊率为11.59%, 其中68.75%的误诊患者是先有神经痛后出皮疹[1,2], 特别是老年人带状疱疹大多疼痛在先, 出疹在后, 免疫抑制及衰老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向君, 朱园, 卢建文, 等.老年迟发性带状疱疹误诊3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24) :190.

带状疱疹误诊分析 篇9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 62岁, 农民, 因右侧下后牙疼痛3天, 加重2天来院就诊。自诉5天前右侧下后牙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剧, 无畏寒、发热, 冷热刺激无酸痛。多次应用解热止痛散 (阿咖酚散) 涂敷患处, 疼痛缓解1h后复发且逐日加重。查体:T 37.2℃, BP 130/82mmHg, R 24次/分。神志清醒, 急性痛苦面容, 颈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咬牙合正常, 口腔清洁度欠佳, 8765残根、叩痛 (+) 。牙龈广泛充血水肿, 附着龈和龈缘见散在药粉, 颊黏膜有少许小水疱, 部分溃烂, 覆盖假膜。血常规示WBC 12.9×109/L, RBC 5.5×1012/L, N 0.8。X线检查示右下第一磨牙根尖呈片状透射影。考虑是根尖炎症和局部药物过敏所致, 诊断: (1)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2) 药物过敏性疱疹。给予右下第一磨牙扩管冲洗, 以樟脑酚棉捻作根管开放引流, 并嘱2天后复诊, 停用阿咖酚散。第3天患者来诊诉右下颌疼痛难忍, 持续性刺痛伴灼热感, 耳根见多个小水疱, 右耳听力下降。查体:T 37.4℃, 耳屏至下颌角见集簇性小疱疹, 周围红肿, 耳廓触痛明显, 右侧口腔牙龈红肿未消, 颊黏膜疱疹增多, 诊断为带状疱疹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抗病毒、镇痛、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等治疗, 两周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后, 一方面可直接刺激皮肤棘状细胞层, 致细胞退行性变、水肿, 组织液体渗出而形成水痘样疱疹;另一方面经皮肤沿感觉神经末梢移行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神经元中,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外界刺激时病毒再活动, 生长繁殖使受损的神经发生炎症水肿、坏死等, 产生神经性疼痛。同时病毒沿周围神经纤维转移到皮肤, 表现为特有的集簇性小疱疹。本例患者受感染后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中, 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不断复制使三叉神经发生炎症, 且沿下齿槽神经移行变性、水肿致下颌部疼痛。

上一篇:法制社会建设下一篇:固定平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