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2024-07-02

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精选十篇)

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篇1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基础差、考试成绩差、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还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厌学情绪,自卑感强。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差生”,是父母眼里的“不成器”的孩子,是同学眼中无足轻重甚至是不受欢迎的人。

后进生尽管占学生中的极少数,但其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 自身原因。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父母智力低下,父母近亲结合,或其他原因,生下的子女就有可能存在严重的智力缺陷。此外,由于偏食、忌食和疾病,造成学生体力衰弱,无法正常学习,甚至连坚持听课,完成起码的作业都做不到,必然不适应而成为后进生。

2. 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影响,倘若家长愚昧或因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就无法受到正常的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 学校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有时教师的教育方式失当,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委屈、压抑,而教师又没有及时找学生沟通谈心,造成学生对老师耿耿于怀,以至制造恶作剧、和老师故意对着干等。时间长了,很容易形成后进生。

4. 社会原因。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家长对子女培养的投入。一部分有知识的人没能富起来,而另一部分没有知识的人却富了起来,加上社会上的某些用人制度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形成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从而造成后进生的形成。

二、转化对策

1. 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向往。一般说来,班主任比较容易喜欢优等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悦乎?”孔夫子尚且如此,何况凡人,但后进生更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然而后进生的种种不良表现又常使班主任心焦头疼,让班主任很难尊重、信任他们,稍不留神就可能说出伤害后进生的话来。为此,班主任必须理智地对待后进生的缺点错误,要善于克制和宽容,断不可盛怒之下,恶语相加,或动辄处罚。一旦造成后进生的怨恨,再好的道理都无法传达到学生的心灵,一切正面教育都将付之东流,造成班主任工作的被动。

2. 要有真诚、持久的爱心。 教师有爱心才会热爱每一个学生,这种师爱,包含着教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人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师热爱、尊重后进生,一要真诚,二要持久。教师对学生施爱,这种“爱”的信息将会通过种种途径有效地传递给后进生,使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得到激励,产生对老师的好感和热爱,这种信息反馈给教师后,又增强了教师爱的发挥,形成了一种促进学生信心增强,产生良好学习氛围的良性循环,更快地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一种成功的教育,是绝对离不开这种“师爱”的。

3.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育后进生,适当的批评、训练、处罚都是必要的,但学生一出事就搬校规、班规未必是好办法。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捕捉到后进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后进生的缺点错误时,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这样做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得多。对于后进生来说,我们往往过分吝惜表扬,而批评太多,这不利于优良品行的强化。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我们不妨运用表扬这个“法宝”,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人情味。

后进生形成的成因-后进生转化 篇2

后进生是指目前在学校存在的部分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思想品质差、无自觉性、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很多人认为,后进生的形成,完全是学生自身造成的,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后进生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

一、学校的原因:

在我对我校的后进生作的调查情况中表明:在100名后进生中,与学校教育失误相关的有65人,占后进生总数的65%。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1、错误的教育观念,制造了后进生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迫于“过早认定”而自暴自弃或越学越后进。他们说:“我们上学的第一天,校长和老师就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高中、大学,这才算有出息!”有的说:“班级、学校评’三好‘,就是看学习好。”有的甚至说:“学习不好,不是让我们降级,就是让我们回家反省,甚至有的竟撵我们出教室,放我们的长假。教师这样对待我们,我们还有啥学头儿?……”这些道白充分揭示了错误的教育观念,首先导致了后进生产生的后果。

2、教育方法失当,“逼”出了后进生

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例不对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侮骂动打,不讲师情;撵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强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后进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在我们的调查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而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0%。

3、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产生了更多的后进生

前面曾提到,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40%。在这40%中,涉及到班主任工作失误的占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

(1)偏爱失误。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减,越来越后进。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一半。

(2)非正式群体工作失误。无视友谊与“小团体”的界限,把本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后进生一边。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21%。

4、学校管理失误,“管”出了后进生

调查表明:后进生的出现与学校管理失误密切相关。学校管理的主要失误有:

(1)尚有近三分之一的校长的首位工作是抓钱,导致德育工作被忽视;

(2)有近70%的校长不抓教学,而抓教学的教导主任近半数对教学抓得不力;

(3)以罚代管、以撵代管、以处分代管,这种管法虽涉及到的学生不多,但涉及到几个便有几个成为后进生,“命中率”极高。

5、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

片面追求教学分数,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育人只为教书服务,忽视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6、教育方法简单生硬

对学生诱导少,压服多;教育少,告状多,使后进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并放弃对该学科的学习。

7、过频地调换教师

二、家庭原因:

1、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

调查表明:由于家长对子女的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导致子女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40%。40岁以上的家长多以“文革”后对艰苦岁月的体味去教育子女升学;40岁以下的家长则多以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体味去教育子女赚钱。在这种教育下,使有的埋头苦学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学不成便自暴自弃;有的干脆不学而去逛市场,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2、娇生惯养思想严重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子女百依百顺,使学生在上学前就养成了诸多的坏习惯,家中的“小皇帝”到了学校就成了校园中的“小霸王”。

3、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相关的后进生在所有家庭教育归因中占的比例最大,高达42%。主要表现为粗暴打骂、溺爱袒护、放任自流。若孩子有错,有的辩解包庇,有的甚至教育孩子越坏越好,大了到社会就不会吃亏;有的则随便打骂孩子,或干脆不管。

4、家长自身不完善

调查表明,与父母自身不完善相关的后进生占调查总数的32%。这种不完善,一是表现为父母经常吵骂、大打出手,从而导致子女对爱的失落,对生活的失望,性情孤僻,性格暴躁;二是表现为父母缺少对人生的正确追求,或追求吃喝玩乐,或迷恋于扑克、麻将,从而导致子女对学习的淡漠,不思进取;三是表现为父母生活的不检点,或追求吃穿打扮,或与婚外恋人厮混,从而导致子女不想学。

5、家庭残缺与再婚家庭

在被调查的后进生中,有7%的后进生父母有一方不全,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的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思进取,而成为后进生。

6、父母系个体营业者

我们的调查显示:后进生中有11%的父母是个体业者。这些父母整天起早贪晚地忙于作买卖攒钱,无暇问及子女的品德与学业,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与辅导;其中有甚者,面对子女的后进竟亮出大把钞票慰藉、安抚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用钱雇用同学写作业,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7、父母外出打工,自身文化不高

为顺应当前的形势和生活所迫,年轻的父母们多数都在外面打工挣钱,挪下的子女不是爷爷、奶奶照顾,就是外公、外婆照料,或是亲戚邻朋代管。而这些人总是担心没带好后不好向其父母交待,所以在照顾过程中,一般不会严加管教;加之自身文化水平低,想辅导也没这个能力。于是就抱着只要不哭,能学多少学多少的“太平”观念过日子。

三、社会原因: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当前的报刊、广播有关教育工作的报道,时常可以发现错误的导向。诸如: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走出了多少名牌大学生作标准,对升学率高的教师给予重奖,有的集团、公司、乡镇对考上大学的奖以上千元奖金。受社会错误导向影响的后进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2%。

2、社会风气不正

调查表明:主要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7%。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不高的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后进生。

3、黄色文化毒害,灰色文化熏陶

黄色录相、书刊对少年儿童的毒害已多为人知,灰色文化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歌词既不“黄”、又不反动,无非是爱呀、情呀、不问前程地“潇洒走一回”之类,连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有的也渗进了情爱色彩,这样使许多学生恢心丧气,不思进取。校园里响彻着清脆的带灰色意味的歌声,而学生则不思增长本事地去空手潇洒!……我们的调查显示:主要因有害文化熏陶而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1%。

4、社会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小学生渴望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但鉴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低,一经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搭上手臂,很快就会成为后进生。调查显示:主要鉴于这种影响的后进生占调查总数的6%;青少年违法犯罪归因专项调查显示:主要鉴于这种影响而走上犯罪的占调查总数的9%。

四、自身原因:

学习后进生属智力正常的少年儿童,与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兴趣离异与兴趣转移

主要因教师讲课枯燥乏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给学生留下了做不完的作业而丧失学习积极性,从而成为后进生。

2、意志品格低下由此而成为学习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半数以上。

3、抑制力品格低下

这是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共同弱点。有的表现为对外来刺激的抗干扰能力较低,有的表现为对主观不良情绪的抑制能力较低。

4、学习动机不端正

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升大学而学,一类为将来赚大钱而学。于是,有的当感到将来升学无望时便急转直下而后成为学习后进生,有的当很难使学习与挣钱挂起钩时便淡漠学业,不仅成为学习后进生,而且由于因“钱”的支使,又极易成为品德后进生。

5、自身的个性急躁,好动、好斗,自制力差等。

浅谈后进生的形成与课堂转化 篇3

【关键词】课堂 后进生 转化

我们通常把班级中品德和学业两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相比之下,这些学生对班级的“影响力”决不亚于“优秀生”,他们对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都十分不利。我就后进生的形成、类型、以及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谈一些我的观点。

一、后进生的形成思考

1.“隔代监护”是农村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主要因素。因父母外出务工,往往把教育和监护的担子留给了长辈,由爷爷奶奶照看,形成了农村普遍的一个大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知识上的欠缺、管教方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2.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得学生的言行以自我为中心,无拘无束。甚至有的家长本身道德就不怎么好,自私自利,或者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

3.家庭文化底蕴差。很多农村家长自己受的教育程度本身就很低,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恶言相向,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不知如何说服教育,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缺少家庭温暖。如我了解的一个学生,家在山区,父母离婚后都不管他,他跟着爷爷靠低保生活,也很懂事,每天给爷爷挑水做家务后再上学。由于得不到爸妈的疼爱,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性格孤僻,逆反心理比较强。有一次迟到被全班老师抓住,同时还发现他的头发很长,可是他不服从管理,坚决不剪头发,并与老师发生冲突。把家长请来,叔叔也请来,由他们亲自带到理发室才剪了。

5、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广为传播,缺少辨别和自制力的学生深受其害。

二、课堂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真挚的师爱去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1、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偏爱”后进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都有平等参与、大胆发言,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和权利。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或劳动中的突出表现,要适当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只要真诚的“偏爱”后进生,我们“投之以桃”的良苦用心必然会收到“报之以李”的效果。

2、真正关心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用师爱来激发后进生的上进热情。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备受鼓舞,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在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注重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是非观念,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师爱可以融化心灵的坚冰,可以使浪子回头。

(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提高转化后进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每一位学生即使是后进生也都必然存在优点,学习上不行,可能在绘画、唱歌等方面有特长,对其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能让后进生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对后进生的一些闪光点和进步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就觉得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他们、疏远他们,慢慢地就会对学习也产生兴趣,各方面的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

2、分类指导、分层要求

针对个体差异,教师应系统分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和辅导方式,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使学习目标具体化、传授内容系列化、反馈训练层次化(如可分为1、2、3级,由易到难排列)。同时,要多鼓励和培养后进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勤于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让每一位后进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

3、成立兴趣小组,培养特长

后进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有的爱打球、有的爱唱歌、有的爱画画……,教师可根据其个性特长,成立课堂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小组、实验小组、书法绘画小组、音乐小组等,只要善于发现并诱导得法,他们同样有成为行家能手的可能。

(三)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1、布置作业要注意难易程度,并督促他们认真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的后进生,要及时表扬。对作业质量的要求,后进生也可适当照顾,只要他们的作业基本能体现出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就行了。同时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可以优先批阅后进生的作业,让后进生有一定的优越感。

2、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不是看同学的就是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四)充分运用眼睛和手语,关注和激励差生。

浅谈“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 篇4

教师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掌握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得出了以下的认识。

一、“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

“后进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少年时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有关。少年期神经系统较为脆弱, 学习能力的增长速度减慢。在心理上, 他们渴望长大, 常以逆反心理对待成人, 容易引起与教师的冲突。少年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容易分心, 此时期的学生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 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稍有不当, 学生心理紧张甚至会产生反抗情绪, 有的会将其转化到学习态度上, 教师带的课不爱上, 作业不爱交, 课堂不遵守纪律, 甚至故意捣乱等。“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应试教育的压力与学习方法、态度、信心等缺陷长期的积累。

许多学校追求片面的升学率, 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 以考试为主要手段, 个别课程课时开不足, 与升学有关的“主课”则任意加班加点。

在教法上, 硬填生灌, 重智育, 轻德育;重知识, 轻能力;重教法, 轻学法;重分数, 轻技能。违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侵害了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 同时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生学习被动、情绪低落、信心不足。

2. 情感和兴趣的欠缺与障碍。

从学习情绪方面讲, 开始时是对某学科缺乏应有的兴趣, 上课精力不集中, 总感到学习是门苦差事, 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局面。长期下去, 对学习失去兴趣, 甚至出现了厌恶情绪和抗拒心理。

从意志信念方面讲, 开始是对学习的艰苦性认识不充分, 不肯下工夫, 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 当遇到困难遭受暂时的挫折时, 就完全丧失了勇气和信心, 抱着推日头下山, 混个毕业证就完事的态度。

从行为习惯方面讲, 开始时他们带有一些不良的学习惯, 如上课听讲不专心, 抓不住重点、难点, 行为懒散, 不接受教师的正确批评, 以致发展到上课不听讲或干脆逃课, 完不成作业或“雇人”做作业。

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与管理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与管理, 需要教师作出大量的工作。教师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用爱开启心灵的窗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感化性原则。

感化性原则是指以情激情, 以情育情, 求得与“后进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尊重差生的人格, 建立融洽的“合作型”师生关系。学生首先要“亲其师”, 而后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的教师也往往喜爱他所教的学科, 甚至学生喜爱的教师一走进课堂, 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 课堂气氛活跃而愉快, 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教与学的积极反馈。

教师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尊敬, 让学生喜爱的教师。教师要热爱学生, 要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总之, 情感因素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具有驱动、引导、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变为后进生的内部动力, 激励他们有效地投入学习, 支持他们以勤补拙, 克服困难, 排除障碍, 取得成功。

2. 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 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解作用, 对完善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 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作用。

改进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要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创设奇异情境, 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

其次, 要注意直观教学。只有积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才能充分体现课文的生动性, 使学生喜闻乐见, 才能避免把课讲得干巴无味。如讲历史, 应适当穿插历史故事, 讲地理应准备地球仪、图表等, 讲生物应准备动植物标本, 讲语文应适当运用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使语言尽量生动、幽默。

3. 对“后进生”要多鼓励。

课堂提问时, 只要学生回答的有一点正确的地方, 就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即使回答错了, 也要对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给予适当的肯定, 使“后进生”从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中得到鼓舞和激励。提问一般采用难题多让优秀生回答, 简单题多让差生回答的方法, 多给每个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实在答不出也给应给予安慰, 让下次再答。教师切莫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要训斥, 更不能挖苦或讥笑学生。就是遇到“后进生”的家长来询问及教师去家访, 在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学习不足之处外, 也应多谈“差生”在学习中进步的地方, 哪怕是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极小的转化, 也应该向家长反馈, 让家长“传达”老师指出的进步点及期望, 更好地促进差生的转化, 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希望。

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篇5

摘要: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教师不应该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而应当创造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转化

一、什么是后进生

后进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或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或比较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特殊教育的学生。

初中数学学科后进生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该生在数学学科学业水平处于落后状态或比较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特殊教育的学生。

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甚至更有价值。教师不应该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而应当创造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教育。

二、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一)首先是社会的原因

社会偶尔出现一些没有多少文化却赚了很多钱的暴发户,有些人就得出“读书无用论”。有句顺口溜:“一等学生去打工,二等学生当老板。”这种小概率事件被扩大化,导致部分家长、学生不重视教育。

(二)家庭的问题

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无能力教育子女;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赚钱把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戚照看,很有可能就产生了后进生。

(三)学校的问题

小学教育的不均衡,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小学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往往比较差,造成学生基本数学知识及技能的缺失,上初中后基本跟不上,沦为了后进生。从中心校进入初中的学生变成后进生的也大有人在。按理说这些学校师资配备比较强,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初中后就跟不上。追其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小学的过度“开发”有关。何谓“过度开发”?有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各种补课,孩子十分依赖老师,没了老师饭都不会吃了。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初中,有一部分就进入了后进生行列。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是否优秀主要看他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的性是否明确,有没有吃苦的精神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首先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友善,后进生就愿意念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着者不如乐之者。”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二)帮助后进生要及时

后进生意志力比较薄弱,遇到困难经常逃避或者滥竽充数,如果没有及时帮助就容易放弃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一对一辅导、作业面批、学习方法指导等办法,让后进生尽量跟上正常学习的节奏。

(三)赏识教育,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向上的能源,也是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对于数学学科后进生来说尊重比严格更为重要。从课堂提问到作业评价,要以鼓励、肯定为主。

(四)捕捉后进生闪光点,擦亮闪光点

表扬比批评好,批评比冷漠好。每个人都带有他的许多潜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教师要用心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并扩大其闪光点,并作为教育的切入点,慢慢走近后进生的心里,用肯定、鼓励的话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五)给后进生补关键教学点

再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抓住关键教学点:数学概念。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都是初中数学基本的关键概念。学好这些概念并会求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我们可以先从这些知识对后进生进行补缺补漏,同时指导他们通过阅读课本,尽量掌握课本基本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再辅以基础习题巩固,相信大部分学生会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的,从而脱离后进生的行列。

(六)家校联系,事半功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者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多与家长联系,而不是经常向家长告状。特别是当后进生取得一些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道喜,让家长更乐意参与孩子的教育。教师的工作也因此更轻松了。

(七)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学生的数学素养、天赋有高有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考试也采用分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八)扩大阅读范围是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指出:对后进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需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多地读些书。一些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书刊。

当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后进生的转化经常是不断的反复中前进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才能完成转化后进生这项艰巨的工程。教师要时刻记住: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2]?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关键点[J].百度文库.作者简介:

浅谈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 篇6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对策;转化

中学生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难度越来越深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在数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后进生队伍的逐日壮大而优等生的比例却逐渐减少,若教师不及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那么其严重后果是无法想象的。这些数学方面的后进生往往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对学习也没有目标,只求死读死记,并不懂得灵活运用,有的干脆直接放弃学习。长此以往,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就会从开始的厌倦转变成日后的放弃。所以说,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大面积的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后进生的形成不仅仅有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他们在面对中学数学学习时常常会经历从不适应到困惑,渐渐变成放弃的转化过程,关于他们的转化原因,有的是对学习没兴趣,有的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有的是数学基础薄弱,有的是不能按时并合格地完成作业,对于他们这些问题,最可行的方法应该就是在理解的前提下,对其以激趣的方式进行鼓励。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责任感的缺乏

由于学生不会主动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也不求甚解,形成了缺乏分析、归纳这样不够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普遍存在的抄作业现象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地将定理及公式活学活用,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抱着反正我不会做,随便怎样都无所谓的态度应付作业及考试,更不会去为考试而认真复习,如此无责任感的马虎态度久而久之就使他们的误差积累越来越多,在数学学习上也就更加困难。

(二)缺乏自信心

后进生往往不肯发动思维,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总是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抱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布置的作业练习都漠不关心,表现的若无其事,往往在解题过程中也是没有步骤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缺乏学习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从来不会去认真钻研或者向他人请教不懂的问题,他们不想寻根问底,只选择马虎应付、不去究其难点,抄袭完事。

(三)后进生自学能力和基础较差

后进生在分析教材上不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也无法归纳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甚至说对于问题的重难点,不清楚自己掌握了什么,也对其提不出问题,对于学过的知识点都不会用的他们更不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形成较好数学认知结构的他们很难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对于他们而言,中学数学教材结构比其他学科教材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而这些不仅表现在教材知识上,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所以说,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规定的要求,那么就会在这样连续学习过程中出现缺口,以致跟不上学习进程,从而导致学习分化。

(四)由于家庭、教师及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后进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所以说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然而部分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习结果,对其的学习过程根本不会加以耐心细致的引导,加上家长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工作,于是造成学生学习差的结果。

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决定性因素是数学教师的素质,所以说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素质。而教师的这些素质不够完善也是后进生产生的关键所在。

无学历一样能暴富的社会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也是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厌学的重要原因。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其得以转化的首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当,只有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才会使其主动接受教育。而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说在开始上课的时候,用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对数学世界充满好奇,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数学在大部分学生眼中是抽象且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用期待、亲切且微笑的目光去对待犯错的学生,而不是以往时候的大声斥责,用和谐的情景使数学教学走进后进生的心灵。

(二)最适宜的方式便是理解学困生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不仅仅是有主客观的因素,还有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存在于部分后进生中,不能够以不用功来对其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对于存在智力因素的后进生,要在了解他们苦衷的同时感悟他们的心态,为能够消除他们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定势而采取措施,以培养其数学自信心。比如说,在课堂上设置较简单的问题以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降低课后作业要求的同时对其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为后进生设立适当的考试目标等,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真态度来改善他们自卑、胆怯的心理,使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要主动倾听他们不愿学习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对于他们反复出现的坏习惯,要以冷静的态度对其进行正确处理,不能操之过急,比如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让其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其质疑水平;培养其自学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能力等,用这样反复教育和唤醒的方式使非智力因素数学后进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智力潜能,使他们能够真正学好数学。

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篇7

1 英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1 内因

1.1.1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 就单凭自己的兴趣学, 开始时只是觉得对新接触的事物好奇, 或被课堂上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所吸引, 学习英语纯粹是觉得好玩而已, 而对于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感觉索然无味。1.1.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后进生往往学习自主性比较差, 课前从来不预习, 课后也不复习, 更别提知识归类, 系统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背单词和课文时, 往往是死记硬背, 从不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习惯机械记忆, 忽视意义记忆, 缺乏学习主动性, 上课课堂笔记也从来不做。1.1.3意志力薄弱, 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 是因为他们的资质特别好吗?不见得, 主要是他们一般都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能够克服困难, 战胜自我, 从而达到目的。而后进生则不然, 或许他们也曾经立志学好英语, 发奋图强一阵之后, 经历一、二次考试之后却发现仍然没有多大改变现状而垂头丧气, 失去了学习信心。

1.2 外因

1.2.1 不良的英语学习环境。

应试教育模式, 使教师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或重视考试分数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 无视他们的知识水平, 心理特点, 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后进生, 当老师看到自己满腔热情, 一番心血换来的仍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时, 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学生头脑不聪明、不勤奋、不自觉, 失去了教育转化的信心。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自我否定, 自我贬损。1.2.2教师本人的素质的影响。教师原本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就不高, 有些教师认为教好生是自己的责任, 课堂上只针对好生上课, 其他的学生好像不存在, 冷落后进生, 后进生本身就需要温暖, 遭此冷遇对英语自然就没有了兴趣。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教学方法呆板乏味, 新教材也用老教材的教法, 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因而抑制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由不喜欢英语老师引发到不喜欢英语。1.2.3家庭环境也是造成英语后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分英语后进生也可能生活在有缺陷的家庭中, 由于无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与孩子处于不正常的沟通或无法沟通状态, 部分家长对学习英语也不是很重视, 甚至根本不管。

2 对英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2.1 掌握后进生心理特点, 建立师生感情。

后进生进入中学时, 英语已学了五六年, 在以往的考试中连遭失败, 他们对外语已失去了信心, 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师需要主动接近他们, 用积极的态度, 真诚的微笑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心理疏导, 分析他们学外语的状况, 找出成绩差的原因。

2.1.1 对症下药, 开发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 自尊心, 渴望进步, 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 各个突破。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多鼓励, 增强他们的上进心。2.1.2理解、尊重、宽容, 善待后进生。英语教学成功与否, 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 还取决于他们情绪, 态度、学习动力等, 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迁怒、不急燥, 切忌使用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 一句体贴的话语和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2.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 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从实际情况来看, 有相当多的学生, 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在学习上事倍功半, 效率很低, 有的甚至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

2.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当后进生对学习英语产生自卑感和恐惧感时, 教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 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 引导他们正视挫折和成功, 培养他们积极的意志品质。

2.4 切实做好学生英语入门引导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句话说明:任何工作要在一开始就必须有个通盘的打算。因此, 我们在学生入学伊始, 除了上好每一节课,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外, 还要尽力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4.1 及时做好对学生的排查工作。

每年新生一入学, 及时找机会向学生的家长或小学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 对哪些学生可能成为后进生苗子进行一次排查。对这些后进生苗子, 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 对他们的成功与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2.4.2利用时机, 合理安排, 引导学生度过入门难关。就教材编排而言, 初一英语新教材的一、二单元内容较少, 而往后内容会骤然增多。这时, 教师可采用对教学进度作适当调整, 将难点分散传授等方法。总之, 把握好入学的第一关, 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有事半功倍之效。

2.5 根据英语特点, 采取科学方法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这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 训练运用, 这就是英语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特点, 采取如下方法:

2.5.1 活跃课堂气氛, 激起后进生的兴趣。

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 课堂上, 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做些游戏, 听听录音, 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将优等生、后进生搭配起来, 采取集体, 小组, 双人, 个别活动训练, 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调节他们的情绪, 要让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2.5.2预习在先, 提高信心。后进生学习的时间通常需要比优等生花的时间多得多, 如果纯粹在课堂上一样学习是远远跟不上的。所以后进生更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他们先不能完成的, 教师需要帮助他们预习新课。2.5.3辅导后进生课后复习。对后进生的作业教师最好经常是面批, 这样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而且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一单元结束了及时检查、及时反馈, 叮嘱后进生千万不要把大多的缺漏带到下一单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2.6 加强与后进生父母的交流与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 任何人都缺少不了它。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教师有必要保持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 指导家长督促孩子在家里学习英语。

综上所述, 只要我们采取适当方式, 就能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使他们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 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和转化 篇8

一、家庭、环境以及先天性因素的差别:

在农村, 由于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对子女的教育力度不够, 忽略对子女的正确引导, 致使子女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主动性缺乏。其次在农村, 信息闭塞, 学生吸收新鲜事物不是很多, 造成智力开发缓慢, 有些学生存在先天性智力落后的问题以及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 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差别。

二、作业方面的差别:

后进生在作业方面, 写字不工整, 不规范, 经常写错别字, 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对所学知识不巩固, 在学习中遇到的新知识, 缺乏主动认真思考的习惯, 学习采取混的态度。写作上后进生没有说话的基本功, 也就是说写作基础差, 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积累的词语不多, 无法把一句话写通顺, 也无法选取材料说明问题, 写作经常是语句不通, 中心不明确, 记流水账, 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写作常是书写潦草, 一遍过路。

三、思维方面的差别:

在后进生的群体里, 一些学生受先天性智力影响, 有些缺乏解题的积极性, 对学习的问题漠不关心, 缺乏思考的动力, 怀着依赖心理等待老师讲解, 习惯于单项接受型思维, 等老师喂着吃, 最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思维始终展开不了。

四、阅读方面的差别:

后进生自觉性差, 不懂自觉学习, 即使阅读了, 也不认真, 只会单纯地阅读而阅读, 不会带着思考问题去阅读, 也不会提出什么问题, 结果阅读没有什么进步, 就出现了差别。

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 通过努力是可以转化的,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转化后进生。

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后进生的自信, 使其明确学习目的。

事实上, “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 我们要抓住其长处和闪光点来鼓励他们。同时密切配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 加大家庭教育力度, 使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要让后进生知道当今时代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 不管今后从事什么工作, 都离不开知识。这样让, 每个后进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对学习产生动力。后进生的落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因此转化后进生并非一朝一夕能见效, 教师要有耐心。由于后进生基础差, 一时不可能进步那么快, 不仅要给予帮助, 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时间, 运用后进生的长处, 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一小点进步, 都是成功的希望, 都要进行鼓、表扬, 平时哪怕让他开一次教室的门, 发一次作业本, 都会给他心灵上的安慰, 都会成为学习的动力, 这些细节, 不容忽视。

2. 激发学习兴趣与灵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后进生之所以落后, 是因为我们没有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要具有兴趣性, 或根据他们的兴趣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 运用绚丽的多媒体动画教学, 开展游戏性、竞争性学习活动等, 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 对每一个学生要有信心, 适时调整学生的情绪、疲劳程度, 运用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让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的始终,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其自行学习, 不仅教学生学会, 而且让学生会学,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老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为了缩短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差距, 给予后进生的时间要多些, 对待后进生的学习课堂上和课堂外都应多加关照, 多加辅导, 辅导中要让学生知道语文完全可以自学成才, 只要利用学习工具, 如字典、词典等一些辅助资料进行学习, 是完全可以把语文学好的。只要会写的字多, 会组词、造句, 将句子连成段, 用段连成篇, 会读书看报, 表达思想, 这就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也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

4. 精心设计作业。

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中, 教师要要求后进生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个字, 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并按计划坚决执行抽读、听写, , 使每个后进生不断丰富字词, 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进行遣词造句、分析段、篇、章结构的练习。在教学生写作时, 教师应以简单的范文教学生仿写, 使其掌握同类型作文的写作特点, 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养成常写日记的习惯, 并让学生学会做笔记, 学会积累, 自己形成常巩固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设计不同的作业练习, 并且练习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如把一个班分成好、中、差三个等次, 设计三种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 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简单的会做了, 不断提出高的要求, 练习的形式和内容的类型要多样化, 从简单的入手, 学生轻松会做, 不仅增加自信, 而且产生新的希望。

5.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 有意识地出容易的题目让学生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体会到成就感, 让他们认为他们是有能力把学习搞好的, 在每次考试前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然后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 这样, 学生通过努力在考试中成绩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于是自然而然的学到知识, 能力得到培养, 个性得到发展。让他们体会到别人能学好的, 我们也能够学好,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篇9

一、后进生成因

没有谁天生就是后进生, 虽然我们承认每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个性差异。但造成孩子“后进”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 它可能源于孩子自身, 也可能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认真地探究后进生的成因, 就能给我们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1. 自身因素: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内因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固然与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社会的环境有关, 但其自身不良的习性才是造成其后进的主要因素。当前后进生自身的不良习性主要表现有4点。 (1) 缺乏学习内驱力。由于缺乏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因此学习主动意识差, 学习兴趣低, 导致基础薄弱, 以致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 (2) 是非观念模糊, 自我约束能力弱。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而沾染不良的品德与行为。 (4) 自尊心损伤, 意志力薄弱。往往自暴自弃, 放任自流。做事萎靡不振, 不能持之以恒。

2.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影响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反之, 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些家庭情绪和道德气氛不良;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有些成员品行不端;一些家庭教育不当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都给子女的成长以负面影响, 导致在学习或品德方面表现出波动。

3. 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主要阵地。学校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青少年能否在学校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反之, 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 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 也是后进生产生的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4.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 极力宣扬个人享乐主义, 标榜目空一切的个人英雄主义, 炫耀金钱至上主义等, 都直接影响和侵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二、转化对策

要使后进生转化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就要针对其形成原因及个性特点开展教育工作。

1. 选准转化突破口。

在平时工作中, 常常会感到后进生实在是不可理喻, 自认为在其转化方面花费精力不少但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 主要是未能找准其突破口, 只要多和后进生接触, 深入了解其个性特点, 挖掘他们身上存在的积极因素, 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他们就会走出自卑阴影, 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2.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后进生在具有较重的自卑心理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对老师的指责往往具很强的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爱心, 对其开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教育。要了解、相信并鼓励他们, 从心灵上去接近他们, 让他们先“亲其师”, 然后才能“信其道”, 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 不拒你于千里之外, 实现教育转化效果的最优化。

3. 多鼓励, 少责难。

对于后进生, 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帮助其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指引方向与严厉呵斥相比, 前者更易于引起学生的负疚感, 其教育的效果远远大于后者。

4. 尊重学生, 满足后进生的心理渴望。

教师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需要, 因为他们受到表扬的机会少, 受到责备的机会却较多, 往往有很强的自卑感, 迫切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关注和肯定, 哪怕只是一句肯定的话语或一个赞许的眼神也会令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消除心理防线, 让老师走进他们心灵深处, 为使他们转化提供契机。

5. 预防为主, 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 如果不注意防差和转差, 一个班级的后进生就会像割韭菜, 割掉一茬又冒出一茬。因此, 教师应以预防为主, 防止后进生产生, 否则老师就会陷入疲于“救火”、顾此失彼的境地。如果教师常用身边发生的事例教育学生, 预防不良行为在个别学生身上反复, 就会使班级学生的发展驶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6. 反复抓, 抓反复, 持之以恒。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意志行为的独立性差, 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缺乏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能力, 坏毛病可能随时复发, 坏习惯可能随时复燃。因此, 一定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 在教育过程中就要反复进行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 经过教育效果的反复强化后, 转化教育的效果才会得到巩固, 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篇10

1、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

1.1 智力受限型——抢“先”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智力低下者, 往往认知速度较慢, 难以辨别细节, 对词和直观事物认识能力低下, 再现时缺乏逻辑意义的联系能力;记忆力差, 言语出现迟缓, 发展较慢, 词汇量小;总结概括能力有限。这种智商较低的学生即使是对于日常学习也会感到吃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英语知识比较浅显易懂, 他们多少还能应付。一旦进入高阶段的学习, 随着学习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 难度加深, 容量加大, 课程加紧, 学习的空余时间减少, 这些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应接不瑕的现象。久而久之, 知识漏洞大得难以填补。

1.2 基础薄弱型——补“关”

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 英语入门阶段就未能过“语音”这一关。这是导致掉队、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英语是一种音素文字, 由字母按照拼写规则拼合成词, 具有读音和拼写基本一致的特点。语音的学习和掌握是学好外语的第一步。如果语音学不好, 不但单词读不准, 单词记忆也将非常吃力。单靠死记硬背, 很快便会遗忘。忘了, 再背;背了, 又忘。学的既苦又累, 索然无味。很快, 耐性磨尽, 兴趣不在。

对于这类学生, 只有补“关”, 让学生掌握自读的技能。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入门阶段要充分利用母语的迁移作用, 平时让学生多听、多练、多模仿, 不断练习发音, 真正做到“入门”, 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 掌握基本拼音规则, 提高记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从根本上杜绝分化。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结合英语构词法对他们进行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如:通过直观比较carrier—barrier、同义词study—learn、反义词tall—short、同音词bear—bare、词缀-ful—un-等, 帮助他们记忆单词, 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3 习惯不良型——严“督”

在中学阶段, 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但在倾向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学习不仅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也受学生主观因素的制约。习惯不良型的学生往往智商很高、思维敏捷, 却自视甚高, 而且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无计划性、上课不愿听或不屑做笔记、课后懒于做必要的练习巩固、懒于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心理学研究表明, 求知欲长期偏离课业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就会出现“滑坡”。这类学生在英语学习初始, 在简易、生动、有趣的课堂上能游刃有余。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由感性学习进入理性学习, 英语的繁琐性、复杂性日益突出, 加上“懒惰”导致困难越来越多, 造成学习过程中问题集中, 最终形成厌学情绪, 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

1.4 心理障碍型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小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占20%~30%, 中学生占40%~50%。这个比例远高于成年人, 可谓怵目惊心。此种状况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巨大压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 要给予高度关注, 及早发现, 针对不同类型加以矫治, 使其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

1.4.1 畏难自卑型——树“信”

这种学生自信心和勇气不足, 胆小怯懦, 脆弱敏感, 遇到困难趋向逃避, 缺乏竞争和责任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天生不具备学好英语的基因, 原本就动力不足, 只要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丁点冷遇, 便会自暴自弃。但我们应意识到: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因为受到过多的“否定性批评”逐渐形成的。

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过:“自信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而成就需要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 对于此类学生, 我们要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具体措施有:严忌批评、挖苦, 多加表扬和奖励;降低教学难度, 提问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等。总之, 就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多让他们品味成功的喜悦。

1.4.2 急躁外倾型——安“心”

这种类型的学生易冲动而不慎重, 易粗心而不踏实, 急于求成而不求甚解。稍有成功, 沾沾自喜;一遇挫折, 烦躁不安, 情绪一落千丈。

对于此类学生, 老师要特别留意观察其情绪波动, 要善于发掘良机, 给以适时合度的心理教育。当他们由于成功而骄傲自满时, 耐心教育, 正其心态;当他们由于挫折而消沉低落时, 及时宽慰解怀, 鼓其士气。通过这种方式, 帮助他们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以最佳状态圆满完成中学英语学习任务。

1.4.3. 思想偏激型——顺“性”

这类学生对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明确。他们依靠直觉好恶获得对事物的认知, 而这种认知往往停留在感性上, 而不经过理性的分析。所以, 一旦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口味和意向不符, 他们马上就会兴味索然。他们的学习情绪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左右 (这便是情感的迁移现象) , 对老师的语言、行为十分敏感, 对老师课堂上的一个眼神都要思虑半天, 或兴奋不已, 或忐忑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哪个老师对他好, 就学哪一门。一旦受到某位老师较严厉的批评, 就会对这位老师失去好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大减, 以至于影响成绩。如果老师不对其加以关注, 长期下去, 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对待此类学生, 应“顺势助长而移性”, 从学习上到生活中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 课上心神交会, 课下促膝长谈。批评时, 语气委婉;表扬时, 铿锵有力。让他们充分享受被重视的满足感, 培养特别融洽的师生关系, 真正达到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目的, 同时加强思想上的开导,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点化他们思想之极端, 教育他们理性地看待问题与思考问题。

2、结束语

上一篇:经济发展关系下一篇:中国人过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