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2024-06-26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精选十篇)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篇1

1.阳光体育的内涵

体育是人们为了强身健体,通过运动改善身心和开发潜能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阳光运动的本质也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运动,就组成结构而言,阳光运动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物质是指开展“阳光运动”所学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场所等;精神是指为了确保运动顺利实施的规章制度及文化等。就上述研究角度可知,阳光运动包括以下三个特点:1.1以肢体活动为练习手段;1.2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心理的健康;1.3是课内外一体化,运动经常化的一种理念。

2.面向阳光体育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2.1建设阳光体育教学生态环境。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是顺利实施阳光体育的基础,高校可采取下述几方面措施:第一,要强化对阳光体育必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体育的教学目标,建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终身体育能力等新型教育目标体系;第二,加强阳光体育的教学制度建设,要建立一种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多种类型和经常性的运动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常态化;第三,通过提高相关管理部门对阳光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对建设阳光体育教学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加强高校对阳光体育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等各方面的建设,确保阳光体育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2.2建立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的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对高校体育而言,课内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课外是课内教学的深化和扩展,也是实现阳光体育提出的“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目标的基本保障。就课内体育教学而言,除了传统的羽毛球、篮球、健美操等传统竞技项目的基础上,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在课外教学方面,可建立体育社团、俱乐部、体育文化节等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形式,以促进阳光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3建立以阳光体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为了促进和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和实施,要建立与之协调一致教学管理体系,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可着重建设下述几方面: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建设: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良好沟通和互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第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要强调实践性和适用性,要增加体育保健、体育运动等公共课的开设;第三,学生评价方面:对学生体育课程的优劣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水平,即技能水平的成绩;也要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体育文化节、社团、俱乐部等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要将两者评价结合起来最终确定学生体育成绩;第四,体育教学管理方面:在体育教学管理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和层次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共性特征建立适当的评价和管理机制,以提升管理效果,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4建立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教师,可以说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实施主体,为了提高和促进教师的执教水平,必须对教师的执教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所以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可从下述几方面开展:首先,加强对阳光体育创新型评价体系的建设,以便能常态化的对教师创新进行评价,促进评价工作的开展;其次,将体育教师各方面的创新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如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意识、能力等,同时尽量完善对这些创新的细节化操作,通过完善、健全的评价体系实现对教师的合理评价;最后,建立一种以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职称晋升、奖惩管理体系,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联系起来,促进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2.5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面向全体学生”,创建多种教学模式。高校体育课程可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类型和教学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如体育选修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能掌握一两门技能方法的课程;康复保健课主要是针对那些学生体质比较弱,病后恢复期的针对性的指导课程,所有课程的设置要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对待”。通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创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分层次教学、实践性教学、竞技知识教学等,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促进阳光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束语

总之,阳光体育不仅仅是国家提出的口号,更是给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健身理念,要求社会、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要用爱心来激励、关怀和理解学生,使学生能够成长成为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必须要从教学生态环境、教学体制、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特性、个性化特征及具体实践结果进行优化,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体制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阳光体育的实施,是高校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具体体现。内容首先阐述了阳光体育的内涵,其次研究了面向阳光体育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以期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13.08:56-58.

[2]吴润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9:78-80.

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研究 篇2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然后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以期能促进该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

在当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个人体魄、强健身心。

而教师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当前最应考虑的问题。

1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都缺乏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形式,只有单纯的体育课和艺术鉴赏课,体育舞蹈课刚好填补了这项空白,

将体育和艺术完美融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使青年人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1.2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很多时候疏于锻炼身体,导致体能下降。

体育舞蹈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人体构造,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下,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舒展身体的各个部位,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尤其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有规划的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对缓解大脑疲劳,促进身体机能代谢大有裨益。

1.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实验表明,经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学习者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方面有明显改善。

因为体育舞蹈具有观赏性和表演性,因此,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帮助内心怯懦者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心理障碍。

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2.1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让其充分满足社会的实用性需求,其中体育舞蹈的培养实质上不仅可以达到强健学生体魄,也让学生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进一步。

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区别。

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为主的目标来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课程安排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审美元素、新的舞蹈技艺、新的方法与理念。

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目标,对课程整改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课程安排的实用性,从而满足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要求。

在课程安排上,要处理好体育舞蹈教学全面与精华比例关系,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实用性的精华课程安排,避免一刀切的全面灌输,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学生参与热情高,同时实用性强的体育舞蹈教学。

2.2教学方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学技术的升级已经应用到各项课程中,而舞蹈教学的手段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

在艺术鉴赏等教材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懂得实习剧目,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欣赏和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影像展示设备运用,让学生们有机会赏析到全球的优秀舞蹈作品,同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

在课堂中进行小结时,还可以针对经典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让学生对其动作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名称、规格与要领的表达,同时对于动作容易发生的错误与纠正的办法进行自我分析。

这种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一定的教学深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同时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2.3加强教学实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艺术实践。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进行节目的自行编排,然后加入教师针对性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艺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进行校内的实践、观摩、学习等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提升教学的实习力度,将学生的舞蹈教学成果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操作锻炼。

同时也可以开展合作模式的运用,例如班级、小组、学校之间的展开合作,来加强舞蹈学习的提升和实用性。

当然合作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舞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选择。

2.4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

其中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有一定学生教学能力,能够有效的将教学课程更加生动的展现,懂得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了解与学生相处的模式。

定期还需要对教师的舞蹈能力做考核,不可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停止在老旧传统的内容中,应该积极吸纳新技艺、新理念,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控学生特点,能够领导学生开展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形式的舞蹈活动,开发教师与学生舞蹈技艺的结合,提升优质舞蹈学生的教学成果。

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具备更新的舞蹈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对于舞蹈老师的考评制度也应该日趋完善,不仅要定期考核,还要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努力发挥教师能力提升的能动性。

对于优秀教师经验应该充分的分享与讨论,加强之间教学经验的合作与学习。

2.5加强舞蹈教学设备建设:舞蹈教学中做好基本必要设备的引入,提升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的引入,让教学课程更加的丰富与多元化,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提升教学课程的品质,

这些都是有效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专业的舞蹈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氛围的感染力更强,学习的兴趣将会更为高涨。

而相对而言,如果设备陈旧破败,环境粗糙,舞蹈学习的氛围感染力下降,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学的基础建设要完善。

3结束语

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型课程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收和重视。

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其形体美和韵律感,也有利于学生养生终生锻炼的好习惯。

因此,进一步巩固体育舞蹈教学的成果,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长久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姜桂萍.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兴梅,林闯.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教学价值探析[J].大舞台,(2):178-179.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教学 “主动体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6-01

一、前言

体育教育的改革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从过去的“体操体育”到“选手体育”再到传统式体育教学。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的实施,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的舞台,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主动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实验,略有些心得供同行们参考。

二、“主动体育”教学的概述

1.什么是“主动体育”教学

所谓“主动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试图建立一个有明确的学习启发动机,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体育教学。它重在学生体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打破过去“教师说,学生练”的被动式教学。这样学生既明白动作技术原理又掌握技术动作,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

2.“主动体育”教学模式

在了解“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前,先来看看传统式体育教学:

传统式体育教学法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进行概况介绍→教师对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按动作模仿练习→教师纠正动作→学生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要学生去练”,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式的位置上。此教学模式在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历史,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的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就爱好体育,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模式在教学中使用的时间一长,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易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出现“喜欢体育活动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主动体育”教学的模式:

老师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概况介绍→教师的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学生讨论→学生实践→教师总结并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这种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要练,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此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学习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主动的参与到运动中去,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运动能力的形成及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既懂得技术动作原理又掌握动作技术。

三、实验与研究

2.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与场地、器材的情况,认真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做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单元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相同。

3.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按教材内容制定教法,进行实验。

以初一的足球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做法是:

实验组:首先是教师对足球运动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要求分组比赛,同时教师提出“如何打好一场比赛”、“如何传接球”、“如何射门”等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比赛,让同学们去思考,去讨论,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对同学们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讲解示范基本动作,学生再进一步学习动作技术。

对照组:对足球运动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而后教师讲解示范“传球”、“接球”“射门”等基本的动作技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学生进一步学习改进动作技术。

4.实验结果

(1)从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共发出174份,收回168份,回收率达96.5%。对照组的同学60%认为喜欢体育活动不爱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枯燥无味,技术动作很难学。实验组同学85%认为爱上体育课,最好能每天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有趣,动作技术很难学,不动脑筋还真不行,班级同学之间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强,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2)从学生的考核成绩来看,在体育课考核中,实验组的同学在动作技术与技能的掌握上明显要好于对照组,94.4%的同学基本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情况如下:

(3)从教师方面的情况来看,实验组的班级,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学生自觉认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表现明显,教师上课的劲头大,比较有激情,爱上这两个班级的课。

四、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有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1.“主动体育”教学实质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科学地运用“主动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课前准备要充分,认真编写教案,备好课,选择设计好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失时机的抓住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式教学法相比较,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就更高了。

2.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在课中所提出的问题,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布置的任务才能认真完成,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适用“主动体育”教学法,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通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统领教学的全局。

总之,体育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过去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动体育”教学则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精神要求,做到培养学生能力与发展运动技能的和谐统一,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华.《几种体育教学思想与比较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并列为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有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却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取得,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教育,其作用及用途也已被各方大众认知了解。终身体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目标,它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主要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高校教育是一个人由接受知识再培养到进行社会实践工作的最后一个知识培养存储的基地。高等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之一,是我国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级人才、发展体育事业、丰富高校课余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它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智能发展、在校的学习和终身生活、增强国民体质等有着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保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最早的终身体育理论。70年代他又在《终身教育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

1 更新观念

高等教育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走在世界科技经济强国之列的百年大计,高校体育教育则是为人体生理、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证。体育教育的好与否成为制约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弃“体育运动训练只是在一生中一个短暂时期内进行的”错误观点,确定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入门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环节的观点;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学校体育就是跑的快、跳的高、投的远的单纯印象,确立健康与生命是整个个性有机体组成部分和支柱的观点,将学校体育与智育、道德、艺术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动密切联系起来。

2 成立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

高校教育的环境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说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为充裕。有人形象的描述高校为“小社会”或进入社会前的“实践基地”。学生对于自身各项能力培养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较强。此时成立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不仅填补了课余时间,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俱乐部定期的组织活动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伏笔。

3 创造体育文化氛围

常年组织较大型的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及体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动,带动学校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得体育健身成为一种时尚。讲座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寓教育乐,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锻炼的方法及体育保健卫生等知识都应涉及。在此类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一些身体力行、因地适宜、形式多样的健身锻炼方法,而且还能使一部分想锻炼但无勇气迈出第一步的学生很坚定的加入进来。

4 课程设置

高等体育教育是在中高级体育教育基础之上对学生的身体及锻炼形式方法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再教育。大学一年级应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健身、娱乐、传统等体育项目为辅助教学内容,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二年级开始,实行“三自主”教学,即学生自己选内容、自己选时间、自己选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和个性培养,教学内容以健身、娱乐、体育休闲为主要教学内容,向体育锻炼终身化过渡。现行的大三、大四的课程之中体育的继续再教育较少,被广大师生忽视,这一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充裕,而学生安排日常作息时间的能力越来越强,此时我们应加强注重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培养。以体育俱乐部的的形式,多增加一些当前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例如:瑜伽、健美、体育舞蹈及攀岩等运动,主要以选修为主。并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预测社会集团未来体育运动场所、器材设施及对人才的需要等情况。参考本校的体育师资力量、结构,设置此阶段体育课程,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能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走向社会后产生“终身体育社会效应”。

5 学校体育与社会衔接

开设社会实践基地,使受教育者成为指导者,学校体育与社会衔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先期所成立的以各个专业教师指导下的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作为此社会实践的基地。学校体育从封闭隔离状态中解放出采,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终身体育的一个环节;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向公众开放;此时的生力军便成为这些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指导组织及管理者。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锻炼机会,还能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等。同时学校体育不仅要成为为学生服务的基地,还要成为辐射区域终身体育的开展提供咨询指导的基地。“授人以鱼,只供一顿之炊;教人捕鱼,则终身受益”。终身教育是智力资本的孵化器,终身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生产力,构建终身体育型高校体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需求、一个基础,一项任务。

6 结论

构建终身体育型高校体育模式,作为终身体育教育基地的教育者首先要更新观念,使学校体育与智育、道德、艺术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动密切联系起采。高校的环境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说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为充裕,常年组织较大型的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及体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动,带动学校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得体育锻炼健身成为一种时尚。课程设置应加强注重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培养。增加一些当前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开设社会实践基地,使受教育者成为指导者,学校体育与社会衔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

摘要: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与体育健身的相对匮乏已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锻炼的不连续性造成的。高校体育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校体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依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目标。本文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建立终生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亚龙等.试论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51-52.

[2]蒋桂凤.体育与可持续发展[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6:68.

[3]杨智伟.中职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2010,23(2):154-156.

[4]王洪磊,马克.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38-40.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篇5

一、传统教学模式

(一)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是受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以运动技能教育观为指导,注重“三基”的传授。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三基”为教学目标;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的模式。教学过程遵循“泛化—分化—定型—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练习,逐步掌握运动技能。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结构过程为:教学准备(教师提出教学任务与目标),定向认识学习(教师讲解示范,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练习部分(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巩固练习、应用练习),教学结束(教师对学习结果作总结评价)。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运动技术的系统传授,使学生简洁有效的掌握“三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教学规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身体锻炼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身体锻炼模式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教学目标。按照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循回练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采用非竞技的简单运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提出课程的任务,准备活动;教学组织与指导;学生练习,运动负荷监控;练习结果评价,放松整理。

3、模式分析

身体锻炼模式通常以练习法为主,并且采用练习强度和脉搏频率的监控,所以对发展体能、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但该模式由于以“炼”为主,并且练习密度高,运动负荷大,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几种现代教育模式

(一)“快乐体育”模式

1、模式依据

“快乐体育”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以促进学生身体为基础,通过运动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快乐,身心得到发展;它主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的思想。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环境优化,情感驱动,能力评价,协同教学,快乐体验。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创造留有空间,使学生能够互帮互学。学生可以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及体育设施要求都比较高,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放羊课”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

(二)“主动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掌握体育技能为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扬弃以往的那种被动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体育能力。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启动发问,问题导入,尝试练习,集体讨论,验证练习,归纳总结。

3、模式分析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在思想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接受式、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注重了体育的多功能教育。

(三)“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是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相互借鉴而改造形成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认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体育兴趣。以体育学习的情景体验规律和学习的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构建教学过程结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结构

(1)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性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形成学习目标与课题阶段(学习的初步讨论,明确问题)。

(2)中间部分:尝试性学习技术阶段(边想边练,寻求答案,明白道理),学习技术阶段(在明白一定道理的技术上练习,加深理解)。

(3)结束部分:对学习的结果归纳(身体和认识,情感方面),放松整理活动。

3、模式分析

“成功体育”注重体育教学的多种功能,创设有利于动机培养和激发,谋求整体效益。在教学中营造了和谐师生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习者营造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出现了教学整体上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教学方面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注重社会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过度强调“技能体育”和“体质体育”。

现代体育教学拓宽了体育教学的功能,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培养,又强调学生情感的培养,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必须从属于教师的教,师生关系始终是“上下”,“主从”关系。

现在体育教学提倡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强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为主,实行民主教学。

(三)教学组织

传统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统一行动的,有严密的课堂组织与严格的课堂纪律,教师自始至终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现代体育教学组织注重快乐化、民主化。组织形式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服务,而且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自学、自练,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是以竞技体育的指标去实施教学过程和效果。现代体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健康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体系,健康的内涵包括身、心、群三维价值理念。在考试评价方法上,采用绝对评价指标与弹性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小结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非一无可取,现在体育教学模式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将更加丰富多彩。值得指出的是,在反思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教学,应该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赋予新的内涵。现代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的多向性,不能将体育教学单一化,公式化,更不能固守某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N].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 分类教学 模式

高中学段的学生,大多因为要做高考前的最后冲刺,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他们的课后娱乐时间大大缩水,同时也造成高中学段学校对非考试课目的重视不够。这一点,在高中学段的体育课上表现的尤其明显。怎样才能在高中体育课上,既保证学生能放松身心,又保证体育课时的意义?新课改之下,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被提出。

一、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

现今的高中学段,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布置繁重的家庭作业,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以“不高考就无出路”的观念向学生无限施压,从根本上忽略学生的个人需要和心理教育。这也客观上造成高中学段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的提高。

而体育教学是高中学段唯一一门丝毫不带给学生压力的教学,它除了让学生获得身心上的放松,还能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树立他们对体育竞技的热情,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激励学生有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竞争勇气。可以说是高中学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环节。而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基于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需求,针对他们的兴趣进行的分类教学,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也是为了让他们的心里素质得到最大化的强化和培养。

二、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应用

1.游戏为主,重在引导

任何学科的展开,都少不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体育来说,尤其如此,当今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多数家庭出门以车代步,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爱运动,他们大多耐力不强,体质不好,怕苦怕累。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选就要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开展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玩贴膏药,或者篮球乒乓球等等有趣的体育小游戏。就拿贴膏药来说,教师可以让所有学生先排成一个大圆,然后三人分组,从中选两个学生出圈,两个学生绕着圈子追对方,其中一个学生累或不想跑了,就沿圈子贴到另一个学生身后,换被贴的学生接着跑,如果跑动中被抓住,则反过来。通过这样的小游戏,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甚至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对跑步运动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小游戏,来观察学生的兴趣、性格,以爱好分类,施展不同的教学,达到培养他们不同气质的目的。

2.小组竞争,重在互动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在初期教学中,做好兴趣培养,对后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在早期教学中的观察,教师通过个人性格与爱好的不同,可以通过互动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竞技热情,要知道,体育教学中,任何教师都不可以用强迫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一种他们不喜欢的运动,因为这尤其容易造成高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分类教学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性格、人数和爱好,首先分成几个组,每个组的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体育运动,喜欢足球的可以传球、踢球、射门,喜欢篮球的拍球、运球等等,老师通过指点、提示,让他们以竞争互动的模式开始游戏,谁跳的远,谁进球多,通过这样来带动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通过学生与学生,组与组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所有学生集中,通过向他们示范各种正确的动作,来纠正他们在运动出现的各种错误,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多种选择、重在特长

体育分类教学模式,重在以学生为主,给予多种选择,以投其所好的方式来增加他们的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专项体育特长。学生有了专项的体育特长和兴趣之后,就算脱离体育课堂以外,也会自动投入训练,这对他们的个人性格,身体素质,都将有极大的好处。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体育器材,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来获得提升,用以培养他们的专项体育特长,通过这样的教学,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都会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充分展现。

三、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发展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是以新课改要求为基础而提出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它以健康第一为中心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它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目标单一,要求固定,乏味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多元化,多角度,多方面引入,来达到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通过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在未来将会受到更多学生及老师的欢迎,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展开,对学生的好处是多种多样的,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助互动能力,体育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这个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心里素质能力,都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他们不再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不再觉得与人交流有多复杂。使他们走出自己的心理蛋壳,变得活泼开朗平易近人,个人魅力也得到充分展现。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篇7

1 “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强调通过体育运动来引导学生的运动乐趣,培养学生进行 体育锻炼的积 极性,并结合一些特 定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世界观。对快乐体育的推行,一方面是对传统教学的变革,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学生学习活动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 . 1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主要形式,由于这种教学形式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所以教学活动改革已经在多个领域展开。体育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改革是确定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由单纯的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功课,变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来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与教师进行结合沟通,从而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即发掘了自己的体育才能又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1 .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对于快乐体育的推行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及运动技巧对学生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寓教于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

1 . 3 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认为,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只追求运动技能的教授,更多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体育发展,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 4 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门注重实践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的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快乐,应该对这一学习充满兴趣。因为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既能获得专业的知识,又能对身心起到锻炼的作用,还对培养的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说体育教学活动是集快乐、教育和个人发展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是对学生有着很大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2 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种种问题,现代体育教学提出了合作式教学的模式,用于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如在实际的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活动一直不能得到足够重视,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教学活动的现象非常普遍。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教师能够尽可 能的对每 一位学生都能 指导,但是学生数量 多,教师精力有限,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合作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的途径进行解决。合作教学模式不只是针对现有 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能够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从而掌握其规律,然后进行较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最终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体育教学实施合作模式对促进“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有效途 径

3 . 1 教师间进行合作式教学达到优势互补

以高校体育教育为例,因为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一一进行指导,同时由于学生 的接受能力不 同,往往导致学生 成绩良莠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运用多位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多位教师同时参与体育 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过 程中,实现多角度的细 节展示,相对会降低由于教师照顾不周导致的差异。同时对于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通过合作教学也使教师有精力进行特别辅导,所以教师间进行合作式教学对于体育教学中推行“快乐体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

3 . 2 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式教学形成良好互动

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建立学生小团体,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指导,实现分别教学的目的,从而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安排,最终实现统一的效果。同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和优秀的学生合作,让他们协助教师对本组的学生进行辅导。这种由单纯的学习接受者向教学指 令发出者的转变,对那些积极向上的学生能够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并且通过他们的积极配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

3 . 3 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力求共同提高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输团队概念,多组织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团队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便于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进行团队教学活动中,团队成员之间必然会相互协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这种培养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方式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3 . 4 注重游戏法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游戏法的引入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明显的作用。游戏法教学有着较为灵活的规则,并且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它将枯燥的体育知识融入游戏中,使得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即愉悦了身心,又起到了教学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通过游戏法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又能够培养个人的思考能力,对于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同时,注重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快乐体育”的推广甚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增强国民素质也有着良好的作用。

3 . 5 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 对待不同的学生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接受能力和个人素质的不同,必然会存在表现好的和表现较差的同学,对于不同的同学,教师并不能够直接的进行表扬和批评,而应该采用较为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这些观点。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教师应该在教育他们的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然为了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良好的效果,适当的进行表扬和批评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度的把握。例如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积极活泼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同时要鼓励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在进行表扬的同时又能培养其团队荣誉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表现较差的同学应该耐心的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 正确合理的给予表扬和批评不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4 结论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特点,应该积极的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起到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合作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快乐体育”的思想与认识,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摘要:合作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新型教学模式,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可以开拓师生间知识的流动性,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精神。该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体育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为今后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中职体育,体育游戏,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影响着我国中职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 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教学工作枯燥乏味, 导致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为了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水平, 探索了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希望可以推动我国中职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中职体育游戏教育的基本理念

从中职体育教学工作实践来看, 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主要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方式, 其教学方式单一, 而且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匮乏, 严重影响我国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中职体育游戏教育是体育教育方式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体育教学工作的乐趣性, 可以有效避免传统体育课程的枯燥乏味。

一般而言,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的开设一个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锻炼的机会, 并在此过程中收获快乐。在中职教育过程中, 通过体育游戏进行教学,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并将教学工作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推动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体育游戏对中职体育教学的作用

(一) 体育游戏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中职体育教学课程中, 一般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 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推动我国中职院校学生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我们应当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优化体育运动项目,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参与体育课程, 开展体育锻炼。在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品德

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应用体育游戏, 可以增加游戏参与者之间的情感。在体育活动中, 可以激发学生勇敢、顽强等优秀品德, 从而推动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在体育游戏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并帮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游戏中的挑战, 培养学生机智、顽强的品质。

(三) 体育游戏有助于开发思维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帮助学生开发思维, 在面临复杂的游戏环境时, 我们可以根据游戏环境的变化, 帮助学生开发创新型思维, 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教育的策略

(一) 体育游戏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帮助学生抓住机会, 掌握所学的动作, 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同时, 教师在游戏选择时, 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知识, 避免学生为了游戏而上体育课, 进而产生本末倒置的问题。

(二) 体育游戏要联系学生已有的教育基础

在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 我们要利用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势,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帮助学生在原有体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帮助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 从而提高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在体育游戏的设计时, 我们应当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处罚, 合理设计游戏人物, 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与生活有关的知识, 同时又能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在游戏设置时, 我们可以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并科学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 可以大大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效果。

(三) 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当融合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中职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各项基本的体育技能, 并创立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荣誉感和责任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定力。一般而言, 体育游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游戏策略, 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础知识, 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 在中职教育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动作掌握阶段就避免形式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 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 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水平,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 由于我国中职体育教育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文化的影响, 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体育游戏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水平。因此, 笔者提出了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建议, 希望有助于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浅析体育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02期.

[2]覃健珍.中职体育教学如何合理运用体育游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12期.

[3]曾秀珍.体育游戏在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广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体育教学“板块”模式研究 篇9

一、体育教学“板块”模式的内涵

1. 板块结构理论的内涵

苏联著名的训练学专家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在1988年对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周期理论提出新的周期训练理论, 即被称为板块的训练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 板块训练模式集中在周期时间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 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 接受单一的, 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 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板块结构中通过身体素质、比赛结果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测试检查训练效果。板块结构训练模式解决了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矛盾, 克服了传统训练周期理论以多种素质并行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应用到训练实践中, 板块结构训练模式要求科学地选择最具影响的素质或能力, 并结合专项技术, 对其进行专门训练和优先发展, 这符合当今高水平运动训练的潮流, 也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在板块结构中训练的方式、内容多样, 且训练方式、内容都要围绕目标制定, 为训练目标服务。

2. 体育教学“板块”模式的内涵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是实施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 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针对体育教学内容, 知识体系, 结合板块训练模式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实践训练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把板块结构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中, 形成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板块”模式。在“板块”教学模式中, 按知识内容体系将课程内容科学地划分为几个“板块”, 每个“板块”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 每个板块都具有完整的内容框架和清晰的学习线索, 学生可以在相对集中的周期时间内, 接受单一的训练刺激, 便于在每个板块教学结构中通过身体素质、实践考核来掌握、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体育教学“板块”模式的核心思想。按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科学地划分为几个大“板块”, 大板块也可以有几个小板块, 每个板块都有着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一个板块可以是一堂练习课, 也可以是三四次课或者更长,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练习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调整板块的内容及进度, 为教学服好务。

体育教学“板块”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如下表) , 从表中分析得出“板块”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深化和发展, 向着精细化、应变化的方向发展。“板块”教学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程序, 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板块”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1. 符合教育教学自身的内在规律

体育板块教学模式是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 随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 结合体育训练学专家构建的板块训练模式理论提出来的,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就要掌握一至二项运动技能作为终身锻炼的手段和载体, 板块教学模式为其提供了内容框架和清晰的学习线索, 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注重运动技能的提高, 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符合教育教学自身的内在规律。

2. 学校为“板块”模式提供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是有条件的, 体育教学模式同样也具有其特定的实现条件。实现条件是指促使体育教学模式发挥效力、实现一定功能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学校能为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可实施的教学资源, 有体育专业教师、学生、体育教材、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场地设施器材、教学的时空组合等等。体育教学“板块”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能够优化教学资源, 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板块”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优化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环节中, 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 此教学方法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在教法指导上过于呆板, 导致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单一, 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缺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现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品质。“板块”教学模式将学期内的课程按板块划分, 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板块与板块之间通过学习载体的衔接, 通过完成每个板块的教学任务, 最后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结构上, 板块与板块之间既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 看似相互分离却又是一个整体, 优化了教学环节。

2. 促进合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体育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授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在体育教学“板块”模式中, 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每一个板块教学知识点, 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体现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倪俊嵘教授在《从运动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一文中展现出刘翔与孙海平教练和教练组之间平等和谐的师徒关系, 为保持自己的最高的竞技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体育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板块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指引者,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成板块教学的最佳状态, 它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3.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文件纲要指出, 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 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潜能和学习能力, 这与课堂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紧密相连。在“板块”教学模式中, 板块只是针对教学内容或者一个知识点划分为几个大的板块或者小板块, 对板块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设置, 教学方法可以针对板块的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就体现出“板块”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如将篮球变向运球技术知识点作为一个板块时, 可以采用情境设置教学法教学;如在排球垫球知识点为一个板块时, 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等。“板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不同知识体系板块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严密的组织过程, 引导学生投入到浓厚的锻炼氛围中来, 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求知欲, 来满足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需求。

四、体育教学“板块”模式中的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往往进行的是单一的技能考核标准评价, 在评价内容方面, 对学生出勤、掌握技能评价较多, 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认知的评价。在“板块”模式教学中, 对教学评价作了重新定位, 倡导的是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要求每个板块学完后进行测评, 使学生在每个阶段保持较高的运动水平。在评价时, 不仅要关注教师和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为解决板块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难点、重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个体差异原因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团结协作, 自主学习, 努力拼搏精神的内在情感培养进行评价。“板块”模式教学采用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是学生在“板块”教学中自身获取运动技能、态度、心理情感和人格价值观的最优化, 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 对体育教学“板块”模式的研究和合理应用,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效的实施途径, 是适应体育学科发展的需求, 是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少丹.“周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冲突——训练理论变迁的哲学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5) .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朱杰, 姜惟.关于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的理论建构.南京体育学院学, 2007 (8) .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篇10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特定的教学思想方针的指导下, 为达到实现预先规定教学目标的目的而形成的综合的规范的教学程序, 分为科学有力的教学方法体系结构和教学过程相关结构。20世纪60年代, 美国的教育学家乔伊斯在对教育的研究中提出了教学模式这一概念, 他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教材组织、规划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和框架模版。这一概念的提出, 从而使教学模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国际性课题, 学者们纷纷开始了对这一课题的系统研究。到了80年代, 国内的教育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淀, 界定了教学模式的内涵。学者提出教学模式的内涵观点大致分两种: (1) 认为教学模式是依据某一特定的教学指导思想, 结合特定的客观教学规律, 而形成的教师学生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实施方案和教学程序体系, 属教学过程的范畴; (2) 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某一特定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所建立的相对稳定和科学的教学程式, 其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两种观点, 无论是属于教学过程范畴还是教学结构范畴, 都是对立统一的, 相同之处都是坚持系统科学的原则, 通过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把繁琐变简单, 把不可控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 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1 针对性

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必须遵从一定的教学理论方针, 具有某一特定的应用范围、使用条件和最终目标。

1.2 整体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先从理论层次上来规划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时刻体现着一定的教学思想方针原则, 并不是教学方法的简单堆砌, 而是具有科学的教学程序框架和结构。

1.3 实践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关联的产物, 其首先是在理论层次上, 结合理论背景, 抓住实施要点, 形成科学稳定的教学体系方案以及教学过程结构, 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1.4 可操作性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是遵从一定规律, 按照一定的步骤来组织进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这样一种简化的教学程序, 要求便于操作和实施执行, 不是空洞的, 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5 认可性

只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体育教学模式才更具有成长性和生命力, 才能被广泛应用并认可。

2 体育教学模式的层次和组成要素

体育教学可以说就是一个系统, 具有可操作性和开放性, 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和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其包含的要素有:教学思路、教材、教学主体 (教师、学生) 、教学方法、教学器材工具等等, 各要素在体育教学这个系统中都是发展和变化的, 彼此关联, 相互制约。通过体育教学, 优化这些各要素, 使其具有体育教学的各种特性。

体育教学模式的要素, 可分为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框架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紧密关联、相辅相成: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包含功能目标和应用范围, 以及理论基础三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程序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体现在, 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 不仅仅是要有明确的操作目标和条件, 更重要的是要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程序;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框架具体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紧密配合过程, 主要是对体育教学规律进行规划的不同形式的体现。

3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具体要求

3.1 设计体育教学模式要理论结合实际

体育教学模式是凭借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以丰富的经验来完善理论, 从而组织和规划的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方法论体系。所以, 在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中, 要严格遵从教学理论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运动负荷规律、技能形成规律、感觉体验等规律, 综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组织规划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体育教学模式。

3.2 设计体育教学模式要求比较稳定且易操作

要想使所设计的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使教学模式与所教学内容和教学框架遥相呼应, 然后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体系, 使整个教学环节进一步程序化。另外, 新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取决于教学方法、教学框架以及教学程序体系的综合运用, 这样新教学模式才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3.3 设计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有独特特性和适用范围

在很多人看来, 体育教学就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 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大学体育面向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 具有成熟的思维和独立的个性, 这种目标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要求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造就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进行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时, 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对于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进行划分, 对教授范围做仔细界定, 使之更有目标针对性。一个新教学模式的设计, 若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还必须有严格高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4 当前大学几种典型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近几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体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创造性的国家栋梁人才的使命, 于是, 全国各地的高校体育工作者开始了对新时期体育教学模式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先后摸索并创建了十几种教学新模式, 塑造了新时期高校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新格局, 为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内在体育教学模式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形成了五种较为常见的主流形式, 这几种形式有的比较早, 也有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各有优缺点。

(1) 三基型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上, 教师侧重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 其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原教学班为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较扎实地掌握体育知识, 技术和技能, 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2) 三段型即是把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划分成三个阶段, 主要注重的学生在基础体育和能力方面的提高, 并力求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习惯。这三个阶段按照大学生的学龄来划分, 大一学生只开设体育基础课, 大二学生开设体育专项课, 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则在增强体育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的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

(3) 一体化型在教学指导思想上, 注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其教学组织形式是把早操、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突出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 也能使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

(4) 并列型是将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共同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强调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很多学生对单纯基础课学习兴趣不大, 该模式即是一种弥补和改进, 同时该模式也注意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 利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在具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大一和大二学生阶段同时开始基础课和专业课。

(5) 俱乐部型是近年来在社会体育发展下所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参考了目前国内在俱乐部培养模式上的一些优点, 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的热情和投入时间, 增强其体育能力。其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一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 二年级以上 (含二年级) 以体育俱乐部模式组织教学能够较好的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方面的特长, 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除上述表中列举的五种典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外, 还有“运动处方型”体育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型”体育教学模式等等, 在此不一赘述。

5 结语

随着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也不断完善和变化, 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导致内地的高校纷纷创建了体育俱乐部类型的新兴体育产业, 并结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以及按照体育教学模式来组织体育教学, 获得了国内外专家以及体育专业教师们的肯定, 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俱乐部型”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改革尝试, 对于提高大学师生的体育兴趣作用明显, 也有利于培养大家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 使之成为生活中的习惯之一,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发展性。

摘要:本文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着手, 结合体育教学的常规属性, 运用归纳、演绎、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 系统分析体育教学模式的各要素和层面, 通过列举大学体育富有代表性的五种教学模式, 并分析比较, 最终得出本文研究课题的结论: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其应该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类型,趋势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3]谢晓斌.试论高校未来体育改革的构想[J].内江科技, 2006 (5) .

[4]熊维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7) .

上一篇:文化涵养下一篇:恒牙牙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