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现象

2024-05-26

潜规则现象(精选六篇)

潜规则现象 篇1

其实, 初见“官场潜规则”这个词时,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厌恶、憎恨, 我在心里不自觉就将“潜规则”与“贪污腐败”联系在了一起。通过阅读《潜规则》这本书, 我对官场潜规则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下面我将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吴思在书中对“潜规则”所下的定义是:“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这种行为约束……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 交易成本降低;所谓约束, 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 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 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 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通过这种隐蔽, 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 或者, 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 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 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从这些语句当中我们大概已能看出潜规则的“功用”。

那么, 在历史上中国官场中的潜规则是什么样的呢?它的来由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效果和危害?清朝人陆陇其说:“本朝大弊, 只三字, 曰例、吏、利。”这里面的“例”就是潜规则。这句话大概可以理解成, 官吏为了利益, 相互间形成了办事的规则。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 只要当了官, 每一个官员都想往上爬。但是人人都想要升迁, 官职也就那么些, 你再努力可能还是轮不到你, 这时候一些官员就选择了给上面的人好处。时间长了, 就形成了规矩, 变成了潜规则。同时, 有时候给人好处不光是为了升迁, 更重要的是联络感情, 方便以后办事, 官员之间也就慢慢形成了隐蔽下的关系网, 这里也出现了潜规则。

在吴思的书中还提到了贿赂的另一个原因是官员工资不高。先不提官员有可能在上任前为了上下打点而付出的钱, 就是在上任时, 因为在古代交通不便, 千里赴任, 路费也是一大笔钱。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人必然会选择潜规则了。

在官场中, 一般离皇帝近的京官, 因与皇帝较熟, 有较多话语权, 对于官员的升迁和任命有较大的影响。于是, 在长期的官场交易中就形成了一种规则:其他官员则向京官送钱送东西, 京官则凭借话语权关照他们。

上诉所提到的官员当然不可能是老百姓心中热切期盼的青天大老爷。那么历史上的清官们是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中的呢?大家都知道清官难当, 不仅仅是因为清官要抵抗内心对于权钱的欲望, 还有就他们所处的环境来说, 他们的日子是“不好过的”。我想人们大体上都有一种心理, 比如在一群关系伙伴中, 如果大家都做了坏事, 可偏偏有几个人没做, 这时候大家想做的就是把他们都拖下水或者把他们“淘汰掉”。清官们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 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 而不是社会上公开宣称的那样得志得势。以至于后来的官员们就会从中衡量同流合污与当清官的利益和风险。当然, 从老百姓方面来说, 我们还是希望他们能看到同流合污的风险, 不要进入潜规则之中。

吴思在书中还提到了晏子改规则的故事, 齐景公派晏子去管理东阿。前三年晏子不媚上不欺下, 关死后门, 杜绝贿赂, 实行了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 老百姓没有挨饿, 齐景王却要治罪晏子;下一年, 晏子治理东阿, 大走后门, 大行贿赂, 加重赋税, 孝敬齐景王身边的人, 这得到了齐景王的赞赏。这个故事说明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顶不住巨大的压力, 被迫转向潜规则。吴思说这是堪称经典的制度变迁的模型。潜规则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隐蔽下的通行规则, “原来上边是很想让我们媚的, 诱导我们媚, 暗示我们媚, 强迫我们媚, 不媚就有祸。而媚上就要上贡, 就要贡鱼贡虾, 这就难免欺负下边……出乎意料的是下边也很愿意我们欺负……”

在古代, 有称职的统治者也有不称职的统治者, 如汉灵帝, “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时候的政府就是“一个变了质的政府, 一个剥削性越来越强、服务性越来越弱的政府, 自然也需要变质的官员……”, 这时候, “恶政”淘汰清官, 潜规“称霸”。

当然, 我们都知道, 明规则也有出问题或不完善的时候, 又不愿意或不知道去改造, 这时就需要创造具有弹性的“潜规则”来弥补“明规则”的缺陷。就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关系而论, 潜规则具有实际的支配作用, 但它不是自由的, 官吏对于潜规则的利用不能超过正式制度所规定的职权范围。从另一方面来说, 无论潜规则是不是“陋规”, 社会总需要“潜规则”或实践性的约定, 明规则不可能面面俱到, 涉及任何社会生活的细节。弥补明规则的不足, 就是潜规则存在的合理性。

“潜规则”终归不是一个褒义的词汇, 尤其是在官场中, 这种潜规则现象什么时候能够消失呢?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 它存在的时间是漫长的。我想说的是, 只要潜规则赖以生存的土壤还在, 潜规则就不会消失。我们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完善正规制度, 加强政府执行力, 强大社会的监督力量, 潜规则才会慢慢消失。当正式制度被完全执行时, 潜规则就会最终消失。

而现在我们的官员要做的就是要抵抗潜规则, 要转变观念, 端正认识, 牢固树立“阳光行政”意识, 认识到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勇于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法律的制约, 要自省自律。同时, 也要敢于说实话, 对上级领导的错误要指出, 对一般同事的错误要勇于指证。官员之间要相互监督, 与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进行, 要经常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这样, 官员们才不会被潜规则侵蚀。

参考文献

[1]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吕小康:《社会转型与规则变迁: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学阐释》,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年。

[3]潦寒:《吴思:“潜规则”概念之父》, 《名人传记》2009年第7期。

[4]于光君:《关于“潜规则”的社会学解读——读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7期。

“潜规则”也是规则 篇2

“政府部门应当为市场和企业提供一套公平对等的规则以及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而不是让领导意志或者利益纠结随意凌驾于规则之上。”

几年前,格力电器遭遇政府采购“废标门”事件,总裁董明珠发表了上述被时任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汪洋形容为“义愤填膺”的言论。

作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其存在的一些痼疾更是屡遭诟病。细数下来2003年开始实施的《政府采购法》截止现今已经十年有余,但是在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和竞标企业利用一些法律盲区屡屡操纵招标采购,铺就采购灰色地带的报道仍然频频见诸报章。出现了诸多的民营企业受打压、奢华采购、专家库管理不善、评标专家裁量随意性大、采购方内定中标方、竞标方围标串标等现象。

本期记者采访了一些企业家,倾听他们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如何看待当前的政府采购。

走形式?

2011年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某电梯企业,其业务主要布局东北和华北地区。谈到政府采购的规则运作,该企业总经理张先生(化名)直言不讳地说:“据我的了解,我们这个行业是没有公平竞争的空间的,哪怕就是暗箱操作也是要遵守一定规则的。其实政府采购的入围尺度很宽松,但是有资格竞标政府采购的项目不代表就能万无一失中标,因为政府对于企业的整体评估很重要。”他认为,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理中标的最低价,因此各参与竞标企业把价格都压得非常低了。加之现在的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日渐公开化,价格也更透明,加之各生产企业间都没有技术上的壁垒。“鉴于和政府合作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我们企业只能遵循一些规则,纵然是潜规则也是规则,不然企业该如何生存?”

“现在的政府采购都是走形式,通过围标、串标等各种非常手段竞得项目可谓是行业里的公开秘密。可以这样说几乎没有一个项目是真正地按着招投标的规则中标的,就我的了解,这个行业95%—96%都是玩得暗箱操作。我们正规操作参与竞标的项目很多时候都中不了标,能中标的话就是以极低的价格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我认为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政府部门的权力的过度集中。”桑普太阳能总经理马迎昌对记者如是说。

黎明文仪家具企业可谓是政府部门的老客户了,从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后,该企业就进入到了政府采购的市场。几年做下来,企业一直是排名数一数二的国管局和中直机关的定点供应商。据记者采访得知,总经理肖敏与上述两位老总的看法不一样,家具行业是一个很早就开始市场化的行业,政府采购也相对比较节省,很少有“潜规则”发生。“政府对于家具的预算控制得一直比较节省,政府的采购量都不大,很少出现奢华采购的现象。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没有必要为了多拿下政府的100万、200万的订单而去花费那么多力气去采取围标、串标等非常手段。”

与政府沟通

在肖敏看来,政府部门不失为是好打交道的客户,因为政府部门对产品的要求比较同质化,用肖敏的话来讲今年的产品就是去年的产品的重复生产,明年又是今年的再重复。“政府订单的特点是采购量稳定、对产品的要求前后连贯。无论是产品的型号、性能还是产品的设计风格都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项目执行起来不会花费太多周折。倒是我们企业自己会给政府做一些引导。比如我们在和外资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根据外资企业的要求生产制作的一些产品,在设计上会有很多灵活创新之处,产品的选材也非常重视其重复利用性。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内外都适用的产品,我们就会适时向政府部门进行推广,政府部门也会听取我们的意见并采纳。”

“但是也不乏有些单位自己对于采购的产品有系统性规划,不断求新求变。比如和我们进行长期合作的中国银行,对于采购的家具产品会给我们一个宏观规划,接着会每年要求我们做产品的升级,以达到他们方便客户、考究大气等新的要求。”肖敏说。

张先生介绍称他所从事的电梯行业属于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近几年由于电梯事故频发,国家对于电梯的安全特别重视,今年更是出台了特种设备安全条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各生产环节。“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讲,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保性能、保安全。比如我们执行的保障房项目,政府部门的要求就是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做到满足使用就可以了。我们进行的技术更新规划也好、项目整改也罢,都不一定能够适合政府的要求。对于有些保障住房、回迁房项目,往往中标的都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政府采购的落脚点往往是那些一线品牌中的低端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售后服务有保障。”

利润不高

肖敏介绍称,政府采购额占公司经营的总量近几年呈逐年下降之势,从最初的30%份额下降到今年的15%左右。“这是因为政府的总量增长比较缓慢,而我们企业自身发展较快,因此占公司的经营份额在下降。但是政府采购订单的绝对值是在逐年上升的。”

肖敏介绍称,目前政府在他的家具企业的一年采购额达4000多万元,以国管局的采购量居多。尽管有4000多万的采购额,但是利润率却非常低。“因为政府的采购都非常分散。4000多万元的采购额需要分担在700多个订单上,每个订单的平均采购量只有5万多块钱,扣去生产成本、人力成本、上门服务的交通成本、运输成本等等,所得利润不多。”肖敏说跟政府合作熟了之后,掌握了一些降低成本的技巧。比如很多订单因为频繁合作不用再派人手上门去量尺寸,售后服务人员对于问题产品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所以虽然利润有限,但是还可以接受。”

肖敏认为现在政府收紧预算对于他所在企业的影响亦不是很大,“毕竟是刚需产品。”

潜规则浅析 篇3

一、我国潜规则现状及特点

在我国, 潜规则似乎总是被国人所鄙视、所唾弃, 但谁也不否认潜规则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总结起来, 我国现阶段的潜规则大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存在范围广, 影响程度深。

潜规则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之中, 形式多样地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官场、职场中的潜规则, 更是花样翻新, 层出不穷。另外, 潜规则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为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遵循”。手术要送红包, 工作要靠关系, 当官要送烟酒, 凡此种种, 已成社会常态。即使普通老百姓也已经心领神会, 自觉按“规矩”办事了。

2. 潜规则和显规则共存, 既矛盾, 又交融, 还可以互相转化。

任何社会和组织, 其显规则都不可能绝对正确和完善, 在显规则失效或部分失效时, 潜规则就会凸显, 与显规则一起来发挥作用。潜规则和显规则不仅自身不断变化, 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社会和组织发展过程中, 部分潜规则会以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显规则;也有许多显规则, 基于某种原因尽管已经改变、消失, 但是其精神已深入人心, 还会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 成为人们私下遵守的潜规则。

3. 权力中心往往是潜规则多发的“地带”。

权力中心拥有社会资源的支配和决定权,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除公开合理地应用显规则之外, 私下里往往会应用各种潜规则。买官卖官、暗箱操作、任人唯“亲”等潜规则现象往往围绕着权力中心而发生。一般来说, 权力越大, 潜规则的能力越强。

二、潜规则存在的根源探讨

潜规则一般被认为是欲望和利益的产物, 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其存在的根源, 归纳如下:

1. 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是文明古国, 几千年来传承着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 这些文化是潜规则生存的“沃土”。首先, 中国文化之悠久、之神秘为潜规则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条件。古语“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说的就是你可以去做, 但不要问为什么, 因为有些道理是不成文的或者不能明说的, 这其实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潜规则法则。其次, 中国自古重人情而轻法制, 而人情是没有明文规定, 或者说人情中就存在许多“潜规则”。再次, 中国文化中包含“圈子文化”, 圈子内必然会存在某些约定俗成、相互遵守, 但不会明文规定的“潜规则”。最后, 中国文化中缺少虔诚而普遍的信仰以及维护信仰的精神和行动, 所以难以形成普遍认同的规则, 这样就容易滋生潜规则。

2. 人性使然。

人性是复杂的, 人性中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贪婪和私欲。这些人性的弱点影响人的价值观, 甚至把价值判断的标准简化为“成败论”, 只要达到目的, 即使不择手段, 也会备受推崇的。这样一来, 在运用显规则达不到目的时候, 转而用非正常的手段 (包含某些潜规则) 去获取, 也就变得天经地义、顺理成章了。

3. 现实需要。

社会发展是动态的, “显规则”的合理和完善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因此, 潜规则作为显规则的补充, 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合理、一种必然。另外, 显规则在执行时如果随意性大, 缺乏原则, 也很容易诱发“潜规则”。再加上有时监督机制或缺失或失效, 这样在客观上也会给潜规则产生和存在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潜规则利弊分析

在社会和组织中, 显规则和潜规则同时存在, 也必然同时发挥作用。对于潜规则, 我们不必谈之色变, 畏之如虎, 本质上它不过是一种“规则”, 也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尽管潜规则备受谴责, 但我们也不应该完全忽视其积极作用。首先, 某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潜规则是显规则有益的补充, 有的会在社会中一直存在和延续下去, 有的会总结成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 成为显规则, 为社会和组织发展服务。其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其生存之道, 除尊重和遵守显规则外, 还会包含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特殊的“道”, 即潜规则。它延续历史、融合文化、顺应人情,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最后, 有些潜规则曲折地体现着某种未找到正常渠道表达出来的民心、民意, 可以为改进显规则、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尽管潜规则有其积极一面, 但是消极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社会发展的危害是巨大的。

1. 潜规则盛行会动摇人们的价值观, 危害社会价值体系, 破坏社会风气。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内涵、价值评判、价值创造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社会所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社会价值体系。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爱国爱民、弘扬正气为目标, 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反对不正之风和道德败坏,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 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而潜规则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恶手, 败坏了社会道德, 破坏了的社会风气。一旦潜规则泛滥, 那么人们会把拉关系、走后门、买官卖官、学术造假当作“风尚”, 把灵活运用潜规则当作“能力”, 把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当作“成功”, 甚至会在内心把潜规则当成一种“社会常态”, 自觉去遵循。这样下去, 人们会用“潜规则”思维去看待社会上的一切事物, 放大对社会的负面观感, 增加阶层对立, 激化社会矛盾, 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甚至颠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 严重阻碍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 不利于社会发展。

2. 损害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整个社会的利益, 其实质是社会个体的长远利益的总和。但是在一个充满潜规则的社会里, 人们追求的是眼前私欲的满足和私利的获取, 这恰恰和公共利益背道而驰。其实, 损害了公共利益, 也就损害了社会成员的长远利益, 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 都得不偿失。

3. 弱化显规则。

显规则一般是以实现多数人利益为原则制定的规则。弱化显规则实质上是对多数人利益的侵害。尽管有些潜规则是显规则的有益补充, 但是许多潜规则是和显规则相背离的。潜规则大行其道会损害显规则, 弱化其作用。此外, 潜规则意识的泛滥, 增大了建立显规则的难度和成本。因为人们总会去找到新建规则的空子, 然后按照潜规则行事, 使显规则成为摆设。

4. 造成管理混乱。

潜规则让人们不知不觉模糊了是非, 放弃了原则。结果是人们各行其是、有规不依, 最终导致社会管理混乱。此外, 潜规则肆虐会使那些老实做人、踏实干事、讲究原则、遵守规则的人感觉不公, 自尊心受伤害, 对社会和组织失去了信心, 变得消极, 影响管理效率。

四、我们要高度重视潜规则

实事求是地说, 浅规则无处不在, 并且有些潜规则危害巨大, 所以全社会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尽全力发扬其积极作用, 消除其消极作用。

1. 正确认识潜规则。

正视潜规则的客观存在是正确对待潜规则的起码要求。对于特定潜规则我们要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利弊和优劣, 其中合理的成分, 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显规则;不合理的成分, 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改进或消除。潜规则合理与否的判断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2. 有选择地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这样才能净化传统文化, 消除滋生消极潜规则的土壤。我们还应该逐渐打破“圈子文化”和“权力崇拜”, 致力于建设公开和民主的社会主义文明, 用公开和民主的“阳光”制约潜规则的滋生和泛滥。

3. 提高国民素质, 维护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首先,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视品德、意志的培养, 在自爱、自重、自觉、自律指引下, 从“我”做起, 反对不正之风, 拒绝潜规则, 规规矩矩办事, 堂堂正正做人。其次, 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正气, 以运用“潜规则”谋私利为耻, 推动社会风气好转。最后,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并抓好落实, 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自觉把它作为日常工作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4. 完善显规则, 健全监督机制。

首先, 建立“明规则”时, 尽量使之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完善严谨、深入人心, 这样, 潜规则就会失去“市场”, 失去发挥作用的空间。其次, 规则要落到实处才能起到作用, 所以在执行过程中, 应该以“法治”代替“人治”, 坚持原则,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自觉自律, 持之以恒, 压缩潜规则生存的空间。最后,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提高透明度, 使显规则能够令行禁止, 使潜规则望而却步。

以上四点要落到实处, 任重道远;或者客观地说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 绝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我们必须脚踏实地, 努力践行, 才不至于让它们变成套话、虚话和假话。

总之, 历史在前进, 社会在进步。我们要用现实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潜规则, 只要引导得当, 措施有力, 笔者相信就一定能够扬“潜规则”之长, 避“潜规则”之短,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

摘要:“潜规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潜规则内涵的解析、现阶段特点的总结以及存在根源的挖掘, 客观地分析了潜规则的利弊, 并对如何正确对待潜规则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潜规则,利弊分析,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2].上官正云.领导潜规则.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4

[3].黄剑.改良潜规则.经理人, 2004 (3)

潜规则现象 篇4

对於词典收这个词我没有异议,因为它的确已经相当通行,以致名词被当作动词用起来了。记得前年龙应台到大陆参加南方周末报社办的"中国梦"活动时问我的同事,说某人"被潜规则"了是什麽意思?

新词典是怎麽解释"潜规则"的我还没有见到,大概不会与吴思的定义有多大的出入。吴思先生的学术功底我是很佩服的,他对社会行为的分析、归纳和对"潜规则"概念的提炼、界定,都有理有据,对我们认识反面的中国特色(用柏杨的话说叫"中国酱缸",用吴思的话叫"官家主义")很有帮助。

不过,从一开始我就不大认同"潜规则"的命名。因为我们这些从上世纪80年代弗洛依德热中过来的人,早有"潜意识"一词先入为主。而佛洛德所说的潜意识,是一种与理性相对立的、人类本能性的存在,又叫"下意识",即不知不觉中支配我们言行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意识体。而所谓"潜规则",既已成为在一定圈子乃至相当范围里实际通行的"规则"(共识、不成文的约定),只有不通人情世故的"外星人"、局外人、天真汉,被视为SB的人才不晓得,哪里还谈得上"潜"不"潜"呢,分明浮上了世面(或市面)嘛!

如果说多年以前,官场商场职场情场里蝇营狗苟的那些把戏,刚刚成为一部分奉行的"规则",尚羞羞答答,还遮遮掩掩,如潜水艇时沉时浮,在若隐若现之间,吴思先生命名为"潜规则"还可算描述了现实;那麽,到如今,在一些地方(比如某个县某个市,某家国企)买官卖官已然明码实价,招投标的回扣比例已成为入门常识,"潜规则"还能用"潜"描述吗?

随手举些近期的案例吧:《民主与法制时报》7月24日报导浙江交通系统腐败窝案说,客运班线报批在"潜规则"盛行情况下,即使是大企业或知名企业也不得不向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张平平行贿才能中标。据《检察日报》7月25日文,南京某大学副校长披露,高校的"点招"指标,大约在各高校招生计画数的5%以内;点招名额=权力+关系+金钱;南京某高校去年仅"点招"费就超过5000万元;据《南方周末》8月2日报导,防火门生产乱象丛生,拥有防火证的公司公然打广告,招揽出卖防火证的生意,帮无防火证企业生产伪劣产品过关……你看,这些搞"潜规则"的人,明火执仗,哪里有一点电视连续剧《潜伏》里中共情报人员"孙红雷"和"姚晨"蹑迹潜踪的模样?

从词义角度看,潜对浮、隐对显、实对虚、实(又)对名。"潜规则"分明是"现规则"了--"现"是"浮现"、"显现"的现,也是"现行"的现,"现实"的现;它们甚至让载诸法律和档的规则成了摆设和幌子,即有名无实的虚规则,因而"潜规则"应该叫"实规则"、"真规则"。

那麽,一些卖官的县委书记、张平平这种收贿的官员不是落马了吗?这就是说,他们搞的那一套毕竟像潜伏特工,是见不得阳光的呀。此言有理。但这只是一方面,只表明买官卖官、招标吃回扣、审批收贿这些行为,毕竟没有修成正果,还没有成为光明正大的合法的社会规则。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有些"潜规则"已然被社会承认,甚至无所避讳地进入了官方档。以公款接待为例。1980年,商业部长王磊在"丰泽园"吃饭,菜价124.92元,他只付了19.52元;此事被饭庄职工陈爱武告到中纪委,结果王磊被中纪委通报批评,还公诸《中国青年报》。30多年来,关於公款吃喝标准"四菜一汤"的系列档成了历史笑话,"三公消费"惹得民怨鼎沸,但是,结果呢?据《人民日报》7月31日报导,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对上级来人的"公务接待早就变成了几乎全部由地方兜起来,无法按照原定标准去控制。"我所敬佩的一位网名"御史在途"的省纪委官员说,上级来人不搞公款招待是不现实的。他话音未落,温州市纪委下发的关於控制公务接待的档,就明确表示,只能控制本市干部吃喝,对上级来人的公款接待不受此文件约束。除了中央,每一级都有上级,接待上级来人总要陪客吧?啧啧啧,公款吃喝就这样合法化,无往不胜了!

把"潜规则"叫"现规则",从好处说,意味着不承认它们的永久性,视它们是现如今无可奈何的产物,随时可以"废"了它们。但这毕竟承认了它们是现实的,在有人看来"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其对社会价值观的腐蚀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我觉得不如将"潜规则"叫作"奸规则"--不忠实於原则和法规,而偷奸耍滑,搞"对策"钻空子,上下其手的办法与路径。举凡谄上媚权、弄权谋私、官商勾结、买官卖官、做假账报虚数,诸如此类,一切蝇营狗苟沾腥觅荤的歪门邪道,都叫"奸规则",如何?

揭秘行业潜规则 篇5

规则一:平台账期虚报

现在多数平台商均是将入驻商家的销售额先汇集到自己的平台账上,再经过统一结算返给商家,而且对入驻的商家许诺账期只有七至十五天,但事实上账期至少有一个月,多则半年。

规则二:品牌上位需要贿赂平台小二

如果商家想让自己的产品受到关注,必须要打点平台的服务人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店小二,否则即使花了重金做广告,最终的效果也只能趋于一般。

规则三:联合快递卖家假发货

现在很多商场规定,卖家必须在2 天或者大型促销活动的7 天之内发货,若商家出现爆仓(大批的货没有发出去)会进行高额处罚。

因此业内流行假发货。卖家跟快递方面购买快递单号,或者伪造一些快递单号(比如同时在淘宝、拍拍两个平台售卖,而商家可能拿了一个拍拍已经发货的单号放到了淘宝上,或者直接做一些虚假跟踪订单,货还在仓库,但是系统已经显示发出去了)。这样,买家的不满传到卖家处的时候,卖家可以很轻松把责任推卸给快递公司。

规则四:回补买家改差评

很多网商担心买家对产品负面的评价会影响这款产品的销售,所以店主常常通过给买家一些实物补贴或其他返利小贿赂修改自己的差评。

规则五:平台大促必有刷单

在平台大促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电商奇袭般的销售订单,商品瞬间被买下数百甚至上千件。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这是商家自己在刷单,目的是为了以优质推广资源和业界口碑,以拉高真正的销量。

数码产品专卖,不卖配件不赚钱

如今做数码产品专卖生意的,如果不卖配件,不要说赚钱,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

因为一是,现在顾客获取数码产品价格渠道很多,价格透明化,以苹果手机为例,一般专柜、专卖店销售一部最多赚100 元,有时也就四五十元;二是,现在很多数码产品配件已经成为必需品,比如移动充电电源、手机壳、手机膜等,而且各个品牌价格差异大,价格透明度低,生意人的利润点更高,以手机屏幕膜为例,进货价格可能只要一两元,而市场售价可以高达几十元。

如今几千元的数码产品给卖家带来的利润也就百元,而三四百元的配件却能给商家带来两三百元的利润,有时会更高。

教育培训,不同部门注册,投资门槛相差10倍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要想做教育培训生意,必须到教育部门去注册备案,其实也可以到劳动部门注册备案。这样仅是资金投入方面至少可以节约近10倍。

以南京地区为例,通过教育部门注册备案,要想投资一家教育培训机构,首先注册资金不能少于20 万元,而且还会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如场地面积不能小于200 平方米等。而到劳动部门注册备案,由于劳动部门以鼓励人们创业为基本前提,对其要求就会少很多,基本上有两三万元就能开起一家小型教育培训机构。

去劳动部门注册后,仍需要去教育部门备案,但是时下业内人士几乎没有人去,由于教育部门没有备案,也无法去监管,实际上这是一种擦边球做法。

卖瓷砖,烂砖更赚钱

可能很多人认为卖瓷砖肯定是销售高档、名牌瓷砖赚钱,其实,在业内有一个共识,销售烂砖更赚钱。

所谓的烂砖是指将一片整砖敲碎,变成规则、不规则的各种图案,然后再进行拼接,达到一些马赛克、拼图式等效果。首先,这些烂砖的成本很低,往往都是一些残次品变成的;其次,将它们进行拼接之后,价格比常规瓷砖的价格至少高出30%。

同时,由于这种烂砖能够体现出一些个性,在市场中还颇受欢迎,特别是在抛光砖、瓷片、仿古砖等子行业中最受欢迎。

销售有机蔬菜,准入门槛需4万元

近年来,连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有机蔬菜在国内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不少种植户也都瞄准了这个商机。但是要想让蔬菜贴上有机的商标,是有规定的,除了无毒无害之外,对其生长的环境也是有要求的,严格到周边连汽车尾气都不能有。

但是这并不能阻拦聪明的农户们。据业内人士介绍,正规的有机蔬菜认证很容易复制,商家自己可以印刷,网上也能买到。如果商家不放心,也可以找到专业认证代理机构来帮忙,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缴纳4 万元/品种,在1个月内就能拿到有机认证。

而如果走正常手续,至少要5 年以上的时间,花费不少于50 万元/品种,才有可能拿到有机认证。因此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是走快速通道,既便宜又安全。

玩文玩核桃,赌树不能不知道

所谓赌树就是投资者在前一年自己花钱包一棵或几棵树,等到转年看看这几棵树的收成,如果好,都是精品文玩核桃(直径在45 厘米以上,造型美观),那么一棵树的收益至少有几十万元,反之有可能颗粒无收。

赌树在业内已成为风气,不少人包不到树就会想方设法破坏别人的树,甚至是偷青果。没有办法,很多人只能是加强戒备,毫不夸张地讲,你要是想找国内最先进的安防设备,去河北、山东等地的文玩核桃产地都能看到。

另外,这赌树也是有门道的,首先,这核桃树是有生长规律的,结果上也存在淡旺季之分,通常生长了一两年的精品文玩核桃后,就会自动修养几年,然后才可能长出新的精品。因此一棵数最多只能赌一年。

要卖红酒,先弄懂原瓶进口

同样都是做红酒生意,为何有人赚钱,有人赔钱?剔除一些客观原因,很多生意人没有弄懂原瓶进口的模式,导致进货价格偏高,利润率大幅降低。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的原瓶进口有三种模式:一是,庄园酒,这种酒必须用庄园自己的葡萄酿造并在庄园灌装;二是庄园灌装原瓶进口,表示这种酒在庄园出产并灌装;三是普通原瓶进口,只要求在我国关外灌装,而不强求在原产地。而这第三种原瓶进口,正是最大的猫腻所在,也是绝大多数酒商们惯用的手法。

由于第三种原瓶进口只要求在中国境外灌装,有不少酒商便打起保税区的主意。目前,国内不少保税区都新建了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国际分装中心。酒商把进口葡萄酒运到这些保税区,法律上讲依然属于关外灌装,自然也就是原瓶进口了。

而算上原酒和瓶装酒的税差、人工费和酒瓶的成本等因素,酒商关外境内灌装的成本降低幅度在20% ~40%。

消费潜规则 篇6

对于商人,只有利益为上。在他们眼里:“抓住机会,它就会倍增;无视机会,它就会消亡。”

上周,我给我母亲买护肤品,我问一个熟人,她很真诚地告诉我,每个厂家的产品的确有好的,但是其他大部分都是用来赚钱的。一个普通的洗面奶加一些他们自己也不能验证确实有效果的东西,可以以十几倍的价钱出售。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的化妆品消费活动那么多:打折、促销、积分、试用……不一而足。说真的,你想要这些吗?

商场的人给你免费送DVD,可是你想到了吗,你接受以后,用了没多久就会想要一台大电视,再然后是音响、电视柜……以致于你最后想换掉你的房子。

你去买一个签约的手机,想最实惠所以0元购机,可是你知道吗,你这时候就用了非常贵的套餐,等到合约期满了,你还能习惯用便宜的套餐吗?

身边买了iphone的人,大部分都会用

itouch,ipad,ipad2,iphone4,iphone4s……难以想象只有在电影电视剧网络看到的事情,现实就在身边这么自然地发生着。

到处借钱,凑够首付,在一个高档社区终于住下了,可是逐渐交不起物业费、水电费、生活费。而这些不算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和所在社区的人根本无法融洽相处。

上班到家只有十分钟路程,但是花了30W买了一辆SRV,理由是要去滑雪车游,可是车买到现在两年多了,就一开始去过郊区玩过一次,其他时候就在市区转,每个月保险费和油费加起来4K。终于现在受不了了,把车10W卖了。

你买了很多很多反季的产品,它们的确很便宜,可是你真的没用过几次。

我知道,当一个精美的盒子和一张购物卡摆在你面前,你更喜欢前者;当你背着你的父母或配偶买下一大堆你不会带出去的包包,或者一堆你不会使用的电子产品,有一种难以愉悦的快感;商场的衣服店里面,一直在改变,你身边的人也一直变换着不同的着装,就算你不喜欢它们的样子,痛恨它们的质量,可是它们仍然逼着你不得不把你现在身上穿的全部扔掉,年复一年地在服饰店排上长队;你可以抱怨汽油涨到7.8了,但是你两个月以后就忘了这茬了,当时信誓旦旦地说要卖车,现在也估计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就和你忘掉你当时说你不吃肉,不打车一样;你买了一个新的洗衣机,用了不到两天就坏了,然后反反复复的修理折腾得你死去活来,虽然是免费,但是你最后还是决定买一个新的……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什么时候,才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当然,我不觉得花大价钱买东西是个不好的事情,你要是个玩DJ的,买一个2W的监听级别耳机那是非常必要的。你要是个钓鱼者,订阅每周的钓鱼杂志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太多的人,是不是在用这些事情来给自己的过度消费来找借口?可能你真的需要一个ipad来做音乐,模拟钓鱼训练,不过你也要考虑,这个ipad会不会让你以后只和小鸟僵尸水果打交道?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从商人的角度告诉你他们是如何面对消费者的,如何想尽办法卖出去他们手里的东西,而你的需求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销售的手段而已。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潜规则现象】相关文章:

潜规则05-31

装修潜规则05-07

现代职场显规则与潜规则05-21

爱情潜规则范文05-18

影视潜规则范文05-22

职场潜规则范文05-22

IPO潜规则04-10

十大职场潜规则06-05

领导潜规则大全06-08

酒桌礼仪潜规则06-29

上一篇:阴道黏膜下一篇:贵州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