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产品

2024-05-25

银行卡产品(精选十篇)

银行卡产品 篇1

据介绍,POSPAD产品通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将传统的POS刷卡结算与当下流行的触屏操作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用餐体验。顾客只需在PAD上滑动屏幕,即可完成点餐;餐后,顾客使用移动POS即可刷卡支付,轻松便捷。对于合作商户,无纸化的点餐流程,低碳环保,有效提升高端餐饮企业的服务品质;POSPAD产品业务受理范围全面,支持包括磁条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等多类型卡种;此外,该产品还提供数字营销平台、金融结算、行业ERP管理等特色服务,将有效提升商户经营管理效率。

启动仪式上,农业银行与天津市商委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将POSPAD产品推广纳入天津市商委提升餐饮业电子化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产品线 篇2

现金管理/货币市场类产品

该类产品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和交易所各类货币市场工具,具有流动性好、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

在突出良好的流动性特征之余,也为部分低风险偏好的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稳定收益的投资品种,满足私人银行客户短期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

固定收益类产品

该类产品主要投资于银行间、交易所各类固定收益类工具,包括国债、投资于央行票据、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可转换债券(含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银行信贷资产等,到期收益可通过固定的公式/方法计算得出,收益较稳定。

主要包括:储蓄国债(含凭证式、记账式国债)、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固定收益类保险产品等。

权益类产品

该类产品主要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和工具,包括股票和主要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证券类金融工具。具有风险、收益较高的特点。主要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指数基金、银行股票类理财产品、股票类信托计划、权益类保险产品等。

另类投资产品

该类产品是在传统3大类产品之外的金融产品,它通常运用衍生工具、杠杆交易、或套利交易等投资方式和策略,投资于商品、房地产、外汇、私募股权、艺术品等领域。

银行理财产品是“影子银行”吗? 篇3

“影子银行”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在于其足以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威力;这种威力潜藏于其期限/流动性转换和信用转换能力及高杠杆特性之中,而引爆于一旦遇到突然冲击,最终贷款人一一中央银行无法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之时。因此,监管状态决定了哪些主体、市场或产品可能在紧急时刻能够为中央银行提供的紧急流动性支持所覆盖,从而决定了哪些主体、市场或产品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能力能否最终演变为现实。正因为如此,作为“影子银行”危害滥觞和爆发地的监管者纽约联储才以切肤之痛强调了“不能获得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这一前提;而作为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则也把是否是“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作为区分“影子银行”前提——了解美国相关规则的人士应该清楚:在美国,只有存款机构(特别加入联邦存款保险体系的)才能在紧急时刻获得联储的流动性援助。因而,如果仅仅具备以上四点之中的一个特点,其实并不能够称之为“影子银行”。以此对照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其虽具有期限/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但总体仍然处于央行紧急时刻流动性覆盖范围之内,这决定了其不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由此也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属于“影子银行”。

与“影子银行”划清了界限,并不表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烦恼就此了结。由于银行理财产品能够处于中央银行紧急时刻流动性覆盖范围之内,由此就又诱发了另外一个诟病,银行未能将理财与自身的表内业务完全隔离(由于保本理财纳入表内管理,这种诟病主要是指非保本理财)。

从运作层面上来讲,最清晰的理财业务模式应该是为每只理财产品设立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特殊目的机构(SPV),从而实现“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只承认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法人”,只有“法人”才能够破产,任何其他类型的主体都不具备破产资格。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投资于存款性金融机构之外的任何主体(国务院批准的除外)。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试图通过设立特殊目的机构的方式来将自身表内业务与理财业务从法律上完全划清界限,在现阶段是根本不可能的。

无奈之下,一些银行便只能为理财设立一个所谓的“池”,通过不同会计子科目分别核算这种“自律”方式来实现表内外业务的隔离,在“池”内再次借助会计科目为每只理财产品“单独建账、单独管理、市场估值、市场公允价值进出”,实现投资标的与募集资金的对应。即便如此,这种所谓的“自律”状态,仍然面临着在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具备足够外部公信力的挑战;一旦理财产品出现纠纷,这种“自律”的制度安排是否能够在公堂之上有效对抗外部关于“关联交易”的诘问?在笔者看来,银行理财当前牵涉到的上述法律问题,目前在券商的资产管理计划中,在不断扩大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都同样存在。实时修法,疏堵并举,应该才是消除风险隐患的治本之策。

银行卡产品 篇4

随着银行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 银行卡已经逐渐取代了纸质的存折成为了银行业务的主要载体。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扩张, 银行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服务的载体, 而成为了银行的重要产品之一。从目前银行卡产品的发展来看, 银行卡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影响了银行卡产品的整体发展。为此, 我们必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有效解决银行卡产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使银行卡产品的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银行卡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考虑到银行卡产品在法中受到传统观念和银行体制以及发展模式的限制和束缚, 银行卡产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

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推出不少业务品种, 但各种银行卡功能、品种单一, 不能适应不同阶层客户的需要。而在发达国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电子化步伐的加快, 信用卡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 使信用卡已远远超过了它本来的含义。持卡人不但可以凭卡消费, 而且可以据此转帐、存款、取款。高级的信用卡, 除了用作信用凭证、综合实现各种信用卡功能外, 还可以有个人身份证明卡、病历档案、地铁月票等各种用途。

2、银行卡的服务属性不突出。

考虑到银行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以及银行服务属性的转变, 银行卡的服务属性也应该得到突出。但是通过对银行卡产品的实际了解发现, 目前银行卡产品的服务属性还比较欠缺, 在具体服务功能的设定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没有做到充分满足客户对银行卡产品的现实需要。基于这一认识, 银行卡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 就要突出服务属性, 提高银行卡的服务质量, 使客户对银行卡产品的需要得到满足。

3、银行卡用卡的安全环境有待提高。

不少客户都青睐于使用自助银行, POS、ATM机的使用给客户带来方便与实惠, 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客户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时, 常常遇到线路故障, 每逢过年过节时会出刷卡延时、处理速度缓慢、卡里的钱被多刷等现象, ATM交易时会有吞卡、死机等现象。在商场使用POS机刷卡消费时, 经常发生银行卡被拒收或交易不成功, 持卡人只能用现金付款。

4、发卡银行内部管理的风险。

发卡银行内部管理不严, 内部人员偷制银行卡或盗窃已制好的银行卡, 冒充合法持卡人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内部人员伪造或修改取现或记帐凭证, 骗取现金;内外勾结, 超限额授权, 帮助不法分子大量套取现金或巨额消费;通过更改电脑资料、余额等手法, 非法提取持卡人的存款;内部人员由于疏忽大意, 或碍于人情没有严格按规定审查银行卡的申请或授权, 以致出现透支或其他违法活动所造成的风险。

三、银行卡产品发展中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目前银行卡产品在发展中, 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功能单一、服务属性不突出, 缺乏安全的使用环境以及银行卡产品面临一定金融风险等几个方面, 为了保证银行卡产品能够保持良性的增长,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1、努力拓宽银行卡业务品种。

从目前银行卡的种类来看, 主要分为储蓄卡、借记卡、贷记卡、信用卡等几类, 所涉及的业务品种也主要是围绕着储蓄、资金周转、贷款和刷卡透支等几个方面。在客户群体对银行卡的功能需求日渐增多的今天, 单纯依靠这些功能促进银行卡产品的发展是无法做到的。结合当前形势, 只有努力拓宽银行卡业务品种, 增加银行卡的业务种类, 才能达到提高银行卡产品发展质量的目的。

2、突出银行卡的服务属性。

由于目前整个银行业已经转变为服务行业的一种, 主要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以及投资理财、日常生活等多种服务。为此, 银行卡产品的发展就要贴合客户的实际, 就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主, 不断提升银行卡产品的服务质量, 同时最大程度的突出银行卡的服务属性, 使银行卡产品的服务属性能够得到全面的展示, 为银行卡产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提高银行卡的用卡安全环境。

从目前银行卡的安全设置来看, 还不够完善和成熟, 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办法完全消除银行卡面临的使用安全问题。为此, 我们要想提高银行卡的用卡安全环境, 就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 我们要提高银行卡的科技含量, 增加银行卡的防盗功能和加密技术, 使银行卡自身的安全达到新的标准。其次, 研究出新的刷卡消费设备, 并加大监管力度, 为银行卡安全用卡环境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支持。

4、严格控制发卡银行内部管理的风险。

由于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原因, 在银行卡的制作和发放管理中, 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因此在银行卡产品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应该严格控制发卡银行内部管理的风险, 要提高发卡银行内部管理风险的制定级别, 同时增加监管手段, 实现对发卡银行内部工作流程的有效监管, 有效消除银行卡的金融风险, 提高发卡银行内部管理的级别, 保证银行卡产品取得全面的应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虽然目前银行卡产品在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无论是银行卡产品的数量和功能都在不断提高, 但是受到银行内部体制原因, 银行卡产品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银行卡产品所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保证银行卡产品取得良性的发展, 促进银行卡产品的快速健康增长。

摘要:在目前银行业发展中, 银行卡已经成为了银行业务开展中的重要产品。银行卡不仅仅作为金融服务的载体而出现, 更多的时候扮演着银行业务发展产品的角色。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和银行体制以及发展模式的束缚, 银行卡产品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银行卡产品总体功能单一、服务属性不突出, 缺乏安全的使用环境以及银行卡产品面临一定金融风险等问题。对此, 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解决银行卡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银行卡产品发展质量, 使银行卡产品成为银行业务扩展的重要工具, 促进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银行卡产品,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佳赟;;我国银行卡业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1]张佳赟;;我国银行卡业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2]彭智;邢祖军;郑愉斐;;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2]彭智;邢祖军;郑愉斐;;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3]赵明辉;;试论银行卡产业发展中的银商关系重塑[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1期[3]赵明辉;;试论银行卡产业发展中的银商关系重塑[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4]钟向群;;创新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主旋律[J];金融电子化;2011年02期[4]钟向群;;创新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主旋律[J];金融电子化;2011年02期

银行理财产品 篇5

银行理财产品

与股票(包括国外市场的股票QDII)挂钩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风险产品,这个如果风险承受力较差的,就不要买了。与债券挂钩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中度风险产品。与信贷相关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低风险产品,这时候你要选择大型企业的信贷相关的理财产品应该是无风险的,在购买时应该知道挂钩的企业。与存款等固定收益类的相关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无风险产品,如招行的日日金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 篇6

10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3386款,募集资金规模2.14万亿元。10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均出现回落。发行数量为3386款,资金规模约2.14万亿元,环比分别下降3.9%和24.3%。发行量放缓一方面缘于季末因素消除,是“4710”现象的体现,另一方面缘于国庆长假因素。从发行机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越了国有商业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主要缘于其发行机构数量占优。但受限于单款产品资金规模较低,其总体资金规模远不及国有商业银行和上市股份银行。从环比表现来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占比均出现下滑,发行数量占比分别为26.1%和25.0%,分别下降3.0%和1.7%。城市商业银行的占比显著上升,数量占比为34.3%,上升2.9%。

投资期限延长,收益率居高不下。10月份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继续呈现延长趋势,人民币普通类产品的平均投资期限为125天,环比延长4天。十一长假前,受“双节”及季末叠加因素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高。然而,长假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未如往年般回归正常水平,某些产品的收益率甚至超过6月份“钱荒”时的水平。

从期限结构来看,人民币普通类产品收益率曲线的短端(1个月以内)较9月份下移,表明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回落,收益率曲线长端(1个月及以上)则有所上行,表明季末因素消除,但市场流动性需求依然旺盛。与6月份1个月理财产品“一枝独秀”相比,10月份3个月至1年期产品的收益率全线飙升,平均收益率均达5%以上,远高于6月份水平。其中,1个月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92%,较6月份下降13BP(基点),9个月产品的收益率上涨幅度最大,上升109BP。

商业银行研究试点资产管理计划,费率设计各显神通。10月份,银监会研究试点推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资产管理计划,11家商业银行获得试点资格。两项试点可谓相辅相成。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处于资产端,实现基础资产从非标准化向标准化的阳光转化。资管计划处于资金端,使银行理财风险隔离,突破刚性兑付,实现向真正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

比较各银行试点推出的首款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发现这些产品有两点共性:一是开放式、净值型、浮动收益和管理费,二是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其重要投资方向。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目标客户不同。工商银行首款资管产品“多享优势系列产品-理财管理计划A款”仅针对个人超高净值客户(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发行,交通银行“人民币理财管理计划2013年第一期”投资门槛为10万元,平安银行“平安财富-金橙月生金理财管理计划01”投资门槛仅为5万元。二是费率结构大相径庭。除了固定管理费(工商银行固定管理费合计为1.1%)以外,工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均收取超额部分的20%作为浮动管理费。兴业银行相对激进,将超额部分全部作为浮动管理费,相当于设定收益上限。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相对保守,交通银行设置了“费用回拨”补偿机制。

“组合对冲型”产品风靡结构化产品市场。所谓“组合对冲型”产品指的是“看涨款”和“看跌款”产品同时发行,两款产品存续期、挂钩标的等条款一致,但结构设计完全相反,可恰好实现完全对冲。该类产品最初由招商银行率先推出,挂钩标的主要是黄金。此后,工商银行创新推出“组合对冲型”CPI挂钩产品。10月份,农业银行发售5期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组合对冲型”产品,每期产品均由“看涨款”和“看跌款”组合而成。看跌款(看涨款)的支付条款为:如果观察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小于或等于(大于)期初价格,则到期时投资者获得6.0%、8%、5.1%、6.5%、5.9%的年化收益率。反之,投资者获得2.85%、0.5%、4.3%、2.85%、4%的年化收益率。从五期产品的设计来看,一方面,“看涨款”和“看跌款”组合可以实现完全对冲,降低发行机构的对冲成本。另一方面,到期收益率的不同主要来源于衍生品投资比例的差异,衍生品的投资比例越高,收益波动性越大,最高收益和最低收益的差距也越大。

10月份到期产品:“兄弟款”产品表现迥异。2013年10月,共统计到90家商业银行发行的1674款理财产品到期。录得最高收益的产品是招商银行发行的“焦点联动系列之原油表现联动理财计划(代码:104107)”。产品投资期限为102天,到期收益率为6.9%。该产品挂钩布兰特原油期货,结构为“期间向上触碰”,属于“看涨型”,具体为:若投资期内原油期货价格曾经达到障碍价格(期初价格×110%),则到期收益率为6.9%,否则为0.4%。由于投资期内原油价格上涨并达到触发水平,产品最终获得6.9%的高收益。

银行卡产品 篇7

自2007年美国提出影子银行 (shadow banking system) 概念以来, 影子银行这一新的金融名词被广泛使用和进行了较多研究, 与此类似的概念还包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提出的“平行银行系统”, 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的“准银行体系”。由于影子银行内涵和外延相对宽泛, 且影子银行的金融交易活动非常复杂易变, 金融创新日渐勃发, 并且随时根据市场需求和监管变动不断衍生变异, 更使影子银行的界定增加了难度, 至今业界和学术界对此无权威统一的定义。本文试图从影子银行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着手定义影子银行。

1.1 影子银行的内涵厘定

概念的内涵由体现概念特有属性的要素构成, 从影子银行的角度来说, 国内外学者对于影子银行的内涵概念界定给出了众多答案, 包括以列举方式和从功能角度列举的。

通过归纳总结, 影子银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事银行业务。

金融市场上, 除传统商业银行外, 还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类似属性, 与传统商业银行一样在信用创造、期限转化和风险分散中发挥作用, 其中也包括影子银行。即使影子银行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 但其最基本的属性离不开“从事银行业务”这一要素, 它是影子银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2) 不受监管。

影子银行之所以被称为“影子”, 主要是源于其不受监管的特性。在众多定义中, 均强调“无法获得央行流动性支持”和“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但从美国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看, 影子银行并非完全不受监管, 更多的是轻度监管或者由于监管者间协调不够造成的监管空白。同时, 由于影子银行的是不断变化衍生的, 监管步伐可能无法跟上其发展速度, 导致影子银行不受监管局面出现。

(3) 系统性风险。

自从2007年提出影子银行概念后, 影子银行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 主要是因为影子银行蕴藏的巨大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易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在于其期限错配和高杠杆性。影子银行一般从事传统商业银行不愿意从事的高风险业务, 并通过高杠杆获取高利润。同时, 由于影子银行未受到严格监管, 无需像传统商业银行计提资本金和准备金, 不用为其高风险投入成本, 更加扩大了其产生风险后的影响。

(4) 信用中介体系。

需关注的是, 影子银行不仅仅是独立运营的法人机构, 还包括商业银行中的部门或使用了某一部分影子银行功能的职能单位。实际上, 大多数影子银行都不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而是隐藏于传统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内部, 且大多数影子银行的操作也离不开传统商业银行的配合, 是内嵌于商业银行中的某个环节。因此, 在界定影子银行时, 应采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应关注其是否提供了类似影子银行的功能, 而不是外在表现形式。

1.2 影子银行的特点

根据影子银行近几年来的发展特征, 我们可知影子银行具有以下特征:

(1) 依赖批发市场。

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来源为储户存款, 资产运用也是对应单个法人或者自然人,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通过对单笔业务的风险信息收集而成。而影子银行则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 依赖批发市场投融资, 在融资方面, 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ABS) 、资产支持票据等在回购市场、票据市场、拆借市场等同业市场融资, 对象一般为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方面, 影子银行也是通过批发市场购买证券来支持持有资产, 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相比, 影子银行依赖批发市场在流动性充足时有筹资快、成本低等特点, 能获取较高收益, 但此模式容易忽视个体风险, 造成风险积聚, 给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带来严重隐患。

(2) 高杠杆率。

在资本金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大量举债, 增加持有头寸, 可形成以小搏大的效果。根据巴塞尔相关规定, 传统商业银行需计提一定的资本金, 在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下, 银行最大的杠杆倍数为12.5, 但是影子银行由于不受此监管指标约束, 可以随意放大杠杆倍数, 这也是美国影子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根据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FCIC) 的报告, 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杠杆率范围为10-20倍, 投资银行的杠杆率范围为30-40倍, 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特殊目的实体的杠杆率则高达100倍。在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 高杠杆率固然能带来巨大收益, 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 杠杆率带来的损失也将被成倍扩大。

(3) 缺乏透明度。

影子银行缺乏透明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产品设计方面。美国影子银行通过证券化和衍生品等结构性设计和杠杆率的反复嵌套使用, 使得影子银行被过度包装, 使得投资者无法获得衍生产品对应基础产品的原始信息和风险, 仅凭借评级机构的评级购买, 而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使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被忽视。二是在产品信息披露方面。由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产品大多是场外市场进行, 场外市场的交易多为一对一进行, 双方凭各自认知和对风险的把握来选择, 而且由于产品本身较为复杂, 一般场外市场主要依靠自律监管, 缺乏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 同时产品设计的不透明更加剧了信息透明披露的难度。

(4) 缺乏政府流动性支持。

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制度等方式, 在危机爆发时, 能获得央行的流动性支持。而影子银行由于缺乏监管, 且发展速度过快, 相关部门缺乏对产品安全性的设计考虑, 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 难以获得政府的支持。

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概述的类型和特点

2.1 理财产品的定义

(1) 理财业务。

理财业务也被称为“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业务, 理财业务最早源于美国, 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对此定义为:个人理财是指如何制定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客户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个人理财的核心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来实现客户的需求与目标, 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目标中的经济目标, 同时降低人们对于未来财务状况的焦虑。香港银行业对理财业务的定义为:商业银行利用其所掌握的客户信息资料, 通过分析客户财务状况, 了解并发掘客户需求, 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 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 以帮助客户实现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我国理财业务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详见下表所示:

(2) 银行理财产品。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可分为个人理财业务、机构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根据银监会截至2012年末的统计, 三类理财业务分别占理财业务总额的60%、33%和7%。其中, 个人理财业务还可进一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机构理财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对客户提供咨询等服务, 不涉及资金往来。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 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 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 可以向特定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

在理财业务中提供的产品则被称之为理财产品。本文所指的理财产品, 主要指由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从外延来看, 理财产品属于资产管理的子集合, 从内容来看, 理财产品是各类投资产品的组合。根据银监会定义, 银行在向个人或机构提供综合理财服务时, 可以向特定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 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目标客户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即本文所指的理财产品。

2.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划分

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 如果要对理财产品进行深入了解, 有必要先对产品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本文可将理财产品按三种方式分类。

(1) 按获取收益模式。

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模式的不同, 可将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 银行承担相关风险, 或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 额外收益由商业银行和客户按照约定分配, 并分担相关风险的理财产品。

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又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

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 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支付客户收益, 客户承担收益的相关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不保证客户本金支付, 根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 客户承担全部相关风险。

(2) 按投资方向。

按投资方向的不同, 可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七类。

(1) 货币类理财产品: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 包括同业拆解、同业存款、央行票据、金融债、债券回购等、特点是投资期短、资金赎回灵活, 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较高。

(2) 债券类理财产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产品结构简单, 投资风险小, 客户预期收益稳定。目标客户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

(3) 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通过信托计划投资基金、上市公司股票、非上市公司股权或股票收益权, 含私募股权类理财产品。通常来说产品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都较高, 一般只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销售。

(4)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通过信托计划或其他方式, 将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募集来的资金投向信贷资产, 有直接发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受让收益权等形式。

(5) 资产组合类理财产品:投资于多种基础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或资产池, 发行银行采用动态的投资组合管理方法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对资产池进行管理。

(6) 结构化理财产品:运用金融工程技术, 将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金融产品, 回报率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 可分为外汇挂钩类、利率/债券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商品挂钩及混合类等。

(7) 另类理财产品:理财资金投资于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大宗商品、巨灾债券、艺术品、酒类等。此类理财产品目前的品种较少, 收益波动率较大, 销售渠道以私人银行为主。

(3) 按业务性质。

如果按业务性质来划分, 当前我国银行的理财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代销业务。银行只作为销售渠道, 代理销售其他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 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收取佣金。比如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各种基金、私人银行部分理财业务等。

(2) 销售自己开发的保本理财产品业务。如结构性存款等。这类业务是一种表内理财业务, 银行承担着风险, 实质是类存款业务。销售这些产品的资金已经列入货币供应量和存贷比的计量范围之内。

(3) 销售自己开发的非保本产品业务, 如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等。是银行根据约定的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 并不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也不承诺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在这类理财业务中银行只负责资产运作并收取管理费, 但不承担盈亏连带责任。目前这类业务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类型。

(4) 银行买卖产品业务, 如买卖外汇衍生产品及黄金等商品。这项业务的本质是行自己作为客户的交易对手, 通过一份买入或卖出合同来完成交易。它实质不是通常意义的银行管理业务。

综上所述, 在本文的分析中,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主要指银行自己设计销售的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市场。此外,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还可按照币种、期限结构、运作方式、银行类型进行划分。

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影子银行的关系

3.1 银行理财产品与影子银行类似的关键特征

某种程度上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具备了影子银行的关键特征:类信贷、依附性及货币银行信用创造。

(1) 完成了“类信贷”功能。

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行内的操作方式基本可称之为“资金池对应资产池”, 资金池中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分流的银行存款, 银行理财募集期间所吸收资金按一般存款记账, 资产池中则包括银行直接购买的标准类债券资产和通过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购买的资产管理计划等。运作模式包括了直接购买资产管理计划, 或者借助第三方以受益权方式间接购买等, 这些资产管理计划则涵盖了大部分的信贷类资产, 或虽表面投向非信贷类资产, 实际上通过各类通道隐秘投向信贷类资产。数量庞大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可相当于国外简易型的信贷资产支持票据, 其他一些产品则具有私募基金的性质。同时, 银行机构与银行同业、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类机构之间的理财业务合作也已经全面展开。若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性质, 则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外, 无需按巴塞尔的相关规定计提资本, 从而形成影子银行。

(2) 绕道监管。

银监会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会计记账方式和资金投向, 对于遏制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际上, 影子银行不单指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还涵盖进一步细分的各种类似或替代传统银行业务的业务部门和金融工具。只有在具体账户或金融工具的层面上, 才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错综复杂的影子银行活动如何横跨于金融机构与市场之间, 形成彼此交织渗透的金融结构。这种金融系统结构中的新特征给停留在机构层面上的、货币和金融监管相分离的监管体制带来挑战。在整个金融机构甚至一级业务部门的层面上, 它们所从事的业务仍然是中规中矩的银行业务。但是, 在金融工具或细分监管账户的维度上, 众多交易账户的性质都属于理财业务的范畴。通过这些交易账户, 银行内理财部门为客户提供代理金融交易, 甚至直接撮合成对手方交易。部分理财银行部门还未能达到监管要求的“一一对应”和“名单制管理”, 仍采用资金池形式;或部分理财产品表面上受监管约束, 但在监管规定出台后, 采取更为隐秘的办法, 通过绕道信托收益权、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各类方式逃脱监管, 实际上游离于监管之外。

(3) 负债来源不稳定。

国外影子银行的负债来源非常不稳定, 其负债来源主要来自于同业, 同业资金庞大且具备内在脆弱性, 极易造成系统性风险。而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负债来源不稳定则是源于负债期限相对于资产期限而言, 负债一般来源于短期的储蓄存款, 所投资产期限较长, 流动性较低, 存在较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

(4) 不透明性。

通过观察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 内容非常含糊, 投资者无法了解具体投向, 如在中国银行网站上发行的“工银财富”资产组合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投向为“本产品拟投资0%—80%的高流动性资产, 20%—100%的债权类资产, 0%—80%的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在银行内部的操作流程中, 通道类业务过多将使理财产品变成长中介链, 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银行通过信托、证券、基金公司等通道实现信贷资产的转移消失。

(5) 依附性。

由于我国理财产品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因此带来自托管的缺陷, 以及产品模式的缺陷 (将在后文论述) , 使得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并未传递给投资者, 才使得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成为银行的影子。尽管理财是表外的, 由投资者自负盈亏, 但投资者总认为银行会保本, 由银行信誉承担。任何存在隐性担保或是刚性兑付的金融产品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影子银行的痕迹, 也无法摆脱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约束。名义上, 多数理财产品投资风险由客户自担, 但实际上,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大多数风险, 特别是其中的系统性风险, 最终都要回到商业银行表内。在此意义上, 影子银行业务也许会成为未来金融风险的策源地。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 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相比, 商业银行拥有无可比拟的庞大的客户基础, 这使得股票、债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产品, 在许多时候需要借用商业银行的渠道和网络来销售。因此,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外, 以理财产品为形式, 促成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完成融资过程, 实现商业银行的渠道价值, 本来是顺理成章和十分自然的。这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是自然和正常的, 能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但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 为了规避监管约束并提升信用供应能力, 商业银行开始主动地把越来越多的资产和负债转移到表外, 这一过程已经脱离了商业银行对渠道价值的追求, 成为本文所讨论的“影子银行”的主要内容。

3.2 理财产品与影子银行关系分析

由于理财产品使银行具备吸收市场化利率负债的能力, 使其承接表外资产成为可能, 而且其承接的信贷资产 (包括票据) 对于银行起到了风险资产出表、腾挪信贷资源、节约资本金的作用, 从实质上形成了标准的影子银行操作模式, 因此在风险监管方面引发一定的隐忧。银行表外信贷类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影子银行特征。但与国外高度发达的影子银行体系相比, 理财产品在结构复杂程度、依赖批发市场程度和杠杆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首先, 我国理财产品的结构复杂程度要远低于国外的衍生产品, 我国的影子银行更多还是集中于传统银行融资业务, 很少有西方式的结构性金融创新。其次, 在依赖批发市场程度和杠杆率方面, 国内影子银行管理机构最根本的负债来源依然是居民储蓄资金, 并且杠杆的使用程度非常低, 与海外影子银行依靠机构间同业市场大量融资来维持资产运作有很大区别。

银行卡产品 篇8

(一) 银信合作理财产品

面对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 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联手推出的稳健型理财产品, 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根据公开信息统计的数据显示, 2008年1-11月份银信合作发行的理财产品总数是2553款, 预计全年度发行总数将超过3200款。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 2008年全年发行集合信托产品670款, 预计全年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

(二) 并购贷款理财产品

2008年12月6日, 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允许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看准了这类项目, 纷纷表示要设计相关的理财产品。与并购贷款有关的理财产品, 信用级别比较高, 对于投资者来说, 并购贷款类理财产品还是风险可控的。因为从信用来讲, 这些企业都是很好的信用主体, 包括行业整合会涉及到的企业一般都是央企。

虽然如此,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和国外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相比, 不管从产品质量还是服务上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特点

(一) 提供多渠道、全能型的理财产品

西方发达国家在混业经营模式下, 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体化的多元化发展, 可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从渠道上来说, 可通过电子网络渠道、电话和物理渠道 (营业网点) 与客户接触。

(二) 个人理财由国家统一管理

英国公民相当部分收入以纳税形式交由国家统一理财, 由国家给大众提供养老、医疗等基本福利保障。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度英国家庭户均收入31884英镑, 扣除收入所得税、国家养老保险金、住房税后, 可支配收入为25360英镑。

(三) 提供差别化的理财产品

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是差别化服务的典型代表。其理财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封闭式结构。以产品为中心, 银行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对客户需求的分析, 主动开发理财产品, 然后将产品销售给客户。二是开放式结构。以客户为中心,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将对客户的分析作为设计金融产品和提供理财服务的前提, 产品通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量身订制”。这类银行规模大且具有很强的资产管理和产品开发能力, 能满足机构客户和富裕个人客户的各种需求。

(四) 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选择比较理性

国外发达国家的投资者比较理性, 一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合理投资。据有关调查, 法国人的理财和投资顺序如下:银行储蓄、房地产、人寿保险合同、低风险基金、开放式基金、股票和各类高收益高风险衍生品, 以及艺术品、酒类等。德国公民投资方式一般相当保守, 资金投向大都是风险较小收益平稳的人寿保险、传统储蓄等。

(五) 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清晰, 市场策略明确

以英国的汇丰银行为例, 汇丰私人银行以“护财”为其核心价值, 通过全方位的财务顾问服务, 帮助客户增加财务的私密性, 保护财产免受法律审核与纠纷, 节省收益、利息和遗产的相关纳税支出。在内部管理上, 同样围绕“护财”这一核心, 建立了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客户信息管理制度。通过不同层面但始终清晰一致的努力, 该行在市场上树立了“私密、稳健、高效”的品牌形象。

(六) 理财产品的服务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

国外银行设有专门的个人理财部门, 客户可与客户经理一一配对。客户经理会详细了解其客户的多方面需求, 向客户推荐最适合的理财服务。客户经理还会定期访问客户, 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一旦成为银行的贵宾级客户, 就能享有服务的优先权。此外, 国外银行还推出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 其服务的细致和多样性, 延伸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 能够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七) 高素质的理财产品设计团队

国外银行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通常对市场比较熟悉, 而且具备金融、投资、资本、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能够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商品和投资衍生工具设计理财产品。在花旗银行理财贵宾室, 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理财员才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理财员中拥有国际名校MBA学位的占75%。

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原创性

目前国内市场上很多初级的重复性的理财产品, 很多同类的理财产品除了名称不一样之外, 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功能几乎无区别, 设计缺乏创新性。简单地进行“拿来主义”式的照搬照抄的创新导致很多业务和产品都会了“水土不服”、“南橘北桔”的现象, 限制了银行本身的发展。

(二) 市场定位不清晰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应以其市场定位为中心, 以客户的需求为向导, 通过对特定客户群或者目标客户群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 开发出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总体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把握市场脉搏能力还是比较弱, 缺乏设计差异化并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理财产品。

(三) 片面强调收益率, 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虽或多或少提到理财产品存在风险, 但仍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 存在风险揭示不完全的现象。

(四) 信息不对称

许多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 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 无法定期给客户发送理财产品对账单和公布理财产品净值, 银行也无法与客户实现无缝对接。

(五) 销售渠道单一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营销售渠道是营业网点。这种分销方式既受地域限制又受时间限制。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凭借完全无形的营销渠道 (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 和有形的营销渠道 (网点) , 组成“交互式”的营销渠道, 有效地扩大了市场。

四、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的因素

从宏观方面来说, 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法律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微观因素有: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金融市场价格机制等。

(一) 利率

利率的变动给商业银行的收益带来不确定性。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是很发达, 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获取债券市场收益率与存款利率间的套利利差, 一旦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 这种套利的风险就会自然产生, 就有可能导致银行无力支付客户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由于债券数量有限, 加上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大量理财资金涌入货币市场, 使得商业银行获利空间变得极为有限, 一旦债券收益率发生变动, 商业银行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因此, 在设计理财产品时, 必须考虑到未来利率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

(二) 汇率

汇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由于汇率波动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近年来, 商业银行将个人理财转向了境外理财, 理财产品本身存在很大的汇率风险。因此, 在设计境外理财产品时, 商业银行应提供远期结汇等业务对冲和管理境外理财产品的汇率风险, 同时要向投资者提示该风险的存在。

(三) 投资者的需求

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 直接影响着对理财产品的投资决断。如果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年龄层, 分别设计出不一样的理财产品提供给投资者, 就在满足投资者的同时激发了市场的潜在需求, 能更好地激励商业银行设计出更多个性化、人性化的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本身将会带来巨大的利润收入, 培育和发展目标客户群, 增强竞争力。

五、我国商业银行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的建议

(一) 树立设计原创型理财产品的创新思想

在做产品创新时,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 对其模式和产品要采取有辨别、有选择的“拿来主义”。商业银行应坚持以原创性为主的金融创新, 要从本地区市场环境、目标客户的特征和需求出发, 开发出有本行特色、符合自身经营特点和长期发展的目标的创新产品。在吸纳创新产品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金融创新不是狭义的产品创新, 而是涉及内控建设、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 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管理架构和奖励机制, 以推动创新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 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升。

(二) 细分市场, 合理定位

针对市场定位不清晰的问题, 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式, 在有效拓展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要细分市场, 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 合理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市区中心、高档社区等地段的重要的营业网点设立理财中心, 涵盖全部个人业务,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对于高端市场, 即按照“二八”原则能为银行带来高回报的优质客户, 可享受贵宾式理财服务;对于资产在10-50万元的中端市场, 由于数量众多, 规模效益显著, 适合由客户经理实行个性化理财服务;对于个人金融资产在10万以下的客户, 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完善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服务功能, 以提高服务效率, 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银行的收益。

(三) 理财产品的描述要客观具体

要避免片面强调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 对理财产品可能面临的最不利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的不揭示或揭示不充分的情况;避免弱化风险揭示, 对产品的风险揭示不醒目、不具体, 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解释与分析过于深奥;避免投资人产生误解, 以为预期最高收益率即是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商业银行应对其理财产品描述充分, 使投资者对其能够全面的了解, 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决断。

(四) 理财产品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商业银行应该向客户提供理财产品账单、市场表现情况报告、收益情况报告, 提供理财产品收益测算依据, 做好信息披露, 使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盈亏做到完全知情。商业银行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 应明确约定与客户联络和信息传递的方式, 确保客户及时获取信息。商业银行在网站公布产品相关信息而未确认客户已经获取该信息, 应给客户信息中心发出相关链接, 只有客户确认, 才视为对理财产品进行了披露工作。

(五) 拓展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现在已经有网上银行、ATM自动柜员机、柜台服务等业务形式。因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网上银行的基础上, 开发新技术, 构建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设计出新型的理财产品, 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介绍其特点 (收益率、期限、风险等等) , 并且可以在该平台上挂牌销售。设计出了网上销售的理财产品和销售平台, 商业银行就能够通过无形的营销渠道 (网上销售平台) 和有形的营销渠道 (营业网点) , 组成“交互式”的营销渠道, 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信托法律网.银信合作产品数量和投资市场变化明显[EB/OL].信托法律网, 2009-02-05.

[2]、刘志飞.并购贷款理财产品即将出炉[N].新闻晨报, 2009-01-18.

[3]、笪薇.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经济理论研究, 2008 (14) .

[4]、乔晋声, 徐小育.美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经验及对国内银行的启示[J].金融论坛, 2006 (10) .

[5]、吕德宏, 汝璇卿, 叶建洋.借鉴国外经验拓展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浙江金融, 2007 (10) .

银行卡产品 篇9

7月初,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公布了代销理财产品提供银行名单,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成功中标, 成为五家中标的银行机构之一。一直以来, 中信银行高度重视与云南省农信社的业务合作。2010年以来,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与云南省农信社业务合作规模累计已达千亿元。2015年云南省农信社被总行认定为总行级中资金融机构核心客户。2015年5月, 云南省农信社提出, 将以公开招标评分方式选择五家商业银行作为其代销理财产品的提供银行。中信银行昆明分行将以此次中标为契机, 抓好同业业务平台搭建, 全面深化分行与省联社的合作, 推动同业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国有银行的产品创新方向研究 篇10

加入WTO后, 中国银行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目前外国的金融机构已开始进入我国市场, 来自美、法、德、澳、日等国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有利于引进外资进入我国融资市场, 为吸引外国厂商投资我国进行贸易结算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加剧了与我国银行的竞争。众所周知, 不论从资金实力、收费标准, 还是从服务深度、促销方式, 或是从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 外资银行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研究国有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 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具有现实而又迫切的意义。

二、当前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局限

1.为防范金融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范围, 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原则, 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保险、证券、信托、期货业务, 不得向企业投资。因此, 国有银行的产品创新必须符合分业经营的原则。国外流行的一些金融创新, 如金融期货期权、投资银行、债券融资等, 不能在我国开展。国有银行目前的金融产品创新基本是在已有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领域内增加新品种、新手段, 缺乏深层次的吸引力,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国有银行的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中间业务领域。由于国家对中间业务领域限制相对较少, 特别是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的滞后, 使得许多新产品由于面临经营风险而难以形成规模, 一是由于借款到期偿还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风险, 强行收回抵押物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二是道德风险, 在个人资信情况难以查证的情况下, 一些人会恶意拖欠或悬空贷款, 因此在办理此项业务时顾虑重重, 迟疑观望。

3.国有银行其管理体制是一级经营、分级管理, 在新产品开发、业务创新上, 一是基本上被动听命于上级行 (管理行) 的任务布置和指导, 缺乏依据国情、积极拓展新业务的主动性, 因此产品创新内容趋同, 缺乏明显的地区特色;二是国有银行新产品开发属于跟随型,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雷同, 缺乏自身特色, 由于非系统性开发未形成产品创新的科学体系, 造成产品创新开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可能造成一是新产品由于缺乏相关产品配套而难以形成规模;三是新产品自身存在缺憾、缺乏生存基础而夭折。

4.国有银行产品创新受技术和人员素质的限制。绝大部分的存、贷款、结算、银行卡业务的产品创新必须有计算机网络作支撑, 国有银行目前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还未在全国形成自身的实时处理计算机网络;同时,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现有人员素质偏低而无法适应产品创新带来的变化, 因此, 国有银行的产品创新范围和速度已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

三、国有银行产品创新的方向选择

1.围绕全能银行 (合业或混业经营) 组织产品创新。

随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意味着在美国最早实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金融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我国目前虽然依然实行分业经营制度, 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混业经营将不可避免。国家间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市场及西方国家金融兼业经营制度必将对中国金融业带来强烈冲击。其次, 世界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将直接冲击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制度, 当今企业筹资渠道的多样化及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直接筹资, 使银行传统的存贷款间接融资业务比重越来越小。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兼业经营证券、保险、信托及衍生金融业务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方向。

2.围绕个人零售业务组织产品创新。

首先, 个人零售业务已成为银行的主要赢利业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的银行逐步改变经营策略, 业务的拓展转向以个人和家庭为中心的金融服务。其次, 随着融资非中介化的发展, 企业融资逐步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发展, 个人资金由储蓄向股票、证券、保险转移, 这意味着国有银行仅凭现有的金融产品服务已无发展潜力, 同时批发市场的竞争空间已逐步变小, 竞争更加激烈。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国有银行的新产品创新必须围绕个人需求开展零售业务, 从传统负债业务中跳出来, 在个人中间业务中寻求突破。

3.重视社区金融服务的产品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 社区的金融活动更呈现数量大、种类多、需求旺的特点。现代生活包含现代的金融服务, 社区服务需要金融服务。社区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金融业务市场, 社区金融需求者不仅有大量的居民, 还包括企业、教育、卫生单位等组织, 且相互联系。大量的金融需求产生于社区中, 谁能最早且最妥善地开发出相应的品种, 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和效益。国有银行的产品创新应围绕不同社区的不同需求, 在社区个人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中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

四、国有银行产品创新手段

1.构建“金融超市”。

银行混业经营将不可避免, 国有银行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产品创新, 逐步推进混业经营, 发展金融超市, 这样才能面对可能出现的金融交易战。国有银行只有迅速发展为业务和职能都很全面的银行, 才能进行有效的竞争;才能根据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规避风险的要求, 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实现资产负债多元化, 分散交易风险, 并在资本市场经营领域吸引和造就一批理论学识水平与业务操控能力兼优的高级管理人才。当前在分业经营政策的管制下, 可先推动交叉领域的业务开展, 如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质押贷款、代理保险、顾问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 等时机成熟再全面介入投资领域, 开展项目融资、证券经纪、投资等服务。

2.个人零售业务的产品组合。

个人零售业务的产品创新, 应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 以满足个人所有金融需求为基础, 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即在个人生活消费结算方面的各种代收代付业务。在个人资产管理方面可推行个人理财服务项下的储蓄、投资咨询、外汇买卖、国债买卖、银证转账, 并提供相应渠道。在个人消费方面的全方位消费贷款, 包括个人住房信贷, 汽车、旅游、教育、医疗贷款, 在此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商机。

3.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上银行业务已经越来越普遍, 这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开放性等技术特点分不开的。由于网上银行具有这些显著优势, 使之对传统银行经营方式带来了全面的挑战。通过开办网上银行业务, 并不断扩充范围, 有助于吸引一批高素质的客户, 提高国有银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 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以及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崛起, 国有银行面临的经济与竞争环境日趋严峻。因此, 研究国有银行的产品创新方向, 提高国有银行市场竞争能力, 对国有银行的生存、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国有银行,产品创新,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表,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一对一营销”策略及其应用[J].金融论坛, 2003 (3)

[2].洛伦兹·格利茨, 金融工程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浙江桐乡下一篇:卷烟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