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信息

2024-06-05

计划信息(精选十篇)

计划信息 篇1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落实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任务计划, 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检验检测工作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责, 同时必须接受本行政区域内的市 (地) 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因此检验检测任务计划完成情况必须得实现动态管理。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完成率又简称为“定检率”, 按年统计的定检率为年度定检率, 按月统计的定检率为月度定检率, 按日统计的定检率为实时统计率。定期检验计划动态管理的核心是实时定检率的统计。但是定检率的统计是一个繁琐复杂的工作, 同时对于定检率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目前定检率的统计基本都采取原始的手工方法进行, 既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也不能保证统计结果的及时性。目前各检验机构基本都使用了不同公司开发的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检验工作, 在此系统上进行定检率的自动实时统计是完全有可行的, 并能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避免资源的浪费, 极大地减轻相关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并能极大地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2 特种设备检验计划信息化动态管理的可行性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特种设备计划管理工作的多年经验, 从信息化管理系统定检率自动统计功能出发, 对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的动态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目前全国特种设备行业内关于定检率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计算公式, 定检率统计时涉及的相关术语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在此提出一个详尽的定检率计算公式: (此公式在苏质技监特函[2007]4026号《关于印发〈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关于定检率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修改)

定检率=S/ (Y-K+T) ×100%

S=已检数——以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正式有效的定期检验报告 (签发完成) 为统计依据, 以报告签发时间为统计时间。按相关规定报告在签发盖章后才正式有效, 但是目前绝大部分检验机构未使用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盖章流程或在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未设计盖章流程, 如果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有盖章流程并正常使用, 应以盖章完成的报告为统计依据。

对于已检数有很多种计算方法, 但是我个人认为采用上述的方法简单明了,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把有没有出具有效的检验报告作为识别标志, 在程序上易于实现, 在编写语句时也不容易出错, 在核查统计结果时也方便易行。不同意这个定义的大约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没有显示检验计划的概念;一种认为没有考虑计划外检验数;对于这两种意见笔者建议全部在“Y——计划数”中考虑, 并进行了详细论述。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对最后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个影响的意义不大, 因为目前的定检率考核基本都要求达到100%, 那么采用何种计算方法都没有意义。即使不按100%考核, 也强烈建议采用上述的定义, 因为按此定义有利于统计, 而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忽视。

Y=计划数——是定检率统计的核心。很多人对于计划数有一个误解, 认为计划数是年初确定的, 是一个定数。实际上检验计划数应该是一个变数, 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变化。计划数应由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以下条件在每年的1月1日自动生成, 并根据下述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

(1) 设备所属检验机构为本机构——随着信息系统的联网, 所有设备在一个系统中, 设备所属检验机构为一台设备必备的基本属性, 否则无法落实检验任务。在检验任务的落实过程中也可能发现非本机构责任范围内的设备错误的给了本机构, 此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并进行调整。

(2) 设备状态为在用——停用设备启用是经常发生的行为, 这也是计划数不是定数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要使用单位办理了启用手续, 相应注册登记机构应更改设备的状态, 当设备状态由非在用转为在用后, 其检验有效期又在本年度内, 必须被计入计划数, 否则就会造成漏检。

(3) 设备状态为注册状态为已注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 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取得使用登记证书。而相关监督检验程序完成后, 使用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延时注册, 只要注册后, 其检验有效期又在本年度内, 必须被计入计划数。

(4) 下次检验日期为当年或为空或为当年以前——下次检验日期为当年很好理解, 是正常的数据。下次检验日期为空或为当年以前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容错, 杜绝漏检现象的发生。这个设置在当前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目前绝大部分检验机构都没有依靠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检验计划的管理, 系统中的数据错误率比较大, 很多数据不准确, 特别是检验信息不全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种:启用信息管理系统时导入的初始数据就不全, 由于各种原因下检日期没有导入;由于没有采用信息系统实施计划管理, 导致部分设备过期漏检, 下检日期在当年以前;新注册登记的设备注册登记时没有录入完整的检验信息, 下检日期为空;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中出现故障, 检验类别和下检日期未被正确存储或调用;检验人员工作失误, 输入了错误的下检日期或未输入下检日期;设备重复, 检验信息仅对应到一台设备, 重复的设备无检验信息。

K=异动数——包含当年产生的状态变更数;无法落实检验数;不在检验范围数。状态变更数指状态由“在用”变更为“停用”“报废”“拆除”和“安装大修改造中”的设备。“停用”“报废”“拆除”都很好理解, 一般的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都有设置, 但是“安装大修改造中”这个状态很多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没有考虑, 应予以添加。

T=提前检验数——指有明确的下检日期, 并且下检日期在本年之后, 由于各种原因, 由使用单位提出, 提前到今年实施检验的数量。最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大型企业由于大修周期的影响, 把即将到期设备提前实施检验。该数量如不加入, 会出现定检率超过100%的现象。定检率超过100%既不合常理, 也不利于定检率的控制和考核。

以上提出的定检率统计公式应该说已非常的详实和完善, 考虑到了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落实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 按此方案统计出的定检率应是非常准确和可信的, 在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按照上述方案编写相关程序, 即可实现定检率的实时统计, 既可统计随时统计序时定检率, 也可随时统计某一时间段的定检率, 还可随时查看年度定检率。

3 改善特种设备检验计划信息化动态管理的措施

“信息技术教育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篇2

一、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切实抓好学科教学工作。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前有准备、课时有作业、课后有反思。

2、对照电教课题,向本工作组成员推荐3~4篇可学习、借鉴的文章,并附体会。

3、每月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小型多样,针对性强,注重实效。每次活动做好书面记载,活动后有总结。初步计划如下:九月份:小组讨论“如何抓好各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十月份:交流自己在课后学习或研究本学科教学时的心得、体会。十一月份: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十二月份:教师总结一学期的教学得与失,共同创新下学期的工作。要求完成本学科论文一篇。

4、做好专用教室的使用记载和卫生工作。

5、加强校园网络其它电教设备的维护,随时确保教师电脑、学校机房,新苗电视台及阶梯教室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6、做好电教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1、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校级竞赛活动。十月下旬:开展四年级学生的打字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集中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Word的运用。十二月下旬:开展六年级学生幻灯片制作的比赛。通过比赛不仅能让学生熟练运用powerpoint这一软件,还能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的具体方案会在比赛那个月的月初通知。

2、开展学生作品展览活动。平时,任课教师做好学生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九月份将其作品展出。

3、加强学生NIT培训,积极参与考核,争创好成绩。

三、配合学校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方面的各项工作。

1、做好创建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的准备工作。

1、积极配合其他学科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设计、开发学校对外、公开、竞赛教学课件,网页。

2、学校网页及时更新,不断改进,使教育信息网站成为我校教育系统贯彻教育方针、追踪教育动态、介绍新人新事的一个媒体;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形势、交流教育经验的空间;成为联系家庭、服务社会的一个纽带。

3、定期组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和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吉林省实施信息产业跃升计划 篇3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尽管吉林省近年来信息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总体上仍然基础薄弱、整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为此,吉林省提出实施信息产业跃升计划,以信息化全面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化水平。

为促进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吉林省将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吉林省中韩软件园、吉林省医疗电子产业园、长春和吉林软件产业园。通过规划和引导园区产业政策,吸引域外高端研发企业落户,并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加快发展园区中的外包产业。

据了解,吉林省还将设立信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省政府从财政安排一部分资金,再集中一部分专项资金,组成信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基地和重点园区建设,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建立和引进风险和创业基金。

高校计划财务处信息发布系统的实现 篇4

关键词:JSP,JAVA,SQL Server 2000数据库,B/S模式

1 概述

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计划财务处信息发布管理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阶段。外部、内部因素都促使高等学校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该文设计的高校计划财务处信息发布平台是由JSP语言编写的,并与微软公司的数据库(SQL SERVER 2000)相连接。它可以完成动态新闻的更新、公告栏显示、教师工资查询、学生缴费查询、部门费用查询、以及新闻查询等功能。该系统能方便地对高校计划财务处信息进行管理,有效地减轻高校计划财务处的负担。

2 工作原理

2.1 数据库的连接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将与数据库的连接单独写出并进行编译,也就是数据库连接的javabean文件编译出来的.class文件无法被修改,只能通过源文件进行修改,这种情况下在JSP页面中可以直接调用使用方法,在本系统中将其命名为为dataconn存放在class dataconn/Dataconn.class下,在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只需在页面上添加这样一个标签即可。

2.2 用户登陆模块(主要包括教师查询登录模块、学生查询登录模块、部门查询登录模块等)

用户登陆模块是防止非法用户登陆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它可以保护后台数据库的安全性,当用户要进行查询时,首先进行身份验证,如果用户以浏览者的身份进入网站,则只能进行一般的新闻查看和搜索。为了防止用户绕过登陆页面,系统在重要的页面还需检查用户是否登陆过并检验用户的操作权限,同时提供了防止SQL注入和防止用户绕过登录页面页访问系统资源的功能,禁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

2.3 用户查询模块

用户查询模块是高校计划财务处信息发布系统的主要模块之一,主要完成信息的查询和显示功能。

2.4 新闻显示模块

2.4.1 主页新闻显示模块

主页新闻显示模块,采用查询语句加上对查询结果记录集的循环显示。

2.4.2 新闻分类显示模块

分类显示模块根据输入的不同值显示不同类型的新闻,在主页面调用时,用http://localhost:8888/chargeclass/news/newsList.jsp?nType=3传递参数然后在newsList.jsp页面接收nType=3这个参数,判断新闻类型,产生不同的SQL语句,最后显示所要求的分类页面,这样做不用为每一个新闻页面制作一个显示页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在调用时也非常方便,扩展也比较容易。

3 关键技术

3.1 中文显示

中文显示问题虽然感觉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用到了很多技术,如中文参数传递技术,最初测试时没有发现TOMCAT中文支持性不好,经过观察发现页面传递的参数是英文和数字,所以在测试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鉴于此,决定通过新闻查询模块介绍一下中文参数传递的解决方案。

因为JSP转成Java文件时,默认的TOMCAT服务器是ISO-8859-1,如果一个JSP中直接输入了中文,JSP将把它当作ISO8859-1来处理,不完整,因此可以通过查看所生成的JAVA中间文件来确认要转换中文字符,即使包含了gb2312编码也不可以,所以要用到编码转换函数:

其中编码1是操作系统的默认编码,编码2是要转换成的编码。new String()的功能是:把str按照编码1的方式转换成byte[字节流,然后按照编码2的方式再转换成新的str。(str是一个字符串,JAVA里面其实是char[])。其中编码1可以省略,并且会按照操作系统的默认编码来转换;编码2一般为gb2312,推荐使用gbk,因为gb2312是gbk的一个子集,字库小。

页面调用语句如下:

这样数据库中就可以实现中文显示了。

3.2 基于HTML的所见即所得WEB编辑器

新闻编辑发布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考虑到即要方便又要美观,例如像Word一样可以图文混排等。手动书写源代码时,选中“查看HTML源代码”选项,支持所有的HTML标签。在一般的WEB信息发布中一般都使用TEXTAERA组件作为大容量文字发布的工具,但是很显然此处使用并不合适,会给用户使用带来很大麻烦,所以本系统设计成一个所见即所得的WEB编辑器作为新闻信息发布的工具,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取得html编辑器中的数据的方法:所有需要提交的内容都放在一个表单里面,同时设置一个隐藏的文本区域()用以在提交的时候临时保存html在线编辑器的数据,因为在JSP中不能直接获取表单中的object的内容,所以借助隐藏文本区域来获取数据。在表单提交的同时将object里面的内容复制到隐藏的文本区域中。这样在后台处理的页面中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取隐藏区域content的数据来获取html在线编辑器的数据。

4 结束语

本系统目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通过本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提高用户的满足度,同时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担高其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宾春清.JAVA基础与实例精解[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红.Java Web应用开发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2008,18(1):55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篇5

我是一个平时很不喜欢动电脑的人,所以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掌握非常不好,结合自身因素以及根据测评结果,使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非常欠缺。现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并且要非常熟练地操作常用设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课堂。环境分析: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学校,缺乏配备必需的硬件设施,所以缺乏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资源库。平时教学中更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应用。发展目标:通过本次培训,我希望能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两反面得到显著的提高。

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技术素养。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2、掌握有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计划和准备。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

3、学习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式方法。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评估与诊断。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5、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篇二: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10月下旬,国培计划――陕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训开班学习。每次学习,都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了能够在这次培训中有更大的收获,在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一、聆听――积极主动的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遵守培训的各项要求,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国培学习个人研修计划国培学习个人研修计划。

二、积极参与――向专家请教

对报告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三、反思――寻找提升新途径

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我将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

争取通过学习,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掌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国培学习个人研修计划工作计划。了解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趋势,理解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搜学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并且在研修结束,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

篇三: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些时日了。但是,教师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有很大不同。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使其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服务,继教网以及我们香坊区进修校,组织全区所有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目的是提升我们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加速专业发展,全面提升全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长效机制,深入推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实践的广泛应用。

为了在学校更好的带动老师们进行学习提升,我们116中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以主抓教师培训的书记――戴亚东作为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

1、召开全校大会,做好学习前的动员准备工作

2、在学习期间做好督促总结工作,促进老师及时并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我校共有200多老师,数量庞大,难免有个别老师会有掉队现象,这时督促其备课组长及本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

3、在带动大家完成线上任务的同时,积极倡导老师完成线下任务。

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实践,学习与实践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方法和对策。同时,学会混合式研修的发展方式。认真参与混合式培训过程,初步掌握混合式研修方式,形成基于校本实践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学习他人经验,以应用成果为落脚点促进学用结合,切实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转变学的能力。

总之,作为培训主任,我会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起到强化促进的作用,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工作尽善尽美,使广大老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四: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通过这几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后,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新课改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终身发展意识,力求适应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我个人20xx年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备课组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篇五: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凸现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一)、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网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网络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等。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三)、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作文教学

(一)、创设情境,为写作教学创建理想的环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可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如指导学生写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时,将摄录的拔河比赛和劳动基地劳动竞赛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参赛时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赛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利用多媒体上丰富的资源,可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同一主题写作素材的积累,尤其是时间及条件上不能带领学生去参观,学生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境。美伊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指导时事作文《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一题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事件的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等,尤其关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面对面”“直通巴格达”“东方时空”。通过收集、归类、交流、分析、综合,学生对战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了解目睹了战争的灾害,对作战双方人民的不幸耳闻目睹了,心中便有话可说了。

利用多媒体,可动用图像,创设情境,可运用音响,渲染情境,也可运用动画,展现情境。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写作素材便如源头活水取之不尽,为创建理想的写作数学环境提供保障。

(二)、观察训练,激发想象能力。

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目标、无序、出于好奇,看热闹,或是走马观花。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由于多媒体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的对“成因”感兴趣,有的对“比较”感兴趣,根据兴趣展开网上的丰富的收集,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又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有了观察兴趣,再指导学生制定观察的计划,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一)、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动物》,让学生观看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的场景,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在画面中奔跑,这一段录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种大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学生心情非常兴奋,纷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再让学生观看动物们受到虐杀的图片,利用图片的效果震撼他们的心灵,学生情感感染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会说能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

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课堂上一般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等,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种交流中就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教师根据材料所设定的话题,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场景,解决好学生“怎样说”的问题,学生在情景中,围绕话题,人人参与,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等多向交流,就能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技能技巧。

通过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营造了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

课改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其要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

(一)、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例如,在学习了蒲松龄的《狼》以后,开展关于“狼”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时,将学习内容化为若个问题,进行探索。你掌握了多少含有“狼”的成语,你能分析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吗?你会讲一、二个有关狼的故事吗?你是从哪里看(听)来的故事?你认为故事中的狼,是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搜集到的关于“狼”的成语或俗语,写一段表现“狼”的委屈、或人类贪婪的文字吗?你在《母狼的智慧》一文中了解到与你思想深处的“狼”有什么不同的东西吗?屠户刀下的“狼”与猎人枪口下的“狼”的命运都是死亡,你对它们的感情一样吗?请你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说说你是“杀狼”的“聪明猎手”,还是“护狼”的“使者”。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通过以上六个问题的设置,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狼这种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唤醒少年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决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二)、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例如,我们结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学习,适时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题目: 抒情入画――自题自画写幽情说明。每人各画一张承天寺夜游图;交换所画夜游图,人各一张;根据所持创意不同的图画,在课文中找寻最恰当的词句,题写于画面上(不限一句);共同欣赏比较,鉴赏画题是否相符,观摩切磋。

该活动的实施,充分利用了所学成果。要在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生活中旅游知识,还要有比较熟练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才能搞好这项活动。活动本身就融合了知识性、文学性。达到了信息素养与文学素养的培养效果。

IBM继续拓展信息随需应变计划 篇6

大会期间,IBM组织了数百场专题演讲、研讨会、培训,同期还发布了一批新的软件产品、产品路线图和行业解决方案框架,包括支持实时信息处理的数据仓库、主数据管理、数据集成产品和内容管理等。同时,IBM发布了一项全新的合作伙伴计划,通过该计划,IBM将为业务合作伙伴大开方便之门,为他们提供免费访问IBM全球销售专家、市场推广资源和技术顾问的机会,并支持他们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IBM软件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Ambuj Goyal表示: “把信息当做企业的资产,企业不能仅仅是提供一个基础设施来管理和存储数据及内容。IBM的软硬件产品和行业专家,将可以帮助客户动态地管理信息、实时地获取信息、优化流程,从而把握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

信息随需应变的含义,是在需要的时间能即时地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这是继2006年之后IBM举行的第二届Information on Demand大会。

计划信息 篇7

目前, 我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实现了办公的计算机管理, 但只是浅层次的完成了会计核算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还未达到, 距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尚远, 更不用说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了。与此同时, 企业管理学理论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已经日臻完善, 其中计划职能更是排在企业管理学中的首位, 贯穿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始终以管理学中的计划职能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只有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学水平达到相对应的层次, 会计信息系统的全局策略才可能被合理的制定、规划和实施, 管理学的应用更是贯穿于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各个方面。

二、计划职能作用理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指导方法

1、计划职能的作用之一:

通过清楚地确定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 为企业管理行动提供行动路线图, 减少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并对有限资源做出合理的分配。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清晰地定义了其目标:“数出一门、信息共享”。但怎样建立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基本工具, 对单位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进行管理与核算的信息系统, 即如何实现目标还需要做出具体的规划。如会计信息系统对业务管理活动的手段是原始单据, 如购销发票、收款单、付款单、入库单、出入库单等。通过以计算机内的原始单据作为纽带, 不断传递、接收、再现和保存各种业务数据, 形成全面严密的信息网, 并模拟、指导、规范和监控业务活动中瞬时的或无形的经济业务流转轨迹, 从而达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 即资源流的实时管理。

此外,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精英, 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确定和目标实现也是极其重要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材料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报表管理子系统, 同时还包括具有管理会计职能的财务分析子系统、预测决策子系统、资金管理分析子系统以及内部经济核算管理分析子系统等。熟练运用这些子系统进行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 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预测, 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

2、计划职能的作用之二:

通过清楚地说明任务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制定出指导日常决策的原则, 并培养计划执行者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目前,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 完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功能系统之间的功能差异界限模糊化和部分重叠的现象。大量数据信息是已被采集并存在于数据库中的, 但是由于传统软件特定功能的限制, 使得这些信息并不能根据用户的真正服务需求达到有效利用, 任务和目标的关系不明确造成任务分工不明确, 目标难以达到, 经营效率低下, 重复性和浪费性的活动不减反增。企业战略的下行贯彻与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度和共享度密切相关, 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操作关系, 导致企业内部必然存在相互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信息的主观选择性供给问题。同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许多原来手工环境下由不同个体分别完成的业务处理环节集中由计算机统一处理, 又出现了难以形成手工会计系统下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问题。这样导致的权责利不对等必然无法激励员工, 同时也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实施构成威胁。

以上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自身是一个协调完善的有机体, 而实现这一阶段目标需要专业技术部门根据企事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购买配备或自主研发、构建和完善并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规范、决策和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同时需要建立内部网络连接, 加强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解决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机制难以实现的问题, 在组织规范系统本身的基础上协调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

3、计划职能的作用之三:

借助计划可克服由于资源的短缺、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难, 使本来难以实现的或者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得以实现, 使管理者预见到行动的结果。计划职能考虑到了企业未来行动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同样会计信息系统也需要包罗各种企业决策有用的信息, 如企业主页被访问次数、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关注点、客户满意程度、市场价格信息, 尤其是企业所持有证券的价格信息等, 而不是仅限于收集基于会计事项的企业部分业务活动信息, 只有达到此项标准, 企业未来突发事项的不确定性才能更好地得以预测和控制。因为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网络环境促使的信息存储高度集中、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提高, 所以企业的运营管理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系统。

此外, 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能否正确地发挥其预期功能, 实现企业绩效提升的目标不仅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开发水平, 更要关注系统内部各项软资源的作用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如系统化管理思想的应用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中人力资源与各子系统的有效整合等。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 软资源环境属于不可控的环境因素, 对系统功能的实现和效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由此看来, 在企业运用会计信息系统时, 必须事先做出完整的规划, 能够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这样才能尽快克服和解决不确定因素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4、计划职能的作用之四:

其设立的目标和标准是为了以后实施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如果达到了特定的自我协调与完善的标准, 也可以做到无形的控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通过资金筹集和运作谋求效益的最大化永远是企业管理与控制的主旋律, 但由于会计系统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的变化, 控制的侧重点、控制的内容与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裂变, 并且这种影响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作用。企业原有的会计控制制度会消失、弱化, 最终转变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控制。因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实现远程处理、查询、网上支付等功能, 需要信息的进一步开放与共享, 而开放与共享将增加安全控制的难度。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控制机制, 如会计信息资源控制、资金安全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维护控制、系统应用控制等。

三、结束语

计划职能理论作为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对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指导规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也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度研究和借鉴的, 以计划职能为基础来讨论作为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与部门、信息与沟通的衔接链条, 以及具有全面监控作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具有初步探索思维的, 但其深层次的融合还需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摘要:本文以管理学中计划职能的理论为指导, 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体系。衍生出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确定与实现、任务与目标的导向关系、资源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以及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等内容, 并对其做出横向范围的探讨, 以期更好地推进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计划职能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郑庆良, 张明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微[J].财会月刊 (综合) , 2007.

对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问题的探讨 篇8

一、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计划生育档案主要包括文书档案、计生档案 (统计报表、计生证件申请办理以及技术服务的相关资料) 、会计档案、科技档案 (基建、设备等) 、特殊载体档案 (照片、音像等) 等, 基本上由文件、证明材料、原始记录、凭证、实物等构成。它具有量大、面广、进出频繁的特点。人口计生档案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是开展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满意率的主要依据。同时, 为维护计划生育执法的严肃性, 实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政务公开, 推进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 人口计生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实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服务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自《机关档案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内容规范和完整以及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然而部分基层人口计生部门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

1. 认识不到位, 重视力度不够。

信息时代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系统, 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但是, 一些基层计生部门负责人没有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认识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仍片面地认为抓计生档案信息化是可做可不做的, 思想上没有重视, 档案意识淡薄, 对上级要求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应付心理;大部分单位由于编制、人员等原因没有专职的档案员, 或者即使安排了档案员往往也是身兼数职, 不能沉下心来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处于“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造成基层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陷于困境。

2. 管理方式陈旧, 工作效率低下。

由于一些基层计生部门计算机管理应用水平较低, 使得人口计生信息不能共享, 查阅不方便。现阶段人口计生部门档案的提供、利用还是以实体档案为主, 主要依靠人工归档;实体档案虽然利用范围广, 适应性强, 具有原始凭证的作用, 但它利用效率低, 工作量大, 根本不能适应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 人员配备不足, 整体素质不高。

从目前人口计生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状况看, 普遍存在学历层次、理论水平、专业素质较低等问题, 与新时期计划生育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悬殊。一些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经验不足, 管理观念不强;在人口计生部门人才培养中, 重视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素质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继续教育,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继续教育没有作要求, 许多档案管代发展, 缺乏创新和活力。

4. 资金严重不足, 技术指导缺乏。

计划生育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 硬件设备投入需要一笔较大支出, 而人口计生部门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经费来源中没有用于档案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如调剂使用有限的办公经费, 只能是杯水车薪, 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需要。同时, 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 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 缺少相关的业务指导, 这已成为制约人口计生部门档案信息化工作上水平的主要瓶颈。

三、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人口计生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工作实际, 要实现计划生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 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实现新的角色定位。

在档案手工管理时代, 档案工作者主要充当着档案保管员的角色, 负责对档案的整理、保护与提供利用。但在目前档案信息化条件下, 档案工作者必须尽快进行新的角色定位, 努力提高素质, 以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档案信息与知识服务。

2.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信息化工作能否开展, 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人口计生部门而言, 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规划, 在制定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区域网总体方案时, 应把档案信息化列入其中;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分类、信息安全、公用信息资源管理、存档阅档等标准, 明确细化, 并抓好贯彻落实;要投入专项资金, 落实档案信息化所需要的设备、场地和人员等。

3.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

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统筹规划, 科学布局, 这样才能防止重复建设。首先要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数字化建设的意见, 搞好档案室和档案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 使之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基础建设, 做到档案收集齐全, 整理有序, 鉴别准确, 安全保密, 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第三要运用全员人口信息网络优势, 做好文书档案、计生档案的入档工作, 便于群众共享计划生育档案信息, 扩大档案的开放利用, 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4. 建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 实施计生档案的分级管理。

在统一使用全省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 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 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计划生育档案信息服务网络。根据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 按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数据和信息授予利用单位、利用部门和利用者不同的使用权限;利用者在被授予权限后拥有查看权, 获得相关信息, 从而实现基层人口计生系统内部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既方便了利用者, 提高了计划生育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又实现了计划生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计划信息 篇9

关键词:生产计划,产品设计信息

1概述

军工企业和某些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产品庞大、装配关系复杂。一部产品由上百万个元器件、紧固件及零件组成, 原材料品种繁多, 加工工序复杂, 但投产批量小。投产量常常是一部或几部产品, 或者仅是几个组合, 某些零件需要反复经过一个或多个车间的不同工艺工序。而下达这样一部复杂产品的生产计划, 不仅需计划人员实时与车间计调人员沟通协调, 查阅很多生产数据, 而且还需要设计、工艺、物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计算统计。在这样一种管理现状下, 车间生产计划的下达, 往往费时费力, 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企业必须改变这种已经落后且繁琐的管理方式[1]。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上百万条与产品相关的信息, 如产品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设计总资料数据、原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工艺装备及刀量具数据、工时定额数据、产品元器件、标准件数据、技术规范等产品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多种功能软件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上, 实现了数据库统一, 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中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 还能为人与系统的集成及协同设计的实施提供支持环境[2]。各个车间、部门查找数据方便快捷, 从繁重的数据计算、查找、传递工作中解放出来,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系统设计架构思路

因为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式具有其特殊性, 系统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生产部门要完成一部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 往往需要设计、工艺、计划、物资、生产、车间等部门, 几乎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 产品数量庞大:一部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大量的有关零部件的全部设计资料、工艺定型资料等全部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 由于统计量庞大, 较易发生统计错误。

(3) 分级查询困难:一部产品生产流程查询只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 自产品成品起向生产源头倒推进行汇总, 如果要对产品某部分或组合进行生产计划或者工艺查询, 现行的管理方式将无法达成目标。

(4) 产品数据整合管理困难:由于产品生产批量小往往同一部产品在进行到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时, 企业就会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需求, 对产品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或改进。因此, 在下达生产计划时, 虽是同一部产品, 但产品只要部分进行了改进或升级, 则每个批次的产品生产计划又有所不同, 产品数据不能分级查询, 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 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就必须重复繁琐的工作。

(5) 成本定价过程不透明:由于生产工序过程复杂, 产品改进或升级迅速, 造成某些环节生产计划制定只能按经验进行。

(6) 生产计划制定耗时费力: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 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劳动强度大、易发生错误, 不仅直接影响了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 也间接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 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系统设计的重点是:

(1) 对企业设计BOM数据库、工艺BOM数据库、工艺装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资源。

(2) 生产流程的逆向查询程序。实现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解决重复分解、重复计算的问题。

(3) 对产品的不同批次的生产计划进行分层管理。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 同一产品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加工批次。

3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1产品设计信息建立, 生成EBOM模块。

3.2产品设计数据验证组装模块。

3.3产品工艺路线划分模块。

3.4产品工艺规程编制、工时定额申报审批模块。

3.5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 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装备明细表建立及管理模块。

3.6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及下达模块。

3.7车间生产、班组生产计划及领料管理模块。

3.8工序完工检验登记及车间接收管理模块。

3.9成品入库齐套装配管理模块。

3.10系统维护模块, 可完成完全数据备份、数据日备份、数据恢复、系统设置、操作员维护、个人口令更改、权限设置和修改等功能。

3.11信息查询模块, 设计查询、工艺查询、单一信息查询、组合信息查询、产品目录树逐级查询和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的查询。

3.12数据接口模块, 实现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元器件、外购件等原始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且可以与其他系统 (如CAPP、PDM或ERP系统) 实现数据对接。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高效率, 减少重复劳动。

3.13报表打印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可以打印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 打印随同卡, 打印月度生产计划。

4结论

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相应产品总装配关系库数据、车间工艺路线数据、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产品工时定额数据、外购件数据等各项数据统计集中, 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初始数据经一次建立后, 可为后续产品提供基础资源数据, 不需要反复录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下达、工艺工序计算、产品数据级查和产品数据装入级查等各项功能。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车间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平台, 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 (如技术、工具和零件库存信息) 集中在了一起[3], 通过计算机对读入的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 统一录入企业数据库。随时查询, 随时调用。不仅节省了以往人工制定和下达生产计划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 而且也完成了以前手工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同时, 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更加快捷, 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 生产进度汇总情况更准确, 生产、计划以及各个车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的下达和完成情况, 接到生产计划后, 不需要再进行一一翻阅、制定工艺流程, 计算机可以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已经录入好的, 对应图号的工艺流程, 即车间接到生产计划的同时, 直接就可以从系统中打印随同卡, 交付工人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大大提高了计划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超.产品数据管理 (PDM) 规范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2]崔晓阳.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计划信息 篇10

BMT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以下简称BMT公司) 成立于2001年, 经过13年的轨道运营管理经验的积累, 已建立起完备的电客车维修体系, 包括车辆日、月、定、架、厂的检修等。车辆部也总结出一套以电客车维检修计划、电客车及设备技改技革计划为核心的, 比较科学、完备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

1.1 电客车维修体系

BMT公司在轻轨运营之初制定了“车辆三十年寿命规划”。依照规划, 厂修应遵循以轴承、轮轴等关键部件安全可控, 轮径、齿轮等寿命最大化利用为主线, 以“恢复性能”和“保证功能”为范围的主体指导思想。BMT公司车辆部经与国内外具有丰富电客车维修经验的厂家、公司进行深度技术交流, 并在结合系统特性及检修实际的前提下, 研讨并最终确立了走行系统、制动系统、关键设备等安全核心系统及部件的检修方式。厂修规程根据检修方式、维护决策的调整不断修订完善, 厂修工艺也在检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这标志着BMT公司继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地铁公司之后, 正式跻身具备完整厂修实力的企业行列。

1.2 车辆生产计划管理

车辆部的生产计划分为长期生产计划 (五年) 、中期生产计划 (年度) 、短期生产计划 (季度、月度、周、日) 。生产调度室 (简称DCC) 主要负责车辆部日常生产组织及各项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核、监督、落实工作。DCC作为车辆部生产指挥中心, 统筹预算、生产、技术、人员、物资等各项资源, 使生产工作形成“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闭环管理模式。检修室主要负责按照生产计划开展电客车检修工作, 对列车出现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检修规程提出修改建议, 配合技术室制定常见故障的整改措施并监督措施的落实情况, 为正线运营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营车辆。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 生产计划由DCC生产计划调度负责组织, 从编制、审核、批准, 到实施、反馈、调整、变更, 管理环节多, 涉及科室多, 人员多。生产计划的制定审批过程需要人工流转完成。生产计划批准后, 从下发、打印、分发, 到实施阶段的各种考核表以纸质方式逐级上报, 也都依赖人工流转。遇到阶段性总结时, 需要人工查找历史数据, 借助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汇总, 生成报表, 再打印上报。生产计划类别多, 流程化管理节点多, 数据量大, 传统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应需开发的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

2 车辆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2.1 生产计划编制

生产计划的编制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运营方案, 高峰或平峰用车数量需求、车辆行驶里程、段/场用车数量分配等。二是修程设定, 根据车辆走行公里数设定不同的修程级别, 依次为双日检、月修、定修A、架修A、定修B、厂修A。三是检修工作中长期规划及整体工作量均衡情况。

电客车的走行公里是修程设定的依据, 是制定车辆维检修生产计划的关键因素。为每列电客车建立走行公里电子档案, 是系统首要完成的任务。系统实现了对每列车的日走行公里的录入、当日走行公里的计算、距离最近修程剩余公里的计算、距离特定项目操作剩余里程的计算, 可维护设定公里数上下限, 实现超限提醒, 检修预警等功能。系统建立了修程级别数据库, 可维护修程及其检修周期, 实现各级别修程信息的录入、维护、查询功能。

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编制、审批发布的流程管理。以车辆年度生产计划编制为例, 编制工作于每年10月份完成, 由车辆部DCC生产计划调度负责组织起草、编制, 主要内容包括电客车年度检修计划、电客车年度专项技改计划、设备年度检修计划、设备年度专项技改计划等部分。系统实现了流程化管理, 各室协同工作, 数据流清晰可控, 提高了管理效率。系统还为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历史数据分析, 实现了决策支持。

2.2 生产计划的实施

2.2.1 生产计划任务管理

部门各项生产计划由DCC当值调度负责组织实施。以日生产计划的实施为例:系统实现了日生产任务单管理。DCC当值调度在系统中按照周生产计划、临时性作业计划及车辆运用计划, 制定各区域当日的各项生产计划任务单, 并提交。各室相关人员登录系统, 可自动接收任务单信息, 按照各自任务内容开展工作, 并实时维护工作记录。DCC当值调度对当日各项生产的进度进行督促、监控, 及时发现影响生产任务完成的各项问题并协调解决。DCC当值调度还可在系统中制定辅助生产计划完成的其他各项工作计划, 包括:调车作业计划、洗车作业计划、车辆调试计划等, 保证车辆生产计划的兑现。

2.2.2 生产计划实施管理

系统实现了对作业周期长的生产进行过程监控。实现了对整体性任务进行监控。

开发了生产计划统计模块, 实现统计分析功能。建立了差异分析及处理数据库, 可维护计划执行中存在差异的原因, 采取的纠偏措施, 调查分析报告等信息。

3 车辆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车辆生产计划工作是围绕电客车及相关设备检修开展的。系统建立了电客车走行公里数据库, 实现了车辆走行公里精细化控制, 建立了《电客车走行公里实时控制台帐》, 严格控制列车日运行里程, 确保列车按期到达检修里程, 有序进行检修。系统实现了车辆检修预警, 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列车漏检漏修、超期使用情况的发生。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流程化管理, 从编制审批, 到实施控制, 取代了原有的手工作业模式, 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 把管理人员从繁复的“上传下达”纸质文本中解放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开发的多种统计报表, 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快捷、更可靠的决策支持。

车辆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库存储、系统自动统计分析等功能, 显著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系统调研过程中, 车辆部重新梳理了业务流程, 明确了人员操作职责, 提高了整体管理效率。

4 结束语

BMT公司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车辆生产计划指挥体系的建设。作为车辆部生产计划管理指挥中心的DCC, 通过对生产、技术、人员、物资等各项生产要素的统一管理, 使各项生产工作得以合理、有序、高效的开展。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检修任务从发起到结束的各个环节, 自始至终都在流程控制范围内。随着电客车大中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特别是前三列电客车顺利完成了厂修工作, 车辆维修实现了“优化检修资源配置, 提高电客车检修质量, 节约维修成本”的目标。

BMT公司在今后的运营管理中, 将进一步通过信息化建设, 实现车辆生产计划指挥体系与检修作业体系、物资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实现生产有计划、维修有保障、成本有控制、质量有检验的系统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运营管理工作效率, 节约管理成本, 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亚, 陈友玲.生产计划与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何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电机试验下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