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消费行为

2024-05-22

不良消费行为(精选十篇)

不良消费行为 篇1

消费是经济社会里人的基本行为, 也是学生个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卫校学生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 部分学生由于消费观及消费心理不健康, 造成不良消费行为, 不仅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也对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法, 对我校2008、2009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对卫校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特点、原因进行分析, 寻求改变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 抽取我校2008、2009级三年制中专护理、助产、检验、药剂专业460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60份, 收回有效问卷426份, 有效回收率为93%。问卷内容包括一学期内的伙食、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手机通讯、聚餐及零食、上网及娱乐、服饰、美容美发及其他消费占学期消费总支出的顺位和负债消费、月平均消费金额等。利用Microsoft Excel对所得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见表1、表2)

2.2 分析

卫校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有以下表现和特点。

2.2.1 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 我校学生消费支出顺位分别是:伙食、手机通讯、聚餐及零食、上网及娱乐等, 而学习用品消费居后。这表明生存性消费在卫校学生消费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与大学生消费情况一致[1]。但其他消费支出顺位显示, 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手机通讯、聚餐及零食、上网及娱乐等方面支出偏多。这种畸形消费行为一方面分散了学生学习精力;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学生过早社会化, 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卫校学生作为经济尚未独立的纯消费者, 消费行为必须符合其身份, 应把基本消费放在满足生活需要、完成学业及自身发展方面。

2.2.2 负债消费

调查显示, 接近半数学生有负债消费行为, 说明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追逐超前消费、借款消费。

2.2.3 非理性消费

非理性消费是当代中学生的消费主流[2]。调查显示, 只有18%的学生有消费计划, 说明学生消费普遍缺乏计划性, 缺乏科学理财能力和理性消费观, 普遍缺乏自制力, 难以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存在冲动消费、盲目消费行为, 其消费特点与中学生相符。

2.2.4 攀比性消费

资料显示, 2009年玉林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 531元。而调查发现, 尽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 但仍有一些学生月平均消费超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学生攀比心理严重。

3 卫校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形成原因分析

3.1 家庭因素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消费行为有极大影响。一方面, 多数农村家庭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 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消费观教育, 使子女离开家庭走进中专学校时, 成为不成熟的独立消费个体, 不会合理和有计划消费, 导致不良消费行为。另一方面, 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 易导致学生养成不良消费行为。

3.2 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受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影响, 过去许多卫校学生消费相对合理[3]。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商品和社会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给学生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带来极大冲击。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离, 导致不良消费行为。

3.3 心理因素影响

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没有自主消费经验, 难以把握适度消费原则。部分学生消费心理脆弱, 虚荣心强, 从众心理严重, 从而出现消费向成人看齐、向明星看齐, 追求档次、名牌、时尚的攀比性消费行为。

3.4 学校因素影响

长期以来, 大学生消费问题一直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有益指导[4]。而中职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文化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缺乏消费、理财方面的系统教育。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不闻不问, 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

4 卫校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消极影响

4.1 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卫校学生大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 家境并不富裕。许多学生在校的超前消费、畸形消费, 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4.2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卫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 不良消费行为易造成学生不健康心理, 进而引发各种不良行为, 如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欺骗、偷盗等。既为学校管理带来困难, 也对家庭、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不利于家庭稳定、文明校园与和谐社会构建。

5 对策

5.1 加强理财教育

思维决定行为。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养成, 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及社会影响。因此, 无论是家长, 还是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教育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1) 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的榜样, 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良好榜样, 有计划、有节制地为子女提供各类正当费用。 (2) 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 应针对性地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班会、辩论比赛、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引导他们合理消费, 增强其独立理财能力, 从而营造良好的理性消费氛围。 (3)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教育学生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 节约资源和能源, 这是现代消费新趋势[5]。 (4)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互通学生消费信息, 及时制止、纠正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5.2 加强心理辅导

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反思不良消费行为, 达到对角色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心理认同, 弱化消费从众心理, 矫正对超前消费、奢侈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的趋同心理, 克服攀比和炫耀心理, 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逐步改变不良消费行为。

总之, 卫校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性的消费行为, 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学校通过系统性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进而促进文明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黄胜, 朱敏洁.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23) :178~179.

[2]刘西戌.浅谈当代中学生消费心理[J].科教导刊, 2010 (25) :172~173.

[3]赵俊婷.卫校中专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6) :119~120.

[4]彭蕾.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导与价值观培养[J].商场现代化, 2007 (17) :165~166.

良好学习行为与不良学习行为 篇2

纵观任何一个学习群体,都会发现,总有少数药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也会有几个药师总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分析过多个学习群体后,就会发现,前者往往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后者往往具有不良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行为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认真吃苦型,这种类型的特征是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这类药师往往不怕困难,不会被暂时的挫折吓倒。2、敢于攀登型,这种类型的药师,从不满足于考试学习,而是精益求精。3、井然有序型,这类药师能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平时条理清楚,脚踏实地,有一定的压力但不重。

与以上几种良好学习行为相对应的是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如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怕苦怕累、缺乏上进心等。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对抗型,这类药师逆反心理重,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挫折。2、抑郁型,这类药师一般性格内向,心胸狭窄,遇到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常常由于长期心情不愉快和过多的抑郁情绪而影响学习。3、厌恶型,这类药师往往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无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机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以至于厌恶学习。4、白日梦型,这类药师学习怕苦怕累,得过且过。平时喜欢高谈阔论,似乎有满腹经纶,理想很远大,但总是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类药师往往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人容易陷入情感纠葛而不能自拔。5、偏科型,这类药师有的是因为自己以为某学科没有用途,而不愿在该学科上花时间;有的是因为自己某一学科基础太差,学起来困难较大,所以干脆放弃不学。6、学法不当型,这类药师一般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刻苦学习,非常希望成功,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如只知死记硬背,对知识的运用不灵活,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不良学习行为,使很多药师学习效果不良,学习压力很大,如果能懂得一些现代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进行规律分析,结合自己的心理特点加以改进,则必能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关于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已成为热门课题,在中国,各学科领域已经在逐渐渗透学法指导。让我们先从学习心理着手,学习有关的学习心理理论,探讨你的学习特点,共同努力以提高你的学习效果。

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不当的执业药师在学习中往往要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学习效果又不理想,从而容易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学习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

而另外一方面,学习虽有法,却无定法。关于学习的方法,许多人都进行过研究,并提出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的学习方法测量量表。下面即向药师们介绍一种学习方法的简易自测法。

下面有10个问题,请你根据自己平时的实际情况,平时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每个问题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a:是、b:不一定、c:否。请在每一题后选择相应的答案。

1、学习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吗?

2、你对书本的观点、内容从来不加怀疑和批评吗?

3、除了小说等一些有趣的书本外,你对其他理论书根本不看吗?

4、你读书从来不作任何笔记吗?

5、你认为基础知识没啥好学,只有看高深的大部头著作才过瘾吗?

6、除了学会运用公式定理,你还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的吗?

7、你能够经常使用各种工具书吗?

8、你能够见缝插针,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吗?

9、自学时,你都能聚精会神吗?

不良消费行为 篇3

关键词:消费行为 成因 对策

现代人的消费观念作为一种生活理念深入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他们以货币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品质进行消费,很多人选择货币表现的价格高商品,显示自己贵族的身份。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族群,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的作用,他们刚走出高中校园,临近成年或者刚满18周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易受到周围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且他们身上固有的属性,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模仿行为注定是失败的涂鸦。他们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如经济来源少,消费方式单一和水平低,这些都与他们所接触社会的消费消费行为有巨大差距。高职生与大学生群体相比,他们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更容易为外界左右。因而,如对高职生的心理和所处环境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必定能对症下药,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摒弃不良的消费行为。

1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1.1 普遍缺乏财商。高职生的入学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专院校,另外一部分来自高中高考入学。相较于高中入学的学生,中专生有相对较好的理财能力,他们中专生活相对独立,部分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高职入学初期,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学校周围的饭店生意异常火爆,接近月末饭店生意异常冷清,这个类似于“汉堡”指数的经济现象,也能从侧面说明高职生不善于理财,消费缺乏计划性。

1.2 盲目追求新时尚。高职生大部分为90后学生,他们喜欢追逐新奇特的时尚产品,他们更多关注产品是否能够区别他人,不考虑消费对自己的实际价值,导致他们更多的购买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新奇产品,如手机消费,高职生多数是三星、苹果产品。电脑消费更是选择大品牌,高配置,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电脑速度、价位,以满足自己虚荣的心理需求。

1.3 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在我们普遍的印象中,高职生学习成绩一般,动手能力相对较好。他们喜欢三五成群结对沟通感情,点餐请客,生日宴会浪费严重,为了在朋友间有面子,点菜数量庞杂超出实际需求,丝毫不理会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光盘”行动。日常食堂消费中,部分同学亦是异常浪费,对我们提倡的“一茶一饭,当思之不易”的提示置若罔闻。在高职生的毕业季,许多毕业生甩卖很多在校期间购买的全新的衣物、用品,当时因喜欢冲动买下的心仪产品,毕业季都是“白菜价”甩卖,这种不理性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不符合中央关于例行节俭的纠正过度消费的精神。

1.4 消费结构欠缺合理性。高职生的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日常生活消费,如购买日用品、衣物、基本生活;②时尚娱乐消费,高职生平日里喜动不喜静,他们喜欢结对出行,娱乐消费,追逐时尚;③学习消费,高职生因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故而需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大部分高职生经济来源均是家长按月或者按周提供给学生,高职生在回家返校后,进行大肆阔绰消费,且大部分均是购买时尚物品和满足炫耀消费。

2 高职生不良消费的成因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消费观问题也有社会大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

2.1 广告媒体的广泛宣传。当下中国社会商业氛围愈发浓厚,商家愈发善于炒作,他们善于利用各种节日进行宣传、引导消费。如2013年双十一期间,单纯电子商务平台斩获颇丰;2014年清明节,祭品亦是五花八门,商家的行为勾引我们蠢蠢欲动。商家分析高职生乃至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针对性营销,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赚到盆满钵满,喜不自胜。然而,这种诱导性消费,对高职生来说更多的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消费,具有相当的盲目性,长此以往形成了他们不正常的消费形态。

2.2 个人因素。高职生也是我们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不可复制的,尽管时刻他们都在寻求社会的认同,但社会给他们的证明的机会不够多,消费可以有形的展示自己的存在感。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尊重存在感为每个人社会人所需要。他们通过对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对高消费的吃、穿档次来展示自己的存在,让同学看的起,博取社会的认同。此外,大部分的学生也是通过寻求富裕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心理上的平衡。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在大学生中就产生了重物质享受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易产生很多畸形心理。

2.3 学校教育的缺失。形成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是高校缺乏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下已经不再是建国初期那种艰苦奋斗的朴素教育环境,但作为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对高职生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开设了课程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育内容缺失,不能起到积极引导学生改善行为的作用。

3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对策分析

3.1 全方位推动高职生心理建设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种种表现,最为根本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缺乏平和的心态,理性财商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建设补足由于其年龄和生活阅历的特殊性酿成的不足。

3.1.1 培养高职生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态,要求高职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通过自我肯定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自身的肯定,不会被外部因素所影响,就会减少很多盲目和攀比性消费。通过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让他们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慌乱,及时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可以让大学生在消费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不会因为同学的鄙视而盲目消费或是采取极端式做法,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丰富人生经验。

3.1.2 加强高职生的自我心理调节。高职生自我约束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不够健全,这需要他们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心理健康,通过调整自身对消费观念的认识、情绪状态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促使自身走向健康的消费方式。社会阅历的缺乏导致了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因而,在面对新环境时,他们面临诸多困惑、烦恼和苦闷,如有较好的调整能力,必定缩短阵痛期。通过培养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让他们不断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3.2 高校加强消费行为引导

开设符合学生知识程度的理财课程。高职生生活已经基本摆脱父母的依赖,他们有更多的财务自由,高校可以以课堂的形式传授理财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引导。从消费内容的角度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已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在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在经济类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当中应适当增加理财知识的培养,通过鲜活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能力进行培训,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消费心理和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在大学阶段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3.3 媒体担当起社会责任

时至今日,高职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善于从媒体获取知识,媒体要担当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播社会主流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走勤俭节约,依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思路。媒体多去采写一些当代高职生自强不息,远离骄奢淫逸的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

总之,大学生消费的种种误区,反映了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的问题,更多反映了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媒体缺乏担当。所以大学生消费行为教育是一项重大而有益社会发展的大事,需要我们各方去付诸努力改善我们已经发现的消费行为误区。

参考文献:

[1]吴琪.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

[2]甘再清,王静梅.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其对策初探[J].消费导刊,2008:06-05.

[3]费利.当代大学生离轨消费刍议[J].学理论,2010:01-01.

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深入思考 篇4

一、研究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必要性

首先, 研究贫困生的消费行为, 有利于找出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的个性影响因素, 有利于开展专项的心理辅导, 帮助贫困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当前高校更多地是给予贫困生生活上的补贴, 对于贫困生心理状况特别是消费心理状况了解有限, 而资助对于改善贫困生生活状况收效甚微。特别是当前贫困生心理问题易发多发, 有的贫困生为了满足自尊心在得到助学金后盲目追求高消费。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 就敲诈勒索、盗窃及恶意使用助学贷款和银行信用卡等, 贫困生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

其次, 研究贫困生的不良消费行为, 能够找出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的个性人格方面的影响因素, 为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地开展贫困生励志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使贫困生在接受教育后内省自己的消费行为, 找出自身的不足, 进行自我消费教育, 使之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 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 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心理。

二、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

首先, 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主要表现是为了满足自尊心, 盲目高消费。在研究中发现, 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往往要高于非贫困生, 所以其为了满足自尊心, 往往在消费决策的时候更倾向于品牌的象征价值。有的贫困生平时为了“有面子”, 节衣缩食攒钱买苹果7手机, 在聚会的时候花钱如流水装“老大”,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自尊心。

其次, 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严重。第一, 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一方面, 有的学生无节制的抽烟、喝酒、泡吧等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的攀比消费支出和供给不能平衡, 造成少数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第二, 不利于贫困生群体的健康发展。同学之间的消费水平差距过大, 易影响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之间的健康关系, 使一些同学形成社会不公正的印象, 产生消极的不健康心理, 如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及易产生不良后果。第三, 对贫困生的父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和情感上的压力。我国大学生主要支出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或监护人的供给, 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同学的勤工俭学收入, 对于他们的正常消费父母是有思想准备的, 但有的同学的奢侈消费大大超出了父母的预算和承受能力, 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家庭。第四, 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 大学生的奢侈消费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 当他们离开校园走上社会, 他们就是社会生产、消费的主流, 他们的消费观、消费习惯将影响整个社会。另一方面, 少数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不安定因素。现在有不少民间融资机构为了满足贫困生群体的自尊心, 将“校园贷”消费推行到学校, 并没有特别说明这个贷款其实就是借了高利贷, 给贫困生的生活带来严重的负担。

三、消除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对策

首先, 高校要革新消费教育, 形成健康消费心理。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 要注重对贫困生开展消费教育, 注重在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等方面进行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消费品常识教育, 主要为常用的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 以提高贫困生的实际消费能力。

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康消费心理。贫困生的健康消费心理的构建主要就是通过合理的消费教育使其形成有理、有利、有节和自立的消费心理。第一要合理消费。合理就是其消费行为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 即道德上合理。第二是理性消费。健康消费既不是过度消费, 也不是消费不足, 既反对禁欲主义的贬抑消费, 又反对享乐主义的张扬消费。消费不足或消费过度都是非理性的。高校要引导贫困生的消费行为, 使之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的贫困生为了省钱买衣服不好好吃饭, 这样就不利身体健康。另一方面, 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能给家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高校要教育贫困生消费有节制, 把握好消费的度。有的学生过度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适度消费有利身体的健康发展。高校要引导贫困生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可多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一方面, 通过勤工俭学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有利于毕业时找工作;另一方面, 勤工俭学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报酬, 为自己的消费提供一些经济支持, 同时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其次, 高校要通过提高自尊教育, 减少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从调查研究发现, 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其不良消费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即自尊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易产生虚荣消费、盲目冲动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为帮助大学克服不良消费行为, 要引导贫困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与悦纳。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表等方面所作的判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自我意象, 避免歪曲的自我认识, 从而提高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水平。积极客观地自我评价是自尊的基础与核心, 悦纳就是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优缺点, 接受自己, 喜欢自己。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缺点的认识有夸大的现象, 要想使他们对缺点的认识不至于危害自尊, 就必须引导他们对自己缺点的认识进行修正。对于低自尊的大学生, 分析其低自尊的形成原因, 对一些改变不了的事实, 比如自己的长相等, 要让他们树立一种努力改变一切能改变的东西, 对改变不了的东西就要悦纳, 帮助他们坦然接纳自己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的基础。

最后, 高校要引导贫困生确立适当的成就目标。有的贫困生背负了家里太大的期望值, 不能客观评价自我, 对成就目标的困难认识不足, 容易树立过高的目标, 致使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距过大而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结果造成期望与失望之间极为显著的心理落差, 措手不及的失败将极大地挫伤自尊心, 导致自尊水平下降。另一方面, 教师自己要对学生抱有合理的期望值, 避免过高期望对学生自尊心带来的挫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使贫困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增强自信, 维护自尊, 多次的失败体验必将伤害学生的自尊。如教师的言语和提问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少数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 就喜欢提一些高难度的问题,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觉得问题简单会让学生瞧不起, 如果教师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直到学生不能回答为止, 这种失败体验必将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在提问时, 可采取从易到难的方式, 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 有利于较难问题的解决,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尊心强的贫困生, 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让其难堪, 要考虑到他们的尊严。不仅如此, 要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和韧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部分学生从小受父母的呵护, 耐挫力较差, 遇到挫折、压力和困难等不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使自尊水平下降, 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要引导贫困生认识到挫折、压力及困难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都将会碰到各种挫折, 挫折对人既是威胁, 又是挑战, 只有经历挫折人才能进步。面对挫折要采取积极的归因和应对方式, 勇于面对现实, 战胜挫折, 不能一遇挫折就改变目标, 要增强自己的韧性和抗击打能力。让贫困生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遇到挫折也能维护其自尊不受伤害。

正因为如此, 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中, 要及时关注贫困生的消费行为, 通过开展励志教育, 让贫困生学会理性消费, 促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成长为地方经济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不良行为记录 篇5

公示制度的通知

湘建建〔2008〕39号

各市州建设局(建委、规划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房产局、公用事业局、园林局,衡阳市、邵阳市建工局,株洲市招标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我厅组织对《湖南省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试行)》(湘建建〔2003〕51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及时反馈我厅。

湖南省建设厅

二OO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建设领域诚信建设,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建立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对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周转材料的出租和安装拆卸单位,预制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承担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机构,承担施工承包合同担保的担保单位,评标委员会成员以及相关注册执(从)业人员等责任主体在建筑市场发生的不良行为予以公示。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不良行为记录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章政策及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上述行为在《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中分别予以列示,未予列示的行为可以归类记入其他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其他严重不良行为记录。

第四条 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是市场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注册执业、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依法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记录公示的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载入我省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成为单位以及相关注册执(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并逐步同各市(州)建设、房地产部门以及财政、工商、税务、纪检监察、银行、保监会等部门建立

信息链接,实现交换与共享;对属于《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范围的不良行为记录上报建设部在全国公布。

第五条 依据建筑市场不良行为的危害性轻重,分一般不良行为记录和严重不良行为记录。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包括对建筑市场负有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下同)及其委托的监督执法管理机构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不良行为记录的认定上报工作,对日常监督、检查、督查以及群众举报、投诉中发现的不良行为,必须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人员,建立工作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考核。在认定上报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之前,必须以书面方式告之其不良行为的事实,接受责任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的陈述和申辩。陈述和申辩的期限自责任主体接到告知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不良行为记录书面告知后,责任主体的整改情况可作为行政处罚的参考依据,但不得影响不良行为记录的认定和上报。不良行为记录有关的证据资料要及时固定、整理、归档、保存。

第七条 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采用县(区)报市(州)、市(州)报省的逐级汇总上报方式。各级将认定的不良行为记录形成《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统计表》逐级上报,其中市(州)上报时间为每季末25日前。省建设厅将各市(州)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于每季后10日前以文件或网络形式统一公示生效。

第八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单位以及相关注册执(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作如下处理:

(一)对发生不良行为记录的建设单位:1)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强制性的建设法制教育培训;2)将其违法违规事实书面通报其主管部门(单位)及同级纪检、监察和财政部门,提请其主管部门(单位)按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建设主管部门。如其主管部门(单位)不作为,应提请同级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及时督促纠正;3)将房地产开发商的违法违规事实书面通报房地产开发资质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资质主管部门应根据其违法违规事实依法给予资质处罚。

(二)凡内发生4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2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或一般和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合并达到3起的本省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周转材料的出租和安装拆卸单位,预制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承担施工承包合同担保的单位(含中央驻湘企业或单位),由省建设厅列入下“湖南省建筑市场重点考查单位名录”,建议省内有关单位在下的有关活动中对其予以重点考查;凡内发生2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1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承担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机构,建议省建筑业协会将其从下“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承保机构预选名录”中清出。

(三)凡内发生2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1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外省入湘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周转材料的出租和安装拆卸单位,承担施工承包合同担保的单位,由省建设厅列入下发布的“湖南省建筑市场不受欢迎单位名录”,建议省内有关单位两年内慎重与其发生业务关系。

(四)凡内发生2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1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本省及外省入湘注册执(从)业人员和评标专家由省建设厅列入下发布的“建筑市场信誉不良执(从)业人员名录”,建议有关单位慎重使用或不予使用。

第九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监督执法机构在认定上报不良行为记录的同时,应对其中属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单位及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或向有权机关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第十条 建立健全对不良行为记录认定上报的监督制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对本级认定上报的不良行为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上级建设主管部门有权对下级建设主管部门上报的不良行为记录进行核查。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后出现争议,由认定上报该不良行为记录的建设主管部门重新调查核实并提出详细报告,经省建设厅再次核查确认后予以维持或更正。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监督执法管理机构认定上报的不良行为记录出现失实或失误的,应作出书面检讨,并进行全省通报批评。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对不良行为记录认定上报工作的监察,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隐瞒不报或营私舞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怎样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 篇6

[交际场景]

一个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

甲:你画吧,这是“墙面艺术”,你看建筑工地的围墙上,很多人都在上面画画。等你练好了,说不定会有广告商请你绘画呢!

乙:我建议你在自家房子的外墙上画,这样别人就没话说了,你爸爸也不会打你的屁股。

丙:可惜你不是神笔马良,你要是马良就好了,就能想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一棵摇钱树,你家的钱就用不完啦!

丁: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到处乱涂乱画,我报警,警察会把你抓起来的。

戊:你画画的技艺确实不错,不过,把墙面污损了就不好了,你是不是可以在纸上画呢!我还想向你学习画画呢!

[技巧点拨]

对乱涂乱画的人,甲、乙、丙虽然说的话不尽相同,但都对他进行了嘲讽、挖苦,而不是正面地劝告制止;丁说话口气凶狠,显然有点儿夸大其词,不近人情。上述做法一定会受到对方的抵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戊说话比较通情达理,从赞扬的角度出发,指出乱涂乱画的害处,并提出了改正的方案,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

[交际场景]

一个同学爱偷偷拿别人的物品,有一次,他正在偷东西的时候被其他同学看到了。

甲:你这个小偷!我马上去告诉老师!上次我拿你的书看了看,你就报告老师了,这次我不会放过你的,哼!

乙:你就放心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啊!

丙:这不关我的事,还是别管了,免得伤了和气。

丁:你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好的行为,快放回去吧!

戊:你需要什么东西就向我借,别再乱拿别人的东西了,要珍惜自己的名声。

[技巧点拨]

甲大声嚷嚷,语言狠毒,还有报复的嫌疑,让当事者无地自容;乙代其隐瞒,并不劝其改正;丙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策略,不讲原则。这三种方式都不利于对方改正错误。丁直接告诉对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戊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劝其改正,后两种说话方式比较合乎情理,对对方纠正错误有帮助。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篇7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特性是很复杂的,导致 驾驶员产生不良驾驶行为有许多方面的因素。Tsopanakis等对96名具有4次或以上事故次数的驾驶员与100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且无事故记录的驾驶员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和生活、社会环境对事故驾驶员的交通事故肇事存在的影响较大[1];Wills等认为驾驶行为与交流能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安全守则认识等有关[2];荷兰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认为年龄、性别、收入、驾驶年限等因素均为影响驾驶员正常操作、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3];李凤芝等通过测试1 631名驾驶员,表明驾驶员认知因素偏差、愤怒、紧张的情绪和报复行为与攻击性驾驶行为显著相关[4];本文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不同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性差异,包括各种车型在不良汽车驾驶行为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车型产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所持续的时间、不同车型产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速度和严重程度等。

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 数据采集

1) 调查方案的实施。

课题组于2007年8月在全国许多城市进行了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专项交通调查,调查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沈阳、大连、深圳、广州、苏州。此次调查的全部数据都采用录像观测法采集得到,该方法需要利用摄像机作为记录设备,并在道路的人行过街天桥上对所需观测路段进行观测,在同一观测点进行连续的12 h观测。

2) 调查内容。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到的数据包括:不良驾驶行为的类型、发生不良驾驶行为车辆类型、发生位置(路段、交叉口)、被影响车辆类型、交通冲突类型(发生事故、重度、中度、轻度、无)、持续时间、次数、发生不良驾驶行为车辆的速度、服务水平等。

1.2 数据处理

1.2.1 车型划分

本文是基于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性分析,所以需要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车型的划分,处理数据时将车辆分为大客车、中客车、小客车、大货车、中货车、小货车,为了防止由于数据处理者对各种车型划分的随意性而导致车型划分不准确,需要根据标准严格确定各种车型的划分,车型的划分标准见表1所列[5]。

1.2.2 发生频率计算

由于不良驾驶行为的种类繁多,为研究方便,筛选出8种典型不良驾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压线行驶、机非强行、强行变道、频繁变道、误用转向灯、超车道低速运行、强制制动、突然加速。通过对各城市视频调查数据的处理,得到以上8种典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形态比例如图1所示,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车型的比例如图2所示。

2 不同车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2.1 大型车与小型车

本文将小客车、小货车、中客车、中货车按小型车处理,大客车和大货车按大型车处理。

1) 车速。

大型车与小型车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对比情况如表2所列。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型车的车速明显大于大型车的车速,深圳市滨河路的小型车平均速度比大型车的平均速度高出10 km/h,这是由于小型车较大型车来说车辆性能更好,所以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2) 持续时间。

不良驾驶行为持续时间是指从产生交通冲突开始直到冲突结束为止,在数据处理时带有一定主观因素,大型车与小型车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持续的时间对比情况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城市的大型车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持续的时间比小型车要长,这是由于大型车更加难以控制,车辆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所需要的时间更多,即使驾驶员发现了自己的不良驾驶行为想要改正时,同样也比小型车需要的时间多,所以这是符合常理的。

3) 服务水平。

根据美国2000年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所制定的标准,将道路服务水平分为A、B、C、D、E、F 6个等级,为了方便度量,本文将以上6种服务水平从高到低分别给予编号1至6。

大型车与小型车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对比情况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型车与小型车不良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并不相同,但两者所处道路服务水平高低并无规律性,即有的城市大型车的不良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较高,而有的城市恰恰相反。这是因为小型车在发生不良驾驶行为时的车速更快,而大型车不良驾驶行为持续的时间要更长一些,所以大型车与小型车不良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没有规律性是正常的。

2.2 客运车与货运车

1) 车速。

客运车辆与货运车辆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对比情况如表3所列。从表中可以看出,客运车辆在发生不良驾驶行为时的车速明显大于货运车辆。这是由于客运车辆中小型车占的比例较大,而货运车辆中大型车较多,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小型车的车速要大于大型车,并且货运车辆的载重量也比客运车辆大,所以造成了客运车辆在发生不良驾驶行为时的速度远大于货运车辆的现象。

2) 持续时间。

客运车辆与货运车辆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持续的时间对比情况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城市货车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所持续的时间均要比客车长,这是因为货车中大型车所占的比例较高,通过上面分析可知大型车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所持续的时间普遍较长,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

3) 服务水平。

客运车与货运车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对比情况见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城市客、货运车辆不良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同样没有规律性,即某些城市客运车不良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高,而有的城市正好相反,但是同一城市客、货车辆的不良驾驶行为所处道路服务水平相差并不大。

3 基于车型分类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危险度评价

综合评价是指综合考虑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对其进行总的评价,当评价因素具有模糊性时,这样的评价被称为模糊综合评价,又称模糊综合评判[6]。利用此方法对以上分析的各种车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危险度进行评价。

3.1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要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应该建立影响评价对象的n个因素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集。

U={u1,u2,u3}(1)

然后建立由m个评价结果组成的评价集。

V={v1,v2,v3}(2)

再对各个因素分配的权值,建立权重集,即表示为权向量:

A={a1,a|-2,a3}(3)

对第i个因素的单因素模糊评价为V上的模糊子集:

Ri=(ri1,ri2rim)(4)

于是单因素评价矩阵R

R=[r11,r1mrn1,,rnm](5)

则对该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BV上的模糊子集

B=A˚R(6)

3.2 危险度评价

若评价小客车、大货车、大客车、大货车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危险程度,则应取评价集

V={小货车,大货车,小客车,大客车}各单因素的模糊子集为

速度R1=(0.2,0.15,0.4,0.25)

持续时间R2=(0.2,0.4,0.1,0.3)

出现频率R3=(0.1,0.05,0.7,0.15)

由上述模糊子集构成模糊矩阵为

R=[0.20.150.40.250.20.40.10.30.10.050.70.15]=[R1R2R3]

根据调查结果的显示,对各因素的权重一次进行分配,结果为0.25(速度),0.15(持续时间),0.6(出现频率),用模糊向量把权值表示为{A=(0.25,0.15,0.6)

该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B写为

B=A˚R=(0.25,0.15,0.6)˚[0.20.150.40.250.20.40.10.30.10.050.70.15]=(0.20.150.50.208)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中各权重值之和0.2+0.15+0.6+0.25=1.2 ≠1,所以将结果归一。(0.21.20.151.20.61.20.251.2)=(0.167,0.125,0.5,0.208)

这一评价结果表明4种基于车型分类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危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大货车。

4 结 论

1) 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小型车的车速普遍大于大型车的车速,客车的车速要大于货车的车速。

2) 大型车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持续的时间要大于小型车所持续的时间,而货车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持续的时间比客车要长。

3) 各种车型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所处的道路服务水平并没有规律性。

4)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大货车。

摘要:对不同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视频数据统计出8种典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形态比例,对比分析了大型车与小型车、客运车与货运车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持续时间以及所处道路的服务水平,得出了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和持续时间与车辆类型有关而道路服务水平与车辆类型无关的结论,并且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种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得知小客车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最大。

关键词:不良汽车驾驶行为,车速,持续时间,道路服务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Tsopanakis C,Tsopanakis A.Stress hormonal fac-tors,fatigue,and antioxidant responses to pro-longed speed driving[J].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and Behavior,1998,60(3):747-751

[2]Wills A R,Watson B,Biggs HC.Comparing safetycli mate factors as predictors of work-related drivingbehavior[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06,37(4):375-383

[3]StoopJ A,de Kroes J L,van Der Horst A R A.Ac-cidents-In-depth Analysis;towards a method AIDA[J].Safety Science,1995,18(2-3):125-136

[4]李风芝,李昌吉,龙云芳,等.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4):568-570

[5]JTGB0l-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篇8

一、家长和幼儿园共同端正教养态度和方式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家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早上,见人打招呼;饭前饭后洗手,饭后漱口,保持正确的姿势,安静地入睡;学会独立穿衣、穿鞋,放固定位置,自己吃,自己扶碗,擦桌子搞卫生等等,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幼儿坚持每天去做。时间一长,逐渐形成习惯。在家里,家长不要娇宠惯纵,一味迁就忍让,或者是对幼儿过分的溺爱,不然,幼儿在幼儿园里的良好的习惯就半途而废了。这就要求家长与幼儿园搭建共育桥梁,共同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给幼儿树立榜样进行带动改正缺点

在幼儿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革命英雄、身边人、同龄人,幼儿往往把这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我班的妞妞小朋友,个子矮胖,常因为许多动作无法顺利完成而被同伴讥笑。因此,她很沮丧,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信心。在一次舞蹈课上,别的小朋友都能够把动作完成得很好,可是她的动作节奏却总是慢了半拍,惹得哄堂大笑。虽然,幼儿没有恶意,却让她受到深深的伤害。此时,她的情绪非常的激动,见此情形我先缓和她的情绪、缓解其内心的矛盾,让她觉得老师是在保护她,是为她说话的人。然后,我生动地为她讲述了张海迪姐姐的故事,并结合身边人的故事让她充分感受故事中人物是如何英勇顽强、不怕挫折等。她逐渐地受故事中人所感染,觉得自己不应该太难过。最后我再让她知道,其他幼儿是很喜欢她的,并让她表演她最擅长的唱歌,在其他幼儿的掌声中,她渐渐地树立了信心,改变了受挫折就想逃避的不良行为。

三、适时表扬,树立幼儿自信心

在生活中,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是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巩固幼儿的好行为、促使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适时的赞赏,把优点无限放大,使之感受到做好每件事情所应该具有的正面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不断强化。比如,刚入园的幼儿用过东西后往往会乱丢,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可以要求他把东西整理好,而当幼儿自主地整理好一样东西,就及时地给予类似“你能够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真是太棒了,若能够把其他东西也收拾好就更让人喜欢了”等言语进行表扬和肯定,也可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长此以往,幼儿就会逐渐改正乱丢东西的不良行为。

四、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冷处理

“冷处理”可有效避免教师由于无意中所给予的注意而间接地助长幼儿的不良行为。当幼儿无理取闹时,教师要沉着冷静。比如,有的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中午不睡觉,还吵着要看书或者玩玩具,你不答应,他就大哭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尖叫。此时,如果你答应了他的要求,也许幼儿会暂时安静下来,但是他也从中悟到了一个办法———下回我想要东西的时候只要一哭一闹准行。试想,如果一个幼儿为了达到目的养成了哭闹的不良行为,作为教师能够省心吗?因此,若遇到此类情况就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幼儿安静下来。一方面不能够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幼儿养成“哭闹”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够暴跳如雷,责骂吓唬。幼儿发脾气时,内心往往处于激动的状态,对教师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此时,幼儿若是在安全的地方,那么教师就可以暂时离开他,或者是转身假装做其他事情,等幼儿情绪稳定了再对他说明这件事情不能那样做的原因,也许他就慢慢地明白一些道理了。教师的顺从无疑会强化幼儿的不良行为,而如果教师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当幼儿明白哭闹行为对满足欲望毫无作用时,就会停止哭闹。久而久之,幼儿最终会意识到那样做根本就达不到目的,他就再也不会去做了。

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及对策 篇9

一、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的主要表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一新生学习心理的状况, 笔者对某高校经济、数学、计算机等学院的部分大一新生做了调查, 共发出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5份。结果发现, 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习态度消极, 缺乏主动性。

大学新生在中学一般都是佼佼者, 但进入大学后, 绝大多数学生以往的学习优越感在新的群体中已丧失, 加之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这就使得不少大一新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 学习态度消极, 缺乏主动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51.8%的同学“感觉读书没意思, 想找份工作做或娱乐一下”, 42.9%的同学表示“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 不想再多看书”, 学习中遇到不懂的知识时, 只有约65%的新生表示会尽力弄懂它。学习态度消极会产生心理上的空虚和无聊, 继而出现厌学情绪。如大一逃课现象严重, 据调查30%的新生有过逃课的经历, 基础课逃课率在15%以上, 专业课逃课率在10%左右, 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课的逃课率竟在20%以上。

(二) 学习方法不适。

中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以课堂讲授、知识灌输为主, 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做题。教学中各个环节老师安排得具体, 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而大学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培养目标等都要求大学生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课堂讲授时间相对少, 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较多,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将知识融会贯通。但据笔者的的问卷调查发现:有45.7%的同学在阅读时不清楚自己要从中学什么, 36.5%同学阅读时不能分辨出内容重点, 只有15.4%的同学表示“笔记是经自己思考, 过滤及重组后, 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的”;在知识的运用方面, 60.7%的同学表示“不会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 时间大量浪费。

长时间以来, 大一新生们一直被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拽得紧紧的, 而自己这张弓根本没学会用力。考入大学后拥有自由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突然成了时间富翁, 许多新生将大量宝贵学习时间挪作他用。有的格外热衷社团活动;有的忙于打工;有的则沉迷网络。他们大量的时间浪费, 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有的则出现“挂科”。

二、导致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的原因:

(一) 内在因素:

第一, 学习的内在动力欠缺。调查中, 46%的新生表示不清楚自己大学里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以及人才选拔方式导致了许多学生将学习目标局限于上大学, 而这种目标是一种外在的需要, 大一新生经十年寒窗苦读, 实现了大学梦想, 这就意味着学习的外在需要得到了满足。而树立远大目标, 探索知识本身的兴趣尚未激发, 即内在学习需求尚未建立, 导致部分新生学习态度消极。

第二, 自控能力差。大一新生由于入学时间不长, 尚未能够做到检查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 没有自我反思的习惯, 自控能力差, 缺乏对自己的有效约束。且因对学习环境不够熟悉, 容易受高年级同学的影响, 比如考证, 恋爱, 兼职, 上网等, 自己也跟着模仿, 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第三, 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新形势下, 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学生的思想焦虑随之增加, 许多新生报考专业时不再仅仅考虑兴趣问题。调查显示, 新生在报考专业时, 依照自己兴趣选择的不足50%, 其余考虑因素主要有是否是热门专业, 就业前景好坏等。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毫无兴趣, 却强制自己学习, 则会造成学习上的倦怠。

(二) 外在因素:

第一, 对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调查中, 约40%的新生表示“对大学里的教育教学模式感到不适应”。大学强调启发式教学, 往往只讲授有关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较多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自学去掌握。许多大一新生进校后持有的仍然是历年来所形成的那种“要我学习”的被动学习理念, 面对课时少、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的无人“管束”的学习形式, 他们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 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伴随经济形态的转型, 在社会价值观念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学习的观念, 如拜金主义、知识贬值等, 致使许多大学生认为“读书无用”, 滋生厌学情绪。另外, 家庭条件, 父母的文化程度, 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及对子女的期望程度都会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三、不良学习行为的排解方法。

(一) 正确认识自我, 确立人生奋斗目标。

大学生活是人生道路的转折点, 是大学新生走向新生活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新生首先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以理性的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其次, 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在确立目标时, 应充分考虑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以及人生价值观等因素, 脚踏实地, 从小事做起。最后, 应正确地认识自我, 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 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客观评价。

(二)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竞争越来越激烈, 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仅仅靠学生时代获得的知识和教育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 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高科技社会。在学习知识前, 先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 不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状态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调节;学习后, 及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以及评价。

(三) 学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大一新生要充分利用“大一的入学教育”, 根据个人的学习风格, 结合实际逐步摸索出与自己水平和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发挥最大学习效率, 并学会利用图书馆, 资料室、网络等资源, 由被动依赖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另外, 在大学生的学习中, 还存在“先松后紧”的现象。因此, 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控制, 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 特别是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多读一些其他学科的书籍, 扩大知识面, 为未来踏上社会做好准备。如美国有学者对1311位科学家工作业绩做了5年调查, 结果发现, 有成就的科学家很少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 普遍是以博才取胜的。

(四) 老师要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学习指导, 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转变不良学习习惯。

除了新生自身努力外, 学校也应及时对新生进行教育, 通过讲座、老生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 向大一新同学介绍大学的学习特点及规律, 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变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 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定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 了解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是人生道路的转折点, 而学习方面的困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希望在各方面努力下, 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方面的问题, 从而在人生道路的新起点上顺利扬帆起航。

摘要:新生入校, 脱离了原先熟悉的中学生活, 面对着陌生而又曾奋力追逐的大学生活, 如何面对大学的学习, 是大一新生入校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的表现、原因并提出相应调适对策, 以望对新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对策

参考文献

[1]姜文.成功学[M].上海: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6;

[2]曾婧、陈亮.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其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7, 2;

东莞地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透视 篇10

1. 厌学———部分中职学校永远的“痛”

东莞地区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 学习基础差, 学习能力差。到了中职学校后, 不少中职生胸无大志, 视学习为负担, 缺乏必要的毅力及意志, 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就轻易萌发退缩的想法, 得过且过混日子。目前, 不少中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或多或少都被学生各种各样的厌学行为所困扰。

2. 抽烟、喝酒、赌博———部分男生的最“爱”

据笔者调查, 中职学校男生吸烟率在35%左右。不少中职学校男生厕所变成了男生吸烟区, 男生厕所乌烟瘴气, 烟头遍地, 外人难进, 烟气甚至直飘到教室。一些学生烟瘾大得很, 课间10分钟就从教室立即躲到厕所, 抽上几口以解他们在课堂上的难耐之瘾。男生宿舍更是成了不良男生喝酒、吸烟、赌博、打架的不良行为地。部分在校寄宿的学生会在周末回家期间买好烟酒, 带回学校后以供一周之用。每到欧洲足球联赛或其他可供赌博的机会, 部分学生会在社会赌球分子的引诱下参与赌博, 欠下债务, 甚至引发严重的治安问题。

3. 早恋———部分学生追求的“时尚”

目前, 在不少中职学校“学生恋人”手牵手秀恩爱或者亲亲的情景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 在东莞地区中职高年级中, 有近一半学生承认已经谈恋爱, 有固定的男女朋友。部分中职学校的广场、园林, 有时成了那些早恋学生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一对对男女学生胆大出格的行为让人“目不忍睹”。中职生早恋也给他们和社会造成了不少的危害:“16岁学生失恋后开车撞死无辜行人”……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极端行为, 就发生在现在一些早恋的学生当中。部分中职学生更是为了争夺恋爱对象而争风吃醋, 大打出手。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令人担忧。

4. 玩手机———部分学生主要的娱乐活动

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讯。但在学生的手里, 手机的主要功能是玩游戏和上网聊天。上课玩手机司空见惯, 睡觉时间玩手机更是部分学生夜夜必备的功课。许多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天直到午夜, 甚至到天亮。白天上课就睡觉, 还美其名曰:晚上用功没睡好。还有部分学生在学校论坛贴吧里对学校、老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谩骂和攻击, 甚至用手机骚扰其他同学, 制造不良事端。玩手机占用了不少学生在校的大量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 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总之, 中职学校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多种多样。他们经常相互传染, 导致恶性循环, 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直接困扰着校风学风建设, 败坏了中职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使得主动自愿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日益减少, 更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东莞地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

1. 学生自身原因

(1) 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很差, 跟不上学校教学进度, 学习信心不足, 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 在校得过且过混日子; (2) 部分学生报读的专业与兴趣爱好不一致, 无法自我调整, 于是心灵空虚, 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行为上; (3) 有些学生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于中职课程不会学习、不善学习, 成绩差, 丧失了学习热情; (4) 有些学生缺乏行为自制力, 经常会自主或不自主地发泄无聊情绪, 无事生非, 制造不良事端; (5) 有些学生缺乏对是非、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 很容易受到社会不文明、不健康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于是被社会上不良行为轻而易举地俘虏; (6) 有些学生家庭生活富裕, 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劳动观念淡薄, 自力更生能力差, 养成了游手好闲、不爱学习和不思进取的坏习惯。

2. 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1) 一些家长因工作太忙, 无暇监管教育儿女, 导致孩子在家里家外经常处于放任的状态。由于管教不严和监控不力, 造成学生习惯不良; (2) 一些家境富裕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 不重视对儿女管教, 对孩子十分溺爱和娇惯, 误导学生读书无用, 使孩子养成了许多坏毛病, 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3) 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单亲或有其他家庭矛盾, 学生精神被伤害, 造成心理人格不健康, 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 (4) 一些家长对儿女的管教方式方法简单粗暴, 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使他们形成破罐子破摔、自我放弃的思想。

3. 社会环境影响

(1) 改革开放以来, 东莞地区经济很快发展起来, 但科教文化事业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同步发展, 人们的文明素质也没有很快地得到提高; (2) 在东莞先期改革开放过程中, 有许多本地人依靠政策和地缘优势投资创业, 尽管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 也没有投入太多的智慧和勤奋, 但还是比较快地发了家, 致了富。这种发家致富的路径给当地许多人造成了误导, 以为读不读书是无关紧要的; (3) 当地社会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高, 尤其是农村集体稳定的福利性分配, 养活了许多不工作、不读书、不投资和不经商的“新贵族”农民和在家“啃老”的青年人。以此为榜样, 许多中小学生从小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中, 也形成了不思进取、读书无用和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 (4) 改革开放以来, 有大量外来庸俗文化侵入东莞, 诱发了学生性早熟、心理骚乱、精神委靡, 使学生缺少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社会上的地痞流氓也经常不断地渗透、引诱和教唆部分幼稚学生违法犯罪。

4. 学校原因

(1) 一些中职学校脱离市场办学, 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相关专业规划缺乏可行性, 许多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导致学生学非所用, 学习缺乏积极性; (2) 不少中职学校盲目追求高职升学率, 放弃就业率, 随意缩减专业课程, 增加高考辅导课程, 用普教模式代替职业教育模式, 违背职业教育规律; (3) 部分中职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教学计划安排理论课时太多, 实验实习课时太少, 许多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纸上谈兵”, 学生坐而闻“道”, 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学生学不到技能; (4) 部分中职学校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当成是纪律教育, 不能从学生思想深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上, 只进行空洞的说教, 造成学生被动或不愿接受说教的局面; (5) 部分中职学校不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等。

总之, 各种因素的相互交叉, 综合影响, 是造成当前一些中职学生思想迷乱、行为不良的根本原因。

三、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干预管理

要纠正中职学生不良行为, 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需要学校、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建议: (1) 明确培养目标, 搞好专业规划, 培养适合当地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让中职生有所学, 学有所用; (2) 健全对学生的管理制度, 改进工作方法, 从小处着手, 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培养良好习惯,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3) 强化教研教改,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学生实操技能培养, 保证教学质量; (4) 重视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干预, 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研究。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 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

总之, 中职学校学生不良行为问题, 尤其类似东莞这样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学生不良行为问题, 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对中职学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干预更是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各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对中职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纠正和干预。

摘要:本文分析了东莞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行为不良的现象和成因, 提出了纠正中职学生不良行为, 做好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上一篇:自适应积分法下一篇:居民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