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护理的体会

2024-05-08

老年人心理护理的体会(精选十篇)

老年人心理护理的体会 篇1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1]

1.1 孤独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 处处感到力不从心, 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 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 恐惧与害怕

这是老年人进入患者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 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 怕连累家庭, 怕别人厌烦, 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 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 焦虑与忧虑

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 突然患病, 正常生活被打乱, 无足够的思想准备, 涉及未来不知所措, 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 若效果不佳, 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 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 病后前途渺茫, 已频临死亡边缘, 心灰意冷, 消极等待, 甚至不接受治疗。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 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 给予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 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 心理评估

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 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 掌握其心理活动, 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 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 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 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 心理诊断

分析患者的心理, 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 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须不断完善。

2.3 实施措施

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 具体措施如下。

2.3.1 尊重、理解、关心、爱护

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 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 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 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 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 态度和蔼,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 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 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 易孤独, 子女平日工作忙, 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 尤其是丧偶老人, 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 特别需要护士关心, 所以护士要有耐心, 平日多去巡视, 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 打饭, 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 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 指导家属也这样做, 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 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 呼吸新鲜空气, 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 如气功、太极拳等, 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 看看电视, 听听广播, 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 丰富生活内容, 以达到分散注意力, 调节紧张情绪, 消除孤独寂寞心理, 增强战胜疾病, 恢复健康的信心, 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 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 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 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 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四有信, 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 效果评价

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及时调整患者角色, 稳定情绪, 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 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42-149.

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篇2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进步,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我们社区中,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60% 以上。老年期面临重大的生活改变,如退休、丧偶、由子女照料等,这些变化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 智力改变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 情绪变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 人格变化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A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 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 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 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

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4 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社区老年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篇3

随着全球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79.1%的老年人至少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因此老年人患病就诊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老年患者身心衰老,情绪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护理任务重、难度大,心理护理要求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现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6月~2010年9月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56例,年龄61~75岁,其中男86例,女70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46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动脉血栓形成68例,糖尿病、肿瘤42例。

1.2 患者的心理特点:老年患者来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经常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前顾后虑、忧郁、焦虑、消沉、惊恐不安、孤独、固执不合作等心理变化,加之五官失灵,行动不便,心理上常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不良的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减轻其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 心理护理

2.1 理解与尊重:由于衰老、病痛及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减退,老年人的自信心也随之丧失,从而导致老年人产生自悲和不受尊重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要理解与尊重老年患者,尊称他们,耐心倾听他们对护理的要求和意见,经常用非语言与患者沟通,如点头、微笑、抚摸等,注意自己的仪态、动作表情,给予患者以亲切感和信任感,能做到尽可能予以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要予以耐心的解释,应以深切的同情心。理解和安慰患者,营造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氛围,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2.2 关怀与帮助 :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缺乏自理能力,对诊断治疗疑虑较多,对预后更担心,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他们,经常与老年人交流、交谈时注意使用科学通俗易懂的语言,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自然坦诚地解释与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使患者了解病情治疗和护理措施,解除其顾虑。特别是身边无亲人的老年人倍感孤独寂寞,护士应热情关心他们,经常了解患者的生活所需,使其把心理所想说出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主动提供帮助,帮助洗脸、梳头,对步履艰难者应搀扶或给轮椅助其检查和室外活动,详细交待服药方法,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姐妹、父母一样使他们感到家的关怀和温暖,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

2.3 增强信心: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诸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并发症多,慢性病长期住院恢复缓慢,病房生活单调,有些疗效不明显的患者,经不住长期疾病折磨而出现抑郁,消沉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要以诚恳的态度耐心疏导与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要细心观察分析患者的内心活动,协助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人际环境,鼓励病友相互关心,交流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鼓励家属多探视,对悲观失望的患者要进行诱导,有针对性地鼓励患者,激发患者的自信心,转换不良心境。经常告知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精神状态,使其精神上得到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毅力,只有增强信心才能早日康复。

总之.护理人员高应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并根据各类型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现来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将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地展示给患者,使患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以使护理更富有成效,做到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并重。

参考文献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4

1情感疗法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本身组织器官功能衰退, 抵抗力减弱以及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 使其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 容易患心脑血管病、癌症、心源性疾病等。中医心理护理理论注重深入了解病情, 用诚恳、耐心、同情的态度对待患者, 在取得其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再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对待老年期出现的一切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 即以情调性法;其次, 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通过各种社会娱乐活动, 陶冶自己的情操, 增强涵养性, 体质心境平和, 情绪乐观, 即以行调性法。这样, 使患者“移情易性”, 真正达到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所不能起到的治病作用的目的。

2疏导疗法

老年人性情比较怪癖, 固执, 不易合作。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疏导, 通过友好的交谈,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 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如一位老年性糖尿病患者, 思想负担较重, 对于该病的饮食治疗缺乏正确认识, 消极对待, 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 而影响疗效。针对上述情况, 护理人员主动接近患者, 向其解释该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以具体实例说服患者, 使其树立乐观情绪。通过耐心心理疏导, 患者改变了认识,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缩短治疗时间。

通过掌握患者不良情绪变化, 做好心理护理, 笔者感到护患关系是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致病因素也是治疗因素, 对于老年患者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心理疗法, 耐心细致的疏导, 才能与患者做好思想沟通, 从而得到全面的治疗效果。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 篇5

摘 要: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 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感到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有些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的表现。2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因而这类老年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外界接触

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事实,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中的困难,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们郁闷的情绪。

3.4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

在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

3.5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干,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6抑郁的护理

对于抑郁的老年人,应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他人的重视。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们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蔼,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正确对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惧

死之是生命历程的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其实护理观念认为---死亡为生命的一个阶段,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死亡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亡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着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面对死之,心理状态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规律,就会硬朗,福寿永存,反之,则会激起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

“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的抗病的潜在能力,因此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不忌讳死亡,才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才能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小结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6

摘要:目的老年血管性痴呆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以痴呆表现为主,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持续性的全面智能减退(记忆、思维、理解、计算能力等受损),可伴有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和行为障碍,但不伴有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很突出,一些技巧及社会性的礼貌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同时合并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时,可有谵妄、木僵或昏迷。多数患者因衰竭或并发肺部感染、褥疮等躯体疾病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和方法,重点在于护理和维持治疗。

关键词:老年血管性痴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90-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早期(健忘期)、中期(精神紊乱期)、晚期(严重痴呆期)患者资料60例,年龄58~99岁的老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0岁。

1.2临床表现

起病潜隐,慢性进行性病程。早期记忆障碍为突出症状,短期记忆和记忆保持障碍为主可以表现为一般健忘和顺行性遗忘。患者常丢三拉四,随做随忘,进而远期记忆也逐渐受累记不清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说不明自己的经历和出生年月,定向力也较早出现障碍。抽象思维,如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也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情感淡漠呆滞少语,易激惹。自发行为减少,动作单调刻板笨拙可出现怪异行为。睡眠障碍,可出现睡眠节律紊乱或颠倒。最后患者变得呆滞,茫然若失,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常因褥疮、营养不良、骨折、肺炎等继发躯体疾病,或因衰竭而死亡。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生活上关心照料,使病人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痴呆主要是智能及整个精神活动的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因此生活自理能力多有困难,应把患者安置于重点病房安全位置,不宜与兴奋躁动的患者一起,以免受到伤害。患者病房应舒适、安全、简洁,室内阳光充足,通风好,空气新鲜,温度以22~25℃,湿度以50%~60%为宜,地面要防滑。由于病人智能缺失,记忆、理解、定向、情感及动作行为都发生障碍,所以要反复培养及训练病人维持正常生活。如晨、晚间护理、衣着、冷暖等,保持病人个人的整洁。应反复培养和训练患者,维持其正常生活的能力,组织患者参加简易的工娱治疗和劳动操作,防止精神活动继续衰退。维持营养的平衡,提供适当的软食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的大小便排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士要精心观察,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此外,细致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心理护理

首先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帮助,照顾,给予语言和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参加工娱活动,消除患者思想顾虑。老年人常有许多心理问题,他们对经济地位和社会价值的改变不适应,常怨天尤人,不平衡,情绪不稳。护士一方面要理解患者的处境和心情,一方面要开导患者,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适应目前的状况,改善不良情绪。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提供24小时监护的安全环境,防止自杀、他伤和伤人。维持适当的人际关系和认识水平。病人住院要有家属陪伴和探视,以消除孤独感。对一些痴呆症状不严重的病人应组织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娱乐和社交活动。

2.3由于记忆严重障碍,判断力可丧失,常出现多疑、被窃等妄想。

要集中管理、专人护理,病室和床要有明显的标志,病室要挂日历和闹钟,让他们知道每天看时间,帮助病人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时间秩序,在帮助病人治疗和生活料理时,要不断强化告知时间和应做的事,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老年性痴者在片断幻觉妄想作用下可突然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留心观察患者情绪和行为表现,最好置其于自己视线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老年痴呆患者常有冲动攻击行为,尤其是在意识模糊,幻觉妄想状态下,主要表现为挣扎、奔跑、毁物伤人,会危及其他患者及患者自身的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有冲动攻击行为的老年人应加强护理,如果患者卧床可以给其加床档,必要时给予患者短时间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意识模糊的老年人要控制在病房内,严禁外出,且房间内不应有危险物品。在保护和控制患者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发生外伤和骨折。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痴呆而外走,且一旦外走极易发生意外。所以对于老年痴呆患者,一定要严加看护,最好有专人照顾,以保证患者安全。

2.4排便障碍护理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问题。因许多老年痴呆的患者不能主诉,所以护士应及时发现是否有便秘。如有便秘可给其喝一些蜂蜜水或用手掌在老年人腹部一侧按顺时针方向轻轻地按摩,用力不能过大,有助于肠蠕动加快。许多老年患者有前列腺肥大,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使得尿潴留现象更加严重。患者一旦出现尿潴留要尽量劝慰患者不要紧张,可采取一些诱导措施让患者自己排尿。老年痴呆患者排便障碍比较常见的类型还有大小便失禁。所以一方面要训练患者按时排便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换患者便湿的被褥及衣裤。

2.5感染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免疫力下降,加上精神衰退或痴呆,生活自理能力差,有时不知冷暖,有时长期卧床,致活动减少,营养不良,极易发生各种感染。老年痴呆患者最为多见的感染是:呼吸道的感染如肺炎;皮肤的感染如压疮;因尿失禁、尿潴留所致的泌尿系感染。对老年痴呆的患者多给予生活照顾,随天气的变化给患者随时增减衣服,不要受凉,进食及喂饭时,要叮嘱患者慢一些,防止因呛咳而导致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尽量起床活动,接触阳光及新鲜的空气,增强免疫力。

2.6督促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穿着、洗漱、梳头、大小便等,并注意防止褥疮、感染等并发症。护士要反复示范及训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料理能力,保持其基本生活能力。

2.7药物治疗的护理

老年人对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肝脏对药物的解毒功能降低,故药物在体内产生毒性的可能性增大;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药物排泄受限,易出现在体内蓄积,故护士应严格按医嘱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有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后易发生谵妄状态,表现为表情茫然,恍惚,兴奋,躁动,护士要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发生坠床,跌倒,伤人,自伤。护士在发药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把药咽下,防止患者将药物藏起来一次大量吞服发生意外。

3讨论

老年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病人外出后常找不到家门,甚至刚离开病床后就找不到床位了。不记得什么时候吃的饭,认得亲人和熟人,忘记自己的名字、年龄。智能也有明显障碍,不会计算,分不清与亲属的关系,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有人格改变,如自私,对人冷淡,情绪不稳定,好激动,道德观念丧失,不注意卫生,随地大小便,甚至有小偷小摸行为。晚期则丧失生活能力,卧床不起,对外界事物失去认识反应,最后导致各脏器衰竭,褥疮、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痴呆病人治疗目前尚无特殊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通过生活照料、安全护理、饮食护理,使病人增强体质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老年痴呆患者常常因智力减退使生活能力逐渐下降。对此护士应对痴呆患者进行训练。可让其在别的患者帮助下,自己穿衣、洗漱,经常带患者外出散步,多与患者交谈,早晨可带领患者锻炼身体,晚上则可看一会儿电视,听广播。患者能坚持锻炼,尽量让其做,随着时间延长,锻炼的时间逐渐增多。

参考文献

[1]王新德.神经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王喆健,赖君.老年痴呆症的护理防护.当代护士,2005.

[3]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关于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 篇7

1 共同特点

1.1 各种脏器功能减退

如皮肤松弛、须发变白、视力、听力减退等。内脏器官功能的减退不很明显, 只有在大量运动、手术后、疾病恢复方面才能表现突出。

1.2 适应能力降低

如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改变、住院后饮食的改变、睡眠的改变, 老年人都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1.3 性格改变

由于丧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掌握了老年人的上述生理特征, 才能为老年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以此为据, 了解其心理变化特色, 做好其心理护理。那么, 什么是心理护理呢?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运用心理学的方法, 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 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2 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老年人在一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容易形成一些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现把他们的共同心理变化特色做一总结,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2.1 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相互转化

老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经验、技能不论在家庭、社会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曾受到人们的尊敬, 离开工作岗位后, 随着社会、家庭地位的变迁, 他们逐渐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 变成了没用的人, 由家庭的支柱变成了包袱, 这种反差形成了自尊到自卑的心态。针对老人的这一特征, 应该采取专心倾听、耐心陪伴, 以实际行为表达对老年病人的尊重。多跟病人交谈, 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特征, 让他们尽可能在医院、在病房这样一个小环境中发挥其潜能, 让他们从心理感觉到自己虽然是一个病人[1]。但是还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余热, 是个有用的人, 慢慢地树立其自尊心, 消除其自卑的心理。

2.2 孤独及伤感情绪

老年人由于长期离开工作岗位, 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日趋减少, 老人常常会感到无聊, 再加上亲戚朋友相继过世等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 更加重了孤独感及伤感的情绪, 同时也加重了心理上地变化。俗话说“笑一笑, 十年少, 愁一愁, 白了头”就是这个道理。再加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使视、听、理解能力都下降的老人根本无法接受, 这也是老年人产生孤独、郁闷等复杂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种孤独感, 护士应该对老人耐心、温和、细心周到, 让他们入院后有一种家的感觉。护士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接受新生事物, 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获取各种信息。不识字的, 可以读给他们听;对于那些单亲老人或无子女的老人, 护士应更倍加关心, 耐心周到地为他们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此外, 护士还要鼓励他们的亲人前来探望, 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 这样终可以使其关闭的心扉透出一缕和煦的阳光。

2.3 对疾病和死亡的忧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下降、疾病的加重, 老年人一方面表现为缺乏信心, 不愿成为家人的负担, 不愿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另一方面有向往着儿孙满堂的生活, 充满了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所以他们对疾病和死亡充满了担心和恐惧。对于老年病人的这种心态, 首先应该提供正确的知识, 用病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并及时耐心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 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认识。当病人表现显著的恐惧情绪时, 应当提供应对恐惧情绪的适宜方法和场所, 帮助病人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 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美好的事情, 以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另外, 可以举实例说明别的同种病例病人手术成功的事例, 解除其心中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护士甚至可以找一些还没出院的手术恢复良好的病人来说服那些思想比较顽固的老年病人, 鼓励病人的亲友增加与病人的接触, 加强与病人的情感交流, 提供心理支持, 以提高病人的自信。

总之, 老年病人很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如果护理人员掌握了老年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针对个人因势利导, 做到勤快、细心、周到、不厌其烦。到位的关心与体贴一定会换来老人良好的心情, 因此会主动与医护配合。成功的心理护理对老人病体的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联合国规定, 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称为老年型人口, 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 我国已成为老龄化国家, 我国老年患者在逐步增加。由于疾病可导致患者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 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愈合, 因此, 要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 使老年住院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疾病治愈率。现将我院200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10月我院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共213例, 其中男101例, 女112例, 年龄60岁~92岁, 平均年龄73.38岁。呼吸系统疾病47例, 消化系统疾病21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48例, 神经系统疾病58例, 内分泌系统疾病11例, 癌症7例, 其他系统疾病21例。

2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

2.1 孤独与自卑心理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病理生理变化、体内一些激素水平的变化等等, 加上住院后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 见到不熟悉的医生护士, 特别是无亲人陪伴的老年患者, 更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1]。在许多老年住院患者中, 由于身体不适、医疗费用等因素, 特别是一些无经济来源的老年患者, 认为生病住院会让别人笑话, 或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经济负担, 从而产生内心不安与自卑心理。

2.2 恐惧与焦虑心理

老年患者住院后, 特别是一些病因不明、病情较重或是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十分悲观, 害怕自己得了什么不好的病, 从而表现出害怕、恐惧心理。同时老年患者的适应能力差, 住院后生活规律的改变加上陌生的住院环境, 以及担心自己病情预后以及住院后会影响子女的工作、生活而易产生焦虑心理。

2.3 绝望心理

对于一些预后不好的老年患者, 特别是一些晚期肿瘤患者, 自觉症状未能好转, 甚至越来越严重, 加上经济拮据、子女不能陪在身边等原因, 而表现出绝望心理。

2.4 依赖心理

对于一些内心比较脆弱的老年患者, 由于长期的慢性疾病的困扰, 使他们对家人、子女的依赖比较大, 生活上处处指望家人与子女。对于疾病造成的不适, 住院后一般都依赖药物与医护人员, 希望医护人员对他们多多关心, 身体的不适症状能够药到病除。

3 心理护理

3.1 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周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以及角色的转变, 要求被尊重的心理会更强。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与老年患者交流时要选择恰当的称呼, 文明用语, 并面带微笑, 耐心仔细听取患者的看法与意见, 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 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解释, 并尊重他们的个人习惯, 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3.2 关心、体贴

对待老年住院患者, 要主动关心体贴, 患者入院后要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尽量安排老年患者住在有卫生间、靠洗漱间较近、光线柔和的房间。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有无子女陪伴等问题, 主动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等。护理工作中, 护士要尽可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方便, 解决他们的困难, 护理技术上更要精益求精, 通过护士的感情和语言投入, 给患者提供思想上、感情上的安全环境, 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3.3 疏导情绪

老年住院患者的情绪变化大, 不稳定。情绪的变化能够影响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因此护理人员要调节好老年患者的情绪, 与患者沟通交流, 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 采用多元文化因人施护[2], 并根据不同心理状态, 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如发现老年患者因无子女陪伴而出现孤独心理时, 护士应尽量多关心, 介绍其他病友与其认识、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探望患者;患者因担心医疗费用而出现焦虑心理时, 护士要及时地与医生沟通, 反映患者的情况, 尽可能地使用农保、医保目录内药物, 合理用药, 合理检查, 减轻患者的负担;对出现绝望心理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放松疗法等, 尽量缓解患者的悲观情绪, 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 争取社会及家庭支持, 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稳定患者情绪,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护士要经常与老年患者沟通, 恰当运用沟通技巧,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以保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五大优点[3]: (1) 通过心身相关的综合分析, 预测可能发生的动机和行为, 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心身防护措施; (2) 通过对患者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 可以采取行之有效、针对性较强的综合医疗对策; (3) 建立新型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4) 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 (5)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预防不良心理刺激, 促进心身健康。

3.5 掌握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护理技能, 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 尤其是老年心理学知识与技能, 要理论联系实际, 将其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同时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自己的言行、工作态度与作风来改变老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4 体会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通过护理手段, 控制一切消极影响, 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 通过心理学调控以及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老年患者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 一旦患病, 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 影响疾病康复。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责, 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 才能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保证机体的健康。因此, 护理人员要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因人施护, 做好心理护理, 使老年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况接受治疗与护理, 缩短治疗时间, 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文婷, 刘永红.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50.

[2]马亚宁, 王晓红.浅谈对离退休患者负性情绪的多元化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3) :40.

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9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60岁以上380例老年脑血栓患者, 其中男210例, 女170例;年龄60~84岁, 平均68.5岁, 住院时间21~60d, 平均住院日28d。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学历168例, 高中以上学历212例。

2 患者不良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益增加, 通过我们对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心理观察, 发现多数老年患者因为疾病住院治疗表现出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对患者的恢复及治疗极为不利, 现将一些不良因素总结报道如下。

2.1 焦虑恐惧感

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焦虑类型以患病性、分离性、适应困难性为主, (1) 患病性焦虑:指患者对疾病的出现产生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主要担心疾病能不能够治愈, 占患病率的80%以上。 (2) 分离性焦虑: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后与其所熟悉或依赖性强的人和物分离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反应, 包括配偶、子女、单位同事、亲属、朋友等。 (3) 适应困难性焦虑: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等环境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及方式和患者角色。

2.2 紧张、急躁感

因肢体活动不便, 不能向从前那样进行日常生活, 对周围事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躯体心理不适应, 改变了所有原有的生活方式, 瘫痪患者长期卧床看见正常人行走产生烦躁的心理情绪。因语言障碍不能顺利与他人交流, 特别一些小事, 患者说了半天, 家属也没听明白, 患者很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医院花钱住院费用较贵, 个人经济状况不同, 有些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担心会产生焦虑急躁情绪。

2.3 依赖感

脑血栓老年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孤独心理, 同时通过自我暗示, 患者依赖心理极强, 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也要靠别人来做, 感情脆弱, 甚至伴有幼稚行为[1]。在护理中大多数患者经一段治疗后自身心理达到新的平衡, 患者病情趋于好转, 观察患者心理在住院一段时间后因对自己病情常规护理有一定了解, 生活规律、病情较稳定后便有了安全感和依赖心理。但是有少数患者在心理上持续地依赖于医护治疗及他人照顾, 固执己见, 不能克服语言、肢体训练中的困难, 形成康复中的心理障碍。

3 护理方法

3.1 入院健康宣教

脑血栓老年患者多数都是住院的老患者, 我们科室针对患者的病因和心理特点, 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热情主动为患者安排病床单元, 注意礼貌和态度, 通知医生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及处置, 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文化、职业、病情状况、心理特点宣教, 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说话速度要放慢些, 言语要通俗易懂, 第一次宣教不宜过多, 应注意先将患者安置病房的周围环境介绍, 如卫生间、水房、食堂、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床边呼叫器的用法进行详细讲解, 对待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使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温暖, 医护人员主动热情的服务能够拉近医患间的关系, 促进医护患之间和谐, 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3.2 心理护理

科室组织护士学习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关慢性病的健康知识, 学习脑血栓疾病的治疗护理要点及康复训练等专科知识, 提高科室专科护士的自身素质。因为老年患者常有各种心理特征[2,3], 护士通过宣教要善于发现心理问题, 了解老年脑血栓患者的需求和顾虑, 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信心, 特别针对由于疾病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使脑血栓老年患者情绪低落, 思想负担加重也对治疗丧失信心的一部分患者, 我们要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护理, 每日宣教一些有关疾病和预防保健知识, 举些浅显易懂的康复好转患者的实际例子, 解除心理上的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宣教中护士要注意掌握几点注意事项: (1) 护士在工作中一定要着装整齐, 不画浓妆, 不留长指甲, 在工作中以干净整洁的精神面貌工作, 操作准确而缓慢, 认真细致不毛躁, 以免引起老人反感。 (2) 护理人员注意礼貌和态度, 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 以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往, 关心和尊重老年患者, 主动和老年患者打招呼并用尊称, 说话时态度和蔼, 耐心解释和安慰, 应声音要稍大, 语言清晰, 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 表情、行为去关心患者, 在宣教时注意时间的把握, 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患者疲劳情绪低落。 (3) 脑血栓患者的反应、语言表达不连贯, 护士宣教时尽量比较缓慢, 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 少用些医学术语, 认真听取老年患者的想法和疑问, 不要不耐烦和任意打断话题, 用通俗语言反复和患者沟通思想, 直至对方听懂为止, 在日常治疗中解释疑难问题, 不急不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 先帮助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学习一些简单动作训练要领, 认真观察患者的爱好, 通过老人的兴趣调动老人训练积极性, 如手部训练操、喜爱看书读报患者帮助语言训练, 指导家属协助做肢体功能练习, 帮助老人克服依赖感, 使患者有新鲜感和兴趣练习, 有烟、酒不良嗜好的患者要加强危害认识, 戒烟戒酒, 使患者能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3 加强临床护理

脑血栓老年患者大多数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会出现许多并发症, 如果护理不当会出现褥疮、口腔溃疡、静脉炎等情况, 因此, 良好的临床护理是护患沟通的前提。

在护理上一定要加强, 工作中主动帮助脑血栓老年患者解决困难, 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和体贴, 生活的能力差或不能自理患者, 给患者定时按摩翻身和协助排便, 避免褥疮发生, 积极认真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促进食欲, 预防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对子女不能始终陪伴的老人这时最需要护士的帮助, 护士要在精神上鼓励患者, 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 给患者耐心地讲解脑血栓疾病的恢复期的配合治疗情况, 帮助患者端茶喂饭, 洗漱翻身, 为患者解决生活困难, 减少痛苦, 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减少孤独感, 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增加患者治疗信心。

4 结果

本结果显示80.5%的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情绪, 焦虑、急躁、悲观失望、依赖的负性情绪占主要部分, 口角歪斜、言语障碍、肢瘫为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后遗症, 经心理护理和功能训练以及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后负性情绪显著减低 (P<0.05或0.01) , 后遗症减少, 预后良好。

5 结论

开展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的负性情绪, 有利于其疾病的康复, 使患者情绪稳定, 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患者的认知障碍、绝望感、孤独寂寞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 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238.

[2]王美德, 孙静霞.护理心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105.

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篇10

1 心理护理的内涵特征

心理护理是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 通过加强交流和行为影响等各种护理方式途径, 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缓解精神压力, 使患者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护理行为。心理护理强调护理实践的全程服务, 通过护理人员温和可亲的言谈举止及娴熟的技术操作建构良好的护患关系, 采用专业性暗示、引导、解释等语言行为,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调控或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疾病患者, 其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不同, 针对患者在疾病过程中表现的个性化不良心理问题, 需采取因人而异的对策解除患者心理负担;针对手术患者、精神患者等心理共性问题和潜在问题应进行预防性干预, 增强患者身心康复效果。

2 老年性疾病给老年病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

人体活动是通过身体各种组织结构共同协调完成的, 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需依靠人体疾病防御性能来保障。人体进入老年阶段后其身体器官组织逐渐发生老化, 生理适应性和疾病抵抗力相对衰退, 造成老年性疾病发病概率增高。

2.1 常见性老年病

通俗的说, 老年病是指老年人易患的相关疾病, 它是在老年人身体脏器老化过程中, 发生功能性衰变和障碍所导致的相关疾病, 诸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脑心血管疾病, 这类与机体衰老退化和性变相关的疾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有些在中老年期均可发生的诸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关节炎、脑出血、骨质疏松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前列腺肥大、颈椎病、心肌梗死等等常见性疾病, 通常与老年人的病理性变化、长期过度劳损导致体质下降有关;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像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的肺炎、胃肠炎、肾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在老年期内发生后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病状后果, 引起并发症或癌变。调查发现, 我国老年人易患的老年病多为癌症、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其中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往往会造成老年患者突发死亡。很多老年病患者通常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病史长病况复杂、治疗效果非常慢。

2.2 老年病给患者造成的心理问题

临床护理中发现, 很多老年病患者由于疾病特别是长期迁延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常导致患者在饱受生理病疼折磨外, 还存在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 (1) 自责忧郁心理:有些心脑脏器功能下降长期患病久治不愈的老年病患者常因家庭负担及经济压力等诸多因素, 容易产生自责自备的负罪心理反应, 偏执的认为自己成为家庭和亲人的生活累赘, 精神恍惚、意志消沉、暗自神伤、忧郁自责的低落情绪严重, 对疾病康复治疗失去信心, 缺乏生活热情, 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不良心理, 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 (2) 恐惧焦虑心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减, 很多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老年病往往会造成患者突发性死亡, 给很多老年病患者造成求生本能的巨大恐惧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手术期间的老年病患者, 由于病程较长, 加上患病后的病痛折磨、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被打乱, 导致患者精神心理上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 烦躁不安、对手术深感恐惧。 (3) 敏感猜忌心理:很多老年患者资历较深, 性格倔强固执, 具有较高的价值成就感, 习惯了周围人员的恭维顺从, 在患病时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和矛盾, 自尊心愈加敏感和强烈, 对于护理容易形成较强的对立情绪。有些生性敏感多疑的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症状常常过于猜忌推测, 甚至无故怀疑医护人员及家人刻意隐瞒病情, 心理负担加重, 影响了病情治疗效果。 (4) 孤独压抑心理:很多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的老年病患者, 由于缺乏言语交流和心理沟通, 长时间自我压抑, 自我调节能力弱, 性格变得沉默寡言, 情绪低落。有些性格比较暴躁的老年病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失落感强, 容易产生激动情绪、逆反挑剔心理严重, 性格容易发生改变, 自我控制力和顺从性较较差, 偏执易怒, 导致心理失衡, 行为异常。 (5) 消极依赖心理:很多老年人在患病后由于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或丧失通常需要别人进行协助和照顾, 逐渐养成了过度依赖的惰性心理, 对于外界事物的兴趣感表现淡漠, 心理懒散消极, 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独立生活信心丧失, 还有些老年患者由于心理自私狭隘, 安于享受别人照顾, 往往在病情好转或痊愈时仍然小病大养, 不愿独立自理, 依赖心理过于严重化。

3 加强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体会

根据老年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来看, 加强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结合以往长期的护理实践, 现将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策略总结如下。

3.1 强化服务理念,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由于老年病患者生理性反应和心理问题的落差性, 医护人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 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 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尊重老年病患者的人格尊严, 正确对待和处理患者出现的固执、冷漠、挑剔、暴躁甚至无端谩骂和侮辱医护人员等不良心理状态下的过激行为,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巧, 及时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心理个性特点, 帮助老年病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增强治疗康复的信心,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2 加强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精神压力

人体在患病后因生理功能紊乱导致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降低倾向, 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反应, 对于性格孤傲、敏感偏激、自尊心强、猜忌易怒的老年病患者, 特别是病情严重需要手术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不同的的病情反应, 在充分尊重患者尊严的基础上, 采取鼓励赞扬、娱乐谈心、读书看报、听音乐等丰富多样, 灵活机动的有效策略加强心理沟通, 帮助患者排忧解难, 转移思想压力, 激发老年人的积极、乐观、热情、好奇的生活心态。

3.3 优化护理环境, 进行心理健康引导

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帮助老年病患者舒缓心理压力有着较好的效果, 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改善和优化患者的生活环境, 在加强生活环境清洁卫生的前提下, 尽量为患者创造清静幽雅、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 减少不良环境的刺激, 保障患者心情舒畅。针对心理抑郁悲观压抑的老年病患者,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 鼓励患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保持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 增强患者信任依赖感, 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3.4 创新服务形式, 注重全程适时护理

医护人员良好的护理服务是提高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不同的个人性格及生活习惯, 创新护理服务措施和形式, 及时准确的掌握和揣测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合理把握交往分寸和技巧, 在生活上给予热情关怀和细致照顾, 以热情友善、温和亲切的言语态度及激励行为, 适当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对于身患绝症的老人更应尽心尽责的照顾和护理, 开导、感染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

3.5 加强康复指导,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老年病患者的病情, 采用耐心讲解、个人交流、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 指导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相关病情的治疗康复与饮食保健知识, 做好患者的安全用药护理, 督促患者遵照医嘱按时用药, 加强病情巡视和实时服务, 针对病情较轻的老年患者, 要动员其适当户外活动和散心, 鼓励老年人酌情进行适合性体育锻炼, 合理安排休息睡眠时间, 适当调节生活情趣,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提高生活质量。

4 结语

上一篇: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下一篇:防伪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