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2024-06-10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精选九篇)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1

板蓝根田间化学除草一直是药农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尤其是田间阔叶杂草的化学防除。多年来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于2010年进行了板蓝根田间化学除草的实际操作,现将部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示范于2010年5-6月在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乡三不管村、让胡路区喇嘛甸镇和大同区祝三乡大庙村板蓝根田进行。大同区八井子乡三不管村属黑钙土、祝三乡大庙村为盐碱土,让胡路区喇嘛甸镇为黑钙型风沙土和草甸型风沙土,三个地块均轻微表现盐碱性,前茬作物多为玉米。

板蓝根于5月20-30日播种,出苗在6月5-10日,示范用药:48%氟乐灵乳油(英文通用名称:Trifluralin),江苏省丰山集团有限公司产品;33%二甲戊灵乳油(商品名:京锄;英文通用名pendimet)北京中农科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草除灵(商品名称为好实多;英文名benazolin ethyl;benazolin)江苏省南京苏研科创农化有限公司)。

在大同区祝三乡大庙村、八井子乡三不管村、让胡路区喇嘛甸镇采用10点取样法,随机调查并整理得知,三地阔叶杂草优势种有:苍耳、藜(灰菜)、苣买菜、苘麻、田旋花、山苦荬、凹头苋、马齿苋、龙葵等。

2 处理方法

2.1 播前3-7天杂草萌发出芽前,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

150毫升,兑水40升,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机,对药田表土进行均匀喷洒处理。

2.2 每亩用京锄(33%二甲戊灵乳油)150毫升,在板蓝根田播

种后出苗前兑水40升,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机,进行全田土表喷雾。

2.3 在阔叶杂草3-4叶期,每亩用好实多(30%草除灵悬浮剂)

50ml,兑水40升左右,部分地块由于杂草生长旺盛,且草龄较长,亩用药量加大至67-84ml,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机,进行茎叶处理。

3 氟乐灵防除板蓝根田杂草示范效果

在板蓝根播后10-20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氟乐灵杀草谱广,能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千金子和画眉草等,以及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如藜、蓼、苋、马齿苋等,田间持效期2-3个月,除草效果一年生杂草在80%左右,多年生杂草在20%左右。因氟乐灵易挥发和光解,应随喷随进行浅翻,将药液及时混入5-7cm土层中,有条件的最好是机械喷药耙混一次完成。也可喷药后随即浇透水,但效果不如浅翻土。

4 二甲戊灵防除板蓝根田杂草示范效果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对板蓝根田的稗草、狗尾草、藜、蓼、龙葵、卷茎蓼等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其适宜施药时期及方式为板蓝根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适宜用药量为1500-2250ml/hm2,在此剂量范围内,对禾本科杂草的综合防效为57%-82%,对阔叶杂草的综合防效为79%-94%,增产效果显著,且对板蓝根安全。

5 草除灵防除板蓝根田杂草示范效果

草除灵主要用于油菜田防除猪殃殃和繁缕,对油菜安全,对阔叶杂草有效,在土壤中易降解,对后茬作物安全。由于板蓝根与油菜同属十字花科,笔者在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果在施药后7-15天进行调查表明:草除灵可以用于防除板蓝根田苗期的阔叶杂草,除草效果一年生阔叶杂草在85%左右,在干旱或杂草多、草龄长时适当增加用药量,施药后植物通过叶片吸收输导到整个植物体,敏感植物受药后生长停滞,叶片僵绿,增厚反卷,新生叶扭曲,节间缩短,最后死亡,与激素类除草剂症状相似。用药量加大时,板蓝根表现为叶片边缘萎蔫,属正常现象,短期即可恢复。在苍耳较大时,不增加药量,防除效果稍差。在进行苗后除草时,也可以使用草除灵与精喹禾灵合剂(17.5%精喹·草除灵乳油,商品名:块刀,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在板蓝根4-5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用100-140ml对水30-40kg均匀茎叶喷雾,以防治板蓝根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6 小结

板蓝根田除草可以在板蓝根播前、播后与生长期间进行,草害比较轻的地块,可以采用氟乐灵、二甲戊灵、草除灵等进行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进行苗后除草。草害比较重的地块,在采取土壤处理的基础上,继续采用茎叶处理。尤其恶性杂草或抗药性杂草较多的田块,在施药时增加有增效作用的展着剂、助渗剂或其他化工助剂。或利用作物与杂草萌发出土的时差进行选择,综合利用播前、播后或苗后除草剂可有效防除板蓝根田杂草的为害,达到控制杂草的目的。综合分析播前、播后苗前和苗后施药的优缺点,并考虑到板蓝根植株的安全性,板蓝根化学除草应以播前土壤施药为主,争取一次施药便能保证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危害。

摘要:田间试验表明:48%氟乐灵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30%草除灵等都可以用于防除板蓝根田间阔叶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物都能有效防除板蓝根田间阔叶杂草,且对作物安全。生产上也可以利用作物与杂草萌发出土的时间差,施用几种药物进行综合防治,达到有效控制板蓝根田间阔叶杂草的目的。

关键词:氟乐灵,二甲戊灵,草除灵,板蓝根,阔叶杂草

参考文献

[1]陶波,胡凡.杂草化学防除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屠豫钦.农药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3]常维春,常彤.板蓝根地黄无公害高效栽培与加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4]漆燕玲.黄芪、板蓝根无公害栽培技术[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冯志刚,许俊刚.板蓝根、葛根、连翘、猫爪草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2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桑园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桑园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施用剂量不低于3.0L/hm2,即有效成分1.230kg/hm2,采用二次稀释法,对水750L/hm2,在杂草旺盛生长时期进行杂草茎叶定向均匀喷雾,对桑园杂草防效好,持效期长,对桑树安全,无药害.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21)分类号:S451.2 S48+.9关键词: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桑园杂草 防效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3

一、试验材料

1.示范作物及防治对象

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垦稻12,防治对象为水稻本田一年生杂草及部分多年生杂草。

2.示范药剂

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3.示范条件

试验落实在绥化市北林区新华乡红星村四组李广和家稻田内,前茬为水稻,地势平坦,土壤为黑土,肥力均匀,pH值7.0,有机质2.97%,水稻品种为垦稻12。亩施五洲丰复合肥35kg做底肥,分蘖期亩追施尿素10kg。于2010年4月15日浸种,4月20日进行播种,5月10日出苗,5月25日进行移栽,移栽株行距为(9×4)寸~2~3株。6月8日毒土法施药。施药时天气情况:晴,18~26℃,西南风1~2级。田间管理正常。施药时田间杂草主要是稗草、三棱草、泽泻及狼巴草,处于2~3叶期。

二、示范方法

1.示范设计

试验处理 5个。

处理1: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30g/亩

处理2: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40g/亩

处理3: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50g/亩

处理4:当地常规药剂(莎稗磷),常规用量

处理5:空白对照

示范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处理1—处理4示范面积分别为300㎡,处理5(空白对照)示范面积20m2。

2.示范方法

水稻移栽前5~7d或移栽后15~20d内施药,毒土法,按示范剂量混拌均匀,均匀的抛撒于水田中。施药时及施药后7d保持3~5cm水层。

3.示范调查及计算

(1)安全性调查。每点次分别于施药后5d观察,水稻秧苗矮化苗、死苗、蹲苗现象发生情况。于施药后5、10d各调查一次水稻株高和分蘖,处理间、处理区与对照区比较差异。

(2)防效调查。分别于施药后15、30d各进行一次防效调查,第30d调查一次鲜重防效。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1㎡。

(3)药效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安全性

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安全性调查。每点次分别于施药后5d观察,未发现水稻秧苗有矮化苗、死苗、蹲苗现象发生。于施药后5、10d水稻株高和分蘖,处理间、处理区与对照区比较差异不明显,表明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2.除草效果

分别于施药后15、30d各进行一次防效调查,第30d调查一次鲜重防效。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1m2。调查结果表明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本田常见杂草有较好的防效。

药后15d各处理对杂草的总株防效分别为:处理1防效为80.82%,处理2防效为85.85%。处理3防效为87.42%,处理4防效为83.33%;各处理对稗草的防效为82.54%~88.89%,对三棱草的防效为80.9%~86.52%;对泽泻的防效为81.48%~88.89%;对狼巴草的防效为75.51%~83.67%。

药后30d各处理对杂草的总株防效分别为:处理1防效为81.89%,处理2防效为86.76%。处理3防效为87.57%,处理4防效为84.32%;各处理对稗草的防效为83.78%~89.19%;对三棱草的防效为81.37%~87.25%;对泽泻的防效为82.54%~87.3%;对狼巴草的防效为77.19%~84.21%。

药后30d各处理的总鲜重防效分别为:处理1鲜重防效为90.24%,处理2鲜重防效为92.49%,处理3鲜重防效为93.12%,处理4鲜重防效为91.61%。

四、结论

(1)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在示范剂量内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2)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田稗草、三棱草、泽泻等杂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2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适宜用量50g/亩。

(4)推荐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4

为了在半干旱地区小麦田推广防治禾本科杂草的炔草酸除草剂, 我们在朝阳市近郊小麦田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对比试验, 筛选出防除效果最好、对小麦安全的使用浓度,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二、试验条件

作物为小麦, 栽培品种:辽麦十五。小麦栽培类型为露地, 3月30日播种, 4月9日出苗, 土壤为沙壤土, 试验地土壤pH值为7.1, 有机质含量2.0%前茬作物为玉米, 没有使用除草剂。试验对象杂草品种主要有:狗尾草[Setaira viridis (L.) Beauv]/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苋[Chenopodium album L.]/藜[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试验药剂为15%炔草酸水乳剂, 由安徽锦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小区面积:20平方米, 重复4次。施药方法为喷雾法, 5月16日, 于禾本科杂草3~5叶期喷药, 施药1次。

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 土壤pH值为7.1, 有机质含量1.8

每亩撒施充分腐熟优质农家肥500千克、复合肥25千克、尿素25千克。3月30日播种, 4月9日出苗。

在第一次调查药效的前一天, 对处理6进行人工除草一次。

四、调查时间和次数

第一次于施药后15天调查;第二次于施药后30天调查。每小区调查4点, 每点0.25平方米, 第一次于施药后15天调查杂草种类、株数, 计算株数防效;第二次于施药后30天调查杂草种类、株数和鲜重, 计算株数防效、鲜重防效和总

防效。并对防效进行统计分析。

施药后注意观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调查药效的同时测量小麦株高、叶龄、叶色。

试验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 未见药害症状。

五、结果与分析

生物统计分析方法: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 (DMRT) 法, 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应用的软件是DPS软件) 。

15%炔草酸水乳剂用于防除小麦田杂草, 对单子叶杂草药效理想, 每亩用药量13.3毫升、20毫升、26.6毫升、40毫升。施药后30天调查 (第二次) , 对杂草株数总防效分别为56.8%、64.4%、76.4%、78.7%, 鲜重总防效分别为64.6%、70.0%、82.4%、81.6%, 人工除草对杂草的株数总防效和鲜重总防效分别为82.6%、83.8%。

15%炔草酸水乳剂对小麦单子叶杂草的防效较为理想, 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推荐用量为每亩26.6毫升 (有效成分59.9克/公顷) 。

15%炔草酸水乳剂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3~5叶期, 采用喷雾法茎叶处理施药一次, 每亩药液量60千克, 施药时一定要均匀周到, 并要注意选择无风天施药, 避免药液溅到其它作物的绿色部分。

施药后经观察, 试验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 未见药害症状。

参考文献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5

关键词: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桑园杂草,防效

高含量草甘膦除草剂是今后草甘膦类除草剂发展及应用的主要方向。为明确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桑园杂草的防效, 特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金寨县白塔畈乡楼冲村一农户承包田, 面积780m2, 土壤为黄棕壤, 土壤质地为中层耕种麻石土, 有机质含量16.0g/kg, pH值5.2, 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桑树为胡桑, 1998年栽植, 株行距0.5m×2.0m, 长势较好。试验时桑树呈光拳状, 部分夏伐处开始吐露新叶;桑园内的杂草正处于旺盛生长时期, 多数杂草处于八至十叶期。试验时土壤相对含水量80%左右。

1.2 试验对象

药前进行桑园田间杂草密度调查, 平均密度为245株/m2左右, 其中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L.) Beauv) 约占36%, 碎米莎草 (Cyperus iria L.) 约占23%, 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约占14%, 南苜蓿 (Medicago hispida Gaertn) 约占12%, 其他少量杂草包括小飞蓬、铁苋菜、酸模叶蓼、鸡眼草、萹蓄、苍耳、反枝苋、粟米草、稗草、马唐及其他莎草等, 约占15%。

1.3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 对照药剂为10%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安庆强化益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市售) 。

1.4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见表1) , 小区面积30m2, 4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1.5 施药时间与方法

试验于2008年6月25日上午10时进行, 共施药1次。施药药械为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加装单个扇形雾喷头, 工作压力0.2~0.4MPa, 喷孔口径为0.7mm, 流量0.36~0.48L/min。施药前空白对照区先喷等量清水, 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 采用二次稀释法, 以对水675kg/hm2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 充分混匀后以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逐个对准杂草茎叶定向均匀喷雾, 不重喷、漏喷。

1.6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多云, 南风2级, 当天气温21.8~29.3℃, 平均温度24.7℃, 平均相对湿度79%。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35.8℃, 最低温度20.9℃, 降雨日数22d, 最高日降雨量32.8mm, 最低0.1mm, 总降雨量166.6mm。

1.7 调查方法

安全性调查于药后4d、7d、10d各调查1次, 共3次。防效调查采用绝对值调查法于药后15d (2008年7月10日) 、30d (7月25日) 、45d (8月10日) 各调查1次, 共调查3次, 最后一次加测杂草鲜重。每小区随机取4点, 每点调查0.25m2, 分别记载各点内杂草株数。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药后4d、7d、10d的调查及观察表明,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试验剂量内对桑树安全无药害。

药后4d观察, 狗尾草、碎米莎草、牛筋草、小飞蓬等杂草中毒症状明显, 叶片枯黄;药后7d观察, 除酸模叶蓼叶片和植株顶端发黄或枯萎外, 其他杂草植株褪绿呈黄色, 少量已枯死, 狗尾草和碎米莎草大多已枯死;药后10d观察, 除酸模叶蓼外其他杂草已基本整株枯死。药后15d调查, 杂草株防效均在95%以上, 总草防效均99%以上, 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30d、45d调查, 各药剂处理区杂草为杂草种子重新萌发或中毒未死亡重新生长的杂草, 以莎草、番杏科粟米草和大戟科叶下珠数量较多, 其他少量为牛筋草、苍耳、反枝苋、蓼等, 但药后30d的总草株防效均在89%以上, 药后45d虽总草防效下降, 但桑树长势茂盛, 杂草长势较差, 对桑树生长影响较小 (见表2、表3、表4) 。

药后45d调查, 虽株防效不高, 但主要杂草鲜重防效较好, 各处理主要杂草鲜重防效均在83%以上, 各处理总草鲜重防效均在87%以上 (见表5) 。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桑园杂草具有较好防效, 持效期长, 对桑树安全, 无药害。从防效及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 建议施用剂量不低于3.0L/hm2, 即有效成分1.230kg/hm2, 采用二次稀释法, 对水750L/hm2, 在杂草旺盛生长时期进行杂草茎叶定向均匀喷雾。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参考文献

[1]林水中, 王明霞, 蒋守清.草甘膦和调节膦混用防除桑园杂草试验[J].江苏蚕业, 2008 (3) :59-60.

[2]卫美红.10%草甘膦水剂防除桑园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蚕桑通报, 2005, 36 (4) :34-35.

[3]刘雷, 朱秀红.克芜踪防除桑园杂草的效果[J].陕西农业科学, 2000 (11) :46-47.

[4]徐金平, 桑芝萍.快耘防除桑园杂草的效果[J].杂草科学, 2007 (4) :58-59.

[5]李民, 王建新, 王其龙, 等.20%“龙卷风”防治桑园杂草药效试验[J].中国蚕业, 2007 (4) :18-21.

[6]黄传书, 赵平.使它隆 (Starane 2000) 防除桑园杂草试验[J].蚕学通讯, 2000 (4) :6-7.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6

关键词:120g/L烯草酮乳油,大豆田,杂草,防效

为明确不同用量的120 g/L烯草酮乳油对春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豆的安全性, 特进行本试验, 以期为该药剂登记提供科学依据[1,2,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北安市农业中心试验地。土壤为暗棕壤, 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32.4 g/kg, pH值5.7。试验杂草对象为禾本科杂草。供试作物为大豆, 品种为北豆5号。供试药剂为120 g/L烯草酮乳油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对照药剂120 g/L烯草酮乳油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喷雾器为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FB-18AC型背负式喷雾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分别为:120 g/L烯草酮乳油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525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63 g/hm2) (A) 、600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72 g/hm2) (B) 、675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81 g/hm2) (C) 、1 200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144 g/hm2) (D) ;120 g/L烯草酮乳油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600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72 g/hm2) (E) , 以空白作对照 (CK) 。

1.3 试验实施

5月8日播种, 采用垄三栽培方式, 施用尿素75 kg/hm2、二铵180 kg/hm2、硫酸钾50 kg/hm2, 试验期间未进行灌溉, 靠自然降水。在大豆二至四叶期, 杂草二至四叶期施药, 采用供试喷雾器进行茎叶喷雾处理[4,5,6], 喷液量450 L/hm2。2011年6月15日上午施药, 施药当天为晴天, 温度18~29℃, 相对湿度71%。, 施药1次。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施药后15、30 d调查各处理药剂对春大豆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7,8,9], 并观察药剂对大豆的安全性及其对杂草的影响。秋季进行测产, 以观察药剂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观察, 各处理区没有出现药害症状, 大豆生长发育正常。试验结果表明120 g/L烯草酮乳油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大豆安全。

2.2 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 施药后15 d调查, 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对杂草的株总防效为90.6%~96.0%。施药后30 d调查, 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对杂草的株总防效为95.0%~98.8%;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对杂草的鲜重总防效为96.4%~99.2%。处理E的防效与其他各药剂处理接近。同时田间观察发现, 施药3 d后杂草变黄, 生长停止, 然后整株逐渐变黄, 7~10 d后全株逐渐干枯死亡。

2.3 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从测产结果看, 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产量分别为2 417、2 442、2 497、2 452、2 537 kg/hm2, 较CK增产15.8%~21.6%, 以处理E的增产率最高, 增产率为21.6%。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从施药后的田间观察和秋季测产情况可以看出, 120 g/L烯草酮乳油施药后大豆田未出现药害症状,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大豆安全。适宜施药期为大豆二至四叶期、杂草二至四叶期, 效果最佳, 用量以450~525 mL/hm2 (有效成分用量54~63 g/hm2) 为宜, 对水450 L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杨民香, 李春波.250g/L氟磺胺草醚水剂防除大豆田杂草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5) :194.

[2]赵哲, 刘燕, 谷祖瑜, 等.82%乙.恶.滴丁酯乳油对大豆的安全性及杂草防效的研究[J].现代化农业, 2012 (8) :3-4.

[3]程麦凤, 党建友, 连晋, 等.晋南夏播大豆田不同除草剂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7 (4) :67-70.

[4]段强, 鲍静, 王冲.250g/L氟磺胺草醚水剂防除夏大豆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J].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0 (5) :27-29.

[5]贾博, 倪汉文, 韦韬, 等.氯氟草醚乙酯在大豆不同叶龄期施用对阔叶杂草防效和对作物安全性评价[J].杂草科学, 2008 (1) :26-28.

[6]孙一惠, 张荣宝, 周金辉, 等.50g/L咪唑乙烟酸水剂对大豆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8, 29 (1) :27-29, 43.

[7]王英姿, 纪明山, 祁之秋, 等.几种除草剂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评价[J].世界农药, 2007, 29 (1) :44-46.

[8]陈德胜, 王友定, 王玉平.50%乙草胺.异恶草松乳油对大豆田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4) :3402.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7

关键词:看麦娘,除草剂,防除效果

看麦娘是我区麦田主要杂草之一, 目前, 化学除草仍然是防除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长时间使用单一农药, 使杂草对部分农药产生抗性, 影响防除效果, 为此笔者选用五种药剂进行施药防除试验, 旨在选出仿效较好, 既保证药剂防除效果, 有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为科学防除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冬前试验地设在赣榆区塔山镇小莒城村, 前茬水稻, 供试小麦品种为烟农19, 土壤类型包浆土, 有机质含量10.42, 土壤p H值6.15, 肥力一般, 施药时小麦4~5叶, 盖度60%左右, 看麦娘3~4叶, 盖度25%左右。早春设在赣榆区宋庄镇宋庄村, 前茬水稻, 土壤类型盐化黄土, 有机质含量21.4, 土壤p H值7.32, 肥力一般, 施药时小麦5~6叶左右, 盖度55%, 看麦娘5叶, 盖度20%左右, 小麦都是撒播。

1.2 作物品种与生育期

作物品种:小麦烟农19。

生育期:冬前试验小麦叶龄:4~5叶期;盖度:60%左右;早春试验小麦叶龄:5~6叶期;盖度:55%左右。

1.3 药剂名称

试验处理 (供试药剂) :麦极30g/667m2、骠马100ml/667m2、阔世玛3.6%WG冬20春30ml/667m2、5%大能80g/667m2、5%爱秀80g/667m2。

1.4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4次重复设计, 每个重复6个处理 (麦极30g/667m2、骠马100ml/667m2、阔世玛3.6%WG冬20春30ml/667m2、5%大能80g/667m2、5%爱秀80g/667m2、清水对照) , 共设24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10m2, 随机排列。各小区之间设1m保护行。

1.5 施药时间、次数、喷雾器和喷液量

冬季:2015年12月04日中午12:30~14:30。用药次数1次。

早春:2016年2月26日中午12:30~14:30。用药次数1次。

1.6 调查时间和方法

安全性调查:冬季:在药后15天观察杂草防效的同时, 观察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早春:在药后15天观察杂草防效的同时, 观察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防效调查:1冬季施药。第一次调查:用药前杂草基数调查;第二次药后15天目测防效调查;第三次药后30天杂草目测防效凋查;第四药后90天目测防效凋查;第五次药后120天调查株数和鲜重防效。2春季施药。第一次调查:用药前杂草基数调查。第二次药后15天目测防效。第二次调查药后30天杂草目测防效凋查。第四次调查:药后60天调查株数和鲜重防效。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安全性调查

冬季:2015年12月4日用药, 在用药15天后观察杂草防效的同时, 观察了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观察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未见明显的药害症状。

早春:2016年2月26日用药, 在用药15天后观察杂草防效的同时, 观察了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观察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未见明显的药害症状, 但啶磺草胺和阔世玛药剂处理区较对照或其它药剂处理区, 表现为轻微蹲苗。

2.2 防效

冬季。药后15天观察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麦极, 平均防效为15%;第二是阔世玛3.6%WG, 平均防效为13.75%;第三是5%大能, 平均防效为12.5%;第四是5%爱秀, 平均防效为11.25%;最差的是骠马, 平均防效达为10%。

药后30天观察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大能5%, 平均防效为43.75%;第二是麦极, 防效为40%;第三是爱秀5%, 防效为37.5%;第四是阔世玛3.6%WG, 平均防效为33.75%;第五骠马, 防效为32.5%。

药后100天观察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爱秀5%, 平均防效为100%;第二是大能5%, 平均防效为99%;第三是麦极, 平均防效为95.75%;第四是骠马, 平均防效为91.25%;第五是阔世玛3.6%WG, 平均防效为46.25%。

药后15天观察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大能5%、爱秀5%两个处理, 平均防效为45%;第二是骠马, 平均防效为41.25%;第三是麦极, 平均防效为38.75%;第四是阔世玛3.6%WG, 平均防效为36.25%。

药后30天观察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大能5%、爱秀5%两个处理, 平均防效为96.5%;第二是骠马, 平均防效为88.75%;第三是麦极, 平均防效为86.25%;第四是阔世玛3.6%WG, 平均防效为83.75%。

药后50天观察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大能5%、爱秀5%两个处理, 平均防效为100%;第二是麦极、骠马、阔世玛3.6%WG三个处理, 平均防效为97.25%。

冬季株防效。冬季药后120天杂草株防效最好的是爱秀5%, 4个重复株防效加权平均为98.09%;第二是大能5%, 4个重复株防效加权平均为97.03%;第三是麦极, 4个重复株防效加权平均为87.51%;第四是骠马, 4个重复株防效加权平均为75.39%;第五是阔世玛3.6%WG, 4个重复株防效加权平均为43.22%;第六是对照, 4个重复株防效加权平均为-35.94%。

冬季株防效各处理与对照 (处理6) 之间的冬季株防效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爱秀5%、大能5%、麦极、骠马、阔世玛3.6%WG与对照之间的冬季株防效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爱秀5%、大能5%、麦极之间无显著差异;骠马、阔世玛3.6%WG之间无显著差异。

3 结论

3.1 安全性

从冬季与早春用药15天后的观察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未见明显的药害症状, 但啶磺草胺和阔世玛药剂处理区较对照或其它药剂处理区, 表现为轻微蹲苗。

3.2 目测

从药后不同时间的观察结果看:冬季药后15天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药后30天各处理间出现差异, 对看麦娘防效较好的是大能5%、麦极、爱秀5%。药后100天各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 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爱秀5%, 平均防效100%;第二是大能5%, 平均防效为99%;第三是麦极, 平均防效为95.75%;第四是骠马, 平均防效为91.25%;第五是阔世玛3.6%WG平均防效为46.25%;对照为0。

早春:药后15天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药后30天各处理间出现差异, 对看麦娘防效较好的是大能5%、爱秀5%、骠马、麦极。药后100天各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 对看麦娘防效最好的是大能5%、爱秀5%两个处理, 平均防效为100%;第二是麦极、骠马、阔世玛3.6%WG三个处理, 平均防效为97.25%;对照为0。

3.3 株防效

冬季药后120天杂草株防效最好的是爱秀5%、大能5%, 株防效达到95%以上;其次是麦极株防效达到85%以上;第三是骠马, 株防效达到75%以上;其他处理株防效均低于50%;对照为-35.94%。

冬季鲜重防效麦极与对照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其它各处理与对照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 骠马、阔世玛3.6%WG%、大能5%、爱秀5%、对照之间无显著;大能5%、对照之间无显著差。

早春药后60天杂草株防效最好的是大能5%、爱秀5%两个处理, 株防效达到100%;其次为骠马、阔世玛3.6%WG%株防效达到95%以上;其他处理均为90%以上;对照为12.05%。

早春株防效各处理与对照处理6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但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

3.4 鲜重防效

冬季药后120天杂草鲜重防效最好的是爱秀5%,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为0.392g;第二是大能5%,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为0.7919g;第三是阔世玛3.6%WG,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0.8687g;第五是骠马,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为0.9352g;最差是麦极,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为1.1022g;对照为0.6438。

冬季鲜重防效麦极与对照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其它各处理与对照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 骠马、阔世玛3.6%WG%、大能5%、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大能5%、对照之间无显著差。

早春药后60天杂草鲜重防效最好的是大能5%、爱秀5%两个处理, 无杂草;第二是麦极、阔世玛3.6%WG%,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为0.0211~0.0289g;第三是骠马,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为0.0556g;对照处理6, 平均每株看麦娘鲜重为0.1246g。

早春鲜重防效各处理与对照处理6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麦极、阔世玛3.6%WG%、骠马之间无显著差;麦极、阔世玛3.6%WG%、骠马、大能5%、爱秀5%之间无显著差。

参考文献

[1]陈思宏, 倪运东, 马学文, 等.多种药剂防除小麦田日本看麦娘的效果及安全性[J].杂草科学, 2013, 31 (1) :52-54.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生产;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 江苏常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72%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 吉林金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药剂处理, 分别为: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300g/hm2 (A) 、450/hm2 (B) 、600g/hm2 (C) 、900g/hm2 (D) , 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hm2 (E) , 72%异丙草胺225g/hm2 (F) , 以喷清水作空白对照 (CK) , 并设人工除草区。重复4次,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20m2。

1.3 水稻品种与防除对象

供试田水稻品种为盐粳8号, 供试田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鲤肠、草龙等。

1.4 试验实施

试验地设在江苏省阜宁城镇北村7组, 前茬小麦, 土质为粘壤土, pH值为7.2, 肥力较高。于6月24日抛秧, 密度为288万穗/hm2;试验于抛秧后2d (6月26日) 上午用药, 各处理区毒土使用量225kg/hm2;药与土拌匀, 均匀撒施, 用药后保持10cm水层5d。用药当日, 晴到多云天气, 微气, 气温23.5~33.5℃, 用药时田间浅水层, 药后10d以内 (6月26日至7月6日) 以阴雨天为主, 有8d雨日, 雨量0.9~46mm, 平均气温22.8~28.1℃。

1.5 试验调查

1.5.1 安全性调查。

于药后7d、15d目测各处理小区水稻生长状况与人工除草区有无明显区别;于水稻成熟时, 每小区随机调查4点, 每点0.11m2, 调查有效穗数, 计算理论产量。

1.5.2 药效调查。

药后15d, 每小区定4点, 每点0.25m2, 调查各种杂草株数, 计算株防效;药后35d, 调查点内杂草株数并称地上部鲜重, 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15d防效

2.1.1 对稗草的防效。

药后15d (表1) , 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性粉剂300g/hm2、450g/hm2、600g/hm2、900g/hm2对稗草的防效为62.53%、91.6%、95.87%、100%;对照药剂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hm2和72%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225g/hm2防效分别为75.87%、83.33%, 均低于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450~900g/hm2的防效。

2.1.2 对阔叶杂草的防效。

药后15d (表1) , 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300g/hm2、450g/hm2、600g/hm2、900g/hm2对阔叶杂草总防效分别为54.03%、100%、100%、100%;对照药剂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hm2和72%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225g/hm2防效分别为85.01%、92.08%, 均低于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450~900kg/hm2的防效。

2.1.3 对总草的防效。

药后15d (表1) , 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300g/hm2、450g/hm2、600g/hm2、900g/hm2对总草防效分别为58.41%、95.68%、97.87%、100%, 对照药剂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hm2和72%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225g/hm2防效分别为80.30%、87.58%, 均低于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450~900g/hm2的防效。

2.2 药后35d除草效果

2.2.1 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药后35d (表2) , 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300g/hm2、450g/hm2、600g/hm2、900g/hm2对稗草的防效都比较高, 株防效分别为80.87%、93.75%、100%、100%, 鲜重防效分别为86.22%、94.99%、100%、100%;对照药剂72%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株防效为90.23%、鲜重的防效为92.52%, 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株防效为85.48%、鲜重防效为90.23%, 2种对照药剂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高于30%苄·异丙草胺低剂量300g/hm2, 低于高剂量450~900g/hm2。

2.2.2 对阔叶草总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药后35d (表2) , 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300g/hm2、450g/hm2、600g/hm2、900g/hm2对阔叶草总的株防效分别为36.63%、35.88%、89.00%、100%, 鲜重防效分别为45.45%、81.82%、96.50%、100%;对照药剂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和72%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株防效分别为39.13%、96.13%, 鲜重防效分别为59.44%、99.30%。药后35d对阔叶草的株防效较药后15d低, 这是由于药后田间又出阔叶草小草, 说明30%苄·异丙草胺用于水稻抛秧田, 持效期较短。

(%)

2.2.3 对总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药后35d (表2) , 各用药处理对总草的防效较药后15d略有上升。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300g/hm2、450g/hm2、600g/hm2、900g/hm2株防效分别为74.32%、85.18%、98.37%、100%, 鲜重防效分别为85.84%、94.87%、99.97%、100%;对照药剂10%苄磺隆株防效为78.62%、鲜重防效为89.94%, 72%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株防效为91.10%, 鲜重防效为92.59%。2种对照药剂的防效均高于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低剂量300/hm2, 低于高剂量450~900g/hm2。

2.3 对水稻的安全性

药后7d、15d目测各用药处理小区水稻生长情况并与人工除草区比较, 均无明显区别, 说明该药剂对水稻安全。于水稻成熟时, 调查有效穗数, 最终计算理论产量, 各用药处理产量11.71~11.95t/hm2, 与人工除草区11.95t/hm2相近, 无明显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草莓田间杂草防除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集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铃薯试验田 (集贤县农业科研所) 。该试验地地势平坦, 属于秋整地。前茬作物为玉米, 玉米采用三垄栽培, 轮作模式为玉米—玉米—马铃薯。采用乙草胺+2, 4-滴丁酯封闭除草, 对后茬作物及杂草无影响。试验田马铃薯于5月2日播种, 5月24日出苗, 出苗率达95%;试验期间共进行2次中耕。

1.2 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克新13, 栽种块茎。

试验防治的杂草为稗草、狗尾草、藜、苋、蓼、铁苋菜、苘麻、苍耳、荞麦蔓、鸭跖草、刺菜、茵陈蒿。

供试药剂: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美国杜邦公司) 、50%乙草胺·嗪草酮乳油 (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即施用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75 g/hm2 (A) 、82.5 g/hm2 (B) 、90.0 g/hm2 (C) 、165.0 g/hm2 (D) , 施用50%乙草胺·嗪草酮乳油3 000 m L/hm2 (E) , 以人工除草作对照 (CK) 。对茎叶喷雾, 用水量675 kg/hm2。50%乙草胺·嗪草酮乳油于5月20日施药, 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于5月26日施药[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

由表1可以看出, 药后10、30、45 d观察, 未发现马铃薯幼苗出现任何药害症状, 说明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安全[3]。较之药后30、45d, 药后10 d各处理总草株防效最佳, 其中以处理B、C、D的总草株防效最理想, 均达82.0%以上, 高于处理E;药后45d, 以处理C、D的总草鲜重防效最理想, 均达80.0%以上, 高于处理E。

2.2 各药剂的杀草谱

由表2可以看出, 以处理C、D的杂草谱广泛, 且药效好;处理B次之。从秋季测产结果看, 处理A、B、C、D的增产率分别为87.6%、96.8%、100.6%、114.1%, 各处理均高于CK。经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 各药剂处理之间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 但均极显著高于CK。

(%)

注: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性。

注:+++表示药效好, 在95%以上;++表示药效较好, 在90%~95%;+表示有一定药效, 在80%~90%;-表示药效较低, 在80%以下。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试验结果, 可以看出, 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田稗草、狗尾草、藜、苋、蓼、铁苋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苍耳、荞麦蔓、鸭跖草、苘麻、刺菜、茵陈蒿基本无效。应在马铃薯出苗后杂草二至三叶期施药, 用量以82.5~90.0 g/hm2为宜[4,5,6,7]。

参考文献

[1]戴启洲, 吴素净.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马铃薯田杂草试验[J].植物医生, 2011 (1) :15-16.

[2]张树明.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烟草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1 (4) :50-51.

[3]路兴涛, 张田田, 张勇, 等.砜嘧磺隆的除草活性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J].农药的应用技术, 2011 (11) :25.

[4]季万红, 刘琴, 王艳, 等.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马铃薯田效果研究[J].杂草科学, 2012, 30 (1) :61-63.

[5]赵雨佳, 李义江, 黄振霖, 等.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马铃薯, 2013, 27 (3) :166-168.

[6]陈春艳, 王朝海, 白永生, 等.不同稀释倍数代森锰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5) :106-107.

上一篇:遮阳伞的设计与应用下一篇: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