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变的危害

2024-06-10

饲料霉变的危害(精选七篇)

饲料霉变的危害 篇1

霉菌毒素是由许许多多的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霉菌也可产生多种毒素) 毒素的通称, 是霉菌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自然界中的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田间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两类, 其分泌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等。仓储霉菌是在储藏过程中产生的, 以曲霉菌属为主, 其分泌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和青霉菌毒素。霉变饲料或原料中最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T-2毒素及呕吐毒素等。霉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条件。

2 霉菌毒素的危害

(1) 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在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 首先影响免疫系统, 使其对疫病的易感性增高, 药物治疗效果差。凝血因子抑制剂。表现为伤口处长时间流血不止, 以及浆膜下层淤斑出血, 小肠和结肠出血等。侵害肝脏。致使肝功能下降, 肝脏肿大, 胆汁分泌减少, 导致对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率下降10%以上。

(2) 破坏饲料及原料质量。孢霉菌属于一种腐生微生物, 靠分解、消耗饲料养分生长繁殖, 还释放热量, 使料温升高, 其结果是饲料中蛋白质变质, 利用率降低, 氨基酸含量下降, 还会使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饲料在生产、运输、仓储和使用过程中的被氧化及遭受细菌感染, 给霉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导致更多的霉菌毒素产生, 影响饲料的质量。

(3) 对消化道黏膜造成腐蚀。T-2毒素能刺激皮肤和黏膜, 引起口腔与肠道黏膜溃疡和坏死。毒素进入血液中能产生细胞毒作用,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 使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高, 引起全身各器官出血, 从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霉菌毒素的毒性抑制了蛋白质合成, 肠道免疫系统的被破坏会使家禽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

(4)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粱和小麦上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随剂量和猪只年龄不同而异。饲料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1~5mg/kg即引起小母猪提前发情、外阴部水肿、脱垂和早熟性乳房发育;小公猪包皮增大、性欲降低和睾丸变小;成年母猪不发情、假妊娠。妊娠母猪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305mg/kg将导致早期胚胎死亡和母猪流产。

(5) 赭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肾毒素。给猪饲喂含赭曲霉毒素1mg/kg的饲料3个月, 即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 致使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 成为橡皮肾。

(6) 新月霉菌毒素。饲喂含有新月霉菌毒素的饲料, 可引起猪只皮肤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和胃肠炎, 严重时病猪拒食、呕吐或因心血管系统衰竭而死亡。

(7) 麦角毒素。饲喂含麦角毒素的饲料, 猪只可在数天或数星期内出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的症状, 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部坏死。

(8) 念珠镰孢霉和增生镰孢霉。普遍存在于白玉米和黄玉米中, 在饲料中的含量高于120mg/kg时, 可引起猪只肺水肿和胸腔积液, 发病率高达50%。

饲料中含有2种以上的霉菌毒素, 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加深对猪的危害。综合症状由浅至深可分为免疫功能降低、厌食、饲料报酬低、增重慢、消化功能紊乱, 皮肤坏死、繁殖障碍、肿瘤发生及摇摆死亡。

3 常见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好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做好仓库管理, 控制好仓库的温度、湿度, 并要防漏。对原料库应定期进行熏蒸消毒。库内要求通风良好, 原料与饲料不可直接接触地面或墙壁。尽量减少存放时间。加强原料质量管理, 缩短原料储存时间, 及时清理被污染的原料。改善储藏环境, 控制霉变条件。主要措施有:干燥防霉、低温防霉和气调防霉。改进栽培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 实行作物的轮作倒茬。

(2) 治疗措施。猪中毒以后, 应立即停喂霉变的饲料并更换优质饲料。同时对症用药, 可用硫酸钠30~50g, 液体石蜡50~100m L, 加水500~1000m L灌服, 以排出毒素和保护肠黏膜。出现脑水肿时, 可用20%甘露醇1~2g/kg体重静脉注射, 每天2次。出现阴道脱出和肛脱时, 先清洗消毒, 再采用外科手术法进行缝合, 并用消炎药物治疗。出现腹水、肺水肿、出血、肾肿、腹泻且精神萎靡等症状时, 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C和肌苷,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拌料以控制继发感染。

摘要:霉菌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在玉米收获季节, 阴雨连绵导致玉米在收获前后感染霉菌, 产生霉菌毒素。猪采食了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 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 (死精、不育、死胎等) 、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 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高温多雨要重视饲料霉变的危害 篇2

今年7月份, 我国东北、华北及黄淮等几个玉米主产区都遭遇暴雨天气。8月份东北中南部、华北东北部和南部、江南中西部和南部、华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其中, 辽宁中部、湖南东南部、江西西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100~180㎜) , 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与常年同期持平或偏多3~7成, 局部地区偏多1~2倍。在这种气候下正好为许多霉菌的滋生提供了一个温床, 畜禽的饲料, 尤其是玉米、小麦、大豆等淀粉含量多的饲料难逃霉菌污染。另外, 这些极端天气对霉菌也易产生应激反应, 霉菌产生的毒素增加, 所以, 一定要加强对畜禽霉菌毒素中毒的了解和提高这方面警觉性, 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饲料霉变处理方法 篇3

吸附法。一是用葡聚甘露聚糖法, 但效果一般, 费用较高;二是用活性炭法和硅酸盐法。只对黄曲霉毒素有效, 对其他毒素无效。且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了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目前应用效果较差。

添加活力酶法。活力酶不同于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 更不同于一般防霉剂。防霉剂只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无法清除饲料中已产生的霉菌毒素。而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 只能对轻度污染霉菌毒素的饲料有效, 严重和中度发霉的饲料起不到作用, 只能废弃, 禁止饲喂。活力酶中含葡萄糖氧化酶, 属于一种氧化还原酶, 可直接抑制黄曲霉、黑根霉、青霉等多种霉菌, 促进肝脏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协助肝脏代谢毒素, 对黄曲霉毒素中毒症造成的危害, 可很好地解除。

霉变饲料引起猪胃溃疡的病例 篇4

1 发病情况

福建省建瓯市某养猪场, 现有存栏母猪150头, 3~4月龄50 kg左右的育成猪398头, 育肥猪502头, 哺乳小猪532头。自2011年8月份以来, 陆续死亡育成猪38头, 哺乳母猪3头, 2011年9月26日又死亡育成猪6头, 哺乳母猪1头, 前来求诊, 据调查, 由于平时疏于管理, 2011年6月堆放饲料的房屋漏雨, 未及时发现, 淋湿了饲料, 饲料发生轻微霉变, 畜主觉得可惜, 将与其他参拌使用。查看饲料, 刚进的玉米也有霉变的迹象。还有育成猪17头, 哺乳母猪6头, 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乃至废绝, 口渴喜饮水, 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 四肢无力, 走路蹒跚。

2 临床症状

病猪呈现消化不良, 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口渴喜饮水、衰弱、呕吐、腹痛, 可视黏膜明显苍白, 贫血, 粪便呈黑色糊状。死前体温下降, 呼吸急促, 腹痛不安, 体表可视黏膜苍白, 体质虚弱, 虚脱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的育成猪2头, 哺乳母猪1头, 主要病变在胃的贲门无腺区。表现为溃疡灶凹碴, 深达肌层, 溃疡底部凹凸不平, 常覆盖黄褐色坏死组织, 可见清晰的暗红色血管。可见胃黏膜糜烂、坏死, 胃底穿孔, 腹腔内有大量积血, 腹腔积液多达15 L, 积液呈酱油色, 机体贫血。其它脏器没有异常病变。

4 实验室检验

4.1 随机对10头病猪耳静脉采血, 送市立医院进行红细胞计数, 用萨利氏比色计测定血红素含量。结果红细胞平均数为1.85×1012/L, 血红素平均为16.5 g/L。

4.2 采集精神正常的妊娠母猪血清10份、食欲减退或废绝的产仔母猪血清10份, 送至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 猪瘟、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检测均为阴性。

4.3 随机取淋湿的玉米和购进的玉米各5份, 先粉碎至20目筛, 量取所需的萃取液, 并加入到样品离心管中, 振荡或离心。所得上层液体为含有检测物质的待检液。用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 结果是:淋湿的玉米玉米赤霉烯酮阳性 (3/5) 、呕吐毒素阳性 (2/5) 、黄曲霉毒素B1阳性 (3/5) ;购进的玉米玉米赤霉烯酮阳性 (4/5) 、呕吐毒素阳性 (2/5) 、黄曲霉毒素B1阳性 (4/5) 。

根据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 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 确诊本病为霉变饲料引起猪胃溃疡的病例。

5 治疗

5.1 要求畜主保证原料供应, 购进新鲜的玉米, 停喂淋湿的玉米和原购进的玉米。

5.2 在饲料中添加1%碳酸氢钠, 中和胃酸, 同时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和制霉剂。

5.3 对于有症状的内服氢氧化铝、硅酸镁或氧化镁等抗酸剂。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 可在饲喂前投服次碳酸铋, 2~3次/d, 每头5~10 g/次, 也可口服鞣酸蛋白2~5 g/次, 2~3次/d, 同时注射维生素K、牲血素、复合维生素B, 连用5 d。

1月后未再出现新病例, 全群康复。

6 小结

6.1 猪胃溃疡的发病机理较复杂。由于不良因素 (霉变饲料) 的影响, 胃壁组织受到刺激, 引起黏膜充血、缺损和糜烂, 逐渐发生组织学变化:一方面已被损伤发炎、糜烂的胃黏膜组织。释放出组织胺, 使胃壁毛细血管扩张, 促进胃泌素的形成以及乙酰胆碱的大量产生, 从而刺激胃液的大量分泌, 酸度相对升高;与此相反, 保护性黏液却极度减少或缺乏, 胃蛋白酶在酸性胃液中起到消化组织的作用, 从而导致局部性溃疡的形成和产生。

6.2 发生胃溃疡的原因很多, 主要的病因有:饲料质量不佳、粗糙、霉变、缺乏营养、缺乏纤维;日粮中玉米比例过高, 粉碎过细, 颗粒料饲喂时间过长;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多;高铜、高锌饲料;缺乏维生素E、B1和硒;各种应激因素、遗传因素, 高热、寒冷, 寄生虫病 (蛔虫) 和传染病如猪瘟、蓝耳病等, 均可诱发胃溃疡。

饲料霉变的危害 篇5

攀枝花市某羊场于2008年9月20—23日分别死亡羊只1, 5, 6和5只, 其中9月21日早上死亡的羊只都鸣叫 (低吭) 几声后短时间内死亡, 且多集中于采食后2小时内。该羊场圈舍内较为闷热, 明显有不适感;饮水系统无异常。主诉, 山羊的日粮组成为混合精饲料、鲜皇竹草、啤酒糟和鲜花生秆, 其中后两种饲草约一周前开始饲喂, 为非常规饲料, 经过检查, 此两种料有不同程度的霉变。

2 临床症状

患病羊只食欲废绝, 精神极度沉郁, 步态不稳, 摇晃不定, 腹围较正常时大, 四肢发凉, 呼吸短促, 低吭或鸣叫不安, 偶有肌肉震颤、流涎, 听诊肺部有大面积湿音, 瘤胃蠕动微弱, 皱胃有流水声。

3 剖检变化

血液凝固不良, 肝脏有散在出血点, 胆囊肿大;肾脏或多或少有淤血;脾脏边缘呈肉芽状;心肌冠状沟处有散在出血点;肠段大面积坏死, 小肠和大肠均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出血, 肠系膜淋巴结浆液性水肿, 无出血;盲肠壁变薄、出血;黏膜有散在性脱落。

4 防治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于9月21日下午停止使用花生秆;9月22日下午停止喂啤酒糟;9月23日下午至24日停止进食;25日进食青饲料, 26日至27日进食谷草粉, 之后正常管理。

(2) 对症治疗。首次治疗以解毒、抗菌、解痉为主, 后期以缓解酸中毒、抗感染为主。

早期治疗可采用: (1) 左氧氟沙星100毫升, 地塞米松2毫升 (孕畜慎用) , 碳酸氢钠125毫升, 50%葡萄糖60毫升, 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 一次静脉注射, 每天2次; (2) 50%葡萄糖60毫升, 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 左氧氟沙星100毫升, 5%碳酸氢钠200毫升, 维生素C 4毫升, 黄芪多糖10毫升, 一次静脉注射, 每天2次。

后期治疗可用10%葡萄糖200毫升, 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 左氧氟沙星100毫升, 5%碳酸氢钠200毫升, 维生素B12毫升×2, 黄芪多糖10毫升, 一次静脉注射, 每天1次。同时可肌肉注射黄芪多糖10毫升, 氟苯尼考5毫升, 林可霉素4毫升, 维生素B14毫升。

5 体会

(1) 炎热季节和高温高湿环境要注意通风和降温, 暂停公畜配种, 减少追赶, 适当补给食盐和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日粮中添加1%~2%小苏打;热应激发生时, 应迅速将患畜移至阴凉通风处, 用冷水浇淋头部, 也可驱赶病畜至水中, 使散热至正常体温为止;注意观察, 及时检查和进行必要的治疗, 以减少急性死亡。

霉变饲料致妊娠母兔死胎报告 篇6

2009年8月, 李店镇养兔业主付某从外地种兔场购进5组种兔 (5公10母良种獭兔, 按规定程序先后给獭兔免疫注射了兔巴氏杆菌疫苗和兔葡萄球菌疫苗) 。饲料自配, 由4 0%的花生壳粉和60%的精料组成。饲养到年底, 先后有8只母兔配种产仔, 仔兔断奶成活率平均达92%。

从2010年1月7日开始, 付某为降低饲养成本, 从附近农户收购大豆秸, 粉碎后用来代替日粮中的花生壳粉。饲喂1个月后, 妊娠母兔陆续产下死胎。当地兽医怀疑是沙门氏菌感染, 给母兔注射3天痢菌净, 并在饲料中添加链霉素, 连喂1周, 不见好转。2010年3月, 又有7只母兔产下死胎。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种兔采食、饮水基本正常, 精神状态尚好, 有2只母兔反应迟钝, 喜伏卧, 多数尿液发黄, 眼结膜有轻度黄染, 其他未见异常。由于种兔未出现死亡, 没有进行病理解剖。考虑到2009年秋收季节, 大连市阴雨连绵, 部分大豆秸发生霉变, 怀疑饲料有问题。对现场剩余的大豆秸进行检查, 发现少量的大豆秸表面附着许多黄色、灰褐色粉尘。取洁净载玻片5片, 各加入灭菌生理盐水1滴, 取玉米秸粉尘, 制成压片,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镰刀状、扫帚状、棒状的菌丝。根据现场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确认妊娠母兔死胎是由霉变饲料导致。

3. 治疗

停止饲喂混有霉变大豆秸粉的配合饲料;增加兔的饮水量, 并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每公斤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50万国际单位, 连用3天;每天补喂1次胡萝卜丝。更换饲料及采取措施2周后, 有5只母兔发情配种, 均未出现死胎。

4. 经验总结

玉米霉变中毒的危害性及疾病预防 篇7

这些年来, 我国北方气候在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下, 玉米收获季节大范围降雨开始变得较为普遍。自2009年以来, 秋季连续的降雨先后导致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玉米霉变, 尤其是2012年的秋季, 玉米成熟收获期, 遇到了持续10多天阴雨天气, 致使河南全省和河北、山西两省南部地区的玉米在未收获的状态下霉变, 由于黑霉、绿霉对玉米的污染易于辨认, 黄曲霉污染直观性差, 农民普遍认为玉米未霉变而将玉米们售给畜禽养殖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 给养猪业和养禽业带来了很大损失。本文详细介绍了霉变玉米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 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有害成分的危害性, 进而提出了霉变玉米中毒的疾病预防和防治, 为今后防治此类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霉变玉米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及其危害性

2.1 霉变玉米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

对于饲料级玉米, 养猪企业和部分专业户对黄曲霉污染有所认识, 多数农户尚未认识其危害, 至于霉变玉米的其他危害, 很少引起重视。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Simon M Shane博士的研究结果, 霉变玉米可能含有的真菌有12种, 产生的毒素达16种, 主要有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M、黄曲露毒素G和曲酸, 寄生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M, 烟曲霉菌产生的烟曲酶醌, 最常见的霉变玉米中毒为黄曲霉毒素中毒、镰刀菌毒素中毒 (串珠镰孢菌—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菌—DON, 麦角菌—麦角醇和麦曲霉碱) 。特别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 即使秋高气爽的正常天气, 也常容易感染玉米和花生, —旦遇到连阴雨天气, 或收获后未及时晾晒, 都可导致其大量繁殖, 产生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M、黄曲留毒素G等有毒物质, 这是临床把霉变玉米中毒简称为黄曲霉中毒的根本原因。

2.2 霉变玉米中毒危害性

在养猪生产中, 玉米霉变中毒多是由于猪只食用了霉变的玉米、麸皮、豆粨以及粗纤维饲料所致, 断奶后各个年龄段的猪只都有染病的可能, 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是尤以多雨秋季为频发期, 以转入保育舍的小猪为最易感猪群。中毒两周后, 小猪会在阴户下部、经产母猪在外阴部持续出现红肿状。中毒三周后, 小猪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初产母猪持续发情, 但是率配不中;怀孕母猪出现难产、产期延长;商品猪则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脱肛。中毒四周后, 整个猪群地免疫能力降低, 甚至会爆发整群疫情。

3 关于霉变玉米中毒的疾病预防和防治

3.1 关于霉变玉米中毒的疾病预防

3.1.1 做好原材料的存储, 防治霉变。

此病预防的关键在于不使用霉变的玉米、花生、麸皮等等原料。在日常养殖中, 一旦有发现猪群中出现阴户下部有红肿出现, 应该立即变换饲料, 特别是更换霉变的玉米。对于玉米原料的收获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收割, 不要太早也不要太迟。收获完毕后, 要及时进行晒干处理。对于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晒干的, 要在存贮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对于收获后的饲料存储, 要选择干燥、通风较好的仓库。在存储过程中, 要及时检查村料库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温度控制在24℃之内, 适度控制在80%以下, 防腐效果较为明显。对于霉变严重的原料, 要及时进行挑检扔掉, 禁止混入饲料中食用, 避免霉菌进一步扩散。对于轻度霉变的原料, 可先粉碎然后清水浸泡, 反复冲洗直到浸泡水呈现无色为止, 之后可将其与预混料混合食用。在使用过程中, 要增加复合VB的量, 可有效增强肝脏解毒的功能。

3.1.2 做好过筛和托秕工作, 有效去除毒素。

对于规模化养殖户来说, 很多收购来的玉米都经过拖拉机的碾压, 里面的秕子多, 虽然说收购前多数都经过了筛选, 将被黑霉、绿霉的玉米淘汰干净, 但是由于黄曲霉污染的直观性较差, 筛选难度比较大。同时, 考虑到黄曲霉污染玉米主要是集中于玉米的胚部。所以, 在饲料加工之前, 必须还要对玉米进行一次过筛、脱胚处理, 这样可有效去除90%左右的毒素。总之, 过筛和托秕是本病预防的主要措施。当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采用氢氧化钠浸泡、水洗等处理方法。

3.1.3 在日常饲料喂养中添加某些抑制、吸附性物质, 缓解症状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某些抑制、吸附性物质, 比如净洁膨润土 (5%的浓度可有效吸附黄曲霉毒素) 、紫菜粉 (2%的浓度可有效抑制黄曲霉毒素地吸收) 、海带粉 (2~4%的浓度可有效抑制黄曲霉毒素地吸收) , 可有效缓解症状, 在今后的疾病预防中要积极尝试。

3.2 关于霉变玉米中毒的治疗

目前研究表明, 尚无特效的解毒剂来治疗玉米霉变中毒, 可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一旦猪群中确诊感染玉米霉变中毒, 应该立即更换饲料, 严禁继续使用霉变的原料。对于染病猪只可投服制霉菌素, 按照0.04片/kg (首次加倍) 的量进行, 一天两次, 坚持3~5天。待到疾病病症有所缓解, 可改为每天一次, 一次一片的量进行, 连续服用3天。用药期间, 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辅助治疗。对于出现心衰症状的, 可静脉注射安纳加溶液起到强心治疗的措施。

4 结论

总之, 黄曲霉污染直观性差, 分辨率较低, 日常养殖中很容易导致猪只误食霉变玉米导致中毒。在疾病预防方面, 可从做好原材料的存储, 防治霉变;做好过筛和托秕工作, 有效去除毒素;在日常饲料喂养中添加某些抑制、吸附性物质, 缓解症状的发生这几方面进行。关于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来治疗玉米霉变中毒, 可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一旦猪群中确诊感染玉米霉变中毒, 应该立即更换饲料, 严禁继续使用霉变的原料。

参考文献

[1]冯永辉, 王长梅.玉米霉变“殃及池鱼”——玉米发霉现象调查及其对养猪业、饲料业的影响[J].饲料广角, 2004, (13) :7-9.

[2]董继红, 李忠建, 高海燕, 等.当前玉米霉变对养殖业的危害及应对措施[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 (4) :17-18.

上一篇:多目标模拟器下一篇:员工满意提升酒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