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育能力的培养

2024-06-26

认知教育能力的培养(精选十篇)

认知教育能力的培养 篇1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它是基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整合的一系列活动, 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及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和优化。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 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主要表现在:

1.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

它的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作支撑, 教育水平包括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仅靠理论化的改革是很难得以实现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并且有效地运用它来实现教育教学的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为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在实践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 基于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得以快速的发展并且使得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系统不管从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上看,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都不无裨益。在网络教学环境之下, 教育机构的功能和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了坚实而有利的条件。

3.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课程的改革以及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的设计和教材以及教辅资料的编写带来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使以往传统模式化、刻板的教材更具有仿真性、开放性和参与性, 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高。

4.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 更新了教学理念, 甚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课堂教学元素中增加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丰富了教学内容。它的使用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二、传统语言教学的弊端

1.从教学内容来看, 传统语言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重理论而轻实践, 教材的内容单一, 形式单调, 知识覆盖量小、更新慢, 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不能与时代同步, 获取的信息量也严重不足, 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认知能力, 也使得语言学习者的思维严重受限, 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2.从教学规律看, 传统的语言教学始终没有改变“教师讲和学生听”这一被动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轻视了学习者自身对语言及其文化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 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素质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 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知识输入, 形式单一, 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3.从教学模式看, 传统的语言教学没有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性功能。此外, 传统的语言教学以老师的讲授为主, 统一教学内容, 统一尺度, 统一进度,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合作式、探究式的语言学习。

4.从教学手段看, 传统的语言教学基本上就是三点一线的格局 (教师-教材-学生) 。教学设备单一, 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手工制作因而设备简陋, 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 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能很好地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学中运用的语言教学技能、技巧少, 形式单调, 难以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学生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文本, 更不能谈及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认读和理解。

三、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言认知能力培养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 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革新语言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构主义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入或输出, 指导学生不能一味迷信书本知识和权威。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语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将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基本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构建合理、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语言的传输过程。而语言认知能力培养要求从生命的高度,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角度去构建科学、先进的语言认知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都具有巨大的优势。现代教学技术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新颖等特点, 可创设出独特的教学情景, 产生良好的效果,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强化语言输入系统。更重要的是, 能通过技术实现抽象命题具体化的概括。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提供优越的教学媒体有利于学生感情的输出,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强烈欲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师生关系和谐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质疑品质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整体认知思维能力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前提;合作学习与讨论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反馈和激励是语言认知培养的有力措施, 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优化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坚实保证。这些策略都必须与现代教育技术充分结合, 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 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性和有效手段运用到语言教学中。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语言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扬长避短, 解决面授不能解决的问题。其效果不仅仅在于采用什么技术或采用什么媒体, 重点在于教学设计, 其设计应该与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而远程教育的运用则在同步或异步的交互式语言教学模式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也说明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4.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流程可以通过优化的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内化知识、拓展引伸。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模式惯例化、经常化, 实现真正的人机互动, 建立以人格塑造和认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

5.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点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发挥认知主体作用, 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语言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同时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促进认知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3.

[2]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何高大.现代语言学与现代外语电化教学的情结[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 .

认知能力的培养 篇2

有助于师范生掌握学习方法,加深学习过程的认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范生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许多知识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能解决,就很少再去挖掘,也搞不清教师的教学机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在师范院校的生物学教学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将改变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它能让师范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元认知结构,并在原有思维水平和理论层次上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它在学法上强调调节、监控、评价和反思,加深了师范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改变了学习中不懂提问题的弊病,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有助于师范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训练生物学思维的能力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始终贯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元认知理论,提高元认知水平,利用它对思维进行监控、调节、评价、反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题的体验,引导师范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懂得为何要这样思考,而不去那样考虑,让他们知道提高生物学能力的途径和办法,促进生物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并逐步转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不断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1.3 有助于学生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学生初具现代教育理论的构架,必然会促使教育思想的转变,从而自觉地提高素质。生物学学习中若能自觉地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培养与完善元认知能力,就会逐步地转变以继承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打破书本权威论的老观念,不断质疑,不断提出新问题,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的意识,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挑起教育改革的重任,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新要求。

2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学习困难时更能表现出坚持性与坚韧性,对学习结果持较乐观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效果。研究表明[4]:元认知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元认知受动机变量的调节和制约;学习动机对元认知具有“供能”的作用,它们能够激活自我调节技能和执行技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有效地进行计划、监控、调整等元认知活动,必须以个体的自发性、自主性为前提。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

力,就要首先启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

2.2 提高学生的计划能力在认知活动的早期阶段,计划主要表现为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分配学习时间等,因此个体的计划能力就体现在目标设置、策略选择和时间规划等方面上。首先个体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包括材料的数量、性质、难度等方面,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材料进行重新表征,并明确要达到的学习任务,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个体策略的选择能力除受个体对任务的认知影响外,主要受个体所拥有的策略知识的多少及应用策略知识的灵活性的影响,即个体策略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某一策略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某一策略如何用和何时用等方面的知识,有效的策略迁移能力的形成还要靠个体在大量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策略掌握的牢固性与迁移的灵活性离不开个体在具体情景中的真实情感体验的参与。因此在生物教学论的学习中教师应尽量向学生提供变化的多情景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策略选择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个体的监控过程可以分解为检测过程与调节过程,相应的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也就需要加强个体的检测能力与调节能力。

2.3.1 检测能力的培养自我监控是元认知调控的关键过程,个体只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客观、有效的监测,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自我监测的结果是元认知调控的依据与前提。自我监测能对个体的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与学习注意关联在一起的自我监测,能够增加个体分配到学习任务上的时间,使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并会提高学习效率。在没有额外奖赏和强化物的条件下,自我监测也会使学习者受益,它能使个体受内驱力的影响而促进学习。在学习中为加强自我监控的能力,可采取以下方式:①自我记录。在增强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各种方法中,最普遍也较易操作的是自我记录,此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或在学习活动后写一份学习记录表或学习总结表。记录的内容一般涉及某一学习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持续时间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中的监控意识。②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在学习之前或学习的过程中为自己构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习过程或检查自己的学习质量。通过不时的自我提问,学生能更加集中于自己当前进行的任务,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把握自己学习的趋向,引导自己沿规划的步骤有序地进行。学习者如坚持使用这种方法,会很快地提高自己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力,特别是自我监控能力不高的学生。

2.3.2 调节能力的培养个体在准确的监测后,经过正确的判断,便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标准检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是否沿着预期的方向进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计划,是否偏离了学习目标等等。如果与计划相合则继续自己的学习;如果不一致,则要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失败的原因,然后针对症结采取补救措施,调节学习过程,重新计划或安排自己的学习,最终达到预计的学习目标。

2.4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反思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到底期望从学习中得到什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并对自己的弱点有客观的评价[5]。从而有利于个体更准确地了解自己、把握学习的规律,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学习。

2.4.1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评判的过程。自我评价的对象可能是行为的进展,如学习的速度、持续的时间等;也可能是行为的总体表现,如是否达到目标、自己是否尽力等;还可能是自我监控的准确性,如是否关注到了行为的某

些方面、对行为的某些方面的注意是否充分等。个体的自我评价在掌握和应用学习方法与学习监控中起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具有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激励的功能,自我评价能为行为提供自我导向系统,并且积极的自我评价还能为行为提供动力的支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让学生在每次学习前设置具体的行为目标,然后让他们参照这些目标来检查自己的成就情况。②提供一些具体的标准,让学生对照这些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表现。③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延迟给学生反馈,让学生首先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④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现实的评价,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吻合时,对他们进行强化。

2.4.2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的自我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认知风格、思维特点和学习进程,通过内在的分析、比较,对自己及学习过程进行审视与剖析,及时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并从中悟出自己学习的规律,寻求更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心理进行调适和控制,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日记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有效方法,是强化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3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篇3

元认知能力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评价与监控的能力,是保证认知活动有效进行的人的心理条件。培养学生掌握次认知技能,对提高学习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元认知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一 计划能力:计划能力指在认知活动中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协调行动,并随时调控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节修正的能力。二 选择能力 选择能力指在认知过程中,比较各种认知路线,认知结构和认知方法,在研究解决特定课题时,选择一种体现自己特点的角度与策略,并力求获得好的效果。三 监控能力 监控能力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表现为自我测试,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在其认知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各科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

一 指导学生定计划

有些学生不了解计划的作用,马虎应付;有些学生不了解计划的含义和内容,把计划写成空洞的条文,这些都是认知能力差的表现。教师在使学生明了定计划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对各种计划,如综合计划,分科计划,复习计划假期学习计划等,要分类指导,除书面计划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每项活动之前,头脑里都应该做个简要规划,养成头脑里无计划不行动的良好习惯。二 指导学生总结 使学生明确总结的目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培养经常总结的习惯和能力,如学习阶段总结,知识分类总结,考试总结,尤其是注重总结知识策略方法不仅有书面的、个人的总结,还应有口头的、集体的总结,达到相互交流促进的目的。三 指导学生鉴定 学生一般不善与做自我学习鉴定,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偏高偏低。通常看到,学生考试后的自我感觉,自我估计,与评卷结果大相径庭,这也说明次认知能力的低下。教师通过让学生自批作业、自评考卷,并自写评语,再经教师复核后,发还学生,让学生研讨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的一致程度,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鉴定的水平。组织学生相互评,集体评,通过评价别人和听取别人评价吸取教益,这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四 指导学生检查 不习惯和不善于在学习中做自我检查,这是次认知能力差的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口答、板演、作业、实验、考试,均要求学生先自行检查,再由教师复查,并认真分析指明学生自查的成败,使学生认清自查中的问题,提高自查的成效。及时收集学生作业中的常见的错误,让学生辩析、发现和改正。对提高学生检查错误的次认知能力是很有效的。五 指导学生选择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种策略与方法做比较和评价,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各种解法,评估各种解法,从而选择解法,学会应用。六 指导学生的认知方法 对认知路线、结构、方法、风格的认识评价,是元认知能力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教学,必须教思路,教观点,讲方法,并注意提高学生对认知方法效用的认识,使学生自觉地注意方法,选择方法,改进方法,如听课方法,钻研教材的方法,使用参考书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考试方法,书写方法,演算方法,记忆方法,安排时间方法等,都下功夫研究,教师要不懈地给予指导和督促。最后,教师对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状况应及时诊断,发现缺陷,查明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解决。七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过程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也是思维过程辩证性的一种體现,即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结束包含着一个新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开始。最好和别人的思路相比较,体验别人的思路和技巧,加强自身思维的意识和调节能力。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善于进行引伸、善于进行推广是训练学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的重要途径。八 为学生创设自觉思维的情境。只能在高度自觉思维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引发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并灵活运用规律性的知识;善于提出那些有深度的、生动的、足以引起学生联想的问题和事例,让学生或抽象概括,或分析综合,或归纳演绎,或联系比较,或判断推理;善于变通思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培养认知能力提高作文能力 篇4

小学生受年龄、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 存在着观察的盲目性、认知的狭隘性、表达的空洞性的特点。如果教师在一开始就不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缺乏方法的指导, 势必会错过良好的起步期培养机会, 使学生陷入为作文而作文的困境。长此以往, 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受挫, 出现“夹生饭”的结果, 使学生在积累充足的写作素材, 提高认识能力及表达能力诸方面受损。因此, 坚持观察、思维、表达相统一的作文原则, 强化作文教学各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仅是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 实际是知识、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综合。作文水平的高低, 主要体现在平时积累材料的能力、认知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上。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必须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训练。

从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规律角度看, 正确处理好观察、思维、表达的关系, 要遵循“从说到写, 由述而作”的顺序。拿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能说会写《智救小鸭子》来说, 教学时可分为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可以是带着问题观察画面;观察画面, 展开想象和联想, 自由练说。边观察、边思考、边叙述, 通过口头表达反映出观察、思维的效果。第二个环节可以是以学生能够完整、清楚、较为具体口述图意的基础上, 按照要求写下来。通过书面表达反映看、思、说、的结果。这样, 既使观察、思维、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又使学生通过二次表达强化了认知过程, 培养了写作习惯和能力。

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就要进行和重视观察训练。要引导学生注意周围人、物、景, 从身边事物中搜集作文素材, 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许多教师以为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不成问题, 但实践活动中的耳闻目睹不能代替观察训练。

布置学生跟踪观察, 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才能取得对该事物的全面认识。跟踪观察某一观察对象在一个阶段的变化特点, 就能能效地锻炼观察的目的性, 提高认知能力。对小动物、周围景物、大自然的变化的不同特点的观察要抓其特点。另外,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观察。小学生最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这时教师就应时时提醒学生留心事物发展的过程、特点。因为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 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 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认知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认知思维习惯, 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强化观察训练, 教师就要结合教材和学生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不同特点组织定向观察。运用阅读课中学到定向观察的方法, 去观察生活。逐步做到会看、会听、会问, 及时记录见闻和感受。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 把平时看的、想的择要记下来, 就是每次三言两语, 也会成为作文的好素材。这样, 既丰富了生活积蓄, 又能不断提高认知事物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 要多看多听。多看, 就是经常认真地看, 看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物的特点、性质, 人们的思想感情。多听, 就是注意听懂人们的不同意见, 不同反映, 从听的中间开阔知识领域, 了解古今中外许多事情。第二, 要多问多想。多问, 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老师、同学求教, 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头脑中多回忆, 多联想, 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巩固看到和听到的成果, 锻炼思维, 形成深刻的印象。第三, 要多记多写。就是说手比较勤, 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可以写生活日记, 可以写观察日记。如果持之以恒, 形成习惯, 不但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 使学生受益终生。

认知教育能力的培养 篇5

关于英语语法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思考

传统英语教学法对语法教学的影响深刻,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必须在语法教学中注意语言材料的展示手段,及语法教学中的整体观、概念观和兴趣观,处理好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关系.

作 者:陈朝晖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11)分类号:H3关键词:教学法 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认知

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篇6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41-02

数学历来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课目之一。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习动机的培养问题,首先对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有自己的思维判断,找准厉害关系,合理的运用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带给自己学习上的乐趣,为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持续的动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呢?这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作为小学教育的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认知水平、教材内容、课型要求等提出不同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我们身边,可能有厌倦学习的孩子,却没有不喜欢玩的孩子。因此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玩中学,不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说:计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但单调机械的练习,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枯燥无味了,体会不到计算的乐趣。怎么办呢?我想到了小孩子对游戏比较感兴趣,而且教材中也有许多游戏。在教学中,我就利用这一点将口算练习设计成比赛的形式,如开火车比赛,抢答等。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兴趣。

二、加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加强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允许在数学课中选择与数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现实问题,不人为地设制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找到应用的广阔途径,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吸收更为丰富的营养。例如:“年、月、日”一课,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外书籍、计算机网络资源等工具,从天文、地理、文字、历史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内容作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指定预定的学习内容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和思索,而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老师保持统一,从而丧失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独创性。

(2)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说是学生能充分自主和开发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一个活动里,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的学习经验,按照课程目标去组织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个性化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意愿,使得他们尽可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主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同时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知识内化和外化的哟及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和原认知技能的发展。最终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既达到了学习目的,同时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长久的数学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

(4)通过活动化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来改变过去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此在研究活动化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小学教学的特点,重点关注以下两种学习活动的探究:

比如我在讲授“搭配中的学问”一节时,从学生熟悉的午餐——营养配餐导入,激发了學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得出星期一的菜谱搭配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星期三的菜谱搭配方法(可用不同方法),然后独立写出星期五的菜谱搭配方法,最后在完成练习后,学生总结出了连线、描述、用字母表示等方法,还总结出了搭配方法=种类╳数量。

它强调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尝试和深刻地体验整个“数学过程”。教师所进行的“数学过程”教学,也正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巧设问题悬念,激发数学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学习中,兴趣虽属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它却能促使智力因素产生最佳效应。在“数学过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注重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直接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途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答,同时还注重把结论放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检验和应用,这些活动既具体又生动。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巧设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其间,学生既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又是问题解决途径的探求者,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和成功地探求,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坚强的信心。加之,中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精神,而“数学过程”教学恰能促使他们开展智力水平上的较量和思维方法上的竞争,能满足他们施展才华的欲望,就能调节他们心理的平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在乐而忘返的氛围中,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真正获得数学体验。

总之,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学习天赋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认知能力培养 篇7

在外语教学研究的过程中,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早已经确立, 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国外, 对自主学习的研究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Holec 1985, David Gardner, 2002;Benson&Voller, 1997) 。Holec认为“学习者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负责对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国内外语教学的教师和专家们也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各个层面的外语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探讨了各大院校的外语教学, 丰富了各类英语教学的自主学习理论和研究。在此基础上,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探究也越来越引起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重视。那么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是什么?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试图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1. 概述

笔者随机调查二年级上学期学生,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问卷调查涉及自主学习的四个方面, 分别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 以及学习资源利用情况。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背景资料, 包括籍贯、性别、年级、学习英语的时间, 和四级成绩, 以填空形式完成。第二部分包括学习英语的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 以及学习资源利用情况等五个变量, 共50道题, 采用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五个等级的利克特量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来选择与自己实际相符合或接近的选项。然后笔者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该研究涉及的五个变量的内部一致性都达到了统计要求。针对该调查表的五种回答依次被记为5、4、3、2、1。显然, 平均值越高, 表示学生整体对某一题的认可度越高;反之认可度越低。而标准差大说明学生之间差异较大, 反之标准差小说明学生在相同问题上的差异小。

2. 调查与分析

2.1 学习动机

语言学习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调查这部分显示出大学英语学习主要是应对考试。其次是出于对英语的兴趣, 他们普遍认为, 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非常酷。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倾向于英美电影和英文歌曲。同时他们学英语也出于对这门必修课本身的重视, 以及还要应对每年二次的四六级考试。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于对个人发展的打算, 有的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以后能看懂专业外文资料, 还有人学习英语是为了以后晋职评级的需要。对于我校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跟学业要求、和寻求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同时, 调查结果也显示, 除了少数同学对英国语言及文化本身感兴趣之外, 喜欢英语这门语言以及有关这门语言的社会文化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甚至开阔视野, 以及走出国门, 这个貌似有诱惑力的条件, 都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更少有人因为喜欢英语老师而去学习英语。因此, 我们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比如, 在外语师资队伍建设, 外语教学投入、加强和目的语国家的联系与交流、增加学生与操本族语的人交流等等。这些都可能对我校学生外语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2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这一部分包括诸多内容, 诸如制定学习计划, 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 统筹安排学习日程, 以及如何进行预习和复习检查等等。这些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学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 即便有学习计划, 也没有严格执行。他们不是不想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而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来消化、巩固所学语言。由于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计划经常被打乱, 因此学生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通过访谈, 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只局限于课本内容, 很多人仍然遵循应付大学入学考试的传统学习模式, 被动地跟着老学习。

2.3 自我监控和评估

自主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总的来说, 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能力不足, 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他们不能采取有效评价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 找出存在的问题, 来改进自己的英语学习。同时, 自我监控能力的不足, 还会导致下一个问题的出现, 即学生无法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自觉改进自主学习方法, 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2.4 学习资源利用情况

调查结果还显示出我校学生课外学习资源利用情况比较单一化, 他们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 只能依赖课堂这个唯一的渠道去获取资源。而在课时紧缩的当下, 这种这种资源也愈来愈稀有了。此外, 学生除利用英语词典之外, 对校园英语广播, 英文报刊和英文小说, 乃至英语角的利用率都不高。情况不容乐观的是, 在网络成为目前以及未来主流资源时, 我们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却不高, 他们很少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平台去查阅资料。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学生自身原因, 他们目前自主学习认知能力不是很高。也有学校和老师方面的原因, 学校和老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引导。这些都影响了学生队各种资源的利用和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 关于自主学习认知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知能力问卷调查, 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以及利用学习资源这四个方面研究与分析了影响军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诸多因素, 下面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以唤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认知能力方面, 应该采取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联合机制, 单靠某一方的努力远远不够。

首先, 学校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管理者,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诸多因素, 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其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因为对于院校来说, 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知识的获取和口语听说能力的提高。目前, 学校正处在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 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

其次,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认知能力方面, 应该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切从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制定可行的自主学习计划, 采取恰当的学习策略, 利用所有的学习资源, 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学生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 才能掌握课堂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同时在课下, 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 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自我评估习惯。清楚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差距,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 去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认知能力。

小结

尽管自主学习本质是一种独立学习, 但并不是绝对的孤立学习。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认知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的提高要把握住最关键的因素, 这就是动机。动机是自主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 了解大学生所持的学习动机、语言学习观念, 树立有利于学习的动机和语言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语言学习观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动机。从调查分析显示, 目前学生在自主学习这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教师应指导他们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 例如指导提前预习, 及时复习, 会听讲, 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记笔记, 自己主动扩大知识面等等。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自学目标, 选择自学材料, 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提高。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认知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其目的是通过了解有关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相关问题来分析有利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认知能力因素和阻碍自主学习认知能力的原因。本文在分析问卷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时, 得出有益的启示。针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认知能力, 建议从其主要动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策略的运用、自主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以及对英语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等方面, 加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认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认知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徐锦芬, 彭仁忠, 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2]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郭晓宁.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7, 3.

认知教育能力的培养 篇8

根据心理学对空间认知能力的定义,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笔者认为化学空间认知能力可以定义成: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化学物质的结构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观察、识别、贮存、表征、转换、想象、抽象、概括, 并将空间图形与化学物质建立相互关系的能力, 主要包括空间观察、空间记忆、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等能力。那么如果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训练强化学生的化学空间认知能力。

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认知能力

现在的学生年龄小, 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生活经验, 缺乏感性认识, 要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首先必须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培养观察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大量教具、挂图、参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直观教学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种直截了当的教与学不但可大大增加学生的感知,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既可利用现成的模型讲解, 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 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模型, 从中逐步学会观察、解剖、分析、组合和概括空间形体, 树立空间观念, 还可以开展一些教学实习活动。经常进行这样的动手练习, 可大大激发学的想象热情。

在物质结构、有机化学等知识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认识和剖析图形的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示范练习, 还应展示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分子结构模型,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图形识别训练, 便于学生结合示意图深入理解物质结构知识。

二、让学生学会空间图形转化

实验结果显示, 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图形识别能力, 有必要在这上面进行大量的练习。图形识别是对二维、三维物体空间模式的认知改组能力, 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需要综合认识空间模式、映像运动和转换等方面的能力。它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 图形识别能力的测量也具有更大的非准确性。空间认知能力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替作用的思维过程, 几何语言 (即几何图形) 是表达这种思维的最好语言。因此, 加强识图和画图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最好途径。

熟悉基本的几何图形, 能正确地读图, 能在头脑中分析基本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已知图形和需要构造的图形, 数、式和图形, 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对应关系, 往往采用对比和对照的方法, 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有益的。

三、让学生掌握归纳对比和类比联想的方法

在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空间认知能力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有关物质的空间结构整理、分类, 归纳为几种类型。这样既达到了知识的系统化, 又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归纳对比把对象间的异同, 集中地、明显地显示出来, 可使学生对不同对象获得清晰的认识, 达到培养和增进空间认知能力的目的。

在空间认知能力的训练中教帅要帮助学生在“旧映象”和“新客体”之间搭桥, 使其产生联想, 从而思维达到飞跃。以甲烷的正四面体为例, 可启发学生进行如下联想: (1) 甲烷分子4个氢原子被4个氯原子取代所得CCl4应是一个正四面体的分子; (2) CH4分子中4个氢原子被4个—CH3所替代, 得新戊烷[C (CH3) 4], 其分子中5个碳原子也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3) CH2Cl2是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所以它没有同分异构体 (如果误认为是平面构型, 就有两种结构) ; (4) CH3Cl与CHCl3都是四面体结构, 3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 与3个氯原子和1个氢原子的相对位置是等效的, 它们的空间结构有相似性。通过联想能力的培养, 学生遇到新问题, 就能自觉联想旧映象, 很快找到正确答案。

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获得和加强, 有一个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运用联想对比的方法, 帮助学生真正弄清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 对培养和增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训练空间认知能力还必须通过精心选编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有目的、有层次地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一定的练习, 从而不断提高其空间认知能力。

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篇9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的过程, 认知过程的有效性,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的运行水平.国家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能力是通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体现出来的, 学生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是其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活动, 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已成为影响其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 理论依据

元认知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J.H.Flavell) 在其1976年出版的《认识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 其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 是主体对自身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在具体的认知活动中, 元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有效的认知策略, 监控认知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不断获取和分析反馈信息, 评价各种认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坚持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并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同时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更自觉的状态转变.

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3种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这3种成分彼此联系, 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整体, 共同实现着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2.1 元认知知识

它是个体关于自身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任务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元认知知识包括3个方面:①对认知主体方面的知识, 即关于学生自身或其他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所反映的一切认知特征和能力等方面的知识;②对认知材料、认知目标和任务方面的知识, 即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材料、学习目标和任务方面的认知;③对策略方面的知识, 即关于个体在达到数学学习目标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对使用策略的认知, 如认知策略的种类、特点、应用的条件、认知策略的有效性等.

2.2 元认知体验

它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它可以发生在认知活动之前或之后, 也可以发生在认知活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 它在时间上可长可短, 内容上可简单可复杂.

2.3 元认知监控

它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 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以期达到预定目标.按认知活动的进展过程, 相应的监控策略可有4种:制订计划, 执行控制, 检查结果, 采取补救措施.

3 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重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在数学活动中, 需要学生的注意力在高层次的策略性知识与低层次的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不断转化, 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加工材料, 而且要意识到自己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 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的策略是否恰当, 从而优化自己的加工过程.因此, 要使元认知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就必须在头脑中储存有关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的策略性知识.

与具体知识相关的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而与具体知识不直接相关的指导认知的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比如, “见过类似的问题吗?”“回到定义去”, “画一张图”等, 总体上就属于元认知策略, 因为它并未涉及具体知识, 任何学科的问题研究都可以采用这个策略.又如, “数形结合”, “寻找等量关系”等, 基本上是与数学相关的学科策略, 因而属于认知策略.在数学学科中, 元认知策略性知识与认知策略性知识是紧密结合的, 它们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策略性知识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 它们是元认知监控的物质基础,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有意识地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与数学具体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不仅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而且使学生学会在新的情境下如何提取、联想出这些方法, 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学习方法的效果, 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

3.2 教师出声思维, 唤醒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意识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或解题中, 要有清晰了解正在学习或解决的数学问题及其特点的意识性, 要有使用策略和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 以及在思考中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出声思维法, 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意识提供“模型”, 让学生注意到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 注意什么.

比如, 在数学的新课教授中, 教师可用语言说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记忆新概念的, 如何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的.在习题课中, 教师可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解题的思路及思维策略, 使用下面的语言让学生去体会、模仿.“下面, 我将用语言描述我的思维过程, 给同学们示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我的思维过程, 思考我是如何做出每一个决定的, 我在哪些地方停下来思考, 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在平日的出声思维教学中学生会模仿教师的思维方式, 逐渐增强学习和解题时的各种意识, 并最终具有自我观察、自我意识的能力.

3.3 显露学生思维过程, 加强自我监控

课堂上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出声思维, 展现思维过程, 暴露其思维障碍, 教师就可提问引导, 使学生监测到自己思维漏洞, 并及时调整思考角度, 优化学习和解题思维, 达到学生对自己思路的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的知识和策略需要个体的一个充分内化的过程, 学生在解题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的, 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耐心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自我监控的问题, 提供一些自我监控的提示语, 这样可充分显露学生思维过程, 使学生开拓思路, 辨析问题,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自我监控的提示语就是数学学习的元认知提示语.这种提示语的学习, 一方面是学习运用美国数学家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提示语, 另一方面是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提炼和总结自己在解题监控中的经验和体会, 形成有自己风格的元认知监控的提示语.

比如,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教师可根据题目类型设计出选择题提示语、证明题提示语、应用题提示语及计算题提示语等等, 在学生解答证明题时可提问:明确解题目标了吗?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了吗?由已知条件你想到了什么?能得到哪些推论?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计划用怎样的思路进行推断?是否已充分利用已知和隐含条件?是否陷入思维定势了?是否灵活选择了推理方式?检验每一步推理结果的正确性了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就能体会到这些提示语的优缺点, 并学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修改, 设计适合自己的提示语, 从而逐渐摆脱教师提供的提示语, 学会自我提问、自我监控的方法.

3.4 学生参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活动, 促进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元认知中尤为重要的一项策略, 它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紧密联系起来, 使元认知能力在反思行动中不断提高.通过反思, 可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优化思维过程, 揭示问题本质, 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 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产生新的发现.因此,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活动, 学会积极的自我反思, 对于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 在平时教学中, 我注意要求学生从以下4个方面参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活动, 促进自我反思, 做到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①建立学习档案.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 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 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 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 容易解错的习题, 学习失败的教训等.②听课反思.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从老师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 如对于极坐标系这节课, 反思应多集中在为什么引入极坐标系, 极坐标系的特点与直角坐标系的特点有何不同, 以顺利适应极坐标系处理问题的方法.③解题反思.对问题解答后结论正确性的检验或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进一步考虑问题题设的完备性 (充分性) 及结论的精确性等.④写数学周记.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 不断的反思, 才会不断地进步.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 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 都可以通过写数学周记 (或数学日记) 的形式宣泄出来, 记录下来, 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3.5 学生填写行动计划单, 实现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对自我学习监控、反思、评价后的调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后填写行动计划单, 促使他们思考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去学会不懂或不知道的知识,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以此增强他们反思后的调节意识, 有效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填写的行动计划单是根据反思结果所做的补救、完善学习的调节计划, 计划内容与反思结果密切相关, 因此是一种事后计划.

计划单可以是针对每堂数学课中知识盲点、某一章节学习的薄弱环节做补救计划;可以是针对计划实施中的困难所做的调整计划;可以是为提高学习效率所做的调整学习方法计划;可以是根据错题分析做复习的计划以及提高解题能力的计划;还可以是克服自己学习中不良习惯的计划等等.训练初期教师要告知学生所填计划单的性质, 提供一些提示引导语, 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做学习计划, 并根据教师的提示语写出自己对下一步的学习计划.随着学生自我调节的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机布置填写计划单的任务而不再给予计划内容的提示, 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 最终让学生养成自觉、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并且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不断修改学习计划的自我调节的习惯.

元认知的魅力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将元认知理论引入数学教学, 是对发展元认知理论应用性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在数学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就需要教师深入认识和理解元认知理论, 熟悉和掌握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洞悉教学实际, 灵活合理地设计培养方案.教师要在学习—实践的不断往复中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教学水平,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宁.元认知研究的理论意义[J].心理学报, 1995, (3) :322.

[2]方红, 曹心对.试论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 2003, (5) :11-12.

[3]张秋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报, 2005, (3) :75-76.

[4]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312-318.

认知教育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学计划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 学习进程来决定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每学期制定的教学计划, 从而让学生能够依据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合理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 列好预习提纲或导学案, 让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 了解重难点, 为上课做好准备。

以苏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力与运动》一课为列, 在课前笔者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导学部分一一罗列出来,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

【学习目标】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知道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 件;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难点: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预习导学】

1.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 其作用效果如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认真观察教材图9-7中的三幅图 后, 完成下列问题。

(1) 图 (a) 中, 力使火箭由变为;

(2) 图 (b) 中, 力使列车由到 , 由变为;

(3) 图 (c) 中, 力改变了足球的。

通过为学生呈现学习目标、重难点以 及预习目 标, 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前自觉预习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促进反思与交流

学习物理, 不是靠死记硬背, 尤其是物理计算题, 关键还是理解。而一题多解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 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 将一重为5N, 体积为0.0005m3的实心球用力按入水中, 松手后实心球处于何种状态?

对这道计算分析题, 大部分学生一般会采用常规方法求解, 即实心球的密度所以得出松手后实心球会悬浮于水中。

但实际上, 这道题还可以用比较法 求解, 即实心球完全浸没于水中, 那么V排=V球 , 所受浮力为:

F浮 =G=5N, 所以松手后实心球处于悬浮状态。

在物理习题练习中, 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与思路, 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顺利挖掘出物理量间关系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做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通过听讲、观 察和思考而记录的内容,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是培养学生元认知技能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而有效地做好物理学习笔记, 做到记录明晰而实用。

例如, 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笔记, 记录下自己已知和未知的新知识, 找出重点难点, 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听 课。在课堂学 习中, 学生可以 记好提纲, 记录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记录重点、难点和疑 点, 记录要思考的内容, 记录思路、方法。这样的课堂 学习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思维监控, 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合新知识, 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于课后笔记, 则是对课堂学习反思之后的对学习内容的增添和整理, 对思路分析的记录和警示, 尽可能地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分类整理, 便于以后温习。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亟需创新下一篇:定制电力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