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患者

2024-05-15

器质性精神患者(精选八篇)

器质性精神患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2) 首次发病, 且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总分≥35分; (3) 对试验药物不过敏, 且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异常。排除严重的其他躯体性疾病以及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年龄66~82 (69.8±6.5) 岁;器质性疾病分类为脑出血3例, 脑梗死38例, 脑肿瘤1例, 单纯脑萎缩3例。观察组男27例, 女18例;年龄65~84 (70.2±6.4) 岁;器质性疾病分类为脑出血2例, 脑梗死39例, 脑肿瘤2例, 单纯脑萎缩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奋乃静治疗, 初始剂量为2mg/d, 每隔2~3d加量1次, 最大剂量为12mg/d, 平均剂量 (8.2±2.3) mg/d。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 初始剂量为25mg/d, 每隔3~4d加量1次, 最大剂量为300mg/d, 平均剂量 (128.2±48.6) mg/d。疗程均为6周, 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使用BPRS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和6周的临床效果, 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 方差不齐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BPRS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及6周的BPRS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2组间各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现难以静坐7例, 肌张力增高12例, 心电图异常5例, 转氨酶升高6例;而观察组出现难以静坐1例, 肌张力增高2例, 心电图异常2例, 转氨酶升高2例。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 (7/45) 低于对照组的66.67% (30/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严重的躯体或者脑部疾病 (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等) 引起的引起的精神障碍[3]。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症状态、人格改变、遗忘综合征、意识障碍、智能及情感障碍等[4]。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并且常常合并多种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因此在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既要考虑到其药物效果, 也要尽量降低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5]。奋乃静是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善对D2-受体的亲合作用, 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 尤其对于妄想和幻觉的效果更佳, 但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受到限制[6]。而喹硫平属于新型的苯二氮艹卓类衍生物, 可以和D1、D2及5-羟色胺 (5-TH) 等多种受体结合,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认知、情感等精神症状[7]。赵红梅等[8]的研究显示, 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对于行为症状的改善在第2周和第4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 (利培酮组) ,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程志元等[9]的研究发现喹硫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可达到与奋乃静同样的临床效果, 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及6周的BPRS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间各时期BPRS总分略低于对照组, 但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再次证实了喹硫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喹硫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 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2周、4周和6周的临床效果, 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及6周的BPRS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喹硫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喹硫平,器质性精神障碍,老人年

参考文献

[1] 魏镜, 史丽丽.重视整体医学背景下老年精神障碍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13 (7) :577-578.

[2] 陆文欣, 吴立宽, 宋文明.急性脑梗塞患者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 2013, 24 (16) :2360-2361.

[3] 胡慧英, 徐梅玉.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安全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1) :53-54.

[4] 向莉, 陈伟.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13) :2039-2040.

[5] 陈恩民.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17) :12-14.

[6] 马新莲, 蒋焕荣.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依从性比较[J].吉林医学, 2013, 34 (6) :1064.

[7] 田晖, 朱玉莲.喹硫平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6) :35.

[8] 赵红梅, 孙辉.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8) :1186-1189.

器质性精神患者 篇2

关键词:奥氮平;多奈哌齐;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59-02

脑器质性的精神障碍多是由于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病理性的改变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1-2]。本文对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价值进行相关的研究及探讨,所研究的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66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有33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患者的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50.9±3.3)岁,患者的病程为2.5个月~2.3年,平均病程为(1.2±0.2)年,其中,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有13例,存在脑梗死的患者有9例,存在脑出血的患者有4例,存在脑外伤的患者有3例,存在脑良性肿瘤的患者有2例,存在脑炎的患者有1例,存在其他类型脑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有1例;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为(50.7±3.2)岁,患者的病程为2.6个月~2.4年,平均病程为(1.3±0.1)年,其中,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有14例,存在脑梗死的患者有7例,存在脑出血的患者有5例,存在脑外伤的患者有4例,存在脑良性肿瘤的患者有1例,存在脑炎的患者有1例,存在其他类型脑器質性疾病的患者有1例。研究组和对照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组间的相关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及分析。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并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开始的剂量为每天2.5mg,并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的增加,一般为每3d增加1.25mg,最大的剂量每天不可超过20mg;对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加多奈哌齐治疗,奥氮平的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多奈哌齐的开始剂量为每天5mg,最大的剂量每天不可超过10mg。

分析两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分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19.0)分析本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按照t检验的方式实施相关的检验,并应用χ2检验的方法对于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查,若P<0.05则表示组间的相关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两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之前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两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嗜睡、口干、头晕、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脑器质性的精神障碍患者多存在记忆、理解、判断、推理、计算和抽象思维多种认知功能减退,可伴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和社交能力具有严重不良影响[3]。使用奥氮平治疗可使患者的阴性、阳性症状得到缓解,使用多奈哌齐则可对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改善,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两者联用效果更佳[4-5]。

本研究中,研究组脑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5.82±5.44)分、(23.01±3.21)分、(19.07±3.32)分,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嗜睡、口干、头晕、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为21.12%,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15%,但差异不明显(P>0.05),可见,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记忆力减退,且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喜强.利培酮口服液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J].医学信息,2013,(27):182-182.

[2] 展西友.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50-51.

[3] 钟智勇,张明,王继辉等.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9):1047-1051.

[4] 陈恩明.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35-37.

器质性精神患者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病治疗的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1) 入组标准[2]:①入选者符合CCM 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处于康复期;②经急性期治疗达PANSS (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总分减分率大于50%, 或PANSS评分小于60分患者;③总病程不超过5年, 年龄16~50岁, 文化水平高中以上, 语言表达流畅, 具备正常的沟通理解能力。 (2)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躯体疾患且体运动功能差无法完成随访, 或酒精滥用者;②共患其他重型精神疾病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③预计长期精神药物患者会有依从性问题。

1.2 质性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预先设计调查内容, 包括访谈提纲、访谈环境、条件及收集资料方式, 通过立意采样法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 通过Colaizzi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 细致分析推理患者的情感体验及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 形成心理体验概念架构。通过上述调查, 针对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心理及行为制定个体化康复精神护理计划, 1个后月继续调查和修改护理措施。

1.3 护理效果评价

每位患者拟定4次调查访谈, 在每次访谈前进行幸福进取者问卷 (the happy enterprising individual questionnaire, HEIQ) [3]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HEIQ分1~5级评分, 得分越高者表示幸福进取程度越高, 表明其心理品质积极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每位患者干预前后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立意采样法深度访谈后通过Colaizzi分析法分析, 萃取出5个主题:复杂的社会心理反应、家庭日常生活的改变、药物治疗效果、复发因素控制能力和未来人生规划。推理患者的情感体验及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会、单位以及亲人的歧视;心中情感宣泄困难;复发因素控制的外界条件不足;未来人生规划对家庭的不良影响;⑤对自身身体健康和性格的重复否定的困惑等。

每位患者4次幸福进取者问卷 (HEIQ) 评分对照分析, 第一次HEIQ评分:3.87±0.62;第二次HEIQ评分:4.21±0.23;第三次HEIQ评分:4.65±0.71;第四次HEIQ评分:4.9±0.5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次间HEI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第三、四次HEIQ评分与第一、二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显示评分趋势随次数增加评分越高。

3 讨论

近年来, 护理质性研究成为精神领域护理研究的热点。国内王磊, 蒋晓莲[4]文献综述了护理质性研究的新方法之一-叙事研究, 研究者认为:当个人叙说自己的经验故事时, 也在重新体验、梳理和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 清晰地展现潜在个人的情感、目标、需要与价值。上述理论为精神护理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获取精神患者的不良精神体验和应激反应。同时, 我们查阅文献认为[5]:在精神疾患领域的质性研究, 可以通过立意采样法收集研究对象, 研究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为标准, 在提纲的指引下以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 再经过Colaizzi的7步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反复分析归纳, 萃取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5个主题:复杂的社会心理反应、家庭日常生活的改变、药物治疗效果、复发因素控制能力和未来人生规划。我们围绕主题进一步推理本组患者的情感体验及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会、单位以及亲人的歧视;心中情感宣泄困难;复发因素控制的外界条件不足;未来人生规划对家庭的不良影响;对自身身体健康和性格的重复否定的困惑等。根据上述情感体验及不良情绪所产生的应激心理进行精神护理,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四次间HEI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随次数增加评分越高。因此, 个体化康复精神护理计划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荣丽等[6]采用访谈法对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案访谈, 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得到4个主题:疾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自身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作者通过采取充权策略来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有能感, 让其参与到治疗的决策中并加快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系统的建设, 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故荣丽等从另一个角度应用质性研究改善了护理效果。

我们通过对上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项目, 一方面加深对精神质性研究的理解, 加快该研究方法在护理方面的运用;另一方面, 提高我们临床护理人员在精神分裂症护理方面的水平, 指导护理人员辨别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心理及行为, 对其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 创新日常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 调查与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体验状况, 并依据其应激心理及行为科学地制定护理方法。方法 筛选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15例,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设计调查内容后进行深度访谈和Colaizzi7步分析法, 细致分析推理患者的情感体验及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 针对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心理及行为制定个体化护理策略, 干预前后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 (HEIQ) 统计本组精神护理的效果。结果 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 Colaizzi7步分析法萃取出5个主题结论并且推理患者5个主要情感体验及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四次HEIQ评分分别为:3.87±0.62, 4.21±0.23, 4.65±0.71和4.9±0.54。统计显示HEIQ评分随次数增加评分越高。结论 在精神护理质性研究方法的指导下, 我们依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心理及行为制定个体化康复精神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心理体验,质性研究,精神护理

参考文献

[1]李金源, 张俊霞, 吉红.精神科急重症病区护士工作压力状况的质性研究.全科护理, 2013, 11 (2) :540-541.

[2]颜瑜章.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2) :183-184.

[3]李遵清, 韩鹏, 仇爱玫.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2) :1098-1101.

[4]王磊, 蒋晓莲.叙事研究-护理质性研究的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52-354.

[5]沈洁, 陆箴琦, 姜安丽.肿瘤护理人员职业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 :5-7.

器质性精神患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100例, 均符合“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中的相关诊断诊断[2]。排除标准: (1) 途中退出者; (2) 未按要求服药者; (3) 途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4)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 每组50例。奥氮平组中男24例, 女26例;平均年龄 (51.0±10.5) 岁;平均病程 (5±2) 年;疾病类型:脑外伤24例, 脑卒中16例, 老年期10例。氟哌啶醇组中男25例, 女25例;平均年龄 (52.0±11.4) 岁;平均病程 (5±3) 年;疾病类型:脑外伤22例, 脑卒中19例, 老年期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氮平片 (美国Lilly del Caribe公司, 批号H20090945) 治疗, 2.5~5.0mg/d, 可引起患者嗜睡, 如若从事高危作业, 应慎服, 与酒精同服, 可增强镇静作用。服用过程中若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应及时减药或停药。氟哌啶醇组患者给予口服氟哌啶醇片 (上海新医药厂有限公司, 批号H31021234) 治疗, 2~12mg/d, 疗程为4周, 心脏病患者慎服, 服用期间患者禁止从事危险作业, 药品变色不可服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与针对性护理, 疗效评定与不良反应评定均在同一时间进行。

1.3判定标准[3]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均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定表 (BPRS) 进行评定, 以BPRS评分总分减分率来评价临床疗效, 减分率≥25%为有效, <25%为无效。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不良反应量表 (TESS) 进行评定, 包含6大项内容, 按0~4分评定, 分数越高, 不良反应越严重, 3分以上患者定为某种不良反应强烈, 算作出现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奥氮平组中脑外伤、脑卒中、老年期患者的有效率高于氟哌啶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氟哌啶醇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嗜睡、扭转痉挛、口干、心动过速、便秘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奥氮平组肌肉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器质性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急性患者发病较急且迅速, 损伤范围较小, 病变可逆、预后较好, 慢性患者发病缓慢, 病程较长, 病变多为不可逆, 预后较差[4]。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意识障碍、思维混乱、兴奋、静坐不能等, 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安全隐患。氟哌啶醇作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用药物, 治疗妄想、幻觉、躁动等症状效果明显, 但其药物剂量较大, 病程较长, 不良反应严重, 医疗费用昂贵, 所以临床急需一种安全、高效、价格适中的药物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5]。奥氮平可作用于中脑边缘多巴胺受体, 与多种神经递质结合, 改善患者认知行为, 可用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6]。本研究结果显示, 奥氮平组中脑外伤、脑卒中、老年期患者的有效率高于氟哌啶醇组, 肌肉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 有显著差异, 表明奥氮平治疗各类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价格适中,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 每组50例。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氮平片治疗, 氟哌啶醇组患者给予口服氟哌啶醇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奥氮平组中脑外伤、脑卒中、老年期患者的有效率高于氟哌啶醇组, 肌肉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奥氮平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谵妄, 痴呆, 遗忘, 认知障碍,奥氮平,氟哌啶醇,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方斌, 陈琪, 潘园园.奥氮平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4, 47 (4) :237-241.

[2] 王小娜.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 2014, 43 (26) :3527-3529.

[3] 郭小兵, 王刚.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 2014, 23 (16) :1941-1945.

[4] 杜能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 2012, 41 (28) :2938-2939.

[5] 程德君.奥氮平联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江苏医药, 2014, 40 (5) :583-585.

器质性精神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70例, 其中男性36例, 女性24例, 年龄区间18~81岁, 中位年龄为56岁;病程3~25d, 平均病程 (16.8±8.4) d;其中颅脑外伤9例, 脑肿瘤3例, 脑血管病35例, 癫痫性2例, 散发性脑炎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2]评分≥60分;③患者或监护人自愿接受随访治疗;④住院前30d内未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将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 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理分类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氮平 (浙江豪森制药有限公司, 5mg/片) 治疗, 起始剂量5mg/d, 最大剂量30mg/d, 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培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1mg/片) 治疗, 起始剂量1mg/d, 最大剂量7mg/d, 两组在治疗阶段均不接受其他药物联用, 酌情辅加苯二氮类药物及β受体阻断剂。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患者PANSS减少情况进行评价疗效, 痊愈:PANSS减分数≥75%;显效:PANSS减分数≥50%;有效:PANSS减分数≥25%;无效:PANSS减分数<25%;②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3]评价患者4周后副反应情况, 并检查患者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催乳素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1.0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患者接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

用药4周后评价患者TESS值, 并检查各相关标准, 可看出两组TESS、心电图、血象、肝功异常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锥体外系反应、嗜睡、体质量增多、催乳素升高几项指标组间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均可用于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者疗效及安全性均已接受检验。奥氮平是一种噻吩苯二氮类衍生物, 主要作用于5-HT2/D2/NMDA受体, 对阴形、阳性精神病症状及认知和情感障碍均有良好疗效。根据Poyurovsky等[4]报道可看出奥氮平能较快控制精神状况且不良反应小。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衍生物, 是强力的D2拮抗剂, 对阳性、阴性精神病症状和情感障碍有较好作用。Ellingrod等[5]报道, 利培酮剂量小, 起效快, 有较好效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本次研究发现, 奥氮平总体有效率达88.57%, 利培酮总体有效率达77.14%, 二者疗效组间差异不明显, 另外心电图、血象、肝功异常等指标差异也不明显, 而锥体外系反应、嗜睡、体质量增多、催乳素升高组间差异明显, 由统计数据可看出奥氮平更易造成患者嗜睡、体质量增长, 利培酮更易造成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催乳素增多。综上所述,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虽然治疗效果大体相近, 但对患者带来的副作用不尽相同。治疗患者时, 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 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须尽量避免副作用带来的附加伤害, 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奥氮平与利培酮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分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共70例)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均含35例, 两组分别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进行治疗, 4周后, 通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分析二者治疗作用。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心电图、血象、肝功异常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锥体外系反应、嗜睡、体质量增多、催乳素升高几项指标组间差异明显, P<0.05。结论 使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时, 应根据患者状况选择, 避免造成额外伤害。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参考文献

[1]甄文凤.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发痴呆综合症和精神病性症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2009, 30 (5) :196-202.

[2]何艳玲.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 1999 (113) :267-275.

[3]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98-203.

[4]Poyurovsky M, Tal V, Maayan R, et al.heeffect of famotidine addition on olanzapine induced weight gain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a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pilot study[J].Eur Neuropsychopharmacol, 2004, 14 (4) :332-336.

器质性精神患者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精神科于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发生过针刺伤事件的17名护理人员作为本研究之对象, 此17名护理人员均具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同时对本研究获得知情并表示有配合意愿, 遵照资料饱和原则进行研究样本量的确定[3]。此17名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详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7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入访谈型式收集资料。访谈前, 需首先对目标护士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及访谈的时间安排, 同时应征得其访谈录音意愿。访谈中, 所有护士均用特定数字代号替换其真实姓名, 以此更好地保护护士隐私而获得更好的配合度。访谈涉及的具体内容均为开放式题目:比如①发生针刺伤时的真实心理感受;②具体是在什么情况下而发生的针刺伤事件;③是否具备正确处理针刺伤事件的能力;④在针刺伤事件发生后, 是否在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对其生活与工作产生某些影响;⑤发生针刺伤事件后都有感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压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压力;⑥在发生针刺伤事件之前是否已经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知识具备较好的认知度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与受访者进行访谈。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受访者的情绪适当调整提问问题。

1.3 资料分析

访谈资料参考C0laizzi的七步法进行分析。对所有访谈记录资料进行细心的阅读, 并对某些颇具意义的陈述进行重点分析, 将所有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汇聚并系统性无遗漏编码, 继而深入辨别个体间的相似度, 最终升华出综合性的主体概念, 然后将此成文的概念返回参与访谈护士处进行求证, 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2 结果

经过对资料反复的阅读、分析和综合, 提炼出护士的心理感受3个方面。

2.1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2.1.1 心理素质不稳定:

年轻护士刚从事精神科病房, 因为对陌生环境不适应, 操作不熟练, 精神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感到紧张而导致针刺伤发生。护士A:“我刚到精神科工作, 看到精神病患者不同于正常人, 表现情绪不稳定, 哭闹无常, 我在操作时感觉心里很恐惧, 也很紧张, 结果拔针时手忙脚乱, 就扎伤自己了。”护士D:“我当时在救治病区, 非危重精神病患新入院很多, 工作很忙, 治疗量也多, 慌忙中就扎到自己了。”

2.1.2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精神科护士时有出现自我防护意识弱化的时候, 由此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护士E:“我在对针头实施处理的时候, 无意间被利器盒里面的针头给扎到了手指。”护士P:“有一次在综合区进行工作的时候, 由于把心思全部放到了抢救患者上面去, 因此忽略了对自己的保护, 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扎伤了。”

2.1.3 未遵循操作规程:

有的时候可能是由于护理工作实在太忙, 因此难免会出现不遵循操作规程的情况, 并因此导致了针刺伤事件。护士F:“精神科病房患者多, 不同于一般的综合医院, 治疗当中患者不配合, 手脚比划着, 拔针后不小心插到自己的手了。”护士Q:“帮精神病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 患者极不配合, 拔针时不小心扎到了自己的手了。”

2.1.4 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

发生针刺伤事件后可能会导致某些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对于此方面, 应该是绝大多数护士都具有相当认知度的, 但对这些被污染的针头导致刺伤事件后感染传染病的几率这一问题存在明显的认识不足。护士工作琐碎繁杂, 把注意力都放在其他重点工作上, 而对污染针头的处理是习惯性、机械性、随意性的[5]。护理人员不熟悉职业损伤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不重视自身保护, 未意识到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2 针刺伤事件后的心理体验

2.2.1 情绪变化:

通常情况下, 多数护士在遇到针刺伤事件之后, 均会有一个情绪异常激烈的转变过程, 多表现有担心、害怕, 甚至是哭泣和恐惧, 行为方面有较明显不知所措的感觉。护士A:“刚发生针刺的时候, 我感觉到自己十分害怕, 因为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讲卫生, 有的患者到处流浪, 粘到一些传染病, 担心自己被疾病传染。”护士G:“针刺伤后我很担心, 害怕被疾病传染, 又担心传染给自己家人。”护士D:“针刺伤后我很担忧, 立即去查了乙肝全套, 我当时真的很害怕检查的结果会出现阳性, 因此在出结果之前真的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2.2.2 心理变化:

其实情绪变化也是心理变化的一个表象方面的体现, 在发生针刺伤事件之后, 表现出担心、害怕以及恐惧的同时, 当然也可能会有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并按正确流程进行伤口的处理等较理性的心理反应。

2.3 针刺伤发生后的影响

2.3.1 对生活的影响:

大多数护士知道针刺伤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但大多数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他们普遍感到担忧、恐惧, 对今后的工作 (密切接触病人) 产生一定的影响。

2.3.2 工作上的影响:

针刺伤的发生因为情绪上的变化而对工作产生影响。护士B:“刚开始时对精神科工作感觉很新鲜, 发生针刺伤后觉得这份工作的危险性太大了, 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专业了”护士F:“自从发生过以此针刺伤事件后, 在之后上班的过程中, 随时都有这样一种担心, 就是非常害怕自己被再次扎到, 因此有的时候真的很难集中好自己的精神, 难以真正做到投入地开展工作。”由此可见, 心理方面的负性变化是可对工作状态产生某些影响的。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具工作量大, 职业危害因素多等特点, 因此属于高危职业群体。当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之后, 在其精神与心理方面均会发生及其相似的变化过程, 进而可对身心造成非常严重的压力, 在自身对抗压力的同时, 此时的护士应该也是最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持的。因此, 医院管理方应更加重视对针刺伤护士给予更多关注。

3.1 关注精神科护士心理变化, 减轻情绪波动的影响

护士在发生针刺伤事件后, 多有表现出担心、恐惧与不知所措者, 但随着工作时间不断前移, 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一旦此类事件发生例次增多, 之前的负性体验或许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但总体上仍然会对之后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在其精神方面更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这样的情况, 医院管理方最好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并给予此类护士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即时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3.2 做好针刺后的监控工作, 关注传染病的感染情况

建立针刺伤后的报告制度, 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时, 得到及时的处理。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 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水或清水冲冼;伤口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3.3 重视操作训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精神科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 对精神病患者病情不够掌握, 或是不遵守操作规程而导致针刺伤事件的发生。因此, 首先我应当不能忽略带教老师自身的资历及操作技术水平, 因此更优秀的带教老师不仅可指导低年资护士学到更规范的护理学理论知识, 而且更能在加强病情的观察、多与病人沟通、争取病人对治疗的配合等方面传授更多更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最终减少针刺伤事件的发生。

3.4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护士安全知识缺乏, 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是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操作规程, 规范操作行为, 培养护士应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 关注工作中每一个细节, 积极有效地加强自身职业防护, 最大限度地保障职业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使护士工作有序, 忙而不乱, 有效防止自身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以减少针刺伤事件的发生率, 用时减轻此类事件发生后所导致情绪上的焦虑程度, 最终促进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护理质量均能上到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长英, 邓云模, 林代琼.护生针刺的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 2010, 22 (2) :375-376.

[2]陈琼芳, 王惠珍, 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析, 200, 24 (4) :151-153.

[3]夏海鸥, 于美瑜, 陈瑜, 等.乳腺癌患者对乳腺癌早期检测真实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9) :641-644.

[4]辛琼林, 李玉玲.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应用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0) :16-18.

麻疹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7

关键词:麻疹,间质性肺炎,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 很容易合并细菌及其他病毒等感染。病毒及麻疹病毒本身常导致间质性肺炎等发生, 如不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病死率极高。严重肺炎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约占死因60%[1]。本科室自2009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麻疹497例, 其中并发间质性肺炎43例, 现将对间质性肺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3例麻疹并发间质性肺炎均为住院患者, 男28例, 女15例, 年龄3个月~22岁, 其中8~9月龄患者33例 (占76.74%) 。

1.2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 口腔内可见麻疹黏膜斑, 皮肤见皮疹。实验室检查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并发间质性肺炎者常首先出现气促, 呼吸50~100次·min-1, 出现“三凹征”;3例并发ARDS, 2例并发气胸, 1例并发纵隔气肿。

1.3 肺部影像学特点

X线检查示肺部间质均呈炎症改变, 肺纹理增多、模糊、紊乱, 周围可见点片状阴影, 病灶多见于双下肺野。

1.4 治疗与转归

43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抗炎、抗病毒、免疫支持治疗, 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38例成功治愈, 1例并发ARDS抢救无效死亡, 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 3例因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过隔离期后转到南京市儿童医院ICU继续治疗, 远期随访结果均痊愈。住院时间7~16d, 平均11.5d, 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严格呼吸道隔离, 置患者于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单人病室隔离治疗至出疹后10d,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温度适宜, 避免直接吹风, 衣被宜轻、暖、软, 以防着凉或过度发汗致脱水。做好基础护理。室内要光线柔和, 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消毒时遮住患者眼晴及皮肤。护理操作和检查尽可能集中进行, 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以防加重呼吸困难。

2.2 观察病情, 早期发现呼吸变化

间质性肺炎的肺功能特征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 (弥散) 障碍[2]。在护理过程中应予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 、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皮疹透发的情况, 若早期发现患者呼吸浅快, 频率超过50次·min-1并伴发青紫, 而肺部体征不明显, 说明可能并发间质性肺炎, 应立即报告医师, 做好一切抢救工作准备。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反应状况, 口唇、颜面、甲床的颜色及末梢循环变化等, 并进行详细的护理记录, 为医疗提供依据。

2.3 加强气道管理, 保证供氧

麻疹并发间质性肺炎时应及时予持续中至高流量鼻导管给氧, 若效果不佳则尽早采用无创面罩正压给氧, 以增加肺泡通气量, 改善呼吸功能。本组12例予无创面罩正压给氧, 31例予中至高流量鼻导管给氧。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采取半坐卧位,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3]。当患者呼吸频率大于60次·min-1、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 说明可能并发了ARDS, 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做好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相关护理。本组3例并发ARDS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 2例抢救成功治愈。

2.4 药物疗效反应观察

药物治疗予抗病毒、防治细菌感染、补充水电解质、营养支持等。监测输液速度, 保持静脉通畅, 必要时使用输液泵, 临床首选甲泼尼龙静脉点滴以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输入时保证药物在30min内输入。输入过程中要对血压、脉搏、血糖等加强监测。如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烦躁加重则使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 以免加重缺氧。本组2例患儿在使用甲泼尼龙后的第5天开始出现烦躁, 予水合氯醛灌肠后安静。

2.5 营养支持

麻疹患者无需特别忌口, 并发间质性肺炎时, 由于发热、气促, 机体能量及水分的过度消耗, 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 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 在病情许可下尽量满足患者饮食需求, 注意饮食卫生, 协助患者多饮温开水或新鲜果汁, 以补充机体消耗。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予保留胃管鼻饲, 必要时遵医嘱予静脉补充20%人血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

2.6 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

严重的缺氧常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濒死感, 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使患者的语言交流受到限制, 患者家属也因担心病情而焦急不安。因此,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予专人专室专护, 详细、耐心地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目前治疗情况、呼吸机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 对患者病情的细小进步进行鼓励开导, 主动关心患者及家属, 给予同情、理解与安慰, 及时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 使其配合治疗。

3 讨论

麻疹是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呼吸道传染病。今年是我院近10年来收治麻疹病例最多的1年, 病情呈爆发趋势, 仅仅2个月就收治住院患者达497例。在麻疹的基础上并发肺炎则预后较差, 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时也使预后严重[4]。注意观察病情、发现早期症状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5]。通过对43例麻疹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我们深刻认识到:严格地呼吸道隔离、早期发现呼吸变化、及时有效地呼吸道管理及供氧并予积极地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对于降低间质性肺炎并发ARDS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68.

[2]邱丽萍, 梁海华, 张婷婷, 等.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间质性肺炎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9) :36-38.

[3]汪菊萍, 高磊, 彭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7) :27-28.

[4]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80-1181.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质性分析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目的抽样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透析治疗透龄不足一年的患者43例作为实验组, 年龄25~65岁。其中男25例, 女18例;公费10例, 农村医保33例;享受低保14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 正在接受规律血透治疗者;神志清楚, 无精神病史;有一定文化程度, 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经历和感觉;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调查。另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非尿毒症的肾脏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2~63岁。其中男27例, 女13例;公费15例, 农村医保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访谈人员应选取具有5年以上血透护理经验、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护师, 在访谈前1个月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对访谈人员进行质性研究资料收集方法的培训, 如提问、倾听、回应技巧等。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收集从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后开始, 访谈时间安排在患者透析治疗结束后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前, 将访谈内容设计为提纲, 研究者根据访谈提纲与患者进行交谈, 访谈时采用有重点的开放式提问, 如“你对血透治疗了解多少?”“你在血透治疗过程中有何感受?”每例患者交谈3次, 每次谈话时间为30~40min,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对照组同样采取开放式访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在资料收集及分析过程中遵循现象学的理念:述而不评, 剔除个人的偏见, 使所得到的为真实的资料, 反映被访者的个人体验[3]。

1.2.3 资料分析方法:

每次访谈结束后, 研究者在当天将访谈录音及记录转录成文字稿, 并依次给每例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码, 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具体过程: (1) 仔细阅读访谈记录; (2) 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 (3) 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 (4) 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 最终汇集形成编码本; (5) 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 (6) 辨别出相似的观点, 将这些编码进行归类, 升华出主题概念; (7) 对存在疑问的地方, 返回参与者处求证[4]。

1.2.4 个案的伦理问题:

本文访谈地点选择在私密不受干扰的房间, 气氛轻松, 时间充足。在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及现场录音的必要性, 尊重并维护受访者的隐私, 在取得患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确立检验水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两组访谈结果比较见表1。

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类心理障碍发生率均有差异,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期待护理人员提供帮助, 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3.1 担心疾病预后的原因及对策

被调查的患者中, 担心疾病预后者占了90.70%。由于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 知识层次相对低, 对自己的疾病、治疗等相关医学知识了解很少甚至是曲解;每周2~3次透析治疗, 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对治疗前景无法预见;透析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低血压、肌肉痉挛等;病友的病情变化, 从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因此明确诊断后的早期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对疾病知识的需求程度,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传授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 讲解血液透析的目的、原理、方法。告知患者尿毒症并非绝症, 解释现代医学的发达, 不要苦于想像疾病的预后, 只要遵医嘱, 规律充分透析, 多数患者能长期生存。建立血透宣教室, 利用工休座谈会, 由专业人员直观地讲解有关肾病尿毒症防治和护理知识。尽可能地把性格乐观开朗、病情稳定、治疗效果明显的血透患者与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患者安排在一起。组织维持性透析患者病友会和透析患者家属的联谊会, 开展专家和“抗病明星”的讲座, 为患者提供交流机会, 相互鼓励支持, 通过病友间的交流,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少或缓解患者担心疾病预后的心理障碍。

3.2 恐惧透析的原因及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疾病群体, 有着与常人不同的心理障碍。访谈发现, 在进行血液透析的初期, 患者会对血液透析产生恐惧和害怕心理, 但是患者常不愿意表达, 不主动寻求帮助, 缺乏有效的情感支持[6]。由于患者对血液透析环境、仪器设备、工作人员的陌生, 动静脉内瘘处反复穿刺带给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当看到自己的大量血液被引出体外, 听到机器设备发出的报警声, 在生理上和精神上将受到很大的压力, 从而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 故对早期血透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特点选择谈话方式, 多与患者交流, 态度和蔼热情, 并真诚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在血液透析过程中, 要告知患者透析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 同时以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 以减轻和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各种压力。并为患者提供医患、护患交流平台, 相互沟通交流,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生观, 避免消极心理, 积极面对血液透析治疗[7]。

3.3 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患者需频繁到医院做透析, 不能正常的工作、旅游, 社会活动受到限制;对实施优质蛋白、高钙、低钠、低钾、低磷、控水饮食管理的困难, 不能想喝就喝, 想吃就吃, 跟正常人不一样而感到苦恼;缺乏自我护理知识而反复住院。因此护士要有计划、分次分量、由浅入深地从饮食、用药、生活、运动等多方面对患者实施全方位、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疾病程度、透析频率结合其自身爱好, 制订适合患者自己的饮食方案, 尤其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控水钠的重要性和超重的危害性;教会患者养成早晚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习惯, 平时袖口宽松, 内瘘侧皮肤保持清洁, 遵照医嘱进行内瘘侧肢体功能锻炼, 尽量不用内瘘肢体提重物, 让患者知道良好的内瘘是生活高质量的前提;告知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 做到作息规律, 节制烟酒, 杜绝暴饮暴食, 规律服药;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与周围人多交流, 淡化患者角色, 以改善生活质量。

3.4 缺乏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原因及对策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力是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8]显示, 良好的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压力、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作用, 社会支持越好, 生活质量越高。在访谈过程中, 多数个案描述日常生活方面的变化、家庭角色的转变以及社会认同感的缺乏在一定程度困扰着透析患者, 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更需要家人的关心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因此, 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嘱其生活上关心患者, 精神上安慰患者, 提供家庭支持,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9]。鼓励年轻患者使用网络进行社会交流, 利用各种途径向媒体、慈善机构寻求帮助, 以形成一个良性互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

3.5 经济负担重的原因及对策

对尿毒症患者来说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可能是经济因素。有调查显示, 自费患者的心理障碍明显高于公费患者, 可能与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有关[10]。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 患者面临经济的压力会越来越重。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用电话与其朋友、工作单位联系, 以求帮助与支持, 尽可能地与医保中心、农村合作医疗沟通, 最大限度地为血透患者争取报销比例。合理收费, 减少不必要开支, 以缓解患者经济压力。

4 小结

通过对43例血透患者真实感受的调查, 反映出血透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在护理血透患者过程中既要考虑患者本身疾病因素, 更要充分关注引起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因血液透析将陪伴患者度过余生, 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赖, 制订完善的个性化护理对策, 寻求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减轻或缓解血透患者心理障碍, 提高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社会的回归率。本文采集样本量较少, 随访时间短, 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和延长随访时间, 以寻找引起血透患者心理障碍的更多原因, 更好地为其提供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 选择43例透龄不足一年的血透患者作为实验组, 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非尿毒症的肾脏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 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并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整理、归纳及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担心疾病预后、恐惧透析、生活质量下降、缺乏家庭支持系统、经济负担重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研究结果医护人员要关注血透患者心理健康问题, 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护理指导, 及早进行护理干预, 在延长生命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透患者,心理障碍,质性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Lysaght MJ.Maintance dialysis population dynamics:current trends and long-term implication[J].J Am Soc Nephrol, 2002 (Suppl 1) :S37-S40.

[2]莫雪梅.血透患者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20) :2193.

[3]陈蕊, 袁婉文, 等.澳门地区待产阶段准父亲的体验及其护理要求的质量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6) :485.

[4]Nancy B, Susan KG.The practice of nursing research[M].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 1998:524-527.

[5]朱彬, 刘子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J].中国血液净化, 2011, 7 (7) :351.

[6]高云, 曹红梅.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36 (7) :503.

[7]付静.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现代护理, 2009, 6 (4) :96.

[8]高士辉, 肖玉红, 马燕燕, 等.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水平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3) :69-71.

[9]周新华, 申利娟.血液透析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 :10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器质性精神患者】相关文章:

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01-08

小儿非器质性腹痛的临床分析与对策09-11

异质性05-13

间质性肺炎05-04

间质性结节05-15

临床异质性05-20

实质性合作06-16

技术异质性06-22

物质性语言06-28

实质性评价07-05

上一篇:单独二胎下一篇:桡骨头骨折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