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的建筑大师

2024-06-10

动物世界的建筑大师(精选六篇)

动物世界的建筑大师 篇1

他说, 许多大型建筑项目“青睐”外国设计师, 导致国内一些有潜力的设计师缺乏实践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这或许是现代中国欠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原因之一。

“要培养出优秀的建筑大师, 必须拥有大量技术实践。”吴志强说, 光在书本和理论上下工夫, 是绝不可能培养出建筑大师的。只有在大量技术实践过程中, 才更可能诞生优秀的建筑设计大师。在这一点上, 中国与那些建筑大师辈出的国家之间差距最大。这也是现代中国如此缺乏国际知名建筑大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 近几年, 中国用于建设方面的投资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且增幅很大, 每年递增8%至9%。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许多重要建筑纷纷“破土而出”, 但其中大多知名项目却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北京即将竣工的中国大剧院, 耗资3.2亿美元, 其设计师是法国的保罗·安德勒;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师是瑞士的雅克·赫佐格和皮埃尔·德默龙;中央电视台新大厦的设计由荷兰的雷姆·库哈斯完成。

此外, 德国的阿尔贝特·施佩尔为上海设计了“汽车城”;上海火车南站出自法国建筑设计师之手;去年11月, 英国设计师福斯特又赢得了投资总额为19亿美元的北京新机场的设计招标。

资料显示, 自1952年至2000年, 上海共建造了6亿平方米的建筑, 其中许多是境外设计师来华“淘金”的产物。上海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黄芝指出, 上海在市政建设设计, 特别是桥梁设计水平上, 堪称世界领先, 但仍有一些大桥、隧道项目盲目邀请洋设计师出方案。此外, 许多普通住宅项目动不动就冠上“国际名师设计”的招幌, 甘心成为外国设计师的“试验田”。

国内许多专家对此不无担心:外国设计师的“试验田”越多, 意味着国内建筑设计师的技术实践就越少, 如此一来, 中国想诞生自己的建筑大师, 谈何容易?

针对这一问题, 吴志强提出了第三点建议:建筑大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筑师协会世界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 吴志强经常到各国“蹲点”考察。他发现, 在瑞士等国, 创新氛围十分浓厚, 当地政府、媒体、商业机构也都十分支持和鼓励新的建筑设计和创意。“一个新的建筑创意出来之后, 不仅当地政策支持, 还有媒体大量报道, 商业机构出资赞助。这样的氛围很适合推出新人, 成就享誉国际的建筑大师。”

世界第一名的销售大师 篇2

世界大师--乔吉拉德

口吃的贫民窟小孩,变成全球最伟大的销售员——我的头衔叫MONEY

35岁走投无路之际,跑去当汽车业务员,几年内就创下汽车销售的金氏记录,迄今无人能打破;乔吉拉德的传奇故事,不但是业务员必读的圣经,也是成功学的活教材

乔吉拉德 JoeGirard 他是一个曾经创下四项世界纪录的汽车销售员。翻开1977年的金氏世界纪录345条『最伟大销售员』一栏写着:『美国密执安州底特律市的乔吉拉德于1973年创下前所未闻的一千四百二十五辆个人年度汽车零售纪录。』一九九一年的金氏世界纪录年鉴都还记载着,乔吉拉德一生的零售销售总纪录是13001辆;而且每月最高销售纪录174 辆,连续 12 年平均每日售出 6 辆车。

在象征汽车业最高荣誉的美国底特律汽车名人堂里,200余位汽车工业先驱或主导汽车发展的精英列名其中,像是褔特汽车创办人享利褔特、本田汽车创办人本田宗一郎,而乔吉拉德是唯一列名其中的汽车业务员。

以销售汽车创下四项金氏世界纪录

乔吉拉德是全球单日、单月、单年度,销售汽车总量的纪录保持者。金氏纪录上以「全球最伟大的销售员」形容他。一九七八年一月宣布退休后,他所缔造的纪录,迄今未被打破!从小,乔吉拉德就展现出销售员天生骨子里最原始的不放弃精神,他发现推销是一种乐趣,而且只要能和越多人谈上话,他的推销成绩就越好。

35岁走投无路偶然入行卖车

乔吉拉德在35岁之前却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有严重的口吃的他做过小偷,在警察局拘留室待了一晚后,才知道自己连小偷这行都干不了。

25岁前换过30几种工作,好不容易遇到贵人,在退休时把营建事业移交给他,然而过于相信别人,让乔吉拉德在35岁时不仅赔尽家产,还负债累累。

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央求一个汽车经销商朋友给他个机会,工作第一天就卖出他人生的第一辆汽车,成为他从人生谷底翻升走向巅峰的转折点。

乔吉拉德坦言:「因为没有地方可去了,只好向上!」他之所以会想尽办法卖车,都是为了钱、钱、钱,生活的逆境反而激发出他灵魂里很深的不放弃与热情及不想让自己和妻儿抬不起头的斗魂。「通往成功的电梯总是不管用的,想要成功,就只能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是乔吉拉德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比客户更了解客户

35岁才进入汽车销售业,没有人脉、只有一张办公桌、一支电话和随手撕下的4页电话簿,这就是乔吉拉德成为全球汽车销售天王的起步。他只能自行摸索,想尽办法把汽车推销出去。

乔吉拉德认为,销售工作应该像摩天轮,业务员让刚购买产品的客户从摩天轮下来,换成另一批尚未购买的人搭上去;等摩天轮转了一圈,他们决定购买你的产品,业让出座位,再由别人搭上摩天轮,如此周而复如。

每隔3~5年人们就需要汱旧换新,如果你能保存购买纪录、档案或日记,你就会知道他们的需求,甚至比客户还早知道。

在业务员的摩天轮上,有新客户,也有老客户,但无论是谁,好的业务员会详细记录客户的数据,定期问候名单上的人,并将最新数据记载到档案中。长久往来,你就能知道客户的地址、他的职业,现在用的是什么产品,何时可能要购买新产品,需不需要贷款等,有时你甚至可能是和客户唯一谈过话的业务员。这就是乔吉拉德让他的摩天轮坐满客户的方法。买东西,第一个想到你

乔吉拉德发现,很多业务员对于从事业务工作感到难以启齿,不过他很坚定地告诉全天

下,他以从事汽车销售为荣,「我的名字是乔吉拉德,我一年会出现在你家12次,当你想要买车时,自然会想到我!」这就是吉拉德的名言。

乔吉拉德在汽车业务员生涯中,销售了 1.3万辆车,不仅让自己飞黄腾达,也帮汽车厂和零件供货商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工作机会,对社会的贡献比许多企业主还大。他以身为业务员感到自豪,强调业务员一定要所有人都知道你的工作,知道你随时可以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

名片是最便宜的传单

每个业务员都有拓展业务的法宝,名片是其中之一。有些业务员一年用掉500张名片,但乔吉拉德光一星期就用掉500张名片。「我每月要发出1.6 万张名片,无论有没有买我的车,只要与我有过接触,我都会让他们知道记得我」。

乔吉拉德甚至在餐厅吃饭付账时,也不忘把他的名片和钞票夹在一起,再加上比一般行情稍高的小费,如此一来即使是餐厅的侍者也会记得要买车,就找乔吉拉德!而乔吉拉德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带着一大袋名片去看美式足球赛,当球员达阵得分时,乔吉拉德也和所有观众一样起立欢呼,但不同的是他把大把的名片对着人群洒去。

这样的行为或许怪异,但乔吉拉德认为,就因为抛洒名片不是平常人会做的事情,他的行为愈是怪异,人们愈会对他印深刻。只要有一张落到需要购买汽车、或知道某人需要买车的人手中,他所赚取的佣金就超过这些名片的成本了。

乔吉拉德不仅特立独行,也特别勤快,每天上班前,他会提早到地铁站,见人就发名片,人们对一大早就收到的第一张名片总是比较好奇。这些发出去的名片,虽然不能每张都能带来生意,但却像撒在森林中的隐形面包屑,将潜在客户诱引到他的办公室。

让顾客成为你的猎犬

再伟大的业务员,一天所能开发的客户也有限,所以乔吉拉德运用「猎犬计划」让顾客帮助他寻找顾客。

说穿了很简单,就是一封信里面附上一迭乔吉拉德的名片,还有一封信,上面注明了任何人每介绍一个新客户向他买车,他就会付给介绍人25美元的酬金(这在当时是不小的数字)。

即使有人蓄意欺骗,他的原则是宁可错付,也不能少付任何一位介绍人的佣金,因为即使「有人骗了我的25元美金,但我毕竟还是赚了销售一辆汽车的佣金」反之,如果因为一位介绍人没有乔吉拉德的名片证明,而不支付他这25美元,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帮他介绍客户了。

1976年,乔吉拉德总共支付了1.4美元给「猎犬」们,也就是说经由介绍人牵线,他多做了560笔生意,这已经超过顶尖汽车销售员全年度的销售量;而透过他们介绍,使乔吉拉德赚进7.5万美元的佣金。如果没有「猎犬计划」,乔吉拉德根本不可能有这些额外的生意。推销商品,也推销真诚的你

别以为乔吉拉德成为汽车销售天王,靠的是销售高价顶级车,其车他卖的是美国最平价的雪佛兰汽车,而且全部都是一步一脚印地销售给一个个的零售客户,到底他是怎么做到的?

乔吉拉德很清楚,雪佛兰汽车并非不可替代的汽车品牌,因此销售能否成功,不在于产品或价格,而是对销售员的认同。他强调在从事销售时,真诚是销售的第一步,千万别说谎,特别是一些客户在事后可以查证的事情上,即使只说谎一次,也可能让你终身信用扫地。「例如分明是6汽缸的车,你却向客户说是8汽缸的车,客户只要打开引擎盖,数一数电线数量,你就死定了!」乔吉拉德强调,业务员需要客户的信任,即使交易完成,如果你还想做他的生意,就不能破坏这种信任,因此绝不能向客户撒一个他可以查证的谎言。提防250连销反应定律

「每个人的一生,大概会认识250个关系较亲近的人,抱括亲戚、同事、邻居、朋友,这是从婚礼与丧礼的参加人数得知的平均数」乔吉拉德在进入汽车销售这一行后不久,体悟出这个数字,如果一星期拜访50个潜在客户,只要有2个人对他的服务不满意,透过「250连锁反应定律」,负面口碑立刻不胫而走,一年后就会有2.6万人,受到这2个不满意者的影响。

乔吉拉德常说,你不知道每天和你擦身而过的人,谁是企业老板,谁是理发师、牙医?他们每天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如果你们走进店里,然后满怀抱怨地离开,你是否承受得起?「250连锁反应定律」的意义很简单:人们喜欢交换买东西的经验,你每得罪一个可能成为顾客的人,就等于得罪另外的250个人,所以,乔吉拉德的结论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任何一个客户」。

成交,是服务的开始

许多业务员把全部精力放在让客户付钱,一旦成交后,就对客户不闻不问。然而,乔吉拉德所销售的一万多辆车中,有很大一部份都是重复购买或介绍别人来买车的老客户。「成交是服务的开始」乔吉拉德每个月都寄卡片给向他买车的一万多位客户,只要向他买过车,都会定期收到他的贺卡,自然也不会忘记他。正因为乔吉拉德没有忘记他的客户,他的客户才不会忘记他。

乔吉拉德倾力协助顾客解决问题,让顾客对产品的不满,转变为赞美,这也是他平常就和维修部门打好关系的原因,「有时候即使我贴钱处理客户车子的毛病,我还是会做,因为这会让客户感觉我和他站在同一边,而且我支持他,就成为他的朋友,等他下次要换车或有朋友要买车时,自然会找我。」

人生起步永不嫌迟

美国前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褔曾说:「没有你的同意,任何人都无法让你感到自卑。」12年的汽车销售生涯,让乔吉拉德体会到,成功的起点是热爱自己的职业。「世上一定有人讨厌你和你的职业,但那是别人的问题。在推销这一行,如果你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你在别人眼里也就真的是低人一等」乔吉拉德说。

没有一样工作是完美的,出身底特律贫民窟的乔吉拉德在25岁前,不安于份更换了30几种工作,播下去的种子从没等到发芽,他就急着把种子挖起,直到他从事汽车销售的第三年,他才领悟到工作就像种树,必须耐心呵护,等它慢慢长大,就会给你回报;你待得愈久,树就长的愈大,回报也就愈多,他的客户中有三分之二买过两辆车以上。

大器晚成的乔吉拉德,35岁才踏出工确的第一步,但短短几年就达到无人能企及的巅峰,「如果我的故事能给人们一些启发,那就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和我一样好,而且人生的起步永不嫌迟!」乔吉拉德说。

放弃跳槽升迁,十五年只当销售员

动物世界的建筑大师 篇3

他所创建的gmp建筑师事务所在全球位列前五名,

他的作品不胜枚举,

德国柏林泰格尔机场、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临港新城总体规划、中国国家博物馆……

尽管如此,

你在他身上却看不到任何商人的影子,

抑或是领导者的影子,

你所能看到的只有那份对事业孜孜不倦的痴迷与追求,

他就是曼哈德·冯·格康

能够与冯·格康先生有这次面对面深度交流的机会,源自于8月8日至8月25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对话式设计——gmp建筑师事务所建筑作品》巡回展。历时两天的追踪采访让我这个建筑领域的“门外汉”对其痴迷不已。

建筑,绝不仅仅是盖一栋大厦而已。它里面所包含的对整个环境、人类、人文的思考,绝对是你所始料不及的。

于是我们的对话,就从这一个个思考开始。

不要怪我过于直奔主题,因为倘若你面对的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你会发现,介绍他的生平或者说成功轨迹,是一件多么肤浅的事情。

因为他始终专注在他所钟爱的领域,潜心研究,所谓的那些成功经验,无非都是过眼云烟。

所以,请让我直接开始这场不含丝毫水分的对话吧!

何为“绿色建筑”

建筑领域像时尚领域一样,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流派、风潮,它们可能是转瞬即逝的。现在所谓的“绿色建筑”,很多只是在标榜自己是绿色建筑,而这些建筑往往是最不生态最不环保的。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都很多见。

在绿色、生态背后真正应该做的,还是一种责任感。你对整个人类、环境、地球应有的一种责任感。如何使我的能源最小化、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建筑内部如何被充分利用,这才是绿色、生态的本源的概念。

现在在中国很多高层建筑只用单层玻璃,这是很疯狂的一种做法。这会造成整个大楼的资源无止境的消耗下去,这可能也是因为在欧洲能源很昂贵,但在中国就相对便宜很多。所以在建筑上面可能就不会过多考虑能源节省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绿色建筑往往只是一个标签。

好的建筑不需要过多依赖空调

“我们不做看起来像绿色建筑的建筑,而是做实际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实际上,gmp的很多项目从来没有标榜过自己是绿色建筑,也没有去申请这些所谓的凭证,但是它们却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就像gmp曾经做过的几个项目:

广州发展大厦,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栋立面上的遮光板也是可以控制开合的建筑,阳光强烈的时候,可以让它完全封闭起来,需要阳光的时候再把它打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是整栋大厦节约50%的能源。

北京的中青旅大厦,这也是gmp北京办公室的所在地。这座大厦设计了两座中庭,这两座中庭作为整个气候调节的一个缓冲区,如果外面气温很热的话,不至于使里面的办公室受到直接的冲击,然后每个办公室所对应的幕墙,都可以进行开窗直接通风。

SOHO财富公馆,那栋建筑采用了双层幕墙的方式作为气候的缓冲区,里面也采用了百叶等住户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气候的一些设置,住户在里面整体感觉会非常舒适。

注重生态是一种习惯

“实际上我们在中国所建成的这八十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我们都会有一个最基本的生态上的想法。”

例如深圳大运会的外墙都是采用了玻璃的材质,并且做成双层幕墙的形式,首先全玻璃的材质使得整个体育场在白天的时候不需要采用任何的照明,而双层幕墙又使得空气能够很好地在里面流通,起到很好地阻热阻寒的作用。虽然双层玻璃幕墙的成本要比单层玻璃幕墙的成本高很多,但是如果你以一个长远的眼光来看,你可能能够节省下很大一笔在能源上面的花费。

法兰克福德意志银行双塔,通常超过六七十层的建筑因为风荷载的原因不能够进行开窗通风,只得依赖空调进行温度调节。德意志银行双塔确实花了一些钱做成平推式的窗户,在结构和设备上也确实花费了很高成本来做这件事情,这个塔也是有超过120米高。光是这一项举措就可以为德意志银行节约8000万欧元在能源上面的花费。

冯·格康先生14年前第一次来到北京,那时北京冬天的气温差不多有零下二十度,北京也是个一年四季温差很大的城市,所以这种平推式的设计还是很值得在北京借鉴的,而北京的高层建筑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整个德国的高层建筑数量,如果能够在北京推广这种设计,将会是一件非常有利于生态的事情。

超未来的建筑形式只是演说

用细菌在沙漠建造房屋,在月球上建造房屋,这样超未来的建筑形式只是一种演说。应用最多最广、灵活性最高的建筑材料还是混凝土,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决定它能够被做成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且它力学上的特性也非常好,耐久性也相对来说比较好。

就他个人而言,他觉得玻璃也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质,虽然它在气候上不能调节,但是可以在视觉上形成一个通透的效果。

在非洲,人们现在还会用粘土来盖房子,因为粘土是一种非常好的储存热量的材质,它在白天可以吸收热量,在夜晚又可以把这些热量释放出来,起到一个调节温度的作用。在北欧,很多建筑和家具都采用木材制成,也是因为北欧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木材在当地是一种很便宜的材质,可以被大量广泛应用。

因地取材,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因此逐渐形成当地一个独有的特色。而现在,为什么全球会出现城市建筑雷同化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达,像钢筋、玻璃、复合材料等在全球都可以买到,建筑风格往往取决于建筑师个人的主观需求。

竞标是一部分工作,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处理和业主之间的关系,gmp也很重视这一点,和业主之间的关系就像经营一段婚姻一样,可能一段婚姻关系到最后会走向决裂,但是gmp还从来没有和业主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高明的建筑大师》阅读答案 篇4

18世纪初,一个名叫马拉尔奇的法国人,精确测算了蜜蜂蜂窝的大小。他发现,构成每个蜂窝底的三个菱形面的角度大小是一样的:锐角为70°32′,钝角为109°28′。马拉尔奇把测算的数据公布于世。

后来,物理学家列奥廖拉看到了这些数据。他对这个固定角度很感兴趣,于是请大数学家克尼格帮忙计算:在建筑上,要用多大角度的菱形面组成六角形蜂窝结构时,用料最省,而得到的容量却最大。

克尼格计算的结果是:锐角为70°34′,钝角为109°26′。它与马拉尔奇的测算结果很接近,虽说还有2′之差,但足以证明蜜蜂已经出色地解决了这个建筑学上的设计难题。

但过了几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经过计算指出,克尼格算错了,数值恰好等于马拉尔奇的测算值。克尼格当然不承认,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论。

不久,一艘英国军舰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遇到风暴而沉没。调查人员查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原来这艘军舰在结构计算上有差错,而发生差错的原因竟是设计时所使用的对数表有印刷错误。

克尼格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翻出自己使用的对数表,发现计算时正是使用了有印刷错误的对数表。他立刻按照正确的对数表再计算了一遍,发现马拉尔奇测算出的角度是正确的,1′也不差!

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人们惊叹于蜜蜂高超的`建筑技巧。这种六角柱状体的蜂窝,不仅消耗材料少,而且容量大,坚固结实。蜜蜂真是自然界最高明的“建筑师”啊!

学习蜂窝的建筑结构,使现代航空事业受益匪浅。因为飞行器的质量是必须“斤斤计较”的,每减少1kg结构重量,就相当于减少几kg飞行重量。设计人员为了增加飞机的强度,减轻质量,节省材料,从蜜蜂那儿取经,采用了铝合金和塑料制作的“蜂窝夹层结构”。这种结构强度很大,而质量只有普通铝的 1/5。

如果空心夹层结构用石棉或陶瓷来制作,还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可耐1000℃的高温,用它做火箭和导弹的壳体,是最好不过的了。

来自世界大师的水晶诱惑 篇5

20世纪初以来,如今可谓家喻户晓的服装首饰开始盛行。这种前卫首饰与时尚、梦幻、柔美以及香奈儿(Chanel)及勒隆等品牌密切相关。这种水晶元素受到了包括时装设计师、其他设计师和工艺大师的青睐,在时装与首饰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日一直为设计师带来源源不绝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极致华美与精湛工艺的杰作。

本次来自奥地利著名奢华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元素“WORLD JEWELRYFACETS时尚首饰汇展”亮相京城,璀璨呈现由國际殿堂级设计师采用施华洛世奇元素设计,的多款创意非凡的时尚首饰佳作。而“WORLD JEWELRY FACETS时尚首饰汇展”连续两年的成功举办,在时尚圈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创意风潮。

飞机设计大师的平凡世界(下) 篇6

顾诵芬是1986年从沈阳调到北京,担任航空工业部第二届科技委副主任的。2009年,沈阳市总工会举办“感动沈阳60年——劳动功勋”评选,601所推荐的仍是顾诵芬。9月23日,评选活动揭晓,包括顾诵芬在内的60名劳模榜上有名。23年过去了,顾诵芬的美好身影仍然没从601所人的心目中抹去。

有人曾回忆一件小事:上世纪70年代,按照当时规定,全所各单位人员都要定期到新台子农场轮换参加劳动。有一段时间,已是副总设计师的顾诵芬也与大家一道在农场参加育秧劳动,和大家共睡通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天早晨,院里围着一大群人,正在看着两个人在房顶上摆弄烟筒。原来是屋里炉子不好烧,向屋里倒烟。这两个人中就有顾诵芬。当他踏梯子爬上房顶时,有人起哄说:顾总是气动力专家,调整烟筒这个难题应该请他解决。劳动结束后,晚上大家坐在一起谈体会。那一天,大家异口同声对顾诵芬在劳动中的表现提出表扬,有人称赞他是“人民的气动力专家”。顾诵芬听出来是说他上房顶调整烟筒的事,笑着摆摆手说,你们没听人家老师傅说吗,上房踩坏了好几块瓦。顾诵芬就是这样一个人,工作中不仅不摆资格处处带头当先,而且随和平易,即使受到揶揄,也从不和人计较,有着很好的人缘。

从1961年601所成立到1986年,顾诵芬在沈阳的塔湾工作生活了25年。许多同志在文章中回忆:顾诵芬同志曾多次出国,却没有为自己买什么高档家用电器设备。为给国家节省外汇,给他的补助他都回来上缴国家。有人建议他应买一部好的电视机,他说任务这么重,工作这样忙,哪有时间看电视。他在市内各厂所搞协调经常是骑自行车;去外地出差回来也经常乘公共汽车。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要车?他说还是为国家节约点能源吧。国家财政有困难,他积极带头购买国库券;有位同志家里遭火灾,他慷慨解囊;他还多次把分得的科研成果奖全部交了党费。直到2009年7月,在集团公司组织的“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缴纳特殊党费活动”中,他一次就缴纳了12000元。他的基本原则就是:“多做工作,少拿钱!”

601所的同志都知道顾诵芬对一位名叫孙新国的技术人员的关心:孙新国是1964年北航气动力专业毕业分配到所气动力室工作的,他在顾诵芬的指导下从事操纵稳定性专业工作,工作勤勤恳恳,曾到英国宇航公司BAE学习,业务很优秀,顾诵芬很喜爱这个年轻人。1990年春节前后他不幸去逝,当时顾诵芬已调到北京工作,听到消息后非常悲痛,时过不久孙新国的爱人也离开了人间。顾诵芬的心里始终惦念着孙新国。601所的同志到北京来看顾诵芬的时候,经常会有人从他那里领受一个任务——带一个装着厚厚一叠钱的信封转交给孙新国的家人,开始是给他的妻子,后来则是给他们的孩子。顾诵芬除从经济上予以接济外,还对他们的学习、工作非常关心,曾多次给所党委、所领导写信叮嘱。在顾诵芬的关心下,孙新国的两个儿子健康成长并都在所里安排了工作。

顾诵芬虽然离开了塔湾,但仍然密切关注着塔湾、关注着601所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601所首席专家杨凤田说:1988年后我在主持研制的歼8D、歼8H、歼8F飞机研制过程中,每每遇到技术关键都得到了顾总的关切和帮助。工作中我和顾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既是我的教师,又是我的兄长,更是我的好朋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可以不夸张的说,他是除了我父母以外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

塔湾,给顾诵芬留下了欢乐,同时也给他留下了遗憾和一丝伤感。然而当他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仰望蓝天,看着成队的战机凌空飞过,在威武雄壮的轰鸣声中,他可以为自己曾经在塔湾的那一段生命而欣慰,为至今还生活工作在塔湾的人们感到骄傲自豪。

追求淡泊宁静的心理境界

顾诵芬获得奖励开始于1962年12月,在601所设计组长的岗位上,“因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好,经所首长批准给予书面嘉奖奖励。” 1963年12月,经所首长批准给予通令嘉奖。到了1983年,顾诵芬所获奖励的等级出现了明显的跃升,获得“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因歼8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11月,获航空航天部最高荣誉奖“航空金奖”称号??

顾诵芬收获着越来越多的荣誉和奖励,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各种学会、协会和社会团体、学术组织的理事、委员、主任??诸多的桂冠和头衔加在了顾诵芬名字前面,面对这一切,顾诵芬保持着冷静和自持。

在科技委,顾诵芬的身边工作人员说过:顾总多次推掉名目繁多的担任顾问、名誉主席这样的邀请,他希望把更多的时间拿来学习钻研、看书、看杂志、上网搜集科研方面的信息,或处理与飞机设计、航空科研有关的工作。他和吴老(吴大观)在科技委工作这么久,有多少次将外单位寄来的评审费、审稿费退回,我没有记录,因为这在我们工作中已经是常态的。

与此相反,他对这种像潮水一样的荣誉、奖励、名誉、地位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我们从顾诵芬的《重读科研十四条》一文中,可以找到他的这种心态的诠释:

“当然现在没有政治运动了,政治学习也很少了,甚至于过去科研机构的清扫环境也都有专门的清洁工干了,应该说保证科技人员科技工作时间已不存在问题了。可是自己切身体会近些年来真正用于科研工作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六分之五”大概是各种成果鉴定会、方案评审会以及各种职称评定等。

“就科研成果来说,近几年往往能评出几百项国家级成果,而国家级成果又是由几千项的部门成果评出来的。这样有时候就需要参加几个层次的成果鉴定。另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奖励,这些又都与成果鉴定有关。鉴定成果根据上面的要求有一定的程式和文件要求,申请报成果的科技人员要准备好一系列的文件、表格,而且还要复制数十份之多,参加鉴定的专家少则5人,多则10人。一般会议至少一天。为了能将人家好几年的研究结果肯定下来,用半天、一天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做好这样的工作,不得不在科研机构中再设一个过去所没有的管理部门———成果办。成果鉴定工作要占用科技人员大量的科研活动时间,而且也可以想象到要花去多少宝贵的科研经费,而评得的成果项目虽然很多,据统计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百分比很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很少。成果已成为科技人员晋级、奖励甚至分房子等的依据,所以非评不行,而且越演越烈。

“回想建国初期6年当中,才评出了钱学森同志的《工程控制论》等三项成果,而这些成果确实对我国的科技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钱学森同志《工程控制论》的出版推动了我国自动控制的发展。至于部门的成果,就航空工业来讲,新中国建立后5年也只评了一项,即一级工程师咎凌同志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国外封锁条件下,利用国内市场能获得的元器件,装出了引进不到的闪光测速仪。这一成果为支援抗美援朝的空军,造出了大量的陀螺仪表和瞄准具,贡献确实是显著的。

“改革开放之初,报上曾登过有人提议要给华罗庚先生的一部新的数学著作评奖,华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说要在使用中考验一段再去评。而我们很多科技人员往往工作还没有做完就申报成果。现在这种形式主义的成果鉴定,确实还需要研究进一步改革的办法,不要让我们科技人员的精力消耗在这种形式主义的成果鉴定上。科研成果就是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的终结,科研工作开始下达任务的单位应该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完成了这项工作,应该由下达任务单位来验收。这是正常的科研工作程序,没有必要件件都要奖励。报得上国家奖励的,应该是极少量,而且间隔时间要长些,决不能年年都搞。

“至于方案评审的问题,也不宜召开大量不了解情况的人的短期评审会。因为工程方案的最终技术责任还在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决不能把自己的技术责任推到评审委员会身上去。评审委员会只凭1?2天功夫就了解方案的全貌,一般来说是做不到的。至于决策机关不相信总师,非要找一帮人帮他把把关不可,也是流于形式。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方案主持人和总师对那些问题没有把握,就去找有关的专家去讨教。形式主义的项目评审会也应尽量减少。

“关于职称评定,按正常就是直接领导者应负的责任,直接领导者不该将这种工作推给不相干的人去作,因此建议职称评定也应少开那些不直接相干人组成的评审会。

“总之,我们应尽量减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建立真正科学的评价体系,让科技人员的时间不要再浪费在形式主义的评审会议上。我们不仅看到他对“时间”和时下“科研成果鉴定”、“方案评审”等活动的看法,更可以看到他淡泊名利,以平常心看待名誉、金钱、地位,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作为两院院士,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他坚持专精于自己的学术领域,心无旁骛、专心治学。从他的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国传统的优秀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和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顾诵芬献身航空工业60年,至今仍然像一颗长盛不衰的青藤,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曾说过,徐舜寿、黄志千这一辈人,就是为祖国和民族的飞机设计事业而生的,一心就是要为国家设计出好的飞机来,他们尽心尽力了,但留下了太多未能如愿的遗憾。当年,顾诵芬就是抱着这种神圣的责任感带领前辈和兄长们培育的那支集中着中国最优秀飞机设计师的队伍,前仆后继来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调到科技委退居二线后,他的这种责任感仍未从肩上卸下,他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密切注视着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方向,不仅对自己所从事的气动力专业紧密追踪,又掌握了综合航电专业,而且有了深入的研究,为缩短我国与世界航空强国的差距做出了贡献。

近些年,虽年至耄耋,体有不及,但他还是每年翻阅大量新出的航空技术书籍,遇到对现在工作有用的书籍、刊物、资料,就组织或请人翻译。顾诵芬说,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推荐给有关的同志,有时也翻译一些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他像一个春蚕,在一缕一缕地用余热吐着闪亮的青丝,在编织着我国航空事业未来璀璨的梦。

上一篇:互联网订餐系统的实现下一篇:高层商住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