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学习

2024-06-19

普通话学习(精选十篇)

普通话学习 篇1

一、现状成因

贵州方言区师范院校的学生通过系统学习, 语感能力是得到了提高, 但方音土语仍然在普通话运用中大量存在, 置身方言区, 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能力的提升仍然受到制约和影响。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师范类学生, 尤其是学前教育和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目前的普通话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二级乙等的水平上, 普通话水平的必须达到二甲水平。进一步规范语言, 纯熟掌握普通话语音语汇, 熟练表达, 提高普通话的语感能力, 提高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已是必须。

贵州方言区的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和语汇上的差异较大, 在语法上的差异则不是很大, 平时语法的学习, 通过语文教学就可以积累巩固。因此我们贵州地区的普通话教学更多的言语实践集中在语音语汇和普通话整体表达的训练中, 在此也主要以语音语汇学习的讨论展开。目前贵州方言区师范院校学生普通话语感能力主要表现为:

(一) 语感能力不敏锐

叶圣陶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学生学习时对语音的感知能力不强, 尤其是在普通话学习的声调部分。贵州方言四个声调对应普通话四个声调, 其调值差异很大, 方言声调基本为阴平 (44) 、阳平 (21) 、上声 (42) 、去声 (24) , 而普通话的则为阴平 (55) 、阳平 (35) 、上声 (214) 、去声 (51) , 我们说“语调是普通话的门面”, 学生对声调感知的不敏锐, 影响整个了语音面貌。又如贵州方言区普遍存在的重难点音的感知上不够敏锐, 如平翘舌音、鼻边音的语音感知。课堂上学习之后, 不能自觉地在普通话表达中纠正方音和土语, 学习效果不佳。

(二) 普通话语感的准确性不高

语感具有准确性的特征, 在普通话学习中表现为准确判断准确选择和表达的能力。学生语音的正确感知和模仿, 语汇的正确选择和将方言区词汇转化运用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如在平翘舌部分, 很多学生发翘舌音时成阻的发音部位为舌尖前与齿龈 (或稍靠后不到硬腭前部) , 语音准确的感知能力欠缺。

(三) 语言运用水平不高

作为普通话测试员, 笔者在历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了解到, 学生在测试题单字词语项的把握尚可, 但在朗读和说话部分就表现得很勉强, 尤其是在说话项, 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语音不准确, 语汇的选择趋方言化。这是学生学习最薄弱的一个部分。就语言学来讲, 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 普通话语感能力是衡量普通话运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生语言运用的语感亟需加强。

学生语感能力不佳,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学生习惯用方言表达, 认为方言比普通话更亲切易于表达

就方言区而言, 方言的使用和交流便捷, 由于是学生从小就习得运用的, 只要不涉及对外交流, 学生就不会自觉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 因为方言更为亲切, 更能妥帖恰当表达自己的意思, 自然习惯于方言的表达, 这影响了普通话语感的培养, 也影响了普通话表达反应的敏捷性。学生能听不善说, 即使用普通话表达, 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是在方言区, 讲的是方言普通话, 不愿意用普通话表达。

(二) 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

一些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语音的示范和讲解上, 语汇部分的研究和对比不够, 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没有把丰富的语言运用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语言教学的运用程度不高,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限制了语感能力的提高。

(三) 缺乏语言学习的大环境

贵州方言区的学生缺乏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许多学生在课内除了教师安排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之外基本不用普通话交流, 良好的语感需要大量的语言训练, 仅靠课堂两节课, 缺乏量的积累, 缺乏丰富的语言实践的大环境, 肯定难以提高。因此, 贵州方言区的学生的语言环境缺乏是普通话学习不够, 应该多拓展和创设。

(四) 方言和普通话语音上区别不够明晰

学生学习不够细致, 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不够, 缺乏对比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意识, 许多学生即使有基本的普通话理论认识, 但不能很好地贯穿在学习实践里, 影响语感的准确性。

(五) 为应试而学习, 缺乏主动性

部分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只是单单为了获得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才学习, 这样必然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不能自觉深入地寻找方法, 体会普通话学习的乐趣, 提高语感。

以上现象和原因的观察和分析, 会导致学生普通话学习进度慢, 学习周期长, 学习效果不佳。

二、方法探究

语感能力的提升, 将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影响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和推普工作中的探究, 主要概况为以下几点:

(一) 提高普通话的辨识能力

语感具有语音性特征, 普通话学习,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发音练习和听音辨音练习十分重要。普通话教学应始终加强普通话和贵州方言的对比, 增强学生的准确规范的意识, 无论语音语汇上的训练和积累都必须强调, 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听辨意识和能力, 就能迅速把握普通话学习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 能迅速做出调整, 正确科学加以重复和练习。语言实践是语感的基础, 在言语实践中产生的语感又会进一步监控和调节言语实践。学生的语感是在言语实践中逐渐增长的。如语音中的声调掌握, 要求学生多听多跟读, 加强方言字词的语音对比和积累, 时常让学生置身于普通话语调的氛围中, 增强语调的感受力, 逐步提高, 能够自我感知和调节。

(二) 营造普通话学习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

吕叔湘曾经指出:“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 而是学一种技能。”从心理学来讲, 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 语感的培养, 需要大量的训练形成, 进行量的积累, 从而带来普通话表达中质的变化。能用纯熟优美的语音和词汇进行普通话表达, 没有大量的言语实践是不能形成的。因此, 学校还要大力创设推普环境, 开展各种活动, 成立推普小组, 评选推普标兵, 办好校园广播, 推动学生积极地训练, 将课堂教学和课外丰富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总的了解, 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使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 会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由被动变成主动的自觉地要学习, 这样学生的语感会在自觉与主动中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大量的语言练习难免枯燥, 尤其语音部分显得单一、机械, 因此, 我们认为, 目前教学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必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内容必须丰富, 训练内容的丰富可以让学生有效增加量的积累, 提升语感。

语言学习是动态的富于变化的, 必须有运用语言的氛围和环境, 让学生抛开刻意运用普通话表达的感觉, 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愉快感受和大胆实践。具体到教学上, 我们设立了“播音时段”, “谈天说地”“故事汇”, 也和歌唱结合起来, “每日金曲”要求学生念对歌词, 字正腔圆, 再配以歌曲旋律演唱。将“学校生活”, 如问路、食堂吃饭, 借阅书籍等学习生活场景的片段在课堂加以设置和模拟, 多体验, 多运用, 做出具体要求, 进行语句语段的练习。内容由易到难, 训练难度逐渐增强, 循序渐进, 朗读和说话的练习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设置和安排。加强语感培养, 养成普通话表达习惯,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不仅仅是围绕教材的训练内容展开练习, 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方式的多元让学生真正感受普通话学习的乐趣和沟通的丰富性, 只要长期坚持, 在长期规范正确的语言训练里培养直接敏锐的感知领悟能力, 转向课外的自主训练就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体味进步的同时增加学习自信心和自觉性。

(四) 树立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观, 注重学习的规范意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加强区域团结交流和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 必须加强师范院校学生普通话学习的重要认识和规范意识,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 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不停留在只为获得普通话等级证的角度去学习, 培养学生教师从业的语言规范意识, 只有自身深入学习, 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 摒弃单纯的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普通话学习实践中寻找兴趣点, 体会汉语普通话的优美, 能主动创设一个自我教育的环境, 自觉加强语言实践, 学习中逐步明确目标, 抓住学习重点, 反复强化, 有效地提高普通话的语感能力, 才能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

推普工作和学生普通话等级应试已经全面铺开, 学生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尝试, 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 以希望更好提高贵州方言区师范院校学生普通话语感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 (第三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266.

[3]司进立.语感的文化意蕴及教学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6) :25.

普通话学习心得 篇2

本学期,我选修了栾建伟老师的普通话,回想和栾老师一起走过的日子,虽然短短的八周学习时间,却有着别样的体会。

我生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是一个地处湖北省东部,位于湖北,安徽,江西交接区。虽然很早国家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但是由于地域原因和人们交流习惯,普通话在我们家乡并没有得到推广,倒是我们家乡的方言,简称黄梅话,成为人们的最重要的交流语言耳濡目染从小就是说着地方方言。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方言——黄梅话。

说起黄梅话,我觉得中国一大戏曲——黄梅戏能更好的让大家了解黄梅话。没错,现在在《辞海》或者百度文库中都可以找到关于黄梅戏的介绍:黄梅戏的雏形是叫采茶戏,发源于湖北的黄梅县,当时是人们自编的一种戏,然后也随之传到了安徽的安庆,传到安庆后,当地人就将之与安庆本地的方言结合,并得到了很快的流传,发展也比较迅速,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戏剧了.至于为什么没有在湖北得到传播,好像是因为黄梅县发过一次水吧,当地的人就四处走了,也就是说把刚形成的基础就给冲走了.所以就没能在湖北得到广泛的传播。听过黄梅戏的人,可能会发现黄梅戏中有不少词语是部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翘舌和平舌,很是不清楚,或者从正规的考核角度来说,是有严重的错误的。这保留黄梅话基本不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翘舌和平舌的习惯。先说一下翘舌和平舌的问题,还记得老师上课给我说的那个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

十四说成四十,也不要把四十说成十四。其实这对我们土生土长的黄梅人来说,是相当有挑战的,我在私底下练了好久才能完整的说一遍。因为在黄梅话中,我们将四和十都读成:shi,在实际生活中,主要依靠音调来区别他们,类似的还有“死”“斯”“思”其实我们读成“shi”。当然也要讲讲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的现象:例如:“陈”“程”,在黄梅话中都读成“陈”,正是前后鼻音不分,经常出现笑话。我亲眼在一次亲戚的乔迁之喜宴席上看到这一幕:当主人向宾客们介绍到来的友人时,念到:chenchen,顿时下面有两个人同时站起来向宾客挥手致意,直到两人对视后的面面相觑结束。最后才知道,宾客中有一个叫“程晨”,另一个叫“陈诚”,正是由于前后鼻音不分才出现这一场小尴尬。

当然谈到黄梅话,不能不提起黄梅话中的一些特殊词语。这是黄梅话中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企”(读ji,站着)、“吃”(读qi)、“颈”(脖子)、“冇”(没有)、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黄梅话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使人不禁拍案惊奇。这样的我举一些有代表的例子:我 恩哦(连读)你 恩 他 Kai(上乡)、Kei(下乡)我们这儿 恩哦带地(上乡)、恩哦队地(下乡)你们那儿 恩带地(上乡)、恩队地(下乡)他们那儿 Kai带地(上乡)、Kei对地(下乡)父亲 罢把、(过去叫爹)、老头儿(下乡)母亲 恩妈爷爷 嗲dia(上乡)公(下乡)奶奶 奶(上乡)婆(下乡)外公 嗄公嗲

dia(上乡)、嗄公(下乡)外婆 嗄婆奶(上乡)、嗄婆(下乡)舅舅 母(第二声)舅娘: 舅娘(上乡)、舅姆娘(下乡)小舅子: 母舅(上乡)、恩阿儿母舅(下乡)小姨子: 姨娘中年妇女: 假乃(上乡)、嫂儿(下乡)老年妇女: 奶奶(上乡)、老码儿(下乡)姐姐: 假(上乡)、姐(下乡)妹妹: 老谜(上乡)、妹子(第三声)(下乡)弟弟: 恩哦恩阿乃、老弟乃(上乡)、恩哦兄弟(下乡)小孩子: 细恩阿儿(上乡),小板儿(下乡)傻瓜: 嫂(上乡)、苕、夯巴(下乡)要饭的人: 讨米的(上乡)告胡子(下乡)婴儿 毛恩阿(上乡)、灭乃(轻声)(下乡)。

正是由于这些特色词语的存在,让我们的黄梅话长久以来还是独立于湖北省其他方言,独树一帜。我们在欣赏黄梅戏曲的时候,根本不用看字幕,也知道曲中唱的是什么,而且觉得很贴切,很真实。而且据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说,用我们的黄梅话来读屈原《离骚》,才能读出真正的离骚的语气,节奏,情感读出来。在那一课上,老师鼓励我们用我们地地道道的黄梅话来读《离骚》,再让我们听普通话录音版《离骚》,真的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是黄梅话中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

当然来到大学,情况和家乡完全不一样,这里大部分人来着五湖四海,普通话是大家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所以你必须学好普通话,这样周围的人才能更好的了解你,理解你。所以在学习普通话的这几周的时间里,我除了认真学习老师上课教导的知识,还系

统的查阅相关学习普通话的资源,总结如下:

我们以前普通话虽然说了时间不短,但见效不好,原因如下1.没有反复练习。课堂上讲过多少就是多少,回宿舍没有练习,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应用,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也没有意识要去纠正。

2.缺乏系统的归纳和积累。书本上归纳了一些东西,但有时候别人的总结的并不适合我们,只有自己领悟的东西最重要。

3.基本知识不牢固。一些死的概念、要求没有掌握好,比如发音器官的控制、音节结构特点、语流音变,以至于有时候老师讲到舌头要放哪个部位都不知道该怎样放,别人又不可能拿着你的舌头乱摆。通过这八周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有很大的提高:

(1)有恒心.学一门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练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学好的,因此我们要有恒心,坚持学习!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3)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将它们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4)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

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既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亦能掩饰它们;既能赞美他人,亦能贬斥他人;既能与人沟通交流,亦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发誓要学好普通话不单单是因为同学们的嘲笑,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普通话的喜爱。我个人认为普通话是最有用的语言,它能帮助我们表达任何个观点和看法,能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完美,它能让我们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它不像英语那样死板,它有变幻多样的音调及语言表达形式。现今普通话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已经成功的由以前的“学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转变到现今的“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语言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东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信心与耐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多读多听,持之以恒,终有一天我们都能拥有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

为期三天的普通话培训班学习结束了,这是第一期普通话骨干教师培

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虽然短短的几天,但我却觉得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学员,我最深的感受是既辛苦又快乐,同时还被深深地感动着。辛苦在时间短、学习任务多又重;快乐在结识了朋友,能和朋友互相交流学习;感动在给我们上课的专家老师们

我校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浅析 篇3

一、现状及成因

我校的学生全部来自省内,学生按普通话基础划分有两类:一类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这类学生刚入校门时,常常因为无法和老师、同学交流,感到苦恼,迫切地需要进行普通话的学习,以解决最根本的的问题——能和老师及同学沟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普通话基础理论知识,与人沟通交流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仍然无法开口说出标准的普通话,用普通话语言交流较为吃力。另一类是城镇学生。他们原来有一定普通话基础,不存在沟通交流的问题,想通过普通话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的语言更美,提升自己的口语素养。但这类学生学习普通话基本知识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大部分同学并不在学习及生活中使用标准普通话,交际语言多回归方言,造成普通话水平难有进步。上述两类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知识后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听得明白,写得出来,也讲得出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话,但缺乏普通话特有的声、韵、调美感,达不到标准普通话的效果,普通话水平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1.心理因素

我校来自方言区的学生因为原来周围的语言环境就是方言、方音,特别是其中较偏远的地方,接触讲标准普通话的人的机会很少,觉得自己说惯了十几年的方言或“方音普通话”,觉得周围的同学也听惯自己这么说了,自己一旦拿腔拿调学标准普通话,就太与周围格格不入了,担心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有这样心理的学生,根本不敢大胆学,更不敢在公开场合活学活用。结果是他们即使对普通话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书面解释背得滚瓜烂熟,并且有超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是都没有用,普通话还是不能说得好。

2.态度因素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都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在练习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后,仍然说不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便没有了信心,就认为自己是不能说好普通话。还有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愿意认真地听取老师讲普通话的理论知识,他们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比较标准,认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很简单,总有能不用费力气、不用花时间和精力就能开口说好普通话的心理。普通话学习看似简单,有的人认为可能根本不用学,只有真正去学的人才知道不花费一番功夫是不能说好标准普通话的。

二、学习普通话的几点建议

在教授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从内在和外在因素中找出对策,来提升学习效率,使同学们能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1.激发正确而强烈的学习普通话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动机可试从以下多方面入手:一是国策教育。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在全国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学习有了法律依据。二是提升个人素质需要。标准语承载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时代文明,学习普通话,是我们积极接受先进文化和崇尚文明的体现,它能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三是学习、工作及生活需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的方言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方言区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方言分支,操方言的人在交际中势必遇到障碍,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四是激发审美情趣。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普通话朗读作品,让学生有一种语言美的感受,以激发学生说好普通话的热情。

2.克服心理因素,树立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许多同学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帮助学生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让学生树立起说好标准普通话的信心,大胆地开口讲。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不断地给学生以鼓励,鼓励学生从我们的课堂起步说标准普通话,然后能到校园里去说标准普通话,最后能走到社會上去说标准普通话。让学生从点滴树立信心。

三、结语

要使尽快地告别方言,从习惯使用方言到能开口说标准普通话,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教师角度来讲除了要注意传授学生扎实地基本功以外,还要注意从追求真、善、美的角度去开发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潜在热情,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智慧,构建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遵循语言本质特点,使人性充分释放,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语言美,使学生敢于从课堂开始开口说普通话。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需要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说好普通话的信心,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从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口耳练习开始,功到自然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用漂亮的普通话叩响未来职场之门。

普通话学习 篇4

一、课题实验的理论根据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整个实验是在一定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 主要在于揭示:藏族学生如何能尽快地纠正由于方言语音影响而形成的错误发音方法。

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任何一种技能必须在 “做”中才能真正地掌握,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训练要依据人们学习语言的规律, 鼓励藏班学生多说, 在多说的基础上真正地掌握普通话发音的技能。

二、课题实验内容及验收标准

1.内容。

第一阶段:单双音节训练。 训练材料《普通话水平模拟试题汇编》共计100套试题。 第二阶段:朗读训练。 训练材料《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40篇朗读篇目。 第三阶段:话题说话训练。 训练材料《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50个话题说话题目。

2.验收标准。

以黑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为标准, 并全部参加省普通话水平测试, 由专家验收。

三、实验过程与训练方法

1.准备阶段。

2003年3月, 《培养藏班学生学习普通话有效途径的研究》课题立项,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 圆满地完成实验任务, 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现状。3月25日, 我们对藏班学生进行语音摸底测验, 测试内容为100个单双音节词和朗读文章。考核结果出来, 发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不认识字的问题非常严重, 平均每人读错二个, 有的学生竟达到45个。二是存在方音问题, 尤其平翘舌问题严重。三是调值普遍不到位。以阴平调为例, 普通话阴平调调值为55, 而学生阴平调调值为33或44。四是上声发音不到位问题严重。五是轻声、儿化音读不好。六是调型读不准, 而且带拐弯, 这是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的通病 (具体情况见藏班学生语音摸底情况分析报告) 。

2.实验的具体过程。

从2003年的3月份开始启动, 到2004年12月初验收共用了一年半 (除掉学生回西藏的3个月) 的时间。首先, 训练安排要科学有序。前一年以单双音节100套测试题为主, 以训练朗读课文为辅;后半年以话题说话为主, 以朗读课文、单双音节为辅, 因为认字量和单双音节的认读是朗读和话题说话的基础, 单双音节的读音正确解决, 后期的其他二项训练困难就相应地少多了。朗读与话题说话相比, 话题说话是难点, 所以后期又以话题说话为重点, 实践证明这种安排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 保证训练时间, 教师指导到位。每周安排二次训练时间,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 很快地掌握各种朗读的要领。另外教师自己刻苦钻研语音知识、朗读知识与规律, 按照规律对学生进行有序的训练。如平舌“z”与翘舌“zh”, 发音方法的区别;“b”、“P”等送气、不送气的发音不同点;再如调值不到位等问题。最后, 认真搞好阶段验收, 组织有效的竞赛活动。语音训练进行三次阶段验收, 每练读五十套题进行一次, 朗读进行二次, 每练读20篇文章进行一次;话题说话进行一次。每次都有成绩统计、问题分析, 并对重点问题和今后训练进行安排。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收集方言比赛, 朗读绕口令比赛, 每组选好、中、差各一名参加争集体第一名比赛等。

3.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是采用筛选法 (难点法) : 把读准的字放过去, 专训练错读或读不准的字音, 重点个个击破。老师把同学常读错的归纳总结出三百个音节, 组织学生集中训练, 如“即”应读阳平, 学生常读去声, “召”应读去声, 学生常读成阴平。老师把这些字分期分批打印出来, 让学生反复读加深印象, 一个月后错误的语音得到彻底的纠正。二是分专项训练:平翘舌不分的, 如“师shi”读成“斯si”, “捉zhuo”读成“zuo”;调值不到位的, 如上声调值为“214”却读成“21”去声, 应是“51”, 却读成“53”;受方言影响, 调型不准的。调型读不准, 而且带拐弯, 这是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的通病。三是自我矫正法: 笔者把省语委下发的标准朗读磁带进行翻录, 训练时在班级反复播放, 让学生跟着学。同时把那些语言问题多的同学自己朗读的课文或单双音节题录下来让学生反复地听, 增加其感性认识, 培养语感, 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逐步纠正错误的读音。四是采用小先生制。 对课题组里普通话掌握较好的同学, 老师先进行重点培养, 然后让他们当小先生, 课下再具体指导其他同学。把同学分成三组, 每组3~4个人。在基本功训练时以小组为单位, 由小组长进行具体指导。五是开展竞赛, 以激励为主; 为了调动全课题组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极积性, 鼓励各个小组开展比、学、赶、超。我们开展单项赛、综合赛等各种比赛, 如绕口令比赛, 百字平翘舌标准读音比赛;三分钟说话无错音比赛等。每种比赛既计小组分又计个人分, 个人奖励前三名, 但重点奖励小组分高的组长。六是抓重点问题, 进行分解训练;说话能力是思维和语言紧密结合的能力, 看似简单的题目对于初练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许多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所以教师首先采取分文体训练, 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而每一种文体由老师示范指导如何分析题目、如何安排结构、如何运用语言, 这些都是一步步分解进行的, 类似分格训练, 最后进行整体训练。

四、实验成果

1.测试成绩:参加实验的20名学生参加成绩测试。

2.对比成绩: 在藏班中任意抽取不参加实验的五个同学进行对比。

此项实验是成功的:其一, 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同时获得了语音知识, 掌握了发音规律, 为将来回到西藏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二,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劳动 (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 , 同时也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丰富了教育理论, 学到了科研方法, 提高了教研水平。实验达到了预期结果, 说明我们的设计和实验是科学的, 训练方法也是科学的。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普通话学习心得 篇5

学习普通话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我的普通话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不是前后鼻音不分,就是平翘舌不分,有时候讲话别人不能很快的反应过来,就是因为我的普通话不标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普通话有了很大的改进,在这里我要感谢认真负责的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非常的认真负责,老师非常注重我们的正确发音方式。从气息、开口、唇、舌头等各个发音器官的部位,给我们进行语音的纠正和标准化。我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在发音器官部位得到了很大的规范和改进,也学到了一些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老师也给我们提供课堂实践练习,每节课都给机会给我们练习,很细心地给我们纠正读音。老师又会用一些比较典型的段落,小故事,流行音乐的歌词等材料让我们练习,练习材料不仅简单有趣而且典型,让我们上起课来轻松愉悦。正是因为这样,我的普通话水平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的提高。

普通话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就业,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以后想要成为一名老师,这也是我的理想。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学老师,小学阶段是语音面貌定型的关键阶段。我和很多同学普通话不标准就是因为在上小学时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所以我认识到要做好一个小学老师普通话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给学生上课会造成许多麻烦。我的小学老师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师,说着一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受他的影响,我的普通话或多或少的带有一点乡音,所以,为了让我的学生以后能够讲好普通话,我一定要学好普通话。

普通话多媒体学习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篇6

摘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普通话测试大纲为标准,开发了普通话多媒体学习系统,为学习者创建了基于网络多媒体的自主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学习;教育技术;普通话

0引言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普通话多媒体学习系统在普通话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普通话培训,能创造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可以高效、快速地推进普通话培训工作。

1普通话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1.1普通话教学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企业部门及教师岗位严格要求普通话达到一定水平,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及社会许多行业人员参加普通话考证,为就业增加筹码。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想学习普通话。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国家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其中普通话的普及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干部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其言行代表着整个地方的形象。因此,乡镇干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交往,统一规范的语言对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1.2普通话教学现状

传统普通话教学是讲练式学习模式,口耳相传式教学,学生被动地进入角色,根据教材中的训练材料进行泛读。这只会让学生为了说话而说话,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在人力、物力上都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它还应该与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学生”联系在一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自主型普通话多媒体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普通话教学的现状,笔者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普通话测试大纲为标准,利用教育技术,开发了普通话多媒体学习系统。现代教育技术不只是一种认知工具,更是促进人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在系统中,我们主张通过有效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并充分利用强化练习以及情境、协作、会话等优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满足学习者学习个性化、协作性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用有声动画演示发音口型技巧,加强交互性学习,处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2.1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指的就是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成绩,也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在系统运行中,我们主张通过有效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并充分利用强化练习以及情境、协作、会话等优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满足学习者学习个性化、协作性的要求。其目的是设计与建立一个的自主性的学习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教学系统是以自主、协作学习理论为基础,始终围绕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而设计。它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协作性学习。

2.2系统结构

本系统主要由知识体系、测试练习、娱乐学习、交流互动、帮助工具等s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1)知识体系模块

该模块针对语言学习介绍,可分为基础、难点、重点和考点四大块。基础部分展示每个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剖面图,动态地演示口型和舌位的变化过程;声调的五度标记法图解;声、韵母的发音技巧和隔音符号。难点部分包括各种音变和轻声规则及其例句和大量的典型的词语、例句。重点部分是学习者的学习的关键,覆盖普通话的文章内容,考点是针对往年考试的试卷的解析和读音演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汉字反查工具对遇到的难点字词的读音进行搜索。在系统的朗读与说话训练处,采用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规定的朗读作品与说话范文,通过图片、文本、表格、声音和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不同学习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块,使学习者有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2)测试练习模块

系统随机产生一套试卷(建立数据库),测试者通过虚拟测试来模拟现实中的整个考试过程。试卷是参照国家普通话测试水平测试的内容。在这之前,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电子测试必读本,了解有关测试内容、评分标准、等级评定。在虚拟测试中,有关普通话测试的流程和相关的常识为学习者在以后的测试中创设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心理环境,帮助学习者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测试有时间规定,精致的时钟让每一个学习者时刻注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3)娱乐学习模块

包括展览厅(脱口秀、播音精品)和小游戏(绕口令、翘鼻板)等。学习者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普通话水平。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4)交流互动模块

它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非实时交流知识的空间,采用B/S架构,Flash结合Access数据库,ASP作中间桥梁。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提问,也可以相互解答。ASP动态处理数据库得到数据,传到Flash中,Flash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5)帮助工具模块

当学习者认识字词,不知拼音情况下,可以利用汉字反查工具帮助查找。帮助可以给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字词问题。

2.3系统界面

本系统设有良好的使用界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界面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心理学因素,提供丰富的色彩,形成美观的画面。色彩的运用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用色彩来强调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内容。整体的画面框架内容紧凑,画面间的跳跃有动画过渡。笔者把系统化分成各个小细块,通过导航进入。本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重点突出人机交互作用。

2.4开发和使用环境

系统开发环境的软件要求是Window2000操作系统平台,所需的辅助软件有Dreamwaver8和Flash8。开发语言使用JavaScript。动态传递更新数据,在IIS5.0基础上,结合Access信息数据库。软件将转化成网页形式,用户有网页浏览器,就可以使用该软件。

3系统特点

该系统在设汁开发过程中始终围绕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强调内容的丰富性、学习的趣味性、操作的交互性,系统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

3.1自主性

系统给予学习者很大的选择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它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独立性。系统根据自主学习思想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加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3.2交互性

系统能够与学习者直接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做出相应的反馈,并激发学习者相应的心理变化。系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和效率,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3协作性

具有资源共享、超越时空、方便协作等特点。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留言席:等交流互动方式加以解决。

4结束语

普通话学习 篇7

一、高师生学习普通话存在的问题

1. 师生对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意识到将来自己走上教师岗位后所肩负的推广普通话的重任。在校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只是短期行为, 常常是在一个阶段来了积极性, 注意吐字语音, 但随时间的推移说普通话的意识逐渐淡薄, 甚至口语水平出现了后退现象。据调查, 应试人在考后几年复测时, 普通话的测试结果显示普通话水平都有明显下滑。一些教师也对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抓得不紧。

2. 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要求不严。

有的学生地处基础方言区, 虽然语音上明显带有方言语调, 但自身却意识不到, 自认为话说得很标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上是运用普通话的, 可在更多的课下时间里就说自己习惯的语音了, 说明对普通话的运用还没有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还有一部分自知有方言的学生又不敢多开口说话, 怕被别人耻笑, 即自我效能感差的学生在普通话的学习上有障碍。

3. 对普通话测试有一种应付心理。

只在意是否拿到了该拿的证书, 而不在意是否真正具有那一级的水平。国家教委规定师范类学生毕业前要取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且从教教师要持普通话证书上岗。因此学生对拿证与否很关心, 这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 但有的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训练, 而在测前临时抱佛脚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即使过了关, 测试证一到手, 书本一扔普通话水平迅速下降, 调值不准了, 方言土语回来了, 话以前怎么说现在仍旧怎么说, 可以说得到了证书在形式上过了关, 而其实际水平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二、帮助高师生学好普通话的途径

1. 在思想上强化认识。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这是社会用语中语言的全民性所决定的, 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传播知识过程中语言的示范性所决定的, 也是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所决定的。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场所, 因此学习普通话是高师生的必修课程,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是合格中学教师的必备条件。实践证明, 普通话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首先教师用普通话教学有助于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是以无声的语言符号表述的, 而教师的教学就是通过无声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换完成的。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和教育手段, 都离不开语言。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运用普通话教学可以收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其次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提倡素质教育, 素质是知识、能力和身心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文字能力是素质构成的要素之一, 是学好一切知识掌握一定理论的前提。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 语言文字能力又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的需要第三用普通话教学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广普通话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外观, 信息的载体。民族共同语言凝聚着本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热爱和正确使用民族共同语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的最直接的体现。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过程, 是用优秀的文化陶冶人们性情的过程, 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师院校的学生, 就更应为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做出贡献。

2.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想学好普通话, 首先必须排除思想障碍。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常常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障碍:或者不好意思, 或者觉得麻烦, 或者害怕困难……有这些思想障碍是很难学好普通话的。要想学好普通话, 必须排除思想障碍, 要不怕麻烦, 不怕困难, 锐意进取。其次要找准难点, 注意方法。学习普通话, 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都要学。但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主要在语音方面, 语音上的困难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音上的困难, 即普通话里有而方言里没有的音, 不会发或发不好。要克服这个困难, 就要学习一些普通话语音知识。以语音知识发音原理指导发音, 既准确又省力,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正音困难, 即记不住或分不清某些字词的普通话语音。要克服这个困难, 需要记忆分辨一些字词的读音。需要逐渐积累、讲究方法。通常,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声旁类推、记少不记多, 列辨音字表、编辨音字歌诀等都是记忆分辨字词读音的好方法。因为它既减少了死记硬背的痛苦, 又事半功倍。一般地说, 能够准确记住并读出三千常用字的普通话语音才算基本上掌握了普通话语音。第三是要多听、多读、多说, 刻苦训练。普通话是口耳之学, 最终的目的是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要改变多年养成的方言听说习惯, 重新学习一种新的听说技能, 除了系统的语音知识学习以外, 还必须多听、多读、多说, 刻苦训练。多听, 也就是要多听发音吐字皆佳的人说普通话, 多听广播影视中的标准普通话, 这样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 以增强说普通话的信心和能力。多读, 指朗读。通过朗读可以从优秀的作品中获得丰富的、鲜活的语言材料, 而语言材料的丰富与贫乏, 对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可以使人充分的感知语言, 模仿学习语言, 培养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多说, 指在公共场合尽可能多的开口说普通话。只有开口说了, 才能在说的过程中纠正错音, 话的水平。

3. 教学中教师要躬亲垂范,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有益的指导。

首先, 教师要用自身的语言形象诠释、证明祖国语言的准确与优美, 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祖国语言的热情。教师声情并茂、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课堂语言, 对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可直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 普通话教学中, 适当增加科学发声的训练。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教师, 同时也是语言工作者, 因此应掌握一定的科学发声技巧。科学发声包括正确调节使用气息和合理运用共鸣。只有自如的调节气息, 运用共鸣, 才能使声音具有清晰、圆润、洪亮的美感。再次, 要加大朗诵教学的力度。通过朗读大量文学作品, 从书面语中吸取营养, 借鉴书面语中丰富的词汇, 精练的句式、严密的条理。使学生受到规范的书面语的熏陶。此外, 口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 如朗读、背诵、自我介绍、练习绕口令、复述故事、新闻发布、介绍自己的家乡等。要配合团委、学生会参与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较敏捷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4. 加强普通话测试工作, 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普通话的测前培训可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 应试者在测前要经过测前的培训, 而测前的培训可以系统地帮助应试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 在一定时间内, 对应试者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应试者便有了一个良好的语音学习环境。他们眼看、嘴说、耳听、心想的都和普通话有关, 在这样一个学习普通话的氛围中, 方言的干扰比较少, 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大家互相督促, 一旦发现发音错误和发音缺陷都能及时地得到提醒和校正。指导教师会对字词、朗读作品和说话题目进行有重点有难点的辅导, 并尽可能地对辅导对象进行逐一的示范、指导与矫正, 对提高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在全国是统一的, 试卷的规范性科学性很强, 对语音的检测非常全面, 无论语音上有什么毛病都能检测出来, 应试者不经过认真训练很难侥幸得到好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应试者在测前往往是认真准备, 这是一种好现象, 可是在测后却不注意总结, 测试一定会暴露应试者在语音上的缺陷和错误, 应试者如能认真总结就会及时矫正错处, 使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摘要: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师范生必须学好普通话。目前高师生在普通话的学习上仍存在认识不足、要求不严和应付测试等问题。具体解决途径是:在思想上强化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躬亲垂范,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有益的指导;强化测试工作, 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普通话,高师生,问题,学习

参考文献

[1]宋欣侨.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

[2]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3]高廉平, 任崇芬.普通话与口语表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地方普通话与英语语音学习关系浅析 篇8

关键词:地方普通话,本土化,英语语音,汉语语音

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 近年来, 由于普通话被大力推广, 各地的方言也逐渐有所转变, 并趋于标准化。但地方的普通话仍普遍存在当地的方言特点, 这也就是说地方普通话正向本土化靠拢。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 普通话的程度越好, 对英语语音学习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但各地普通话本土化的趋势, 也造成了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一、 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特点比较

1.音素的比较

汉语拼音中分为21个声母和31个韵母;英语中分为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 其中元音分为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同样汉语拼音中的元音也分为两部分, 即单韵母和双韵母。

汉语拼音中的复韵母同英语中的双元音相比较, 复韵母的滑动速度快且不明显, 而双元音的滑动却很明显, 如复韵母[ao]和双元音[au]的区别。

2.音位的比较

主要看辅音。汉语拼音的辅音多为送气和不送气的清辅音, 如p、h、t、d、k、g、j、q、x、zh、ch、sh、z、c、s等, 浊辅音只有r、m、n、l、ng;而英语中的辅音大多是清浊成对, 如[p b], [t d], [k g]等。汉语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可以区别意义, 而英语的清浊可以区别词义。英语中的某些辅音, 如/p/ /b/ /t/ /d/ /k/ /g/ /f/ /v/ /s/ /z/ /ts/ /dz/ /tr/ /dr/, 在普通话中有和其音发音相似的, 但是在方言地区, 普通话差的学生则很难准确掌握这些音的发音方法。

3.音节比较

语音是语言的外衣, 音位是这件外衣的原材料, 音素就是这件外衣的各个组成部分, 而音节就是将这件衣服的各个部分缝制好的线。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是音节。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属于单辅音型, 结构以开音节居多, 闭音节较少, 只有n、ng等结尾的少数几种情况。通常一个汉字相当于一个音节。而英语音节结构的特点是有多种辅音群, 开音节和闭音节都很常见, 且以多音节为主, 结构比较复杂。如英语的street[strit]是一个闭音节, 元音前有[str]三个辅音, 但汉语里并没有这种情况。再如, 英语中的Steve是一个音节, 转换成中文之后就是三个字“史蒂夫”三个音节, 所以从音节结构上来说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4.语调比较

Firth说:“没有语音便不可以有语言的词汇, 没有语调便不可能有句法。”可见一种语言的语音是非常重要的。汉语的中声调能影响字词的意思, 所以被称作“声调语言”, 它的语调受声调的绝对制约。汉语的降、升调只在字调的基础上稍扬或稍抑, 但是不能改变其本身的字调。因此读起来没有英语的上下起伏大。英语没有声调, 在其音高变化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调, 语调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被称为“语调语言”。

二、各地方普通话特点

北方方言, 主要包括东北三省, 内蒙古东南部,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它在失去清浊对立的过程中, 没有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 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

吴方言, 主要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以苏州话为代表。这种方言特点是清浊辅音的区分较明显。

客家方言, 主要在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使用, 以梅县话为代表。客家方言受其他方言的影响比较小, 因此它相对完整地保存了较多古汉语的原貌。

闽方言, 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等地区使用, 通常分为闽南方言、闽北方言、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 其中以闽南语最具影响。

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 主要在广东省、香港、澳门等地。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 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粤方言包含了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

湘方言, 在湖南使用。特点为方言舌音, 后鼻音丢失, 及ch/q不分、h/f不分、sh/x不分、ong/eng不分等。

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这一方言也是七大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少的, 因此在本论文中不做重点解释。

三、 地方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1.元音

(1) 长短元音区分不清:

英语元音有长短松紧之分, 而汉语却没有。学生在学习长元音时, 常掌握不好发音的持续时间, 因此将长短元音混淆一并。如将ship读成[ʃip]或将seat[sit]读成[sit]。

(2) /ei/与/e/区分不清:

这一问题在安徽皖中江淮方言中表现得较明显。人们常将汉语中的复韵母uei、uen中的ei、en去掉, 而直接念成短促音u。这样的发音习惯, 导致这一地区的学生在发/e/时没有音长的变化, 且轻重不分, 致使英语/ei/ 误念成/e/。

(3) 单双元音的误读:

就滑音度来讲, 汉语的滑音没有英语的滑音那么明显。由于中国学生不善于发滑音, 所以常会将/ai/与/au/发成单元音的/e/与/ɔ/, 如将fire 与fair混淆。广州方言区学生在发音时也常将双元音读成单元音。英语的双元音后可以直接加辅音, 而广州话的双元音后永远没有辅音, 这就会造成单双元音误读的现象, 如name [neim]—[næm]。

(4) 鼻音化导致的误读:

主要存在于闽南语中。闽南语的鼻音化较重, 而且其鼻音化的发音自成体系, 但英语中却没有这样的体系。元音在发音时气流从口腔中流出, 因此叫口腔元音, 由于闽南语过重的鼻音化, 所以它的元音被称为鼻元音。闽南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将鼻音带到英语中来, 如将ten、nine读得过于鼻音化。

2.辅音

(1) 平仄不分导致的误读:

这在北方方言中表现得较明显。如有人把山[shan]读成三[san]。这使得学生在发英语中的/θ/和/s/的时候常混淆不清, 如将thank [θæŋk]读成[sæŋk]。还有//和/z/、/s/和/ʃ/不分, 如this[is]—[zis]、say[sei]—[ʃei]。

(2) /n/与/l/区分不清:

南方方言区学生常难以区分汉语中的鼻音声母n和边音声母l。如将牛读成刘。这影响到其发英语中的/n/与/l/这两个音, 如night[nait]—[lait], light [lait]—[nait]。

(3) 清浊音不分:

广西安徽方言区学生分不清送气和不送气的声母, 因此在发以清辅音为首的单词时往往受其方言特点的影响, 而导致清浊音区分不清, 如将take[teik]读成[deik]。

(4) 辅音连缀的误读:

英语中辅音连缀的现象很常见, 而汉语中则不然。以粤语区中的广东话为例, 在英语发音的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是在连缀里的辅音与辅音之间加上个元音音素。如street[strit]—[sitrit]。闽语区学生也常犯这样的错误, 如five[faiv]—[huaiv]。

(5) 辅音词尾的误读:

汉语的音节多以元音结尾, 辅音中只有/n/和/ŋ/可以出现在韵尾。在吴语方言区, 尤其是在皖南宣州吴语方言区中只有尾韵n, 所以造成这一方言区的学生在遇到尾音/ŋ/是用/n/来代替。如将sing[siʃ]读成sin[sin]。粤语区学生在读以摩擦音或者塞擦音结尾的词的时候, 常在后面加上元音音素, 如much[mʌtʃ]—[mʌtʃi]。

四、结语

将各地方方言区学生的英语习惯性发音错误列出, 有助于扫除在语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障碍, 提高避免发音错误的预见性。当然对于不同地区的发音习惯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与练习来优化学生的语音模板。对于教师, 应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利用普通话的发音优点, 将英语语音的发音标准化。对于学生, 一是要加强语音训练, 系统地学习语音知识, 使其对语音有正确的感知和辨认能力。二是要加强普通话的练习, 逐渐将本土化的普通话转为标准普通话, 这有助于纠正带有方言腔的英语,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语音面貌。

参考文献

[1]陈露.广西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难点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6) .

[2]方淑珍.英语和广州话语音比较分析[J].西方语文, 1957, (1) .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宋华玲.英语语音学习与汉语普通话关系浅探[J].丹东师专学报, 2002, (24) .

[5]杨琴.安徽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负迁移现象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 2009, (1) .

激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初探 篇9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 学生认为“一看就懂”, 其实却是浅尝辄止或似懂非懂。如果教师不注意挖掘教材内涵, 学生上课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没什么学习兴趣。因此, 对重要的历史概念、隐含的知识要讲深讲透。比如, 在复习“洋务运动”时, 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把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简单讲完, 没有对教材中的民用企业的资金来源、性质进行深入地分析, 进而引出“官督商办”这个概念, 学生就不可能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 而2008年 (全国卷Ⅰ) 就正好考了这个知识点:

14.洋务运动时期, 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 察其利病, 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 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此外, 像“官僚资本”、“近代化”等重要概念教材没有阐述, 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解释清楚。讲课要讲深讲透。所谓讲深, 就是深挖知识的深层内涵;讲透, 即透彻分析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这样, 一方面使学生真懂, 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课是富有理性的, 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学会它决非轻而易举之事, 因而要做到以深激趣。

二、用鲜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相对于初中教材来说比较枯燥。要想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生动活泼, 可适当运用事例说明道理, 使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比如在讲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中的有关“社会生活方面”, 教材只是提到“……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学生没多大兴趣, 但如果教师用有关剪辫子、禁止缠足、中山装等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看, 用歌谣“改良的头, 改良的花, 改良的姑娘大脚丫”来说明的话, 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总之, 在讲课中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 能激活课堂, 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积极思考,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奥的道理, 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教师的创新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历史高考主要考查三大能力:识记、理解、运用。很多学生因觉得识记过于枯燥而放弃, 于是使理解、运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归纳、概括等创新思维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新文化运动”为例, 在讲述运动的背景时, 要让学生明白“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当时的情况是:政治方面, 列强加紧侵华, 袁世凯加紧称帝, 必须反帝反封;经济方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思想文化方面, 民主共和与尊孔复古势不两立, 于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在理解上述知识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概括为:政治上———两个加紧, 经济上———短暂春天 (进一步发展) , 思想上———势不两立。

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 要明确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 着重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明确知识由来: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由于提倡民主科学) ;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是由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只要明确知识由来, 即可打破原先的教材结构, 按照逻辑依次推理, 进行知识重组。

这种学法技巧实质上是思维创新运用, 是长效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这种思维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识记、深化理解和创新运用的过程,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头脑灵活、见机行事, 随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发现力、反映力、判断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历史教师应该永远保持鲜活的学术探索精神, 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 汲取知识和学术营养, 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从而为活化自己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准备,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史论结合、启发有道, 既有逻辑上的分析综合也有形象的描述, 既善于恰当旁征又善于合理启发, 这样的课堂机智, 让学生们在兴奋的情绪中主动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培养素质。

普通话学习 篇10

基于此, 我们着手调查了这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状况, 并试图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从激发动机的角度探讨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有关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主要理论

本研究中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指成就动机理论、目标理论、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

阿特金森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全面阐释了成就动机理论。对成就的需要和对失败的恐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总之, 成就动机取决于个体对成就的总体需要的强度, 对完成手头任务的可能性的估计, 以及这种成功将带来的回报的价值程度;对失败的可能性的估计, 以及个体对这种挫败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的恐惧程度。[4]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成就动机。

目标制定理论和目标取向理论是目标理论中最具影响的理论。目标取向理论最初用来解释学校环境中孩子们的学习和表现, 现在则被看做是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制定理论强调人的行动是由一定的目的引起的, 为确保行动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定的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F.Heider最早提出归因理论。他认为人们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会导致人们对下次成就行为结果的预期发生变化。在学校环境中, 学习者通常会把行为归因为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心境、家庭背景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或障碍。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从而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自我效能感理论, 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会把困难任务看成对自己的威胁, 从而不能专注于如何成功完成任务这一问题上;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会知难而上, 从而克服困难获得成就。[5]

自主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强调学习过程的建构性。学习过程是知识重建和心理习得的过程。[6] 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帮助和鼓励, 而不应把其看做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心智加工过程。[7] 作为学习者, 应该知道如何对学习的内容、时间、方法和地点做出选择。因此在课堂中,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真实和谐的环境, 从而使其能融入其中并自由表达其观点和看法。

二、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本文主要是研究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关系。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农村普通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 哪种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工具型动机还是综合型动机?

二是以哪一种动机为主导动机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略胜一筹?

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来自我所在县的两所农村普通高中, 总计360人, 每个年级120人。参与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就研究工具而言,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一份问卷是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 共设置了40个问题, 每个陈述后有0~3四个等级供学生选择, 其中0表示从不这样 (never) ;1表示很少这样 (rarely) ;2表示通常这样 (usually) ;3表示总是这样 (always) ;另一份问卷是关于自主学习的调查, 设置了20个问题, 也有0~3四个等级供学生选择。0表示从不这样 (never) , 1表示很少这样 (rarely) , 2表示通常这样 (usually) , 3表示总是这样 (always) 。两份问卷在统计时采用同样的方法, 其中总是这样计3分, 通常这样计2分, 很少这样计1分, 从不这样计0分。在进行大规模调查之前, 我们先对40名学生进行了小样本试验。经过相关的调整后, 我们对随机抽取的36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避免学生误解, 本问卷内容以汉语形式呈现。为使研究对象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要求其匿名。巧合的是360套问卷均有效。然后, 通过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 并以平均分的形式呈现结果。

学习动机问卷的题目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一个分值﹙即研究对象解答该部分十道题目所得总分﹚。因此, 每位研究对象在本调查中有四个分值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类型的动机, 其主导动机即这四个分值中最高分值所代表的动机。与之相应, 在自主学习问卷中每位研究对象还有一个分值。所有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级被分成三组。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多数学生以内部动机为主, 并且有此动机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于其他学生。在高二和高三年级, 此现象更为明显。

三、研究结果分析

1.高一学生

在120人中, 持内部动机的学生为38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5.61;持外部动机的学生为13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5.12;持工具型动机的学生为43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4.72;持综合型动机的学生为26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5.32。可以看出其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特定的关系。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刚进人高中, 对自主学习和学习动机这些概念还没有一定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学业表现极不理想, 这也是其进入这样的学校的原因, 因此即便其知道诸如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等术语, 但却很难理解其内涵。

2.高二学生

就高二学生而言, 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120人中持内部动机的学生为49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48.73;持外部动机的学生为10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6.41;持工具型动机的学生为41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4.56;持综合型动机的学生为20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8.53。多数学生以内部动机为主导动机, 且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经过一年的学习, 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了真正的认识。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想学英语, 虽然其学习成绩不像预期的那样理想, 但他们却能管理和监控自己的学习。的确如此, 这种发自内心的想学能激励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3.高三学生

在120人中, 持内部动机的学生为69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54.68;持外部动机的学生为6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17.54;持工具型动机的学生为30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2.72;持综合型动机的学生为15人, 自主学习平均分为20.86。类似高二的学生, 大多数高三的学生仍以内部动机为主, 这类学习者比以外部动机、工具型动机和综合型动机为主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略胜一筹。

综上所述, 农村普通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内部动机起主导作用, 以内部动机为主导动机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略胜一筹。

本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可以从激发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的角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从激发动机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包括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确立适合的目标、控制焦虑、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等方法。

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常用方法

1.为学生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 要抓住教材的内部规律, 充分揭露知识的实质。无论是从大量例子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如构词方法、发音规律、语法规律等) , 还是从一般现象中找出特殊情况;无论是对知识的归类还是对知识间联系的分析;从问题的提出、分析到解决, 都应想方设法创设一种“环境”, 让学生尝试一下, 猜想一下, 归纳一下。这种尝试、猜想、归纳, 如果做得好, 就相当于学生发现了新知识。这就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从而进一步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要力求精练高效, 保证知识的密度、广度和深度。教师的讲解要准确、生动、精练;学生的练习要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正确、规范。努力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研究问题、探索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把耳、口、眼、手、脑等多种器官都调动起来, 充分感受获取知识的幸福。

在教学中, 要尽量把语言形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千方百计地创设语言实践情景,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语言实践机会。因为这些实践情景具有其自身的直观性、形象性, 学生乐于融入其中, 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英语是弱项的大部分学生而言, 他们在学习时很难产生成就感。为了让其体验到成功, 产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应尽可能地降低对其成功的评判标准, 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例如, 听写单词时,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其尽可能全对; 对于这部分学生, 倘若默写30个单词, 错误在十个之内, 也应给予其表扬鼓励, 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从而更乐于学习英语。

2.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研究显示, 将成功的表现归因于内部的、基于稳定和可控的因素使学生有理由相信, 他们能够在本任务或以后类似任务中取得成功。对于不成功的表现,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但可控的原因, 例如知识不够或努力不够, 也会引起其更多的努力。作为教师, 要帮助学生学会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足够的能力和适当的努力的结合, 将失败归因于缺乏任务相关的信息或缺乏努力, 这样更易于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但是教师在为学生确立榜样对象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来说, 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与之在各方面情况类似的。因为与相似的人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最易影响自我效能的判断。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以前与之学习成绩相当且近来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

所有这些方法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而且只有学生真正想学时才能自主地去学。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 研究规模有限, 研究对象仅是来自两所学校的360名学生, 在某种程度上结论不够全面。因此, 在今后相关研究中, 为确保研究的有效性, 我们会增加研究对象的数量。

其次, 由于时间有限, 研究工具极为单一, 仅采用了问卷法, 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结论的主观性。鉴于此, 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 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另外, 从激发动机的角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涉及的问题非常有限, 并且这些方法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摘要:为了解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关系, 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普通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中, 内部动机起着主导作用;以内部动机为主的学习者比以外部动机、工具型动机和综合型动机为主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略胜一筹。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认为, 从激发动机的角度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为学生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等。期望能为农村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内部动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4]Atkinson, J.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M].Prin-ceton, NJ:VanNostrand, 1964.

[5]Bandura, A.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3 (28) .

[6]Piaget, J.The 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Paterson[M].N.J.:Littlefield, Adams, 1963.

上一篇: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下一篇:化工上市公司财务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