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

2024-05-11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精选十篇)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 篇1

一、乘势而上,搭建有益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数据平台

大数据环境是客观的,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如何适应大数据环境,因时制宜、趋利避害地利用大数据环境则是主观的,高校应通过有效措施搭建有益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数据平台。

大数据所提供给大学生的阅读信息是海量的,也是良莠不齐的,会同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的导向长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向而行或摩擦碰撞的效果,因此不能自由放任大学生对大数据平台的利用,高校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好自己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搭建有益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数据平台。

搭建有益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数据平台对于高校说来,就是要“协调并集成高校内部诸如图书馆、后勤管理部门、教务处、科研处等与学生息息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组成一个全校范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数据库,以保证及时全面地收集、更新和共享所有学生的所有数据,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各项情况”。唯有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细密准确,才能进一步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给予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培训师资,提高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对大数据分析利用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数据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对策,而对策中的师资对策又是最为关键的。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利用能力的培养。大数据进入社会,带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是史无前例的,同理,大数据进入高校校园,带给校园生活的变化是方方面面未有先例的,校园情况的变化带给大学生教育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利用能力的紧迫感和现实感。从肩负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责任教师的本身来说要加强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履职尽责的需要。

三、坚实基础,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大数据规范

就高校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适应大数据形势需要所采取的对策来说,要从学校的内部管理上打牢和坚实基础数据的采集,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大数据规范。

目前高校相关学生的数据管理中系统性、精练性、准确性、规范性都还欠缺,所采集的数据体量庞大且数出多门,出自于不同的需要又分属于不同部门。对于学生这些庞大数据的采集,因为需要不同、要求不同、标准不同,使得数据采集的初始输入就处于无序状态,是因为某一点上或某一事上的需要而进入数据库的,造成了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冗杂无章,使用时的“似有若无”,亦不利于汇总和分析,不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拿出切实可行的决策。而且,因为数出多门,大数据思维不足,极易造成学生个人隐私的泄露,引发其他不良问题,威胁到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让学生对于个人信息的提供担忧或有所保留。为此,坚实数据采集基础,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大数据管理和使用规范是高校必须采取的对策。高校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校对学生数据的存储情况,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标准的管理和使用规范,为学校各个部门对学生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使用提供标准,形成无缝衔接,既能够便利各部门对相互提供的学生的信息实现共享,又能提高使用效率和确保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总之,一切要有利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崔传滨.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1):65-66.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 篇2

一、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及和使用,他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将在第三次浪潮中“谱写华彩乐章”,并预言“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最早正式提出“大数据”概念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GI),其在一份名为《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下的一个新领域》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世界,分析大数据是支撑新的生产力增长的基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所带来的变革与日俱增、影响日益深远。数据俨然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谁拥有更多数据,谁就拥有未来”。[1]大数据,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数据,对于“大数据”的定义而言,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权威IT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超出传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问题;[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认为,大数据是“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频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3]麦肯锡(MGI)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4]总体而言,大数据是指在海量信息的基础上以裂变式增长的速度不断呈现出信息的集合。因而表现出大规模、多类型、高速度、精确性等特征。

二、大数据与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大数据作为新时期的战略资源,有效抓住其优势和机遇,提升信息和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我们深入探析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治理和改善,构建农村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和思维观念,促使农村大学生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大数据的海量性与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多样性相契合

信息的裂变式增长,以信息为集合的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数据以其多样的信息来源渠道、繁多的种类、及时的变更性、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多元化的思潮遍布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大数据展现给人们超强的海量信息,人们可以在瞬间掌握各种各样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学是学生们的人生重要转型期,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是大学生人生中接受高等知识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定型时期,尤其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相当于鲤鱼跳龙门一样,跳过那个知识的“龙门”,才能拥有广阔的人生世界。然而农村大学生大多家境比较贫寒。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的大学生迥然不同。从农村考入大学,因其成长环境而会面临众多的问题,如社交关系、学习压力、情感压力等,导致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面临众多的挑战。因此大数据的海量信息、精准的数据能够为探析和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规避风险、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让农村大学生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从而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大数据的飞速性和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及时性相契合

大数据建立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高速运转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如今,互联网技术在逐渐的提高,以大数据为中轴的数据产生的速度更快、信息来源渠道更多样、传播的范围更广阔。这些高效的、精准的信息源为信息的收集、统计、归纳、总结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有力的论证与保障。农村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思维、意识观念的渐趋成熟期,思想形态正处于波动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影响。如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手机等工具应运而生。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人员鱼龙混杂,信息的真伪性难以得到确认,同时多元文化思潮的不断涌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普世价值学说等思潮严重影响着农村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和情感态度。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应巧妙地借助大数据的飞速性,进行及时、有效的防御和治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构建良好的道德观念、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三)大数据的精准性与农村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准确性相契合

大数据本身是基于海量的信息基础之上的,可以整合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讯。可以及时、迅速的在网上找到各种各样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大数据时代下,以数字媒体为中心的信息,精准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世界中的方方面面。将人们抽象、非结构化的信息以视频、文字、数据、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对抽象事物、非结构化的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探索出更多复合规律的事物,遵循规律,创造出新的事物,从而促进其不断地前进。思想是受一定事物的影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动摇与改变,进而言之,农村大学生因其独特的出生环境和成长环境,他们的心理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思想容易受到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成长环境、活动范围,社交活动、表现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极大的隔阂感,致使部分农村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逐渐产生了自卑、失落的落差感,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结合大数据的强大精准性,及时地掌握农村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变化等情况,对出现心理问题或行动异常的农村大学生及时的进行开导和疏解,防患于未然,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防患于未然,创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农村大学生积极的应对大学生活,培植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绘制好精彩的大学生活。

三、农村大学生心理环境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几乎一直处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比如受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经济水平的影响,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明显落后于城市。尤其以经济水平为主,经济水平的增长速度缓慢,大多数农村地区的GDP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受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环境一直处于恶性的循环之中,经济发展水平难以跟得上人们的实际需求,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群体纷纷“离家出走”,奔走异乡,纷纷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去打拼,以此获得劳动收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人群的外出打工,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出现,大多数农村家庭只剩下年迈的老人来照看留守儿女,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监护,在监护人一职上取之甚少。长期缺乏感情的滋润和德育的培植,大多数农村子女的心理健康防线就容易被摧毁。一有敏感事件的发生,内心的堤坝就容易决堤。日积月累,子女的心理健康环境就容易变成情感、意识的异质区。容易诱发各种各样的道德失态、行为失宜的现状,不利于农村子女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农村大学生的大学生涯的健康培植。甚至对将来的生活、工作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今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大数据时代统占着我们整个世界。大数据日益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超速传播,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大数据的汇集增大了敏感数据暴露的可能性,对数据的无序使用也增加了要害信息泄露的风险。[5]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广泛应用,各种各样的数据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信息的涌现,武侠风气、暴力倾向、淫秽色情信息的腐朽言论、思想的出现,以及普世价值学说,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现实主义思潮的侵蚀,严重影响了和谐、愉悦的社会风气。农村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思维、观念的渐趋成熟区,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跟风的思想和行为。对于猎奇性比较高的群体———农村大学生而言,他们长期处于信息闭塞的农村,对信息和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比较滞后,相比城市大学生而言,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对他们而言是十分新奇的事物,面对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必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震撼与冲击,因此盲目寻求改变的他们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致使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表现出背道而驰的状况。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农村大学生来到城市就读,周围的环境与农村的生活环境明显不同,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农村的固有生活习惯,在衣服穿着、生活习惯、个人偏好、社交行为等方面与城市大学生明显不同,因此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与挤兑,长此以往,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再者农村大学生的生长环境总体而言表现为贫穷、困苦。在困苦的生长环境下也培养出了良好的品质,淳朴、务实、单纯、善良、踏实的良好道德品质。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并不总是朝着有利的一面去发展,存在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农村大学生意志脆弱,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嫉恶如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被他人的言行所迷惑、也容易被困难所打败,更有甚者走上人生的歧途。学生管理者也存在缺乏对农村大学生的关注与关心,多数情况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人身是否安全,而缺乏对学生心灵上的关心与呵护。也缺乏系统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人员,甚至过于形式化。缺乏预警机制,往往等到事故的发生才开始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四)学生自身的脆弱

农村大学生多处于17~25岁阶段,思维意识形态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其价值观念的塑造正处于养成期,作为90后的农村大学生,思维比较敏感,自由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对大多数事情都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有的农村大学生从小受农村生活的影响,意志力比较坚定,但同时也存在意志不坚定的农村大学生,局限于表面现象和短期利益,比如受比自己学历低的人却能够获得较高收入的同辈群体的影响,容易被诱导,容易盲目从众,最后后悔不已。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心理防线比较脆弱,又缺乏有效的疏导和调节方法,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难以接受,进而自暴自弃,采取逃避的消极方式来面对一切,最后得不偿失,雪上加霜。农村大学生大多家境贫寒,生活环境比较单调,参加的社交活动比较少,行为习惯表现为一种自然状态,内心渴望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渴望拥有和谐的朋友圈,但大多农村大学生缺乏主动性与交往方法,因为不自信的自卑心理经常表现出木讷、呆板的行为与举止。同时看到与城市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相似,极易陷入消极、盲目的行为状态中,本来可以通过大学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道德修养,却因为放弃学业而陷入了自己艰辛的工作和生活的困顿生涯。

四、大数据时代下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路径

(一)加强教育与呵护,构筑温馨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奠定基础。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及时的关注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列问题。在留守子女家庭中,父母不仅不应该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而推诿责任、放弃行动,而且还应该积极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弥补家庭拆分给子女带来的伤害。[6]不能采取漠视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不应该采取一味的说教,这样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获得令人失望与痛心的结果。因此应该根据子女的心理特性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可以多向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家长学习育人经验和方法,同时多争取时间来关心和关爱自己的子女,多进行言语的沟通和实际行动的表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子女培植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行使责任与义务,培植和谐社会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方方面面都被数据这张大网包裹着严严实实,如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在信息裂变式增长的生活空间里,每一个人都已经成为“数据人”,人们的身份特征、性格特点、理论动态一一被数据所体现、所包裹。身为数据人的管理者———社会各组织、部门,维护信息的运行与稳定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构成一定的群体,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每一个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应以身作则,拒绝腐朽、落后的思想言论的传播,文明使用信息、正确上网,做好信息的把关人。在政府的领导下做好信息的监督与防控,禁止西方功利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传播,教导农村大学生合理的上网,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三)创新教育与管理,营造融洽校园生活

高校作为大数据的重要承载者,借助大数据的强大魅力引导其自身更好地发展。“在教育变革的大数据时代,谁占据了教育大数据,谁就把握了教育的未来。”[8]建立健全系统的心理咨询机构和服务机构,吸纳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教师队伍,将心理咨询工作落实、落细、落小,做到切实为农村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建立大数据基础上的心理状况档案数据库,高校心理咨询管理工作者做好信息的收集和获取,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数据和资料做好整理和分类,做到重点突出,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与处理。建立线上和线下的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同时开发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及时了解农村大学生的活动状态,进而分析他们的心理情况,进行引导和纾解,促使农村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规范言行与举止,创造积极健康人生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 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问题 思考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和快速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出现融合和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各行业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云服务等新技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受大时代潮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研究视角也开始向网络发展。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IT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并非传统结构和意义的数据,它指的是生活中的事物与主体人和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影响和联系,这些个体之间形成大量的数据。自从“大数据”这一概念提出后,这个单纯的名词最终演变成了信息的挖掘、搜集、分析和处理方式,肯尼思·库克耶和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这本书中指出,生活里人们之间的行为信息会在互联网中产生数据流,大数据就是对这些数据做出系统性的搜集和分析,通过分析,对人们在特定时间段里的生活习惯甚至思想行为倾向做出科学判断,进而将这些准确信息提供给那些需要的组织机构,以促使机构决策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1]。

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短时间内,各行各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已经离不开大数据,也可以如此界定——大数据早就成了如今这个时代的一大标志,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大数据比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加重大,大数据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影响人们方法论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数据时代中,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既面临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数据时代下,也要重新审视和更加重视自己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以期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前卫思想、国际形势严峻、新潮观点相互交锋、舆论冲撞最激烈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如今的高校,手机、电脑、平板、移动终端等高端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大学生获取新闻、发布言论、吐露心情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大量的网络信息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环境和对象上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地球村”的形成,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在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研究者的水平和条件,调查环境和被调查者的情况等各方面的问题,研究的质量在各种限制条件下会受到影响。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选样研究后进行定向性分析,是研究者通常选用的研究方法。如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定性研究,样本选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受到质疑。众所周知,调查数据获得空间有限,在有限的数据中得到的调查结论固然也会存在有限性。但是,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调查对象的限制可以被突破,研究空间也不断扩大,不但是某个学校的学生,甚至是全部的大学生都能够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內容方面也出现全面、深入的趋势。因此,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的结论相较于以前更加科学、准确。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构成更为混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收集数据和信息更加便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很容易便可获得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信息,随之而来,面临获取的大量数据信息,筛选、鉴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很多时候,信息庞大且杂乱,对数据进行分类的难度加大,在研究过程中,很多无关紧要的信息必然会被采集者收入数据库,从而对研究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2]。

从技术上看,收集到的信息一旦进入数据库,如果与研究无关,除了靠人工技术刻意取消外没有其他销毁方式,但是就研究的整体性和客观性来说,想要使数据更加完整,这些无关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因此,教育者不应该过分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仅仅追求精确性,而是要正确对待和承认研究中的杂乱数据,允许这些信息存在,并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找到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信息的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它们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作用,从而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呈现数据化

对大学生日常思想行为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但是,信息的收集会受到人为、空间或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信息收集的渠道太单一,问卷调查、讨论、访谈等都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因而,信息的时效性也存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隐形数据代替显性数据,面对面交流时存在的隔阂和距离感也随之消失,大数据技术调查到的数据除了生活、学习、娱乐,还包括内心情感、人际关系、思想意识等的深层信息,在这些前提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具体和简单,目标也更加明确。

四、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来文化的分析及利用不全面

高校一直以来作为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其对文化的研究首屈一指,但这些成就仅针对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经验者而言。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或未毕业者来说,对各类文化、数据的理性分析有所欠缺,深挖其中的利弊能力不全,甚至存在断章取义现象,因而,在对外来文化的使用上也因个体有所偏差,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搜集能力成正比例关系。在教育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教育者只有不断提高信息采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大数据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但是,从如今的现实状况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低水平信息化程度,导致教育形式单一,使得教育创新和突破的难度加大。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存在滞后性

虽然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大数据为其提供的工具和技术,但是问卷式调查、通过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或是人工行为添加等传统的调查方法仍然是高校教育者最常用的,甚至在对大数据投入应用的高校中,研究者仍然还会采用传统方式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尤其是某些校园内出现的突发情况,大数据全局性、动态性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者无法及时、准确地制定和执行应对措施。

(四)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亟待深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化较强的大工程,需要多门科学技术相互联系、互动,心理、统计、传播、计算机、通信等多个学科都参与其中,为其提供理论、技术上的支持。此外,多领域、多学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中也很重要,因此,交叉研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深远。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从统计学、心理学、理论课等基础层次上研究,而且,面临时代的挑战和变化,很多人的信心和动力也存在严重缺乏现象[3]。

五、大数据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强化数据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化能力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高重视意识。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对大数据的概念做到全面了解,对大数据的原理和技巧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并进行进一步探索,试图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第二,现在的时代大环境,网络非常重要,大数据与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契合点,基于这一点,通过对现存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第三,教育者要日益增强数据意识,将大数据的实用性、对维度和广泛性应用于实践,开发信息检索、筛选技术,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大数据条件下的信息分析实效性

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是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要想信息发挥出最大优势,需要提高实效性、提高信息实效性的关键是采集时找准着力点。因此,不但需要教育者利用网络掌握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要大量积累大学生的个别数据信息,通过量变实现质变,从个体状况出发开展私人订制形式的教育活动,采取由个别到一般的转化方式,使得制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更加科学、可信。

(三)创新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面对如今如火如荼的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有效地结合是当务之急,对定向、定量研究目标的实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4]。首先,当前数据化时代,媒体、企业及相關部门都掌握大量的数据,高校要积极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借助这一优势,挖掘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应用于当前的工作,为制定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其次,高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实现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做好准备,努力使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长效性目标,也加强了彼此在技术上联系和交流,最终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展;最后,组建课题小组,实现多学科、宽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使各学科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相互合作下,共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学性、高效化方向发展。

(四)提升各级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发布准确性

在当今时代获取信息尤其便利的时候,各类信息突如泉涌,扑面而来,正面有利信息当属好事,但负面信息也不在少数,而且其更替速度实为迅猛。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者来说,如果没有能准确辨别信息发布的真伪能力,没有经过理性思维判断数据的好坏能力,一味地接收而无法有利地吸收转化,那么所出现的情况可想而知是非常糟糕的。因此,必须要建立各级各部门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筛选甄别机制,严格控制信息的发布以及数据的传输,防止国外不利舆论的冲击,衡量利弊,做出准确地判断。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者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的大数据背景,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此外,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对旧事物产生影响,但是绝不能单纯地对旧事物加以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克服消极方面使其为我所用。大数据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只有适应并且努力迎合,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发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国军,刘爽.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理论观察,2014(01):143-144.

[2]其其格.试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 学报,2015,33(02):89-90,96.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 篇4

一、大数据的内涵

自2009年开始, 大数据逐渐在我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甚至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变革, 成为社会大众公认的时代发展焦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数据信息的价值以及各类数据分析、存储等技术在相关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1]。对于高校来说, 基于我国高校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一般已经具备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存储能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带有了一定的大数据时代特征。如学生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信息获取和分享等, 而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动态等, 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着相应的支持, 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1.研究方向更为全面。受到我国传统观课题研究思想的影响, 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分析和研究往往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 研究结论受到样本空间选取正确性的决定性影响,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相对有限的样本空间内获得的分析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对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2]。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突破调查对象的限制, 样本空间被无限地拓展, 甚至可以对我国整个大学生群体进行完全的覆盖,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研究更为全面客观, 所得出的研究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也随之增强。

2.研究内容混杂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相关教育信息数据的采集更为简单方便,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基本思想信息的获取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混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筛选难度增加, 高校教师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无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 对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 相关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数据库中混杂的数据, 探究不同数据与学生思想动态发展之间的联系, 进而发现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 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研究对象数据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显性数据信息获取转变为隐性的后台信息数据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可以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 在调查研究中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面对面调查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数据信息更为科学和全面, 不仅包含学生基本的日常生活相关信息, 还具有一定的学生情感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意识、人际关系趋向等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出现了数据化发展倾向[3]。即是说,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体逐渐由学生本身转化为与学生相关的数据,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对大学生思想发展进行合理把握, 进而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变化动态对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面临的机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人们各项决策的制定都需要借助于相应的数据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也是如此, 要想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新的发展, 就必须紧紧抓住数据化机遇, 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 构建科学的一体化数据信息平台, 在平台上发布各高校教师针对学生思想情况所做的调查问卷数据等, 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提供量化数据支持。一般情况下,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信息分析的及时性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进行客观考察, 进而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所组成的信息库与本次研究数据有选择地抓取和研究, 进而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相关学生群体的整体思想动态和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其二, 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克服工作经验和直觉判断的局限性, 进而完成对相关数据全样本的整体性问题进行更为精准的描述和把握, 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2. 大数据时代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提出的挑战。大数据的出现和大数据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性应用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变革, 基于这种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变革, 高校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存在一定的障碍和挑战, 基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教学实践中对大数据的重要性存在错误的认识。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基本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考核工作为主导, 缺乏对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全面客观把握, 对大数据技术存在错误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较弱, 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无法与大数据时代变革相适应, 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 教育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 缺乏有力的资源支撑,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大数据观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3) 数据信息平台的搭建、公开和隐私数据之间的界限不够明确、数据分析计算公式推导存在一定的难度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都给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难度, 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4]。

四、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对策

1.增强数据意识, 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教育能力。面对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思政教师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发挥主动应用的优势, 从意识上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 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逐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数据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基于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工作中对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进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索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技巧, 充分发挥其教育变革方面的力量。同时, 在当前网络大环境中, 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之间的契合点, 最大限度地做到对学生思想行为发展情况、学生思想问题分析和措施制定可以实现动态化管理,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此外应该不断培养教师的数据意识, 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合理应用大数据的实时性、覆盖性等优势,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的把握, 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2.找准教育切入点, 增强大数据条件下教育信息分析实效。从上文论述可以看出,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对学生各类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整理, 并结合教育思想进行适当的分析处理,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因此, 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对大学生相关思想行为状态信息分析整理的时效性, 首先应该找准学生信息的搜集的切入点, 对高校学生信息进行科学的汇总, 不仅从网络上调查和分析学生群体的思想发展情况、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偏向和集中程度、探究学生思想状态与各类事件之间的联系, 还需要通过个体数据的整理, 反映学生个体的思想成长情况, 进而对学生实施该特性化教育指导,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3.加强探索创新, 优化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对教学研究范式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将定性和定量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1) 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与社会上数据资源丰富的各个部门和媒体进行合作, 借助这些媒体机构在学生思想状态数据信息方面的优势, 为制定相对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2) 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之间的联合创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共享平台, 通过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实现在大数据技术与学生基本数据信息之间建立相应的相互作用关系, 充分发挥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作用, 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着科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采取影响的措施应对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树立强大的数据意识,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创新提升教育质量, 在保证学生接收到相对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 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其其格.试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2) :89-90, 96.

[2]冯爱敏.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企业文化 (下旬刊) , 2015, (3) :260.

[3]张秀云.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下旬) , 2015, (6) :18-19.

大数据时代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篇5

------听李涵校长《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报告的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听了李涵校长的这个报告,使我的思想再次受到了震撼,使我的眼界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其实2013年全国知名教师(班主任)培训专家段惠民老师,在永城的做了一场以《做智慧的班主任》为主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就提到了“大数据时代”这个概念,我感到很新鲜,阅读了很多资料仍不得其解,直到读完《大数据时代》才有了粗略的认识。

《大数据时代》是由英国作者维克托麦尔·舍恩伯格等所著,由胜杨燕和周涛翻译。作者是研究大数据这方面的大师,译者也翻译得很有水平。本书从思维、商业、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大数据时代在下的变革,这些变革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其影响程度可以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媲美。今天听了李校长的报告,使我对大数据的作用、影响,有了一个新的角度的理解,即是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下面我就针对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谈一谈我粗浅的认识。

我先给大家说一下我在杂志上看到的一则有关“大数据”功力的故事。在美国,有一位父亲怒气冲冲地跑到沃尔玛卖场,质问为何将带有婴儿用品优惠券的广告邮件,寄送给他正在念高中的女儿?然而后来证实,他的女儿果真怀孕了。这名女孩搜寻商品的关键词,以及在社交网站所显露的行为轨迹,使沃尔玛捕捉到了她的怀孕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商家可以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数据”并不是一种新技术潮流,而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之后,人们如何开发利用数据为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奠定基础的过程,是一种基于新工具的新的解决问题思路,同样,大数据也一定会对教育有着颠覆性的影响。

首先在学校教育中,数据成为教学改革最为显著的指标。通常,这些数据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当然,也可以包括入学率、出勤率、辍学率、升学率等。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数据应该是能说明教学效果的,比如学生识字的准确率、作业的正确率、多方面发展的表现率——积极参与课堂科学的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时长与正确率,师生互动的频率与时长。进一步具体来说,例如每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所用的时间是多长,不同学生在同一问题上所用时长的区别有多大,整体回答的正确率是多少,这些具体的数据经过专门的收集、分类、整理、统计、分析就成为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就将助力教学改革,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其次大数据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个体学生的微观表现,诸如他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等等(我说的这种关注是在未来电脑进课堂,学生实行网络互动的那种教学模式下完成的)。这些数据对其他个体没有意义,但所有学生的数据整合起来就能解答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疑问,而最有价值的是,这些数据完全是在学生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观察、收集的,只需要一定的观测技术与设备的辅助,而不影响学生任何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同时也可以让校长、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的真实信息,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

再者大数据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就像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现在推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这样就通过大数据把全国的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筛选整合,呈现给全国的老师、学生,这样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最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因为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资源进一步开放,在线教育的产生、普及,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模式,这样开放的社会和资源必将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学习,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呆在学校里被动地接受学习,他们会把自组织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未来的学校也将是电子私塾,那我们老师呢?再不顺应潮流,那么校园将不再是最优秀教师的聚集地。正所谓“有人替你干活,就一定有人替你领工资”。我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要想真正获得新生,不仅仅在在线教育上,而在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师的功能,教师的角色应该有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资源的组合者、整合者。

正如魏忠博士所说,失去了知识垄断性的学校,剩下什么呢?是教堂、厅堂、弄堂,还是食堂?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学校就会成为创新的阻碍力量。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正如电影院和电视机在初期竞争的时候水火不相容,而成熟以后会各得其所。颠倒课堂提供了一种学校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共存的新模式,事实上,学校里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

所以大数据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我们只有顺应这种潮流,在思想上和技能上做好准备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对于一个老师,一个不想被大数据时代淘汰老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和观念,尽早适应这种潮流。

永城市第六中学夏雪峰

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新战略 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应对思路;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数据时代,数据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凸显,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企业创新的来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来临,开辟继续教育新的教学模式,重塑产业价值链、完成转型升级,是摆在传统继续教育面前的紧迫任务,继续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继续教育如何敏锐地抓住良机,合理规划、利用资源科学发展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界关注与研究的新课题。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有效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思想观念、 体制变革和制度方法创新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大数据内涵与特征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指大量、高速、复杂、变化不定的数据,需要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分配、管理和分析;是涵盖了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实现的。大数据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最终形成变革之力。大数据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思维方式的大变革。

大数据因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正日益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变革的新引擎。面向大数据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理念思路,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大数据行业的兴起,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被称作数据科学,而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被称作数据科学家。这类科学家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艺术性地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简单明了而且能够展现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二)特点与功能

大数据的特点,总体上可以用4V来概括,即:Volume(大量)、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locity(高速)。其数据特点主要有:多元异构高噪、高噪声、开放易获得、交互性、时效性等。而分析特点则包括:重发现非实证、重关系非因果、突发性、重预测和偏社会等。

依据大数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大数据应用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1.预测功能

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从而达到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估的目的。预测系统之所以受到重视,关键在于它们是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之上的,接收和处理的数据量越庞大,系统纠错和自我改善的功能则越发达。日食、洪灾、旱灾等许多过去被认为无法解释的现象,现在都能够被人类理解、描绘、量化和预测。在大数据时代日趋精密的数字技术条件下,人们的活动、决定、社会关系都能够被记录,对这些电子踪迹的分析为洞悉人类的行为开拓了思路。

2.应用广泛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量将以爆炸的速度进行膨胀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科技具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将始终占据工作和科研重中之重的位置,而无论是云计算还是其他的执行方式,都只是对于这一思想的具体实现和有力支撑,而不可能从根源上替代大数据这一体系的存在价值。无论是社交网络的广泛推广,还是诸如苹果、谷歌等企业对于大数据发展的不断推动,大数据的整体发展形势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调查表明,有超过80%的公司代表认为大数据理论的发展将对公司的商业分析等过程起到有效的帮助,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大数据具备充分广阔的生长空间。

3.科研之源

在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感应器、手机导航、网站点击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被轻易获取,而且计算机也具有高速甚至实时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甚至可能实现所有特定目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即实现“样本”与“总体”的等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科学研究者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中获得和使用全面而完整的数据,从而改变由演绎到归纳这一思维路径。与局限在小范围的数据相比,将大数据应用于研究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准确性,也有助于揭示以前无法发现的细节。

大数据不仅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给企业带来的改变,也给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

二、大数据助力继续教育多维式发展

一是为教育市场的需要和教育机构的服务搭建更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网上搜索信息。继续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率先尝试打破计划模式,用市场手段,项目运作的教育服务模式,市场的信息是继续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和决策的基础,E-learning的互联网优势将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网上搜索,更多更新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继续教育工作机构,为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运作提供支持。

二是以教育机会的开放和学习环境的优化满足更广泛的学习群体需要——网上报名注册。E-learning使得其所具有的服务系统(管理)、资源模块(教学)和支持体系(帮助),协助每一位有学习愿望的人实现各自不同的需求。将教育融入社会,将学习引入生活,为继续教育的大众化方向提供可能。

三是将学习体系的完善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视为更深层的系统追求目标——网上自主学习。面对与日俱增的学习者队伍,面对他们在基础和目标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要保证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化特征的实现,E-learning在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目标和层次细化,实行任务驱动,使自主学习真正能够实施,为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服务提供保证。

四是从学习过程的交互和教学实验的参与培养更全面的时代需要人才——网上互动交流。网上交互活动,需要信息处理能力、主动探求动机、团结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愿望等,E-learning提供多方位的交互,必将促进和提升人才的素质。同时,E-learning提供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立足于从“做中学”,从“错中学”,提倡探索性、实践性和体验性,为继续教育的素质化策略提供实践机会。

五是以学习效果的评估和社会行业的认可追求更公正的人才评价标准——网上考核认证。目前,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和人才的职业化素质大都依据相关论证制度来衡量。E-learning从学习内容的设计开始,结合行业的标准,系统中还嵌入单元化的测试和全真认证环境,并结合学习者自我管理模块,通过跟踪学习时间、学习参与方式、学习测试效果等统计,量化学习过程,追求学习的效果,面对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保证学习的质量被社会和行业认同,为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方向。

六是延伸继续教育的价值链。不仅为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和优质的平台,还在他们得到服务的同时,帮助他们改变学习观念、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继续教育的价值增殖,并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发挥效益。本文所讨论的继续教育的价值链,是将继续教育所产生的功效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E-learning为继续教育的价值链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继续教育价值链的新拓展也对E-learning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继续教育发展新战略

(一)信息资源整合战略,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许多高校在探索“一卡通系统、勤工助学系统、学工系统”等系统的建设,这些都是“大数据”的产物。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就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建立ECNU困难生预警系统,通过饭卡餐饮消费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如果花销比正常情况明显少了,学校及时关注作为困难预警参考,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对高校继续教育深远影响,在深度挖掘数据,建立信息平台等方面将有更加广泛的用途。高校继续教育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相关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伴随着大数据的来临,继续教育如能充分整合学生与师资的数据信息,搭建统一的系统平台,构建以卡代币、以卡代证,取代校内各种证件和卡片,既能给继续教育学习者带来更多的便利,也能使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更精细化,这都是受益于大数据带来的优惠。

(二)课程优化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信息化、多元化继续教育信息与课程学习平台,完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2012年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共投入6000万美元开发一个在线教育平台——edX,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这一举措对全世界教育界影响深远。随着这种智能平台的推广,世界各地的学生,只要愿意,都能跟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的学生接受一样的课程学习。

面对日益激烈的继续教育竞争,我国高校继续更应当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后台数据库统计继续教育的整体情况,获得有价值的数据报告,从而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5月22日,清华北大宣布加入edX,分别推出第一批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课程;两个月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也与Coursera在线课程签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线教育的出现打破了世界大学围墙,这为继续教育在线学习与培训模式提供了新启示与案例。著名高校率先加入在线教育平台,带动了我国其他高校的改革,也将全面推动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对高档网络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凭借学校课程资源优势以建立高校继续教育课程共享联盟等形式推动继续教育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

(三)构建思维竞争战略,科学预测人才培养模式

大数据时代数据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互联网数据思维的竞争。用好数据思维,注重数据积累的长期性和动态性,避免数据库的短期化行为,注重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一致性。继续教育和其它领域一样,在利用大数据方面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数据教育的特点在于能够为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实时数据,通过利用这些实时数据,达到为继续教育者提供帮助的目的。数据教育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诸如课程材料等学习资源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通过设计和优化教学模式和统计方法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标。对数据教育来说,抓住机遇去挖掘应用好慢数据和活数据,让大数据成为网络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的增长点,是继续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后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是数据教育对待大数据应有的态度。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为了做好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需要研究预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人对社会的适应力,而大数据对这些需求变化能提供可供科学预见性分析模型。大数据对继续教育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调整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同时对继续教育办学队伍与师资基本情况结构变化可以通过大数据提供科学的预见性分析。

(四)客户中心战略,提升个性服务层次

借助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继续教育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实现个性化继续教育提供全新的途径。数据教育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关系链,为用户筛选、推荐最适合的内容并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使他们体验网络学习的新感受。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兴趣生产和传播是重要趋势,根据用户上网的习惯、浏览的痕迹、参与的话题以及讨论的内容,对其较长时间的浏览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得知其上网习惯以及浏览喜好等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选取合适的时间应用恰当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其需要并且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定制学习内容。继续教育的竞争是各种教学法的精细化准确化,并且在呈现给学习者的用户前端界面上进行优化,增强前端界面与学习者之间的黏合度,这样整个网络教育教学的链条才会不断下移,才会更加符合学习者个体的特点。数据教育是一个更加了解并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借助多样化的科技手段实现了用户之间差异化学习与学习模式的无缝对接。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领域,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各个行业应当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所能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创新与进步,从而站在行业的最前沿。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观念和手段在不断更新,面对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继续教育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采用大数据系统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将是一种新的尝试,它能够促进理念的更新、功能的优化、价值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邢丘丹,焦晶,杜占河.云计算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在线教育交互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3).

[2]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4).

[3]张燕南,胡继岳.关于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3(32).

[4]陆璟.大数据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 篇7

依托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新闻,呈现出全样本、可视化、轻量化阅读等重要报道特征,让新闻的客观性、直观性以及预测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其一出现就得到了受众的喜欢。从近年来媒体公开发布的招聘岗位来看,对于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以及可视化应用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在大数据应用面前,应用技术型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面对的都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只有敢于尝试、不断摸索的高校才能获取主动权,才能在人才培养上胜出一筹。

一、打破学科限制,培养实践型复合人才

面对新闻传播业的急剧变化,国内外知名高校也在纷纷重新定义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更加注重实践性。对于正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只有牢牢抓住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有效打通各种壁垒,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办学质量,才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培养实践型符合人才,需要运用多方资源,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以及高校与新闻媒体、数据服务公司之间的壁垒,实现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新闻从业者、数据专家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流通。引导学生树立一种多媒介融合、多学科融合、多渠道融合的观念,锻炼、提升以传统新闻业务能力为基础,以数据分析、解读为核心的新闻传播学实践能力。

如果说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使普通网民对专业新闻记者在新闻发布上发起了挑战,那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有价值数据的抓取、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巨大需求,又让专业新闻从业人员获得了新生,存在感倍增,因为普通网民无法胜任大数据新闻的报道。

大数据技术是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数据挖掘技术,其核心是对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的识别、发掘和利用。[1]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大等特点。2012年1月,网易创立了“数读”栏目,成为国内最早开辟数据新闻专栏的媒体,随后《北京晚报》运用可视化方式,推出基于采访和有关研究报告的数据新闻报道,《新京报》也于2012年推出“新图纸”版面,财新网2013年成立数据新闻团队。2014年初,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栏目中陆续推出“据说”系列,运用大数据来解读春运、两会、春节,成为国内最早尝试数据新闻的电视媒体。

这些开辟数据新闻报道的媒体中,既有网络媒体,也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大数据的挖掘和整合中,不同形式的媒介有着同样的诉求,那就是利用数据和可视化技术为受众带去更好的阅读体验。不少媒体在推出数据新闻栏目时还打出了“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新闻轻松看”等口号,可见,数据新闻打破了媒介的属性,成为不同媒介共同追逐和主动出击的方向。

因此,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而言,要想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只有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用融合的理念来推进新闻传播学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让其焕发新的生机。

二、用开放的姿态,整合师资队伍

针对数据新闻的具体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新闻传播学、网络新闻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学科与专业知识的影子。这就对高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团队自身必须具有融合性的学科背景,否则很难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传媒教育需求。

对此,部分美国大学传播院系,及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纷纷招募会讲“数据新闻故事”的人才,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然而在国内,当前从事新闻传播学教育的高校教师多是文科背景,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人文素养以及新闻采写编评、摄影、摄像等业务能力,完成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学目标。但是如果让他们短期内学会数据抓取、分析、处理,以及可视化运用的技巧,显然有些不现实。当前最高效的方法是,用开放的姿态打破重重文理学科之间的限制,创造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的融合性。

一方面,从应用技术型高校内部着手,有效整合师资队伍。首先,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要注重“会讲数据故事”人才的培养,即在数据解读方面,通过增设新媒体基础技巧、新媒体艺术等课程以及课内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尝试,将“解读数据”作为新闻写作能力的延伸予以培养。其次,通过聘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教师为新闻传播学学生授课。诸如,开设有关数据挖掘、统计学、平面/交互设计、数据可视化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抓取、处理能力和数据形象化、可视化处理的技巧。

另一方面,整合外部资源,将新闻媒体、数据公司纳入应用技术型大学融合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不仅仅是通过学生的媒体实习来实现,更应该是师资上的交流,如派出高校教师赴新闻媒体、数据公司挂职、学习,近距离感受新闻媒体的操作以及实际需求。同时,邀请资深媒体人来高校讲授与数据新闻操作有关的课程,或者是围绕与数据新闻有关的主题开展高校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以项目建设带动学科发展,创造机会让新闻传播类专业师生有效地参与到媒体的数据新闻制作全过程。

三、与媒体、网站合作,成立大数据实验室

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起步虽晚,但是发展速度快。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7.8%,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特别是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据产生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处理并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2]

大数据实验室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依托数据挖掘技术,运用文本分析、新媒体交互、视觉设计、仿真模拟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在新闻传播领域,既可用于为新闻媒体提供个性化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如受众媒介行为研究、广告主和消费者分析,还可以用于对新闻现象的大数据解读,如重大事件的网络舆情分析、网民群体行为的解读和预测、健康传播主题的解读等。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建立了大数据实验室,但很多都是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建立,并作为该专业学生的实验室来开展活动。这些大数据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抓取、处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对于应用到新闻传播领域所需要的选题挖掘、新闻价值判断、数据故事化解读能力等方面,就不一定具备优势。对新闻媒体而言,大数据时代媒体转型的一个短板,就是对数据加工、解读能力的匮乏。有专家指出,当前大数据建设缺乏的是专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专业人才,一些媒体一窝蜂地投身数据平台搭建,不注重专门数据分析管理,对媒体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在大数据时代,要真正提升学生的数据新闻操作能力,新闻传播类专业必须联合校外资源建立大数据实验室。有条件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可以与一些媒体、网站共建大数据实验室,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并聘请数据应用方面的专家作为顾问,并招募社会上有数据分析处理经验的人作为实验室成员,共同开展指导工作。

鼓励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大数据实验室,因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他们会赋予冷冰冰的数据以人文精神。有温度的新闻不单单是媒体孜孜以求的,更是受众喜闻乐见的。

四、以教学实践改革为抓手,提升师生数据素养

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强,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方面,要紧跟媒介发展的趋势、传媒格局进行适时调整、科学设计。

(一)建立“开放化、全程化、模块化、数字化”的实践体系

“开放化”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体系,而必须依据新闻媒体发展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予以相应的调整。所谓“全程化”,是指实践教育贯穿大学四年,让学生们在完成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之余,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际的媒体工作环境和基本的新闻采写锻炼。“模块化”就是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实践、专周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模块。诸如,在低年级安排专周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前往新闻媒体公司实习,提升新闻敏感,提高新闻实战能力;在高年级安排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可以结合大数据实验室开展的项目展开,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结合将来的就业展开,既可继续前往媒体实习,也可选择一些政府部门、企业或公司提供的宣传或者数据分析岗位展开。所谓“数字化”,主要是顺应全媒体、大数据发展趋势,建立大数据实验室,通过与校外机构、传媒组织、新闻网站、数据公司展开合作,选取有价值的选题,开展大数据化研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将其转换为可读性、可视化俱佳的信息。

(二)创新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论文”是目前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查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解决和研究具体新闻传播现象中去的能力,但是对于本科生而言,在实际操作中,东拼西凑现象较为严重,真正能扎实做研究分析的学生不多。这种僵化的论文写作方式,学生能从中受益的东西有限,老师们也是疲于应对,而且还要担心论文剽窃的情况。因此,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而言,借助大数据实验室平台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刻不容缓。

新闻业界对新闻源依赖情况的变化,为新闻传播类专业进行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提供了依据。在传统状态下,新闻媒体对消息源的依赖性较强,丰富而良好的消息源可以让一家媒体在同城媒体中脱颖而出。因此,新闻媒体比较注重热点电话、线人以及网络平台上的爆料,而新闻记者会非常重视与线人之间的联络。在大数据时代,消息源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媒体通过策划或记者编辑挖掘选题等,便可从相关的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资源,进而通过分析、可视化处理完成一则出色的独家报道。

依托大数据实验室,用“完成一则数据新闻报道”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产生多赢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避免新闻剽窃现象的产生,更能考查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此外还能提升学生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对于指导教师来说,通过从选题到数据挖掘、处理、分析到可视化处理整个过程的指导,可以不断提高自身数据素养。此外,通过将合作单位、新闻媒体的相关选题纳入到大数据实验室的研究课题中,还能不断提升大数据实验室的实战经验。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展开数据新闻报道。

五、结语

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发展趋势,不单单在新闻传播领域,在金融、医疗、购物、出行、社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用开放的理念打破重重壁垒限制,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大数据实验室,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等环节进行及时改革,不仅给新闻传播类专业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还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既有报道方式上的变化,也有报道内容上的变化。大学作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基地,如何满足业界对专业人才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必然需要在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类专业应该如何紧紧抓住机遇,在人才培养上开展融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融合,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斌.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J].编辑之友,2013(6):16-19.

[2]2016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EB/OL].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2016-04-30.

[3]陈昌凤.“大数据”时代如何做新闻?[J].新闻与写作,2013(1):90-92.

[4]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新京报传媒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7.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翻译探讨 篇8

1 大数据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 大数据也慢慢开始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大数据主要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存储、抓取、分析和管理能力的数据群。根据云计算的应用模式和数据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交叉复用和集成共享从而形成知识服务能力和智力资源。大数据所具有的分析和收集大量信息的能力, 能够帮助人们从复杂的数据中找到重要的信息, 提升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效率。大数据下的在线学习系统能够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来提出问题提交作业, 通过这个平台还可以和老师进行讨论, 实现互联网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智能分析和语音处理是大数据的基础。通过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能力和翻译水平, 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新的思维模式和更好的发展方式。

2 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大学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2.1 迎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我国加入WTO后, 与外国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对现代化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除了要培养大量的现代翻译人才, 还要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具有口语交际、翻译技能和文化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2.2 大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

拥有良好的翻译知识水平, 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还对其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教育有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一些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 在英语试卷中翻译占据很大比例, 对考试成绩有重要影响, 这也是一些考生较为薄弱且担忧的部分。因此, 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3 教育本身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

大学英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译是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部分, 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把控各方面的英语知识, 以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引导, 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不过现实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影响了大学生的英语整体运用能力。因此, 在大数据时代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3 当前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对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忽视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专业每周甚至只开2节课时, 更别说公共英语的翻译课程了, 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蔡基刚, 2012) 同时, 全国现存的几部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的知识较少, 很多都停留在课后练习的句子翻译阶段, 专门的翻译课程还没设置, 翻译课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边缘位置。

3.2 大学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较为滞后

相关研究表明, 当前大学翻译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论也没有革新, 这与现行的考试体制一样使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长期存在, 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还未能真正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探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教材固定, 教学过程千篇一律;二是班级人数较多, 无法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三是课时不足, 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重点或难点知识是行不通的, 影响了教学效果。

3.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师资有限

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需要教师掌握英汉双语、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但这种高素质的全能型教师是凤毛麟角的。

4 大数据时代下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策

4.1 整合资源, 建立健全的翻译教学素材库

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需要有健全的翻译教学素材, 将课堂与社会紧密相连, 提高翻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按照各式各样的信息分类建立素材库, 以供学生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类型。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世界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让学生的翻译学习成为现实,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成为真正的翻译者, 在潜移默转中提升学生的翻译素养。

4.2 利用网络, 建立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经不断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课堂中, 给大学课堂带来较大的转变。因此,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 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建立多样化的可行性教学平台。 (石蕊, 2012) 首先, 可以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置课堂开篇导学、翻译理论、网络学习指南、翻译素材库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置课下成绩评估、教学反思等, 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其次, 可以建立学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交流平台进行在线交流, 以能及时指正和评论译文, 如教师可以设置作业互评、习作发表、资源共享等。最后, 可以建立原文作者交流平台。 (杨月枝、张政道, 2012) 高校可以建立一个集原文作者、教师、学生为一体的交流互动平台, 让师生能与现代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在自由的交流空间里分享资源和经验, 以促进相互间的英语翻译能力, 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3 勇于革新, 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很多大学的翻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纯文本翻译模式下, 这对提高学生翻译水平、满足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需求是不利的。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勇于革新,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现实需求服务的翻译模式, 以培养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经验, 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渗透到教学中, 如数据处理、不同地方的名称、民俗、特定的专业术语等,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张啸, 2015) 同时, 教师也要选择和设置与社会关联性较强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如客户对产品的实际要求、客户对服务的特殊要求等, 以培养学生处理社会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

4.4 加强培训,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态度、语言魅力、价值取向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这要求高校不断加强对教师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完善考核制度,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尤其是有关东西方翻译理论、口笔译技巧、东西方翻译史等内容的教育。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时代下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是很有必要的, 要以实际行动提升大学英语翻译的发展水平, 为大学英语的发展提供动力。

摘要:大学翻译教学是我国高等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翻译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我国翻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 以及在大数据时代下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英语,翻译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 2012 (1) :19-20.

[2]石蕊.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新模式[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12 (4) :16-17.

[3]杨月枝, 张政道.关于外语翻译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12) :39-40.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篇9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大学英语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

自2009年以来,“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热门词汇。目前,学界对大数据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是目前能够达成的基本一致的观念则是:大数据涵盖两个基本内容,一是海量的基础数据;二是对这些基础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简单来讲,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浩瀚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用或者有价值信息的技术。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而生的各类在线网络教育平台、学习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学习的媒介也不再局限于电脑,而是延伸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加方便和智能的工具了。这种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在线学习或者下载学习,并且这些学习内容多数是免费和易得的。

1. 优势

(1)加大真实语言材料的输入。大量网络数据的呈现,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接触大量真实、实用的语言材料的机会。在各种真实语言材料和信息的暴露下,语言学习者可以感受到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只听教师“传道”的传统模式,改善了语言学习者认为“外国太遥远,文化太难感受”的非本族语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因而,大数据环境下,学生可以看最新的新闻、电影等,这些信息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在线的一对一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这些都为学习者提供了较为真实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2)实现学习者的主动与互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学习个体的最大成长,然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语言能力与水平,由于地区差异或者教育环境的差异等各种主客观因素更是参差不齐,这种背景下,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大数据的发展则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目的与兴趣,建立自己的课外学习体系,然后通过网络数据寻求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各种类型的课外学习任务,让学习者可以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互联网提供的广泛、多样的学习方式为让学习者不再“孤单”,而是互动性加强。

(3)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尽管由于各高校的情况而异,但有一个趋势却是共性,即大学英语的课时在逐步压缩。这样做是有其理论探索与长期的实践基础的,我们这里不讨论压缩的问题,而是将问题集中在压缩后的状况:①学生觉得整体课时少,学不到什么东西;②没有了大学英语课,英语学习的机会更加少了,退化现象也更为严重。那么,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的发展及资源的丰富、易得,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后续学习平台,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囿于课本与课堂了,学习时间被拉长了,学习空间被扩大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也可以实现了。

2. 弊端

(1)时间碎片化。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学习软件、网站、客户端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选取真正有效、有价值并且符合自己学习需求和规律的资源。所以结果往往是干脆一个都不用,或者一个接着一个地试用,最后终于挑选出了适合自己的,虽然结果是好的,却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另外,大数据的“海量”特征,也容易让学习者分心,比如他们在寻求某一项特定的任务答案时,往往会被其他不相干的信息所干扰或者脱离了原始任务的轨道。

(2)资料碎片化。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甄别和选取网络材料。教师如果在海量的数据面前缺乏甄别和选取的能力与经验,难免会把失真或者缺乏可信度的材料用于课堂教学,给学生以错误的知识输入与引导。对于学生来说,在海量的资源里寻求真实可靠的、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极具挑战和需要学习的过程。另外,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据的流动快、时效性高,因而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即材料的选取、使用都要具备时效性,换而言之,即教师的课堂内容不能再“吃老本”了,而是要根据数据的变化及时做出变更。对于学生来说,资料的选取和甄别也将更有挑战。因此,在资料的选取和甄别方面,不仅需要教师摸索出一套高效可行的方法,也需要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实践中去摸索规律。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建议

1.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蒙岚(2014)在《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与教学改进———以加拿大与中国的英语教学为例》一文中提出了“将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教学方法中适合具体教学的环境相结合,模拟ESL教学环境”的建议。对于这个建议,笔者认为,不是不可行,但是对于目前整体的语言教学软环境和硬件设施来看,任重而道远。那么,笔者根据在此提出更加实际的建议,即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任何教材都是某项学习内容的模本而已,是某种特定教学理念的体现,而不是用来限定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教师可以以教材为源,探索教材之外的料,让学习者能够更加立体地理解和学习材料。

2. 学生需要转变学习观念

中国学生的学习长期受到“教材”和“应试”这两种东西的影响,因而阻碍了他们“放眼看世界”的能力,他们的学习也基本还停留在啃书本、做笔记、复习考试的阶段。如果换种观念,认为语言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其工具性,它可以带我们看世界,它就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采用这种语言学习态度,语言自然会鲜活起来,学习语言的兴趣的也会自然生成,因为这时的语言学习状态已经悄悄由“学习”转换为“习得”的过程。

3. 探索更加合适的教学模式

既然到了大数据时代,教师们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说,最近几年,微课模式已经进入了教育者或者教育研究者的视线,从理论到实践,我们都可以查找到大量的资料。微课,简单地表述就是,用流媒体的形式展示某一个课程内容,流媒体多半表现为视频形式,时间长度往往不超过半小时,因而具备“微型课堂”的特征。然而,微课的内容基本供学生作为课外学习内容,作为课堂内容的结合与补充。另外,翻转课堂也是目前教育者纷纷探究的课程模式,它也是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让学生进行课后及课外自主学习的目的。当然,到底如何利用大数据时代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将其与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与条件相结合,发展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漫长的理论与实践的摸索过程。

参考文献

[1]束定芳.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与无形之手[J].山东外语教学,2016,(3):28-32.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改革,意义,对策

随着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这些特点,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云处理技术等应运而生,这也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捷,信息处理能力更到了提升。而这些新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必然带来工作和学习方面的技术改革,例如,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模式也随之进行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特点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用户身份的双重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使用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者。我们从网络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又将有用的信息分享到大数据中。其次是信息决策的依据性,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别人提供的有用信息,从而为自己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当我们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购物时,可以根据商品的购买量,浏览商品的好评率等为自己购买商品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电子商户也会根据消费者的这些消费习惯,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从而提供经济效益。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写作作为一种输出的过程,能够全面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大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主要考察的是听和读的能力,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乏味化,缺少有新意的、没有引起学生共鸣的创意元素,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首先是教学目标与实际应用脱节。大学英语写作大多是围绕英语四、六级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分析历年试题特点,总结写作素材上面。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写作,将精力花费在背单词、词组、经典句型上,忽略了写作本身的应用价值,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写作内容也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过于单一。大学教材对于写作课程的设计不够合理,写作课程往往是作为阅读课程的一个补充部分,并且两者是分开进行的。没有单独针对英语写作的教材,系统的讲解英语写作的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足够重视写作这一块,占用的课时较少,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没有获得足够的写作素材,输出的写作语言也较为单一。

最后是教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不足。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语句作为写作的来源。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一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对写作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大学英语教学一般都是实行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时有限,教师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计划。写做任务也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在课下完成。无法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布置个性化的写作任务。另外,由于教师对写作结果的批改量大,无法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写作问题,更无法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讲解。

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意义与优势

(一)改变教学模式,注入创新元素

改变教学模式,将大数据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内容,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教学内容注入更多创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将教学内容进行人为分块的不足之处。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给大学生英语写作提供了更大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英语写作的创作,而不是传统的背单词、背句型等枯燥乏味的复制,而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改变教学效率,调动写作积极性

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程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单调、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自然不佳。通过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发觉写作的奥妙,进而更好的完成大学英语写作任务。

(三)改变教学内容,提供丰富资源

大数据时代下,各种需求都能通过搜索网络资源,检索到所要找的内容。大学生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不再单一的来源于教科书和教学辅导资料,而是可以根据相关关键字,在网络中搜索到各种各样的资源,为写作提供便利性。同时,大学生图书馆也推出了基于客户端的应用软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有网络的状态下,搜索到相关的图书资料。通过这些途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资源。

(四)改变写作能力,评估方法多样化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过程,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词汇的掌握,对语法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划分等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阅读不仅为写作提供语言处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消息,当然也能获取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这些资源以专业化的、模块化进行分类集锦,为我们搜索有用的信息提供了便捷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五)改变写作方式,提高写作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纸质信息处理方式,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模式。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文字工作的处理,既高效又形象生动。运用计算机,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语法、句型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快捷查询,既节省了写作时间,又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语言处理能力。

四、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以语言应用为基础,多角度设计教学方案

语言是以应用为目的的,而大学生英语写作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由于语言创作不仅是作者读者和文章之间的互动,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信息获取者的多样性,语言创作是对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整体把控的运用,更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或他人情感的途径。作者是文本的写作者,读者是文本的阅读者,而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因此,作者和读者的身份是相互转换,是共生的结果。

例如,对于一份读书报告,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是教师对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解读,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写作内容进行创作,最后由教师对写作结果进行评价。但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应该试图转换这种传统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份读书报告进行阅读,阅读后学生可以写下一段自己的感想,并在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如果有学生选择的书籍相同,可以鼓励他们进行交流读书心得,进行合作创作。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分享到公共平台,互相学习。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交际过程。

(二)整合教学资源,重建教学评估系统

大数据时代下,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网站大多是独立的,没有与互联网各种系统数据、社交网站等的接口。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将不同的网络应用联合起来。例如,将本校的作业系统与教学测评系统衔接起来;整合本校资源与外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与社交互动;将独立的在线应用软件如在线词典嵌入到教学资源中。以便学生快捷、及时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也能通过搜集学生使用在线资源的痕迹,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提供教学思路和决策。

(三)技术更新,提高教师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享受到了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利性。但与此同时,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对技术使用者的不断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享受新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与技术工作者进行合作,提供应用需求,共同完善新的应用系统。

另外,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也为学生的抄袭提供了便利;一些软件的使用,会导致学生自身分析和思考能力下降,并且严重依赖于应用软件;一些社交网络和购物网站等应用可能会过多的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作知识的传授者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要适时的采取措施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纠正,防患于未然。

五、总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要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并据此设计出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教学写作与评估系统。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支既懂英语写作教学,又精通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变化和反思[D].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一篇:增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