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影响因素

2024-06-12

设计影响因素(精选十篇)

设计影响因素 篇1

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体现了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求, 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随着人们对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审美追求的变化, 对影响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心理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流行因素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人消费观念的现代家具。

当今的时代已经进入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的时代, 人们对现代家具的消费观念有了新的变化, 对现代家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有了新的追求。人们对家具文化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造型创新上, 还注重对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审美需求和色彩心理需求。现代家具色彩设计, 要体现室内环境的完整设计风格, 反映出客户的职业特征、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

一、影响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生理及心理因素

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注重家具设计“人性化”的同时, 也注重色彩的生理及心理因素, 以求在视觉和心理上能得到应有的满足和享受。色彩的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产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 他们发现, 人类对于色彩的反应并非都是主观意识的, 也有一些身体上的直接反应。比如, 我们的眼球就不能将所有颜色都集中在同一点上。所以, 当我们置身于红色环境中, 血压就会暂时升高, 而蓝色环境则会使血压暂时降低。有科学家发现, 颜色能影响脑电波, 而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 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1]。

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不仅仅体现在造型上, 还包括温暖、舒适、安全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冷暖、轻重、软硬等心理效应及喜怒哀乐等情感体现。消费者因年龄、职业、性别、文化层次及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差异, 形成了选择不同现代家具色彩的不同群体, 而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 就形成了现代家具色彩心理的个性因素。这些复杂的生理个性构成因素, 使现代家具色彩设计更趋于多样化。例如, 广大儿童对鲜艳的黄色、红色等色彩很感兴趣;男性喜欢比较沉稳、端庄的色彩;女性喜欢鲜明、亮丽的色彩。因此, 需要根据人的生理及心理因素, 有目的地对现代家具的色彩进行设计, 以满足不同人群对现代家具的需求。

二、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材料因素

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是以材料选择为前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家具材料的品种花色越来越多, 为家具色彩的表现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家具材料有视觉上的“软与硬”之分, 这是人的视觉和大脑经验判断的产物。目前, 软材料在家具与室内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纺织工业所生产的布艺种类其色彩极其丰富多彩, 为现代软体家具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流行色彩, 使现代家具设计师选配的装饰色彩和用材的范围更加宽广。硬材料包括金属、塑料、玻璃等, 这些材料充分体现出现代家具的时代色彩, 已经成为现代家具制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代家具材料上的色彩设计主要是对不同色彩块面的安排, 表现为表面材料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肌理、质感与呈色效果。比如同样一种色, 玻璃、金属、塑料、木料、纺织品等材料, 分别会呈现出反光的、吸光的、毛的、涩的等不同肌理, 造成不同的呈色效果, 并令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 家具的色彩设计应着重考虑材科的呈色效果, 并恰如其分地运用材料来表现所需的色彩效果, 以求达到预期整体气氛的设想。从某种意义上讲, 材料的颜色、质感和纹理等特性决定了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效果。

三、影响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室内环境因素

现代家具的色彩在室内设计中举足轻重, 在室内整体环境中起着装饰空间的作用。首先, 现代家具的色彩应与室内空间相协调, 就成套系列家具而言, 不同家具的色彩在同一空间中应能构成一个整体。其次, 现代家具的色彩与其他陈设品, 例如字画、精美工艺品、壁画等之间的关系是装饰与互补的。家具的色彩可以介于空间环境与陈设绿化之间, 以协调室内空间环境的色彩。这样既可以突出陈设物的装饰点缀功能, 又能使家具色彩与整个室内环境的色调和谐统一。第三, 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必须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不同人群的室内空间及其家具色彩的需求有所不同。如幼儿园、肯德基等儿童经常出入的室内场所, 其家具要求色彩艳丽, 并融入儿童的心理特征。成年人的居住环境, 家具色彩设计应追求幽静舒适, 宜选择中性偏暖色调。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环境, 其家具的色彩设计应追求深沉稳重, 宜选择深灰等色调。

四、影响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色彩构成因素

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必须满足实用功能语言, 同时也兼顾和谐的形体, 通过色彩造型要素, 来引发人们对家具产品的购买欲望。色彩的构成因素, 主要有对比、调和、色调运用等处理手法。色彩构成关健在于色彩搭配, 即如何掌握色彩的配合关系, 以获得统一中存在变化的现代家具色彩效果。

(一) 现代家具色彩设计中的对比色应用规律因素

对比是艺术创作的共通手段, 在现代家具色彩应用中也不例外。色彩对比同时具有明度、色相与纯度三种对比的特征, 可形成丰富多样的对比效果, 而每一种性质的对比, 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效果。明度对比的恰如其分是其它对比因素的基础, 在配色效果中对现代家具的光感、明快感和清晰感起决定性的作用, 构成了家具色彩整体效果的心理效应的基础。色相对比要从家具的使用性质与使用环境出发, 来选择色相对比的效果。蓝绿等冷色系的色相给人以清新、冰爽的感觉, 而红黄等暖色系的色相则宜于热烈、活跃的气氛。纯度对比因纯色相对比的色彩组合过于生硬, 刺激, 眩目, 而较少应用。应用纯度对比的特殊家具, 如儿童家具或快餐店家具等, 可以选用纯度高、色相对比强的配色效果, 能给人以活泼、生机勃勃的感受[2]。

(二) 现代家具色彩设计中的调和规律因素

色彩调和是现代家具设计统一性与和谐性的必然要求, 对比与调和看似矛盾, 实际上是设计创作中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彼此相互依存。家具色彩设计也是一种人为的经营, 是有意识地通过一两种主色营造出有倾向性色彩效果的艺术行为。即使是写实的绘画也不例外, 如“渔舟晚归”总是选择暗蓝、橙黄的对比色调;而“雨中老街”多半是灰绿、深褐交织的调和效果。[3]

现代家具的色彩设计, 关键在于主调的确定, 而主调的形成, 则在于用色面积的分布。主色色块面积大, 辅助色色块面积小, 形成主次分明, 色调明确。同时, 还需要注意配合特定的室内环境气氛, 来进行家具色调的选择。卧室家具, 用色上使用褐色调子, 给人以沉着、朴素、素雅的感觉;餐厅家具, 用色上选择亮调子, 让人置身于沽静、高雅的环境之中;起居室组合家具采用深沉的暗调子, 象征端庄、高贵、稳重的绅士风度。而粉红色调的沙发, 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少女的芬香, 象征着美好与幸福。

五、影响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流行因素

现代家具色彩的流行因素是指流行色, 流行色是时新的色彩, 合乎时代风尚, 能刺激家具的消费, 影响主流消费心理。流行色呈周期性变化, 从产生到发展一般经历始发期、上升期、流行期和逐步消退期四个阶段。流行因素影响家具色彩有几种情况。一是自然发生的情况。因为流行色符合社会主流消费心理, 为大众所接受。二是必然发生的情况。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 人们不断追求更新时尚的生活品位, 审美情趣也必然发生变化, 于是流行色逐渐成为人们对现代家具的色彩追求。三是偶然发生的情况。社会生活中某些偶然的文化事件, 也会引起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某种流行趋势。

六、结束语

以上是影响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几个因素。在进行现代家具色彩设计时, 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但总的原则是现代家具色彩设计必须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和家居设计“人性化”的审美要求, 从而保证现代家具色彩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韩晓芳.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41页

[2]陈小清.家具设计基础[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0.35页

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篇2

篇二: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许岭职中 祝灿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刚刚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上学生们实践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判断能力,但是学习成绩一般,理论基础单薄,较难深刻理解经济生活背后的理论支撑。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市场上常用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差异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目标:从具体事实入手,用一则广告和一则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思考,激发求知热情,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多媒体显示1 商家的巨幅广告:象“大特卖”、“夏装全场打折”、“凉鞋季末狂甩”等内容 多媒体显示2

问题思考:

(1)王经理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苹果?

(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苹果多了,价格下降了?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

(4)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5)苹果的价格能高过人参的价格吗?能低过萝卜的价格吗?

(6)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能很好地解答以上的问题,体会王经理的智慧过人。

(二)新课讲授

一、供求影响价格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1、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3 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知道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那么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

多媒体显示4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最终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直接影响价格的。然而,苹果再贵贵不过人参,再便宜也不会比白菜价格低。

二、价值决定价格

(目标:通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多媒体显示5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多媒体显示6 想一想:

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

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总结)

多媒体显示8

(三)练一练:

a 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 b 微机产品质量下降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d 微机市场出现买方市场

“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出自我国《晋书·左思转》。说的是晋朝有个叫左思的文人,构思十年,写成了名篇。

2、“洛阳纸贵”这一典故主要表明 a 地域影响价格 b 生产影响价格

c 文化因素影响价格 d 人们的富裕程度影响价格

3、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及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的

a 生产规模b 销售数量 c 供给或者需求 d 质量与性能

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会竞争,从而使,此时形成 a 买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卖方市场 b 卖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买方市场 c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卖方市场 d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买方市场

5、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四)本课小结

多媒体显示9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篇三: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大同新荣中学赵志远

一、设计思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重在启发学生,贵在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

(2)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3)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必须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收集自己身边购物场所几种商品的具体价格,了解当前

2、教师教学准备,认真收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有关商品价格变动的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设

(一)情景导入,感受生活

在印刷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诗歌和文章都是靠读者手抄流传的。

【生】知道(学生回答但具体原因学生也说不清楚)【师】(导入新课)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留下疑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情景体验,探究生活 【板书】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板书】

(一)供求影响价格

【师】请各位同学列举出你所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化的例子

【生】气候因素:

时间因素: 地域因素: 生产因素: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个价格变化流程图(展开导致价格变动的流程图框架)地域

气候改变 影响供大于求买方受益(买方市场)时间供求价格供小于求卖方受益(卖方市场)

思考问题:一场疫情的爆发导致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急剧增长,口罩的单价由原来的5元涨到10元、15元、20元。

总的说来,就是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2、买方市场(货多不值钱)由买者起主导作用

总的说来,就是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名 词 点 击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课堂巩固练习]

1、近年来,我国各空调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a、商品价值量降低 b、产品供过于求 c、产品供不应求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依据上题材料,厂家采取低价策略:()a、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b、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c、能改变产品的供求关系,扩大其销售量

d、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因为市场竞争就是价格竞争 例题剖析:

玫瑰花平时一元一支,而节日里可卖到10元一支,甚至更高。

试问: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思路点拨:市场上商品价格时高时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实现的。题目中,由于节日用花量激增,需求大,价格就上涨了。

(1)时间和文化因素会影响价格。这些因素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应和需求来实现的。商品的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价格对比

思考:为什么小汽车的价格远远高于摩托车、自行车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基础

价值价格 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1)商品的价值量 ———指商品价值的大小(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由劳动量决定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探究二:

甲、乙、丙生产同样一匹布,甲技术设备先进,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高,用8小时;乙条件较好,用10小时;丙条件最差,用12小时。

(1)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获利多,在竞争中有利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获利少,在竞争中不利(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则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个别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亏本)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惟一办法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名词点击:劳动生产率

通常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之成正比)表示(3)类型:

个别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4、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 等 价 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①价格不会无限制的上涨,也不会无限制的下跌,价格的上下波动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轴心

课堂巩固练习:

1、生产同一辆摩托车,甲厂耗费4小时,乙厂耗费6小时,从价值量的角度看(c)a、甲厂的摩托车价值量大 b、乙厂的摩托车价值量大

c、两厂的摩托车价值量相等 d、两厂摩托车价值量难以比较

设计影响因素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影响因素;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保证容积率的基础上降低了建筑密度,从某种程度上说,高层建筑恰恰符合当前的节能减排的精神,是节能省地的一项重要的措施。由于高层建筑的平面相似,重复建筑面积巨大,如果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优化,一则可节约土建成本,降低总造价;再则可节约资源,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符合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进行探索和总结,以指导以后的学习工作。

一、影响因素

A外部因素

1)交通

交通分为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动态交通又分为人行和车行,建筑师在组织内外交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周围的交通现状和合理的预计未来的交通状况,做到高瞻远瞩,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改造不合理的交通现状。树立效率意识,使内外交通合理互动,使其形成有机、高效的整体。高层建筑中的交通核在标准层中起的最大作用就是交通连接与安全疏散作用,处理好交通问题是标准层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保证整栋建筑能够高效、安全、便捷运营的决定性因素。

2)消防

消防作为平面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结合建筑的层数和建筑的面积,平面的交通疏散会有不同。同时要靠虑整个建筑的与周围建筑的消防间距和消防疏散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根据防火规范要求确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和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是我们设计一个建筑内部交通疏散和外部交通组织时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建筑的消防非常复杂,现有的多、高层建筑的定义主要是根据消防设备的能力和消防方式不同而确立的,说明消防问题对于建筑的影响很大,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作为承载复杂功能空间高效运行的高层建筑标准层来说,合理的疏散路径及消防救助措施体系更是不容忽视,在标准层设计中稍有不甚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3)周围环境

这里指的环境的是狭义的建筑基地地形、地貌、景观、气象、周围建筑现状等自然环境。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环境影响可从三个角度去分析,分别为城市环境、基地环境及气候环境。

城市环境是建筑的一个相对微观的一个影响因素。通过考虑周围城市环境的特点,来确定整个或者部分标准层的功能布局。例如,周围都是住宅区而缺少商业建筑,就非常有必要设计高层建筑底层带商业以满足城市环境的需要。

“ 因地制宜”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准则。建筑标准层平面形状多受基地大小、形状、位置朝向的影响:小块方整基地,多选几何形标准层平面;地块若窄而长时,就不宜采用进深大的平面,多选择狭长形状,适于选取线形标准层平面;地处十字口,丁字口,锐角交叉口或地块小而不规则时,建筑标准层平面形状就要针对具体的地形、朝向而精心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建筑形象要从各方面收到良好视觉效果,对标准层平面进行凹凸曲折、立面切割等处理手法与地块相适应,这样也就能够设计出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有机生长出来的建筑。

气候环境的影响有会通过多方面来影响平面设计,这将在下面的详细论述。

4)朝向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强调良好的朝向,通过总结不难发现,所谓好的朝向就是具有良好采光通风或景观资源的朝向。对于平面功能复杂的标准层平面要分析周围景观与平面功能的关系,确定朝向的优劣顺序,根据功能的优先等级,合理确定各个功能的良好朝向,使得各个功能各得其所。避免景观资源的浪费。对于采光通风的追求在高层住宅中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往往就是十几个或几十个,有必要对高层住宅建筑的朝向进行反复斟酌,如果草草了事,成为设计的败笔,后果不堪设想。

B内部因素:

a)功能

建筑的内部使用功能是建筑的灵魂,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需求,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存在的前提。建筑功能的对空间的要求是最直接的、最根本的。

使用功能的限制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使用,使用功能是制约标准层空间布局的首要元素,是建筑的最根本的目的。

b)内部交通

内部交通主要从功能和消防两方面考虑,通过功能分区确定内部交通的组织情况,同时满足防火规范中关于防火分区、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的规定。同时要注意内部平面和竖向不同功能分区间的交通联系。做到使用管理方便、疏散合理安全。

c)建筑形象

形象是建筑的外在形式。也是最直观的要素之一。它对建筑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很大,往往一个方案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设计的形象。好的建筑形象能够使人的心灵产生震撼,变成实施方案的可能性就很大。

对于任何建筑来说建筑形象都是由平面叠加而成的,建筑的形体生成受平面的直接影响,平面形式是建筑形象的基础。建筑的标准层正是截取建筑整体中水平面和垂直体交汇处的任一单元段,是建筑形体的最基本组成单元。所以建筑形象同样是影响标准层设计的内部因素。

二、设计原则

通过泛泛的分析,总结后提出一些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设计原则:

1.环境先行

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包括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方面,只有充分考虑基地周围的各种环境才能很好的对建筑出现对环境的影响做出相对合理的评估,并对其附加相应的权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使其融入环境,与原有环境和谐共生。从外部上做到和谐共生。

2.功能合理;

对于一些功能复杂的高层建筑,要对内部的功能进行合理分区。研究各区的相互联系、比例关系。确定各区在平面和竖向上的关系。使其各部分之间协调工作,完美配合。做到方便高效,空间宜人。从内部上达到有机共生。

3.结构适宜

选择适宜的结构设计,从概念到具体的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综合权衡,选择适宜的结构设计方案。开阔思路、适当创新,不拘一格、结构合理。根据相关经验,从水平、竖向荷载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高层建筑的合适的体型为圆锥形,采用圆锥形或似圆锥是高层建筑结构不错的概念设计方案。

4.经济绿色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要兼顾,必要时要有所侧重,提倡节能减排,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减小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运行费用,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三、小结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建筑设计本身是相互的,是互为条件的。高层建筑设计必须顾及到各方面影响因素,做好设计前期的调研、分析等计划任务,明确有利和不利条件,在设计时才能有的放矢,趋利避害,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及建筑形体。同样,设计反过来对城市规划、景观环境、经济生态效益以及使用功能、建筑形体等都会产生长远、深人的影响。所以建筑师前期的调研分析,资料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厚积薄发,只有综合的整体分析,才能设计出相对和谐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李静 《建筑标准层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基本原则》 《工程建设》 2008。8

[2]黎宏志 耿海涛 《高层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多重尺度》 《山西建筑》 2008。12

[3]梁 静 梅洪元 张晓航 《当代高层建筑的文化内涵建构》 《建筑与文化》 2008。11

[4]慕朝辉,陈光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工程结构》 2003。06

现代住宅设计的影响因素 篇4

1 住宅设计的影响因素

(1) 住宅设计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当前住宅供需体制已从福利分配转向商品行为。商品住宅应对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生活模式、职业、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不同的家庭提供相应面积、设施、装修标准以及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住宅套型。同时还应考虑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 提供多样的户型组合以供市场选择。

(2) 住宅设计要考虑居住功能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 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 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 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 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 公用区靠近入口, 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 公私、动静分区明确, 使用顺当。其次, 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 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对于市场需要的大面积套型, 不仅是各房间面积的适度扩大, 而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 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 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 住宅内部各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 才能使家居舒适。

(3) 住宅设计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 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 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 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常采用的有大柱网的框架结构, 大开间的剪力墙结构, 其次应有可拆装的分隔体和可灵活布置的设备系统, 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改体系。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 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 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4) 住宅设计要考虑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 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 对于基地上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 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 则应做出弥补的措施, 创造人工景观环境, 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 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 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 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 在规划时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 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 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 住宅设计的新趋势分析

(1) 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 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 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 即以市场为核心, 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 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 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2) 户型设计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 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 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 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 降低楼电梯服务数, 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3) 空间在居住应用中的新变化。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独住的好房子, 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 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 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共享空间逐渐增多, 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 开始出现空中庭园, 即每隔一定的层数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在开敞的空间内, 布置植物和花卉, 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问, 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

此外, 复合空间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呈现多样性, 它包含空问界定的不确定性, 空间功能的多义性和空间感受的含蓄性。这种设计提高了空间使用的质量, 使空间增值。以深圳创新小户型——东门168为例, 其小户型在兼顾通风、采光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 都可以相对组合、拆分、拼连, 从而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式, 提高了户型布局的灵活性, 并结合其地段优势, 将小户型的投资价值和居住价值和谐统一。

(4) 强调环境整体设计。

环境设计的整体观念包括以下几点。

(1) 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注意新的建筑不应对周边环境带来日照、噪音、污染、交通及城市轮廓线等诸方面的不利影响。

(2) 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

在总体规划满足住宅日照、朝向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下, 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地形、景观优势等, 并创造条件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得到沟通和互动。应指出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和声环境等多方面。设计师要注意对小区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r如厨房油烟排放、汽车库废气、垃圾房等) 进行控制和理;要重视节地、节能、节水的措施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要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并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绿化系统。

(5) 住宅设计中的科技应用走向集成化。

住宅设计涉及到多种门类学科, 不学握最新的现代化住宅科技的设计人员, 不可能设计出高水平的住宅。在住宅领域中,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程度愈来愈快, 科技转化率由原来的22%上升到30%左右, 反映出转化数量和速度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由原来的单一性发展趋向集成化 (如结构外围护体系, 隔断体系, 整体厨卫成套技术等) :科学技术的集成往往成为住宅销售的热点和策划的切入点, 起到促销作用, 使住宅附加值提高。科学技术的集成也会促进住宅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

3 结语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针对本框的知识内容和高一学生特点,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在中采用如下方法:讨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从具体事实入手,用一则广告和一则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思考,激发求知热情,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1 商家的巨幅广告:象“大特卖”、“夏装全场打折”、“凉鞋季末狂甩”等内容 多媒体显示2 内容简介:王经理一行人在水果市场先是高价购买苹果1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并持币待购,各商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苹果,结果几天内市场上苹果泛滥,价格狂降,王经理等人此时购买进大量苹果,节省了大量资金。问题思考:

(1)王经理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苹果?(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苹果多了,价格下降了?(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4)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5)苹果的价格能高过人参的价格吗?能低过萝卜的价格吗?(6)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能很好地解答以上的问题,体会王经理的智慧过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3页并讨论思考1-3题。

(二)授新

一、供求影响价格

(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事例和直观的漫画或图示,进一步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合作探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1、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视频中王经理通过放口风要再买3000斤黄连,使商家大量购进苹果,等市场上苹果泛滥时王经理以便宜的价格购进苹果,节省了大量资金。我们生活中也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购买商品会比较经济划算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我们来看下面四组镜头:

多媒体显示3 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镜头二:秋冬换季时,皮衣卖上好价钱,夏天却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问津;沿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地区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油价上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立即回落。

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知道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那么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析13页漫画,再次体会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找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3、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多媒体显示4 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多 生产扩大 买方市场 生产缩减 获利减少 价格下降 供过于求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最终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直接影响价格的。然而,苹果再贵贵不过人参,再便宜也不会比白菜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另一个内容:价值决定价格。阅读教材14页

二、价值决定价格

2(目标:通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寻找书上有关的阐述,做出判断、思考及质疑。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多媒体显示5 决定

价值 价格 货币表现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多媒体显示6 想一想:

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价值量是最大的,对不对?事实上价值量最大的是不是甲呢?如果是会造成怎样的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好,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课本P13页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4、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5、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总结)

3(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动着的市场价格 多媒体显示8

(三)练一练:

1、近年来,微机市场日新月异,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而价格却不断下跌。导致微机价格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 B 微机产品质量下降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 微机市场出现买方市场

“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出自我国《晋书•左思转》。说的是晋朝有个叫左思的文人,构思十年,写成了名篇。于是洛阳城里的“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回答2-5题

2、“洛阳纸贵”这一典故主要表明

A 地域影响价格

B 生产影响价格

C 文化因素影响价格 D 人们的富裕程度影响价格

3、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及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的

A 生产规模 B 销售数量 C 供给或者需求 D 质量与性能

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会竞争,从而使,此时形成

A 买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卖方市场 B 卖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买方市场 C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卖方市场 D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买方市场

5、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四)本课小结 多媒体显示9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五)探究应用:

气候环境因素对室外健身设计的影响 篇6

本文主要研究气候环境差异对人们进行室外健身锻炼的影响,为室外健身锻炼提供科学的气候环境因素分析。通过对南北方气候环境差异的分析,研究我国气候环境差异对室外健身器材使用者和器材本身的影响,通过分析确定气候环境因素对室外健身的影响,使室外健身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关键词:

室外健身 气候环境 气候差异

中国分类号:G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08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室外健身不仅可以满足人们锻炼身体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缓解压力的精神需求,所以良好的室外健身环境至关重要。良好的室外健身环境能增加人们锻炼的效率,满足人们对强身健体的追求。本文根据运动锻炼系统中环境系统分类分析人们在使用室外健身器材中所涉及到的气候环境因素。

1 室外健身的发展及趋势

我国室外健身最早始于80年代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锻炼需求的增加,在小区和街道旁设立固定的室外体育健身器材逐步增加。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城市中,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锻炼的意识逐步增强,室外健身器材在小区和休闲广场中渐渐普及。很多早期修建的小区并没有健身器材,现在室外健身器材较为普及,因此将室外健身器材新增加到小区内。在新小区和休闲广场在建造时,室外健身器材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安放位置。根据相应的空间布局,体现在建造图纸上。

室外健身在国外发展较早,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室外健身发展最早。德国早在1962年制订金色计划针对国内各阶层体育设施不足的情况进行改善,日本在1972年制订计划以完善社会体育环境,其中以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英国在1985年制订了社区体育中心发展计划并制定了社区体育的相关标准,美国在1980年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出具体规定。西方发达国家的室外健身器材的规划强调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国外的室外健身器材经过近六十年的历史,其健身器材本身理论和实际建设方面比中国先进。中国和国外的室外健身器材主要差别在于整体布局和管理模式上,发达国家的室外健身器材大多设立在社区体育中心,采用会员模式,跟中国免费的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对室外健身锻炼尤其重视,使得室外健身的整体发展水平比中国快。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基本目标。意见中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由此可见我国对室外健身的重视以及对室外健身器材制造产业的良好前景。

2 室外健身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随着国家对于室外健身重视程度的加深,使得室外健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健身环境作为室外健身的重要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运动环境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锻炼的整体效果。在这个整体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室外健身的环境日益重视。跟室外运动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气候环境因素、场地环境因素、声音环境因素等。这几种环境因素是室外健身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气候环境因素对室外健身的影响。(表1)

3 气候环境差异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别,对生活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人和室外健身器材有较大影响。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为分界线,这也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分界线往南属南方,往北属北方,南北方差异明显。

我国南北方气温的温差较大,北方地区夏季时间短,温度高且干燥,冬季时间长,温度低,冬夏气温温差较差大。南方地区夏季时间长,温度高且潮湿,冬季时间短,温度较北方温和。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北方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因此冬天气温较低,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因此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夏季时,从东南沿海登陆的夏季风,产生的降水由南向北扩散,南北方在夏季降水量相差较大,南方降水量比北方降水量多,因此气候湿润。我国南方雨季开始于4月结束于10月,北方地区雨季较短,只有7、8月份降水量较多。由此可见我国南北方时候差异很大,因此气候对室外健身和器材的影响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南北方气候差异对室外健身者和器材的影响。

4 气候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气候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热环境因素和冷环境因素。在室外锻炼的过程中,人在做运动时,如果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内存储热量过多,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会使血管扩张,末梢血流量增加,可使末梢组织热传导值增加5-6倍。在炎热的状态下,人体的排汗量明显增加,以加快体内热量的散发,出汗的速度是有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共同决定的,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分泌速度非常快。如果人们居住在温度较高的地区,身体会逐步适应高温的状态,身体对于热应激会产生一定的耐力,长时间锻炼,身体对抗热刺激的稳定性趋于平稳,产生热习服状态。热习服的状态下,人们进行运动时心率比正常状态下变化较少,心搏量逐渐增加。我国南方夏天时,各地区的平均气温较高,人们均处于热习服的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中央循环血量和排寒能力,并且使身体容纳更多热量同时增加排汗量。在热习服的状态下,过量运动对人的身体是非常有利。若剧烈运动则会使人体对于原先应有的热应激反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产生脱水现象和热疾病。(表2)

在寒冷的环境下进行运动,人体通过代谢、内分泌系统的应激性会使体内产热增加,通过人体自身调节使血管收缩,减少体内热量流失。在低温的状态下,人体的排汗量明显降低,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分泌速度增加,但是由于外度气温较低,导致汗液分泌降低,体内应激性降低,使血管收缩,并且产生寒颤现象。(表3)

nlc202309031936

在室外进行锻炼的过程中,人在做运动时,如果在冬天北方寒冷的环境中,在进行室外健身时对于抓握类的器械在使用时会影响运动技术的发挥,甚至发生危险。经过对高温和低温状态下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分析发现,当气温过高和过低时,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变化较大,人们在进行室外健身时不能较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甚至容易发生危险。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使用时,健身器材较冷,使用者不能直接对其进行使用,需要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进行使用。

5 气候因素对室外健身器材的影响

5.1 气候因素对器械材料的影响

室外健身器材是在露天环境下使用的健身器材,在南北方气候环境中使用受到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由于环境因素对室外健身器材的材料影响较大。现在小区和休闲广场上健身器材制造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金属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密度大、绝缘性能差、耐高温、表面易氧化生锈。在器械制造过程中需用大些抛丸设备将器材抛丸除锈两次以上,采用静电粉末喷涂工艺进行制造。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室外,造成的金属腐蚀、结构变形、精度下降和使用寿命减少等变化通常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在温度炎热的地区,健身器材被阳光直接照射使金属器械表面温度过高,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效率。由于夏天气温炎热且经常处于阴雨天气,表面容易膨胀掉漆,使用掉漆的器材易对人手部产生划伤等危害,所以在室外健身器材材质的选择上要注意防锈,可选择不锈钢等不易上锈的材质。

5.2 气候因素对功能安全的影响

室外健身器材各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处相对间隙范围在lOmm以内,由于室外健身器材长时间暴露在室外,饱受雨水等恶劣天气的侵袭,使器械受到长时间腐蚀,尤其是器械与地面固定的螺丝和器械各零件的联接处受到的影响最大,会产生器械与地面固定不稳和器械反应灵敏度下降等现象,这些不安全因素,会严重影响室外健身器材的功能,导致使用者在使用室外健身器材时发生安全事故,达不到健身的效果。因此在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对室外健身器材的影响,对于裸露在室外环境中的器械易于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部位,例如零件联接处和固定螺丝等部位设计相应的顶盖,以达到保护的作用,减低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

5.3 气候因素对使用年限的影响

室外健身器材的正常使用寿命不低于十年,但是由于常年暴露在户外,导致健身器材受雨水霜降影响,导致现在小区内的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不足八年。健身器材在设计时要根据使用地不同的气候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材料、加工工艺、结构、防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健身器材能够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正常安全地运作,同时应该注意后期维护。器材在使用过后应及时维修,以降低室外健身器材长期在室外风吹雨淋造成的器械损坏,延长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通过后期维护为使用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6 结论

本文以气候环境差异对室外健身者和健身器材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温和低温对人体各项生理机能的影响,分析出气候因素对室外健身人群的影响,通过气候对健身器材的材料、功能、使用年限的影响的分析,满足使用者对于安全、舒适的追求。

论企业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 篇7

关键词:薪酬制度,结构,水平

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而完善健全的薪酬制度是能激励、吸引、发展人才的有力工具。而以往传统薪酬设计方案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因此要求企业主必须转变观念, 改善经营管理, 制定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薪酬设计方案。美国著名的心理行为学家Heneman, 在修正差异理论中主张, 可以把薪酬分解为薪酬结构、薪酬水平、薪酬形式和薪酬体系4个不同的方面。本文从这4个方面展开对企业薪酬设计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企业薪酬结构的影响因素

人才是企业无形的资本, 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潜力。一个管理良好、结构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能吸引人才, 留住优秀的人才, 并且淘汰工作表现差的员工。一般付更高工资的企业, 往往就更能吸引留住人才, 尤其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因此, 企业合理的薪酬绩效方案应该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

薪酬结构是员工薪酬各个部分的比例, 一般就是指变动薪酬与固定薪酬、长期薪酬与短期薪酬、经济薪酬和非经济薪酬之间的比例。它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的管理者可通过有效的薪酬结构, 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绩效, 给予员工不同的薪酬, 这样有利于促进员工工作质量的提高, 激发员工们的积极性, 提高生产效率。在企业员工浮动薪酬发放上, 应该以对员工绩效考评的结果为主, 这样能凸显薪酬的激励作用。以往企业奖金的发放采用大锅饭、平均化、甚至是简单按月固定发放的方式, 没有对员工的绩效考评或者对员工的考评仅仅流于形式, 奖金失去了激励作用。这种无激励作用的浮动薪酬制度带给企业的只是增加成本支出。

2 企业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

薪酬水平设计是指企业如何依据竞争对手的工资水平给员工的薪酬水平定位。这种战略性决策对吸引员工、留住员工以及劳动力控制都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 薪酬水平设计可采取以下策略:

(1) 市场领先的策略。采用市场领先薪酬策略的企业给予员工薪酬的水平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采取领先薪酬策略的企业一般处在扩张期, 有很多机会与成长空间, 能满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或处于高速成长期, 支付薪酬能力比较强, 在同行中处在领导者的地位。

(2) 成本导向策略。成本导向策略, 也叫做落后的薪酬水平策略。也就是企业进行薪酬水平设计时候, 对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不予考虑, 只考虑节约经营管理成本、节约企业生产成本等。这一类企业的薪酬水平因而也比较低。

(3) 市场跟随策略。采用市场跟随策略的企业, 往往建立了自己的标杆企业, 因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向标杆企业看齐。

(4) 混合薪酬策略。实行混合薪酬策略的企业, 在企业中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部门和人才, 采用不相同的薪酬策略。比如对于关键性人才和企业核心岗位采用市场领先薪酬水平策略;对于普通的岗位、一般人才则采用非领先的薪酬水平策略。

3 企业薪酬形式的影响因素

企业员工的薪酬形式一般有岗位技能工资制、技能绩效工资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和劳动条件等这些基本的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 以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 根据职工劳动贡献来确定劳动报酬的基本工资制度。它的优点是体现按能力付酬和按岗位价值付酬并举的思想, 注重团体合作和技能的提升。缺点是不能直接反映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大小。

技能绩效工资制是指以绩效考核、技能测试为手段, 以员工劳动成果为主要依据支付的劳动报酬, 把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它的优点是体现按实际贡献付酬和按能力付酬的思想, 缺点是对工资构成因素的选择还不够全面, 没体现岗位的价值。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指以员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来支付劳动报酬, 把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同时作为员工的薪酬。优点是全面体现薪酬设计所考虑的付酬因素, 符合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缺点是绩效考核难度大, 过于强调个人的绩效, 对团队合作不利。

4 企业薪酬体系的影响因素

薪酬体系是指员工从企业获得的基本薪酬、业绩薪酬、福利津贴等各类薪酬的组合。

影响企业薪酬体系的因素, 首先是外部的市场环境因素。因为任何企业和市场都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次是企业的内部环境。如挽留、招募员工上所花费的费用。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动主要源于员工队伍发生的变化。另外, 对薪酬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会导致企业技能水平的上升, 这种上升无疑会给企业的薪酬体系带来影响。同时, 生活成本也会影响薪酬体系。毕竟薪酬的最基本功用就是满足员工生活开支需求。

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薪酬体系的因素, 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才能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肖凤德.薪酬管理:撬动企业管理的支点[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2][美]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战略薪酬管理[M].第3版.刘小刚,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影响因素 篇8

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科学性, 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选择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类型时, 应根据交通量大小、荷载种类、路线纵坡、平曲线半径、气候变化和潮湿阴雨情况等, 结合不同结构层的作用, 综合确定。在原材料质量保证的前提下, 沥青混合料质量保证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通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优化沥青混合料的结构, 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配合比设计一般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来实施, 并通过铺筑试验段验证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级配曲线范围和最佳沥青用量。

1.1 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矿料级配确定是很严肃的工作, 根据近年来的经验, 路面结构应遵照嵌挤密实的原则, 通过马歇尔设计在满足沥青混合料基本体积性质的基础上, 尽可能使良好级配集料最终形成紧密嵌挤骨架结构, 同时保证有足够的裹覆沥青所需的结构比表面积, 矿粉之间处于紧密状态, 并为矿料在沥青之间相互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使沥青混合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度结构的效应, 从而获得最好路用性能。

1.2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沥青用量太大易导致泛油和车辙, 沥青用量太小易出现耐久性问题。因此, 寻找一种合理的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确定沥青用量适中显得尤为关键。我国规范规定, 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通过马歇尔设计用OAC的方法来确定, 一般OAC1及OAC2的中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OAC, 许多情况没有考虑气候, 交通条件, 参照实践调整OAC工作都没有进行, 这是不完善的, 应结合工程实际考虑路各项性能指标重要程度综合确定OAC。

2 影响指标的因素考虑

2.1 粉胶比

在确定沥青用量时, 应检验矿粉与沥青的质量比例, 即通常所说的粉胶比。粉胶比的理论依据是矿粉不仅是填充粗细集料间隙的细小矿料, 更是与沥青组成的结合料, 这种沥青矿粉结合料是黏结填充粗细集料的黏结剂。沥青用量首先要求矿料表面有一个适宜的沥青膜厚度, 对一定数量的矿粉, 沥青用量太多, 它与矿粉的用量有一个适当的比例。粉胶比太小, 路面会泛油;粉胶比过大使有效的沥青用量偏小, 黏结力减弱, 并导致沥青混合料松散, 缩短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一般粉胶比控制在1~1.2为宜。

2.2 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高温各项性能指标, 在设计和施工中均应考虑。

随着现代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的渠化交通, 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单向反复作用下, 很容易出现车辙、推移、拥包、搓板、泛油等破坏, 但高温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车辙。

车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集料、结合料、混合料类型、荷载、环境条件等, 据研究得出的经验说法, 沥青结合的高温抗车能力有60%依赖于矿料级配的嵌挤作用, 沥青结合的黏结性能有40%的贡献, 对不同组成的沥青结合料, 集料 (尤其是生产嵌挤的粗集料) 比例是重要因素。甘肃省的几条高速公路大多采用密级配沥青砼, 如果集料是浮在沥青 (砂) 浆中, 嵌挤作用不能很好形成, 沥青将提高主要因素抗车辙性能就明显降低, 提高防车辙能力措施:

(1) 集料质量很重要, 应选用坚硬稳定, 表面粗糙, 有棱角, 颗粒接近立方体的集料。

(2) 选择较粗的级配有好的抗车辙能力, 但不容易控制, 级配过粗导致无法紧密嵌挤, 反而影响高温稳定性, 且使空隙率强大引起水破坏。

(3) 限制砂的含量, 尤其是细砂用量, 太大使级配容易产生塑性流动。

(4) 选用低标号沥青、改性沥青, 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2.3 水稳性

沥青路面损害主要是水稳性导致的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水或冻融循环的作用下, 由于行车的动荷载作用, 进入路面空隙的水不断产生动水压力成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循环作用, 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 沥青黏附性降低, 逐渐丧失了黏结能力, 沥青膜从石料表面逐渐脱落 (剥离) , 沥青混合料掉粒松散、继而形成路面的松散、剥落和坑槽等破坏。据相关调查试验表明, 水分从沥青面层中蒸发要比渗透进去困难的多、慢的多。侵入路面结构层中的水使结构强度降低, 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下降, 致使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 剥落破坏包括两种状态, 其一是自身剥落破坏, 其二是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破坏。

水稳性破坏的作用机理, 主要依据是黏附性理论, 黏附指的是一种物体与另一种物体黏附时的物理作用或分子力。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的因素, 包括沥青与集料的表面的界面张力, 沥青与集料的化学组成, 沥青的黏性, 集料的表面构造, 集料的空隙率, 集料的清洁度, 集料的含水量和集料与沥青拌和时的温度。减少水稳性破坏的措施:

(1) 选择颗粒级配良好的集料。

(2) 选择碱性黏附力强的集料。

(3) 提高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 提高集料之间的黏结力, 加入适量沥青用量1%~2%的消石灰粉代替一部分矿粉, 加入胺类抗剥落剂或使用改性沥青来提高黏结力。

(4) 设计配合组成时从级配上控制空隙率降低水入侵。

(5严格控制降低空隙率。

(6) 加强集料黏附力试验, 用水煮法控制黏附力。

(7) 用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 (侵水马歇尔试验、侵水劈裂强度试验、冻融劈裂强度试验、侵水车辙等) 控制沥青混合料水稳性指标。

2.4 耐久性能

沥青砼路面的耐久性就是沥青砼路面的抗老化及耐疲劳能力, 它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影响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抗老疲劳性能, 以及沥青料的抗老化及抗疲劳性能。提高沥青的抗老化及耐疲劳措施:

(1) 选用硬度小延度好的沥青, 沥青的种类和坡度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基本用它对混合料劲度作用来衡量。通过相互试验表明, 沥青愈软, 疲劳寿命愈长。

(2) 在保证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技术性能的前提下下尽可能采用比较低的拌和温度, 并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拌和温度, 最好不得超过175℃, 以杜绝将沥青烧老化, 增强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

(3) 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的疲劳寿命是最佳沥青用量, 从疲劳寿命考虑。

(4) 减小混合料空隙率来延长混合料疲劳寿命, 减少空隙孔来减少混合料与外界大气接触来防止老化。

(5) 提高压实度指标是防止混合料老化, 延长疲劳寿命最后一道防线。

2.5 抗滑性能

保证路面高速行车的安全很重要的因素是路面的抗滑性能, 许多研究表明, 改善沥青砼表面的构造是提高抗滑性能的主要措施。沥青路面的粗

糙度与集料的微观表面性质、混合料级配组成以及沥青用量有关。为保证沥青路面粗糙度不会很快降低, 采取以下措施:

(1) 应选磨光值和压碎值高的硬值有棱角石料作粗集料。

(2) 选用适当的沥青用量, 当沥青用量超过最佳沥青用量0.5%时, 会导致抗滑系数明显降低。

(3) 在表面层级配上适当考虑粗糙深度, 使高速车轮下的路表水迅速排除, 以避免形成水膜。

3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中,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要做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首先应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要提高试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保证试验仪器精度, 严格按试验规程操作, 将试验误差减少到最小程度,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难以把握, 尤其路面性能的各项指标是相互制约, 相互矛盾, 往往顾此失彼, 所在混合料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周密筹划兼顾各项指标, 因地制宜, 解决好主要矛盾, 抓住关键环节。

摘要: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型材料, 它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及外掺剂组成。由这些不同质量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后形成不同的结构, 并且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 沥青混合料设计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控制的基础之一。着重对沥青混合料设计中主要的质量控制环节及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因素进行论述。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设计,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因素 篇9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影响,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外加城市人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因此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以高层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建筑不断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便被人们广泛注意到了。建筑结构设计作为一项工程的基础, 必须要严格对待,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还要注意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特殊情况, 因地制宜, 在满足设计要求与方案条件的同时, 对建筑设计不断进行优化, 保证建筑工程的有效进行。对于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1 建筑结构设计的简介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需要对建筑进行整体的把握, 不但要满足人们的要求, 还要考虑到安全、方便、健康、环保等问题。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在进行建设时结构不能过于单一, 以免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此外还要注意建筑物层次上的设计, 如果忽略了层次设计的重要性, 一旦由于某一部分的建筑质量存在问题而出现裂缝, 就会改变整个建筑物的局部受力情况, 如果情况严重时间长有所恶化的话, 将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问题。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 由于其结构体系的复杂性,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重视节点的设计使其各部分受力均匀, 以免发生某一部分受力过大而具有安全隐患。从人性化的角度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生活的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要做到环保健康以人为本。对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高层建筑来说, 随着高度的增加垂直受力有了很大的改变, 并且风力等因素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必须要重视水平受力的设计。综上所述,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所有的相关因素, 以保证竣工时达到设计指标。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建筑物的水平承载力方面

建筑的水平承载力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对竖直与水平两个方向的承载力都有不同的重视程度, 高层建筑物则需要对水平承载力更加重视。在进行高层设计时要求对水平方向的载荷有精确的计算。并且考虑到侧移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 所以在建筑物设计时, 随着高度的增加要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对侧移量的抗性, 即使在某种特殊设计要求中侧移不可避免, 也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只有保证了建筑物的水平和侧移承受力, 才能使建筑物达到设计要求, 保证质量。

2.2 建筑物选型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选型是一切后续活动的基础, 只有在选型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建筑物可以承受本身的重力, 避免出现超负荷承重的情况。从建筑安全的角度考虑, 建筑选型的合理性关系到对受到水平力影响下发生的侧移量问题, 合理的选型可以使侧移量在控制范围之内, 保证建筑安全。建筑选型与建筑空间与建筑物的功能都有关系, 选型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建筑空间与高度上的不同。正确的选型有助于建筑物结构受力均匀, 并且对于地震和风力的抵抗力也有一定的显著效果。总之, 建筑物的选型关系到建筑物的施工结果, 总之在进行选型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 达到选型与建筑相适应的目的。

3 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3.1 水平作用的影响

对竖向载荷与水平载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每一个建筑物必须要具备的作用, 在低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中往往只需要注重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载荷, 而对水平载荷则多是忽略的状态, 然而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 尽管在建筑结构中竖向载荷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水平载荷却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其主要原因是侧移与内力随着速度的变化而迅速增加导致的, 就是受到竖向载荷作用的影响, 产生的轴力与高度成比例, 在水平载荷的影响下弯矩会有所增加。外加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的主体建筑, 由于高层建筑队抗侧力的特殊设计要求, 所以水平载荷作用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另一方面风载荷与地震作用作为水平载荷的重要构成, 对于高度达到一定程度以上的建筑物来说这两者将受到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3.2 建筑结构延性的影响

经济发展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但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 例如环境的破坏导致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特殊注意的就是地震, 地震会造成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问题, 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 我国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都要特殊考虑到抗震的设计, 这是对人身安全的一种保护。由于建筑结构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而发生形变, 所以在前期的结构设计中要处理好建筑物的延性, 从而减少坍塌现象的发生。在一些地震灾害频发或者地震等级比较大的地区建筑具有良好的延性, 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建筑损害, 为人们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现在我国的建筑材料主要是以混凝土为主, 由于其延性较好, 所以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 减轻危害, 从而保证了内部人员的安全性。

3.3 轴向变形的影响因素

建筑物因为受到外力影响产生的结构变形分为三种, 弯曲、轴向变形、以及剪切变形。对于低层建筑来说, 一般的结构间的轴力与剪切力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起到主要影响的因素就是弯曲。然而对于高层建筑而言, 随着高度的逐渐积累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 轴向变形就会非常显著, 由此导致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外加剪力墙的截面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也很大, 所以轴向变形与剪切变形在高层建筑中不可忽略。采用剪力墙框架体系的结构设计时, 由于框架中柱的轴向压力大于框架边柱的轴向压力, 中柱的压缩变形就会大于边柱的压缩变形, 这种差异会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 在一定高度之后达到一个较大的数值, 量变的积累就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这种差异最终的影响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凹陷, 从而减小了支座的负弯矩值。在结构设计时力学计算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针对不同的计算方式, 得出的构件变形因素也是有差异的。无论哪种计算方式, 最终的目的都是使结果更加优化。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中建筑物的不断增多, 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一度引起人们重视, 建筑物的设计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 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针对其中的必要问题进行分析, 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物的设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的代表, 不仅要保证设计上与城市的发展同步, 还要满足人们的整体要求。另一方面, 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 在建筑设计时应该综合分析可能出现问题的因素, 保证施工的准确性与建筑的安全性。总之, 在建筑设计方面需要相关人员积极探索设计, 不断弥补现有的不足, 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立瑛.浅析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2]杨益妮.结构设计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影响建筑色彩设计的因素分析 篇10

近年来, 城市建筑色彩出现了千城一面和混乱无序两大问题, 亟需深入研究其相关内容。本文从地域、场所、建筑单体设计、色彩美学四个方面对影响建筑色彩设计的因素进行分析, 旨在运用于今后的建筑色彩设计实践中, 进而通过提升建筑色彩面貌突出城市个性、塑造和谐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2 地域因素

20世纪70年代, 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科洛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概念:“受地理因素的影响, 每个城市在色彩使用方面都不相同, 这里所谓的地理因素包含了自然地理条件和不同种类文化的影响, 城市的色彩由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色彩, 反过来色彩又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国家, 每一座城市或乡村都有自己的色彩, 而这些色彩对一个国家和文化本体的建立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

2.1 自然地理因素

地理位置决定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利用人对建筑色彩的心理知觉反应可以平衡气候条件带给人的主观感受。例如, 处于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的城市, 如广州、深圳等, 其建筑色彩往往偏冷色调, 而很多气温较低的寒冷城市, 则倾向于用暖色调装扮当地的建筑, 如北欧常见的红砖建筑外立面。另外, 一个地区的降水情况很大程度也会影响建筑外观材料的选择, 进而影响到建筑色彩。例如, 石材和瓷砖防潮性强, 适合降水量多的地区, 而涂料和砖材等经常淋水会有碱渍, 因此适合于降水量少、湿度低的地区。

拥有不同地形地貌的区域其建筑色彩面貌不同。位于陕西黄土高坡上的窑洞民居与其纵横沟壑的厚层黄土地貌保持统一的黄土色, 浑然天成。

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有着不同的地方和传统色彩。历史上, 为节省造价, 当地人常常就地取材建造房屋, 久而久之, 材料本身的颜色附着在建筑上延续下来, 成为了当地人的审美习惯和地方特色。现代建筑大师巴拉干从墨西哥传统民居的明艳色彩中汲取灵感, 将粉红、黄、紫色经过组合运用在他的建筑作品中, 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

2.2 风土人情、民族民俗、宗教信仰因素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安居在一个地方后, 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自己的信仰和用色习惯。例如中华民族认为红色意味着平安、喜庆、幸福、团圆、祥瑞, 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期盼与愿望。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就采用了“中国红”以展示民族形象, 向世界宣扬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宗教教义也会影响建筑色彩设计, 例如白色在佛教建筑中寓意纯洁光明, 金色运用在佛教建筑中代表佛教的最高境界。

2.3 历史文化因素

一个地区的历史影响了其建筑色彩设计, 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良好, 氛围浓厚的地区尤为突出。老北京城中, 宫殿、坛庙等皇家建筑多用彩度很高的红、黄等颜色, 周围的民居用青灰色, 通过朴素的民居与艳丽的皇家建筑的颜色对比, 凸显皇家的绝对统治地位。2000年8月1日起, 北京市开始实行《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 提出“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主要采用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 以创造稳重、大气、素雅的城市环境”, 旨在保护和延续北京城的建筑历史文化。

目前, 我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但是城市色彩却出现了千城一面和混乱无序两大问题, 城市地域特征正在逐渐削弱乃至丧失。色彩可以直观表现城市的地域文化, 建筑是城市色彩的主要载体, 建造一个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城市就必须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全面深入考虑各项地域因素。

3 场所因素

每个建筑都处于独特的场所中, 场所不仅具有建筑的实体空间, 而且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场所包括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在自然中辟穴筑巢是最早的住所, 人天生有亲近自然的愿望, 融入自然的建筑实体容易令人产生心理认同感。认为场所彼此联系结合, 形成特定的场, 特定的氛围, 特定的内在结构, 将人的生活和空间整合在一起。场所凝聚了归属于这个群体的人们所共同了解的意义, 新建建筑的色彩设计效果可以影响到整个场所环境, 同时, 其设计也受到场所的制约。进行新建建筑的色彩设计时, 要对周边场所进行深入系统地调研, 设想在不同角度、不同的距离感受场所中色彩搭配的整体效果, 不断地调整改善, 使整个场所具有连贯的、和谐的视觉关系, 延续原有的场所精神, 令人产生归属感。

4 建筑单体设计因素

建筑色彩应该反映建筑的各种功能以及性格特征, 方便使用者分辨识别, 并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居住建筑要为住户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和安全的色彩环境, 一般采用低彩度、高明度的颜色。商业建筑色彩一般醒目、绚丽, 以期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文化建筑色彩应当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 整体色彩搭配宜低调、谦逊。而办公建筑为了给其中的职员创造一个稳定、冷静、舒适的办公环境, 一般采用低彩度、高明度的冷色。

5 色彩美学因素

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要遵循色彩设计规律, 有时需将复杂的建筑界面根据完整连续的墙面和不同的构件等还愿成单纯的色彩点、线、面, 利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构成原理组织各个颜色, 使建筑得到最好的表达。

色彩都依附于材质, 材质能够影响色彩的表现, 同一种色彩应用于不同的材质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目前市面上的建筑外立面材料主要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 天然材料指自然界原本就有, 未经加工或极少加工, 如木材、石材、竹子等, 其色彩是材料自身的色彩;人造材料指经过加工, 可以随着设计需要及个人喜好调配的色彩, 有涂料、金属、混凝土、玻璃等。不同的材料可赋予建筑不同的外观特征, 材料除本身的颜色不同外, 其质感与肌理也能够影响到色彩的表现, 例如粗糙的表面相对光滑的表面对光的吸收率大, 因此会比较暗。在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材质对色彩的影响,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质。

6 结语

建筑色彩设计受各种历史、现状的影响, 不同的建筑所表达的氛围不同, 需要侧重考虑的影响建筑色彩设计的因素不同, 应结合各个建筑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建筑色彩设计方式, 创造出成功的建筑作品。

建筑色彩不仅能够影响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而且是展现一座城市的形象面貌和个性气质的重要载体。现在, 城市建筑色彩问题已经逐步受到广泛关注, 政府、专业人员、公众当共同努力, 创造既有个性、又和谐统一的城市色彩视觉效果, 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参考文献

[1]罗文媛.建筑的色彩造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2]常怀生.建筑色彩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3][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韩]李在万.设计师谈配色艺术[M].周饮华,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张为诚, 沐小虎.建筑色彩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Mapgis制图下一篇:体验式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