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

2024-06-30

非主流(精选十篇)

非主流 篇1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除了中国作协的工作内容,就是探讨许多“文学问题”,如新世纪文学十年的走势、当前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当前小说创作的问题、当前诗歌创作的现状、网络文学给文学期刊带来的影响、纯文学的价值与市场关系等。

按照流行的习惯说法,这是一次“主流文学”与“主流作家”的盛会。

多年前,韩寒就和作家白烨展开过一场著名的嘴仗,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文学的“主流”与“非主流”的。那时的“80后”才刚刚露头,他们年轻的身姿、颠覆性的写作和迅猛的势头,让很多“主流作家”都觉得不太舒服,不时有言论出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懂文学,顶多只能算是一些“文艺青年”,而且还是“非主流”的。

时至今日,“80后”、“90后”、青春文学、网络文学、韩寒、郭敬明这些名词,已是这个中国文学最权威的会议上出现的高频词,对这些“非主流文学”和“非主流作家”的关注和探讨,已成为“主流文学”和“主流作家”必须面对的现象,因为,这些“非主流”在今天已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文学消费品”。

网络让文学进入没有门槛的时代

十多年前,“网络文学”刚刚出现的时候,是被许多人蔑视的,在很多眼里,甚至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的写作。而到了今天,网络已成为文学作品最大的发表之地,在网上,海量的字数,穿越、玄幻、恐怖、科幻、武侠等等各种各样“主流”和“非主流”的文学形式,应有尽有。这样的现实,让很多“主流作家”感叹“文学已进入没有门槛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在这些“主流作家”眼里,“网络文学”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呢?

铁凝:我读过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感受非常多。我发现,他们的写作方式很新奇,语言鲜活,文字里流露出率真,这恰恰是我们(传统作家)应该注意的。所以我想网络文学的兴盛,它最好的一点首先是颠覆了传统写作的话语霸权,给了每一个想通过写作来表达或证明自己的人一个非常便捷、也更平等的平台。同时,如今的文学生态十分多元化,我并不觉得它立刻就对传统的写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反之,我觉得可以一道前行,因为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应该都是文学,只要都是文学,那么文学还是有其自身标准的。

何建明:国外的网络比国内发达得多,但是国外却没有网络文学一说。人们要看书还是会选择购买纸质图书或者去图书馆。真正优秀的作品还是在书上,或者说网络作品质量好的还并不多。

陈世旭:有些网络作品,虽然不比传统作品完善精良,但作者思想尖锐,言语犀利,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的创作。这都说明了文学事业的未来属于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在不断地成长。其实我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大家会分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为什么要分这么清楚?能分得了这么清楚吗?在我看来,我们只是写作的平台不一样,网络文学一定会是文学的发展方向。

赵玫: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互不矛盾。网络的低门槛给很多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现在来看是良莠不齐,但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终留下来的都是好的。

和“青春文学”有关的的那些人和事

在这次作协会议上,“80后”、“90后”、青春文学、韩寒、郭敬明被频频提及。如今,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文学作家”,前有“80后”,后有“90后”,而更多的青春写手正前赴后继地走在文学的路上,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已成为市场的一道风景。许多“主流作家”都搞不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韩寒、郭敬明就那么受欢迎,有那么多“粉丝”?他们的一本书为啥就能卖出几十万本?

贾平凹:对于年轻作家,近一两年来我们也在推,但是文学作品如果质量不高,也不会受到关注,一个作家还是靠质量来说话。目前我们采用了比如开研讨会、给媒体推荐等方式,给中国作协、一些学院、一些学术会来推荐他们,给年轻的作家们一些推荐一些帮助。我估计在不久会有一批出来。

陆天明:郭敬明他们的作品以我的标准来看,还是比较浅薄了一些。文学不能以销售量来决定一切,不能以“粉丝”多少来决定一切,不能以“粉丝”欢呼声来决定一切。文学毕竟是精神的东西,不是一个物质的商品。我们不能天天在那里作秀,计较“粉丝”多少,以“粉丝”的好恶决定我们怎么写,这样下去中国文学没希望。

蒋子龙:韩寒相当了不起,我很欣赏他的尖锐,他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话语权,难能可贵。不过,他的小说很一般,《三重门》这些都是故作少年老成状,但随笔还不错,因为他写的时事来得十分及时锋锐,当今社会上就缺这个!我读过郭敬明的一些文章,但小说没看完,印象中,他很聪明,语言功底也不错。但他好像是另外一股劲,韩寒更阳刚,他更阴柔。

叶辛:我平时也会看韩寒和郭敬明的作品,虽然看得不多,但也很欣赏。当今的“80后”、“90后”作家,风格都非常独立。但是郭敬明的新书《小时代2.0》炒到999块一本的高价,这个现象不正常,这跟市场和商业炒作有关系!

非主流暧昧的话 非主流暧昧的短信 篇2

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

我的一切存在,一切所有,一切希望,和一切的爱,总在深深的秘密中向你奔流。

我会陪你一起做值日。(我被罚做值日)

饭在锅里,我在床上。

跟我走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家的户口本上。

男子拨通女子电话。然后默不作声。女:怎么不说话?男:嘘,我要听你的呼吸声。

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

惩罚你。以后要像照顾我一样照顾自己。

你是我的、听说现在结婚很便宜,民政局9块钱搞定,我请你吧!

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

谢锋 非主流?主流! 篇3

谢锋愿意去聊发生在身边漂亮女孩儿的故事,爱漂亮比任何理由都重要,去成为吉芬Girl。如果整个世界没有文字,甚至大家都不用语言交流,就在静音的环境里观看图像,可能更容易理解设计师们,希望看到更好看的,希望让人们变得更好看,希望人们都追求更好看。他时装画里的女人高挑、漂亮、自信。如果有导演需要去刻画一位美丽、有知识、独立的、比较强势的、优雅的、果断的、成功的,可能单身的女主角,他可以用她经常穿着吉芬的服装去展现这些特点。那些多数强势、中性、独立,有时摇滚、性感、含蓄、轻熟、运动的女性身影出现在谢锋的秀场里,形象比平时更丰富。虽然那些喜爱吉芬的人,更多的希望在不同场合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修养,大多都不会被流行所动容,但她们会去秀场,会在媒体和吉芬的店里看到秀场视频,谢锋只是希望用T台将下一季流行里最突出的内容告诉她们,他一直在努力尝试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这是方式之一。

“您提到过的中国含蓄与西方优雅有哪些相似处?”

“二者都跟修养有关系,优雅实际上表达了给人的外在印象,含蓄更多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修养。”

“今年发布会上,您的着装更加炫色,是伴随着内心变化吗?”

“千万不要把设计师的表现与他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那只是为了表现品牌,给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形象,让他们看到我们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这就是全部的目的。”

“是不是‘有品位’这个词在设计师看来挺重要的?”

“存在即有价值,不能以有无品位去评价任何人,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关心时尚。”

谢锋的存在更是具有代表性,这一点,他自己也清楚明了,他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也用公众人物的态度回答我的每个问题。

成为公众人物、与人们讨论关于时装的话题是设计师将自己鲜活的生命注入到品牌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于他的创作过程。他可以每季花较长时间,在办公室之外,刺激灵感的诞生,观看巴黎专业展览、欣赏优美景色、品鉴美食、发现流行。和其他大师一样。回到办公室后,将自己的灵感制作成PPT,指导助手们照此挑选面料、设计服装。

见到谢锋的时候,距离他年轻时的理想“我一定要成为大师”已经过去近20年;距离他在日本获得设计金奖时的稳重感想“获奖只是一个开始”,15年;距离他那句至今仍被诸多引用的“中国需要有成为大师的土壤”,也过去快7年了。他曾连续多年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作品:门、路、和、桃花源……我们的开场白自然也是“大师”的话题。这次,他更准确的估计,在从设计技艺上讲没有任何问题时,未来15—20年,在国外的中国个体形象有很大转变,中国文化成为崇尚的文化时,中国应该会诞生得到国际认可的品牌或者设计师。他把自己的热情不停往心里沉,沉到能把它淡淡地说出来,沉到能20年如一日,而不是短暂地将其用完。

从内心去感悟时装,是谢锋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描述,他将自己从时装设计的技艺当中剥离出来,用心灵去构筑时装,少了过去那些借鉴学习的过程,他在慢慢体会大师的境界。

我们谈到“80后中,85前的偏理想,85后的更现实”,社会让越年轻变得越现实。而他渴望变得伟大。在如此快消的时代,用这样的字眼去描述一个人,有些非主流,他本人估计也予以否认。可他明明就在不知不觉中拿伟人的要求折磨自己,那些设计大师们都是在折磨中不断前行,真正成为大师需要你迈入那个境界。他清醒地认识到,眼前认为最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东西,眼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东西却可能会是好东西,眼前所谓的成功从历史的角度看更是未必,那些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香奈儿如此简洁的服装最初没有人认可,圣洛朗很多天才创作在华丽的篇章都没有留下印记……就在他的脑海里时刻帮助他辨别真伪,也左右着他的行为。

创作过程的起源从设计师的内心感悟开始,大概是虽然同属市场型品牌遵循同样市场原则,设计师品牌与其它品牌最大的不同。这种感悟将谢锋与时装紧密联系,也将他与顾客紧密联系。理解设计师,再回头看他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作品,人们才更加感兴趣,也才能体会藏在后面的灵魂。蝴蝶结在中性西服、拽地长裙上的不同、那些外扎长裤、拽地长裤、演变后的不同宽度的日式腰部、柔美强势的肩部形状、斜裁线条感服装等传达给你的信息。

正是有了这些认识,谢锋试图无限接近设计师品牌的完美状态。在非常不完美的时代,尽量追求自己的完美,可以勾勒出吉芬的成长轨迹。那句从传承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找到经典在他这里更多了一些真实感。

“不以市场调研为源头进行设计,不会没有市场吗?”

“这就要求公司员工更能充分理解设计师的风格与企业文化,没有这种认同,会容易死掉。但流行信息需要把握。”

“将来会越来越个性吗?”

“不会吧,应该是越来越谨慎才对。因为公司员工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能以个人喜好去做事情。”

品牌成为很好的媒介。当发生矛盾挣扎时,向市场妥协一阵,回到设计追求,追求一阵,又去市场奋斗,当设计者与经营者在一个人的身体里碰撞时,谢锋用是否对品牌有好处衡量抉择。他没有足够理性到去为吉芬设定一个又一个计划,这与他对品牌与市场的独特看法有关,与他善于用时代感去看待事物有关,“我在国外看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公司,规模做的很大,可是却在瞬间破产了,所以,对市场还是比较谨慎。”

“您在国外工作过,对未来几年品牌的发展运作模式会不会看得更清楚?”

“我也看不到,现在能看到的是网络作为新兴市场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将来成为奢侈品品牌是吉芬的目标吗?”

“吉芬希望一直走高级时装品牌的路线,做到家喻户晓,百年不倒。”

“百年不倒意味着什么?”

“如果品牌降低一个级别,算是换过一次生命,百年不倒应该是品牌的位置一直在同一个消费层面。”

保持在一线消费层存在,是谢锋定义吉芬品牌“活着”的状态。有一种说法,品牌生存的方式决定其命运的长短。一种品牌可能就活3年,有的能活10年,再有的能活到20年,20年以后,就会更长久得活下去。吉芬刚刚10年,他谨慎地观察着时代,谨慎地维护着品牌的位置。

也谈“非主流” 篇4

近期, 我有幸参加了由南师大教授参与组织的“非主流课堂教学论坛”。在这次论坛中, 所展示的语、数、英、音等9门课都是围绕“非主流”这个关键词来展开的。课前, 我是带着好奇心来领略“非主流”的, 看看非主流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听完课, 我带着迷茫走出课堂。我们许多与会者陷入了“主流”与“非主流”的思维漩涡中, 变得越发扑朔迷离起来。

尤其是一位大学教授的语文课让人费解, 他执教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堪称是真正的“非主流”的课堂。

首先, 执教者本身就是“非主流”的, 他不是小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而是有着丰富理论知识的大学讲师, 他平时面对大学生应该是得心应手, 而如今他要试图驾驭这些活泼的小学生。看得出, 他在课堂上的确费了很大劲。

其次, 他的教学方法是“非主流”的。他提倡知识由学生自己习得, 但也应该看是什么样的知识, 假如学生通过努力不能达成目标, 那也非要让学生自己习得吗?那不是在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吗?这位大学教授在指导学习古诗时, 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谁知道‘茱萸’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哪里知道这离他们生活实际很远的东西, 全班无一学生举手。于是, 这位大学教授果断地让学生拿出事先发下的白纸, 发布了这样的指令:“下面请小朋友将‘茱萸’画出来, 每个人独立画。”见学生反应迟钝, 便作了这样的提示:“这是王维思乡时, 回忆兄弟们当初插在头上的东西, 很好看。想一想该怎样画。”学生思考了一下后便各自忙开了, 先勾勒草图, 再用水彩作画, 约七八分钟后, 教师展示了他们作品中的“茱萸”:有的学生画了一片狭长的绿色树叶, 有的画了几根树枝状的图案, 也有的画了一朵花。在展示了学生各式各样的“茱萸”后, 教师才在黑板上画出了真正的“茱萸”的简笔画, 并让学生回家再到网上去搜索一下, 看一看真正的“茱萸”究竟长什么样。我纳闷:为什么不在课上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茱萸”长什么样呢?而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去想象, 难道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理念倡导下的教学吗?非得让学生自己在黑暗中摸索, 绕弯路, 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探究了吗?而且这一环节花费了近15分钟, 要知道, 在我们40分钟的课堂里, 有多少知识需要学生掌握, 若每一个知识的习得都要采取这样的方式, 一堂课学生又能有多少收获呢?又怎能达到我们主流正追求的高效课堂呢?难道这就是所谓“非主流”的课堂所要追求的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非主流 篇5

还有一种练习方式是精听练习,其步骤如下:一边听一边看听力材料原文,划出自己不认识或似曾相识但反应不过来的词;录音结束,开始查生词,写在原文的旁边,只要写出这个单词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即可;然后将这篇材料当阅读文章快速精读一遍,彻底看懂;再一边看原文,一边放录音,嘴上要跟读,反复几遍,一直听到可以不看原文彻底听懂为止。如大家比较常用的SSS(Scientific American’s Sixty-second Science),非常短,但信息量很大,是很好的练习材料。

描述主流与非主流的界限 篇6

而对于中兴而言,努比亚作为其旗下的高端网络手机品牌,很显然并不满足于“三网3G”和“超过性价比”来塑造的品牌形象。所以努比亚X6在今年年初发布,就难免有些重塑形象的意味。其处理器使用高通骁龙801芯片,依旧支持三网通吃的特性,即原生支持WCDMA/TD-SCDMA/CDMA/ GSM等网络,高达7模16频。

外观上努比亚X6在正面效果和之前机型采用了相似的设计逻辑,上方的镜头感应器处理效果有所传承,但是金属网状的听筒造型相比更贴和屏幕,视觉上有所提升。作为一款6.4英寸屏幕尺寸的手机,努比亚X6在外观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机身背面。这个其中,X6首次大面积采用了金属设计元素,整个机身背面和侧边基本都被金属包围,包括解锁键、一体式音量键、二段式拍照键、SIM卡槽,成就了努比亚X6整体高达90%以上的金属覆盖率,档次与做工的提升不是一星半点。

扁平与分屏

努比亚X6此次搭载了全新的nubia 2.0 UI,界面呈现了全面的扁平化,并且在功能上做出了不少细节上的调整。当然,一款系统如果只有界面而没有功能,是缺失的。为满足6.4英寸的操作性,分屏功能自然融入其中,除可以同时开启两个操作界面,还能够任意调整屏幕之间的比例。此外对色调控来说,X6为他们增加了屏幕色调调整,无论是偏黄的暖屏还是偏蓝的冷屏,都随你喜欢。

DP点评

★★★★☆

90后:我的“非主流”阅读 篇7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科书中, 《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 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难道是鲁迅的时代过去了吗?

重庆南开中学初三的一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 半文言半白话, 又拗口, 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太痛苦了!”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是的, 鲁迅是前一个世纪的人, 他离我们越来越远。

90后的阅读是随意的, 手里捧的是鲁迅, 眼里看的是郭妮, 脑子里想的是萧鼎……尽管有课本的约束, 尽管鲁迅要占用大量的时间, 但90后有自己的阅读选择。

老师的担忧:魔幻已成主旋律

成都某中学附近新开了一家书店, 书店开业大吉, 天天人头攒动。光顾书店的自然是旁边中学的学生, 真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看到孩子们一有空就往书店跑, 教初三语文的闻老师心里乐开了花。但是在接下来的几次测验中, 闻老师发现, 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并不见长, 相反, 有的同学字词句等基础题出错数量增多。闻老师还注意到, 有时刚遇到几个同学从书店出来, 问及他们在书店里的情况, 他们总是扭扭捏捏, 怀里还藏着掖着什么。闻老师纳闷了, 他索性也去了书店, 实地考察一番。

书店里一共有20个书架, 其中11个摆满了魔幻小说。一到放学时间, 这里挤满了看书、还书和借书的同学。这些同学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男生, 他们大多站在魔幻类小说书架前翻看, 或围在柜台前登记已选好的小说。书店老板在与闻老师聊天时, 更是证实了这一点:“开店初期, 我购进很多中外名著, 魔幻类小说只占两个书架。后来我发现, 来书店借书的大都是学生, 魔幻类小说非常受欢迎, 平均一天能借出去四、五百本, 占借书量的百分之九十。于是, 我改变了经营方向, 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自然趋之若鹜了!”这时, 闻老师终于明白, 一切都是魔幻惹的祸!

谈及当今中学生的阅读状况, 许多教师与闻老师一样深感忧虑。“学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而在读书中表现出来的则是浮躁, 甚至带有功利色彩。”一本本漫画、言情、玄幻、魔怪、武侠……侵占着同学们的书包, 更占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 却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片刻的轻松。重庆巴蜀中学的张梓辉同学说:“老师也让我们看名著, 可平时学习已经够累的了, 就想看些别的小说轻松一下。家里有很多中外名著, 都是父母给我买的, 大部头, 太深奥了, 我几乎都没看过。”

家长的焦虑:不知他在看什么书

程元秋是一个初二学生的家长, 从黄土地走来的父亲。他童年时渴望读书而无书可读, 从小饱尝对书的饥渴感, 而今对书籍自然是珍爱有加, 更渴望儿时的缺憾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弥补。然而, 现状使他感到痛苦和无奈:“随着心智渐长, 女儿的兴趣也在发展, 她喜欢画画, 也想练练心爱的长笛, 书柜里摆放着的一本本世界名著更是诱惑着她, 但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亲近它们。作业这么多, 几乎大半是无谓的重复, 掂量掂量女儿沉重的书包, 看着她每天放学后写作业写得手臂酸疼, 不由得让我重新认识女儿以及这一代孩子的童年。这样的童年美丽吗?毕竟外面的世界很大, 教科书的世界很小, 而她们将来都要面临很大的世界, 这好像就不仅仅是童年幸不幸福、美不美丽的问题了。”

一位母亲在电话里向我们道出心中的忧虑:“我也想让孩子多读书, 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但是,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为了帮助他应付中考, 连电视都不敢让他看, 还敢让他看课外书吗?任由他看书, 他会看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吗?有好几次, 我进书房取东西, 一开门就看见孩子往抽屉里塞东西, 我想打开看, 可他立即伏在桌上挡住了抽屉。等他睡觉了, 我再去开抽屉, 里面就只有作业本和参考书。从那以后, 家里就展开了‘游击战’。有一次, 我帮孩子洗书包, 从一堆课本里面抖落出一本漫画, 孩子一看, 立马把课本和漫画搂在一起, 抱进了他的房间。我连漫画书是什么名字都没看清!我能放心让他看课外书吗?”

虽说读什么书应当由同学们自己决定, 但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做好引导, 不要一味地采取“没收”等禁止手段, 而是要有选择地推荐读物, 为同学们创造干净、向上的读书环境。

青少年的选择:我有我的偶像

当下, 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追逐比前几代人都要疯狂, 很多同学以没读过时尚作家的书为耻。时尚作家是谁?是曾炜, 当年狂卖《我为歌狂》的作者, 她的小说《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心的1/2》等销量达100多万册;是郭妮, 一年出版5本书, 总体销量超过200万册;是明小溪, 一本《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就卖了100多万册。十年前的中学女生很少有人没读过琼瑶, 现在则都在读曾炜。过去是一本好书全班传阅, 现在则是每人都要买一本收藏。在《中考月刊》收回的问卷中, 城市里的孩子几乎每一个都表现得像粉丝, 在问卷上就疯狂地支持自己喜欢的作家。很多人根本不写郭敬明、曾炜、萧鼎的原名, 而是直接填写“小四”“VIVI公主”“萧大”“小妮子”这一类奇怪的名字, 有的还附上了自己收集的偶像照片。

就读重庆巴蜀中学的“香丫头”说, 在她的书包里, 至少有一本时尚作家的书。“这些书贴近我们的生活, 而且没有阅读障碍, 没有考试的压力, 能让人放松, 这也是我喜欢读的原因之一。”“香丫头”是曾炜的超级粉丝, 她买齐了曾炜已出版的书。读了《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她省下压岁钱买了DV, 也要拍短片;读了《米奇的甜心屋》, 她学池小艾搞恶作剧, 虽然技术也拙劣;读了《喜欢你》, 她为女主角而泪流满面, 也憧憬能坐上自己的“旋转木马”……尽管老师、家长三令五申不能看课外书, 尤其是曾炜的, 但是她总要找出各种理由, 为自己争取片刻能与偶像大作亲密接触的时间。“在我家, ‘游击战’也经常发生。”

除了时尚作家的书, “文化快餐”也是同学们课外阅读备选之一。“名著实在太深奥, 加上学习这么紧张,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读一些很短小的书, 或者叫吃‘文化快餐’!”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快餐食品, 我们饿的时候, 快餐也可以填饱肚子, 但是快餐没什么营养, “文化快餐”亦如此。既然时间这么少, 同学们更应该看那些值得看的书, 而不是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看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书上。

初三你该读什么书

网络小说vs.纸媒书籍

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学习、生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网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娱乐、聊天、搜集资料、收发邮件、网游……网络已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网络阅读是时下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但网络阅读却是一种蜻蜓点水的“快餐式阅读”, 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在这种阅读下, 重游戏、重调侃、重眼前、重功利, 一味休闲的心态成为主导, 很容易将读者引入浅尝辄止的误区。传统的纸媒阅读是一种反复咀嚼的精细阅读, 这种阅读是深层次的, 它对培养青少年的思考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形成和完善健全的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读图vs.读书

有人说, 当前的图书市场呈现“图盛”“书衰”的情况, 各式各样的图画书、绘本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图像确实有图像的特点, 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形神兼备、活色生香。阅读起来, 有形象、直观、快捷、省时的特点。“读图”让人轻松, 看一本卡通书, 大量的图可以帮助你了解故事的内容。但仅仅“读图”还不够, 就像人只会笑不会哭一样, “读图”难以表达丰富的感情。“读书”则是一种深度阅读, 它需要细细品味, 它可以训练和提高我们的思维与思辨能力。我们读一篇文学作品, 往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如果让漫画家仅仅把《小兵张嘎》画出来,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形象, 却少了那么多精彩、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

“读图”虽然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 但它绝对不能代替“读书”。

流行书vs.经典书

从我国近几年统计的数字来看, 每年出书多达十八万种。面对内容庞杂、种类繁多的书籍, 选择就成了关键。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书来读呢?其实不管书的分类如何多, 其中有两类书最值得我们关注, 一类是流行书, 一类是经典书。

流行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最流行最畅销的书, 常常占据书店排行榜的前几名。这类图书往往效益颇佳, 常常为媒体所关注。还有一类书是经典书, 这类书是经过长期积淀的文化精华, 它不像流行书那样风靡一时, 但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常常对它眷顾有加。流行书也可能变成经典, 但这种概率非常低。如果说阅读流行书籍仅能使我们快乐一时的话, 那么, 阅读经典将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在对100位初三学生家长做了问卷调查后发现:28%的家长不赞成孩子看课外书, 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 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6.78%, 放任不管的占8.9%。

在被一波一波的流行文化冲击之后, 在对郭敬明、萧鼎、蔡骏、沧月这些名字耳熟能详的时候, 另外一些名字, 如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是不是一样为你所熟知?在网络图书、绘本、影视小说充斥我们阅读空间的今天,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呢?

非主流“娘”义的形成 篇8

(1) 小沈阳咋不像“小沈阳”嚎?潮人装扮声音不娘。 (百灵网, 2009-03-12)

(2) 高网和狐狸淘一块解说那个家伙声音有点娘。 (网球论坛, 2008-02-03)

(3) 我是一个T (他) , 但是声音太娘了, 有没有办法改变? (百度贴吧, 2008-9-3)

(4) 《花样男子》金贤重台湾配音太娘, 惹粉丝不满。 (网易娱乐, 2009-05-21)

这种声音描述上的“娘”, 显然与我们生活中所言的“娘娘腔”有密切关系。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娘娘腔”为:“名词, 指男人像女人那样细声细气说话的声音和腔调”。上述三例中的“娘” 仍然指代声音上的女性特征, 可以看似“娘娘腔”的缩简。但是新闻语言中也有很多“娘”意义并非专指声音而是泛称女性化, 如:

(5) 孙悟空太娘唐僧太性感, 新西游记被网友称“巨雷”。 (网易, 2008-11-04)

(6) 萧敬腾意大利游玩 因太娘被误当为女生。 (东方网, 2008-12-24)

(7) C罗三八节收神秘玫瑰, 打扮太娘再遭嘲讽。 (腾讯体育, 2009-03-09)

以上相关新闻在内容描述中曾具体指明各人“娘”因:孙悟空“眼妆化得比女演员还要浓”;萧敬腾“个头较小, 皮肤白皙又配上微卷发型”被欧洲人误认是女生;C罗“衣着夸张雷人而且手捧一大束鲜红玫瑰花”被指打扮很“娘”。可见 (5) 至 (7) 例的“娘”是由某些男性着装上形似女子而来, 均为男子行为上的女性化, 意义与强调声音特征的“娘娘腔”相差较远, 是泛称性质的“女性化”。

然而, 汉语中若言男性在装扮上很娘娘腔必然会划归病句, 而且现代汉语中同形单音“娘”通常是指代北方方言中母亲的称谓词, 这种固定性的敬称性质使其不易发生词义变迁, 偶尔的变异也会成为汉语规范化的对象。实际上, (1) 至 (4) 例及 (5) 至 (7) 例中两类具有不同语义指向的“娘”语源相异。在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 声音上的“娘”经常被冠之以“娘娘腔”, 指代说话细声细气, 缺乏相应的男子汉气质特征, 但“娘”泛指女性化特点的语源并非来自现代汉语, 而是源于台湾语言影响。

台湾语言是不同语言的混合体, 其中各种语言和方言使用人口比率为:闽南话75%, 客家话11%, 国语13%, 高山语1%。此外, 各种语言在使用领域上有所差异, 家庭生活主要用闽南话, 而正式的社交、电视、教育、政界及书面语体则以国语为主。

对于母亲的称谓, 台湾日常用语中有来源于闽南话的“阿母”、国语“妈妈”, 以及来自英语的“妈咪”。其中阿母是老派的主要用法, 新派主要使用国语“妈妈”, 少数新派使用“妈咪”, 还有一部分人称呼母亲为阿依、阿姆、娘你等。“母亲”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 或常作为敬称询问别人母亲, 年轻人私下开玩笑会说“我娘”或“阿姆”, 但没有贬义之感, 带点可爱和俏皮的意味。因此, 关于母亲的称谓, 可以将台湾语言受众至少分为老派、新派和原住民, 其中老派包括约明清时期陆续赴台的华南沿海移民及1945年后赴台者, 而新派主要指新生代台湾人, 原住民则是台湾最原始的住民, 目前有14个已承认的原住民族群。这样, 母亲的称谓主要分布为:老派:阿母、老母 (闽南话) ;新派:妈妈 (国语) , 妈咪 (英语) ;原住民:阿依等民族语。庄重场合:母亲。当然各分派中会有语言接触交叉。

此外, 台湾国语中也沉淀有词语“娘”, 但在台湾实际用语中单音“娘”主要指年轻女子, 此义承传古意较多且语用频繁, 如:

表示某职业的女性:烹饪娘, 槟榔娘, 豆腐娘, 绣娘, 船娘, 舞娘。也可指代一些某职位的女性, 如:管家娘, 老董娘, 董事娘。

表示某穿戴的女性:旗袍娘, 眼镜娘, 巨乳娘。

表示某名字的女性:常常为女性名字后加娘, 如顺娘, 芸娘, 昭君娘等。

表示某女性神仙名:观音娘, 妈祖娘, 月娘, 此外某些虚拟女性形象也常冠之以“娘”, 如“敢达”游戏中的女性角色为“敢达娘”, 电源包装盒的女性形象为“电源娘”。

可以发现, 以上台湾国语中的“娘”不仅可指年轻女子, 而且是女子通称, 只是使用仍然限于形容女性。有趣的是, 对于台湾外籍女性配偶, 官方都以外籍配偶称呼之。例如:“印尼配偶”、“越南配偶”、“大陆配偶”等。台湾主流媒体称外籍女性配偶, 冠以“新娘”的称呼, 例如:“印尼新娘”、“越南新娘”、“大陆新娘”, 并以“外籍新娘”统称这个群体。后来, 媒体在缩短新闻标题的压力之下, 有时更会将上述名称简化为“印娘”、“越娘”、“陆娘”等。可见, “娘”在台湾国语中也是一个高频构词词素, 保持了较强的语用生命力。闽语等少数南方方言中虽也保留了指代妇女的“娘”, 但多为袭古用法, 用词及语义缺乏台湾国语环境下体现的能产性及强活力。

此外, 台湾传媒语言中也以“娘”指称具有女性化特点的男人, 早在2007年即有《骂马英九“很娘”, 台当局官员挑衅性语言引发批评》的台湾新闻, 节选如下:

(8) 马英九这么娘, 不太像男人, 这么乖的政治人物, 怎么会受到台湾女性的欢迎。

(台湾中国时报, 2007-12-10)

其中“娘”只是形容马英九政治上“乖顺”, 形似女性性格。“乖顺”即是女性与马英九所形成的相似喻点。台湾的一些娱乐节目也常常出现以“娘”形容男性的语言现象, 如:

(9) 蔡康永问小S:一个像女生的男人叫什么?小S:娘。

蔡:两个像女人的男人呢?小S:娘娘。

蔡:五个这样的男人呢?小S:娘们儿……

(《康熙来了》节目)

其中的“娘”是指具有女性化倾向的男人, 不仅包括声音上的娘娘腔还包括行为穿着等多种特征上的女性化。如果这段话用普通话或大陆方言说, 则断不会出现其中的“娘”或“娘娘”, 单音“娘”在北方方言中是母亲的敬称, 大陆语言中形容一个人声音像女性常用“娘娘腔”, 如

(10) 戏说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和他的“娘娘腔” (新浪博客, 2009-06-26)

对一个行为像女性的男人则常用“娘们”来指代, “娘们”常常以儿化音的形式出现于口语中, 合音后常同化为[niamenr] (娘们儿) , 其中的娘发生儿化音变, 且儿化音作为一个整体后缀与前一词语粘连紧密, 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娘们”或“娘们儿”通常很难简化为前词“娘”。如:

(11) 敢做不敢当, 李春江的罢赛太娘们儿了! (南京体育论坛, 2008-09-03)

(12) 希尔顿:C罗太娘们太像同志, 更喜欢猛男恋人 (中国新闻网, 2009-06-27)

可见, 以大陆汉语的本土化发展态势, 要在语用中沉淀一个表示女性化新义的“娘”并非易事。台湾语言可用“娘”来指代“女性化”的重要原因在于, “娘”在国语中极具构词能产性及非亲属称谓性。单音“娘”在大陆语言中多定指称谓词母亲, 而在台湾国语新词中却显现出一定应用性和能产性, 如台语中的“渔娘”、“厨娘”、“船娘”、“舞娘”、“槟榔娘”等多种古语词或新造词, 其中“娘”并非亲属词, 而是延续了古代对少女专称意义。古代“娘”可专称少女, 如晋代《子夜歌》中曾唱道:“见娘喜容媚, 愿得结金兰”。台湾口语以闽南话及客家话为主, 生活中常常称呼母亲为“阿母”, 这种比较同质的日常语言环境使得国语“娘”的亲属敬称性质削弱而分流为一般词汇, 因此, 国语“娘”能够以“少女专称”意义构建“女性化”的泛化语义。这样, 声音上的“娘娘腔”或行为上的“娘们”等女性化特征就可以从容地用单音“娘”形容, 且不至与母亲或同类亲属的称谓词含混发生语用误会, 加之辅助语境对“娘”新意的补充和整合, “娘”以单音词素出现后仍能透视出所要表达的女性化意义。

当然, 真正将“女性化”新义固定在“娘”词义层的演变过程, 要归功于新闻媒体语言。新闻语言不仅要求经济简省, 以最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 而且新闻语言求新求变的思维作祟, 使得新义“娘”能够广泛用于传媒语言中。

在台湾国语中, 流行词“娘”是“女性化”的词义整合, 可以表示声音及穿着打扮等多种行为上的女性化。这种词义的聚合性使得语言接受者能够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来接收新义“娘”。

语言接触是语言扩散的重要方式, 新闻媒体是海峡两岸语言沟通的重要交流平台。台湾国语中“娘”的新义向大陆汉语的传播也要归功于传媒语言扩散, 特别是网络语言及新闻语言的传播。台湾流行词与现代汉语的融合是“娘”能够进入大陆汉语语用层的重要原因, 网络和新闻用语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增加了“娘”新义的活跃度。表示女性化新义的“娘”主要应用于网络语言及新闻语言中, 网络语言中除了部分人是直接性的台湾国语接受者外, 还有很大部分要归功于新闻语言的感染性及传播。新闻语言中也有很多要描述男人女性化的语用环境, 但就大陆汉语来描述, 除了“奶油小生”之外, “娘娘腔”及“娘们”的语言描述是带有强烈的轻蔑色彩的, 对于新闻语言来说, 当然要尽力避免这几个字眼, 而以“娘”来形容不仅具有字面简洁标题引人的效果, 而且避免了汉语“娘娘腔”之类的詈词意义, 表述上也有一定新意。

然而, 从本质上讲, 表示女性化的“娘”富含戏谑色彩, 并非正常典雅用语, 这种新意的“娘”常常成为新闻标题故意吸引人的语言招牌, 对汉语语用来讲并未有多少有利作用。因为在现代汉语语用中, 虽然在网络及新闻语言中高频使用了表示“女性化”新义的“娘”, 但是这类“娘”不仅可能与口语中的亲属词“娘”发生含混, 而且新义并未进入常用语用层, 仍然是当代新闻语言中需要规范的一个枝节。这种规范, 更多地应借助外力使其发生变化, 以为海峡两岸语言沟通搭建一个健康规范的平台。

参考文献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247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998页, 商务印书馆, 2005

“非主流”现象的审美研究 篇9

一、非主流现象的表现形态

1. 非主流图像

非主流图像通常特指这样一类图像:图片的色彩平衡经过photoshop或光影魔术手等软件中的LOMO、正片负冲等效果处理后,呈现出阴暗、颓废或浓烈的色彩。根据内容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自拍图片和情景图片。自拍照片是非主流爱好者热衷于发布的一类图片,通常是用手机或电脑摄像头拍摄,以斜上方拍摄的脸部特写为主,多为微笑,嘟嘴或面无表情;且有明显软件修正过的痕迹,常使用黑白、像素模糊、柔光、溶解、笔刷等电脑特技效果。包括:将皮肤变白,眼睛变大,改变虹膜和头发颜色,具有脸颊突兀的粉红色晕和其他人为添加的图案,女生尽量让自己显得比较嫩和可爱,男生要让自己显得“有些伤感又有些阳光”。情景图片常见的主题有摩天轮、电线杆、气球、铺满落叶的地面、有大片云朵的天空、血迹、公园的长椅、可爱的小物件等等。图片中往往也夹杂着血腥,色情,灵异的元素。再配上表达“淡淡的忧伤”的文字、符号,以高低错落、字体各异的编排方式以及特殊角度拍摄等来营造画面气氛,力求从构图到色彩、再到排版都带有某种心情的表达。“非主流”代表性的伤感语言如:“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等。

2. 非主流文字

非主流文字特指另类、非大众化,讲究和正规字体不一样的文字。目前最流行的非主流文字要数最早起源于台湾的“火星文”。最初,一些上网族为了打字方便,直接使用发音或意义相关的符号来代替汉字,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意思的效果。例:“3Q”为英文“Thank you”;“1切斗4幻j,↓b倒挖d”──中译:“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也有用地方语言发音直接汉字化,例:偶(我)、酱(这样)、表(不要)。火星文的使用者多为网络活动频繁的青少年群体,他们利用网络游戏、聊天工具和BBS将火星文迅速传播。青少年的同龄认同心理、游戏心理、标榜自我的个性使得火星文得以流行。目前火星文已发展成为由繁体、日文、英文、古文字、表情符号组合而成的字体。由于这种文字与正常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文法也相当奇异,所以亦称火星文,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

3. 非主流个人造型

非主流的个人造型体现在服饰和妆容上,目标也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非主流服饰主要是由日本及欧美风格的服饰演变而来,如长T恤、板鞋、锥裤、短裙、渔网袜,有些还添加了骷髅头、吸血鬼等哥特式诡异气质元素。女生在化妆上,主要是突出眼部妆容,通常是烟熏妆,即用很浓的眼线把眼睛画得又大又圆,睫毛越长越黑越好,甚至使用假睫毛,发型流行“波波头”,佩戴各种夸张的装饰品,如耳钉、长链、戒指、手环甚至鼻钉。

二、非主流的来源

主流的事物,即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非主流是主流的对立面,一般来说,它常常具有活力、创作力,含有“先锋”“另类”的意思。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国内的非主流直接是受到欧美的EMO文化和日本的“视觉系”的影响,再往前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文化。

朋克(Punk)最早源起于音乐界,强调个性,反抗对音乐的大规模商品化。朋克文化在各个层面表现出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只为表现他们的叛逆和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90年代末开始走红的EMO(emotional punk music),是由朋克衍生出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其演唱风格激烈,吸收了哥特风格黑暗、死亡的元素,以表达消极、绝望的情绪为主。视觉系摇滚(Visual Rock)兴起于80年代末的日本,用华丽夸张的造型等视觉效果来表现音乐。他们各自的追随者们被称为“EMO族”和“视觉系”,大致的共有特征有:夸张的发式、浓重的眼影,性格倾向于内向,感情敏感脆弱、多愁善感甚至悲观厌世,多少有些看破红尘。

国内的非主流是欧美、日韩的舶来品,不同的是前者与音乐没有太大的关系。仅仅是外形上简单模仿失去了非主流本来蕴含的反抗意义,因而被视为一种没有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停留在那些隐晦的图像中、颓废的文字里,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责任、逃避自我的一种借口。

三、非主流现象的现实分析

1. 发展的现状

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创造力,即使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也只能走向消亡或者被同化。国内的“非主流”始于模仿,缺乏精神内核,独创成分很少。在第一个“非主流”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追随者使非主流慢慢地变得主流甚至时尚化。随着追随者不断增多,倡导者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病态审美的倾向。互联网上,色调阴暗的“非主流”图片泛滥,“寂寞”“颓废”等词汇在“非主流”群体中频频出现。主流社会对“非主流”多采取轻蔑的态度,认为他们分不清虚幻与现实,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认为火星文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用尖锐的语言对“非主流”进行批评,包括“脑残”、审美品味低等。

2. 流行的原因

首先是未成年人的身份焦虑。处在成长叛逆期的青少年面临着学业、情感、社会的种种压力,他们需要独特的方式来释放、展示自己。此外,未成年人的模仿心理也使得国外非主流文化的一些形式迅速被接受,他们选择非主流的方式,将自身同积极、规范的主流文化割裂开来,这迎合了他们表达自我、追求差异性的需要。但从年龄结构和思想层面来说,他们又只能够进行表面形式上的模仿。

试析中俄文化中“凤凰”与“ЖАР-ПТИЦА”的差异

白旭(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摘要:在中俄两种文化中,凤凰和жар-птица都指神话传说中的神鸟,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本文试就二者在中俄语言文化中的形象、起源和文化意象方面做比较。

关键词:凤凰;жар-птица;差异

中俄文化中都有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神鸟,在中国谓之“凤凰”,在俄罗斯谓之“жар-птица”。凤凰是中国古代的神鸟。中华民族对凤凰有着特殊的情愫,凤和龙一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而在邻国俄罗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和思维方式,жар-птица具有与凤凰不同的形象与文化内涵。本文试就中俄语言中的这两种形象做一个比较。

一、形象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凤凰是百鸟之王。关于凤凰的形象,在古书中记载颇多。如《说文》中曰:“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鹤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尔雅·释鸟》中言:“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南山经》中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五文,名曰凤皇。”可见,凤与龙一样,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体,是虚构的神物。它结合了蛇、鱼、鹤、龙、龟、燕、鸡等诸多动物的特点。刘城淮在深入研究后认为“凤凰是以雉类为主体,融合了鹰等许多鸟的典型形象。”“它是把现实生活中具象的鸟作为雏形,然后按照人的共同愿望和审美观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自然界各种动物最美丽的部分集中在一块而熔炼成的艺术形态。”

而俄罗斯的жар-птица与中国的凤凰在外形上不尽相同。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这种鸟“周身火红,金色的羽毛熠熠生辉,翅膀好似火舌,而眼睛水晶般闪亮,大小如同孔雀”。俄罗斯神话故事对жар-птица有过不少描述。在东斯拉夫神话中这是一种神奇的鸟。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着奇异耀眼的光芒,一根小小羽毛的光亮足以将一间黑暗的房间照亮,如同燃起许许多多的蜡烛。根据斯拉夫神话,жар-птица是雷雨神的化身,它来自一个非常遥远的国度,这个国度是一片神奇富饶的土地,是人们梦想许久的世外桃源,它的一切都是这个

3. 存在的意义

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使社会趋向多元化。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不必过于大惊小怪。从存在的意义上来看,“非主流”的一些处理图片的风格有其独特的美感,从细小处发现美使这些平凡的意象拥有了新的意义,对摩天轮、电线杆、天空、气球和心型的执著体现,在镜头选取、处理、排版上创新,多种元素的混搭,为我们制造了很多散发着窒息美感的图片。“非主流”文字是华人网络世界的原创物,作为活的语言的一小部分,它并不会使汉语本身遭到极大破坏。相反,丰富的引申造词功能和对外来词的容纳,正是博大精深的汉语语言不断延续发展的养分。所以在客观上,非主流的存在并非只有消极的一面。

从以上对非主流形态、来源和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热衷“非主流”应该只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国度赋予的。Жар-птица有着动听的歌喉,当它歌唱的时候,从喙里会洒落一颗颗珍珠,它的歌声能够治愈伤病,还能使失明的人重见光明。它的羽翼闪耀着蓝色的光,而羽翼根部则是深红色,全身的羽毛简直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可见,俄罗斯的жар-птица与火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与西方的不死鸟(феникс,phoenix)相似。西方的phoenix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红色,火之色。在希腊神话中体大如鹰,有金、红两色羽毛,艳丽无比。古埃及人也把phoenix描绘成和鹰一般大小,全身长满金色的羽毛,金色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

二、起源差异

根据神话传说,凤崇拜起源于鸟图腾,它是中国古代东方部族崇拜的图腾。传说黄帝第一妻室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龙图腾的启示后,仿照黄帝制定的龙图腾的方法,经过精心挑选了一些动物的头、身、翅、羽毛和颜色,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后来造字的仓颉就为这对大鸟取名为“凤”和“凰”。凤为雄,凰为雌,连起来就叫做“凤凰”。这就是凤凰的来历。根据古书的记载,凤凰起源于鸟。《诗经》:“凤凰灵鸟。”《说文》:“凤,神鸟也。”《瑞应图》:“凤凰,仁鸟也。”“凤是鸟的神化形态。它们不是现实的对象,而是幻想的对象、观念的产物和巫术礼仪的图腾。”

关于жар-птица的起源在俄罗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从欧洲民间故事中寻找线索,有人则认为应当从亚洲民间文学中探寻答案。(ВераКошелева,2013)而根据斯拉夫神话记载,上帝看到,在人间人们用冰冷的心封闭自己,不懂得什么是爱,更不知如何去爱人,于是将爱的神奇之火化作一只鸟,并将其派往人间。从此这只鸟在大地上翱翔,处处播撒爱的火焰。这只鸟便是жар-птица.

关于жар-птица的原形有几种观点,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жар-птица的原形为孔雀,孔雀虽与жар-птица在外形上有某种相似,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推敲。孔雀一般生活在湿热地区,经受不了俄罗斯这样的寒冷,在斯拉夫时期,孔雀恐怕很少为人所见,更何况从它身上攫取特征去虚构另一种形象。另一种观点认为,探究Жар-птица的原形应当从词汇本身的构成着手。前缀жар-意为огонь,пламя,жара(火,火焰,酷热)。段。文化分为意识形态和外在表现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随着青少年心智的不断成长,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一味追求外在表现的“非主流”的苍白无力。时代的洪流奔涌而过,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会被留下,而无意义的糟粕自然会被淘汰。主流社会大可采用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它,事实上,对一个国家而言,没有任何一代人会真的垮掉,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文化的良性发展始终依存于整个社会对待新事物的宽容度和我们正确的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一首朋克救地球[M].伊坂幸太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12.

非主流神经网络综述 篇10

神经网络领域研究的背景工作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源于物理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主要代表人物有Herman Von Helmholts, Ernst Mach和Ivan Pavlov。

现代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Warren McCullloch和Walter Pitts的工作。他们从原理上证明了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计算任何算术和逻辑函数。通常认为他们的工作是神经网络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始。

人工神经网络第一个实际应用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 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机网络和联想学习规则。Rosenblatt和他的同事构造了一个感知机网络, 并公开演示了他进行模式识别的能力。这次早期的成功引起了许多人对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趣。不幸的是, 后来研究表明基本的感知机网络只能解决有限的几类问题。

同时, Bernard Windrow和Ted Hoff引入了一个新的学习算法用于训练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但是, Windrow和Hoff的网络也有同样的固有局限性。许多人都相信神经网络的研究已走入了死胡同, 加上当时没用功能强大的数字计算机来支持各种实验, 从而导致许多研究者纷纷离开这一研究领域, 神经网络的研究就这样停滞了多年。

到了80年代, 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计算能力的急剧增强和广泛应用, 以及不断引入新的概念, 克服了摆在神经网络研究面前的障碍, 人们对神经网络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有两个新概念对神经网络的复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其一是:用于统计机理解释某些类型递归网络的操作, 这些网络可以作为联想存储器。物理学家John Hopfield的研究论文论述了这些思想。其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 几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分别开发出了用于训练多层感知机的反传算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反传算法是David Rumelhart和James McClelland提出的。

上述新进展对神经网络研究领域重新注入了活力。在20世纪90年代, 人们发表了成千上万篇论文, 神经网络也有了很多应用。目前常见的神经网络如下。前馈网络有:感知机、线性联想器、自适应神经元、反传网络;竞争网络有:Hamming网络、自组织特征图、学习向量量化器、Grosssberg网络、ART网络;动态联想存储器网络有:Hopfield网络。和其它模式识别方法一样, 每一种神经网络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一定的应用范围, 上述常见的神经网络也不例外。

下面对一些非主流神经网络进行阐述, 这些非主流神经网络可能能解决您所面临的一些使用常见神经网络不能解决的问题, 同时希望通过这些网络能使您对这领域的广度有所了解, 并为您继续深入研究网络提供一个起点。

2. 神经网络介绍

2.1 前馈和联想网络

2.1.1. 径向基网络[1]

径向基 (RBF) 网络由两层组成。第一层的神经元不使用输入值的加权和S型传输函数。相反, 第一层神经元的输出由网络的输入与基函数“中心”的距离决定。随着输入离中心的距离的增大, 神经元的输出迅速减至零。RBF网络的第二层是线性的, 它产生第一层输出的加权和。RBF网络具有局部化接受域, 因为神经元只对接近中心的输入有响应。这同标准多层网络形成对照。标准多层网络使用S型函数建立全局响应。RBF比多层感知机的训练要快, 但是对高维输入空间来说, 需要很多神经元。

2.1.2 CMAC (小脑模型连接控制器) [2]

与RBF相比, CMAC网络使用具有局部化接受域的隐含单元。这使学习更有效。CMAC由Albus从小脑模型发展起来的。他把网络应用于机械手的控制。CMAC的原始过程由表查找过程实现的。

2.1.3 多项式网络

单层网络的缺陷是只能用来识别线性可分的模式。我们可以用多层网络来克服这种局限。多层网络可实现任意形状区域的识别。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是只用一层但采用不同的神经元。神经元不仅可以计算输入值的线性组合, 并可以计算更复杂的函数如多项式。这些多项式如下:

函数链接网络该网络的神经元接受标准输入元素的线性组合加上一个高次项。高次项包括不同输入元素乘积的各种组合。

数据处理的成组方法 (GMDH) 数据处理的成组方法由A.G.Ivakhnenko于1968提出。网络中每个神经元只有两个输入。每个神经元的输出是两个输入的二次多项式组合。网络的每一层增加网络创建的多项式次数。

Signa-Pi网络这个网络是多层感知机网络的推广。它将乘积项结合到每个神经元的净输入上。每个净输入是加在那个神经元上所有信号的加权和, 以及选定的这些信号积的加权和。

2.1.4 模块化网络[3]

这个网络是局部接受网络 (如RBF和CMAC) 和全局网络 (如多层感知机) 之间的一种折衷。它由一系列专家网络构成, 其中每个都可以是多层网络, 再加上一个门控网络, 后者把专家网络的输出汇总成整体输出。

2.1.5 自适应评价网络[4]

基本的自适应评价系统通常用于控制系统。它由两个网络构成:评价网络和行动网络。评价网络的目的是用来估计缺乏真实错误测量情况下系统的性能。行动网络用来更新来自评价网路的信息。系统使用介于有监督和无监督之间的一种强化学习规则来训练。系统虽然不使用目标输出。但是接受增强信号, 如“成功”或“失败”。

2.1.6 反传网络的变形

反传网络有很多变形。这可能是自1986年以来神经网络研究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下面是一些较成功的反传网络的变形。

Quickprop过程Quickprop是反传的一种启发式修改。通过假设错误曲面是二次的和一个权值的导数独立于其它权值的导数决定步长。

Rprop过程当净输入的大小太大时, S型函数的导数太小。设计Rprop过程就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Rprop中, 步长不是梯度大小的函数。如果一个给定权的导数符号在几次迭代过程中都不变, 则步长增大。如果符号不断摇摆, 则步长减小。

级联相关级联相关学习结构是网络增长过程中的一个例子。开始时没有隐藏结点, 并可用LMS算法训练。网络一次增加一个隐藏结点。每个隐藏结点都与输入结点和先前的隐藏结点有连接。每个隐藏结点都连接到每个输出结点。

网络修剪神经网络训练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一般化。如果网络有过多的参数, 它可能会对数据适合过度了。当数据在训练集合中时, 错误可能会变得很小;反之, 当数据在训练集合之外时, 则错误很大。网络一般化的方法之一是减少参数。网络修剪是在网络训练之后, 去掉一些权值。例子有最佳脑损坏和最佳脑手术。

规则化另一种解决网络过度适合的方法是对性能指数增加一项, 加大复杂性。换句话说, 修改后的性能指数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误差平方的函数, 而另一部分是网络参数数目 (或它们大小) 的函数。训练过程试图用最不复杂的网络来使误差平方达到最小值。有两个规则化的例子:权值减少过程和权值消除方法。

停止训练这个过程和规则化一样是用来使训练网络更一般化。其思想是把数据分为三个部分:训练集、确认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是用来计算梯度和权值更新。确认集用来判断什么时候应停止训练。测试集是用来比较不同网络的性能。当确认集中误差开始增加时, 训练应该停止。这使网络不会在训练集中过度适合。

2.1.7 概率神经网络[5]

概率神经网络 (PNN) 是一种标准的贝叶斯分类器的一种并行实现。它是一个可用来把模式分类的三层网络。概率神经网络的标准形式是不训练的。与Hamming网络的方式相似, 训练向量仅为第一层的权值向量。这种网络的优势在于不用训练。但也有不利之处, 当训练集中的向量很多时, 权值矩阵可能非常大。如果训练集太大, 就要进行一个聚类运算来减少大小。

2.1.8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6]

与PNN一样,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GRNN) 也是不需要重复训练过程。PNN用于分类问题, 而GRNN则用于连续变量的估计, 就如标准回归技术一样。它与径向基函数和CMAC有关系。它建立在称为核心回归的标准统计技术上的。

2.1.9 具有时间延迟的多层网络

多层前馈网络可以逼近任何Borel可积函数, 但不能加入时间独立性。为此, 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把多层感知机和时间延迟结合起来的网络, 其中有些包括反馈连接。

时间延时神经网络时间延时神经网络 (TDNN) 是一个多层前馈网络。每一层的输出分几步存入缓冲区, 然后再整个连入下一层。它主要用于语音识别。

有限刺激响应多层感知机有限刺激响应 (FIR) 多层感知机是TDNN的推广。FIR网络是一个多层网络, 每一个权值被一个有限刺激响应滤波器代替。这个网络首先被应用于时间序列的预测。

管道式递归神经网络管道式递归神经网络 (PPRN) 由一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接受适当延迟的输入信号。每个模块是一个全连接的递归神经网络, 具有一个单输出神经元。这些模块按顺序运算, 一个模块的输出馈给后面的模块。PPRN比TDNN和FIR网络更复杂。因为它同时有前馈和反馈 (递归) 连接, 因而有无限大的存储空间。然而, 网络的模块化能使训练更有效。PPRN用于非静态信号的自适应预测。

非线性自回归移动移动平均网络非线性自回归移动平均网络 (NARMA) 是建立在使用时序分析和系统识别的ARMA模型基础上的。它包含带两个输入集合的多层网络。第一个集合包含输入信号和输入信号的延迟值。第二个集合包含网络输出的延迟值。这个系统用于动态系统的识别和控制以及时间序列的预测。

Elman网络Elman网络是一个两层的网络, 具有从隐藏层输出到它的输入的反馈连接。反馈路径使Elman网络能学习识别和产生瞬时模式和空间模式。

实时递归网络实时递归网络 (RTRN) 的结构与离散Hopfield网络相似, 只是它含隐藏神经元。PTRN有两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每层都接受两组输入。第一组是所有神经元 (包含隐含层和输出层神经元) 输出的延迟值。第二组是外部输入信号。RTRN加上相应的学习规则可以连续地运行和进行实时学习。不过, 这也有不利之处。因为它是全连续的, 所以需要很多神经元和过多的计算。

2.2 竞争网络

2.2.1 对传网络[7]

对传网络 (CPN) 把instar竞争层与outstar层结合起来。CPN可用于数据压缩、函数逼近或模式联想。它把有监督和无监督的训练结合起来。

2.2.2 新认知机[8]

新认知机是一种层次结构的网络, 也是目前最复杂的网络之一。网络每一层的神经元仅接受来自前一层神经元的局部子集的连接。新认知机用于模式识别, 尤其是手写字符的识别。它对模式的大小和变形不敏感。

2.2.3 ART网络[9]

除了ART1外, ART网络还有很多变形。ART1用于二进制模式的无监督的分类。后来的网络被修改用于模拟模式的识别, 也有些包含有监督的学习。

2.3 动态联想存储器网络

Hopfield是最常用的一种动态联想存储器网络, 下面再介绍些其它相关的网络。

2.3.1 Li–Michel网络[10]

这类网络可描述为一个由定义在闭超立方体上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的系统。网络的设计过程保证了假平衡点尽可能地少和原型模式的吸引区尽可能地大。这些网络与Hopfield密切相关, 设计过程能直接应用于Hopfield模型。

2.3.2 Boltzman网络[11]

Hopfield网络将会收敛于Lyapunov函数的局部极小值, 但并不能保证它会收敛于全局极小值。在Boltzman机中, 为了达到全局极小值而使用噪声。这个技术被称为模拟退火, 同冶金中的退火相似。模拟退火是指一个金属体被加热到接近融化, 然后按照指定的时刻表慢慢冷却。高温引起了温度搅动, 这使金属不能在较高的能量状态凝固。在Boltzman机中, 网络的轨迹被加进噪声, 这样就不会陷入局部极小值。噪声的大小随时间逐渐减小, 因此网络可以收敛。

2.3.3 双向联想存储器[12]

双向联想存储器 (BAM) 和Hopfield网络有关, 它的结构与ART有点相似。BAM由两层组成, 并使用两层之间的向前和向后信息流, 执行对存储器的刺激-响应联想信息的搜索。网络演化到能量曲面的一个局部极小值, 这是两个模式共振的状态, 在每一层的输出有一个模式。

2.3.4 盒中脑状态模型[13]

盒中脑状态 (BSB) 是先于Hopfield模型的动态联想存储器模型。这种离散模型是线性联想器的扩展。为了使网络响应在超立方体内, 增加了反馈和使用饱和线性传输函数。对高增益的Hopfield网络来说, 稳定点对应于超立方体的角。

3. 结束语

神经网络是一个相当广阔而又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目前来看, 神经网络不仅有兴旺之日, 而且能取得一个永久的地位, 即使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在某些适当的场合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下面对本文所介绍的神经网络做一个总结, 如下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非主流】相关文章:

个性非主流04-17

非主流倾向05-13

非主流分析范文05-19

非主流文艺范文05-19

非主流句子范文05-19

非主流评论范文05-19

非主流校名范文05-19

非主流表白句子04-11

非主流幸福签名04-20

非主流品牌介绍04-22

上一篇:订单式下一篇:关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