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关心

2024-06-20

尊重关心(精选四篇)

尊重关心 篇1

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我们的学生成长在传统文化的摇篮里,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形势, 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共性、有规律。树立现代学生观, 首要的问题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 正确认识、客观分析我们的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阶段性

我们面对的学生身心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幼年时期、少年时期、青春早期。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幼年时期, 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美感多为感性的体验, 且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少年时期是活动积极性和认知积极性最高的时期, 也是最爱参加集体活动、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学生在青年早期身体进入成熟期, 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 精神生活出现较多矛盾, 道德信仰和意志品质呈现坚定性。而与成人相比较, 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 有着独特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必须正视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巨大差异, 探求符合其特点的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增强针对性, 减少盲目性。

2. 学生思维探索有敏锐性

求新求异是所有学生的共同特点。学生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喜欢追求新奇的、时髦的东西。社会上无论是政治领域, 还是文化领域, 所有新的浪潮都离不开青年学生的发起、参与和推波助澜。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较之成人有着较强的敏锐性, 信息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 使学生视野更开阔, 思维更活跃, 生活更有情趣和创意, 对新鲜事物的反应更迅速和强烈, 反传统的趋向更突出。正确认识学生在集体生活和思维探索中的积极性, 创造有利的条件, 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科学的轨道上来,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学生的思想意志有自主性

由于阅历的单纯和思维的简单,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意愿, 而且很容易使其成为一种信念。所以, 在许多时候, 学生不是“按要求去做”, 而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做”, 愿意做就做, 不愿意做不做, 表现出过度的自信, 甚至是执拗。学生这种思想意志的自由性, 需要我们予以特别的区别和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一个学生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下, 悄悄地把室内的窗户开了一夜, 而且睡觉时不盖被子。学生的解释是:“将来甚至有可能睡在雪地上———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另一位学生在读完一本关于苏维埃人在法兰西死亡营里进行英勇斗争的书后, 决定用绝食来考验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任何责备或者讥笑, 都是对学生最宝贵的东西的玷污, 对学生最圣洁的东西的庸俗化。因此, 教师必须尊重这种“可爱”的品质, 尊重学生独特的选择方式并恰当地加以正确引导, 切不可以成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来评价学生。

4. 学生的思想意志有矛盾性

思维的不成熟和意志的自主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经常出现矛盾。虽然这些矛盾并不具有尖锐和对抗的性质, 但它却为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带来困惑。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既自信又不自信, 对来自师长的帮助和指教既有依赖性又有逆反性;对外界给予自己的评价既十分关心和敏感, 又要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别人给予的知识和结论, 又总是力图进行更为精细的分析。理解这些矛盾, 是教师谨慎、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重要条件, 也是不压抑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 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

万物莫不相异, 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 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孔子对他学生的个性曾有过这样的论述:“闵子侍侧, 闵闵如也;子路, 行行如也;冉有、子贡, 侃侃如也”……“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偐。”现代化国家的人才需要是多方面的, 人的素质、能力是多方面的, 人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因此, 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而不应该是单一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 甚至有的科目不能及格, 但是在艺术方面却有很高的天赋。也有的学生解题能力强, 表达能力却很差, 正像人们通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 有嘴倒不出来”。还有的学生记忆和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 一遇见计算题就无从下手。诸如此类的事情, 我们见得太多了, 如果我们只以“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将有多少未来之“星”在我们的手中被扼杀?

在《学习的革命》中, 哈佛大学加纳德教授将人的智力类型主要分为七类:

第一种是语言能力;

第二种是逻辑或数学智力;

第三种是音乐能力;

第四种是空间或视觉能力;

第五种是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

第六种是人际智力;

第七种是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

学校的学习成绩, 中、高考带来的压力, 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前两种智力类型, 经常忽略其他五种智力的发展, 这显然是教育的一大失误, 对未来人才培养结构会发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 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是对待学生的最起码的科学态度。一方面,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千差万别, 精神世界更是五彩斑斓;另一方面, 个体差异又是形成人的个性的最基本的前提, 也是世界多样性的一种资源。树立现代学生观, 要启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发展学生的个性, 给予学生全面展现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时空, 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又是对未来活泼、多样、亮丽的世界的创造。

三、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学生在学校的时期, 是其智慧、情感、思维、意志走向成熟, 并实现社会化的最关键时期。但学生的成长不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衡发展, 不可能“齐头并进”, 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展现个性, 发展特长, 成为在某一方面有较大作用的有用人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其情感体验、思维水平、意志品质等是内因, 教师的作用是外因。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成长, 又不能“揠苗助长”, 而是要创造学生成长需要的条件, 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首先,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 分析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 努力调动学生内因的力量, “挑动”学生自己对自己不满, 自己和自己“打架”, 用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昨天“作战”, 打出一个崭新的、光辉灿烂的明天。

其次, 要尽可能多地开展集体活动, 给学生, 尤其是给后进学生以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 集体活动是一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的“要求统一”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限制学生的个性和自由性。实则不然,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都能够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人, 尤其是学习成绩平平、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 才能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 建立应有的自信。

最后, 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参与什么实践活动, 就发展什么能力;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学生能力的程度和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很好的外因条件, 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氛围。

四、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 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教师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自由地求实、求索、求真。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显然, 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 出现师生关系障碍, 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 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 必须首先做到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 学生才能敢于发表各种见解;学生只有在没压力的环境中, 才能将个体的主体力量充分地释放。要处理好师生在人格上互相平等的关系。儿童也是人, 他有得到教师尊重认可的权利,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选择、性格、情感等,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 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 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 平等地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教师的这种人格力量折射到学生身上, 会促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强。

教师还有处理好对学生关心尊重与严格控制要求的关系。关心、尊重学生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 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的姑息, 而是要严格有度, 要求有法。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 硬性地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做。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施教,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常言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月有圆缺, 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 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 都获得应有的发展。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 学校中没有“差生”, 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他们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帮助, 尤其需要尊重。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 “难教育的孩子, 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 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因此, 切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 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学生身心发展普遍规律的指导下, 分析每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 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 借以满足未来社会和各种人才结构需求。

为了做到关心、尊重每个学生, 一些地区对教师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师“面带微笑进入课堂;面对全体学生提问;不论学生是否答对, 要让学生体面坐下;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他每次取得成功的体验”等。这些都是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学习环境的可操作的措施, 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8.

[3][美]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 1998.

试用期管理,关注、关心、尊重 篇2

试用期关注的东西,可就多了。我们可以设置一份试用期跟进表专门用来追踪大学生的工作、生活满意度、个人发展愿景、岗位工作情况反馈、对公司的建议等等。平时也多多观察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情况,隔段时间,关心下,问问,XX,最近什么样啊?工作上有没有碰到什么难题,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宿舍生活如何,还适应不?食堂饮食还习惯不?形式上可以座谈会形式、也可以茶话会形式或单独一对一形式的。但是有问题的话,一定要及时解答解决,切忌不能把这些沦为形式主义,那就失去那意义了。总之一句,想尽办法了解学生的第一思想状态,工作状态,第一时间提供帮助,给予关怀,给予关注。

[试用期管理,关注、关心、尊重]

尊重关心 篇3

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离退休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在缔造新中国、捍卫新中国的艰苦斗争中,在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不愧是人民共和国的奠基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许多老同志离开工作岗位后,仍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在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始终坚持把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基本方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促进城乡老龄事业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2010年12月22日召開的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改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争做“四好”党员为目标,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老同志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大力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努力营造尊重、关心、照顾离退休干部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落实好离休干部各项生活待遇,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有特殊困难离休干部的帮扶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以开展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而在同一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传来好消息:中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自2005年起,我国已连续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本次调整是第七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

“这样的调整力度在中国是空前的,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注重和加强民生建设的决心。”劳动保障领域专家莫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退休金连年提高,说明国家想着咱们老百姓,感觉放心、踏实!”现年66岁的天津钢铁厂退休工人张胜利对记者说,“我2004年退休时的养老金是1196元,现在拿到了1900元,明年还要涨140元!”

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问题,积极推进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转,做好国企改制、破产企业和高龄、高发病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尤其重视在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困难行业、困难单位的老同志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上下功夫,想方设法为他们雪中送炭、排忧解难。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离退休人员衣食无忧、老有所养,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因为此,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相继实行了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政策,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对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等。

针对城镇职工医疗待遇偏低的现状,2008年,江西省制定出台《关于调整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待遇的通知》《关于探索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范围的通知》等文件,这一政策调整惠及全省900多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每年减少群众医疗费用5亿元。

保护老年人权益是题中应有之义。据了解,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正草案已基本完成,呈现出三大亮点:子女“常回家看看”已写入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社区护理、保障房优先安排等内容,并将“社会照料”独立成章;草案还规定“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开始向“社会养老”转变,这意味着有着5000年历史的“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有望改变。

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和切实改善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办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积极组织引导老同志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

作为老年知识分子志愿服务的一项重要方式,全国老龄委发起组织的“银龄行动”开展8年来,共有8000多个基层老年协会积极参与其中,向社会充分展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预期越来越长,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老年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城市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并且以较快幅度增长,全国老年知识分子总量达到800多万人。“他们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知识技术优势,愿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作用,这些老同志是‘银龄行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人力资源。”吴玉韶说。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以农村为重点,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在“银龄行动”中的作用;宁波市依托基层老年协会,在城乡开展“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承担具体实施和管理服务活动的3万多名服务人员约有80%是老年人;广西老龄办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扶持了17个基层老年协会,搭建了一批为老服务平台;青岛市“七彩华龄”老年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系列志愿服务,使“七彩华龄”成为志愿服务的一个品牌:云南2010年对老年协会经费投入达200万元,为农村开展“银龄行动”打下良好基础;目前甘肃省实施“银龄行动”的部门单位扩展到32家,参与“银龄行动”的县(市、区)扩展到76个,占到全省的88%,新建“银龄行动”示范基地年增效益5000万元以上。

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重大变革时期,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相伴随,我国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势头猛、老龄社会到来早、高龄老人比例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理论和政策准备不足、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滞后等薄弱环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强调,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要研究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老龄问题理论体系,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二是全面与重点的关系。要把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为重点,把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老龄服务体系和老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确保在重点问题上有突破。三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研究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面向未来,注重制度建设的可持续性。四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进行理论、政策、制度和方法创新,提高战略研究成果的质量,确保研究成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尊重关心教师须从落实福利做起 篇4

近日, 《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以“老师的这些福利,您享受过吗?”为题进行了一个小调查,这些福利包括:“出行优惠”“旅游优惠”“学术假”“购房福利”“医保福利”等选项,其中的一些福利是国家法律政策之规定,还有一些福利则是地方和学校的创新之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教师享受这些福利的比例都很低,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些福利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落实好教师福利这根弦始终不能松,这也是对教师尊重关心的体现。

落实福利是尊重教师的具体体现。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孔子曾经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天,如果把“教师节”视作是送给教师的一份特殊礼物,其深层的寓意就是要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让教师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还要不要尊重教师,可能在一些人的心中产生了些许疑惑。应当承认,近年来出现的个别教师道德败坏、贪赃枉法的事件,确实对教师队伍形象造成了损害,但害群之马毕竟只是教师队伍中的极个别人。广大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足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给教师提供的福利不是多了,而是很不够,让教师更好地享受福利、享受更多福利,恰恰是尊重教师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落实福利是关心教师的现实要求。对教师的关心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对教师健康的关注和对教师工作生活的关心尤为重要,教师福利也应当在这些方面有更多体现。前不久,媒体刊登了一份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由于超负荷工作使得很多教师身心疲惫。因而,对教师健康的关注,需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为教师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了保护教师身体健康,《教师法》明确规定: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地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此外,对教师工作生活的关心,也应当成为教师福利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师还比较清苦,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教师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出于对这些教师的关心,首先应当致力于提高他们的工资标准,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除此之外,微信调查所涉及的一些福利,很多属于地方和学校的创新,同样体现出一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如:北京市率先建立中小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凡申请到市级以上课题的中小学教师,每年除了享受寒暑假,还可以休1-3个月的“学术假”。2010年,上海市的一些小学也开始试点“学术假”,鼓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外出访学。尽管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但其关心教师的初衷值得肯定。

上一篇:掌握式教学理论下一篇:选择自己的时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