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2024-06-03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精选十篇)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1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 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 随着我国入世, 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 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 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 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 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 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 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 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 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 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全国质量意识提高, 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 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 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 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 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 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 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2树立服务观念, 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 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 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 检测市场化的推进, 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 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 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 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 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应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中, 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也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 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在入世后的转变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更大, 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 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 我国的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 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大量进入国内, 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单位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 通过分析该行业的现状, 找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检测,行业,对策

参考文献

[1]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监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 2002, 8:2-5.

我国基因检测行业的核心与现状 篇2

基因检测行业必将带来人类健康预防与疾病治疗的革命,发展空间巨大;现在整个行业无论是技术、服务还是政府监管均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公司基因检测服务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2013年市场规模仅为10亿元左右,今年2月CFDA与卫计委叫停基因检测业务后,3月份启动试点单位申报,各龙头公司现处于CFDA申报阶段,短期对业务收入必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非常看好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但短期我们认为应客观认识行业发展现状,对于有潜力的优质公司给予长期关注。

华大基因拟上市消息近期引发A股市场对基因检测行业的热情与兴趣。基因检测行业作为高端中的高端行业,市场虽然具有浓厚兴趣,但由于很强的技术知识要求使市场难以把握基因检测的实质核心与客观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向市场深入浅出地、客观地阐述基因检测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们的核心观点。笔者曾于美国从事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与医药研发,对国外基因检测行业具有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调研,向大家阐述行业的客观情况。

一、基因检测行业产业链

从基因检测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个主要环节来剖析该行业,是比较清晰有效的方式。

(1)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是基因检测仪器与耗材试剂,国外的主要公司是Illumina、LifeTech以及Roche;国内多采取与国外公司合作授权的形式,主要公司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与达安基因;从事自主研发的公司主要有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基因组所合作)等。

(2)中游是基因检测服务,而现今国内最主要也是最成熟的基因检测服务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美国的主要公司有Sequenom,VerinataHealth,AriosaDiagnostics和Natera;国内市场主要被华大基因及贝瑞和康垄断,其他公司还包括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安诺优达等。

(3)下游消费群体包括医院病人、药厂及科研机构等。(一)上游:基因检测仪与耗材试剂

1.基因检测仪器是基因检测的基础,而基因检测仪的核心是基因测序技术,迄今已经产生三代技术:分别是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即Sanger测序技术;第二代基因检测技术NGS(NextGenerationSequencing),主要有Roche的454技术,illumina的Solexa,HiSeq技术和ABI公司Solid技术,Roche454技术已逐渐淡出,计划于2016年正式停产,现今主要以Illumina的HiSeq技术为主;第三代基因检测技术TGS(ThirdGenerationSequencing),主要以PacBio公司的SMRT技术和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的单分子测序技术为主。2.第二代基因检测技术NGS是现今最稳定,应用最广的基因测序技术,NGS仪器市场被国外几个龙头所垄断,2013年Illimina以5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其后是LifeTech38%,以及Roche8%。3.国内公司采取两条路径:

3.1一条是通过和国外仪器生产商合作,授权或买断产品,到国内贴牌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产品虽然用的是国外的仪器及技术,但申报CFDA走的是国内的仪器设备通道,申报与审批相对比较快。如贝瑞和康(与Illumina合作生产新型测序仪)、华大基因的BGISEQ1000(基于CompleteGenomics的测序平台)、达安基因的DA8600(基于LifeTechnologies的IonProton测序平台)都是采用这种模式。3.2另一条是自主研发的模式,如紫鑫药业(和中科院基因组所合作)。紫鑫药业的基因测序仪采用的焦磷酸发光测序技术,类比的是与Roche454类似的基因测序技术,在测序读长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测序通量及成本上与Illumina的技术有较大不同,中科院与紫鑫药业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最终的Beta测试版。科研机构中,中科院基因组所的于军教授和北京大学的谢晓亮教授都是该领域中的领先研究者。(二)中游:基因检测服务

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基因检测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一定将带来从未病预防领域到基因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的突破。从现在来看,我们认为基因检测服务主要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应用领域:

1.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业务:目前最主要及最成熟的基因检测服务

1.1无创产前检查针对的是一些常染色体疾病,最常见的有21三体综合症、Edwards综合症和Patau综合症。传统的检查方法是通过孕妇B超,发现高危后,再做羊水穿刺,进行诊断,具有一定风险。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通过孕期检查,抽取母体外周血得到胎儿DNA,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判断胎儿是否患病,检出率可达99%以上。1.2市场容量

我国每年有2000万怀孕母亲,现在平均每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费用约为3000元(终端价格),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检测量的提升,我们若以每次检测费用1500元计算,假设50%的渗透率,估测市场容量为2000万人*50%渗透率*1500元/次=150亿元。

而现在国内市场大小约仅为10亿元左右。在CFDA今年二月份叫停基因检测业务之前,国内主要被华大基因及贝瑞和康垄断,其他公司还包括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安诺优达等。我们预计2013年华大基因与贝瑞和康的无创体检量均为14万次左右(华大基因略高),按终端价格3000元计算,终端销售额均在4亿元左右。而其他公司如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安诺优达等总共加总的检测数量约为1万例左右,这其中达安基因占比较高。今年2月由于受到CFDA叫停影响,除个别地方外,基因检测服务已基本暂停,对今年的业绩收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贝瑞和康一方面申报临床试点,另一方面通过和Illumina合作,申报基因检测设备认证,双线推进基因检测业务在国内的认证。

2.基于基因检测的药物靶向治疗: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处于研究发展初级阶段

2.1基于基因检测的药物靶向治疗

基于基因检测的药物靶向治疗是指通过对患者基因组测序,分析确认某致病基因是否突变,从而对该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乳腺癌患者中,25%的患者是由于HER2基因突变造成,而另外75%的患者,是由于其它单个或多基因的突变造成的。基因泰克的靶向单抗药物赫赛汀,专门用于治疗25%的HER2基因突变的患者。这时如果这另外75%的患者用赫赛汀治疗乳腺癌将是无效的。因此对乳腺癌患者首先进行基因测序,确认是否是HER2突变,可以很好的对症下药,决定是否使用赫赛汀进行治疗。2.2用药敏感性

中国每年耳聋儿童中有不少是因为药物敏感导致的“一针致聋”。耳聋基因可通过线粒体遗传,耳聋基因阳性的儿童表面看起来完全正常,但只要使用了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就会“一针致聋”,若对新生儿在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筛查,则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2.3虽然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处于研究发展初级阶段

基于基因检测的药物靶向治疗的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困难在于:(1)科学界对人类基因组的解读刚刚开始,基因和疾病的关联关系研究仍处在比较初级阶段。以癌症为例,除去环境因素,某种癌症的发病往往不是单基因决定的,而是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失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所以首先第一点从基因到疾病的单一关联关系就很难确认。(2)现在针对某一特定基因的靶向单抗药物数量较少,处于研究发展初期。(3)基于基因检测的药物靶向治疗大规模应用需要基于以上两点的大数据支持,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3.未病基因检测(疾病风险评估):尚属非常初期阶段,需要未来研究支持及大数据支撑

未病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对人体进行基因测序,结合一些已知的疾病和基因之间的关联数据,“推测”出该个体患某种疾病的概率。基于与1.2基因检测靶向药物相同的原因,以及我们所知的疾病是外界环境和内在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病基因检测(疾病风险评估)尚属非常初期阶段。在美国,FDA已于2013年底叫停23andMe相关的基因检测服务,而23andMe目前正在向FDA申请注册健康检测类产品。(三)终端用户 从广义的基因检测行业应用来讲,终端用户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用于医院、独立实验室等的临床应用。二是服务于科研机构的基因测序应用。1.临床应用

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就是我们以上提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业务和基于基因检测的药物靶向治疗,其中主要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业务为主。现在国内基因检测基本都是以医院外包给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独立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的模式。基因检测服务主要分为四大步即:采取血样、基因测序、数据分析与最终反馈。这些步骤对实验室的稳定性和操作的专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技术、成本等因素的考虑,目前医院自主进行此类基因检测服务的可能性较低,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内,外包模式(独立实验室模式)将继续保持主流模式地位。2.科研机构

服务于科研机构的基因测序应用现在处于市场分散化加速的阶段。过去由于技术、成本的原因,国内主要科研机构的基因测序主要通过外送给华大基因等基因检测机构来进行。近年来随着Illumina、LifeTech等公司技术的发展与提升,带来的变化是基因测序仪器价格逐渐下降,测序成本和操作难度逐步下降,现在很多的科研机构已经从Illumina等公司购置了自己的基因测序仪,进行自我服务,所以整个科研机构行业的基因测序处于一个分散化加速的阶段。

二、政府监管

(一)从无监管、到叫停、再到试点申报

1.2014年以前,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处于无监管状态,基因检测设备基本完全进口国外设备,基因检测服务主要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基本由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两家垄断。

2.2014年2月,CFDA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所有医疗技术需要应用的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用软件等产品,如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护、治疗监测、健康状态评价和遗传性疾病的预测,需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已经应用的,必须立即停止。

3.2014年3月,即基因检测叫停一个月后,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已经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且符合申报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试点,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同时明确申请试点的基因测序项目,如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二)企业申报

1.国内领军企业的“两手准备”

1.1以贝瑞和康为例,目前国内企业通过CFDA认证,合法进行基因检测业务,有两种可能的路径。一是按照卫计委规定,申报临床试点,若通过审批,则可合法进行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业务。二是通过和Illumina合作(产品买断贴牌模式),向CFDA申请注册新型基因检测设备。二者如有一项通过审核,均可合法恢复基因检测业务。1.2与国外公司合作的“快车道”

目前行业中的领头企业,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等,都已经启动了报批和注册工作。他们采取的都是通过和国外仪器生产商合作,授权或买断产品,到国内贴牌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产品虽然用的是国外的仪器及技术,但申报CFDA走的是国内的仪器设备通道,申报与审批相对比较快。如果进展顺利,国内这种仪器设备的正常审核时间约为1-1.5年

1.2.1华大基因:华大基因2013年收购了美国测序公司CompleteGenomics,并将其测序仪更名为BGISEQ,华大基因以此平台向食药总局申请注册。目前,仪器正在委托日立公司进行改进,之前的仪器只能做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不适合应用到无创产前检测领域。

1.2.2贝瑞和康:贝瑞和康和Illumina联手生产新型测序仪,向CFDA申请注册。但是这种新型测序仪是否是Illumina最新的NextSeq未获得公开披露。1.2.3达安基因:2012年,达安基因宣布与美国LifeTechnologies战略合作,启动基因测序分子诊断项目。达安基因也以基于LifeTechnologies公司的IonProton测序平台申报注册,目前已获得国家受理号,申请工作已接近尾声。2.外企进入中国市场

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也采取两条路径:

2.1一条是我们在上文所提到的合作贴牌模式,这种模式申报的是国内产品。2.2另一条是通过自主申报的模式,据悉,Illumina等外资公司也有产品在中国进行直接申报,这种模式是为进口产品申报,首先该产品需要有FDA的批文,然后在中国国内走CFDA的进口申报程序,所需时间可能更长。

三、结语

未来,基因检测行业必将带来人类健康预防与疾病治疗的革命,发展空间巨大。现今,我国乃至全球基因检测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跌破1000美元,但对基因组的解读、临床大数据的积累才刚刚开始。在我国,基因检测设备自主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弱,主要依赖进口与合作;基因检测服务的应用还仅仅主要局限于无创产业检测业务,虽然未来有百亿的市场空间,但现今整个市场仍不到10亿元。政策叫停,各龙头公司仍处于CFDA申报阶段,短期对业务收入必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3

【关键词】检测;行业;现状;对策

0.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1.检测行业背景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3.行业困境

检测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政策风险。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4.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5.行业对策

提高检测质量意。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4

关键词:检测,行业管理,现状,对策

1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状况

1.1 检测行业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对检测市场管理方式的转变,各类检测项目规模的扩大、检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检测工作和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等方面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检测行业和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检测机构都需要转变观念,熟悉掌握国家政策、法规,从行业发展角度认真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提高服务质量,能独立、公正、客观地开展各项检测工作,从而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发展。

1.2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情况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从形成到目前大约经历了30年的时间,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

自2000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后,交通部根据交通行业具体情况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夹,如2005年颁发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2008制订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2009颁发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等,这些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检测市场准入的门监,确保交通检测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006年,为做好我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根据我省具体情况,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关于贯彻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意见;2007年,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公路水运工程检测机构的等级评定工作,我省又印发了《关于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2010年,为加强我省公路水运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市场秩序,促进公路水运工程检测市场健康发展,省交通运输厅又印发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管理的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

1.3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的特点

从上至交通部、下至省交通运输厅的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工程质量检测已成为交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检测机构已成为对社会出具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公正性检测数据,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公众服务的特定行业。检测活动直接涉及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技术保证。目前检测行业的发展特点可以总结为:①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②检测领域向综合型多元化发展;③检测成为质量监督的技术支撑;④检测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⑤质量检测正纳入诚信体系建设。

2 广州地区交通工程检测行业现况分析

2.1 广州地区检测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共检测单位255家,广东省共88家,广州地区共35家,其中省交通运输质量监督站管辖18家,广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管辖17家。本文以广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管辖的17家检测单位为例进行广州地区的交通工程检测行业现况分析。目前广州市属共17家检测单位,其中1家为甲级资质,7家为乙级资质,9家为丙级资质。

2.2 广州市属交通工程检测行业主要从事以下检测工作

(1)鉴定和验证工程所用各种原材料、构件、产品的质量;

(2)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及交工质量验收;

(3)确定工程所用水泥混凝上、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的级配及配合比;

(4)负责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分析报告和建议;

(5)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在工程应用中的跟踪检测;

(6)参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提出保证措施;

(7)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鉴定工作,为工程质量事故鉴定采集各种试验数据;

(8)对旧路、旧桥进行试验、检测,并对其使用功能进行评估。

2.3 广州市属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1)广州市属检测机构已初具规模,但管理制度有待有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个检测行业需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2)从整体上看,部分检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专业不对口、部分学历偏低、水平参差不齐,检测人员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虽然这几年检测行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检测单位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还有待进行一步提高;

(4)检测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检测行业的诚信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 广州地区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3.1 增加专项检测资质

2005年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交通工程公路水运检测行业的管理程序、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相关办法、试验检测活动相关准则及相关监督检查办法等内容,该文件的颁发进一步规范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活动。该办法中有分为甲级检测资质要求、乙级检测资质要求、丙级检测资质要求和桥隧专项检测资质要求。随着交通行业检测工作分工越来越精细,根据市场需求,笔者认为还需增设其它一些专项检测资质。

所谓专项试验检测机构是指那些拥有专门试验检测人才、专用试验检测设备、只能承担单项或少数几项试验检测工作的机构,但是其专项试验检测水平、技术能力仍可以达到相关资质要求。

根据我省及广州市相关市场需求,可考虑增加如混凝土结构类、钢绞线类、桩基检测类、软土地基处理检测类等几类专项试验室。同时,应制定相应的监管办法加强对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的动态管理。

3.2 加大惩罚力度,增设黑名单制度

交通行业已初步建立了检测机构信用机制,2009年交通运输部质监局又颁发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该办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检测行业的信用意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把违规企业的不良行为公诸于众,让社会成为制约检测机构违法违规的主要力量,增加检测机构的违规成本,保证检测市场的规范运作。

但仍需完善相关信用管理细节,如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鼓励检测机构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提高,强化检测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整合检测机构资源达到优胜劣汰等。

笔者认为可以在检测行业中增加黑名单制度,如在出现人员证件伪造、报告虚假、滥用资质、管理混乱等方面要加大惩罚力度,通过罚款和列入黑名单等手段,一方面影响其年底的信用评价;另一方面直接限制其检测业务。

在惩罚的同时,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种信息公开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及相关电子平台,确保方便快捷查到各单位的资信情况,通过社会压力及公众舆论规范检测行业市场,提升检测质量。

3.3 检测人员注册上岗

目前,交通行业已根据不同检测内容对检测人员的不同技术进行考试,并执证上岗。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如建立一套检测人员管理机制和培训上岗机制。

由于目前检测人员还未实行注册制度,在交通行业和建设中还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所以在人员使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漏洞,挂靠现象较多,一人多职现象较多,由于整个行业中没有清晰的分工及等级,因此,有些人员考取较多资格证书进行跨领域上岗,造成实际检测人员数量不足,检测能力下降,因此,笔者建议全国应统一实行人员注册上岗,一人多证者只能注册一种证件,如检测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以及建设行业中的建造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所有的人员只能在一个领域执证上岗,这一方面需要制度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求信息公开化,从而真正提高人员的素质及技术水平。

3.4 精细化分工,增加行业标准

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应根据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和检测市场要求,研究制定一整套适应我国交通工程发展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工程质量管理需要的检测体系。完善旧路、旧桥检测管理模式及检测依据,为旧路、旧桥的评估给出有力的检测依据。

4 结 语

广州乃至全国的交通工程检测行业急需转变及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相关政策,完善检测人员管理制度,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ID:000350]

参考文献

[1]叶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4).

[2]吴永静.浅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3]刘屠梅.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管理体系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8).

[4]熊伟.浅谈安徽省交通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现状和对策[J].经营管理与论谈,2004,(5).

[5]何小军.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5

道德准则

第一章总则

共同维护检测市场秩序和行业整体利益,促进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第七条独立公正、抵制干扰 第三章 检测人员

第十一条勤奋工作、爱岗敬业

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七条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推进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维护检测市场秩序,规范检测机构行为,提高检测人员职业道德,全面履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职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江苏省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机构及从业人员。

第二章检测机构

第三条严格标准、依法经营检测机构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开展检测工作;在资质核定的范围内依法经营,维护国家和行业的整体利益。第四条诚信为本、信誉第一检测机构应当重视创建和维护机构的信誉和品牌,教育和督促本机构从业人员恪守诚信服务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第五条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检测机构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提高检测水平和对社会的服务能力;提倡行业团结协作、互尊互助,发挥整体优势。

第六条维护秩序、公平竞争检测机构要做到公平公正、合法有序的竞争。反对低价、违规承诺等恶性竞争手段承接检测业务,检测机构应当坚持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地位,在承接业务、现场检测和检测报告形成过程中,应当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确保检测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第八条履行承诺、维护权益检测机构应自觉维护委托方合法权益,认真履行对委托方的正当承诺。

第九条科学准确、严禁虚假检测机构应当科学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接受委托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出具不真实的检测报告;不得隐瞒事实。

第十条制度公开、接受监督检测机构要做到制度公开:公开检测依据;公开检测工作流程;公开窗口人员身份;公开检测收费标准;公开检测项目承诺期;公开投诉方式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热爱检测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工作有条不紊,处事认真负责,恪尽职守,踏实勤恳。

第十二条科学检测、公正公平

遵循科学、公正、准确的原则开展检测工作,检测行为要公正公平,检测数据要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程序规范、保质保量严格按检测标准、规范、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检测工作保质保量,检测资料齐全,检测结论规范。

第十四条遵章守纪、尽职尽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在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机构兼职,不得利用检测工作之便谋求私利。第十五条热情服务、维护权益

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文件和检测数据应按规定严格保密。

第十六条坚持原则、刚直清正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做假试验,不出假报告;敢于揭露、举

树立全局观念,团结协作,维护集体荣誉;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6

【关键词】无损检验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前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损检验行业的重要性越发的明显,为了促进该行业有效的发展,文章通过下对无损检测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上进行了阐述,为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还很难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的产品设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无损检验并没有有效的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一些时候还没有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使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很难适应新产品工艺的需要。因此,对无损检测事业的市场占有率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技术方式上还没有完全的摒弃,这样传统落后的无损技术将会对无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阻碍,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市场的过程中,使无损行业的作用很难被彰显出来,这样对其市场发展前景上就会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在发展中步履维艰。

二、市场前景的预测

1、紧跟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中俄漠大输气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能源工程的相继开工,无损检测行业也随着工程建设也进入一个发展阶段。2015年,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管道工程”、“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计划年开工。同时,“中俄天然气管线”预计将在2015年开始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于2014年也获得路条,中石化的“新粤浙管线也预计2015年开始建设。从而,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干线管线集中建设期,四条管线总长度约1.6万公里。无损检测是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长输管道无损检测市场将在2015年也将迎来建设高峰;同时随着能源工程的建设,相关的站场、阀室、城市天然气LNG管网、在役管道等工程检测接踵而来,所以要紧跟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项目步伐,发展无损检测业务。

2、向先进的产品设计中将无损检测技术融入进去

在现代的生产当中,无损检测行业中的种种工艺一直在边缘地带存在着,很多厂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上显然还不够,但是,在世界环境和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无损检测应该在一些新型的行业中进行有效的发展和占据,例如,核电、大型娱乐设施、高铁、过山车和缆车设施等。将无损检测工艺有效的融入到一些厂家中,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提升自身安全中,发挥无损检测的作用。

3、坚持老树开新花观念

无损检测行业为了能够有效的占据市场,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的束缚上应该予以突破,将更新的、更多的无损检测技术开发出来,比如,国外对传统衍射原理进行应用,对裂纹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突破发展利用衍射回波时差技术,对高速路的路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对传统雷达探测原理进行使用。尽管我国的一些厂家例如武汉、汕头等将TOFT检测和相控检测等技术提了出来,但是,我们国家所应用的一些无损检测技术还有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可以用一个无损检测的大国来评价自己,然而,和欧美等一些国家进行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十分的明显,我国的尖端高新产品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市场中的技术还在初期阶段徘徊着,因此,为了想要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首先就应该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手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更加新颖的无损检测工艺流程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从“大”向“强”转变,可以说这是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将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予以推广

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是其一个全新的发展发展方向,当前江苏盐城和辽宁的丹东是我国两大著名的传统检测产品生产基地,高耗能产品是他们上产的主要对象,有着保存量大、不易實时传输、成本高和检测周期长的特点。将绿色检测和数字化射线检测对传统的产品予以突破,防止对X胶片进行使用,进而能够将环境的负担有效的降低下来,对国际上倡导绿色检测的理念能够予以适应。进而将数字化射线传输的高效、环保和便捷的优越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生产单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才能够促进自身向着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5、切实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要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首先要有效的分析当前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服务的情况,对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现阶段执行无损检测技术的要点,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着恶性竞争和服务商体现出来的不良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类型的问题。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和其他的服务商进行积极的合作,结合国际市场上无损检测服务的情况,对恶性的竞争进行抵制,将优势的技术集中起来,采用合作学习研究的方式,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服务,用高端精密的技术服务来取代那些较低级的技术服务,合理的分配资源,并按时对资源和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在一些常规的无损检测中,比如铁路、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尽管都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数字射线检测、相控检测等,这表明了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在技术实力上还需要提升。并且,我国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充足的资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上的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对于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加大对无损检测技术力量的投入,对开发和维护研发技术服务的团队加大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在近几年发展中,也创造出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其市场占有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国际交往日趋密切的当今社会中,无损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认清当前自身在市场中的现状,进而结合先进的理念,展望自己的未来市场发展前景,推动自身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陆晓辉.无损检测前景广阔,急需行业创新突破[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09).

[2]沈建中.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J].无损检测,2005(01).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7

1 行业组成

山西省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 第二种是科研院校教学科研性质的检测中心, 第三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 第四种是民营企业或个人投资组建的工程检测公司。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政策上的相对优势, 业务量十分饱满, 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 在各地市基本成为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 使其变成主业发展, 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 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数量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 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各环节处于劣势。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检测公司多由业内企业或个人组建, 由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检测业务较为单一, 一般从事专项检测, 如人工地基、室内环境等。随着工程质量检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检测机构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而根据国际通用要求, 检测机构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即第三方独立咨询服务机构。因此无论是上述哪个类型的检测机构, 都会逐步开始进行机构改制, 与原有隶属关系脱离, 独立面对市场竞争。

2 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

2.1 各检测机构业务量快速提高

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的迅猛发展直接带动了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住房、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全民质量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业务量快速提高。山西省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已经逐步与监督机构分离, 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该类型检测机构试验仪器齐全, 技术人员配备完整, 且与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存在多年来的业务合作关系, 随着检测市场化的推进, 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改变了观念, 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很大, 业务量也增加迅速。近年来我省的许多科研院校逐步改制为自负盈亏的科技型企业, 加大检测业务的投入, 使其变成主业发展, 可以迅速解决其资金缺口, 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科研开发, 而科研成果又可以直接服务于检测项目, 技术优势成为科研院所拓展业务的杀手锏。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和检测公司也凭借其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灵活快捷的管理模式, 在检测市场上大力开拓自己的市场份额,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2 检测机构间竞争逐渐加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 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 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 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 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 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 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 各工程检测机构只能在自己所属的地域内从事检测工作, 最终造成了该地域内检测市场的强烈竞争, 该现象尤其以省会太原较为明显。太原市周边大大小小的检测机构有一百余家, 无论是基桩检测、建材检测还是结构实体检测, 但凡遇到一个大型项目, 便有十余个检测试验机构进行竞争。行业竞争促进了检测机构的优胜劣汰, 也彼此压低了检测取费标准, 还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2.3 检测机构自身问题的暴露

2.3.1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

由于部分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 而检测单位多数是受施工单位的委托, 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 在经济利益和公正性之间, 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 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 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 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2.3.2 部分检测机构的隶属性质不明

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仅仅是名义上的脱离, 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 作为真正意义上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2.3.3 检测单位技术力量很不均衡

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 在技术、人力、资金上的投入不足, 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周边省市的同类检测机构相比, 山西省的工程检测机构技术含量不高, 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省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今明两年基础建设的大力投资, 应尽快提高我省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3 工程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提高检测质量

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 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 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 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 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 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对于那些恶性竞争、以出具假报告来招揽业务的害群之马, 必须坚决地清除。

3.2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机构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 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 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检测行业只有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 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3.3 树立人才观

今后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人才的竞争, 作为我省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省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 并且建筑类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 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 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4 结语

山西省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 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背后隐藏的忧患。我省的检测行业在完成机构改革、改制的同时, 应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 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介绍了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组成, 分析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 指出了检测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工程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监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 2002 (8) :29-30.

[2]李延罡, 马宁.我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发展阶段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 2007 (3) :74-75.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8

关键词:基因检测,医学检验,发展现状

1 引言

人类的各种疾病基本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 其中的遗传因素指的就是基因。人类了解生物的基因信息, 读懂生物的基因密码的途径主要靠基因检测技术来实现, 所谓基因检测技术就是通过血液、体液或者是细胞对基因进行检测的技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基因检测有以DNA为检测对象的Gene test和以DNA、RNA、染色体、蛋白质等各种遗传物质为检测对象的Genetic test (s) 。一般讨论的基因检测技术都是指专门针对DNA的Gene test基因检测技术。本文讨论的也是指专门针对DNA的基因检测技术。

2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

基因检测技术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主要应用在致病基因携带者筛选、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食品物种基因判定、犯罪及血缘关系身份认定等领域[1], 目前开展的最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因疾病诊断和疾病预防性基因体检

基因疾病诊断是指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可能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胎儿遗传性疾病检测、新生儿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做出准确诊断的遗传性疾病现在已达到1 000多种。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 也可以预测疾病风险[2,4]。抽取被检个体的一小管血, 就可以准确预知检测者未来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医学研究也证明, 在可预防疾病的各种风险中, 有20%与基因有关。像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困扰人类健康的这些主要疾病, 也都与基因相关 (5) 。但因为基因疾病诊断除了有提前预知疾病风险的积极意义, 还涉及检测者心理负担及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 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约束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2.2 DNA基因亲子鉴定和犯罪基因信息的认定

亲权鉴定方法在过去有过很多种, 目前被认为最准确的就是DNA亲子鉴定。如果小孩的遗传位点和被测试男子的位点 (至少1 个) 不一致, 那么该男子便100%被排除和小孩有血缘关系, 也就是他绝对不可能是孩子的父亲。如果孩子与其父母亲的位点都吻合, 就能得出亲权关系大于99.99%的可能性, 即证明他们之间的血缘亲子关系。同时DNA分析也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依据, 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手段, 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可以作为同一认定的水平就是通过DNA分析完成的。在案件侦查过程中DNA检验可以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直至最终锁定罪犯。随着DNA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DNA标志系统的检测有望成为案件侦破的杀手锏。

2.3 基因食品物种鉴定

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农药及兽药残留, 食品掺假等是目前食品安全中普遍被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经验判断、感官鉴别都会有一定的失误。通过基因来鉴别生物物种才是最具权威、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方法[6]。鉴定食品物种可以采用基因检测技术快速准确地分析出食品中含有的全部动植物原料成分, 不仅如此, 该技术还能对同一种原料的不同品系进行精细区分, 甚至可以追溯到特定的生物个体。在基因对食品物种鉴定过程中, 基因检测技术具有独特优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特异性好; (2) 灵敏; (3) 快捷。目前基因检测手段食品成分的物种鉴定, 主要用于动物源性食品, 植物源性食品, 高附加值食品如燕窝, 冬虫夏草等, 特殊深加工食品如食用油等。

3 基因检测技术在国内行业的发展现状

基因检测在我国的发展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正在越来越快速, 其发展现状可以通过国内最大、最规范的几家基因公司的发展状况来反映。中国的基因公司数量众多, 但实力强大的主流公司只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安诺优达、达安基因、诺禾致源、百迈克、凡迪生物等, 数量不超过十家[7]。在1999年, 基因产业又添新成员———华大基因公司, 该公司的核心人物全部来自人类基因组的中国部分。目前员工数量超过5 000人, 最近几年公司的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0亿元级别。该公司业务范围广泛, 几乎囊括了其余公司的所有业务种类。而行业中其他各基因公司所涉及的业务范围都没有明显差异, 他们主要靠的科技服务和医学服务的收入起家。华大基因公司业务涉及面广, 主要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单基因病、新生儿筛查、肿瘤个体化治疗、遗传性肿瘤筛查、心血管病筛查、血液病筛查等项目。无论从测序仪器还是人才储备来说, 都是中国基因检测行业的老大。而同行中贝瑞和康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和科技服务, 很少涉及其他领域, 在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这个行业中只有华大基因的市场占有率高于贝瑞和康。

目前国内基因检测行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3.1 推出了自己的测序仪, 逐步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世界测序仪市场很长时间是由Illumina和LifeTech这两家美国公司垄断的。2013年的测序仪市场份额的91%被这两家美国公司所占有。其中Illumina占比达到53%, LifeTech占比38%。而现在Illumina、LifeTech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的的垄断情况正在被中国自己的测序仪逐步打破。美国基因检测仪公司Complete Genomics (下称“CG”) 于2013年3月被华大基因收购了。其中测序仪是由华大基因子公司华大制造负责生产制造, 他们正在推出不同型号和不同用途的产品。目前基因检测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已率先得到了解决, 而且, 该公司生产的基因检测设备比较便宜, 价格仅仅是进口设备的1/3到1/6。目前测序仪全球分布的热点区主要在中国的深圳 (主要是华大基因) , 南欧, 西欧和美国。

华大基因测序仪BGISEQ-1000, BGISEQ-100已经上市, 一定程度上削减了Illumina、LifeTech公司的份额。在国内, 除华大基因外, 诺禾致源公司也具备生产基因测序仪的资质。同时, 也不乏有些公司合作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测序仪, 其中就包括达安基因与LifeTech合作、贝瑞和康与Illumina合作等。这一系列举措使美国在国际测序仪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巨大挑战。

此外, 国外公司对该产业上游包括的与基因测序相关试剂、耗材、软件等并没有形成垄断, 国内厂家完全有实力生产其中的一些试剂、耗材。而与之相关的软件开发更是中国的强项。

3.2 市场:从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向肿瘤、心脑血管过渡

继无创产前测序竞争开展数年后, 国内的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市场, 除华大基因外, 安诺优达、诺禾致源等体量较小的公司也开始布局肿瘤市场[8]。目前中国市场上涉及肿瘤种类最为全面的肿瘤套餐正由华大医学推向市场, 该套餐的目标客户既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 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

安诺优达与华大医学不同, 该公司不追求肿瘤覆盖种类, 在发展初期, 安诺优达专攻乳腺癌、卵巢癌等, 因为这是女性易发肿瘤, 并力求把这几种肿瘤的检测、解读做精、做细, 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

诺禾致源甚至放弃了无创产前市场而将所有精力集中于肿瘤测序。在无创产前市场位居第二的贝瑞和康在2014年7月公布“无创单基因疾病检测方法”, 涉及到肿瘤领域, 只是称“该方法对肿瘤检测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肿瘤测序方面尚不明朗。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则于2012年推出了“TM15检测”, 该产品定位于早期筛查, 并未涉及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 下一个较为成熟的产品应该是心脑血管基因测序,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成递增趋势, 该疾病的致死致残率并不低于肿瘤, 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到提前预防、早期发现是很有必要的。猝死预测是心脑血管基因测序包括的诸多产品之一, 但目前各公司都未披露具体项目。

国内各公司中, 种类较多、技术较为成熟的还是属于华大基因的心脑血管基因测序产品。

以心源性猝死为例, 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当属华大基因子公司华大医学, 该公司可对5种与心源性猝死疾病相关的54个基因进行解读。

4 亟待推出灵活开放的监管政策

中国基因产业的监管滞后于产业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虽然各基因公司均在开展如无创产前业务等, 但国家在2014年6月30日前没有审批任何临床类基因产品。

目前, 国内唯一获得审批的临床类基因产品是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 深圳市将这一检测及器械纳入了医保范围。此外, 2014年1月, 国家食药监总局明确将基因测序仪等3个产品界定为医疗器械:基因分析仪为Ⅲ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 (测序法) 为Ⅰ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9]。

卫计委在12月22日公布华大基因和达安基因为第一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 即将开展产前筛查与诊断专业试点。此前, 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也在国家卫计委审核通过了, 国家在2013年9月批准首批试点单位, 从批准之日至今, 国内共有三家具有国有背景的公司或机构获批: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和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

国内的监管方式中深圳市走在最前列。深圳市的做法是由民营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 医生依据独立报告进行诊断, 这也是借鉴美国LDTs (CLIA) 模式 (实验室开发诊断试剂监管模式) 。

目前, 从测序技术和市场需求层面看, 基因测序已经做好了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各项准备, 广大消费者在此方面的需求也很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测序技术在很多领域已得到科学的验证, 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筛查、肿瘤体检、肿瘤个体化治疗、心血管体检等。随着基因产业的不断发展, 亟待出台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政策, 其中, 中科院院士杨焕明就强烈呼吁监管部门应该采取更加开放灵活的政策对待基因检测。

4.1 无监管到叫停、再到试点申报

(1) 2014年以前, 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基本被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两家垄断, 基因检测设备基本靠进口, 基因检测服务主要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而这一切均处于无监管状态[10]。

(2) 2014年2月, CFDA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通知, 宣布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所有医疗技术需要应用的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用软件等产品, 如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护、治疗监测、健康状态评价和遗传性疾病的预测, 需要经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 并经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已经应用的, 必须立即停止[11,12]。

(3) 2014年3 月, 基因检测被叫停一个月后, 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13]。通知要求已经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 且符合申报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试点, 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同时明确申请试点的基因测序项目, 如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14]。

4.2 企业申报

(1) 国内龙头企业的“两手准备”。基因检测行业中以贝瑞和康为例, 目前国内企业通过CFDA认证, 将基因检测技术合法化, 有两种途径可以走:一是按照卫计委规定, 申报临床试点。二是通过和Illumina合作 (产品买断贴牌模式) , 向CFDA申请注册新型基因检测设备。二者只要有一项通过审核, 均可合法进行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基因检测业务。与国外公司合作的“快速通道”。目前行业中如华大基因, 贝瑞和康, 达安基因等这些领头企业, , 都已经启动了报批和注册工作。与国外仪器生产商合作也是他们普遍采用的方法, 通过授权或买断产品, 到国内贴牌的模式。运用这种模式申报与审批相对比较快。如果进展顺利, 国内这种仪器设备的正常审核时间约为1~1.5年, 这种模式具体操作方法就是用国外的仪器及技术, 但在申报CFDA时走的是国内的仪器设备通道。

(2) 外企入驻中国市场。外企入驻中国市场也有两条途径。一种模式申报的是国内的产品,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合作贴牌模式。另一种途径是通过自主申报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为进口产品申报, 首先该产品需要有FDA的批文, 然后在中国国内走CFDA的进口申报程序, 据了解, Illumina等外资公司也用这种方法在中国进行进口产品直接申报, 但是所需时间会更长。

5 结语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9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把关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检测机构能否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成了影响工程质量优劣判定的关键因素。在目前检测市场准入条件相对宽松,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检测机构多种体制共存的现状下,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极个别检测机构或检测人员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行为时有发生。检测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有增无减。哪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信,成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感到困惑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当前经济秩序中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靠健全法制,靠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建立检测机构信用体系,推进检测机构的诚信建设,有利于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检测市场正常秩序,维护守法经营者的利益,是维护公平竞争的检测市场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

2 检测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要点

2.1 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以往的行业主管部门对检测机构的管理主要是审批和年检,无论好的、差的就像过筛子一样过一遍,耗去主管部门大量的精力、时间和社会资源,而效果并不明显,短短的时间里也难发现问题。应该看到,大多数检测机构本身在适应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愿望,有对良好市场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的期待,真正扰乱市场秩序的只是一小部分机构和个人。如果把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纳入行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就能随时掌握每一家检测机构的情况及市场动态,对谁好、谁有问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检查就有针对性。重点盯住有问题的机构抓整治,逼其要么彻底改好,要么就退出市场。这样不仅减少了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成本,同时也为守法经营的检测机构创造了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检测机构的行为是通过其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还可对检测机构中的从业人员进行信用考核和管理,建立检测从业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并与个人的职业资格联系起来,这样在机构内部也形成一种约束机制。

2.2 建立信用体系管理制度

建立检测行业信用管理体系,行业主管部门首先要制定实施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和检测机构信用评价办法等相关的操作文件,制定的办法要切实可行,易于操作。根据各类信息进行信用评价,制定评分细则,可以将评价量化成分值记录在档案中,并将总分值划分成若干档次以此给检测机构评定信用等级。在制定信用评价办法时,把检测机构的行为分为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规定良好行为的种类、鉴别、分级或加分值,规定不良行为的种类、鉴别、严重程度分级或扣分值、记录及处理方法等。

如何评价检测机构的信用是建立信用体系管理制度的重点,确定由谁来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和背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大量接受的是委托检测,委托检测方即检测机构的客户主要是建设工程责任主体中的施工方,客户的意愿是不管实物的真实质量如何,所委托检测的报告要合格,而公正地提供检测是检测机构应遵循的原则,两者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你越公正、准确越不受欢迎,你能弄虚作假、能兑现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承诺,客户就对你满意,所以单纯从检测机构的现有客户群体中获取其诚信评价是不可取的。从表面上看施工方是检测机构的直接服务对象,实际上,真正需要了解工程质量真实情况的是业主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机构,他们期望检测机构提供公正、准确的检测结果,这个群体是检测机构潜在的服务对象,其意愿与检测原则是一致的。制定评价办法时应考虑如何吸纳这个群体或者更广大社会群体的意见。

2.3 为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建立信用档案

行业主管部门为每一个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的建立应遵循“真实、及时、公开、公正”的原则,应方便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查询检测机构的信用信息,方便社会公众监督、举报检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

检测机构信用档案的内容应包括检测机构的基本信息、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在内的各类诚信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注册信息、资格信息等,如机构名称、法人代表、组织结构、资质等级、业务范围、计量认证、历年年检情况及历年信用情况等;良好行为记录包括获表彰、奖励、表扬等情况的记录,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受处罚、通报批评、违法违规行为等的情况记录。

检测人员信用档案的内容同样应包括检测人员的基本信息、良好行为记录和行为记录在内的各类诚信信息。人员基本信息包括人员的学历、职称、履历、执业资格或上岗项目、继续教育、学术水平等情况;良好行为记录包括获表彰、奖励、表扬等情况的记录,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受处罚、通报批评、违法违规行为等的情况记录。

2.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构建社会监督体系

为方便社会公众查询检测机构的信用信息及举报或投诉违法违规行为,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信息平台,将检测机构的信用档案及相关制度上网公示,并设立网上投诉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充分发挥市场监督手段。

根据省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管理检测机构资质,市、县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的模式,信用档案的建立应实行省、市二级信用档案系统管理连通,有条件的话还应与建设部有关的网站连通。

2.5 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检测机构信用档案并将其公示提供给社会大众使用,是行业主管部门对检测机构和建设工程检测市场秩序创新监管的一种手段,目的是督促检测机构重视诚信建设,引导市场监督体系形成,促进检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但社会公众的监督不能完全代替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相反,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应该加大,要树立威信,形成威慑力。除网上收集信息外,还要构建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信息渠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监督、检查。如从社会上聘请检测行业监督员,效仿“微服私访”进行考察等。

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督信息应进行正确处理、分析,对已经核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投诉一定要严肃处理。在对检测机构的评价或考核中,对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实行信用评价一票否决制。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检测机构的诚信建设,营造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检测市场环境。

2.6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营造诚信经营市场环境

要充分利用检测行业信用评价的结果,在检测行业管理及其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政府和社会对诚信者的肯定和扶持,让诚信经营者得到经济上的利益和好处;要让信誉差的机构和人员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增加其经济成本或丧失市场等。行业管理部门应努力建立这样的一套机制,通过市场来调控、促进检测机构自发地诚实守信经营,从而创建理想的市场环境。

3 结语

诚信建设是行业管理的至高境界。这就要求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立信用体系、建立机构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管理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尽责,从上到下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对检测机构而言,诚信是根本,是一种精神,是无形资产,未来的竞争是质量和服务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信用的竞争。良好的信用来之不易,因此,检测机构要始终如一恪守职业道德,要倍加珍惜维护自身的信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佳,刘进芳.诚信是工检行业自律管理的重中之重[J].建设科技,2006(16):76-77.

[2]郝晶,孙国平.关于太原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0,36(23):232-234.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篇10

会议由住建部建筑电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兰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司炳君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主编单位,希望大连理工现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能够担负起责任,制定出先进、科学的《规程》,为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同时将为编制组成员提供技术、管理、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编制工作中。智能分会会长黄久松表示,《规程》酝酿已久,将对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产生重大意义。在检测过程中,一直存在定性、定量内容较少的问题,因此《规程》将对各个子系统的综合运行指标进行评定。希望各编写人员结合智能建筑工程实际状况,使《规程》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使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处长吴路阳在致辞中对编制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一定要高度重视编制工作,提高责任意识,标准质量和水平的高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品质的好坏;其次,认真做好编制工作,提高编制质量,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做好相关标准间的衔接和协调,做到相互支撑;最后,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好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限要求,加强质量和进度管控,确保保质、按时完成任务,并做好资料归档管理,为标准实施打好基础。他希望大家在编制过程中团结协作,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为《规程》编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规程》主编、大连理工现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高工姜文谭向与会专家汇报了编制大纲和工作进展。与会者针对编制大纲、编写内容和任务分工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成立了由检测单位、研究院、高等院校等成员组成的编制组,并进行了任务分工。

上一篇:探寻德育工作的本源下一篇:宠物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