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学会发现

2024-06-05

引导孩子学会发现(精选六篇)

引导孩子学会发现 篇1

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时效的新闻、最新的技术、有趣的游戏以及超越国界的聊天软件等,使得许多人倾心不已。但与此同时,一些无孔不入的网上“垃圾”也让许多满怀希望的老师、家长忧心忡忡。某名牌大学文科专业的一名女生沉迷于网上聊天交友,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在机房,导致学业荒废,期末考试不及格,学校放假之后,同学们纷纷回家,她却必须留在学校补写论文。在家庭电脑用户中,一些孩子有条件花更多的时间“上网”学习,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小“网虫”们将85%的时间都用到玩网络游戏上,其中不少人还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了一些不良低俗的信息和游戏。家长们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真担心他们陷进网里爬不出来。有的家长就直言不讳地说:“早知这样,还是不买电脑的好!”

笔者认为,不能因为网上“垃圾”的存在就因噎废食,随便对孩子关闭网络之门。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上网,使他们通过网络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扩大知识面,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同时也必须对孩子加强教育和引导,即孩子必须完成每天的功课后,才能上网了解信息,这些信息应当有利于开拓视野、增进知识,因特网上有的游戏内容也是好的,既可以开拓孩子的智力,还可以提高英文的阅读能力———这些游戏通常都用英文书写名称和内容,孩子在玩游戏时,几乎人人手边都放着英文字典,以便随时查阅。通过游戏,他们还可以学到许多中外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增长见识。家长们应经常给他们以正确引导,对已经“上瘾”的网虫儿,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合理改造”,不能“一棒打死”。

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篇2

1.让孩子参与劳动

整齐干净的家,可口的`食物,这些都是父母辛勤劳动的结果。年幼的孩子只会自然地享受这一切,而不知道这背后父母付出了多少,因而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父母如果能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孩子们的感受就会发生完全不一样的变化,他们就知道这一切得来有多么辛苦和不容易。比如,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让孩子这着拖地,学着做饭。通地实施,他们懂得了这些都很辛苦,从而在心底里蒙生父母辛苦了的念头,这也就是孩子学会感恩的苗头,从而他们懂得珍惜食物,主动帮助父母做点家务,就算他们嘴上没有说要感恩父母,但他们已经在用行动说话了。

2.看感恩电视或电影

有些时候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不要埋怨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感恩是怎么回事。他们认为父母帮他们做好一切是应该的,也就不会去想感恩,更何况孩子连感恩是怎么回事都没理解到,也就不能责怪孩子不懂得感恩了。父母可以找一些传统的感恩孝亲电视或电视给孩子看,通过其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感恩。只有在孩子懂得了感恩之后,他们才能学会感恩。

3.给与孩子责任

当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里,父母有没有想过是自己没有给孩子责任感呢?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之后,孩子才能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受到陌生人或是朋友同学家人等的帮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因而他们也就懂得了感恩,当他们帮助了你,你要跟他们说谢谢,这就是感恩的心。父母可以适当地给与孩子责任,让他们明白,责任心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4.榜样的力量

发现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 篇3

现在,朋友的儿子由于在电脑和物理上的优异成绩已被保送上了清华大学。他不仅可以天天进入他的科学世界,而且还能用电脑按照朋友的要求,以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为他们剪辑甚至改编舞蹈教学音乐。

试想。假如朋友当初扼杀了孩子天性中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强迫他每天耗费一两个小时在钢琴上,那么他们家就失去了一个未来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却多了一个厌恶音乐的庸人。

其实,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的出发点应该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完善孩子的天性,要以孩子对某种艺术的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琴也罢,学画也罢,都是为了让孩子更懂得生活、热爱生活。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家长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去诱发这些天赋。例如对具有各种语言优势和技巧的孩子,其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多听、多阅读,并鼓励他们用外语自由交谈和写作;对善于抽象思维、概念清楚、喜欢探索事物间相互关系这种理性思维更强的孩子,应多让他们玩逻辑游戏,给他们讲推理故事,对他们提出的寻根究底的问题给予理性的解答;对最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喜欢亲自动手做事的整体动作型孩子,让他们参加各类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参加戏剧活动并担任角色,参加手工活动和体育运动;对有音乐艺术天赋的孩子,美妙的音乐、和谐的旋律对这些孩子最有益处,可以让他们上各种音乐课,观摩各种音乐表演,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独唱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发现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远比家长强制性地让他们去学习更有效果。

引导孩子学会发现 篇4

一、创设课堂情境, 让观察发现情境交融, 深入人心

在美术课上, 应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 让他们在情境中观察、体验, 并让这种体验能逐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使他们在自我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教学“吉祥图案”一课, 课前我找到一个小时候在苏州生活, 常和家长游玩苏州园林的小朋友, 请他带来一些其在园林景点的留影, 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传统吉祥图案的知识。我们还一起欣赏了园林里的其他景点和更多有趣的吉祥图案。学生刚开始觉得图案有些太老土, 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也就不感兴趣。后来在欣赏园林美景时了解到作为装饰的吉祥图案, 有谐音的有趣内涵后就变得感兴趣了。如我们说道, 园林的地上有“五福捧寿”的图案, 游人们只要一个蝙蝠一个蝙蝠地挨个跳过去, 就能接到福气了。学生特别开心, 恨不得也去图片里跳一下。再后来出现的图案, 孩子们都能主动仔细地观察图案, 猜测寓意。吉祥图案深深地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尤其在后面“做贺卡”的课上, 有个学生还特地在贺卡上画了个自己设计的吉祥图案, 送给长辈。看来美术课上的体验已让他把美好的事物自然地带进了生活。

二、开展丰富的创造活动, 注重观察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观察的基础, 通过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 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 感知事物, 分析事物, 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如“生活日用品联想”一课, 要求学生利用普通的事物创造生动的形象。学生在创造中互相启发, 画出了很多有创意的造型:他们把勺子变成了大象、吉他, 把杯子变成了浴缸, 把酒杯变成了金鱼, 把锅子变成了水果……一些普通的东西竟然能变出这么多东西连学生自己也没想到。下课前, 我问学生今天最自豪的是什么, 学生都说设计出了有最意思的东西。我利用学生的这份激情开始引导:“我觉得今天你们都有了一双和别人不一样的眼光, 这些日用品在别人眼里都是普通的东西, 而在你们的眼里却变成了生动有趣的事物, 说明你们会用美术的眼光观察了。我相信, 用这种眼光观察, 你们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后来的多次造型教学中, 学生还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三、拓宽学生眼界, 注重观察的延展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去体验。今年的“世界无烟日”, 学校开展了一次禁烟主题系列课程。在美术课上, 我让学生创作一幅倡导世界无烟的画。课上与学生交谈时, 我发现他们对无烟的理解就是不吸烟、早戒烟等, 这种片面的认识将会限制他们的观察范围。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绿色无烟”活动, 让学生阅读大量关于这方面的书籍, 进行一个小型的知识竞赛。同时, 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生活调查, 填写一个禁烟信息卡, 并让他们写一些调查体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有了更深的认识, 也有了更广泛的视角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创作了很多有新意的宣传画。学生在这次主题活动中, 都有了一次真实的体验, 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视觉的拓宽同样打开了其思维的大门, 他们的禁烟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四、设置恰当的教学环节, 让观察更主动、体会更深刻

在美术教学中, 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如在植物写生的课堂上, 课前我搬来一盆兰花。从学生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植物并没多大兴趣, 因为这是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于是, 课堂上老师即兴写生, 学生都不由赞叹:“好像呀!好美呀!”“其实这个一点也不难, 你们都能画的很好!”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态势、花盆和叶的造型等。渐渐地, 学生的脸上都有了惊喜之色。“从我这个角度观察到的和老师的不同, 这盆花整个造型不是倒三角的, 而是像梯形。”“兰花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但我发现它虽细却很有力度。这株兰花充满生命力, 我要用有力而流畅的线条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它怎么会这么有力?”面对这盆常见的花, 学生有了新的发现, 提出了问题, 观察体会变得积极主动。还可巧妙设置各种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观察感悟。

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心得体会 篇5

四(1)班 李向阳

该堂课老师分三个部分给我们作了讲述。

第一部分是互动环节,主要测试出家长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人际交往离不开与人交流,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交流的,需要家长教育和引导孩子。如果家长没有好的人际交往,又怎样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呢?

第二部分是讲了些案例,引导大家的思考,以便发现问题和引发思考。

第三部分则教给了我们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互动环节中的第一个问题,老师问“是否曾经刻意讨厌过某些人或看某些人不顺眼?”我曾经有过,跟自己不合拍的人会觉得心里堵得慌,没有换位思考自己又何曾不让人讨厌过呢。第二个问题“是否当着孩子的面埋怨或指责老师?”很荣幸这个我们都没有,都尽力在维护老师的尊严,所以孩子对老师是特别尊重。第三个问题“平时能否接受他人的善意的批评?”这个我也能做到。真正能使自己进步的是别人的批评,而不是奉承。遗憾的是老师提出的第四个问题“在孩子3岁后是否给孩子灌输过人际关系的思想?”这点做得很不到位,没学家庭教育前也不知道怎样引导。我以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能学会,不用我们刻意教呢。第五个问题“孩子在吵架或受人欺负时是怎样解决的?”这点我们一般很少找对方的不是,还算马虎过关。

在如何培养孩子学会与人正确交往的习惯这节里,老师教了我们6个方法,分别是:

一:家长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对孩子今后人生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关心,聆听,合作,分享等等,要求孩子以平和,对话,协商,非暴力的方法来处理矛盾,解决冲突。

老师举了个例,说有个叫荷马克叻崴的男士,既不年轻又不英俊,还不富有,但他能在15分钟让别人对他产生好感。

要做到交流畅通的话,与人交谈时就要少谈自己的事情,多谈对方的事情,让人感受到对对方的尊重,这样才容易被别人喜欢和接纳。

卡耐基也说个:一个成功人士,专业知识占15%,人际交往占85%。据研究,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智商普遍比较高,比较聪明活泼,且学习成绩好。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不但与人相处融洽,且能从别人那里学到更为广阔的知识。

人际交往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

我家的情况:在我学家庭教育之前没足够重视,也没专门学习和训练。从现在开始,要提高重视度,时刻抓住教育契机。

二:教育教育和引导孩子拥有乐观、豁达的性格。这方面的引导,我虽然做了一些,但总的说来做得不够好,只是停留在说教和理论上。语言有时显得是那么苍白,不能让孩子信服,说多了还让孩子觉得罗嗦。没用鲜活的例子来告诉孩子怎样做。

以后的方向:做个家庭教育的有心人,用身教来告诉孩子什么叫乐观、豁达。

三: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会用心倾听他人讲话。

说话或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盯着对方,看对方眼睛和面部表情,察言观色。这样对方才知道你是在认真倾听。让对方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让孩子学会在别人不高兴时安慰别人。这需要从家里面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引导孩子。儿子说话时眼神有时候会游离,甚至边玩边说。这点在没学家庭教育课之前我跟儿子说过,告诉他怎样做才正确,但没能一直坚持。

以后要更加注重这个问题,用雄鹰老师举到的例子的方法在儿子身上试试,看看效果。

四:家长要鼓励并提供条件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到小区跟小伙伴玩,开始孩子会感觉陌生,需要家长的可以先带着孩子融入,不要担心被排斥。然后慢慢放开手,让孩子融入团队。

要想被别人接纳,先要认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弱化别人的不足。不要拿自己优点跟别人缺点来作对比。

告诉孩子:拥有新朋友,多一份快乐,朋友越多,快乐越多。是呀,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歌词也唱到,朋友多了路好走。

反思自家情况:儿子喜欢跟小区的同学玩,但很少跟小区其他不认识的小朋友玩。以后多鼓励并亲自带孩子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去。

五:允许孩子带玩伴或同学来家里玩。家长做有心人,通过自己良好的形象,让小朋友喜欢你尊重你,从而更喜欢你的孩子,家长根据小伙伴的优缺点,引导孩子学别人优点,不学缺点。

老师举了他儿子小路和一群小朋友去另一个朋友家玩,其他小朋友都穿着鞋子上楼了,唯有小路制止他们,叫他们不要把主人家屋子搞脏了。小路在离开主人家时礼貌的跟阿姨说:谢谢阿姨的招待,给您添麻烦了。

那位阿姨感叹,是不是孩子天生就这么懂礼貌,是不是天生就能这么说大人话。

老师说在小朋友带小伙伴来家里玩时,要告诉朋友尊重主人的父母,走的时候要帮主人收拾干净房屋才能离开。

自家情况:儿子也经常带同学来我们家里玩,但到家里是几乎是玩电脑或看电视,我们也没有刻意去引导孩子。

实在感叹老师的随时随地对孩子教育的精神,相比之下我在这方面懒惰太多,思想跟行动上都有些懈怠,期待的是孩子自然的成长。

六:家长要教孩子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

在与人交往的具体的方法方面:孩子现在能做到使用礼貌用语,能宽容对待别人的缺点,是个守信用的孩子,也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带动下,孩子基本能做到主动打招呼,基本能做到不无故打断别人说话。在主动给予不求回报,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组织和领导能力方面还需要好好引导。

教育孩子没小事。玩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故事啊?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引导不好,就为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了障碍的种子。

在这里提出来,希望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的办法,以共勉。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欣赏 篇6

儿子最近因为学习上的问题受了点小挫折。在最近一次的语文考试后,儿子带着一份68分的考卷成绩,面带愧色来到我身边,一边交给我他的试卷,一边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总结》,抑或叫作《保证书》。上面用自己认识不多的字与拼音书写到:本次考试成绩不好,非常惭愧。下次努力学习,争取考出100分。

看了看他的《保证书》,我笑而不语。他更加心中没谱,上来就搂着我的脖子,开始撒娇:“妈咪啊,我下次一定努力的。你要相信我!好不好?”

我摸着他浓密的头发,亲了他一口:“妈咪相信你!”

儿子释怀后,松了口气。

女儿看了很得意:“宝仔还说自己数学比我好,结果我得了两次100分,他一次都没有得。他又不认字,我语文本来就比他好,这次我得了92分呢!”

儿子一扫刚有的神采飞扬,沉默不语。

我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拉着女儿:“你们都知道,我从来不在意于你们一时考了多少分,而更想知道的是,你们出错在哪里?现在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的卷子都错到了哪里呢?”

女儿蹦蹦跳跳地说:“我有几个字的拼音写错了。”

儿子声音低沉:“我有好多字不认识!”

女儿接口说:“宝仔不认字,所以就会错很多。那上面的字我都认识,所以就不出错。”

儿子继续沉默……

我紧紧地握了握儿子的小手:“知道错到哪里,我们努力改正就好。所以不着急,就像你自己说的,努力了一切都可以改变的!”

事情变化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了儿子的点滴变化。

首先,他开始有些抵触语文,尤其是对于生字以及作业。当他看到生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认字”而非“我要认识它”;同样当他写作业的时候,语文作业开始明显地拖延,一拖再拖,原因是“我不认字所以写字很慢”!

其次,他拒绝语文方面的课外练习。每次做题的时候,他总是愁眉苦脸,想尽办法找理由不愿面对。尤其是课课练本身难度略高于语文课本。

再次,他开始拒绝自主阅读。认为阅读太慢、太难。

而这一切都是他不自信的开始,同样这也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反正我不认字”已经成为儿子的口头禅。这让我很是郁闷。而这里面的变化,还有一点让我很担心,儿子在心里是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学习了,但是依旧不认字或者考试不好,这对于一贯自信的他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所以才如此懈怠。

典型的案例如,我夸他语文作业速度越来越快,字也越写越好的时候,他的反应不是开心而是疑惑:“妈咪,你说的是真的吗?可是我看着我的字很丑啊!”

“有的放矢”的帮助

深刻寻找原因

我思索再三,认为这次考试成绩是儿子学习态度的一个分水岭,而我只是和他一起简单地核对、改正了试卷中出错的地方,并没有认真去寻找试卷中出错的深层原因,这是我不该忽视的地方。

回过头来再次认真地看儿子的试卷,并和他的语文书加以对比,发现儿子的错误主要源自于不认识语文书中的二类词。语文书上的一类词是每次老师布置作业的重点生字,而二类词是每课课后的另一类字,我和儿子的确都疏忽了。

另外的错误在于儿子对于所认读的字没有区别,比如用“有”组词,儿子就写“朋有”……诸如此类的错误也有三五。

还有儿子在考试中没有技巧可言,在试卷中间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就开始埋头苦想纠结不已,导致在有限的时间里没有做完后面本来简单又会做的题目。这样一来扣分也不少。

所以,儿子并非是没有认真听讲,也不是说不认真学习或者如他所讲“不认字”,只是忽视了某一类必须要学而没有学的字,并且没有正确的方法而已。现在需要的是增加儿子的信心。综合儿子这种情况,有什么比下次考试成绩突出更能激发他的信心呢?既然如此,我就有目标地开始吧!

鼓励孩子自我发现

我开始鼓励儿子自己去对比试卷,找出自己错误的地方与课本一一对照。很快儿子也发现了原来那些字都曾学过。他“恍然大悟”:“我说这些字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但是都不认识呢!”

我告诉他做卷子时应该有的方法和心态。例如手里拿到卷子,需要先整体浏览一下试卷,做到心中有数;开始做题的时候,直接跳过那些压根不会的,可以直接先留白不写;对于需要思索的也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可以做个简单的记号;而对于那些胸有成竹的题目,需要从头到尾先全部搞定;再回过头来看那些做了记号的留白的题目。我没有强迫他必须如此,但建议他在下次考试中可以先试一试我的这种方法是否有效。

我做了字卡,把上次考试写错的字全部列举出来,加强学习、复习和记忆,并且力争每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重复认读字卡并组词。重点突出“同音不同字”的字组词上面的区分。

语文的课课练我暂时放弃了。本身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下,想要去提高孩子的水平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我现在没有必要去打击他那脆弱的信心。

而阅读由过去文字较多的书转变为大字绘本与唐诗,简洁明了的几句话让儿子逐步认读,同时简化了学习的难度,避免“欲速而不达”的结果。

育儿没有止境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儿子已经用98分的成绩让自己笑得开心爽朗,并且把心中曾有的“不认字”阴霾渐渐吹散。

我用他通过自己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告诉他:学习不怕不会,而怕退缩;不怕不懂,而怕没有找对方法;不怕失败,而怕丧失自信。而自信是学习之本,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尤为重要!相信自己一切才皆有可能!只有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勇敢地面对,自我欣赏才能让自己有所前进!

育儿没有止境,作为妈妈,我既不能在儿子偶有失利的时候盲目失望忧伤,也不能在孩子小有成绩的时候妄自乐观看不清方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使是对孩子的鼓励,也不能泛泛而行,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更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欣赏,肯定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成长的意义。

育儿之路漫漫,但愿我可以潜心求索,和孩子共同成长!

上一篇:技术内生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