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

2024-06-04

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精选十篇)

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 篇1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而且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规律来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 领略内容大意, 帮助理解, 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题句, 获取大意, 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 抓住中心, 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细节的关系。

跳读:寻找所需信息, 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 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 抓住文章脉络。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 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 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能力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 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阅读的基本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篇2

段落大意是指段的主要意思,是对一个段落的基本内容的简缩和初步的概括。段落大意要用明确、完整、简洁的语句表达。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组成的。这里的段是指自然段、小段,也叫小节。它是由一句或几句话连在一起,自成段落的。在书写格式上,是以开头空两格的形式为标志的。一般情况下,每段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

大段,是指结构段,也叫逻辑段。它是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这些自然段内容上是紧密联系的。

一篇文章通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能使我们了解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组织材料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同时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概括段意,可以直接通过阅读句概括全段段意,也可以先给自然段划分层次,概括出层意后再归纳段意。一般比较简单的自然段采用前面的方法,比较长、结构又比较复杂的自然段采用后面的方法比较稳妥。

一、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

1、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是:明确、完整、简练、连贯。

“明确”是指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一般用叙述语言表示。“完整”是指段意的语言要完整,不能是半句话,也不能是一个词组,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简练”是指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不罗嗦。“连贯”是指概括出各段的段意或各层之间的层意应该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把各段段意连续起来看,就是一篇文章的脉络及主要内容。

2、概括段意还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概括段意要从内容的角度概括,而不能从思想角度概括,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3)、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是词或词组,也不能是疑问句,而应该是陈述句。请看下面这段话。

红色的光透过雪雨和雾气的本领很强。司机在恶劣的天气里,老远就能看到醒目的红色信号,引起警惕。所以红光用来禁止通行。黄光的亮度大,在阴雨和雾天,透雾的能力也很强。变灯时,黄灯一亮,就告诉司机:“注意啦!准备停车!”“注意啦!准备开车!”绿色,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颜色,看了以后使人感到舒畅、愉快,象征着平安,所以把绿色作为通行信号。

以下是四个同学概括的段意:(1)

光的特点。

(2)

红光、黄光透过雪雨和雾气的本领很大。

(3)

红色的光透过雪雨和雾气的本领很强,司机能看到红色信号,引起警惕。黄光亮度大,透雾的能力也很强。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看了以后使人感到舒畅、愉快,所以作为通行信号。

(4)

红光、黄光透过雪雨和雾气的本领大,信号醒目。绿光使人感到舒畅。

二、概括段意的步骤

1、弄清全文的内容

2、读懂自然段的内容,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区别主次

3、选择最合适的归纳方法

4、用明确、完整、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

三、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摘句归纳法

摘句归纳法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就是从文章中找出足以表达段意的句子,可以把它摘录下来直接作为段意,或者稍加修改作为段意。有中心句或过渡句的段落往往可用摘句归纳法。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有时能作为前后两段话的段意。

用摘句归纳法要谨慎。必须先弄清这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看看所摘的句子是否能明确、完整、简要地表达段意。同时也要注意摘录的句子是否需要修改加工。

请看下面两段话。

海南岛是个宝岛,是祖国南海的一颗明珠。在那里,椰子、槟榔、芒果、木瓜、香蕉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橡胶、油棕、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在五指山区,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各种名贵的树木,还有珍奇的热带、亚热带动物。在环岛的海洋中,海滩上,盛产鱿鱼、马鲛鱼、飞鱼、龙虾、麒麟菜,还有海石花、海盐和五光十色的海螺、海贝。在平原地区,一年四季可以种植庄稼,水稻一年可以收三次,树木四季常绿,鲜花四季常开„„一句话,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是一座巨大的万宝库。‖

海南岛不但是美丽富饶的宝岛,还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宝岛。早在1926年,当地的汉族群众和黎族、苗族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成了琼崖游击队,同国民党军队、日本侵略者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你会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吗?试一试。

[练习]请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以下各段的段意。

1、下午,我们几个人攀谈起来。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八仙桌子”自然保护区资源非常丰富。这三万多亩林子,简直就是一片林海,不仅有松树和各种果树,还特别适合次生阔叶树生长。这里还有二百多种可以入药的植物。森林中野生动物也很多,地上跑着狍子、狐狸、豹,树上有几十种鸟在鸣叫,给这片森林增加了生机。

2、在西沙群岛辽阔的海面上,成千上万的海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海鸟中数量最多的是一种白鸟。清晨,白鸟成群地飞向大海寻找鱼群;傍晚,它们又成群地飞回岛上,住进巢里。最大的海鸟是信天翁,它的翅膀就有两米长,它能连续飞行好几百公里,不用停歇。最珍贵的鸟是野鸭,用它的羽毛制成的衣服,又轻又软,穿在身上暖和极了。这里的海鸟种类繁多,有的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这里可真是鸟的世界啊!

3、你问我的弟弟吗?他名叫甜甜。弟弟的模样长得可招人喜爱哩!浓黑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好像那熟透了的鲜苹果,一笑,腮上就显出两个小酒窝。别人都夸他聪明可爱,我呢?也很喜欢他,可又觉得他有点傻乎乎的。

4、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他们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引人注目。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老师像桥一样辛勤。多少静静的深夜呵,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那作业本上的条条批语,个个红钩,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着自己。老师像桥一样无私。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就,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老师呵,您为我们无私地贡献了一切!

(二)联词归纳法

联词归纳法就是找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词语,然后将其摘出联接在一起作为段意。

用联词归纳法必须认真思考所摘出的词语能否表达段意,把词连在一起时要注意语句通顺,别扭、累赘都是不可取的。

请看下面这段话。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用笔在原文上划出有关词语,然后把它们稍加整理联结起来。

那是去年五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左小腿骨折,被送进了医院。消息传到学校,同学们非常关心地来医院看望我。

七天以后,由于我一再要求,医生同意我出院。可是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又要上班又要忙家务事,我自己还是上不了学呀!正当我为上学的事为难时,同学们伸出了友谊之手。大家轮流,每天早上接我上学,每个课间扶我上厕所,每天中午为我打饭,每天放学送我回家,每次换药背我上医院„„整整四十五天,同学们从未间断。

这段话的段意是:“我”小腿骨折住院了,同学们都来看望“我”。出院后,同学们每天接“我”上学,送“我”回家,四十五天从未间断。

[练习]用联词归纳法概括段意。

1、有一天中午放学后,学校里其他同学都走了,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洒上了水。然后,我满头大汗地跑回了家。下午,老师一 进教室就微笑着把目光投到我身上,全班同学都会意地笑了。我心里觉得甜丝丝的。

2、我的妈妈是个儿科医生,她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一双普通的手。这双手不曾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曾创造过什么了不起的奇迹。但这双手整天忙碌不停,缝纫、绣花样样都行,还常与抹布、脏碗、脏衣服打交道。每当夜晚来临,人们进入梦乡时,这双手还没停止工作,她握着笔杆写呀写,也许是写治病心得,也许是在摘抄医学资料„„妈妈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我深深地爱妈妈的这双手。

3、有一次算术考试,我得了满分。那天放学后,我飞奔回家,一见到妈妈就说:“我算术考试得了满分!”我把“满分”两个字说得特别响,生怕妈妈不注意听。正当我 得意非凡,轻飘飘地踱到书桌前的时候,无意之中又看到了周爷爷的相片,我仿佛感到周爷爷对我摇了摇头,并对我说:“知识是无限的,考卷上的一百分,„„”我清醒了。

4、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帘中,街上的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我这时才发现他竟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泊,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出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着。我们一起继续向前走去。5、1932年春,贺龙带领队伍,从洪湖出发,向汉水以北的京山挺进。当地群众成群结队地来送行。有个农民挑着一担藕,好不容易挤到贺龙面前,一定要把这担节节像胳膊粗的嫩藕送给红军。盛情难却,贺龙只得按部队的规定,付了钱,收下了这担藕。

(三)、节意归纳法

有些意义段往往是由几个小节(自然段)组成。节意归纳法就是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一节一节地归纳节意,在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看看哪几节是要点,然后取主舍次,以主要节意为立足点综合加工,归纳出理想的段意。这是归纳段意常用的方法。

请看下面这几段话。

我和爸爸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他总要皱皱眉头,赶快离开。然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有时买到了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值得挤,要不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有一次,我从书橱里翻出本法语书来看。爸爸下班后,一走进屋就板着脸问:“谁来翻过书了?”我支支吾吾地承认了。从此,爸爸给我定了一条规矩:看他的书,要先征得他的同意才好拿。

爸爸平时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损坏了他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回,我不留心把一包饼干放在他的书上,不一会,书面上沾了一些油,爸爸瞪着眼叫道:“你这小家伙,不是读书的,是吃书的!”还挥起拳头像要打我的样子,我害怕极了。

爸爸每次买书回来,总要先洗干净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小心翼翼地给书包上封面,然后一页页认真地翻阅。爸爸书橱了的书保存得很好,即使是很久以前买的,也是崭新的。

根据四节的节意归并成段意:爸爸买书不怕挤,买回书后总要洗手,擦桌子,包封面。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要是谁损坏了书,他就要发脾气。

[练习]用节意归纳法概括段意。

1、大自然的色彩是多么丰富:洁白的雪花,碧绿的湖水,金黄的麦浪。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平凡的绿叶。绿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保持空气的清新,绿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是伟大的。我爱绿叶,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在“四化”建设中,有无数无名英雄,他们虽然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一直勤 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一切。所以我爱绿叶,更爱绿叶似的“四化”建设中的无名英雄。

2、一只黄鼠狼偷吃了一只小鸡。母鸡大婶报案后,黑猫警长马上骑上摩托车追踪,一口气追出五六里地,终于在一堆乱草垛里逮住了作恶多端的黄鼠狼。

田鼠写信给黑猫警长,说啄木鸟破坏树木应该严惩。黑猫接到信后,立即赶到森林,走访了小松鼠、喜鹊等,它们一致反映啄木鸟爱护树木,成天为树木捉虫治病,是树木的好医生。黑猫警长当场表扬了啄木鸟,处理了田鼠的诬告行为。

一只老鼠犯了偷盗罪,送给黑猫警长两条鱼,想让黑猫警长从轻处理。“谁要你的臭鱼。”黑猫把眼一瞪,说:“快把鱼扔出去。”老鼠只得灰溜溜地走了。黑猫警长按规定惩处了老鼠。

3、蜗牛在墙脚边爬。

蚯蚓看见,问:“蜗牛哥,你到哪儿去啊?”蜗牛说:“我到墙顶上去,看看远处有些什么。”蚯蚓忍不住笑了出来:

“哼!你不要空想了吧!你应该明白自己爬得有多慢呀!“蜗牛不去理睬,慢慢地爬上了墙壁。

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

蚯蚓一觉醒来,钻出泥来看看,再也看不见蜗牛了。原来蜗牛早已爬到墙顶上去了。

(四)、分层归纳法

分层归纳法首先要看看这一段中有几句话,再看看是分几层意思来叙述的,每一层写了写什么内容,主要意思是什么。然后经过分析、比较,抓住与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各层意思归纳成段意。要注意把各层层意归并在一起,这里的归并是指内容的归并,而不是层意的简单相加。归并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概括的过程。凡是意思相同的层意或词语要合一;凡是在段中属次要意思的内容应删去(如有些内容在层中是主要的意思,在段中并不是主要意思);凡是修饰的词语或描写的语句,一般应删去。有时还要适当地加上一些必要的关联词语,把语 言组织合理、通顺。

请看下面这段话。

我去年种了一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倒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儿究竟长得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今年“五一”节,沉睡了一年的花儿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叶芯中夹了个绿绿的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一点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候几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了。

[练习]用分层归纳法概括段意。

1、邓爷爷来啦!他带着慈祥的笑,向我这里走来。我连忙敬了个队礼,说:“邓爷爷,您好!”邓爷爷高兴得连连点头,并和我亲切握手。|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使我紧张的心平静下来。我沉着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变化的图形。|邓爷爷仔细地看着我的表演,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2、王英和我是邻居,她今年十八岁。十一年前,她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受伤,造成终身瘫痪。|然而,她身残志坚,硬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现在又开始攻读大学了。更可喜的是她的处女作中篇小说《生日礼物》就要在杂志上发表了。|每当我想起王英,心里就充满敬佩之情,身上顿时增添一股力量。|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篇3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在这点上,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爱好等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关的阅读任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走出去,走进来”,即将课内阅读和课外延伸相结合,以课本为依托,激发学生扩展课内知识的兴趣,从课内阅读带动他们的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笔者将席慕容和冰心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其作品特点。在阅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阅读书廊”,要求他们从中找出这两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果学生们兴致非常高涨,又自行阅读了诸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绿的歌》、《春水》等优秀的作品。这种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效果很好。

二、尊重个性化差异,营造整体性阅读氛围

阅读不只是方法,它更体现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由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出发,放开学生的阅读内容、角度和阅读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问题来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还应该在整个班级营造一种全员阅读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来。为此,笔者在教学实际中,一直坚持着课前五分钟的说话练习,内容就是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感受或体会。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无形当中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还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多次组织课外诗歌朗诵会,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目,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些读书展示活动,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意识,逐渐使他们感受到文化思想的内涵。

三、教师指点迷津,将阅读与写作完美融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的同时,应该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步迁移到其写作当中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诸如对课文的情节改写、结尾续写等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例如:笔者在教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故事的结尾做一续写,想象一下“我”拿着要回的木雕,手里握着象征我们友谊的那把小刀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到家之后父母对我态度的转变如何,第二天到学校后万芳对我的态度如何等内容加以续写。学生们以平时的阅读能力为依托,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可以看出学生平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有机的统一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高效率地阅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走弯路,降低阅读效率。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培养学生在理解所读内容,解决相关问题之后,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阅读的主人,教师万不可在阅读教学中越俎代庖。在阅读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从散文到小说,从诗歌到古文,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丰富了阅读内容,扩大了视野范围。教师要以浓厚的兴趣为依托,以科学的方法为准绳,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应将该能力与其他技能有机融合,定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方法 篇4

一、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由读、自由感知文章的内容

在学生每读一篇文章后, 我们都要问问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问问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 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文章的内容, 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 但是, 这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学生没有了自由感知的空间, 试想, 学生在课下阅读的时候, 我们不能总是给学生设计固定的问题吧。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最大的空间, 让学生追求自己喜欢和欣赏的内容, 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 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应该多鼓励。

二、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欣赏品味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 学生在小组内可以畅所欲言, 共同来交流文章的写作方式、作者的情感、语言的特点, 以及文章的结构等等,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些句子?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样的启迪?文章中语言有什么特点?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你怎么评价这个人物?他给你什么样的启发等等, 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当然,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经验不同, 其在交流中难免会有分歧, 这些分歧正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 所以,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学习, 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去学习, 去观察。具体说来,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 探究关键字词

我们所熟悉的名家, 他们都善于在文章字词的运用上精心锤炼, 尤其是对文章中的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等上面多做功夫, 因为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能体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及人物的特点, 比如,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作者在描写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时, 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 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用得十分准确, 连用九个动词, 把雪地捕鸟的系列动作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并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去探究这些词语的妙处, 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去提炼语言文字, 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对文章中心多元思考的探究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对文章的中心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 还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延伸和探究, 因为语文阅读本身对文章的中心就没有一个定论, 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看法, 正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例如, 我们对苏东坡先生《水调歌头》的中心进行研究时, 既看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思想, 也看出了作者消极退让的想法, 所以, 我们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时, 也要更加全面。我们还可以去探究造成多种性格的原因, 引导学生课下通过查阅资料和了解来解决这些疑问。其实这种性格在古代很容易体现出来, 因为古代的人们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人们在顺境中时就容易受到儒家思想的支配, 在受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就用道家思想来安慰自己, 在古代很多的文人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对文章的中心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去理解。

(三) 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

其实, 所谓作家名人他们的见解也不一定都是真理,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 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从多方位去认识问题, 理解问题。例如《愚公移山》这篇课文, 有的学生观点很新颖, 他认为愚公也不一定非要执意去移山, 他可以把这座山开发利用, 造福于后代子孙, 对于他们的这种想法, 我们不能否定, 可以试着去鼓励他们, 激起智慧的火花。

(四) 在对比分析中探究

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单元都会安排同一类的课文,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让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以及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的特点, 同时, 学生也学会了比较阅读的探究方法。

三、引导小组讨论, 开展全班交流

学生经过自己认真思考探究, 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后, 可以在小组内再进行交流探索, 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 其他同学可以反驳也可以补充, 使他们的观点更完善、更全面、更深刻, 然后再让小组代表把他们整理后的观点分享给全班同学。针对学生的发言, 教师要先肯定和鼓励, 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和学生交流。如果学生的观点有些偏激, 或者表面和幼稚, 教师也要适当的引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准确总结评价, 进行补充深化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合作以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详细和针对性的评价,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引导,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正, 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拓宽学生阅读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思维。每上完一节课, 我们都可以作一些方法上的总结, 使学生在以后阅读理解中更好地利用, 而对于一些疑问, 我们可以给学生留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果学生能自己完成, 则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阅读;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14-01

我们的时代在进步,进步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则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革。新的教育改革已经谈了很多年,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需要改革的同时也需要继承。新课改的目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从传统的讲授方式转变为以采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性、网络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于高中生成长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1]但并未要求在教学中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十分强调学生对课本和材料的阅读,这一点并没有是什么不好,完全可以继承下来。而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怎么重视探究,这是它的不足,我们需要改进。本文分享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高中化学教学的三种基本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一、养成认真阅读教材和材料的习惯

阅读是人类学习的最基本途径,指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能力。对于教学而言,阅读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即便是化学课堂也不例外,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材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依据和准绳,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入手和抓手。从知识体系角度来看,教材是一本比较完整的化学读物,里面有详实的对于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及物质转化的描述。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科书,教材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标题、概念、定律、例题、实验、插图、习题”等七部分,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2]除了教材,化学课外读物也是值得阅读的,化学课外读物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更为具体、更为深入的科学史实等,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课外化学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应该和所学的知识能够结合起来。

高中化学阅读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在学生阅读后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以后自己提问。第二,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反复去读,直到理解为止。如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中“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很绕口,学生也分不清“一种碳原子”、“其它原子”和“该种原子”。这些词语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仔细反复阅读,并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才可能理解和应用它们。第三,化学中有许多知识学生容易混淆。如学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三个概念后,为了消除这种思维混乱,可以让学生将三者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正确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深化理解,准确掌握知识。

二、实验教学不可忽视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是来源于实验,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为我们探究未知的知识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知道者,教师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水平的有限,必须针对实验展开详细的讲解,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中的指导性,以确保实验效果。在演示和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过程中感受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动脑、动手。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沟通配合,同时相互帮助提高。[1]在实验结束以后还要注重学生实验的总结,要求学生必须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高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还处于贪玩的年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促进学与思、思与行的结合,更好的促进实验效果,避免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仅停留在观察和有趣的表面。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教师还可以联系日常生活设计一些简易的课外实验,让学生们在实际中去运用,以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小组探究更能提高学生

新课改最主要的特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尤其近些年吵得沸沸扬扬的高效课堂,更是倡导把课堂交个学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研究情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分析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不仅老师启发学生,学生也相互启发,学生能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入学习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注重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

深层次的小组探究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更有帮助,因为探究学习就是主张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我们对钠与水的反应学习很有典型性,但在学完之后,我们可以提出新问题,Na与CuSO4 溶液会有怎样的反应?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尝试,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既有气体产生也有蓝色沉淀物出现,但没有生成红色物质。在观察了现象后,让学生继续回到小组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写出其方程式。探究性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实践,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这也是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静: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课改前沿[J],2011.7

[2]马晓青.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探究性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0(09).

浅析初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篇6

一、转换英语写作教学的思维方式

一堂英语写作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布置一道题目, 让学生一起写, 然后宣读范文, 纠正语病。然而这种教学方式通常只能启发一小部分人, 更多的学生仍旧存在无话可写、词汇缺乏、语法错误等毛病没有时间一一纠正, 使得写作课课堂气氛沉闷, 效率低下, 不值得提倡。英语写作归根到底是考察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之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一篇英语作文的题目是“My Fravorite Sport”, 它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地融入到情境之中, 描述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 关于它有什么故事, 什么有趣的经历, 喜欢的运动员等等, 是需要学生迅速地用英语思维来表达这个情境。

但是如果仅仅在一堂写作课上把它当题目布置下去, 学生们往往习惯于运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先用中文列出自己喜欢的运动, 为什么喜欢它, 列出1、2、3点, 然后试图一句一句地翻译它们。这样的写作方法显然不是英语写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 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备课中首先要转换自身的思维方式, 明确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反映到课堂教学上, 则是先设计教学步骤, 然后再进行训练。

同样还是这个作文题目, 教师在进行备课设计时, 首要做的是帮学生打开思路:

What’s my favorite sport?

One of my favorite athletes/sportsmen? And sports event?And……

Have you tried it? Who did you play with? What happened to you and your partner?

Who taught you to play it? Where do you play it?

Did you feel it easy or hard? Why? And did you have fun?

通过这一连串的提问, 使学生尽力去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内容。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并不停地开掘自己的经历感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验下, 笔者的一个学生曾受启发写到因为和父亲一起玩篮球, 不仅篮球水平提高, 并且感受到父亲的陪伴和爱, 所以最喜爱的运动是篮球。这样一来, 学生作文的内容就变得充实、言之有物, 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

二、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

专项的写作训练课时毕竟有限, 而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还必须在课堂之外注意训练。笔者一直强调, 写作其实是重表达重运用的一种培养方式。因此, 教师不要局限于“写”这一种形式。在平时的授课上, 积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词汇、词组;习得语法和英语知识的运用, 也是在为学生的写作做变相的积累储备。何况, 相比动笔写, 课堂上的“说”更灵活。

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Unite 8: Merry Christmas”的学习中, 笔者就进行了授课与口头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实验,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课堂上, 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选定“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Day”“Christmas Day”三个节日分配给各小组;在学过书本知识点基础上, 让学生先进行group discussion, 讨论节日的日期, 做什么, 吃什么, 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的不同;然后让学生们进行一个小组口语接龙, 每个人介绍一两句关于这个节日的内容, 不能和前面的同学相同;接龙结束后, 由小组同学一起将接龙的话语组织顺序, 各自形成了一篇不错的小短文。

这也是对授课内容的一种合理运用, 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也可以将新学的词汇、语法立即运用到其他合理的语境内, 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三、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实施

说到底, 英语写作毕竟是一项需要动笔的训练, 因此, 平时的积累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写作的实践中来。换句话说, 写作训练课的写作内容训练应该是平时功夫的培养, 即利用多种形式帮学生打开思路、积累素材;而写作训练课的重点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的培养和锻炼。

作为初三学生, 写作要求的基础还是语句正确, 表达流畅。毫无疑问, 在教学时, 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语态、时态、语法问题严格要求, 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基本句型、主谓一致以及可数、不可数名词的搭配、冠词“a”、“an”、“the”这些细节又基本的问题上不能出错。

而在表达流畅方面, 大部分初三学生暴露出一个较严重的毛病:语言内在顺序的混乱。这其中也包含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时间的限制, 很多学生来不及写完草稿, 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想到一句写一句, 导致文章逻辑顺序混乱;二是因为许多学生从根本上缺乏顺序意识、逻辑意识。所以, 初三的作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化部分为整体的过程,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把口头语言、脑海中的语言组织到笔下。除了提醒每个学生在作文之前, 准备一个提纲性的草稿之外, 也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单独地耐心地探讨和辅导。

句型的使用也要遵循同样的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从基本句型教到复杂句型, 实际上, 在作文中越是复杂的长句越容易出错, 通篇都是长句不但易导致错误率高也会影响阅读。所以, 有必要和同学强调句型使用的时候遵循以下原则:长短相间;句型尽量变化交替使用;以基本句型为基础, 复杂句型是锦上添花。

英语写作教学不是一条速成培养之路, 初三学生更是处在一个积累与磨练的起步阶段, 因此需要师生共度漫长的坚持, 完成点滴的积累;注重英语思维方式、口语表达能力、写作形式技巧的结合培养, 来实现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

摘要: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三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为了解决当前英语作文教学耗时长、收效低的难题, 笔者根据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在下文进行了具体的方法论述。

关键词:初三英语,写作教学,技巧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永芬.浅谈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J].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1期

[2]高丽凤.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原则与方法[J].考试周刊, 2013年第9期

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 篇7

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似乎停留在一种惯有的模式: 以多媒体展示为课堂中心, 以回答问题或做其他练习为阅读的流程, 以知识点的梳理为阅读的目标。一节课中, 学生大多时间观看多媒体画面, 不停地回答老师呈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 缺乏语篇层次上信息提取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观摩了诸多这种热闹的英语阅读课后, 我提出了这样的思考:真正的阅读, 应该是注重内在的阅读。将阅读权真正还给学生, 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理性回归。

二、背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实现多元目标, 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已经不再停留在对文本文字表层信息的加工上, 而是进一步结合阅读文本的特点, 多渠道地拓展教学资源, 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 引导、促使学生关注并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 以帮助学生在解读文本深层含义的过程中获得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对文本深层意义的解读已经成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指向。

以下是注重文本阅读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 文本介绍

Butterfly Magic是我们教研室指定的一篇课外阅读文章 , 原文如下:

Butterfly Magic

Ashley and her mother were walking through the park one warm spring day. Birds sang in the trees. The sweet smell of flow- ers filled the air. Butterflies fluttered over a flowering bush.

“Look, ” Ashley’s mother said. She pointed to a small brown sack on a branch. “There’s a cocoon.”

“What’s that?” Ashley asked.

“A special case that a butterfly grows in, ” her mother ex- plained.

“Only one butterfly?” Ashley asked.

“Only one, ” her mother said.

Ashley’s mother carefully took the branch off the bush. She and Ashley took the branch home.They put it in a large covered jar with holes in the top. “When butterfly comes out, you must free it, ” her mother said.

Every morning, Ashley checked the jar to see if the butterfly had come out.She wondered whether it would ever happen.Then one night, as Ashley slept, the top whirled off the jar. The cocoon cracked open. Hundreds of red, green, yellow, and blue butter- flies fluttered just below Ashley’s ceiling. “Open the window, ” they whispered. “Let us out.” When Ashley saw them, she wanted to keep them forever. They were so beautiful.

Ashley woke with a start. It was morning.There was one beau- tiful yellow butterfly drying its wings in the jar.Ashley remembered her mother’s words. She ran into the window and opened it. Then she took the top off the jar. The butterfly flew out the window like a maple leaf in the fall.

(二) 指向文本内在含义的阅读设计

为了讨论方便, 这里将不按课堂顺序逐一呈现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 只重点介绍几个对文本设计的阅读活动,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内在的含义。

活动设计片段A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标题并猜测文章大意, 因为难度较大, 教师提供了三个选项:

A. Butterflies are good at magic.

B. A magic about butterflies.

C. The growth of butterflies is as amazing as a magic.

学生在做出选择后, 会更饶有兴趣地发掘这个故事。初中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 他们容易注重一些新奇事物。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课的导入部分, 只有学生充分投入了, 才会有后面阅读的精彩。

活动设计片段B

经过快速阅读后, 学生对文章有了大致了解。这篇文章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深度的, 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安排了对文章的细读。

1.细读文章第一行至第九行, 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

(1) How did they feel that day? How do you know?

(2) 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park?

教师意图通过问题1让学生关注文章细节读出字里行间的美。

one warm spring day.

Birds sang in the trees.

The sweet smell of flowers filled the air.

Butterflies fluttered over a flowering bush.

这些词句能让学生感觉出小主人公与她妈妈的喜悦之情。在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安排了同学们对第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诵。

问题2的设计主要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运用简笔画与英译英等方法, 对词汇“cocoon”与“sack”等进行解释。

2.细 读文章第十行至结束 , 完成以下一些有层次的设计 步骤。

(1) 要求学生找出主人公发现蝶蛹之后的动作。

a. carefully took the branch off the bush.

b. took the branch home.

c. put it in a large covered jar with holes in the top.

d. checked the jar every morning.

通过寻找这一系列动作词汇, 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主人公的心理, 结合文章的语境, 学生不难发现主人公对蝶蛹是呵护的, 是关怀备至的。这一环节的设置为文章高潮的出现奠定基础, 能促使学生在后面的环节中更准确地推断文章主旨。

(2) 要求学生同桌讨论小主人公看到蝴蝶的次数。

First time: one night.

Second time: the next morning.

文章对一这问题表达得相当隐晦, 但通过教师提示, 学生不难发现罐子里飞出成千上万的蝴蝶是不可能的, 那是小主人公对蝴蝶的日思夜想, 最终幻化成的一场美梦。而第二天醒来, 她看到的一只漂亮的黄色蝴蝶才是真实的。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不再停留在阅读的表层, 而是让学生沉浸其中, 静下心来分析,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对这一环节的掌握, 能帮助学生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3) 要求学生分析小主人公在梦中与现实中对待蝴蝶的不同态度。

In the dream, she wanted to keep them forever.

When she woke up, she opened the window and let it out.

顺着小主人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面对我们喜欢的生物, 我们应持何种态度? 从而突出文章主旨“Free”的含义。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文本本身的解读, 又是对文本内在意蕴的挖掘, 所聚焦的不仅是文本所表达的信息, 更是隐含在文本中作者力图表达的东西。

活动设计片段C

Retell: If you are Ashley,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your story with your friends?

在完成了对文本的细节及深层拓展后,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共同感受小主人公所经历的。只有学生达到共鸣, 文章才真正被读懂。所以在这一环节, 教师安排了对文本的改写任务, 学生只有在内心经历与小主人公一样的情绪体验, 才能做到对文章真正的解读与赏析。

三、注重文本阅读对教师的要求

真正的阅读课堂要求老师做到三个“甘于”:

(一) 教师要“甘于寂寞”, 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教师只需提供宁静的环境与有启发性、有概括性的话语, 不能让多媒体工具或自己的表现欲喧宾夺主, 甚至取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二) 教师要“甘于放弃”, 在阅读教学中, 多一些成人式阅读体验。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思考、去体验。只有学生自己体 验了, 才能获得阅读需求与经验。

(三) 教师要“甘于奉献”, 在阅读过程中, 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支架,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尤其在任务难度大时, 教师的铺垫要到位, 要善于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目标。

四、结语

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基本方法 篇8

一、抓住题眼, 精准审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因此, 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第一步就要从审题入手, 抓住题眼。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ast and Present中的写作内容“Write a report about your hometown.”为例, 这个写作要求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report”———报告, 这代表着文章本身应具备较高的严谨性、条理性、科学性、真实性, 写作者应当以第三方的客观角度去写作, 而不能以带有浓厚个人感情的类型去写作 (不允许写成抒情散文) , 也不能以丰富的故事介绍的类型去写作 (不允许写成某一个或某几个故事的文章) 。另一个是“hometown”———家乡, 这是对文章内容的定位, 家乡指的是出生地, 而不是居住地或成长地, 这意味着如果是外来工子女, 他们的写作对象应当是老家, 而不是现在的居住地。只有明确了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 才能保证写出的文章不偏题。由此可见, 关键词的抓取方法对精准审题的重要性。

二、布局架构, 合理谋篇

审题明确后, 接下来就要进入文章架构的搭建阶段, 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这个意识, 他们往往是边思考边写作, 写到什么想什么, 想起什么补什么, 这就导致写出的文章会给人一种东拼西凑, 或是多处重复, 甚至内容杂糅的感觉。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第二步就要从内容选择入手, 懂得条分缕析的方法。比如上文列举的“Write a report about your hometown.”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分几个方面来写文章则是学生落笔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实践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首先, 让学生以信手涂鸦的方式, 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对家乡的印象, 如经济发达/ 欠缺、人口密集/ 稀少、风景优美/ 单调、节奏快速/ 缓慢、环境优雅/ 贫瘠等。其次, 让学生写下可以表达这些印象的具体事例, 如每天上下班或上下学都骑自行车/ 开摩托车/ 开小车/ 步行等较多;周末去超市/ 电影院/KTV/健身房/ 公园等场所的人流较多;能说得出名字及数得过来的休闲景点有几个等事例。其次, 让学生把所写下的事例进行归类, 如环境、交通、文化、优势、劣势等方面。最后, 让学生把逐一写下的“印象标签—具体事例—归属领域”都串联起来, 这样, 文章的大致架构也就搭建起来了。学生可以在大框架的基础上再继续深化, 如再细分几个点等。这种条分缕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从杂糅的思维中抽调出核心部分, 梳理出一条主线来布局整篇文章, 由此保证文章编排的合理性。

三、积累词汇, 丰富写作

学生写作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词汇贫乏, 这也是决定一篇文章写作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充足的词汇量, 学生就无法在头脑记忆库里挑选出合适的词汇来书写, 也就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充足的词汇, 即使审题精准、布局合理, 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第三步就要从词汇入手, 尽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使学生掌握每日积累的方法。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sia中的写作内容 “Find another Asian country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d write a tour guide for your online friend.”为例, 其写作要求是写一份关于国家的旅游指南, 写作中可能会涉及景点介绍、风俗介绍、交通方式等。总体上看, 这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写作要求, 这就需要学生用各种不同领域的词汇来支撑文章内容, 如果平常没有做好词汇积累, 就难以运用足够的、合适的词汇进行写作。因此, 每日积累法强调的就是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将词汇的积累视为每天的常规活动并逐渐使其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如每天定量背诵十个课外单词等。在每日积累法落实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监督与提醒学生。

四、修炼语法, 举一反三

实践证明, 写作过程中语态、时态、人称等语法领域的正确性直接影响整篇文章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因此, 第四步就要从语法入手, 依靠深耕细作的方法, 即在学习每一个语法知识点时都要学深、读透、用熟, 比如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冠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这十类英语词汇的用法,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宾语补足语这七种英语句子成分的用法等。通过深耕细作方法的学习, 学生不仅能熟练记忆、熟练书写, 还具备举一反三、正反倒用、变换句式 (如陈述句变倒装句等) 的技能, 这些能力的提升都可以通过日常习题或作业训练来实现。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就涉及有关so及neither...nor...的倒装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Li Ming can sing-So can Jim.这里面的So can Jim是倒装句吗?如果是, 请你把它改成陈述句。”语法练习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教师可以提供一篇语法有误的文章,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正, 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修正的最多且正确率最高。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纠错的方式,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语法错误, 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相互纠错, 指出他人的语法错误, 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语法错误, 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 并学会举一反三,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很重要的。

五、借鉴范文, 学其精华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这句话讲的是对前人经验和成果进行学习借鉴的重要性, 把其延伸到英语写作上就是学生对优秀范文的一种学习与借鉴, 而这可以通过模仿的方法来实现。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School life中的写作内容“My ideal school”为例, 这要求学生从上学时间、放学时间、午餐时间、科目安排、设施拥有、课后活动等几大方面来写一下自己理想中的学校。教材中附带了一篇范文, 学生在模仿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第一, 思路。范文中对上学与放学时间的写作, 考虑的角度是个人的起居时间以及课后安排。第二, 内容。范文中对午餐时间的写作, 希望在午餐时间能享用食物或娱乐设施。第三, 句式。范文中对环境与设施的写作, 就用了“on one side, on the other”“lots of ”等经典短语与句式。模仿是指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比照着学写。范文的借鉴, 除了可以从教材中取材外, 还可以从课外读物中取材。如, 教师可以设置一节课外阅读活动课, 在课上可以让学生推荐一些自己在平时读书过程中阅读过的好文章, 然后再与其他同学分享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再如, 教师可以开辟一个学习园地, 把学生推荐的好文章集中起来, 每月更新一次, 平日鼓励学生多到学习园地中阅读学习。长久坚持, 学生积累的范文就多了, 也就能有效吸取其中的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写作的经验。

评价一篇英语作文, 不能单看其词汇运用丰富与否, 语法书写正确与否, 中心意思表达明确与否, 内涵要义深远与否, 而更要看文章的整体逻辑、构架、语言输出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就应当逐一在每一个写作环节上去深耕细作, 从审题到编排, 从词汇到语法, 从美感到深度, 一一攻破。唯有把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踏实、踏深、做细、做透, 才能帮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与积累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坤.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J].广西教育 (中教版) , 2012 (14) .

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 篇9

1 选择词义法

翻译时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词义。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 而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叫一词多义。英语词汇大量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选择词义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1 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选择某个词的词义, 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于哪一种词类, 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如”like”一词:作动词时词义是“喜欢、愿意、赞同”;作形容词时词义是“相像的、同类的、可能”;作名词时词义是“同样的人、同类”;作介词时词义是“像、像要、如同、跟…一样”;作连词时词义是“如同、好像”。像这样的词,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应根据该词在句子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即该词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I like your new dress.我喜欢你的新裙子。 (动词)

Like charges repel;unlike charges attract.同种电荷相斥, 异种电荷相吸。 (形容词)

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 (名词)

He looks like his brother.他看上去像他的兄弟。 (介词)

Like I said, I don't mind helping out on that day.正如我说过的, 那天去帮忙我没意见。 (连词)

1.2 根据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 联系上下文来选择词义

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 在不同场合往往也有不同含义, 必须根据词的搭配关系, 联系上下文, 统观全句或全段来确定这个词应具有的含义。例如”work”一词:

Tom is working at the BBC.汤姆目前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

The bell is not working.铃不响了。

Your idea won’t work in practice.你的想法实际上行不通。

You are working hard!你真用功啊!

My mother worked a sweater for me.妈妈为我织了一件毛衣。

Do you know how to work this machine.你知道怎么使用这台机器吗?

He worked his way through college.他靠做工赚钱读完了大学。

This dress is my own work.这件连衣裙是我自己做的。

The students finished their work in class.学生当堂把作业做完了。

Professor Li is at work on a new book.李教授正在写一本新书。

2 引申词义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英译汉时总有些词或词组难以按原文的字面意义直译出来。如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 会使译文生硬晦涩。为了使译文通顺达意, 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将原文的词义从根本含义出发加以引申, 选择比较恰当的汉语来表达。如:

An idea formed in my mind.我的头脑里产生了一个想法。 (form不译成“形成”, 引申译为“产生”)

Wait a minute.Let me put on my things.等一等。让我把衣服穿上。 (things词义笼统, 具体引申为“衣服”)

Tell the policeman your story.把你知道的情况告诉那位警察。 (story不译成“故事”, 引申为词义较抽象的“情况”)

His life is full of roses and thorns.他的生活充满甜和苦。 (这里把roses“玫瑰”和thorns“刺”这两个具体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甜”和“苦”)

3 转译词类法

英语属印欧语系, 汉语属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许多不同, 因此, 在多数情况下英译汉时很难将两种语言的词汇和结构一一对应。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 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 可以在忠于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某些词的词类或成分转译为汉语的其他词类或成分, 这样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下面是在英译汉过程中, 常见的几种转译词类的方法:

3.1 英语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 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因此, 英语中大量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和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往往可译为汉语动词;英语中表知觉、感情、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系动词后作表语可译为汉语动词;英语中作表语或宾语补足语的副词可译为汉语动词;具有动作含义的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也可译为汉语动词。如:

The book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 1930s.这本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

I'm sure the meeting will be a success.我确信这次会议会取得成功。

That book will be out pretty soon.那本书不久就要出版了。

Have you seen the girl in red?你看见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子了吗?

3.2 英语的形容词、动词转译成汉语的名词

可以转译为汉语名词的英语形容词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加上定冠词表示某一类人的形容词;另一种是用来表示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如:

They did their best to help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

It will be good for you to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多吃水果和蔬菜对你有好处。

英语中一些由名词派生或转用的动词, 其概念很难用汉语动词来表达, 翻译时可将该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名词。

The man I saw at the party looked and talked like an American.我在聚会上见到的那个人, 外表和谈吐都像美国人。

I weigh less than I used to.我的体重减轻了。

3.3 英语的副词、名词转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What he said impressed me deeply.他说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in study.独立思考对学习是绝对必需的。

3.4 英语的形容词、名词、动词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He is a regular visitor.他以前经常来。

I had the fortune to meet you.我幸运地遇到了他。

With his help, we succeeded in making the survey.在他的帮助下,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这项调查。

4 增词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用法、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许多差异, 英译汉时往往需要根据意义和句法的需要, 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 使译文既能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又在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增词译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 如增加表示时态意义的词以及英语不及物动词隐含的宾语意义的词。另一种是根据句法上的需要, 增加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词。

She has been ill for three days.她已经病了三天了。 (增加表示时态的词)

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his work-sweeping, scrubbing, cleaning.他每天来干活———扫地, 擦地板, 收拾房间。 (在不及物动词后增加名词)

He likes coffee, while she likes tea.他喜欢喝咖啡, 而她却喜欢喝茶。 (增加原文中没有的动词“喝”)

With what enthusiasm the Chinese people are building socialism!中国人民正以多么高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啊! (增加形容词)

The crowds melted away.人群渐渐散开了。 (增加副词)

Newsmen went flying off to Mexico.记者纷纷飞到墨西哥去了。 (增加重叠词表示复数)

The very earth trembled as with the tramps of horses and murmur of angry men.连大地都震动了, 仿佛万马奔腾, 千夫怒吼。 (增加数词表示复数)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 讨论使人机智, 写作使人准确。 (增加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词)

总之, 英译汉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要学好它, 必须掌握很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翻译方法也非常灵活。上面谈到的这四种方法只是一些最基本的英汉翻译方法和技巧。要想在英汉翻译中使译文准确、流畅、自然、完美, 除了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外, 还要严格训练, 勤加练习,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只有这样, 才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翻译水平,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 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简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 篇10

一、目前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方法单一,加重学生的负担

英语教学大纲对每个单元的单词都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作出了不同等级的要求。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施教,而是对每一个单词都同等要求,也就是说没有按照等级要求让学生明白哪些单词只要求能听懂;哪些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哪一些是最重要的,听、说、读、写都要求的。单一的方法和同等要求无疑增加了难度,加重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

2.死记硬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一般的词汇教学,就是拼拼、读读、背背而已。要求学生把单词一个个孤立地、翻来覆去地记、背,其结果是记了忘,忘了再记,记了又忘。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词汇的方法,使许多学生觉得学习词汇太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如果科学而灵活的采用如下基本方法,就可以纠正这两个主要问题,而且能大幅度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二、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

1.直观法

所谓直观法就是采用如实物、图片、幻灯片等一些教辅工具,加之手势、动作、表情等开展的教学手段。如在学习desk这个单词时,我一边指着一张课桌,一边问道:What’s this in English? It is a desk.然后,指着两张课桌问:What are these in English? They are desks.先是我自问自答;接着,我问学生答和学生问学生答。通过这样的直观教学和反复操练,学生不但掌握了desk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而且还能够运用自如。再如,在学习有关颜色的词汇时,可以借助学生身上所穿的衣服的颜色来开展词汇教学,“What colour is your skirt?”“It’s red…(颜色名称)”学生很热衷于此类活动,这样,学起来也就特别快。直观法教学既形象生动,又情趣浓厚;不但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2.构词法

很多英语词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充分利用英语词汇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这种让学生自己亲自参与学习词汇,学生不仅对英语词汇掌握得牢,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如学习care这个单词时,可利用构词法引申出beauty—beautiful—beautifully—beautify,这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学习了词汇构成的知识。

3.“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不仅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而且还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词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方式有:单词接龙、猜谜语等。如让学生玩Add-on这个游戏,学生A:“I like T-shirts.”学生B:“I like T-shirts and skirts.”学生C:“I like T-shirts, skirts and boots.”依此下去,比比谁能说出更多的词汇,这既可以复习巩固词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复述能力,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如,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名称后,可做Polly says游戏。起初,通过学生已学过的句型来练习,Put on your hat. Close your eyes. Take off your coat.等。然后再从Nod your head.(点点头。)Shake your head.(摇摇头。)Blink your eyes.(眨眨眼。)Clap your hands.(拍拍手。)Wave your hand.(摆摆手。)Stamp your foot.(跺跺脚。)等中补充一些新单词。

4.解释法

所谓解释法就是用比较简单的、学生已经掌握或熟悉的词汇来解释新的词汇,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词汇来掌握新词汇的听、说、读、写,从而有效地掌握新词汇。如:homework—work that a teacher gives a pupil to do at home; family—mother and father and their children; garden—a piece of land next to a house where flowers and other plants are grown。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还可以对于以往的词汇进行复习重现,了解更多的词汇知识。

5.发散法

所谓发散法就是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不仅要认识这个词汇,还要能把它和其它的词汇从音、形、义等方面进行联想学习。如学习asleep一词时,从它的词形上可以联想含有ee的词:feel,feet,jeep,need,sheep等;从词义和词性上可以想到:sleep(v.),sleepy(adj.);反义词awake(adj.),wake(v.),词组go to sleep, wake up等。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这个词汇,而且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上一篇:下一代工作下一篇:自动串并联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