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2024-06-08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精选十篇)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1

初识“群文阅读”,心是忐忑的,似曾相识又几近陌生,内心满是困惑、犹豫和彷徨。

面对一个概念,我习惯于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我问了自己:“群文阅读”是什么?“群文阅读教学”要怎样教?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查了“群文阅读”的资料,我首先明确了概念。“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组文章,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那么,我的疑惑来了,这个阅读力是抽象的,应该如何界定?“群文阅读”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恰逢工作室的老师上了一节六年级的“群文阅读”课,其议题是“故事中的冲突”。该老师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这些文章中有什么冲突,属于什么冲突?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本是孩子们到中学以后才会接触的,那么我们上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讲故事中的冲突呢?是不是就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故事中只有设置了冲突才更有意思和可读性,那么孩子们以后自己写故事就会有意识地去设置一些冲突。我觉得这个好像应该是这节“群文阅读”课的重点。我的教学思路开始清晰起来。

后来我拿“群文阅读”和“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这两个概念对比,“阅读教学”不管是培养学生理解力还是思考力,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文本来学习写作。那“群文阅读教学”,所读的文章多了,终极目标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觉得“群文阅读”的目的可以有两个指向,一个是阅读策略,另一个则是写作。

于是,我设计了这个以“聚焦儿童诗”为议题的教学设计。这个议题不是按照题材组织的,而是按照体裁选文的,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儿童诗这种文学表现形式,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特点,从而自己尝试创作儿童诗。现将具体内容呈现如下。

【教学内容】

《捉迷藏》《慢一点》《夏日的风》《不睡觉的小雨点》

【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孩子对诗并不陌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虽然儿童诗也读过不少,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仿写小诗的经历,但是并没有系统而集中地去感受过儿童诗的乐趣,了解儿童诗的主要特点。所以,这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优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丰富其想象力,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

【教学目标】

1. 感受儿童诗之美 。

2. 领悟儿童诗之妙 。

3. 创写儿童诗之趣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创写儿童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明确儿童诗概念

1.(板书:儿童诗)你们读过儿童诗吗?那么,什么是儿童诗,是不是只有儿童写的才是儿童诗?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结:儿童诗是指专门给儿童看、适合儿童听、适合儿童欣赏、适合儿童诵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歌。它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写的诗,也包括儿童自己创作的诗。今天,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儿童诗的世界。(板书:聚焦)

二、初读,感受儿童诗之美

1. 自由阅读四首儿童诗 。

2.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首诗展示读。

3. 指名谈对儿童诗的整体感受。

4.小结:真有意思,把小动物、花儿、草儿当成人,让它们有人的想法,和人一样会喊痛,和人一样会说话。如果咱们能像爱人一样去爱它们,相信它们会告诉我们更多童诗的乐趣。那么,儿童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三、解读,把握儿童诗特征

1. 各组以选择的那首儿童诗为例讨论,并完成工作纸。

2.全班交流讨论,明确儿童诗的特点,完成板书 。

四、赏析,领悟儿童诗精妙构思

1.小组讨论,完成工作纸。

2.交流分享,领略儿童诗精妙构思。

第二课时

一、学写儿童诗

要求:

1.分小节。

2. 想象要丰富 、 大胆 、 合理 。

3. 有节奏感 。

4.押韵(根据个人情况)。

二、小组交流,互相提意见,自行修改

三 、 集体交流 、 评议

附:阅读材料

捉迷藏

丁云

冬娃娃最爱捉迷藏,

只要他一露面,

西北风就到处宣告:

快藏好,快藏好,

千万别被他找到 。

青蛙 、 蚂蚁藏好了,

小草 、 树叶藏好了 。

只有腊梅忍不住,

一下子从枝头冒了出来,

对着冬娃娃哈哈大笑 。

慢一点

丁云

小弟弟,

慢一点跑。

小妹妹,

轻一点跳 。

你看,你看,

草地上的

小草小花都在揉着腰。

夏日的风

雪野

风儿

打小草身边走过

摸摸小草的头

你,热吗

小草摇摇头

小草摇摇腰

风儿

便把手

插进裤兜兜

悄悄地走远了。

不睡觉的小雨点

(中国台湾)林焕彰

小雨点,滴哩哩,

滴哩哩,滴 ……

下来就下来嘛,

怎会有那么多话?

整夜都在屋顶上,

滴哩哩,滴哩哩,

不停地说话,不停地

弹上又跳下 。

滴哩哩,滴哩哩,

好讨厌的

不睡觉的小雨点呀!

【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写完后,我又有了新的疑惑:关于群文阅读的选材,网上有很多案例。有按照作品风格组材的,有按照写作对象组材的,有按照写作技巧组材的,也有按照突出特点组材的,等等。群文阅读的选材和组材,现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好像完全是按照教师个人的喜好来确定的。如此分类选择,究竟是否科学?是不是随意性太强了?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商榷求得真知,切磋方成良玉。期待着和各位同行继续不断地交流、研习、协作,在“群文阅读”的路上继续前行。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2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会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同时能理解相同主题文章的内在联系,能较为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交流体会和探讨困惑、解答疑问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1、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走进文本,品味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2、教材中涉及的人物,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这种执着奋斗的精神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中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使学生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3、几篇课文所涉及的观察和描写人物方法,学生不易把握,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加以体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读、说、写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绿手指》、《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 》、《弹琴的姑娘》、《我背父亲去上学》

【教学重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用画知识树的方法走进文本。

同学们,黑板上画着一棵茂盛的知识树,一棵“执着追求”之树,上面有我们语文书第七单元中四篇感人的故事的题目,它们分别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以及上个星期我们布置预习重点研读的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绿手指》、《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我背父亲去上学》、《弹琴的姑娘》。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

二、主题回顾

1、导入谈话,引出主题——执着的追求。

第七单元四篇课文主人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师相机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追求真理;《全神贯注》:如痴如醉;《鱼游到了纸上》:勤奋专注;《父亲的菜园》:百折不挠。 通过阅读大家发现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呢?(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是的,我们想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通过阅读发现这些故事都是通过什么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的呢?(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板书: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品质)

三、阅读概览、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1、是呀,这些经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的人中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介绍了8个执着追求获得成功的人物,我们要求大家重点阅读4篇。前一段时间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阅读,并进行了阅读摘抄。现在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这几篇写人物的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主要内容?(板书:概括主要内容) 请用我用 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讲的是 。

(表扬孩子们掌握了多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老师相信文中四篇主人公对成功的不懈追求深深打动了大家,将令你感动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分享吧。

《绿手指》——坚持不懈 辛勤培育

(1)(老奶奶通过坚持不懈的辛勤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的金盏花。)课题拓展法(板书:坚持不懈)

(2)、由“在法国一个小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一句引出,理解双引号的四种用法。(板书:引号的四种用途)

(3)指生读读后感

《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聚沙成塔,持之以恒 创造奇迹

①(起因 经过 结果三要素概括法)

②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介绍薛瓦勒持之以恒建“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的哪一个文段最令你感动,能读出来给大家分享吗?

③P169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之一,它的名字就叫做“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表示特定的称谓)

我不禁为薛瓦勒的执著所倾倒,在那漫长的二十年里,薛瓦勒不停地寻找石头,运送石头,堆积石头,面对人们的嘲讽,他毫不在意,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凭借着对梦想的执著,完成了让人惊叹的“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的确,只要心中有愿望,并为愿望不断地努力,就算石头也能走很远。

《弹琴的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找出文中带有“锲而不舍”的句子体现双引号的用法,

③文中最能体现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文段是那一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日子过得飞快,不是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而是整整一年了吧,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仿佛一直在而旁边响着,它从来没有缺席过。”这段话让我感觉这个小姑娘是多么的刻苦,多么热爱弹琴啊!为了学好弹琴,她能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板书:理解句子的意思)

④体会文章按四季顺序把四季景色和琴声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板书:借景抒情) ⑤背诵积累语言,说春夏,背秋冬(板书:积累语言,学以致用)

《我背父亲去上学》——不离不弃 孝心感天

①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指导分段)

②读感动

(1)生自由讨论,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相关句子体会。

师小结:生活的艰辛并没有阻止李勇求学的脚步,他不能舍弃上学,但也不能放弃不管瘫痪在床的父亲,所以背起父亲去上学,在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下经受更多的艰辛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2)李勇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艰辛呢?

③周友朝导演根据李勇的真实事迹改编了一部电影《背爸爸上学》,看视频理解李勇的艰辛 ④面对着有着如此艰辛求学历程却丝毫不放松学习的他,我想大家都会思绪万千,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听了同学们的感言,看了影片中李勇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师范大学,面对录取通知书和已经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李勇并没有被生活艰辛所击倒,毫不犹豫毅然背起爸爸上学,他每天都背着父亲艰难地淌过一条不深但很宽阔的河流,面对生活艰难它毫无言弃。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而我们呢?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享受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回到家,更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就是这样,我们当中却有些人不珍惜这如此好的学习机会,比如说上课不专心,学习不用心,不听父母的话.与李勇相比,我们是否感到惭愧?是否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像李勇一样,用顽强的意志来克服,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同时,更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让心中的爱灿烂地绽放出来。

五、主题拓展

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棵知识树,从这棵执着追求之树上,我们看到了“追求真理、如痴如醉、勤奋专注、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离不弃、”的人的不同的事,但带给我们的却是相同的感受,那就是有了执着的追求就会获得成功。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我班的陈瑞仪同学本学期参加学校的写字竞赛获得了一等奖,但上个学期她连班级的初赛都没有入围,那么,她又是如何获得今天的成功的呢?我们请她说说。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3

摘 要:阅读习惯评价是阅读评价的首要任务,培养阅读习惯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是促进人格发展的需要,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中高年级正是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是,传统语文教学轻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缺乏情感,教学脱离生活。破解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层面构建群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教师层面:探索阅读方法;学生层面:掌握阅读技能;学校层面:形成办学特色;课程层面:引入阅读资源。

关键词:语文教学;群文阅读;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97-01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教学形式。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正是新型学习方式的一种实践形式。[1]既是对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教学思想的突破。

一、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对“养成良好习惯”作过精辟的论述:“‘教育这个词儿……‘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语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把“阅读习惯”列为阅读评价的首要任务,足见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阅读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民学习已成为一种风尚,建立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2、培养阅读习惯是促进人格发展的需要。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3、培养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如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学生能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切实加强思维训练,解决实际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培养阅读习惯。[2]

二、当前小学中高年级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塑性大,正是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应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但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字、词、句、课文的背诵及写作技能训练,轻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致使阅读习惯培养存在如下问题。[3]

1、教学观念陈旧。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通过感觉、知觉获得的,是从直观感知开始,在感知基础上形成整体知觉。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从“应试”教育观出发,偏重于在字词句训练上下功夫,忽视阅读教学,导致学生阅读训练不足。小学生不能流利的阅读,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理解难以形成。

2、教学方法单一。语文阅读方法本来丰富多样,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目标、内容、方法理解的错位,造成语文阅读教学尽管活动时间多,但不注重阅读方法的选择,没有发挥出各种阅读方法的优势效用,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好,达不到预期目标。

3、教学情感缺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理解的片面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视阅读情感教育,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

4、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仍局限于课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或者自读,然后教师讲解,完成课后习题,一节语文阅读课就结束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形成“阅读无用”的错误印象。

三、用群文阅读习惯养成破解问题的对策

群文阅读教学能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能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能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因此,对破解小学中高年级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有独特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层面构建群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

1、教师层面:探索阅读方法。通过课题组培训及阅读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各类文体其自身的阅读方法,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研队伍。

2、学生层面:掌握阅读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通过让学生阅读群文,摸索出不同文体其各自的一种或一些阅读方法,让他们在拓展眼界的同时,掌握不同文体阅读的方法策略, 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其阅读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学校层面:形成办学特色。在完成教育实验的同时,借助实验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以“阅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4、课程层面:引入阅读资源。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资料库。

总之,阅读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群文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群文阅读:阅读方式的革新[J].小学语文教学,2015,(7-8):4.

[2] 陈玉梅.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措施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1-16).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4

一、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长久以来,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 阅读能力也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忽视英语阅读教学。

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的禁锢, 目前仍然有许多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盲目地将知识一股脑传授给学生, 将教学重心完全放在课堂教学上, 忽视了阅读教学, 却不知课堂上英语知识传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远远不够, 不仅不能完全领悟所学知识, 没有阅读的巩固, 也会很快地忘记所学的知识。由此可见, 忽视阅读教学是影响小学中高年级英语学习的一大重要原因。

2.在英语教学指导中过于重视单词, 忽视语境。

就目前而言, 许多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过程当中过于重视对学生词汇的讲解和分析, 忽视文章整体性的阅读, 甚至在对英语文章的讲解中过度拆分句子, 忽略文章中语境的作用。一方面, 这会直接造成学生一直停留在对英语词汇的记忆阶段, 并且止步不前, 很难在英语能力上有突破。另一方面, 学生难以感受到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 难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效果将大大减弱。

3.学生自身阅读积极性不高, 自主能力差。

经研究表明, 大部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没有课外英语阅读的习惯, 而在课堂上对阅读也是糊弄而过, 丝毫没有重视。这种现象一方面跟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只注重学生的听、说、写能力的锻炼有关, 另一方面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英语阅读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在阅读中新接触到的语句不能领悟其含义, 从而觉得乏味;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 小学生们收集核心内容的能力差;学生课外阅读量少, 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英语阅读教学手段单一。

许多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阅读教学手段单一, 仅仅是一人一书一黑板, 完全通过口相传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缺少了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 致使小学英语课堂缺乏应有的生动和趣味, 这难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除此之外, 相当一部分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知识, 却忽视了学生的“消化”能力, 学生极有可能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而放弃阅读, 直接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展开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1.在开展阅读前进行适当的导读。

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英语阅读前进行导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仅能激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使学生将所掌握到的知识联系起来, 以便更好地开展阅读。如何进行导读呢?首先, 将要阅读的文章背景以及其主线内容系统地介绍一下, 让学生有迹可循, 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其次, 要把一些核心的词汇和难点标记出来, 让学生反复琢磨, 以便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再者, 将一些略读、跳读等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 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大量阅读的负担, 也能使学生更快地从阅读中获得收获。众所周知, 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文章中大多是篇幅较短的, 其中所涉及的词汇和语句也大多简单, 所以英语教师在导读中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线来展开。在阅读六年级上册模块 “It’s in the West.…”这一板块时, 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 要鼓励学生联系日常生活, 围绕文章标题去进行阅读, 并且适当地给出问题, 如“Where is your home…?”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本章节的英语相关内容, 更要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去。

2.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 教师需要布置阅读任务, 以便学生更快地找到阅读方向, 但是阅读任务的布置也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 尽可能地由简单到难, 由浅到深, 不可杂乱无章或者难度过大。在布置任务之后一定要督促学生完成,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阅读当中去,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也会更加有目的性, 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会得到别样的收获。例如, 在阅读 “The Great Wall”这一章节时, 指导教师可根据后面的题目“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作为阅读任务, 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回答, 同时还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开展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活动, 以便使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提出其他的题目供学生思考, 利用一些之前学习过的词汇, 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必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教师重在“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所以,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指导上,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略读、跳读、 精读与泛读以及朗读和默读有机结合的朗读技巧。精读与泛读是对立的阅读技巧, 两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从以往的一见陌生的词汇就停下来去查找字典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去查找中转变出来,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也能使学生完整的阅读完整篇文章, 以更加了解文章的内容。朗读与默读也是相对立的阅读技巧, 对于刚升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朗读十分有利于其提高词字发音能力, 同时能更加切身体会语境、了解语调, 所以朗读是英语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朗读并不是日常沟通交流所用的语速、语调, 如果一味采用朗读作为阅读方式,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而言是不全面的, 因此, 必须将朗读与默读结合起来, 默读更有利于学生思考,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思维去推敲文章的深刻含义, 从而从中领悟文章的真谛, 在无形之中提升英语朗读水平, 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4. 在学生进行英语阅读之后检查之前布置的任务。

在阅读之前布置阅读任务, 那么在阅读后就必须检查, 检查要坚持整体和细节相结合的原则, 并且在检查过后基于点评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经指导后再次阅读, 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英语阅读的效率。在检查任务的过程中, 也可有章可循, 从学生的阅读技巧、文章掌握程度、问题回答情况以及对文章的评价来检测, 这样既可以节省检查的时间, 而且能起到最好的检查效果。由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文章中大多是篇幅较短的, 其中所涉及的词汇和语句也大多简单, 检查的重心就可放在阅读速度、文章理解程度以及文章意义解析上。例如, 外研版四年级“Go stright on…”中, 可设定课堂情境, 在学生阅读完后, 检测学生是否对方向以及问路的提问和回答有所了解, 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施展出来, 这能快速地检验出学生的阅读收获以及英语读写能力。

总而言之,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奠定学生的英语基础, 是为了提升其英语水平, 只有扎实的根基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如鱼得水。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时, 必须将有效的指导策略辅助其中, 用心去铸造更多的英语天才,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保障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所开设的英语课程旨在奠定今后英语学习的基础, 而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以及难点, 自然也不容小觑, 它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学习英语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去。本文就目前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展开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指出了相关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冠群.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X小学为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章毓婷.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 (下旬) .2014. (5) :39-39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小学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体现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针对此,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方向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学生质疑,解疑中误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呢?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多读感悟,品味语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门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 4 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47-01

阅读是一名学生,尤其是刚刚处于启蒙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表达的前提是阅读,写作的来源也是阅读,满腹经纶更是需要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小学教育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们缺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且现有的教育模式不能培养出他们极度匮乏的阅读意识和能力。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推出可以使这一方面的问题得到改观,落实下去有望大大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思考能力,改善阅读习惯。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过去,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大多数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学生本身缺乏阅读意识,家长也同样缺乏,即使是大量阅读,很大程度上也是功利的。因此,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普遍比期望值要低,而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为了满足学生们今后的需要,适应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当今的教材格局已由传统格式改为“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格式,即每一个单元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该单元下的文章或诗歌均一致地表达该主题,在主旨思想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

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应用的注意事项

1、正确认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该模式的精髓在于为学生们树立整体阅读观念,是对传统课本的改革与升华。这一模式并不是淡化了课本,而是对之前逐篇教学的改进与补充,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

2、设计“群文阅读记录表”

群文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学生们的自主性的。因为每个人的习惯各不相同,能力也参差不齐,平时很多时间是老师留给学生们自己的,但是,同时老师也需要及时得到学生们的反馈,因此,建立“群文阅读记录表”是很有必要且有效的。这个表格上学生们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悟、读书心得或者是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得到的体会、想要提出的建议等。该表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有显著作用。

三、应用的具体方法

如以某单元旨在表达“爱国情怀”为例,可采用四步教学法:主题的引出、阅读精彩内容交流、部分作品赏析、主题的延伸。

1、主题的引出

如上述单元下的几篇课文主旨均为表达爱国情怀,因此,可以以该主题为线索,将这几篇课文思想贯穿起来。这一环节是在学生们读完这几篇文章以后进行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来归纳总结直至将这根线索提出来。这既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们之间思想的沟通,更提高了学生们的概括归纳能力。

2、阅读精彩内容交流

这一环节无疑是最关键的,老师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讨论。这首先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观点和有趣的想法等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调动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阅读交流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在“群文阅读记录表”中的问题提出来,在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得到快速且满意的解决,甚至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感悟分享给其他同学。

另外,充分的交流也是一个锻炼表达能力和聆听能力的好机会。交流过程中,通过认真地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比较与自己的不同,体会他人的独到之处。将别人有趣的想法和自己最初的思维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将其进一步表达出来,让别人给出一些意见或建议。因此,这一环节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3、部分作品赏析

在学生们交流完毕以后,老师可以选取出一小段经典且精彩的文章当作典例,首先从主题表达的角度进行剖析,比如运用了何种表达方法,或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将主旨表达出来的,这些分析均对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再者,老师也可以从文章结构层次上来分析该段文字的美妙之处。

老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段落以供学生们背诵积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样有显著作用,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至于枯燥无味,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读起来也更优美。

4、主题的延伸

阅读还是讲究“思想”,边读书边思考才是最正确的,“阅读”和“思考”缺一不可。早在两千多年前国学《论语》中就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阐述了边学习边思考的重要性。阅读仅仅读到表面上的主旨还是不够的,学生们需要发散思维,比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有没有与文章作者类似的感悟或者曾经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境遇。这一环节也能大大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

四、结论

总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是语文教育发展到当今催生的产物,适应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要求。它既继承了传统逐篇施材教学的精髓,又对它进行了补充,做到了与时俱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系统地将同一大类的文章整合起来,纵向比较,得出自己深刻的感悟,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以主题为线索,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寻找课外相关读物来充实自己。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使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仅让学生“学会”,更注重让学生“会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知识储备更加丰富,阅读能力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 郭 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07-11.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7

一、拓展阅读资源运用的实践

1.利用影像资源。影像资源可以促进阅读教学更好地展开,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影像资源包括音乐、图片、视频等, 通过这些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影像资源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小学生带来刺激感, 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让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还能促进小学生提高想象力, 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影像资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但利用影像资源进行教学所花的时间会比较长, 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 为了培养小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促进其创造美, 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时播放一段视频给学生欣赏, 让学生在感受景色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的心灵美。

2.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拓展教学。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并且可以拓展教学空间。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利用多媒体学习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从而点燃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作业的布置, 课前的预习, 课后复习, 等等。

二、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感悟中心思想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是要提高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些对开启小学生的智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唤起小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促进其提高创新能力。

1.通读课文, 理解大概意思。通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对课文中难懂的字、词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 应当反复练习, 将其读通读顺, 遇到不能理解的句子时, 要学会思考分析,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在通读一遍的过程中应当从课文题目开始下手, 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对课文有更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2.细读课文, 感悟思想。细读是有重点地阅读, 在细读过程中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细读, 领悟课文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教师可以在学生细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如教师在讲解《黄果树瀑布》一课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黄果树瀑布有哪些特点?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让学生根据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3.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好句、好词, 充实其语言库存, 提高语言水平, 同时通过背诵课文可以领悟文章的写作布局以及写作手法。当学生将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时,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且可以得出自己的见解。因此,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背诵课文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背诵课本, 进行词汇的积累和情感的发挥, 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用心阅读, 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身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小学生用心去阅读课文, 领悟课文细节,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在生活中, 小学生往往会忽视自己觉得容易掌握的事物, 导致他们不重视生活细节方面的素材积累。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小学生写日记, 并且强调学生要注意细节, 带着感情去细心阅读文章。如教师在讲解《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 教师除了要按照平常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 还应当利用这次机会引导学生体会细节,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妈妈是怎么辛苦养育自己的, 在实现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生活中的细节, 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母亲伟大的爱,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8

一、感悟结构,仿写句式

言语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句式训练。例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第5节小莉的作业时,我关注到文本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他有许多优点”,然后从三方面说明。我再深入看每一方面的内容,发现也都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通过比较,我发现三方面内容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写得一次比一次具体,最后一点“乐于助人”,也举了例子来具体说明。这样的写法值得借鉴。因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去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在动笔前,我提示学生再次看看小莉的作业,回顾她在介绍马克优点时,是怎样层层推进写具体的。鉴于三年级学生已多次训练把句子写具体,在这里,教师可以增加练笔的难度,要求学生也从三方面来写,并注意层层推进,所写内容要一次比一次具体。例如,_______有很多优点。他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

二、揣摩词句,仿写修辞

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例如,《悉尼歌剧院》(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第2小节中,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特点的有关语句是文本的精彩之处。“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叶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这句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突出悉尼歌剧院的外形独特美丽。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些句子进行分拆,利用媒体让学生体会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接着,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潜意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随后,教师再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整座建筑______,像______,又像______,更像______。(也可换用其他比喻词)”来写写他们自主收集的图片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三、观察动作,仿写过程

《扬州茶馆》(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用“切、放、浇、滗、拨、倒、搁”七个动词,把茶房烫干丝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这段文字是典型的“动作分解法”,对学生习作很有借鉴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烫干丝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并圈出烫干丝的动词。学生边交流,教师边板书,并让学生注意看板书中的标点符号(切、切、放;浇;滗、拨、倒、搁)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了烫干丝有三个步骤,并对照板书上的动词把烫干丝的过程讲清楚。学生在讲述时,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突出烫干丝的特点。学生既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了文本内容,又说出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烫千丝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动作分解法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仿写训练——写一写“炒鸡蛋”的过程。我引导学生把“炒”分解成拿出、敲、掰开、放入、搅拌、倒油、倒进、结成、翻动、盛出等一连串动词,将每一个动词用一句话写清楚。从学生习作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基本能把“炒鸡蛋”的过程写具体。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高年级十分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语段和层次,感受文字情感,在阅读活动中扎扎实实地提升语文素养。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 “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 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晏子使楚》一课,学生提出“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楚王每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又是怎样反击楚王的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白杨树》,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 “昨天大家预习了《白杨树》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不软弱,不动摇。”“爸爸希望孩子们在他的教导下能向白杨树那样坚强”,等等,师相机说: “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自主质疑,疑中感悟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 进而推动阅读不断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 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如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会问“轻快”“灵活” 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学《燕子》时学生会问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用“凑”字,等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疑惑?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多读善思,其义自见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 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 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有的说: “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 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 “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 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 “‘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五、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 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 “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五壮士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让4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找出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狼牙上五壮的英雄气概? 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 篇10

在现实农村小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要求学生去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范围仅仅局限于文本,使学生很被动地阅读,课外阅读几乎空白。有的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漠然视之,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也有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功利心太重,强调学生多阅读作文、诗词名句等对语文考试有用的内容。非语文学科教师更有相当部分不能站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肯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课间看课外书会给予否定,课堂上看课外书更会受到严厉处置。要达到学生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发生过渡和转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一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他们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与学生站到一起。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教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教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阅读。

(3)给予恰当的激励。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一是合理统筹时间,创造阅读条件。教师必须每周安排出具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周可安排2至3次,每次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二是要保证阅读质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形式的多样性、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下大力气加以落实。三是学校应大力打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倡导领导、教师、学生人人读好书的活动, 使之感受读到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的一次谈话,让思想受到撞击,让心灵得到净化,让行为找到标准,最终形成读书是一所学校每一个人自觉的行动,阅读是师生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作为家庭,则要使农村小学生的家长们提高阅读意识,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培训有关阅读方面的意义,让其自觉给子女订购一些课外阅读书籍,并督促自己的子女开展阅读活动。

为农村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意义很大。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的整体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状况。教师可在班级建立读书角,每周举办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让每个中高年级学生人手一本书并交换阅读,一月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从人文关怀入手,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在日常生活、身心健康以及知识学习等方面处处关心和爱护小学生。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 因此,教师是否具有愉快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能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生活。

二、“寓”读于“玩”

(1)阅读形式趣味化,让孩子想读。小孩子天性就是“玩”,没什么事情比玩更有吸引力了!要让他们爱上阅读,就要寓“读”于“玩”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是玩的有效方式。在每周的班级读书活动中,我都安排了不同的读书形式:如自由阅读喜爱的书籍,或者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喜欢读唐诗的在一起,读猜谜语的在一起,读同一本《学语文》的在一起……或者两个人共读一本书,或者小组比赛读等。每隔一两周安排一些读书活动,如故事会、唐诗我会背、读书比赛……在每次活动前,教师要先设计好详尽的活动计划,即活动的规则和步骤。比如我曾开展过一次讲故事比赛的读书活动,活动前,先安排每一位同学下去准备一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并从这个故事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用来对听众提问;活动时,先公布活动规则和步骤及评奖办法,特别强调听者必须认真听,听后能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并能对讲故事的同学作简单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避免一个人在台上讲,其他人在台下讲的现象;活动结束时,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对讲得好、听得好及小组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颁发“故事大王”“倾听之星”“先进小组”等称号,这样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阅读方法简单化,让孩子易学会读。对于刚接触课外读物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最简单的阅读方法:拼拼、读读、看看、勾勾、画画,不必要求他们一定要怎么去做,可以建议鼓励他们读时看看插图,用笔圈圈不认识的字,勾勾喜欢的词句,还可画喜欢的画等。在教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让表现好的同学得到肯定。

(3)阅读任务多样化,让孩子乐读。孩子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体验后,教师可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任务不必强求一致,让他们心理没有压力、容易完成为原则。如回家自选一篇文章阅读,可以是一个故事、一首古诗、一则谜语……在安排课外阅读任务的同时,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比如让孩子把故事读给家中的人听,听后让他签字并注明“已读”字样;或者将课外阅读与画画、制作卡片相联系,增强趣味感,这样有了家长的监督和兴趣的驱动,课外的任务就比较易完成,天长日久,他们就会将短时的兴趣变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乐意去做这件事。

三、丰富课外阅读

上一篇:三村建设下一篇:金融汇率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