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2024-06-29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精选十篇)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篇1

智能电网通常是指与传统电网相对而言的电网系统, 与传统电网中各个自动化系统的割裂、孤立不同, 它是一个动态实时的有机结构整体, 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更加精确、及时、稳定、智能的控制和管理。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需求, 其调度系统应该具备精准而全面的数据采集系统、强大的智能安全预警功能、快速的故障诊断和恢复功能、简单便捷的可视化技术, 能全面且直观地将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提供给调度员。

1 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概述

1.1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的现状和未来

当今,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已由最初的数据采集与监控发展成为能量管理系统。由于技术理论的制约, 现在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 没有从综合决策的角度上对系统进行整合。如何在现有的技术理论基础之上对传统自动化系统进行扩展和完善, 使电网调度的决策能力更加智能化和全面化, 是未来电网调度系统发展的新趋势。

如果综合运用了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和协调调用决策等技术, 就能提高调度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使调度任务得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 从而大大提高调度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便利性。

1.2 电力电网系统智能调度

电力电网系统智能调度是指调度系统自动实时跟踪电网各个状态的变化, 支撑并维护调度员的操作和管理, 生成最优化方案, 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现在的调度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这样复杂系统的需求, 所以必须要利用好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不仅仅是基本的稳态分析, 它还应支持故障诊断和决策辅助, 并能兼容今后要加入的支持电力市场运行的系统。新的智能调度系统比已经投入使用的能量管理系统更加庞大和复杂, 它不仅要求系统的各个模块独立而又协同, 还要求其具备第三方软件的接入能力, 该系统的最终构架应为一种开放式的软件框架。

2 人工智能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2.1 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智能, 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物学以及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而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进而可以使计算机系统展现某些类似人类智能的行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表明,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迅速, 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

2.2 人工智能系统方法分类

自1980年以来, 人工智能技术已被逐步引进到电力系统的相关研究领域中, 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 电力系统规模庞大、数据复杂、系统要求动态实时性, 已有的计算机和算法条件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其次, 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无法使其建立精确的线性数学模型;再次, 对电力系统了解的不准确导致了很多模糊性问题的产生;最后, 对很多应用专家的经验和冷知识无法进行精准的数学描述。而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基于知识问题的求解策略, 它弥补了传统数学方法中的不足, 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大的优势。

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系统或方法包括:

(1) 专家系统。专家系统起源于1960年, 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分支。专家系统是一种类似于人类思维分析推理机制的智能计算机软件系统, 这个系统就好比是一群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思维缜密、拥有强大逻辑推理能力的专家, 在某一领域内利用系统自带经验数据库里的资源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给出专家级的解决方案。在电力电网中, 专家系统的应用有电网管理、监控、故障排除恢复、调度操作的指导等等。

(2) 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数学运算模型, 此网络自身通常是对自然界某种算法或者函数的逼近, 也是一种数理逻辑的表达。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具有类似图像识别等功能, 其超强的自学能力、联想吸收存储能力和快速搜寻最优化解能力可以根据一系列的输入、输出数据和信息, 分析和掌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规律, 并最终根据这种规律来推算出新数据, 并获得所需结果。电力电网系统的动态控制与诊断、实时全程监控、状态数据估计、中短期负荷预测等诸多领域都有神经网络的运用, 神经网络的预测估计分析技术已成为电力系统中最为成熟的技术。

(3)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达尔文生物种族进化论中遗传机制和自然选择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 它能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具体方法为:1) 提供一组候选集;2) 根据特定条件计算这些候选集的适用程度;3) 根据适用程度来选择符合要求的候选集;4) 对符合要求的候选集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新的候选集。其中, 计算模型将“适者生存”思想贯穿在整个遗传算法中。在电力电网的系统绩优和优化处理方面, 遗传算法因其强大的计算和处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

(4) Agent技术。Agent是一种在分布式系统中拥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的智能计算实体。Agent体系结构是现有计算机难以精确描述的一种自主行为实体, 其大致可分为审慎式体系结构、反应式体系结构、混合式体系结构3种类型。目前研究的主要是反应式体系结构, 其组成结构分为事件处理系统、方法集合和内部状态集。在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中, 具备自适应性和开放性的Agent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2.3 Agent技术的发展前景

分布式的Agent技术为解决智能电网调度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将能量管理系统模块封装成Agent, 使其拥有更强的自治性和可移植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 并通过新旧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近年来, 由于计算科学的发展, 基于知识逻辑推理问题的求解系统得到了质的飞跃, 以多Agent系统为代表的群体智能研究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国内外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最早全面论述建立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文献是“现代能量控制中心”概念的创始人Dy-Liacco于1997年发表的。文中提出了为解决电力系统的紧急控制问题而建立智能机器调度员的设想, 并建议将包括自动学习、动态安全分析、仿真培训等在内的多个软件整合为一体, 使电网运作实现实时自动化。“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是由我国卢强院士首先提出的, 它包括正常情况下调度系统对电力系统的监视和优化等;华北电力大学杨以涵教授领导的科研组在“数字电力系统”概念的基础上, 从电网故障和安全方面进行研究工作, 逐步构建了基于信息和故障信息的“调度机器人”思想和体系。

4 结语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知, 国内外的电力企业、研究所已经开始进行智能调度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开发,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例如智能电网的可视化技术应用以及智能调度系统中的防误系统等。由此可见, 电网的智能调度必然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方向。

摘要:简要介绍了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 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阐述了国内外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调度系统,人工智能

参考文献

[1]狄以伟.面向未来智能电网的智能调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2010

[2]林良建.电网调度智能防误统研究[J].自动化应用, 2010 (2)

智能电网与节能经济调度分析论文 篇2

节能经济调度实际上就是在保证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环保为指导性原则,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发电,并对电网运行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排序,依次更换为可再生资源,减少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发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效益。相比于传统的调度来说,节能经济调度是电力企业的一次重大改革,传统的调度模式被取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2 节能经济调度的实行对电力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节能经济制度的实行对电力企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能经济制度替代了传统的平均分配调度方式,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对电力企业原有的机组进行合理排列,并在保证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大每台机组的任务,彻底改变电力调度的方式。二是对电力企业机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实际上就是以机组的`电煤耗能为标准进行排列,电煤消耗量低的机组排列在前方,电煤耗能高的机组排列在后方,甚至直接被替换。三是节能经济调度的实行给新型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很多利用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企业被国家高价收购,企业的投资得到了回报。四是节能经济调度的容量比较大,而且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2-0033-02

电网是一个整体,电能从生产到输送再到使用,各个环节的总量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电网电能具有不可储存的特性,所以在电网系统中的电能在任何时刻都必须保持平衡,即发多少电的同时就必须用多少电,否则电网所供应的电能质量标准就难以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电能生产总量和使用总量必须保持瞬时平衡的特点,如果整个电网系统没有统一规范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调度,电网根本无法安全稳定运行,所以电网调度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网调度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当前电能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电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必然选择,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具有环保性能好、安全可靠系数高、节能效果显著、自愈能力强等优质特性,因此,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1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组成主要分为3个部分:主站系统、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和厂站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整个电网的控制核心,能够对电网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一方面可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故障,并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妥善的处理,有效防止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而造成大面积停电。同时,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收集的故障信息对电网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按照结果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类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必要处理和有效解决。

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特点

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渐减少高消耗、高污染的能源使用量,从而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优质特性。

2.1 超强的自愈性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超强的自愈性,保障电网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系统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对电网中的问题进行修正和解决,从而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系统可以持续地进行检测,通过自动诊断修复功能来操作防爆控制系统,操作准确方便,这一功能是传统电网所不具备的。

2.2 强大的兼容性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强大的兼容性,能够将电能供应、环保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客户用电负荷过高时,智能电网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从而减轻电网负荷过高的压力。智能电网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使多种能源发出的电能接入电网系统,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消除电网扰动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电能的质量,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3 较好的交互性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可以对电网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修复和完善。充分利用建立在用户端的接口,通过人机互动、人机联动和模拟等技术手段,使电能的供应和使用能够进行信息互换,从而更好地配置电力系统的资源,有力保障电力系统的供求平衡。

2.4 较强的集成功能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强的集成功能,可以将各个子系统进行良好地融合,使各系统间的信息和资源实现共享。并且,信息控制和系统优化等功能可以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能够整体分析电网调度系统。

2.5 较优的资源配置功能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根据经济效益和设备运行情况对电网进行协调和优化。对输送线路输电状态进行科学分析,有效协调配置电网资源,一方面能够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高,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要点

3.1 调度需求

构建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电网高效运行。在设计电网过程中,要把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作为根本指标,使系统的各项功能都能够高效实现。要对负责调度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健全监督评审制度,确保调度工作合法合规。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充分发挥调度系统评估计算功能,提前发现电网故障隐患,及时排除故障,有效保障电网正常运行。

3.2 技术要求

在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方面,一是要保证投入成本最小,二是要针对传统电网的薄弱环节改进业务结构,优化业务间连续性。研究设计用户使用界面要满足使用简单、操作便捷以及减少后期维护成本的要求;系统架构要有良好的拓展性,兼容性要强大,互操作能力要高,可以将软件模块接入系统进行升级,达到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

3.3 研究模式

从当前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发展情况来看,研究模式主要有自主开发和由外到内两种。自主开发主要是面向处于运行状态的电网,相关运行环节要充分结合电力系统的特征,及时发现电网存在的故障,并按照规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使电网的整体性能更加优化。由外到内主要是运用研、商结合的研究模式,充分调动政府和电力企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展研发创新性,确保研究设计的调度系统的可行性更强。

4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前景

智能电网是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将广泛使用三维GIS、高级配网等高新技术,使数据信息可以在各个区域之间进行传送。先进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整合,并且可以随时调取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电网模型。建设信息构架,一方面可以为信息提供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海量信息筛选的难题,有利于及时有效取得第一手资料。智能电网可以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时掌控用户需求电量情况,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应对突发情况、节约使用电能、提高经济效益等,对于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韬韬,郭创新,曹一家,等.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9):7-11.

[2] 刘鹏飞,梁晶,钱前.基于3G技术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J].商情,2013(36):75.

[3] 任志翔,仇群辉.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7):182-183.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数据总线技术 篇4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存在大量数据传输的业务场景。随着电网的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功能日益强大,各类应用在数据通信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1],主要体现在传输数据量大、数据获取方式多样、数据交互实时性高等方面,对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越来越高[2,3]。为适应电网发展需求,研究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已经迫在眉睫[4,5]。

根据中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计思想[6], 电力二次系统分为安全Ⅰ区、安全Ⅱ区、安全Ⅲ区和安全Ⅳ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四大类应 用横跨3个安全区域,当前各类应用间的数据传输主要存在3个方面问题:首先,相同区域内数据传输效率低,缺少统一的、高效实时的数据传输手段;其次,横向跨区和纵向跨级需要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交互机制;再次,安全Ⅰ区、Ⅱ区与安全Ⅲ区间的隔离装置缺少统一的数据交互方式[7,8,9]。

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现有的数据传输机制很难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数据总线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总线技术、中间件技术[9]、订阅/发布策略等进行融合、扩展,使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实现横向跨区传输,同时支持各级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交互,满足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在多级调控中心数据广域范围共享的要求。

1 系统总线架构

数据总线由消息总线、服务总线、消息邮件3个部分构成,其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应用程序提供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数据交互服务。数据总线架构如图1所示,消息总线负责相同安全区域内不同应用间的实时数据传输,服务总线和消息邮件实现跨安全区和各级调度间的数据交互。

消息总线用于系统中应用程序间的实时数据传输,按照实时监控的特殊要求,具备高效实时的特点,消息总线基于订阅/发布模型[10,11],为应用程序提供注册、撤销注册、订阅消息、撤销订阅、发布消息、接收消息等功能,为实现高效的数据通信提供可靠和通用的信息交互机制。消息总线主要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信场景,例如数据采集应用和数据处理应用之间的消息传递都采用消息总线实现。

服务总线用于系统中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交互, 按照系统对数据交互安全性、高效性、实时性和统一性要求,实现请求/响应模型和订阅/发布模型两种模型,为应用程序提供基于服务,屏蔽实现数据交换底层通信技术的具体方法,满足应用功能和数据在广域范围的交互和共享[12,13]。服务总线主要用于实时数据交互的通信场景,例如历史库服务使用服务总线的请求/响应模型,实现了对历史库的请求和访问;画面刷新服务使用服务总线的订阅/发布模型, 实现了对遥测和遥信数据的动态实时推送。

消息邮件用于应用程序间的非实时数据传送, 可以跨越安全Ⅰ区、Ⅱ区、Ⅲ区和上下级调度。按照为整个电网调度提供跨区跨调度机构的要求设计, 为跨区跨调度机构的特殊应用提供文件、消息、流程等通信支持。

2 消息总线

2.1 概述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对电网事件的实时监控要求较高,需要快速传递遥测数据、开关变位、事故信号、控制指令等各类实时数据和事件。为满足系统实时监控的需求,消息总线为应用程序间数据通信提供高效、通用的信息交互机制。

为解决系统中实时消息在不同应用间的传输问题,消息总线屏蔽繁琐复杂的底层通信细节,通过提供简单、通用的消息原语,支持应用程序在节点内和节点间进行消息传递,并支持一对多、一对一的信息交换场合。

2.2 消息总线结构

消息总线的基本结构包括消息原语、共享内存通信模块和网络传输模块。其中,消息原语用于完成应用程序和消息总线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内存通信模块用于节点内的消息传递,以实现实时数据的高效传输;网络通信模块用于节点间的消息传递,利用组播技术和点对点分别实现一对多、一对一的消息传输方式。消息总线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2.3 功能设计

消息总线设计通用的消息报文作为实时消息的承载体,该报文由消息头和消息体两部分组成,其中消息头主要包含消息体长度、事件集和事件等信息, 是每个消息报文在发送时必须携带的公共信息;消息体是消息报文的数据部分,由应用程序针对不同的消息功能来定义各自的消息体。

为实现消息分类功能,消息总线对消息报文按照事件集、事件两级进行划分,应用程序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定义相应的事件集,再定义事件集中的事件。

消息总线以消息原语的方式为应用程序提供注册、撤销注册、订阅消息、撤销订阅、发布消息、接收消息等功能,消息总线原语如表1所示。

消息总线采用订阅/发布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消息接收者只有在订阅某个事件集的消息后,才能接收属于该事件集的消息。消息发送者在发送消息时指定事件集,由消息总线将该消息发送给已订阅此事件集的所有消息接收者。消息原语使用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

各消息原语的功能说明如下。

1)注册:应用程序注册消息总线以获取相关资源,以便后续调用其他消息原语。

2)撤销注册:应用程序撤销自己对消息总线的注册,以释放相关资源。应用程序撤销注册后,将不能使用发布消息、接收消息、订阅消息和撤销订阅等功能。

3)订阅消息:已注册消息总线的应用程序向消息总线订阅所需消息的事件集,只有在订阅消息后, 应用程序才能从消息总线接收消息。

4)撤销订阅:应用程序对已订阅事件集的撤销, 应用程序撤销订阅某个事件集后,消息总线不再把属于该事件集的任何消息发送给该应用程序。

5)发布消息:应用程序调用该原语来发布消息。发布消息时需要在消息中指定消息所属的事件集, 消息总线将该消息发送给已订阅此事件集的所有应用程序。

6)接收消息:已订阅某个事件集的应用程序从消息总线上接收属于该事件集的消息。

3 服务总线

3.1 概述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内的应用模块在生产区间及上下级调度间存在频繁的实时数据交互,为了满足系统对安全性、高效性、实时性和统一性的要 求,提出了服务总线。

服务总线构建面向服务架构 (SOA)的系统结构,屏蔽实现数据交换所需的底层通信技术和应用处理的具体方法,基于调度证书和安全标签实现应用层端对端的数据安全,实现服务的分布部署,提供典型的服务请求模式,通过提供服务原语实现服务访问、服务响应和服务管理,满足系统对数据交互安全和统一性的要求。

3.2 服务总线结构

服务总线从逻辑上分为服务管理中心、客户端接口、服务端接口3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服务管理中心根据策略完成服务的注册信息收集,提供对服务信息的定位、查询和监控。客户端接口用于完成服务的定位、服务请求和服务订阅等功能。服务端接口用于完成服务的注册、服务分发、服务发布等功能。

3.3 功能设计

为解决系统在数据交互方式统一性的要求,服务总线对服务的信息进行注册管理,将服务的访问和应答请求信息进行内部封装,实现数据交换所需的底层通信技术和应用处理的具体方法,对服务访问与服务应答方式进行抽象,提出两种服务模型框架:请求/响应模型和订阅/发布模型。请求/响应模型提供“拉数据”(data pull)的服务方式。服务请求者访问服务需发送服务请求,从服务发布者获取服务结果。订阅/发布模型提供“推数据”(data push) 的服务方式。服务请求者访问服务时发送请求,由服务发布者根据需求向服务请求者主动推送服务结果。

服务原语用于完成服务总线和应用程序的信息交换,包括服务管理原语和服务功能原语。服务管理原语完成服务的注册和定位。服务功能原语包括服务请求、服务应答、服务订阅、服务订阅响应、服务发布等。服务原语一览表如表2所示。

应用程序通过服务原语使用服务总线,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采用请求/响应模型或者订阅/发布模型。

请求/响应模式的交互流程如图5所示。首先服务发布者注册服务信息;然后服务请求者定位服务信息,根据服务信息服务请求者向服务发布者发送服务请求;再次服务发布者收到服务请求后立刻进行服务分发;最后服务请求者接收服务请求。

订阅/发布模式的交互流程如图6所示。首先服务发布者注册服务信息,进行服务订阅发布注册; 然后服务请求者定位服务信息,根据服务信息服务请求者向服务发布者进行服务订阅;再次服务发布者在有结果需发布时进行订阅结果发布;最后服务请求者接收订阅结果。

4 消息邮件

4.1 概述

消息邮件主要服务于横向(生产大区和管理大区之间)、纵向(上下级调度之间)的消息、文件、流程等内容的传输和交互,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立规范、统一、安全、可靠的传输模式和传输通道。为保证传输内容的安全可靠,在纵向传输过程中利用通信网关的加密、解密功能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消息邮件在生产大区、管理大区和上下级调度间的传输示意图如图7所示。

4.2 消息邮件结构

消息邮件以文件作为通信的载体,包含“头文件”和“附件文件”两种文件,一个头文件和多个附件文件组成一封邮件,通过邮件发送、接收的方式实现横向跨区和纵向跨级的信息交互。

头文件是邮件传输的基本信息载体,是传输的唯一标识,主要包含发送地址、接收地址、传输类型等内容,文件格式符合E语言规范。头文件的内容如下。其中的附件文件是邮件传输的数据内容,主要包含应用根据业务需求定义的数据。

〈!E VERSION=1.0CODE=GB2312!〉

〈消息邮件∷传输说明data='yyyy-mm-dd hh:mm:ss'

@ #顺序属性名属性值

#1标识 [字符串]

#2发送地址单位.分区.部门

#3接收地址单位1.分区.部门1单位2.分区.部门2

单位n.分区.部门n

#4传输类型邮件/流程/查询/周期

#5传输通道通信网关机/报文/服务调用

#6标题‘邮件标题’

#7附近‘文件名1’‘文件名2’…‘文件名n’

〈/消息邮件∷传输说明〉

4.3 功能设计

消息邮件功能的设计参照通用网络邮件服务, 提供了邮件收发与管理功能、多机热备功能、邮件路由功能和反向功能等四大类功能。

1)邮件收发与管理功能:包括发送邮件、接收邮件、读邮件、下载附件、删除邮件、地址簿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类似通用网络邮件的管理与操作方式。

2)多机热备功能:同一邮局邮件服务之间实现负载均衡,邮件服务之间进行邮件的数据同步和操作同步,保证同一邮局邮件服务间的数据和状态一致性。

3)邮件路由功能:包括横向路由功能和纵向路由功能。横向路由功能实现邮件在各生产大区与管理大区间的横向路由转发;纵向路由功能实现邮件在上下级调度间的邮件路由转发;横向路由和纵向路由一起实现了消息邮件在智能电网调度网络传输的“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

4)反向功能:包括反向传输功能和反向探测功能。反向传输功能实现消息邮件跨越隔离设备的邮件传输;反向探测功能对正反向隔离设备的邮件传输情况进行监控,在正反向隔离设备邮件传输出现异常时报警。

5 应用实例

5.1 消息总线

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应用和数据处理应用间的消息传递基于消息总线实现,数据采集应用通过消息总线向数据处理应用发送遥 测、遥信等实时数据,数据处理应用通过消息总线向数据采集应用下发遥控指令。

通过消息总线提供的高效数据通信和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了电网事件即时触发在线稳定分析的功能。电网稳态监控功能通过将母线、线路和联变的运行状态变化作为电网事件,通过消息总线发出告警信息并快速触发状态估计、静态安全分析和在线安全稳定预警功能的运行,为运行人员及时掌握电网的变化方式和电网安全状况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5.2 服务总线

服务总线已经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基于订阅/发布模式开发了画面刷新服务,将实时变化的遥测和遥信数据通过服务总线推送给画面,实现画面的动态实时刷新;基于远程服务接口进行告警信息的推送,实现了多级调度间的故障信息共享。

5.3 消息邮件

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消息邮件实现了系统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贯通,主要支撑业务跨区、跨机构、非实时数据的文件传输。在福建数据传输平台中,通过消息邮件的方式实现了生产大区、管理大区和福建备调间的数据同步、文件同步、数据库同步。

消息邮件已经在32个省网调、多个地调进行了广泛部署,支撑着众多业务的运行,部分部署范围和支撑业务如表3所示。

注:OMS为调度运行管理系统。

6 结语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篇5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电网公司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电网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及《国家电网调度系统重大事件汇报规定》对调度工作的要求,有效应对电网运行突发事件,确保发生大面积停电等重大事件时信息通报的及时、畅通,提高调度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的影响和损失,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实时运行中,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等重大事件时,相应供电公司调度机构(以下简称区调)在按调度管辖范围组织处理的同时,须立即将发生重大事件的简要情况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市调)汇报。汇报分为特急报告、紧急报告和一般汇报。特急报告和紧急报告由相应区调值班调度员按照规定时间向市调值班调度员汇报事件的简要情况;一般汇报由相应区调在事故处理暂告一段落后,按规定时间报告市调值班调度员。各类电网事故均应及时将详细情况在公司事故简报系统中填报。

第三条 事件分类:

1、特急报告类事件:

(1)因发生电力生产重特大电网事故,引起发生连锁反应,造成城近郊区及亦庄地区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0%及以上;通州等远郊地区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及以上的事件;

(2)因输变电设备故障或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两座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开闭站全停的事件;

(3)因严重自然灾害,电网设施处在地震、台风、洪水、暴风雪等的影响范围之内,对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的事件;

(4)重大政治保电活动期间,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对国网公司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电网事故;

(5)各区调所辖特级重要用户停电的事件。

2、紧急报告类事件:

(1)因发生电力生产重特大电网事故,引起发生连锁反应,造成城近郊区及亦庄地区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5%及以上;通州等远郊地区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0%及以上的事件;

(2)因输变电设备故障或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一座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开闭站全停的事件;

(3)达到各供电公司应急预案启动标准的电网运行重大事件;

(4)日常保电活动中,因发生电网事故对保电用户正常供电造成影响的事件(包括线路故障掉闸重合出以及用户有多路电源未造成停电的情况);

(5)各区调所辖一级、二级重要用户停电的事件。

3、一般汇报类事件

(1)自然灾害事件:水灾、火灾、风灾、地震及外力破坏等对电力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2)调度场所事件:区调调度场所(包括备用调度场所)发生停电、通讯中断、EMS全停、火灾等事件;

(3)110千伏线路、主变压器故障;

(4)35千伏主变、母线故障以及35千伏线路故障直接造成客户停电的事故;

(5)开闭站、变电站10千伏母线停电事故;

(6)10千伏配电路故障掉闸造成客户停电,不能在3小时之内恢复供电的;

(7)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如保护拒动、误动及保护动作不明事故等;

(8)重大政治保电活动期间的配网事故。

第四条 特急报告和紧急报告的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概况、可能造成的影响及负荷损失和恢复等情况。

第五条 一般汇报的内容要求。主要包括(必要时应附图说明):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情况;

2、事件经过、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

3、重要设备损坏情况、对社会及重要用户影响情况;

4、负荷损失及系统恢复情况等。

第六条 汇报的时间要求:

1、发生特急报告类事件,区调值班调度员须在10分钟内向市调值班调度员进行特急报告;

2、发生紧急报告类事件,区调值班调度员须在20分钟内向市调值班调度员进行紧急报告;

3、发生一般汇报类事件,区调调度员须在30分钟内向市调值班调度员进行汇报。

第七条 汇报的组织要求:

发生特急报告类事件、紧急报告类事件,除区调值班调度员在规定时间内向市调报告外,调度所主任须立即赶赴调度值班室了解情况,并随时向市调汇报事故发展及处理的详细情况。

第八条 在发生严重电网事故或受自然灾害影响,恢复系统正常方式需要较长时间时,有关区调应指派专人随时向市调值班调度员汇报恢复情况。

第九条 本规定由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负责解释。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篇6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集中运维;远程浏览;远程维护

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的提高,电网运行特性日趋复杂,管理电网运行的难度逐渐增加,调度已离不开技术支持系统,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引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以提高管理电网运行的水平,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集中运维关键技术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提出一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集中运维关键技术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现状

目前,我国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现有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运维机制难以促进自动化系统的稳健发展,难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对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运行维护人员数目不多,难以满足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发展需求,再加上各地自动化系统维护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运行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建立起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集中运维中心,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备、软件及数据进行统一监视,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为调度运行提高优质服务,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下面详细阐述了一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集中运维关键技术,通过集中运维方式来进行高效远程维护,从而提高调度机构诊断、处理系统故障的效率,提高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2.运维系统结构及功能

集中运维中心系统与各调控中心系统的数据采集网络互联,运维系统网络结构见图一。集中运维中心主要负责远程监视省级以上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运行工况及一些通用性业务的值班工作,对系统进行常规性维护,运维中心系统能够通过高效的远程维护手段来帮助调度部门快速诊断并处理系统故障,能够为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单位及工程部门提供各项技术服务。

运维系统可以通过采集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支撑环境,找出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存在的故障,然后通过人机界面、电话等形式通知运维相关人员,从而及时处理系统故障,有些保障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运行,运维系统的主要功能见图二。运维知识库是系统的核心知识源,储存着大量信息,例如操作日志、事故预案、故障记录、统计分析评估报表等,运维人员借助运维知识库能够快速查询相关信息,提高运维工作效率。运维人员能够集中监视各调控中心系统的报警信息、远程浏览各调控中心系统画面,对各调控中心系统进行远程维护调试及技术支持。运维技术支持系统能够将运维资源集中起来并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提高处理事件的反应速度。通过统一集中管理,能够加强对运行管理的控制,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及质量,最终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经济性。

3.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集中运维关键技术

3.1报警信息汇集技术

报警信息汇集技术主要针对各网省调技术支持系统及运维技术支持系统,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报警产生端)在发现技术支持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或发生故障时,会根据报警标准将报警信息传递到运维技术支持系统(报警接收端),接收端根据相关标准解析报警信息,从而快速掌握报警详情并做出处理。报警信息汇集技术使得远程浏览各调度端技术支持系统的报警信息成为可能。报警信息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报警点号、报警内容、时间、原因、级别及设备名称等。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通过DL476/IEC60870-104协议向运维技术支持系统传输报警信息,并实时采集、传递、分析远方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报警信息。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将报警信息传输给运维技术支持系统前,需要先将本地稳态监控结果及报警信息转换成带站名及设备名的标准报警信息。运维技术支持系统报警采集程序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需要进行解析,然后再以消息的形式传给报警系统,由报警系统进行处理。

3.2远程浏览画面

当运维技术支持系统需要远程浏览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画面时,可以通过本地代理与远程代理建立TCP连接,具体交互如图三所示。运维技术支持系统可以直接浏览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实时数据与画面,实现全景信息监视。

3.3数据优化及统计分析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主要负责收集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关键数据、监视运行状态及支撑环境的在线数据,然后进一步分析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否存在故障,通过电话、语音、人机界面等形式来通知运维人员,督促使其快速处理好系统异常及故障,保障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运行。运维技术支持系统实时接收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节点运行状况,一旦发现超出规定值便会及时发出报警信息,督促系统进行及时处理;网络工况,即自动采集实时数据并监视网络设备的工况与负载、端口状态及流量、链路状态等,并具有报警功能;数据库状态,当出现异常时发出报警;主要进程工况,即监视系统应用、服务及重要进程,出现异常立即报警。

3.4知识库管理及故障查询

知识库管理主要是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整理、保存及管理,从而有助于后期快速解决类似问题。知识库管理可以录入、检索、审批知识,可以根据类别、提出者、时间等条目进行模糊查询。知识库在划分子类时一般以环境、设备、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等为划分依据。知识库不仅可以在运维人员遇到问题时帮助其迅速找到解决办法,还能够为运维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培训的平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运维人员要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要能够充分利用知识库,掌握系统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工作技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5预案管理

系统能够通过预案管理功能来向每个报警对象提供相关的处理预案,具体包含故障报警的处理方法、处理经验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为值班人员提供相关资料信息,以提高处理故障的速度。运维系统具备预案的编辑、上传、关联报警对象点、自动应用等功能。预案主要分为两类:共性预案及个性预案,共性预案可以作为典型预案,能够重复使用。运维人员在处理故障后需要建立新的预案,这样能够进一步完善预案管理,以供其他运维人员学习并应用到故障处理中。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预案管理功能,预案的修改或增加都需要经过各部门讨论决定并报领导审批,最后再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预案管理功能的维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集中运维有助于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加强运维管理,有助于规范运维工作流程,有助于保障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健运行,切实提高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整体运维水平,为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及安全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卓,罗毅,涂光瑜.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16):66-70

[2]马皓,韩思亮.电力电子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50–55.

[3]高翔,郭创新,张金江等.基于调度数据网的变电站智能设备远程维护系统[J].电网技术,2005(23):62-66

[4]马韬韬,郭创新,曹一家等.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9):7-11

作者简介

地区电网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 篇7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网安全运行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各级调度中心普遍配备了能量管理系统(EMS)用于电网运行的监视和控制,但整个调度运行模式还处于“人工分析型”的阶段,缺乏智能分析手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严重依赖调度人员,特别是在事故紧急情况下,面对海量数据时的实时决策非常困难,使得调度运行人员不堪重负,迫切需要建设一套能为调度员处理紧急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帮助的系统[1,2,3]。

本文从智能告警、故障诊断和故障恢复3个方面介绍了地区电网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它对拓展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高智能化水平,实现故障情况下的电网智能报警及供电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1 系统体系结构

在电网正常状态下,智能报警模块实时跟踪电网的运行状态,自动进行扫描,通过信息分类过滤误遥信,并结合专家系统给出一般事件的处理结果。同时,报告系统出现的异常元件,找出电网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提出预警,便于调度员提前采取预防性对策,从而避免后续连锁故障的发生。

在电网故障情况下,故障诊断系统利用一次、二次、静态、动态的各类信息实时、快速地进行智能分析,定位故障设备,并以告警的形式提示给调度运行人员,同时将故障诊断的结论信息输出至故障恢复系统。故障恢复系统借助拓扑搜索,给出快速恢复供电的辅助策略方案,以最有效的方法减小事故影响,尽快恢复供电,把电网调节到安全正常状态,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4]。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 智能化报警

目前EMS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电网运行监视的告警信息是通过事件顺序记录(SOE)方式采集及显示在调度端,未作任何的分析或判断处理。事故情况下各种信号动作频繁、真假难辨,难以抓住重点且很容易遗漏重要告警信号,从而影响事故的正确处理。

智能告警对实时信号按信息分类进行预处理,结合告警压缩和信号过滤技术区分误告警,同时利用专家告警知识库实现同一事件信号的关联,为调度员提供告警处理建议,帮助调度员减轻告警处理的压力。

2.1 告警信息分类

采用统一的信息描述格式接收和汇总电网实时监控与预警类应用的各类告警信号,并根据各自的特征对大量的告警信息进行合理分类。针对大部分告警信息的提示性质,把全部告警信号根据重要等级程度划分为多个种类,每种等级的显示作为单独的告警页面互不交叉,实现了告警信息的分流。告警信息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告警类型、告警状态进行统一分类。

2)遥信信号、二次遥信信号、遥测信号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告警分类。

3)根据告警规则库中的定义进行告警分类。

2.2 误告警处理

电网监控系统往往会因为站端信号的抖动或误发造成同一动作信号的频繁发送,导致告警窗短时间内显示大量无用的告警信息,这些抖动告警占据了有限的屏幕资源,并牵制了监控人员的大量时间和注意力,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在主站系统上对上述无效告警信息进行处理。本系统采用了对无效告警信息的滤除和重复告警信息的压缩技术来实现对运行监控系统中出现的无用告警信息的处理。系统能够识别电网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抖动告警信息,主要包括:遥测越限抖动告警信息、保护动作复归信息频繁抖动、设备停电检修调试误发的信号。

针对遥信误发采用压缩技术,即经预先定义的某个类型信息(如事故类/二次遥信类信息)在一个时间周期(该周期可自定义,一般取24h)内重复出现超过门槛值(门槛值可设,一般定义为20条)时,系统自动删除前面多条重复信息,只保留后一条信息,同时在该条信息的后面出现一个累计数提示。

误告警处理解决了长期困扰调度系统的站端信号抖动问题,但为减轻主站端的通信压力,长远来看在变电站内部处理解决该问题更为合理。

2.3 告警信息显示

监控中心将信号显示按间隔划分。可由用户定义间隔,将同一间隔的多个信号按时序归为一个事件,对该事件内的多个信号进行逻辑推理,判断故障,并提供简要的处理方案。

告警信息通过告警窗口分页显示,包括:实时信息、未复归告警信息、事故信息、故障信息、越限信息、操作信息、告知信息、保护信号等,每个页面可由用户根据需要激活或关闭。这样,监控值班员真正需要关心的仅仅是事故信息和未复归告警信息,监控工作量大量减少。

3 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的实用化需要从信息源和算法2个方面考虑。以往由于设施和技术的原因,信息来源有限,或局限于单一的调度端或变电站的某一系统,在算法上往往采用单一模式,实用化程度不高。为提高故障诊断实用性,首先建立分层诊断模型,对可利用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处理,统一信息描述模型实现了各类系统间信息的互通,引入故障可信度指标和多模式诊断推理以提高软件的适应性和鲁棒性[5]。

3.1 分层诊断模型

结合当前电网现状,调度自动化系统接收到的现场信息按时间优先级及适应性可划分为3类:第1类为在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中能保证快速获取的开关遥信信息;第2类为开关SOE信息;第3类为保护动作信息。系统按以上3类信息分层判断并综合比较,给出最终诊断结果,从而避免了在复杂故障情况下,单纯利用SCADA设备量测及开关量信息不能准确确定故障元件的缺点,综合利用多源信息进行分层诊断处理。

3.2 统一信息描述模型

由于故障诊断所需的保护及断路器数据源分别来自于SCADA系统和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两者对于模型信息均有各自的描述方式,因此必须对保护的各种功能及断路器的命名进行统一的描述和定义,以满足故障诊断功能的需求。

系统对基于SCADA系统的保护信息和基于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保护信息进行建模和扩展,构建了统一的信息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电力系统因设备异构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

统一信息模型形成后,故障诊断系统通过消息总线服务接口规范(MSG_BUS)调用基于统一信息模型的综合故障数据,并启动故障诊断程序,进行实时、在线故障定位诊断,从根本上解决了故障诊断系统的信息完备和模型统一的问题,实现了信息的互通、互换、互操作。

3.3 故障可信度描述

可信度反映了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系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可信度描述指标体系,通过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量化处理,对故障诊断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自动统计与计算,同时避免了因信息遗漏等原因造成的误判对调度人员的干扰。

系统可事先定义好各个数据源的权重指标值(各权重指标值之和等于100),然后将通过预处理分析出的可疑故障设备集和变权重分析相结合,最终得出关于该可疑故障设备的综合权重值,即对各单一数据源进行诊断分析,再结合各自的可信度指标,综合各数据源的分析结果,得出设备发生故障的可信度指标值。指标值越接近100,说明故障诊断结果的可信度越高。权重指标可根据历史结果自适应调整。

由于不同地区调度系统的建设差异较大,信号质量及系统维护差异较大,单一数据源的诊断结果必然导致可用性不高。通过引入可信度指标,既提高了故障诊断精度,也使软件的适用性进一步增加,为故障诊断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3.4 多模式诊断推理

电网故障诊断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到电网运行专业知识、信息源的不确定性,以及静态关联和动态过程的描述等多个环节,单一方法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综合利用各种诊断方法的同时不断扩充引入新技术的多模式诊断推理是故障诊断实用化的必然发展方向。

在本系统中,故障分析模块利用启发式搜索和多代理技术实现故障设备的判断和定位。首先,系统分别根据某一类信息(如开关变位)启动分析,利用拓扑搜索圈定设备范围集,结合该类信息的可信度权重指标,得出分类故障诊断结果;然后对各类诊断结果进行类比补充,即利用全局信息综合考虑,得到诊断结果的最优解。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一体化平台能很好地解决信息统一建模和综合利用问题,为故障诊断的实用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4 故障恢复

故障恢复模块结合SCADA系统当前断面,给出事故后的电网分析和事故诊断报告,包括停电厂站及损失负荷信息,同时进行故障后的N-1扫描,给出电网薄弱环节预警。结合110kV及以下地区电网的辐射状运行方式,利用快速拓扑算法,查找可供恢复利用的联络开关,及时调整系统运行方式,提供调度员失电区紧急恢复供电的辅助决策方案[6]。

4.1 基本原理

高压配电网通常的运行方式是网状结构开环运行,因此,如果从220kV变压器高压侧向低压侧方向延伸,可将高压配电网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分区,分区内的设备在电气上相互连接,分区的边界是一些处于分闸状态的开关和刀闸。当发生故障时,故障的定位、隔离都限定在某一分区的内部,与其他分区无关,但在故障恢复时则与故障分区及其周围分区的内部无关,而与它们的边界及分隔区的设备有关。

首先定义变电站110kV的联络开关为电源起始点,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然后将网络中的线路和变压器支路看做是通路,开关刀闸看做是关卡,从起始点开始着色。在搜索过程中,变电站220kV高压侧开关不允许着色以防止串色,并终止该路径的染色功能。最终网络将被划分为多个不同颜色的色块,并以数字进行标识区分,划分为不同的电源区和失电区。各区域的边界由一些状态处于分位的开关组成,即着色终止的位置。在标识完系统之后,停电区域事故恢复方法就变为从故障区寻找电源区的过程,搜索方法采用类似于雷达的反射波原理,即从停电区域的边界开关的对端节点出发,加上一个幅值不等的脉冲信号,采用广度优先的方法分层广播出去。当遇到电源区域的边界时发反射波信号,发射点通过分析所有相对应的反射波信号可以获得相邻的各个电源点及其相关路径信息。

4.2 网络建模和局部拓扑搜索

任何算法都离不开网络模型的建立。在充分利用EMS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拓扑搜索的需要,采用基于广义点和线网络模型结构,将无阻抗设备(开关、刀闸、母线等)收缩为一个广义上的点(NDZONE),而线路、变压器及串联型的电容电抗器则归并为广义线(BRANCH),网络连接关系描述为点和线之间的关系,在广义点和线之间设计了一组数据关系指针,可以方便实现由点找线及由线找点的过程。采用该模型后,拓扑搜索可以局限在某一个广义点的内部,因而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

4.3 基于广播原理的恢复路径搜索

在搜索潜在的供电电源时,首先在失电区的边界开关对端(图2中开关B的右侧节点)加一设定高度的脉冲信号,结合局部拓扑和广度优先搜索技术进行该脉冲信号的广播发送,记录下所有被广播信号感染的相关开关、刀闸等设备,以及它们接收到广播信号时的感知方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当广播信号触及到电源着色区域的边界设备时,该支路方向上的广播信号停止传播,同时记录下反射点的位置。等到发射点的信号传播完毕之后开始反射点信号的传播,原理与发射点信号传播相同。所有在正反2次信号广播过程中感知方向不相同的设备皆为操作路径中的关联设备(如图2中的开关B,C,D,E),而感知方向相同的设备则是非路径设备(如图2中的开关H,I,F,G),操作路径中关联设备的反射点信号的传播顺序则与其对应的实际现场操作顺序相一致。

由于实际的高压配电网结构通常为辐射状,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发射点的一次信号传播就可以实现电源点的查找和操作路径的生成,而无需反射点信号的反向传播过程。具体实现是采用类似变频的方法,即在广播信号经过开关的某一侧时,其对端脉冲信号的幅度在原有基础上加上该开关在实时数据库中的下标位置,信号传播结束之后,从反射点开始解析信号中的开关信息就可以获得该反射点所代表的电源区域到失电区域的操作路径。另外,为加快操作路径的生成,可事先将被广播信号感知的开关设备记录下来,以减少重复性的搜索过程。

4.4 转供电源搜索及恢复方案生成

当被转供区域的负荷存在多个潜在的供电电源时,除了被转供区域的负荷分别由各个供电电源点转供的单电源方案外,还有多个供电电源点共同分割被转供区域负荷的多电源方案。这在单电源方案不能满足要求以及出于平衡负载的目的时显得尤为重要。在图3的示例中,用双电源来分割被转供区域的负荷。

多电源同时分割被转供区域负荷的原则如下。

1)被转供区域负荷不失电原则。

2)多电源之间各自的辐射状运行(非合环运行)原则。图3中,发生故障时,开关A跳闸,潜在的供电电源1和供电电源2分割停电区负荷时,首先利用反射原理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路径:开关H,B,E,G,I。则其所有的分割方案为轮流分开关联路径上的开关:(合开关J和M,分开关H)、(合开关J和M,分开关B)、(合开关J和M,分开关E)、(合开关J和M,分开关G)、(合开关J和M,分开关I)。

双电源以上的分割方案通常是将它们分解为双电源排列组合,由于实际的多电源很少超过4个,而且双电源以上方案以无解为绝对多数,因此,实际分解后的恢复方案并不多,在处理时效上也很快。

5 现场测试及应用

该软件已在多个大型地调投入运行。以南方某地调为例,智能告警模块对系统15万个遥信信号进行了分类,总结归纳出90种,基本覆盖整个电网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故及异常告警信号,具有普遍意义。

故障诊断模块在试运行期间实际捕捉故障10余次,但大部分为110kV和10kV线路出现故障,并未发生大面积严重事故。该软件对整个电网所有220kV变电站全站停电事故进行了模拟测试,总结出调度人员事故处理案例。以220kV中航站主变故障导致全站失压为例,故障前电网运行状态如图4所示。

通过前置模拟器模拟中航站1号和2号主变三侧开关遥信变位及对应的开关SOE信号,以及1号和2号主变瓦斯保护动作信号。故障诊断模块接收该模拟信息,在将1号和2号主变故障诊断结果提供给调度员的同时启动故障恢复模块。系统结合在线拓扑和潮流校验得到如下恢复方案。

1)将中田甲线和中田乙线转为冷备用。

2)将滨厦线由热备用转运行,通过滨河站转供岗厦站和田面站负荷。

3)将中上线转为冷备用。

4)将梅上甲线和梅上乙线由热备用转运行,通过梅林站转供上步站和八卦岭站负荷。

5)将通岭线由热备用转运行,通过清水河站转供通心岭站和华强站负荷。

参考文献

[1]孙宏斌,胡江溢,刘映尚,等.调度控制中心功能的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5):1-6.SUN Hongbin,HU Jiangyi,LIU Yingshang,et al.Evolutionof the power dispatching control center[J].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5):1-6.

[2]姚建国,杨胜春,高宗和,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3):7-11.YAO Jianguo,YANG Shengchun,GAO Zonghe,et al.Development trend prospects of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3):7-11.

[3]姚建国,严胜,杨胜春,等.中国特色智能调度的实践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16-20.YAO Jianguo,YAN Sheng,YANG Shengchun,et al.Practiceand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dispatc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17):16-20.

[4]梁俊晖,廖志伟,黄志元,等.广东电网事故处理智能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开发[J].南方电网技术,2008,2(6):26-30.LIANG Junhui,LIAO Zhiwei,HUANG Zhiyuan,et al.The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assistant-decision expert system foraccident treatment in Guangdong power system[J].Southern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2(6):26-30.

[5]郭创新,朱传柏,曹一家,等.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8):98-103.GUO Chuangxin,ZHU Chuanbai,CAO Yijia,et al.State ofarts of fault diagnosis of power systems[J].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8):98-103.

浅谈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 篇8

一、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概述

(一)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的现状和前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电网调度系统已由最初单纯获取电力系统的数据转换为全面了解电力电网的运行状况, 成为了能量管理系统。虽然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发展, 但是技术理论仍然不是很先进, 导致电网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仍然不是很高。因此, 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完善电力电网的智能调度系统, 使电力电网的智能调度系统更加高效便捷, 实现真正的智能, 这将是电力系统的未来趋势。

(二) 电力电网系统智能调度的概念

电力电网系统智能调度就是指调度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电网的每个状态进行自动获取, 综合了解其中的变化, 协助电力调度员的管理, 使电力调度员操作更加便捷精准, 便于获取最好的方案, 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作。电力电网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不单单是基础的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 在电力系统发生突如其来的故障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分析功能, 可以及时帮助电力调度员解决故障, 并且还应该可以兼容日益发展的运行系统。新型的电力电网系统智能系统比如今使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调度系统更加复杂, 更加庞大。新型的电力电网系统智能系统不单单需要电力系统中各个系统相互独立, 却有相互统一, 各个系统间可以互相帮助, 除此之外, 还要求新型的电力电网系统智能系统有兼容第三方软件的能力, 该系统的最终构架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软件体系。

二、人工智能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一) 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又名机器智能, 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物学以及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理论, 最终发展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的主要目标就是运用人类的智慧, 使计算机系统日益的先进, 逐渐使计算机系统表现出人类的一些基本智能行为。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已经广泛地应用与各行各业, 并发挥了显著的效果。不可否认, 人工智能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人工智能系统方法分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人工智能技术刚刚崛起, 不断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相关行业中, 主要原因如下:

1电力系统在当时那个年代就已经拥有了很大的规模, 数据处理十分的繁琐, 并且系统要求动态实时性, 凭借当时的计算机水平根本没有办法快速获取计算结果, 严重拖累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2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根本没有办法凭借当时的计算机水平建立出精确的线性数学模型。

3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不是很发达, 大多数人对电力系统不是十分了解最终导致电力系统行业中存在很多模棱两可的问题。

4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不是很发达, 很多电力系统的专家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根本无法运用精确的数学进行描述。与传统的计算不同, 人工智能算法是以解决知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方法为基础, 解决了传统计算方法的缺点。因此, 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的电力系统中是十分必要的。

(三) 人工智能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方法:

1 专家系统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的重要分支开始兴起, 专家系统顾名思义, 这个系统拥有极其接近人类思维模式的智能系统, 可以很好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就犹如一些拥有丰富经验和渊博知识的专家, 在特定的区域里凭借区域内固有的数据库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 最终提出适当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专家系统应用于电力电网调度系统中, 应该包括电网的管理、对电力系统进行综合的监测作用、对故障进行分析并及时提供解决意见等。

2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对给与的信息进行适当合理的分析, 并且处理, 最终演变成数学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的本身就是对自然界某种算法或者函数的逼近, 也可能是一种逻辑表达方式。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与人类的大脑十分相似, 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联想能力, 可以快速地根据特定的规律推算出大致的结果。人工神经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电力电网系统的动态控制与诊断、状态数据估计等很多的相关领域,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其中的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估计分析技术已经十分的完善。

3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就是根据达尔文生物种族进化论中遗传机制和自然选择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进行模拟最终获取相应的计算模型, 遗传算法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分析获取最好的解决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 选取一定数量的候选集。

(2) 根据一定的条件, 计算出这些候选集的应用范围。

(3) 根据计算所得的应用范围适来确定符合应用范围的候选集。

(4) 加工处理符合应用范围的候选集, 最终形成新的候选集。

在整个遗传学算法中,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机理中的“适者生存”一直贯穿始终, 遗传算法凭借自身十分优异的计算和处理功能, 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电网系统中。

4 Agent技术

Agent技术是一种智能计算实体, 在分布式系统中拥有灵活性、主动性、反应性、交互性和自主性。Agent体系结构是一种自主行为实体, 单纯凭借现今的计算机水平, 很难准确对Agent体系结构进行描述, 其大略可分为三种类型, 是混合式体系结构、反应式体系结构和审慎式体系结构。如今, 反应式体系结构是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事件处理系统、方法集合和内部状态集组成了反应式体系结构。具备良好适应性和开放性的Agent技术作为在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 发展前景不可小视。

对于同类发电机组而言, 综合考量其安全性能、经济效益和环保指标等要素, 可以分别表示出机组的可靠性能R、经济效益标准E、环境标准D, 以及热电比例H, 依次用a表示其权值。那么可以得出:I=a* (R+E+D+H) , 其中每个权值的和为1。

设定机组工作的经济程度与出力之间的关系为函数E (P) , 那么用来指代系统经济性能的公式可以表示成:E=E (P max) /P max。

系统的环保性指标可以用单位排放的污染气体总量来表示;系统的热电比是将单位出力表示为热量数值, 设定热电之间转化的关系函数H (P) , 那么可以得出:H=H (P max) /P max。

(四) Agent技术的发展前景

分布式的Agent技术就是将能量管理系统模块封装成Agent, 使智能电网调度拥有更强的自治性和可移植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智能电网调度的一些问题。现如今, 学者对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地研究, 从而使其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Agent技术一定会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三、国内外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Dy-Liacco作为“现代能量控制中心”概念的创始人, 十分全面地论述建立了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文献, 在文中提到想要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该用智能机器调度员替代人工调度员, 除此之外, 文中还提到要综合仿真培训和自动学习等功能, 从而使电力电网自动运行。在我国, 卢强院士最先提出了“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 主要讲诉的是正常情况下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对电力系统的监管的分析的功能等;华北电力大学的杨以涵教授则带领自己的科研组进行电力系统的研究, 基于“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 分析电力系统中电网会出现的故障, 以及安全方面等进行了探讨, 最终形成了建立以分析和解决电网故障的“调度机器人”的思维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电网调度系统对电力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电力电网的智能调度系统是一个实时动态的系统, 可以有效地进行分析和调控电力系统, 当电力站发生故障时, 电力电网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更加精准和及时地对故障分析和处理, 更加快捷方便, 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电力电网的运行状况。本文对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 对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希望本文可以给相关电力电网工作者甚至是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使电力电网的智能调度系统更加完善, 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摘要: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电力电网的智能调度系统保证了电网运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逐渐成为了电力电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 对电力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电力电网

参考文献

[1]狄以伟.面向未来智能电网的智能调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0.

[2]林良建.电网调度智能防误统研究[J].自动化应用, 2010 (02) .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篇9

1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1智能电力调度系统结构如下

电力调度系统设备的监视系统+主控中心+各变电所监控设备+处理视频图像的后台处理中心等。主要包括主变压器、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高压室开关、主控室的电源盘及控制盘盘面等。

1.2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在各供变电所, 安装视频摄像头, 视频服务器, 控制解码器, 以及摄像头网络云控制中心。此时主控中心管理人员就下达指令, 安排故障处理, 来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运行水平。

2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现状

2.1我国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发展

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 我国的电网调度事业从开始学习和吸收到自主创新, 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程, 在改革开放以后,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发展神速。越来越趋向智能化发展。其发展简要介绍如下:

2.1.1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开启了智能电网关于调度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于2008年2月正式开启了智能电网关于调度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 推出了智能化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及高级应用功能。系统结构为中心调度、商用数据、系统管理和服务、消息总线及SCADA、实时数据库、数据的交换与采集、安全防护、人机界面等8组结构, 而高级应用功能由调度管理及计划、实时监控与预警、安全调校等模块组成。

2.1.2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大停电防御框架

为了预防电网的大面积停电, 中国国家电网电力科学院开发了“时空协调”的大规模停电的防御性系统, 此系统将EMS和SCADA集成到动态运行的DSCADA/DEMS中, 以集中处理大量的动、静态信息, 利用EEAC算法实现量化分析和欲决策的在线稳定, 利用在线准确预算、实时精确匹配的手段达到稳定控制电网调度。

2.1.3南方电网的综合防御架构

南方电网公司, 为了解决电网中交流电、直流电两种混合输电的复杂性, 提出综合协调防御系统架构, 通过七个功能子系统和一个广域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电网调度的智能控制。

这七个功能子系统分别是在线预防控制与辅助决策子系统、安全稳定预警和实时监测子系统、电力交易计划安全校核子系统、实测数据离线综合应用研究子系统、超短期安全稳定态势预测与辅助决策子系统、基于在线数据的电网运行离线研究与辅助决策子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在线协调与优化子系统。

2.1.4清华大学电网调度实验室开发的三维协调电网EMS

清华电网调度实验室研发了一种基于三维的电网EMS, 此系统是实时闭环控制系统, 可以在三个维度上 (时间、空间、目标) 进行广泛地协调, 达到全局智能调度控制的目的。该系统的核心技术有:综合分析、预警、决策;有功优化闭环控制;无功电压优化闭环控制;电网模型重建;基于多智能代理和计算机集群的支撑平台;基于三维分解协调的体系设计等。

2.2国内外电网智能控制开发发展

国外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成果。目前, 国外科研人员提出了AO (调度机器人) 概念。即让机器人通过学习, 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则。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研发了logic-based system和knowledge-based system原理的智能系统, 就是通过AO实施故障排查和安全性能评估, 对电力系统进行维护。2.2.1首先先介绍美国PJM公司的的AC2系统

advance dcontrol center, AC2是美国pjm公司开发的一种的先进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它集成了资产和资源, 可以实现同步、模块化, 可延伸的功能。保证了业务的连贯性和可后续操作, 大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能。2.2.2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控制中心

该中心研发的智能电网包括了智能化的控制中心、变电站和一次输电网。该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基于GIS, 实现可视化、交互能力加强的优势, 可以进行实时分析评估。

3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开发需求

3.1安全稳定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核心

智能调度的要求主要是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系统要能保证、保障电网可以安全、有序、稳定地运行。其中包括了监视庞大而复杂的电网系统各级、各方面项目的稳定运行, 提供对电网各项设施及措施的分析、计算、评估及报警功能、对调度人员进行考核和培养等功能。

3.2智能调度系统设计思路

在智能调度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性、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3.3对于智能调度的技术要求

首先要考虑到维护成本。在兼容行业标准和业务的连续性上动脑筋, 在用户界面、操作系统上入手, 以达到高水准的互操作性和高频的软件模块应用, 其运行架构的各平台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要强, 要同时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3.4关于智能调度的研究模式

目前关于智能调度的研究模式主要有两种:

(1) 吸收和利用模式, 吸收和吸取国外先进技术, 研发取得进展后再由电网公司投入使用;

(2) 自主研发模式。根据我国电网实际情况自主研究发展。因为使用国外先进核心技术, 永远会受制于人。

4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展望

调度中心的智能化是智能调度的基本体现, 要从数据流及业务的需求方面对智能调度中心的层次结构加以设计分析。智能调度中心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及计算机关键技术、数据及模型关键技术和电力系统高级应用关键技术。其层次结构分别由各种高级应用功能和系统级支撑平台所组成。这些技术的使用个推广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电力部门给国家提供安全、高效的电力能源。

5结语

随着智能电网日益发展, 正引发新一波的电力调度控制系统的革新。面对新技术, 新知识, 我们不能固步自封, 要迎难而上, 加大力度研究智能调度控制系统, 为我国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凤梅.结合实践着重探讨智能电网高度自动化技术[J].建材与装饰 (上旬) , 2011 (6) :65-66.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双机对时方案 篇10

自动化装置内部都带有实时时钟,但其固有误差难以避免,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积累误差越来越大,会失去正确的时间计量作用,因此,如何对实时时钟实现时间同步,达到全网的时间统一,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力系统追求的目标。目前,在湖南电网中的这些装置内部的实时时钟一般都带有GPS时间同步接口,利用GPS输入的基准时间来实现时间同步。

1 引起时间跳变可能的隐患及对策

智能调度控制系统中授时节点服务器采用串口和GPS时钟对时,所有的服务器与工作站均与授时节点服务器进行对时。授时节点服务器通过读取串口报文修正时间,时钟发送串口报文发生跳变时,授时节点服务器无错误校验,只是简单的判断是否超过一个阀值(湖南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前期设置为3600秒),在阀值内则直接修改授时节点时间。其他服务器和工作站采用ntpdate命令对时,而ntpdate命令没有采用时间差值比较策略,将采集到的GPS时钟信号直接更改本地的标准时间,如果GPS时钟装置故障,输出错误时间报文,就会引起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时间跳变。

对于解决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时间跳变的隐患,可以采用修改ntpdate命令对时机制,发现本机时间不对,存在时间差,当时间差值绝对值在1个小时以上,不对本机进行对时。当时差绝对值在1个小时之内,进行平滑对时方式,防止出现因对时导致系统时间跳变。平滑对时方式是采用操作系统的int adjtime(const struct timeval*delta,struct timeval*olddelta)函数进行,通过判断本机的时间是滞后还是超前,设置不同的参数,delta为负,时钟将走慢直到校正结束,若为正,时钟将走快直到校正结束。

为保证系统各节点时钟稳定性、连续性,考虑采用双时钟设备冗余设计,只要双时钟设备中有任何一路正常工作,就能完成授时功能。

2 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双机对时技术方案

2.1 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对时方式

在《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中,调度控制系统规定对于时间精度要求小于等于100ms,确保时钟设备时间精度满足要求。在对时系统中,主流的对时方式有NTP、TTL硬对时、串口对时和IRIG-B 4种,其对时原理和精度如表1所示。

因此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本项目中湖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了IRIG-B的对时方式。IRIG-B为美国IRIG委员会的B标准,是专为时钟的传输制定的时钟码。IRIG-B是串行时间交换码,是一种精度很高并且含有绝对的精准时间信息的对时方式。每秒将输出一帧按秒、分、时、日、年顺序排列的时间信息,然后输出到对时总线上,接收装置解出时间信息进行时间同步。IRIG-B码有调制IRIG-B(AC)和IRIG-B(DC)2种,IRIG-B(AC)的对时精度一般为10~20μs,而IRIG-B(DC)码的对时精度可达到亚微秒数量级。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原则上均采用IRIG-B(DC)码方式进行对时。IRIG-B对时方式的优点是对时精度高,数据全面,不需要人工预置,缺点是编码相对复杂。

但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时间顺序错位,难以准确描述事件顺序,不能给电网事故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等原因,《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根据国内外涉及时间统一技术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要求,统一使用IRIG-B时码实现电力二次设备与时间同步系统对时。

2.2 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时钟双机模式及配置

主时钟A和主时钟B均连接GPS和北斗2根天线,在主时钟A和主时钟B之间配置2条心跳线,当某个时钟获取时间失败时,能够从另一台主时钟获取时间,如图1所示。

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分为3个安全区,分别为安全区I、II和III,其中安全区I与安全区II之间通过防火墙隔离,安全区II与安全区III之间通过物理隔离装置隔离,由于各个安全区相对独立,所以3个安全区都需要配置主、备授时节点服务器,安全区I授时节点与GPS时钟对时,安全区II授时节点时间来源于安全区I授时节点服务器,采用NTP服务对时,安全区III授时节点服务器时间来源于上海公共授时中心,采用NTP服务器对时。各安全区内其他服务器和工作站直接采用NTP client服务,全部与各自安全区授时节点服务器进行对时。

3 主时钟双机接线方式及服务器时间监视

湖南省调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时钟采用远大恒宇HY-8000时间同步时钟,HY-8000时间同步时钟双机互联接线主要涉及到B1 IRIG-B UNIT及G35INPUT UNIT这2个模块。

B1 IRIG-B UNIT模块输出12路满足IEEE STD1344-1995标准的IRIG-B(DC RS-422)时码接口,可驱动不少于8台标准的IRIG-B(DC RS-422)设备。

G35 INPUT UNIT模块支持1路IRIG-B(DC RS-422)时码输入,用于时间同步系统主时钟,IRIG-B IN1为IRIG-B(RS-422电平)输入接口,“+”端为“R+”,“-”端为“R-”。

双机时钟的连接线有心跳线2根和串口线2根,心跳线用于主时钟级联,传输的是B码信号;串口线为主时钟和服务器连接,传输串口报文。双机互联接线方式如图2所示。

为了及时发现系统设备时间异常,可以将系统设备本地时间与GPS时钟进行对比,对比差异结果实时展示在监视界面上,便于及时发现系统设备异常,使用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4 结束语

上一篇:被害人量刑建议权下一篇:教育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