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防火设计

2024-06-02

火灾防火设计(精选十篇)

火灾防火设计 篇1

为了提高周转效率、节约投资和创造规模效益, 现代物流配送建筑往往需要较大的装卸、分拣、储存等作业面积 (见图1所示) , 且多为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其装卸、分拣部位常常需要与储存部位相连通, 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有的可达单层数万平方米。

与传统仓库单一的货物储存功能相比, 物流配送建筑在存储、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此类建筑如何进行防火设计, 现行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适用性不强, 各地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差异较大, 标准不一。特别是丙类可燃固体物质的物流配送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物流配送建筑的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难以执行“建规”的有关规定;

(2) 物流配送建筑的装卸、分拣区和储存区的定性问题;

(3) 物流配送建筑内如何划分防火分区;

(4) 物流配送建筑内如何合理配置消防设施。

为此, 笔者对物流建筑的现状及其防火设计技术要求进行了调查研究。

2 物流配送建筑的现状

根据对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18个省市丙类物流配送建筑占地面积、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和消防设施等情况的函调 (见表1) 和实地调查 (见表2) 发现, 有390个物流配送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12 000 m2, 占总数的56.8%。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大于1 500 m2的建筑基本上设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设置防排烟系统的较少。建筑周边场地和车道均能满足消防车通行和扑救要求, 与周围建筑间的防火间距也能满足规范要求。

3 仓库的火灾危险性

3.1 火灾情况

根据我国1997年至2005年的火灾统计, 全国仓储业共发生火灾6 112起, 死亡61人, 受伤348人, 直接财产损失近3.6亿元。火灾的主要原因为电气和用火不慎, 分别占火灾总数的22%和16%, 见表3。

3.2 火灾危险性

物流配送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由其自身建筑结构形式、储存物资的形式和数量、物流工艺等因素决定。该类建筑通常建筑层高高、体积大, 货架连续长度长, 火灾荷载大, 分拣、拆装等过程的致灾因素复杂, 火灾危险性高于传统仓库。

(1) 火灾荷载。 储存区采用堆垛、分层货架、托盘等方式存放有日用百货、纸张、橡胶制品、纺织品、香烟等可燃物品, 即使是机电配件也存在诸多可燃外包装。可燃物品的种类多、数量大、密度高, 特别是高架库, 单位面积贮存物品是普通库的5~10倍 (见图2所示) 。

在分拣、拆装等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纸板、木材、泡沫等可燃烧材料以及木质或塑料托盘。

(2) 火灾危险。物流配送建筑的空间高大, 空气流通良好,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蔓延迅速。各个功能分区之间往往也有货物的流动, 装卸、分拣区与储存区之间的防火分隔墙都开有较多的洞口。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防火卷帘分隔, 平时处于敞开状态, 如图3所示。据调查, 防火卷帘不能正常下降和发挥作用的情况十分普遍, 火灾中大多因此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和严重后果。传统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大多采用防火墙分隔, 火灾中的相互影响较小。

物流配送建筑内的货物进出频繁、迅速, 进货区和出货区紧密相连, 在进货区有拆包、分拣等区域, 在出货区有打包和暂存等区域。目前, 我国物流配送分拣作业往往由人工进行, 建筑内工作时的人数接近于厂房。因此, 物流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可将理货区与储存区区别对待。储存区的火灾危险性与丙类仓库类似, 理货区与丙类厂房类似。

(3) 火灾扑救困难。物流配送建筑的面宽大, 进深深, 外墙开窗少, 甚至无窗。发生火灾时, 烟雾不易排除, 很难找到起火点。对于高架仓库, 内部架林立, 通道狭窄, 货架高度在7~10 m之间, 加上堆物可能达到12 m甚至更高, 货架间通道的宽度约为2~3.5 m, 货架的连续长度普遍为40~80 m, 火灾扑救十分困难。此外, 存有物品的钢质货架在火灾作用下易变形垮塌, 导致火灾快速蔓延, 威胁消防人员的安全, 如图4所示。

4 国内外规范规定

4.1 我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现行的国家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规定: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 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类别确定。仓库中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大于物品本身质量1/4时, 其火灾危险性应按丙类确定。对于丙类仓库, 其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4的规

定。当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 每座仓库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4的规定增加1.0倍。仓库中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

4.2 美国模式建筑规范《国际建筑规范》

美国建筑规范《国际建筑规范》规定, 除储存危险品外, 仓库分为中等危险仓库Group S-1和低危险仓库Group S-2。Group S-1和S-2类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应根据其结构类型确定, 除规范另有规定外, 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

4.3 加拿大国家标准《国家建筑规范》

加拿大国家标准《国家建筑规范》将工业建筑分为高危险 (F-1) 、中危险 (F-2) 和低危险 (F-3) 工业建筑三个等级。其中, 对于中危险 (F-2) 工业建筑, 当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不限且全部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该类建筑应采用不燃建筑结构,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 h, 承重墙、柱和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其所支撑的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当建筑为4层, 且全部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该类建筑应采用不燃结构,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 h, 承重墙、柱和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其所支撑的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该类建筑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6的规定。

4.4 澳大利亚国家建筑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

《澳大利亚建筑规范》规定建筑或建筑某部分的分类根据其设计、建造或使用的目的分为10个类别。其中第7类建筑包括公共停车场、仓库建筑、为销售而展示货物或生产过程的展览建筑。其中, 仓库的允许建筑高度及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和体积, 应符合表7的规定。

当仓库的层数不超过2层且周边至少具有18 m的能够展开消防作业的开敞场地, 或全部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且周边条件满足消防作业条件时, 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18 000 m2, 最大允许体积不应超过10.8万 m3。如果超出该规定, 则其消防扑救和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有关要求。

4.5 国内外规范的对比分析

仓储区是物流配送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国内外有关仓库的防火设计要求, 同样适用于物流配送建筑的仓储部分。通过对比我国规范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规范对仓库防火规定的要求, 可以看出:各国规范都根据仓库建筑的耐火等级和储存物品的类别等因素, 规定了仓库建筑的层数和防火分区面积。由于在仓库的分类及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上, 各国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表8以我国规范中针对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类2项火灾危险性仓库为参照, 列举了国外规范针对类似耐火等级和火灾危险性仓库的有关规定。

从表中可以看出, 各国对于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 当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为1 000~5 000 m2不等。各国的规定差异较大, 但我国对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的规定较为严格。此外, 澳大利亚的建筑规范对仓库的最大允许体积作了限制。

在美国和加拿大, 规范对仓库的建筑面积规定还与建筑的消防救援条件有关, 根据建筑的临街情况, 可以调整建筑的面积, 即面临街道越多, 具有消防扑救的条件越好, 其允许的建筑面积越大。

5 防火设计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 物流配送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应综合考虑减灾防灾和经济发展等因素, 合理确定平面布置、建筑占地面积及其防火分区划分、设置与建筑类型相适用的消防设施等。

5.1 平面布置

物流配送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的需要, 周边往往具有较开阔的场地以及供大型车辆装卸货物的车道。这些均可为消防救援提供有利条件, 基本可以满足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及沿两个长边设置一定宽度消防救援作业场地的要求。从实战出发, 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应尽量采用面宽大于进深的布置方式, 且进深一般不应超过50 m, 缩短货架的连续长度, 保证至少两个方向具有展开灭火救援的条件。同时, 设定专门的货车停放、装卸区域, 避免影响火灾时的消防救援。

结合装卸货物的开口部位, 每个防火分区外墙上应设置从室外直接进入的入口, 必要时可开设一些连接两个分区的防火门, 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灭火救援, 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

当物流配送建筑长度较长时, 应设置一定宽度的防火分隔通道, 将建筑分为数个区域, 以有利于将火灾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 并便于消防人员的消防救援通讯和联络。

5.2 占地面积和防火分隔

限制物流配送建筑的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 对于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降低经济损失和便于消防救援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拣作业区与储存区的火灾危险性和使用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互间应设置防火墙并在结构上断开, 保证其承重构件应相对独立, 限制防火墙上开口的面积和长度。此外, 还可在各区域内设置一定宽度的通道作为防火隔离带, 以达到延缓和阻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分拣和拆装作业区的性质介于厂房和仓库之间, 火灾荷载较仓库低, 人员较仓库多而接近于厂房, 类似于丙类生产环境, 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和安全出口设置以及最大安全疏散距离均可参照 “建规”对丙类厂房的规定确定。

储存区的货物相对集中, 周转快, 流通量大, 与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类似, 储存区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参照 “建规”有关丙类中转仓库的规定确定。

这样, 基本上能够满足目前物流配送建筑的使用需要, 也符合实际情况。

5.3 消防设施

物流配送建筑尽管具有较好的外部救援条件, 但对大体量的建筑, 通过外部救援难度还是很大, 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体量结合物流工艺设置可靠的自动消防设施, 并防止货架影响室内消火栓、喷头、机械排烟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室内消防设施发挥作用。

储存区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时, 应适当加大喷水强度, 并宜选用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或大水滴喷头。对于层高大于9 m的非高架库区, 还宜选用自动扫描喷水灭火系统;对于火灾发展较快的物品, 宜选用快速响应扩展型喷头, 以更有效地控制或扑灭初期火灾。

火灾报警系统应选用早期火灾报警系统, 如空气采样烟雾报警等, 结合建筑内设置的监控系统, 以达到早期报警的目的。

储存区的排烟宜采用屋顶设置易熔采光带或采用外开高侧窗的自然排烟方式排烟。但如果建筑进深大, 则应考虑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6 结 论

物流配送建筑近些年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 相关的建筑防火设计与规范之间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初步研究, 笔者认为, 该类建筑内的分拣和拆装作业区的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参照规范对丙类厂房的有关规定确定;储存区的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参照规范对丙类中转仓库的有关规定确定。

分拣和拆装作业区与储存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 并应保证分拣和拆装作业区与储存区的承重结构相对独立, 限制防火墙上必须开口的面积和长度。

物流配送建筑内应根据其建筑体量设置相应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设施。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84-2001 (2005年版)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3]美国国际规范委员会.国际建筑规范[S].

[4]澳大利亚建筑标准委员会.澳大利亚建筑规范[S].

防火火灾应急预案 篇2

2 、在开窗通风的同时,要保持泄漏区域内电器设备的原有状态,避免开关电器,以防引起爆炸,如开灯(不论是拉线式还是按钮式)、开排风扇、开抽油烟机和打电话(不论是座机还是手机)等,以免产生电火花和电弧,引燃和引爆可燃气体。

3 、如果检查发现不是因燃器用具的开关未关闭或软管破损等明显原因造成的可燃气体泄漏,就要立即通知物业部门进行检修。

4 、如果是刚回家就闻到非常浓的.可燃气异味,要迅速大声喊叫,用最快方式通知周围邻居“有可燃气泄漏了”,好让大家注意熄灭明火,避免开关电器。同时,要离开泄漏区,在可燃气浓度较低的地方迅速打电话给119,并说明是哪种可燃气泄漏。

相信如果居民都能严格作到以上的防范和应急措施,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自己家中发生可燃气体泄漏爆燃的悲剧了。

火灾发生后,心中不要慌,保持头脑冷静。

1、打119报警,向周围邻居大声呼救求助;

2、疏散家中老人、儿童到安全处;

3、切断家中电源;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条件下,利用附近现有条件灭火,疏散物品,切勿贪恋财物;

玻璃幕墙的防火设计与火灾预防措施 篇3

1玻璃幕墙的种类与结构

玻璃幕墙基本上由骨架、玻璃、封缝材料组成。其结构构造因立体结构形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骨架及玻璃材料。目前玻璃幕墙的结构构造按国际惯例分为:单元式(IT置组装),元件式(现场安装)和结构玻璃(无金属框架的纯大块玻璃,一般用于1~2层,高度达12m)三种。按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形式分,我国现行的玻璃幕墙结构构造类型有四种:型钢骨架、铝合金型材骨架、不露骨架结构及无骨架玻璃幕墙体系。

(1)型钢骨架体系

型钢骨架体系是由型钢做玻璃幕墙的骨架,玻璃镶嵌在铝合金框内,然后再将铝合金框骨架固定。此种体系使得固定骨架的锚点间距增大适应于比较宽敞的空间,如门厅、大堂的外立面等部位。

(2)铝合金型材骨架体系

铝合金型材骨架体系是由特殊断面的铝合金型材作为玻璃幕墙的骨架,玻璃镶嵌在骨架的凹槽内。其最大特点在于骨架型材本身兼有固定玻璃的凹槽,而不用另外安装其它配件,因而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形式。

(3)不露骨架结构体系

不露骨架结构体系属隐框式装配幕墙,即玻璃直接与骨架连接,在立面不见 骨架,也不见窗框,它与以往的安装玻璃方法有所不同,它不是将玻璃镶到窗框的凹槽内,而是用高强度胶粘剂将玻璃粘到铝合金的封框上,骨架、窗框隐蔽在玻璃内侧,以上三种幕墙,均属于骨架支托玻璃、固定玻璃的安装方法。

(4)无骨架玻璃幕墙体系

无骨架玻璃幕墙体系其玻璃本身既是饰面材料构件,又是承受自身重量荷载及风荷载的承力构件。整个玻璃幕墙采用通长的大块玻璃(有的长达12m以上)。为了增加面部玻璃的刚度,保证幕墙的稳定性,一般还需加设与面部玻璃呈垂直的肋玻璃。

1、2导致玻璃幕墙火灾的因素

(1)火灾蔓延途径多

与普通建筑物外墙相比,玻璃幕墙的耐火极限比较低。发生火灾时,幕墙玻璃容易受损,玻璃幕墙与楼板、隔墙等连接部位的封缝材料耐火性能差,封堵不严,火焰和烟雾会沿着幕墙的外侧及内侧向相邻防火分区或楼层蔓延,加快了火势蔓延速度,从而危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2)火灾中“冷桥”现象突出

型钢和铝合金型材的耐火性能都比较差,型钢在300~400℃时强度迅速下降,600℃时就会失去承载能力。铝合金结构型材的耐火性能更差,在250-330℃时就失去承载能力。目前在玻璃幕墙结构设计中,虽然考虑了玻璃和铝合金在温度骤变情况下的“冷桥”现象,在幕墙玻璃和铝框之间,采用橡胶、聚乙烯泡沫等材料相隔,但承受温度变化范围仅在-40~+50℃之间。而在火灾时,火焰的辐射、高温烟气使结构温度远远超过+50℃,结构膨胀过大,极易造成玻璃脱落。而且,玻璃自身在高温作用下也容易发生炸裂脱落。

(3)火灾扑救难度

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多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由于烟雾弥漫,能见度低,呼吸受阻,消防队员进入楼内施救非常困难;另一方面需要敷设水带将花费很多精力和很长时间,同时灭火水压也难以保证。如果从外部射水灭火,一方面需要大功率的消防车,另一方面如果玻璃幕墙被破坏,其损失将不亚于被烧物品的价值,从而增加了灭火指挥的难度。

2、玻璃幕墙火灾的预防措施

2、1使用防火材料

(1)采用防火玻璃

防火玻璃是在规定的耐火试验中能够保持其完整性和隔热性的特种玻璃,按耐火性能等级分为三类:

A类:同时满足耐火完整性、耐火隔热性要求的防火玻璃。此类玻璃具有透光、防火(隔烟、隔火、遮档热辐射)、隔声、抗冲击性能适用于建筑装饰钢木防火门、窗、上亮、隔断墙、采光顶档烟垂壁、透视地板及其他需要既透明又防火的建筑组件中。

B类:同时满足耐火完整性、热辐射强度要求的防火玻璃。

C类:只满足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防火玻璃。此类玻璃具有透光、防火、强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无隔热要求的防火玻璃隔断墙、防火窗、室外幕墙等。

根据结构防火玻璃分为复合防火玻璃与单片防火玻璃。

①复合防火玻璃

复合防火玻璃是一种在两片透明夹层玻璃之间灌注一种可遇火发泡膨胀的无色透明的特殊耐火化学物质,经硬化后制成,根据灌注化学物质的不同,复合玻璃可做成A类或B类防火玻璃。当火灾发生时,灌注固化在防热辐射型复合防火玻璃中间的特殊透明化学物质大量地吸收火焰中的热量而发泡膨胀,同时变成不透明的白色,从而阻止玻璃迎火面火焰的热辐射向背火面传递,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迎火面向背火面传递热量。在此过程中玻璃整体保持完整,形成一个可以阻隔火焰、烟雾和燃烧产生毒气扩散与漫延的屏障。

复合防火玻璃在紫外线长期照射下会变成乳白色及产生汽泡,失去玻璃的透明功能。因而不太适合在外墙上使用,但适合在有耐火隔热性要求和防热辐射要求的防火隔断中采用。

②单片防火玻璃

单片防火玻璃是浮法玻璃经过物理与化學的方法进行特殊处理而得到的一种耐火完整性的玻璃,属C类防火玻璃。当火灾发生的初期,单片玻璃隔断物的迎火面与背火面之间会形成较大的温差,玻璃内部在这样的温差作用下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热应力,导致玻璃炸裂而破碎从而失去完整性。因而减少玻璃两面的温差或增加其抵抗热应力的能力是提高其防火性能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生产的单片艳钾防火玻璃在1000℃火焰冲击下能保持84~183分钟不炸裂,且在同样的厚度下,它的强度是浮法玻璃的6~12倍;是钢化玻璃的1.5~3倍。它同时还有很好的加工性,能加工成为夹层安全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和点式幕墙玻璃等。因而,单片防火玻璃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2)采用防火铝塑板

防火铝塑板是由阻燃型塑料(聚乙烯)芯材两面复合表面施加装饰层或保护层的铝板构成,主要是对塑料芯材进行了高效阻燃处理。

(3)采用防火涂料

防火涂料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对火的反应分为膨胀型防火涂料与非膨胀型防火涂料;根据涂料的特性分为水性防火涂料与溶剂型防火涂料;根据涂料使用的基材不同分为钢结构防火涂料饰面型防火涂料、电缆防火涂料、水泥、混凝土基材的防火涂料等。

防火涂料涂覆在基材表面后,一般可使基材的耐火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电缆喷刷防火涂料后,提高了电缆的抗烧能力,防火涂料通过其对火的反应来提高基材的耐火能力。

(4)防火密封胶

防火密封胶是一种高分子的塑胶材料,主要用于幕墙防火结构的密封。根据幕墙防火的要求,防火密封胶需有抗位移变形能力与防火防烟能力。

2、2设置防火分隔

在幕墙与楼板、幕墙与防火墙之间一般留下5~10cm的空隙,这个空隙不论从防水还是从使用的角度出发,均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特别是防火方面应当用非燃材料严密堵实,即进行分隔。防火分隔是控制和防止火灾沿竖向或水平方向向同一建筑物的其它部分蔓延,形成建筑防火分区的重要构件,分竖向防火分隔和横向防火分隔

2、3设置防护挑檐

防护挑檐应设置在建筑物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宽度应不小于1米。防护挑檐结构设计时,不仅应考虑到正负风压、结构自重、雨雪及积尘荷载,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上部物体坠落到挑檐时对挑檐产生的冲击荷载;同时,在选用板材时,应充分考虑到在上部冲击荷载作用下,板块可能产生破裂但不允许板块掉落。建议优先选取双钢化夹胶玻璃。

2、4设置水喷淋保护系统

在玻璃幕墙建筑防火设计中,需要妥善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扑救工作的要求必须合理:二是烟和热不能过分地威胁用户。水喷淋系统的降温作用可以为铝合金骨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防止楼层之间火灾相互蔓延,起到降温灭火和防火隔墙的作用,从而防止火情扩大,只使建筑的有限部分受灾。

玻璃幕墙建筑水喷淋系统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即起防火分隔保护作用的水幕系统和灭火作用的自动喷水系统,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在具体设计中,水喷淋系统的喷头布置、水压及流量等要根据玻璃幕墙建筑物结构形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2、5设置排烟系统

通气排烟是建筑物必须具备的功能。由于玻璃幕墙开启窗扇并不能满足排烟的需要,只能依靠采用机械方法进行排烟。因此,为了通风和防火需要,在玻璃幕墙中必须设置排烟系统。玻璃幕墙排烟系统可采用挡烟梁、防烟垂壁等隔断物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每个防烟分区设置排烟机,以将高温烟气迅速排走、减轻高温烟气对玻璃的威胁。

2、6设置防雷系统

玻璃幕墙一般比较高大,且耸立于建筑物之外,结构为金属骨架,在层顶部位设有金属压顶板。这些金属构件都是良导体,如果防雷措施不当,可能会遭到雷电的侧击破坏,严重的可能招至火灾。另外,玻璃幕墙一些外露的金属面、金属配件如钉帽、拉钉、螺栓等,都可能产生接触电压,特别是用型钢一类组装的骨架,因金属件量大,更易被雷击。因此,防雷系统是玻璃幕墙防止火灾和安全使用的重要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幕墙应形成自身的防雷网,并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有可靠的连接。

(1)幕墙侧防雷:幕墙位于均压环处的预埋件的锚筋必须与均压环处的梁的纵向钢筋连通;固定在有均压环楼层上的立柱必须与均压环连通;位于均压环处与梁纵筋连通的立柱上的横梁必须与立柱连通。

(2)幕墙顶防雷:可用避雷带或避雷针,由建筑物防雷系统统一考虑。建筑幕墙位于女儿墙外侧时可沿屋顶周边设避雷带;也可用屋顶其他明设金属物作为接闪器;也有直接利用建筑幕墙与女儿墙之间的封顶金属板作接闪器。

3、结语

为了预防玻璃幕墙防火事故,我们必须重视与加强对玻璃幕墙工程的防火设计,采取以预防为主、立足自救的方法。合理防火材料,设置防火分隔、防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室内自动洒水及室内消火栓系统等,都是预防火灾和进行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骁 玻璃幕墙的节能与环保 [J]建筑技术, 2009,(12)

由某火灾谈防火卷帘的设计与应用 篇4

1 “3·13火灾”基本情况

2010年3月13日5:00太原市清徐县清都购物中心发生火灾, 5:20, 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了11个公安消防中队, 共33辆消防车、20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5:24, 太原消防支队十中队和清徐中队相继到场, 并组织人员进行火情侦察, 通过侦察和询问知情人, 得知购物广场内部二层全部着火, 主要燃烧物质为服装, 由于该商场固定消防设施启动及时, 防火卷帘在最短时间内对内部进行了防火分隔, 火势被成功地控制在二层, 一层和三层未被波及。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苦扑救, 大火于10:25被扑灭, 成功地保护了该商场一层百货区、三层服装区、四层和五层家具区的安全。

事后经调查, 该商场于2000年5月1日开业, 占地面积2 200 m2, 建筑面积8 300余平方米, 高度为23.4 m, 为框架结构单体五层建筑, 入驻商户170余家, 一层主要经销小商品、小家电等日杂百货, 二层、三层主要经营服装类货物, 四层、五层主要经营家具。该商场于2000年申报消防验收后, 经消防支队检查发现存在防火分区面积超规范要求和疏散楼梯不足等问题, 经整改在商场中部上下贯通的敞开楼梯周围每层设置防火卷帘并增加一部室外疏散楼梯, 由于该商场内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为了实现防火卷帘在火灾情况下能自动运行, 经多方调查了解仅对防火卷帘安装独立的自动控制系统, 每樘卷帘由2个火灾探测器控制。火灾中防火卷帘自动落下, 避免了起火的二层火势向其他楼层蔓延, 确保了整座购物中心的安全。值得庆幸的是在火灾发生3个月前, 该商场经辖区消防大队检查防火卷帘存在故障, 在大队的督促下该商场及时对防火卷帘进行了维修, 才保证其完整好用。

通过此起火灾可见, 防火卷帘确实可起到非常有效的防火分隔作用, 但前提是防火卷帘必须保证时刻完好、控制准确灵敏。下面本文将从防火卷帘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供工程实践参考。

2 防火卷帘的分类

防火卷帘按材质分为:钢质防火卷帘、复合防火卷帘、无机防火卷帘等。

按安装形式分为:墙中、墙侧 (或称洞内、洞外) 两种。

GB 14102-2005防火卷帘中将防火卷帘按耐火极限分类如表1所示。

其中特级防火卷帘其卷帘结构进行了特殊处理, 按包括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进行测试且耐火极限能达到3 h以上, 能达到防火墙耐火极限要求,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如双轨双帘无机复合防火卷帘、蒸发式汽雾防火卷帘、储水组合式防火卷帘等均属此类防火卷帘。

3 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对防火卷帘的要求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5.3条:防火分区间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 h。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7633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 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7633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有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 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 h;2) 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 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第5.4.4条: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 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 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 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 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 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 h。第5.4.5条: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 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GA 588-2005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中规定防火卷帘的基本功能包括:防火卷帘控制器应能通过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控制防火卷帘执行上升、停止、下降动作, 并发出卷帘动作声、光指示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的电源部分应具有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转换装置。当主电源断电时, 能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主电源恢复时, 能自动转换到主电源;应有主、备电源工作状态指示。

4 防火卷帘在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滥用防火卷帘, 特别是对一些大型商业建筑, 建设单位为追求整体效果, 建筑内取消大量防火墙, 全部采用防火卷帘来代替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 虽然防火分区的面积达到了规范要求, 但是防火卷帘在设备的防火性能和日常的维护管理上都存在问题, 无法达到防火墙防火分隔的效果。部分单位甚至用防火卷帘替代封闭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隔墙以及消防电梯前室的门, 虽然卷帘都具有中停、回弹功能, 但疏散楼梯间入口处是绝对不允许设防火卷帘的。2) 防火卷帘中最重要的部件——机械传动部分普遍存在耐火极限达不到3 h的问题, 而检验标准对此部分很少提及, 无法达到防火墙的相关要求, 这是防火卷帘做防火分隔时的致命弱点。3) 防火卷帘选型错误, 由于普通防火卷帘的隔火作用达不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求, 若采用这种防火卷帘, 应在卷帘两侧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或水幕保护而未设置。4) 部分用于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按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考虑, 同时在防火卷帘两侧设计了感温和感烟探测器, 并设计有停滞功能, 致使火灾发生时, 用于防火分区分隔的防火卷帘不能及时下落。另外, 很多用于防火分区上的防火卷帘未设置金属易熔下落控制装置。5) 单位缺乏对防火卷帘的维护保养和定期巡查, 存在防火卷帘不联动、卷帘下堆放物品甚至存在故障后长时间仍不知情, 单位工作人员对防火卷帘不了解不会操作等人为因素。

5 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首先,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消防标准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合理使用防火卷帘。第二, 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选用经国家消防产品和质量认证中心检验合格的产品, 注意保证防火卷帘所有构建的耐火极限符合要求, 保证安装中不留缝隙空洞, 真正做到完全分隔, 并要把好调试验收关, 调试时应将几种控制方式分别进行, 联动时还应和自动报警系统统一进行。第三, 使用单位应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完善消防设施的巡查保养制度, 确保安装好的防火卷帘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6 结语

如不是必须采用防火卷帘做防火分隔时, 应尽量采取防火墙做硬性防火分隔。确有困难设置的防火卷帘应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动作, 要加强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保养, 尤其是保证其运行方向上无任何遮挡物和障碍物, 一旦发生火灾, 能顺利实现防火卷帘的释放, 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摘要:通过一起防火卷帘成功动作的火灾案例, 对防火卷帘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防火卷帘的分类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指出设计和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火灾,防火卷帘,设计,对策

参考文献

[1]GB 14102-2005, 防火卷帘[S].

[2]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S].

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及火灾控制策略 篇5

【摘 要】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但近些年来,一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森林乱砍乱伐,而且森林火灾不断出现,由于以上原因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加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重视,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本文主要从森林防火着手,对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引起森林起火的原因、我国森林防火现状以及我国森林防火控制策略等四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火灾;防火现状;控制策略

0.前言

可以说,危害森林的大敌之一就是森林火灾。一场火灾可以在顷刻间把整片森林毁掉,它烧毁的不仅是森林,破坏的不仅是森林资源,而且还会烧毁房屋和生活在森林里的珍贵动植物。除此之外,因为森林被烧毁,林地失去覆盖,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水利和农业。给国家和人民都带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森林防火的管理,不仅仅是保护森林资源,还关系到林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动植物的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

1.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起伏多变,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致使森林类型和分布各异。这就导致森林火灾的状况也是不同的,具体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1森林火灾分布具有地域性特点

森林火灾分布的地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过火面积北方大于南方。据资料统计我国东部的森林火灾发生率是全国最高的,相当于全国森林火灾总次数的99.07%,而且过火面积也占到全国总过火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南方地区的森林火灾次数占到全国森林火灾总次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然而森林火灾的过火面积却不是南多北少,相反是北多南少。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从东西部看,东部森林的总面积占据着我国全国森林总面积的98.8%,而且东部森林分布特点是连续分布;西部同其相比,森林覆被率仅占全国的1.2%,且多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谷地和新疆山地,分布特点是间断的,所以这正是东部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均高于西部的原因。

其次,从南北方看,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属于低中山丘陵地带,多为农林镶嵌区,交通不便,再加上生产、生活用火多,如果用火不慎便会引起火灾。而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北方大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的森林多集中在东北林区和内蒙古东部,且两大林区均属原始林,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开发相对较晚。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火灾,不会有人及时的发现。就算及时发现,由于交通不便,也不能及时赶至现场进行补救,因此,这里只要发生火灾,损失就会十分严重,从而也使过火面积相对较高。

1.2森林火灾贯穿全年

|我国的森林火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贯穿全年,东北林区的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新疆的火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林区的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而且火灾发生的特点是每年的春季森林火灾由南向北依次推移,秋季则是相反方向,由北向南依次推移。

2.引起森林起火的原因

引起森林起火的原因很多,但通常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火源、氧气、可燃物。这三方面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火源。因为氧气和可燃物都是原本就有的,唯独火源是后天因素,也是引起火灾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只要找到火源的来源并加以控制,火灾是可以避免的。

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然火源,一个是人为火源。之所以会不断引起森林火灾,破坏林业资源,主要是由于人为火源,它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99%的森林火灾都是由人为引起的。因此,杜绝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约束和管理人类在林区的活动。

3.我国森林防火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森林防火的逐渐重视,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具体将其概括为两点:

3.1传统的森林防火逐渐被现代森林防火代替

依据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将森林防火定义为传统森林防火和现代森林防火。所谓的传统森林防火指的是以单纯的木材永续使用为指导思想,保护林业的经济价值为目的的防火手段,从它的内容,我们能看出传统森林防火的明显不足就是它忽略了森林系统的整体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性。然而同其相比,现代森林防火就弥补了这一点缺陷,将其涵盖在内容里,现代森林防火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前提,以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加以管理,从而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由此可见,传统的森林防火已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它被现代森林防火技术所取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3.2初级管理逐渐被科学管理所代替

建国初期至1987年,这段时间属于我国森林防火的初级管理阶段具有很多缺陷,如:森林防火机构不健全,专职防火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能力较低,基础设施差等,这严重的制约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发展。

1987年“5·6”大火至1994年8月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座谈会期间,这段时间属于我国森林防火的全面发展阶段,国家开始重视森林防火,加大扶持力度,进行各方面的投入,从而使防火设备全面的提高。同时成立了专业的扑火队,全面训练专职防火人员,使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1994年8月至今,这段时间属于科学治理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无论是基础设施、目标管理,人员培训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4.我国森林防火控制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森林防火经费投入不断增多,林火管理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能完成的,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要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做好长远打算,依据我国森林防火的现状,未来森林防火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4.1逐渐采用森林防火现代化装备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逐渐采用卫星技术、航空技术、网络技术等,使其在林火预报、监测、补救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方便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4.2加快森林防火科学化进程

森林防火是以林火理论为基础的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必须将科学研究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起来,学会创新,学会借鉴,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森林防火的工作中,从而加快森林防火的科学化进程。

4.3完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加强高火险林区的林火管理,对于不同的森林火灾,要做到因地制宜的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防治,从而提高林火的控制水平。

5.结束语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保护好林业资源,不但可以促进林业的发展,保护森林中的动植物,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森林防火工作在我国林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大力开展此项工作,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树人,韩焕金.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森林防火,2002,(4):14~16.

[2]刘萌.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森林防火,2001,(4):20~22.

[3]董斌兴.概论现代森林防火[J].森林防火,2001,(4):17~19.

[4]刘献文.创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1,(4):18~19.

火灾防火设计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对防排烟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向大规模、多功能发展,由于空间所限,向地下要空间,许多建筑建立在地下,这些场所使用的装饰材料大多都是可燃的,而且还有大量的家用电器及家具,这些易燃设施在火灾发生时,一旦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的气体被逃生的人群呼吸后,会导致窒息,从而失去逃生的机会,也为救援的人们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据统计,由于这些易燃的气体导致中毒窒息死亡的人数占在火灾中死亡总人数的40%-50%,那些被烧死的人也大多数首先是被有毒气体熏窒息后才被烧死的。因此了解和掌握火灾时烟气在建筑中的流动规律,控制烟气扩散是建筑火灾救援的首要工作。

2 火灾中的烟气危害

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由热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热量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这就是烟气,它是由极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灰分及可燃物的其他燃烧分解产物所组成。烟气的流动速度与烟气的温度和流动方向紧密相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在火灾初期阶段一般为0.3m/s,在猛烈阶段为0.5m/s~3m/s;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通常为3m/s~4m/s。火灾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烟气的毒害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当烟气中的含氧量低于正常所需的数值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智力混乱,甚至晕倒窒息;当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气体的含量超过人正常生理所允许的最高浓度时,就会造成中毒死亡。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不完全燃烧产物,当空气中的含量为0.1%时,人在1h后会感到头痛、作呕、不舒服;当含量达到0.5%时,20min~30min内人员会死亡;含量为1%时,人员吸气数次后失去知觉,1min~2min内会即刻死亡。氰化氢:羊毛丝织品及含氮的塑料制品燃烧时会产生这种气体。不同浓度的氰化氢对人体的影响为:当氰化氢浓度为110fpm时,时间长于lh即死亡;当浓度为181×10-6时,10min人即可死亡;当浓度为280×10-6时,人会立即死亡。

2.2 烟气的减光性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的施救

烟气中的粒子完全遮蔽了可见光,烟气弥漫时,可见光被烟粒子遮蔽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大大降低了能见度。烟气也严重地刺激人的的眼睛,导致人不能睁开眼睛,看不见逃生的路,也严重影响着人员在火灾时的行进速度。

2.3 烟气的恐怖性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慌

尤其是发生轰燃时,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烈火熊熊、浓烟滚滚,使人产生极大恐惧,会造成疏散时的混乱。缺氧,空气中正常含氧量为21%,而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氧含量缺少时,就会导致人员窒息。当氧气含量为12%~15%时,人的呼吸就会急促,头痛,眩晕,浑身疲劳无力,动作迟钝;当氧气含量为10%~12%时,人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无法行动乃至瘫痪;当氧气含量为6%~8%时,人便会昏倒并失去知觉;当氧气含量低于6%时,6min~8min的时间内,人就会死亡;当氧气含量为2%~3%时,人在45s内会立即死亡。

3 防排烟设计对策

控制烟气有“防烟”和“排烟”两种方式。“防烟”是采用被动的措施防止烟气进人;“排烟”则是主动地去改变烟气的流向,使其排出室外。这两种设计措施互相补充。目前设计中采取的防排烟措施如下。

3.1 减少烟气的产生

从源头上减少烟气产生,在建筑设计中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的一开始就自动启动报警,同时自动扑灭火源,从而在源头控制烟气的产生与发展。在装修的同时,需用的装修材料、家具应尽可能地选用不易燃烧的或者燃烧时不会发生烟气,即使会发生烟气但量很少的装修材料或家具,这样,在发生火灾时就不会因为烟气大而导致逃生人员窒息或者能见度低而无法行进,也为逃生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

3.2 利用强制排烟方式来排烟

建筑的强制排烟设施有固定的排烟机、排烟井、电扇、室内的鼓风机等都可用来强制性排烟。建筑的排烟设施设计,根据条件,有的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有的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还有的两者结合使用,互为补充。我们要根据影响排烟效果的各种因素,来选择排烟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应能够迅速启动送风设备,快速及时地排除火灾发生地周围防烟分区的烟雾;对楼梯间应能保持正压送风;应能够顺利地降下防烟卷帘、活动挡烟垂壁,关闭各层竖井门和防火门,防止烟气扩散,引导烟气向对灭火有利的方向流动;设有水幕设备的要及时启动喷淋设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有效地阻止烟气的运动和扩散。

除固定排烟设施以外,还可利用移动的设备排烟,但使用移动的设备排烟时,一定要防止排烟口的热气流引燃邻近的建筑和可燃物,造成二次灾害事故。因此,要考虑着火房间周围的情况,烟火有无蔓延的可能,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安全地段,必要时配备一定灭火力量,防止火灾蔓延扩大。使用移动的排烟设备时还应注意单通道地下建筑的全面通风排烟,送风机出口的送风管应伸入到远离地下建筑出入口的尽头下部,排烟机的吸入口则应设置在地下建筑出入口内侧上部。这样布置,可形成良好的对流,新鲜空气从里到外驱赶烟气,有利于排烟。多通道地下排烟,一般从一个出入口送风,另一个出入口排烟。送风口应尽量远离排烟口。其余出入口仍可作为自然排烟口。大型复杂的地下建筑,要考虑设专门的疏散通路,将疏散通路设为独立的防排烟分区,采用正压送风防烟方式,确保疏散通路安全无烟。

3.3 自然排烟

可通过自然空气的流动来把烟气带走,即自然排烟。当建筑着火时,可利用排烟竖井等竖向排烟通道排烟,当必要的时候,可将建筑顶层烟气运动的重点凿破,利用空气的对流把烟气排走。但是要注意高温的烟气会不会将临近的建筑引燃。

3.4 自动喷淋系统排烟

自动喷淋系统排烟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排烟措施。这种在火灾时自动启动水阀扑灭火源的发生既可以及时灭火,又可以将烟气净化,对人体无害。设计时,通常选择在进风口的一面设置喷雾水枪,出风口的一面为排烟口,在排烟口附近要设置一定水枪保护,才能实施排烟。动喷淋系统排烟的技术相当的高,一般在走廊内排烟时,喷雾水流应将走廊的截面积全部遮住,阻止烟气的倒流,排烟时应逐步推进;在房间内排烟时,应以房间的入口处作喷雾前端,要求在能全部覆盖入口的位置上固定水枪。进入室内要注意形成负压,以防烟火倒流。如在面积较大的空间排烟时,应充分利用防火分隔物,依托防火分隔缩小进风口截面积,然后喷射水流。对于排烟一侧,需将开口部位全部开放。

4 结语

总之,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应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排烟措施,对火灾区域实行排烟控制,使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量能迅速排除,以利人员的疏散和消防扑救。对非火灾部位及疏散走道等应迅速采取机械加压送风,使该部位空气压力值为相对正压,以阻止烟气的侵入,控制火势蔓延,以增大人员安全疏散时的可靠性以及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摘要:建筑火灾中,烟气是导致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论文较系统地说明并总结了烟气危害性,并对建筑防排烟设计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建筑,烟气,防火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方,朱伟,王贵学.火灾烟气中毒性成分CO的生物毒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5):577-581.

[2]刘艳军.基于BP神经元网络的建筑火灾烟气危害评价分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6):87-90.

火灾防火设计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建筑、人口越来越集中, 火灾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危害也越来越大。高层建筑规模庞大, 功能繁杂, 聚集人员众多, 交通组织复杂, 中庭形式多样, 使得很多大型高层建筑的防火分隔设计遇到许多新的难题。高层建筑火灾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样还直接威胁到消防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将现代设计手段与火灾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建筑提供可靠的防火安全, 目前仍然是重点研究的方向。

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有如下特点:①可燃物多, 内部空间大, 燃烧猛烈, 扑救难度大;②人员集中, 疏散困难;③火灾蔓延途径多、燃烧速度快;④起火原因复杂多样;⑤火灾探测难度大。

2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城市高层建筑防火过程的实际情况, 建立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原理框图, 见图1。由原理图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研究系统与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建立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框图, 见图2。其建立的原则为:① 防止火灾的发生;②火灾发生后进行初期灭火;③一旦发生火灾应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进行消防灭火减少火灾损失。

2.1 火灾初期灭火子系统

火灾初期灭火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见图3。其中, A1为建筑未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C1为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B1为建筑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B2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被关闭。这4项对火灾初期灭火失败的概率影响最大, 其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均为10-1。

加强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维护是防止商业建筑特大火灾发生的重点, 同时需完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和灭火能力, 建立防火责任制, 才能提高火灾初期灭火成功的概率。

2.2 控制火灾蔓延子系统

控制火灾蔓延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见图4。其中, A1为商业建筑未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N1为防火、防烟分区未划分或划分不当, 使火灾蔓延失败的概率最大, 其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为10-1, 而N13为室内装修采用可燃材料, 其关键重要度为9.595×10-2, 仅次于前两项。

综上所述, 针对高层建筑火灾荷载大、燃烧猛烈、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必须要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并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运行, 同时, 建筑物内部要适当划分防火分区, 采用封闭楼梯间, 阻隔火灾的发展, 才能积极有效地降低火灾的发展速度。

2.3 消防灭火子系统

因篇幅所限, 消防灭火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从略。在消防灭火子系统的各部件中, C1为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B1为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这两项对消防灭火成败影响最大, 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为10-1, 其次是L3为发现火灾后未及时报警, L2为扑灭火灾无效后才报警, L4为发现火灾后不报警, 其关键重要度分别为9.888×10-2, 9.091×10-2, 9.091×10-2, 仅次于排在前面的两项。

根据以上分析, 重点应加强值班人员的巡查工作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工作, 提高商业高层建筑的预警能力, 增加消防人员防护装备的配备, 解决消火栓的供水与维护问题, 从而提高消防灭火系统灭火成功的概率。

2.4 人员疏散子系统

人员疏散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见图5。其中, C1为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B1为商业建筑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导致人员疏散失败的可能性最大, 其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为10-1。这说明人员疏散的失败与人员疏散开始时间延迟有很大关系。因此, 高层商业建筑应重点加强值班人员的巡查工作,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做到发生火灾时及早发现, 同时应保证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防烟功能和疏散通道的畅通, 发挥疏散标志、应急广播的疏导功能, 对火灾发生的情况及早预知, 从而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

3总结

本文提出了城市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结构模型的框架, 建立了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框图和各子系统可靠性框图, 根据城市商业建筑防火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排序, 从各子系统到总系统分析出提高城市商业建筑防火系统可靠程度的方法与措施。

但随着建筑物形式的多样化和人们对安全要求的提高, 分析各部件触发子系统故障程度的大小性难度较大, 同时由于对国家规范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度差异较大, 商业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结合必要的简化和假设, 建立完整的火灾发展蔓延模型, 研究不确定性建筑火灾模型, 就将成为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根据城市高层建筑防火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现行防火设计规范, 建立了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原理框图、可靠性框图和各子系统可靠性框图。为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理念, 使得建筑设计更加合理、科学、经济, 达到预防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度

参考文献

[1]朱霏平, 孙志敞.基于GIS的城市火灾扑救调度空间决策支持系统[J].中国公共安全, 2004 (3) :117-119.

[2]王秋衡.湖南衡阳特大建筑火灾事故的剖析[J].建筑安全, 2004 (4) :38-39.

[3]吴启鸿.世纪之交对火灾形势和拓展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0 (3) :23-26.

可燃液体火灾防火装置 篇8

研究人员在杜伯纳市进行了有关局限空间内液体燃烧特点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并确定了一套全新的技术方案, 它是在不采用普通消防器材和灭火方法情况下避免火灾的发生。他们研制了几种可燃液体自行灭火装置, 这些装置具有不同的功能并能够应用到如下场合:地面可燃液体泄漏火灾、各种容器和储罐内火灾等。

他们的研究内容与气相物质的流动密切相关。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已经被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全俄防火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多次试验所证实。试验过程中装置内盛装了各种可燃液体。大量的自行灭火试验在试验场进行, 进一步证明了在可燃液体燃烧的长时间热力作用下这些装置仍然可以有效地工作。

碳氢化合物、润滑油、重油等大部分液体在自由燃烧过程中存在着气态物质, 此时燃烧区与燃烧的液面保持一段距离, 同时火焰的存在也需要具备特定的外部条件。

首先必须存在自然对流的空气, 以保证燃烧区有足够的氧化剂;同时, 液体表面存在蒸发过程, 火焰的辐射一方面促使表面液体的蒸发, 另一方面将可燃物提供给燃烧区。

上述物理过程具有密切相互关系, 如果采用某种方法以破坏火焰存在的条件, 那么就可以促使火焰熄灭。

中断液体的燃烧过程可以通过降低环境中氧气浓度到一定数值 (体积浓度14%) , 此时燃烧便不能进行;或者通过降低液体燃烧面的温度至适当数值, 以显著减少液体表面的蒸发过程;另外, 通过减少燃烧区的空气自然对流强度来达到抑制燃烧过程的目的。

本文所述液体自行灭火装置借助于一系列结构部件以抑制空气的自然对流。装置结构布置有助于消除液体表面上的火焰。它显著地干扰了燃烧区的热交换, 从而达到了灭火的效果。

装置的纵向通道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其横断面具有轴向对称的外形 (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六面体、圆形等) ;同时, 平面上水平地布置着由两块平行的平板构成的部件, 这两块平板装设时应保持固定间隔。其中金属网即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从而使自然对流的空气无法透过金属网结构。纵向通道由钢板制成, 在装置中它们呈多孔状结构, 从而达到熄灭火焰的效果。

对于每个纵向通道部件存在着与燃烧过程相关的固定临界高度, 这个高度不能充填液体, 倘若液体处于这个高度以下, 那么可完全保证所有的纵向通道内不会发生液体燃烧。没有充满液体时通道临界高度函数与通道直径有关。对于由纵向通道部件构成的自动灭火装置, 其关系可按下式确定:

undefined

由此可有效地抑制液体火焰的燃烧过程。式中, H为通道未充液部分高度;dэк为一个通道的当量直径。

undefined

式中, F为通道横断面面积;P为横断面周长。

例如, 对于乙醚类等物质其指标K数值较大, 通常K≥11。在设计由纵向通道部件构成的、置于露天式储罐内的自动灭火装置时, 应利用下列关系式:

undefined

上式中各项参数范围:

undefined

式中, H为纵向通道未充液部分高度;L为液体蒸发的比热;S为一个通道的横断面面积;v为标准条件下液体的运动黏度;α为标准条件下液体的导温系数;Tк、T为液体沸腾温度及液体当时温度。

当dэк数值在10~40 mm范围时完全满足上述关系;当dэк在40~900 mm时也可得到类似关系。这两个与灭火过程相关的关系式说明可以改变大横断面通道中的对流结构。式 (3) 中通道横断面面积可按下式确定:

undefined

因此, 若知道表达式中液体热力参数, 给出dэк数值就可以计算参数H。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 可以制定两套灭火装置方案。

1_储罐或可燃液体集液坑侧壁 2_装置纵向通道3、4_金属网 5_可燃液体

第一套装置方案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这套装置结构特点是, 在纵向通道多孔结构的底部表面上设有灭火部件, 该部件由金属网组成, 并水平地充满着高度不超过10 mm的绝热气体层。确定金属网参数时应保证对于流动的液体不应产生流动阻力, 同时又可阻止自然对流的气体介质通过。金属网的作用在于:上部金属网确保可靠隔断火焰接触进出装置内的液体;底部金属网可防止空气进入到绝热的气体层, 从而保证气体层的灭火效果。金属网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灭火的可靠性, 同时简化了装置的制作以及装配过程。

图2是灭火装置的第二套设计方案, 它包括如下主要部分:

(1) 做成平面储罐形的装置底板, 其纵壁在纵向通道部件中可以形成液面, 此时未充液部分高度为H。

(2) 纵向通道部件, 其未充液部分高度根据公式 (3) 计算。在装置的这一部分, 实现了液体静止状态下燃烧过程的抑制, 而抑制出现于泄漏结束之后。

(3) 水平板灭火部件, 水平板保证消除低流量情况下泄漏液体的燃烧过程。

1_灭火装置底板 2_纵向通道部件 3_水平板灭火部件

第二套灭火装置不仅具有高效灭火性能, 而且还具有高强度结构, 但必须重视底板的装配和安装。

自动灭火装置可以消除大容积储罐内液体表面着火的可能性。它不需要补充装置, 仅使用一种纵向通道的多孔结构。

该结构置于液面上, 以使纵向通道未充液部分高度等于H。实际应用时也可以将自动灭火装置设置在液面以下。当发生火灾时可控地放出相对少量的液体;当通过液面时可利用纵向通道部件排除燃烧过程。

火灾防火设计 篇9

如何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性能, 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2009年9月25日, 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 将外保温防火提升到了一个政策高度。暂行规定中除了对保温材料做了严格的规定外, 在系统防火构造措施中采用了防火隔离带构造措施。但是单一的防火隔离带构造措施是否真能对所有的外保温系统有效地阻止火灾蔓延, 还有待商榷。如果不采取防火隔离带构造措施, 那么防火分仓、防火保护层及空腔大小等防火构造措施是否也能有效地阻止外保温系统火灾蔓延, 这些都应该通过大型模拟火灾的实地检验。

2009年11月26日, 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利先生在外保温系统大型火灾模拟试验现场指出:“虽然目前国内对建筑物内饰的防火性能和指标有规可循, 但对于外墙保温防火技术的研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很多现行的规范都没有具体的、针对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设计规范, 对外墙保温系统也缺乏分级标准和使用范围限定, 在一些生产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中也缺少耐火性指标。正因此,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外保温系统防火试验研究, 并对外保温系统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从小尺寸到大尺寸模型火试验, 以寻找外保温构造防火的最佳做法, 提高其防火安全等级。”

据了解, 此次防火试验是对外保温系统的墙角与窗口分别进行了实地防火试验。

墙角火试验选用了“LB型”胶粉聚苯颗粒浆料贴砌双刷放火界面剂EPS板涂料饰面和模拟现浇无网EPS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涂料饰面。试验目的是想通过对防火分仓和防火保护层等不同构造的外保温系统进行大尺寸火灾模拟试验, 在系统无空腔构造的前提下, 寻求防火分仓和防火保护层在阻止火灾蔓延能力上的对应关系, 该组试验是在完成建设部软课题研究项目《外墙保温体系防火试验方法、防火等级评价标准及建筑应用规范》 (项目编号06-K5-35) 基础之上的有益补充。

窗口火试验选用了“LB型”胶粉聚苯颗粒浆料贴砌双刷防火界面剂EPS板涂料饰面。试验目的是在系统无空腔构造前提下, 采取防火分仓构造措施之后, 确定系统阻止火灾蔓延的能力及构造系统中保温材料的破损状态等。

现场防火试验中, 墙角和窗口火燃烧在40分钟左右。试验表明:外保温防火分仓构造对于阻止火灾蔓延具有重大作用。在场的业内专家表示:该防火试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眼下国内保温市场上大批采用可燃保温材料的在建工程正在施工, 大量带有可燃保温系统的建筑已经投入使用, 二者都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因此, 如何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如何防止火势蔓延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什么国外双子楼大火逃生了数千人, 而我国的诸多建筑火灾人员伤亡惨重?争取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意味着争取数百甚至数千人逃生时间。“大部分损失都是可以预防的。”黄振利认为:通过科学的测试及认证方法来实现, 以确保建筑墙体和屋顶系统的防火性、耐火性, 有助于在实践中将建筑火灾损失降至最低, 也可使泱泱大国的“亚安全”现象得以控制。

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及其防火措施 篇10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大型综合体建筑越来越多,使用新材料、新型建筑构件越来越广泛,给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高层建筑火灾具有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扑救困难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在高层建筑中一定要做好防火措施,本文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参考,着重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致因及其防火措施,提出可行性的火灾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致因;防火措施

引言

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节约城市土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开发期,所以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发的发展和应用。但是高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如果发生火灾,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得到疏散,火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致因以及相对应的防火对策,希望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方面有一定帮助。

1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

高层建筑功能和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增大了建筑火灾的危险性,为扑救工作提供了很大的难度。高层建筑人员疏散通道只有疏散楼梯是疏散最安全方式,扑救初期火灾主要依靠建筑消防设施,如果发生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会造成很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控制好高层建筑预防火灾的能力。本文通过查询相关的资料表明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1用电设备多,竖井管道密。高层建筑因其功能的需要,常 常配备有大量的各种各样设备,尤其是用电设备。如锅炉、电梯、 照明等功能设施;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还有微波 炉、冰箱、电烤炉、饮水机、电视机、电吹风、电水壶等生活设备。 此外,高层建筑还设有各种相应的竖井和管道,既有电缆、管道 竖井,又有横向的管道孔洞和电缆桥架,而且这些竖井、孔洞和 桥架大多直接穿越楼层和分隔墙。

1.2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多数高层公共建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离,而且集办公、住宿、娱乐、商业于一体,业主和承租户更换频繁,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落实。特别是多产权、无统一物业管理的高层建筑管理混乱,消防设施、 设备无专门人员维修管理,故障率较高,控制室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不能熟练操控自动消防设施。

1.3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由于防火意识差、投入不到位以及社会消防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等因素,部分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故障、损坏甚至随意关停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高层住宅的物业管理单位舍不得投入资金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日常管理又缺乏“明白人”,设施完好率更低。此外,在高层建筑的 租赁、变更用途和二次装修过程中,火灾报警探头、自动喷头被隔离、遮挡,防火分区被人为破坏的问题也较为普遍。

2 .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2.1建立完善的防火安全体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所谓安全防火体系就是要保证“居民人民、电气设备、空间环境”时刻处于安全状态,所有说建立完善的防火安全体系是一样工程浩大的工作,既要在安全防火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还要在管理上进行协调,只有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才能建立出如图1所示的安防火安全体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高层建筑防火安全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火灾事故的预防,一部分是火灾发生后损失的控制,主要的原理是阻止火灾燃烧的三要要素相遇,也就是阻止助燃物、可燃物、着火源相遇而发生火灾。如果不能阻止三要素相遇,就要通过环境的方式,防止三者相互作用,而引起火灾失控,从避免和降低建筑火灾损失上来看的话,要尽量避免生命和财产暴露在火灾当中,尽最大可能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要尽量约束火灾过程中的致灾因素。

2.2加强灭火和安全疏散演练

灭火器对扑灭初级火灾非常有效,把火灾消灭在萌芽时期。才能防止火势逐渐的扩大,随着高层建筑通风管等可燃渠道形成立体的燃烧。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提高防火意识,遇到火灾的时候不慌张,才能在根本上控制火灾的发生。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一定要把救人防止第一的位置。在发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正确的疏散群众和救出被困的人员是一项艰难光荣的任务,在制定救火计划的时候要设立专门的救援小组,集中抢救被困人员的力量,消防人员在进入高层建筑救人的时候,要带好相关的救护措施和工具,仔细寻找被困的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执行救人的过程中要分成若干的小组进行救援。不要自己单独救人,以便在出现意外的时候能够互相帮助。在救援的过程中要和外面的监护小组联系好。以便快速的救出被困人员。在疏散被困群众的时候,首先要掌握他们被困的地点,以便控制疏散通道火势,驱散烟雾,打开疏散通道,快速的救出被困人员。

2.3会发现火灾隐患、消除火灾隐患以及会扑救初期火灾

很多火灾都是由长期存在火灾隐患,没有及时消除引起的,所以在高层建筑居住的居民于要学会发现火灾隐患、消除火灾隐患以及会补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在高层建筑中有存在很多火灾安全隐患,比如:超功率家用电器使用、卧床抽烟、设备线路老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所以要根据高层建筑电压承受的功率情况,来使用家用电器,超功率的家用电器禁止使用,如果发生火灾要第一时间关闭家中总电源,阻止火灾进一步蔓延。卧床吸烟非常容易引起高层活出,抽完的烟头还没有灭掉就乱扔,碰到易燃物以后,就会发生火灾,烟头引起的火灾刚开始非常小,通过水或者湿物都可以扑灭。设备线路老化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很多设备线路都深埋在地下,经常不会被察觉,从而引发大型火灾,这要求线路维修人员定期检查设备线路,及时更换社会设备的绝缘层,把火灾控制在萌芽当中。

2.4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宣传、培训、教育工作

对人员密集场所,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责任人要进行定期组织宣传、培训、教育,从而提高防火意识。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防方案,定期演练,熟悉消防设施、器材操作和逃生自救方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高层建筑要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所以一定要对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研判和预防,尽最大可能把火灾控制在萌芽当中。

参考文献:

[1]陈波. 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及相应的防火管理[J]. 技术与市场,2015,01:120.

[2]马宏彬.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探索[J]. 门窗,2015,04:63-64.

[3]胡传俊. 关于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其安全逃生措施的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87-188.

[4]蔡敬.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J]. 消防界(电子版),2015,04:69-70.

上一篇:多角度观察下一篇:整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