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

2024-06-21

艺术投资(精选十篇)

艺术投资 篇1

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不断升温,介入艺术品市场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投资规模更是越来越大,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可观的经济效益、高雅的品位情调,可能只有艺术品投资才能兼而有之。那么艺术品投资如何做会计核算,又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现行税收政策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有些地方上的政策会有举例和说明。比如,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在浙国税所[2007]7号文中规定:“企业购买的名贵字画、古董等收藏品,不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经营字画的企业除外),所支付的相关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显然,此类情况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有必要尽快完善和规范,在此我们先参考地方规定做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2 分析

2.1 作为企业的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首先,艺术品不会随着使用而消耗或损坏,始终是以实物资产的形态存在;其次,合理的费用支出应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购买艺术品并不是企业的常规生产、经营活动;再次,合理的费用支出应是企业必要的支出,而购买艺术品并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必须花费;最后,合理的费用支出应是企业正常的支出,而艺术品毋庸置疑其价格已远远超过企业日常经营支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耗性物品,因此不能算是合理支出,显然不符合费用确认的规定,不能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直接从税前扣除。

2.2 作为企业的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对照上述规定,企业购买的艺术品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由于这些艺术品会升值,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属于企业的资产。

2.3 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首先,根据上述规定,无论是会计还是税法,都强调固定资产应当是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显然,艺术品是用来收藏升值的,而不是为企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因此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其次,如果作为固定资产,又如何确定折旧计提的年限呢?艺术品持有时间理论上可以无限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具有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值的特点,这又与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不相符,道理上行不通。如果自行确定了折旧年限,则会出现艺术品价值不断提高,艺术品却以折旧的方式不断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折旧完毕时艺术品账面价值与其市场价值完全背离,如果处置不合理,还有可能出现舞弊的情况。最后,《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关性原则是判定支出项目能否在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除一些特殊的文化企业外,一般生产性企业、商贸企业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而购买的非经营性的古玩、字画等艺术品,与取得收入没有直接相关,不符合相关性原则,也不具备固定资产确认的特征,所发生的折旧费用不能在税前扣除。综合权衡,将艺术品作为固定资产处理不合适。

2.4 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三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艺术品一般是具有实物形态的,因此,不能计入“无形资产”来核算。

2.5 作为企业的投资资产

从属性的角度看,企业持有艺术品的目的要么使用,要么投资,但艺术品本身并不以持有目的的不同而减弱其特性,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世界级收藏大师曾说过“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是最有价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艺术品的平均增值率是95%。”所以,它是必然的投资品,应该认为持有艺术品就是持有一项投资。

从财务的角度看,《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适用的是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及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此可见艺术品投资并不适合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但是《企业会计制度》科目“短期投资”下有“股票、债券、基金、其他”等二级科目,可以增加一个“艺术品”的二级科目,适用《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在此科目下核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则可参照资产类会计科目中的“贵金属(银行专用)”,增加一个“艺术品”的科目,并可设置二级科目核算不同种类的艺术品。“艺术品”可以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列示。因为艺术品的价值会随着市场波动,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其增值或减值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样,其价值的增减并不影响当期损益,只影响所有者权益。如果企业处置一项艺术品,则相应地转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属于该项艺术品的份额。这样的会计处理不会影响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才能得到准确的计量。

从税务的角度看,《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所以对于艺术品,其成本只能在处置该投资时才能准予扣除,而不能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费用支出在税前扣除,应按处置收益缴纳所得税。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全球角度来看,艺术品与不动产、有价证券并称为三大投资品类,而且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是其中最高的,可以说艺术品是财富的终极出口。企业在进行艺术品投资时,对其会计处理也要谨慎,否则有可能造成税务风险。考虑到企业投资艺术品日益普遍的现状,我们也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对企业购买艺术品行为的税务处理尽快予以明确,规范会计和税务操作,以便更有效地避免税企争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Z].2007-03-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Z].2007-12-06.

北京信托-艺术品投资 篇2

北国投—盛藏财富·宝腾一号艺术品投资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背景材料

一、艺术品投资可行性分析

1、全球艺术品市场概况

艺术品是容纳货币流动性的一种大类资产,它不但带有资本品的特点——抗通胀、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同时这个投资的过程充满艺术欣赏带来的各种其它效用:思想乃至灵魂的认可和升华、拥有美和永恒的满足、让某种表达或感觉永久传世的梦想。另外,艺术品投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避税,随着年代的久远,艺术品很容易出现升值,而艺术品不像房屋或其他资产那样再次交易时可能面临巨额的额外费用。

过去20年,艺术品与经济的关系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其标志就是投资。艺术品与股票、房地产已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其投资增长率呈现逐年递增的现象。即使在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仍达到313亿欧元。

2、中国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投资作为另类投资的一大门类和高端消费投资的重要工具,在五年以前的中国一直呈温和发展态势。然而最近五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国民财富的积累,同时伴随着金融资本和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从国际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看,当一国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收藏趋向。当人均GDP 达到5000 至8000 美元的时候,艺术品收藏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期。而当这个数值达到1 万美元及以上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出现系统的收藏行为。200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3 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 约合3600 美元。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刚开始出现收藏的趋向。2009 年中国富人总数增长三成,成为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并带领亚洲在总财富方面超越欧洲,中国富人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比西方国家快得多。而且区域差别巨大,一些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远远超过3000 美元的水平,比如深圳已经超过8000 美元。中国的艺术市场已经走上了西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成长轨迹,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 6

免责声明:本推介材料仅作推介之用,不构成对客户的要约,各项条款最终以信托法律文件为准。13、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整合能力增强,北京艺术品中心市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增强,艺术品投资大有可为。

首先,经济实力对比及国际形势变化是驱动文化热点转移的第一要素。2011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将从局部复苏走向整体复苏,其复苏的力量和过程将立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发展水平而呈现出各异的具体表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艺术市场,将在2009年优于全球平均表现的基础上率先从复苏走向增长。高端艺术品市场自有以来一直为欧美文化和买家所垄断,直到近年来才出现中国艺术品的身影,而且上升势头极快,发展趋势也非常符合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从滞后的当代印象开始,往本土的主流审美延伸。

其次,艺术品投资“经典化”趋势延续,高端艺术品需求仍将呈上升趋势。由于市场参与者普遍的谨慎态度,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行情方向仍会聚焦于经典艺术的范围。2010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连续创出了新的拍卖纪录,但这些高价在国际市场过多集中于像毕加索、贾科梅蒂、莫奈等印象派画家和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部分,而在中国则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大师如齐白石、张大千等的作品部分。同一年中排名大幅上涨进入前50的国画艺术家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吴冠中,吴彬,朱耷,常玉,李可染,吴昌硕。这其中常玉、林风眠、吴冠中同时也是雅昌油画指数成分艺术家的top3。

第三,本土主流审美可能面临换代。本土的主流审美在购买力强者未显著换代之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50/60后崇尚的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近代和当代艺术有微妙的抵触。而未来70/80后买家主导的市场,可能会在传统主流审美中加入这一代人更加认可的元素——自然、未来、亦或是重大社会转型中产生的群体迷茫。因此对于投资周期较长的艺术品投资组合中不应包含过多的皇权色彩,而应在古代、近代、当代绘画书法作品之外,加大自然题材的书画、天然珍贵材质的杂项和具有精细工艺的瓷器。

第四,寻找估值洼地是构建中长期组合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相对于货币通胀速度,最近十年来,某些类型的艺术品却跌落在价格的低谷始终未能获得再生。例如唐

代陶,只是审美观的轮动导致了丰腴、奢靡的风格暂时被世人淡忘,在当前这个时点介入,不但有较低的价格,还能有更高概率遇到真品。中短期组合则需要加大目前为国际市场所普遍关注的画家组合,以保证流动性。传统文化精华中还有许多“白马”未进入高端艺术品投资市场,非常适合中短期艺术品投资组合,例如书法领域的大家之作。

第五,在中国政府抗通胀政策和调控房地产、资本市场的背景下,资金将继续从股市和房地产流向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具有很强的保值与增值功能,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时代,原有的收藏领域逐渐产生了投资概念。艺术品是一个回报优厚的投资领域,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股市交易萧条下投资艺术品可谓是最佳避风港,艺术品已成为理想的长期投资工具。

第六,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的态势,同时,艺术品市场的机构化趋势仍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艺术投资基金的参与,将使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资金规模化优势更加明显,在拓展艺术品市场规模的同时,令艺术品市场的投资属性更加鲜明。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呈现越来越紧密的关联性,尤其是来自内地的金融资本,最近两年内地银行和信托公司纷纷发行投资艺术品的金融理财产品,在机构投资者的示范效应下,更多的社会资本将涌入艺术品市场,因此顶尖的艺术品必然遭到多家争购。信托和私募有望成为艺术品投资的双驾马车。

二、艺术品投资管理人介绍

1、公司简介

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末,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雅盈堂艺术品投资管理经验丰富,构筑了 “艺术品收藏顾问”、“艺术品投资交易”、“艺术品保全仓储”三大业务板块,全方位覆盖了艺术品流通的各个重要环节,三大板块独立成局,却又相互共生,环环相扣,将艺术品财富管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雅盈堂的投资管理团队具有较丰富的艺术品投资管理经验,同时组合行业专家组成投资顾问团队,能够胜任艺术品投资信托计划投资管理人的角色。

① 投资团队代表

王博:总经理,管理硕士,曾在北京大学私募股权投资高级研修班研修深造。拥有十多年的金融管理和艺术品投资经验,以及深厚的政府及市场人脉资源。对国际艺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项目投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捻熟于心,善于采用国际先进的投资理念、风险控制机制来管理基金。

②顾问团队代表

龚继遂: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原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主任。

2、成功案例

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4,592万元购买的宋代书法家曾纡《人事帖》上有宋代收藏印“珍绘堂记”,清初至民国有著名鉴赏家宋荦、谢松洲、曾燠、王芑孙、江标、费念慈、张珩、张文魁等人收藏。该作品系曾纡(1073-1135)传世仅有的几件书法作品之一,是明代著名书论家董其昌所说的“苏不苏、米不米”的典型作品及宋代书法“尚意”的典范之作,也是曾纡的唯一没有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重要名迹,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5,610万元购买的齐白石《花卉》四屏画蝴蝶兰、谷子、丝瓜、枫叶,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质朴情感,使人得到精神层面上的陶冶与净化,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

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5,610万元购买的《青山绿水图》是1938年初张大千送与梅兰芳先生的。这件代表两位艺术大师深厚感情的作品,成为收藏界追捧的经典之作,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

在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2,688万元购买的齐白石《竹圃晴岚》系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9月出版的《齐白石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全集》(第七集)多次出版的重要作品。是齐白石作品中的精品,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

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以人民币3.9亿元拍得北宋书坛杰出代表黄庭坚的《砥柱铭》。《砥柱铭》卷总计近600字,长达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为

黄庭坚抄录唐代魏征的名篇《砥柱铭》。《砥柱铭》在宋代时为王厚之、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是贾似道收藏的“黄庭坚双璧”之一,明代则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藏,明天顺年间归黄庭坚十一世族孙黄洵所藏,清代则为项源、伍元蕙、罗天池等著名藏家所藏,后从广东流入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这次是《砥柱铭》流落海外多年后首次在国内出现。

三、连带责任保证人介绍

北京蓝色港湾置业有限公司2004年3月8日成立,注册资本金13.8亿人民币。公司持有全部蓝色港湾物业并负责蓝色港湾国际商区的运营。蓝色港湾国际商区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北角,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属于燕莎商圈、丽都商圈和CBD商圈三大商圈交汇的核心位置,总占地面积12.5万平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76万平方米,集酒吧文化、餐饮文化、商业配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档商业物业项目。

蓝色港湾自营业以来,客流稳步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市知名度极高的购物、休闲、娱乐中心,并获得了诸多荣誉:“最具竞争力的北京新锐商业”、“最具风格商业项目”、“2008年购物环境五星级商场”、“影响2008-2009北京商业十大魅力企业”、“2010北京请您来过年——最受喜爱的十大购物街区”,“北京市AAA旅游景区”等。蓝色港湾商区可出租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目前出租率已超过80%,随着商区的日益成熟,出租率及租金水平将逐年递增,发展前景良好,现金较充裕。

截止2010年12月31日,蓝色港湾共有资产44.3亿元,负债29.7亿元,资产负债率67.11%,属于行业正常水平,净资产14.6亿元,可覆盖信托资金本金和预期收益。流动比率3.51,速动比率3.45,数据显示其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其经营状况良好,能够如期履行保证责任。

四、风险分析及控制

1、艺术品鉴定风险

信托计划投管人雅盈堂的艺术品顾问团队和投资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艺术品鉴定和投资经验,公司有完善的投资管理和决策控制流程。

同时,受托人为信托计划的投资管理设置了较完善的投资决策管理程序,投管人

雅盈堂与受托人各派出2人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听取投管人出具的投资建议书和估值报告,以“全体一致通过”的方式形成投资决策意见,交由投管人具体执行。通过以上程序设置,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艺术品鉴定风险。

2、艺术品保管风险

根据投管人建议,信托计划将以预约拍卖形式与拍卖公司签订协议,将信托计划项下艺术品资产保管在知名拍卖公司,利用拍卖公司的保管库等专业管理资源托管信托计划项下艺术品资产,同时涵盖相关的保险责任,有效控制艺术品保管风险。

3、艺术品市场风险

信托计划通过投管人专家团队的咨询顾问和决策机制的设置,较清晰的掌握相关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确保信托计划项下艺术品资产能在较恰当的时机出售套现。

同时,信托计划设置了投管人认购占信托计划总规模30%的次级信托单位的次级保证,次级信托单位信托利益在优先级信托本金、收益及受托人信托报酬全部实现前不参与信托利益分配,次级对优先级信托利益不足部分有补足义务。

2008,消费艺术还是投资艺术? 篇3

地点:《艺术财经》会议室

人物:

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于天宏/艺术财经发行人

赵力/资深艺术市场分析专家

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艺术与财经这两个先前互不搭界的领域,也发生了交集。经济学的原理、规则是否也适用于艺术市场?艺术品投资与消费市场在艺术市场中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稳健的艺术市场又该如何构建?本刊力邀财经界、艺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铿锵三人行”。

艺术品消费与投资共同搭建艺术品市场

赵力:张平,据我所知,你也收藏一些艺术品,对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很有发言权。这次你到上海的画廊区,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你从前出入拍卖行有什么不同?

张平: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首先我对油画的认识是从消费的层次开始的。我从2001年开始介入这个行当,当时买油画就是为了装饰新房子,并没有考虑到以后要升值。随着对油画介入的加深,我感觉北京的油画市场,越来越像高端投资市场。但是我个人觉得一个市场如果仅有投资市场的话,这个市场是没有基础的。但是,这次我到上海泰康路,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我认为泰康路上有非常好的草根性的艺术画廊,它们形成了一套由咖啡、家居、中国古典雕刻、服装设计、绘画构成的艺术消费区。这里的很多油画作品的价格恰恰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可以消费得起的东西,并且也都和生活密不可分。原来我经常去莫干山、钢厂等相对高端的艺术区,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泰康路这样的小型画廊区的氛围。所以,我对这个地方的感触特别深。游客来这里的目的是找适合居住的装饰品,这里油画大概都在他们的消费能力内,价格从四千到两万不等,我认为这是油画价格的基础。

我认为,如果价格差不多是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工资,这个属于能够消费的。如果买这个东西,需要花费超过半年或者一年的收入,应该就视为投资型了。

赵力:这个时候,价格和喜好,哪个更重要?

张平:消费型的核心一定是喜欢。投资型未必是喜欢,而是专业性、有回报。消费型艺术品肯定是以我的乐趣和我可承受的范围为基础,而投资型艺术品并非能愉悦我的审美,而是它能使我有投资回报,他们的差异性很大。

尽管说中国人的理财意识有了很大发展,但我更希望看到艺术品有一个非常好的大众消费市场。只有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性市场,我觉得艺术的价格梯度和艺术家的存活梯度才能凸显出来。目前,每年中国的艺术院校都会出来很多搞艺术的人,而市场上的当红艺术家还是那么几个,其余的艺术家怎么存活?消费市场能为这些人提供存活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人存活的基础,我觉得在中国艺术发展的根就没了。当前,中国艺术受海外艺术市场的影响很大,我认为缺乏国内艺术品消费市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于天宏:现在如果市场分化成收藏市场、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这种分化对未来市场会有哪些大的影响?

张平:我现在还说不清楚这个发展趋势是什么。我认为消费市场是以一个植根于中国社会市场或者中国艺术能够成熟的一个根本。但是,如果没有投资市场的拉动,消费市场的热浪也不会来的这么快。现在人们对艺术品有两种预期,从中央电视台的《鉴宝》等节目就能看出这投资和消费市场的融合性特别强。很多人都喜欢瓶瓶罐罐,除了把它们放家里摆设,也都希望它能有收藏和投资价值。在投资市场来讲,很多大的画廊、拍卖行里面的作品,画幅越来越大,根本不适合挂在家里。这种大幅作品的趋向明显都是投资,而非消费。但也有些拍卖行如北京诚轩,他们征集的作品倾向于家庭,画幅都可以被家庭装饰接受。所以在有一个消费真实需求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对市场的拉动和区分。这两种的融合确实是加速唤起消费品市场的很重要的特征。如果仅仅是一个慢速演进的消费市场,还显现不出来它增长速度。目前,中国已经隐含了对艺术的一些热爱,但同时,如果有一个投资理财的牵动的话,这个市场发展的会更快。

艺术市场真正繁荣发展,不仅仅是艺术品投资,而是艺术品消费。一定是这两类市场在起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艺术品消费市场,没有这么一个草根市场,那整个艺术市场是非常脆弱的。

赵力:你的判断跟我对近两年市场的判断差不多。只有推动你刚才提到的那个草根市场的发展,才能根本上推动一个高价市场的出现。

消费型艺术品支撑起海外艺术品市场

张平:这几年我看到了贴近生活的东西,而且它的价格也是并没有去和百万价去攀比。他们还是按照画家的工作量及老百姓可接受的价格,逐步在小型画廊或者小型工作室内发展,这使我仿佛看到了欧洲那种小型画廊,专门为了老百姓购买而开设的画廊。

于天宏:你说的这个市场属于刚才你说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的兴起与成熟,实际上是一个金字塔基座这样的概念。我认为这个市场的兴起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民间财富积累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基础。二是,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尤其是频传的高价,掀起了一个收藏的浪潮。

张平:我认为你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是,它不是唤起了消费意识,而是唤起了理财意识。我觉得基本上是走的纯粹投资的路线。

赵力:我们对于国外市场有一个偏见,因为我们是通过媒体认识国外市场的。我们很多人不是通过现场、实地的观察,而是通过媒体进入到国际艺术品市场,这样,我们就只看到了拍卖。

于天宏:但它也确实唤起了一个意识。因为如此多的拍卖机构拍出高价,媒体给予光。于是,全民就有了一个意识,我买这个东西,不管是收藏,还是装饰家居,都会有期盼它升值这么一个潮流。因为,现实中已经有一个高价的标杆。我们对国外的艺术品市场并不了解,其实国外有70%的市场是你说的消费市场,可能有几百亿美金的交易额都是平均一两千美金甚至几百美金这样一个交易水平上完成的。国外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基础,就是中产阶级作为家庭的装饰、品味等一系列的消费。这个市场支撑着国外的艺术品市场。

张平:这算是一种奢侈品类消费。当中产阶级崛起后,到处都能见到画廊,但这些画廊不是卖安迪·沃霍尔的作品,而是卖各种版画、风景油画、水彩等低价位的艺术品。这个市场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市场。如果市场全是投资型的,类似798艺术区这种,老百姓是无法消费的。而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完全看背后谁是庄家,这也是国内市场挂钩国际市场的根本原因。这回上海之行,让我感觉上海是真正的市场,真正的中产阶级消费艺术品的地方。而北京完全是为投资者设立的市场,所有的人都在孤注一掷,要么发横财,要么一分钱也赚不着,没有一个特别合理的消费模式。

规范的艺术品投资模式正在形成

于天宏:目前,中国金融投资领域有地产、股票、期货、外汇等产品工具。这么多年,不管是投资者还是金融产品工具,都在慢慢成熟,而且也被大众接受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现在非常火爆,并且不亚于任何金融工具的发展速度。但是,为什么现在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的基本上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圈子,更多的还是一些游资?

张平:我觉得,从两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一方面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少人能介入到艺术品投资领域。但是现在艺术资金已经打开了,目前也有了很多的艺术基金。这几年,有很多小型的朋友圈看到这个领域发展很快,已经发展出了艺术投资领域最原始的信托模式。比如原来画廊做艺术品投资的人,已经开始认认真真的在进行小型的艺术信托。但这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另一方面,2007年是全民理财意识大爆发的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证券报等报纸也把艺术品投资纳入到理财的范围。但它的产品不标准,信息又不对称。但这未必不是好事,它可能发展的更市场化,先有民间信用,再有规范监管的信用。因为别的投资产品如股票都有一个国家监管性的法律文本,但艺术品投资领域却使用了民间的信托信任模式。

于天宏:目前这个阶段,这种模式是不是最为现实的?

张平:现实。现在中国还没有出现直接在信托公司注册发放艺术投资基金的主体。民生银行也不完全是这样操作的。比较民间化的操作就是类似于现在的信托私募,以后会出现更为正规的私募艺术基金。

于天宏:有点像温州的民间财团?

张平:是。第一步是信托,朋友看到我买画有很多的收益。于是,当我再买画的时候,他愿意加磅,即给我一点钱合股买,这就是最民间的信托(Trust) ,即基于信任的托付。

于天宏:第一这是基于利益的驱动。第二,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这些资金只能依赖于他们信任的少数团体、个人。这种模式基本上基于民间的个人信用和团体多年的观察信用,它没有强大的金融机构支持,也没有可依赖的金融安全体系。类似温州炒房团。

张平:类似。2007年是全民理财意识的萌起年。所有人都知道股票能赚钱、基金能赚钱、炒房能赚钱、艺术品也能赚钱,于是大家都觉得钱应该从银行取出来,进入到更广泛的理财渠道,这是我要强调的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是关于理财模式。最原始的理财模式属于民间个人信用的组合,股票也是这样。我股票炒的好,先是亲戚朋友跟着炒,后来圈子就越来越大,炒股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而后,股票开始发展成由国家办的基金公司,于是大家可以买公募型基金,去年也开始有私募型基金。私募型基金并非是一个团体,而是在一个信托公司平台上专门发布的基金。但是这个基金有一个门槛,比如说基金的门槛是100万起。但是,现在艺术圈还没有一个团体愿意站出来,在一个私募平台上,发放艺术基金。我估计在今年会出现一两支真正的私募型基金,这种私募基金不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种民间信托模式。那种民间信托模式属于民间的信任性合同,不属于真正的有契约的私募基金。我说的真正的私募概念是指有法律保障的,而且有标准收费及信托资产安全保护的模式。

它有收费标准,比如你任何一笔基金都要收取1.5-3%的管理费,如果超越了某种业绩,还可以根据自己设定,收取业绩报的20%,这就是一个标准,并且这个钱都是放在信用公司监管。而艺术品就要放在指定的位置,虽不像买支股票可以监管那么简单,但它完全是第三方监管性,有托管性,这叫私募。公募就是类似于大型基金和民生银行的这种模式。比如,由银行出面召集一个与艺术品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艺术品消费群体的审美趣味日渐多样化

赵力:从个人的角度放大到整个中产阶级的趣味,这里面有没有总结出一些特征?比如,漂亮的标准是什么?

于天宏:我觉得这个漂亮的标准可能要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化,一个是主流趋势。其实,不管是中国当代艺术,还是中国现代艺术,大众的审美趣味都有主流和异端两个模式。异端模式可能更多的被我们现在笼统的归为当代艺术,即所谓的庸俗化的、一般人看不懂的,或者根本不知道作品代表什么的艺术形态。另外一种叫主流的审美趣味,更代表刚才我们所说的草根文化或者中产阶级的趣味。这种差异在高端的写实和当代艺术市场上非常明显。现在有能力买作品,大概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加上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这些人的审美趣味实际上是在上学阶段或者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他们所受的教育大多偏向苏联的写实、欧洲的文艺复兴或者十八九世纪的经典,因为当时所有的课程教育和审美教育全部以这些为基础。这些人审美上会偏爱写实艺术。但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间,也有极少数人通过一些其他资讯的摄入或者自己的学习,有了与主流审美不同的趣味,他们可能会偏爱当代艺术。

赵力:以前的这种趣味是可知识化描述的,比如有对称、色彩、颜色等这样几个标准。现在,在大众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所谓的专业的、知识化的特征是不是自发形成的?因为现在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说,很多还是专业人士提出观点,由上而下传播的过程。在这种阶梯化传播的过程里面肯定有一种强制性。消费能不能改变这种强制性?或者形成一种互补?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画家想画什么?可能是他想画的,也可能是他只能画那个,但是现在他还没有传达到这个程度上。

于天宏:我觉得在市场,审美趣味、消费主流群体肯定永远是多样性的。从我个人来说,可能是两大派系。一大派系是刚才提起的,我们这几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主流的审美趣味的教育,使他在购买时会有一种直接的条件反射。

赵力:我想问张平,我是圈子里面的人。你们有没有已经形成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应用消费产生出来的特征,这种特点和圈子里面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张平:因为我没有系统的去收集这种数据,只是按照我的个人理解,我认为是双向的。理财的坚定不移地进行理财了,这个理财的东西已经非常明确了,它跟我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就是为了挣钱,而且我也非常清楚什么样的价格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应该是一种理财产品。有些我认为是可以消费的,我当然买来觉得非常的愉悦,所以我觉得这种分化还是挺强化的。消费的,我觉得那东西未必能够真正的升值,但是我尽量去兼顾。

赵力:有时候,我在公众场合做讲座,一般听众会提出来,他不喜欢这个东西,虽然我说的天花乱坠,但他对它一点感觉也没有。当然,如果他有钱,他可能因为价格去买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和他要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个决定力是什么?

于天宏:这个决定力一个是你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印记,这个印记在你购买的瞬间对你的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张平:老于说的这个是对的,其实任何人还是由他的年龄结构,分化出他的主流意识。比如方力钧这批人,从他们的出生年代,能看到伤痕文学以及无政府主义的痕迹,年龄的印记非常清晰。同样是五六十年代的人,有些人会受到其他审美的印记,如文化或者写实主义的、唯美主义倾向等。

于天宏:也许等到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到三十五岁之后,成为社会采购主流的时候,卡通、动漫或者游戏这种风格会是消费主流。

张平:现在市场上关于卡通绘画的需求已经很明显了,他们的购买人群确实也显出年轻化的趋势。

多元化的审美趣味构建多样的艺术市场

赵力:我们在深圳开批评家年会,这是个专业人士参加的年会,会上就提出了批评家失语的问题。这倒不是他们不说话,而是说话的效用问题。这里面很多人觉得市场是他们的对立面,但是大家都可以批评这个市场,或者把它看成对立面,但我们都是市场中的人。现在市场又无限扩张了,吸引了很多各阶层的人。以前,我们的评价是单一的,现在确实多元了。有些人作为多元中的一份子,他就觉得失去效用了。这是不是从专业里面引起了一种变化?你们有没有感觉这种变化形成了新的东西?

张平:新的东西确实形成了。从我一个搞经济的人来讲,艺术本来是一个让人们更加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是平衡和抗争资本主义商品大生产制度的,但由于艺术界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商品大潮中,艺术很快变为最资本主义化的东西,艺术品也越来越趋向于股票这样标准化的产品了。所以,还不如完全把他按一个投资品把它标准化了,进行牟利,也没有问题。但是,对艺术来讲,多元化拉动和解决人个性的社会功能则大为减弱,艺术作为反大规模生产的个性功能在减弱,当市场不缺钱时,缺少了多样性,因此有消费和投资两个市场则更显经济社会的和谐。

赵力:你说的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十几年前,作品价格低,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大家都在一个盘子里吃饭,因为价钱都差不多。现在有的涨到一千万了,有的还是一万块。

张平:那时确实这样,在这个盘子里,基本上是按工作量卖画。写实绘画因为比较累,所以价格高。但2004年开始,所有资产价格开始上升,与以前就完全不是一码事了。我记得2004年张晓刚一幅作品拍到九万人民币。现在,那作品应该到了几百万,已经超出消费的层次了。

赵力:到这个时间节点上要产生新的认识。

张平:这也是我一开始就讨论艺术品投资和消费分化的原因。

于天宏:此外,市场基础也在分化。中国中产阶级这十年来发展是迅速的。一是收入提高了。二是,住房面积和空间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赵力:这个有点划时代了。我觉得目前是在一根线条上走。往后要在另外一个线条上横向发展了。

于天宏:现在艺术已经不是被学术、收藏、美术馆、投资人去消费的一个东西了,而成为一个大众的消费品。中国十几年前,其实是一个收藏市场,而不是投资市场。后来,在国外市场推动下,收藏也演变到投资,市场实现了第一个阶段的分化。

张平:也就五年的光景

赵力:收藏市场完全是个人或者小群体的,然而群体与群体之间是不同的,所以它还是比较多元化的。所以,中国古代艺术收藏是多样的,古代艺术品也是多元的,因为有这个需求,然后形成了不同的收藏群体和收藏类型。但是后来市场整合以后,就单向发展了。

于天宏:过去五年实际上把收藏市场和投资市场划分了,现在又等于加上了消费市场。

赵力:又回到原来那种多样的状态了。

于天宏:但是我觉得不管是收藏市场,还是消费市场,多元化的趋势是肯定的。但可能有类似两个大的主流。这个主流的形成,可能是因为消费群体的主流主体,他们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的选择取向是由主流意识来主导。但也不排除,五十到七十年代一种趣向,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主导消费市场后,会选择卡通、游戏、动漫这种现在看来另类的趣向。但还有一种可能,即一些人的审美趣味可能会因利益驱动或者媒介所传递来的环境压力而改变。比如,一个藏家骨子里钟爱写实绘画,他在他这个圈子里可能比较有名。但走到别的圈子,尤其是在国际上,所有人都在收藏雕塑、装置、摄影、当代艺术等等。他就无法与这些强势的收藏群体对话,他就失语了。这种失语可能会导致他屈从于一种东西,改变收藏方向。

也有一种可能,现在很多人不喜欢方力钧、张晓刚这样的当代艺术。但再过十年,由于当代艺术在媒体的曝光率及跟时尚、奢侈品的结合,慢慢建立话语权,大众也会变得屈从。因为将来可能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大家都在说当代艺术好,并且是有权势、有影响力的人在说,等你长大了以后,你也会认为,当代艺术是好的。

张平:这就算审美意识的强制性。我也有个标准,就是消费的要跟生活有关。现在,即使我觉得当代艺术好,但是上千万的价格已经超过了普通消费群体的承受力。我觉得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就是这种情况。但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也有了一些变化。画廊、艺术家、拍卖行也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如艺术家卖画,未必上来就要和方力钧比,因为没有可比性。

于天宏:而且这种消费市场,其实对于将来的收藏和投资市场的提升也具有一个基础性的建设作用。现在一幅价格不高的作品,在二十年后可能升值,会有一个成熟的说法。等到他下一代,可能就变成了非常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欧美现在收藏和投资市场这么发达,和它一两百年消费市场的积淀是分不开的。

赵力:因为我最近也发表了一些说法,今天谈完以后我觉得更明确。我们做了去年的分析报告。分版块分析,按照规模、份额这种分类,发现增长最快的是古董,而不是中国当代艺术。书画都缩水了,由70%多降到30%多了。但是这里面古董的增加,超过了中国当代艺术。后来我们发现嘉德的一些拍卖,瓷杂等专场的人越来越多。

2016年是艺术品最佳投资年 篇4

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艺术品市场, 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8200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2011年后艺术品市场受经济增速放缓、高压反腐等因素冲击, 艺术品总体交易额回调较大, 非正常艺术投资需求在出清, 但艺术品精品因为稀缺, 价格未受影响。08年金融危机期间, 清三代精品瓷器依然卖出天价。

根据国内外专家分析推断, 艺术品市场一个完整周期为7-10年。当下艺术品投资已处于08年历史性底部阶段, 在流动性充裕而资产稀缺、优质艺术品供给严重不足甚至下滑大背景下, 艺术品投资只具备结构化行情, 建议未来重点关注七大品类精品。

艺术品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其估值既有各自的投资逻辑, 也有共性。艺术品投资价值判断有其特有的“道”与“术”——艺术品投资至简大道是关注中华民族鼎盛朝代的代表性艺术品。这些艺术精品都秉承了中国“佛”“道”“儒”“真善美”的思想传承, 符合国人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李叔同先生的“先器识而后文艺”是艺术品具备价值的灵魂所在;“术”是艺术品价值判定的技术原则, 即投资的“六把尺子”:稀缺性、国际认可度、功用性、艺术水准、文化属性和能够浓缩资产。

依据国内外知名拍卖行历年数据研究、雅昌艺术网各类指标分析, 并深度调研国内一线拍卖行、走访业内资深收藏大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故宫博物院的业内资深收藏大家, 对值得投资的艺术品做了梳理和研究, 建议艺术品投资应根据投资者自身资金量来选择配置品类。操作原则上应根据资金情况:资金量大, 配顶级艺术品, 如古代和当代书画大师名作, 海南黄花梨明代家具, 清三代精品瓷器和田黄石;其次, 可配次顶级艺术品, 未来即可成为顶级艺术品, 如宣德炉、宋元古籍及宋拓片;再次, 可投资持续热门的品类:当代书画、紫砂、龙泉青瓷等, 也包括近现代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家精品及获奖作品。另外, 一些跨界合作和有突出文化特点的艺术品也可重点关注。

可以将艺术品投资纳入大类配置视野。另类投资领域有一个自下而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市场正在逐渐走入大类资产投资者的配置视野——艺术品投资可能成为2016年市场的一匹黑马。

艺术品投资的机遇首先来自于当前实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中国经济长期的L型底部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实体经济正面临着旧经济去产能、降杠杆和新经济初成长、融资难的困境。根据测算, 目前实体投资回报率约为4%, 难以覆盖融资成本 (2015年3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0%) 。从产能过剩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当前所处的国际形势看, 这一次我们“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将远远大于98年的去产能时期。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下降不仅仅是周期性的, 更是人口拐点后的经济潜在增速的中枢下移。

产融资本近几十年来的加速渗透也侧面体现了实体经济的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后, 产融资本模式从萌芽进入成长期, 尤其以传统周期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 开始通过设立财务公司、股权投资公司、二级市场举牌以及直接通过频繁资本运作转型创投公司的模式涉足金融领域。与此同时, P2P、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新金融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截至2011年底, 央企控制的金融子企业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两万亿, 其中中石油、国电集团、中石化、招商局、中航工业、中海油、航天科技和中化集团的金融板块占到央企的60%。而近年来, 以中民投、复兴集团、泛海集团、万达集团, 以及京东与阿里巴巴等民营资本大鳄也开始布局产融结合的模式。

2016年是传统行业加速出清的攻坚之年, 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的加速下滑将倒逼企业加速转型, 除了旧经济向新经济转型, 实体向金融的转型也将延续2015年的趋势, 产融资本模式的扩张将进入高峰期, 进一步加剧资本供给充裕与优质资产稀缺之间的矛盾。

金融资产收益率全面下滑为艺术品投资提供契机

我们所定义和理解的“资产荒”并非配置资产数量的稀缺, 而是收益率的“稀缺”。这种收益率的“稀缺”深层次原因是受制于实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同时也是无风险利率向下的长期趋势决定的。尽管美联储正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 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全球零利率的大趋势, 中国的宽松之路尚不到半程。

总量上的流动性充裕和结构上的居民财富重配催生了资管行业的黄金时代, 今天的“大资管”行业管理着近70万亿的资产规模, 且正朝着五年100万亿加速发展着。这100万亿投进任何一种传统资产中都是泡沫:房地产市场正在向下的大拐点上, A股经历十年不遇的股灾后又在全球风险资产大调整中“躺枪”, 债市的未来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空间收窄的背景下也不再明朗, 股权投资在经历2015年的盛宴后仅剩残羹冷炙。

“鸡蛋不能放进同一个篮子”, 但如今的问题是鸡蛋太多, 优质的篮子太少, 大类资产池亟需活水注入。活水一方面需要传统大类资产新发行的扩容, 另一方面更需要大类资产外延式内涵的丰富。近期国内投资者对海外投资和另类投资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正体现了上面提到的大类资产外延式内涵的丰富。由于股债新发规模和海外投资依然严格受限, 未来大类资产配置的重点依然在于调整配置结构和丰富资产类别。

艺术品投资正处于周期底部酝酿七年之阳

艺术品市场本身处于历史底部, 有望开启上行周期。根据国内外经验, 艺术品市场也有周期性, 一个周期为7-10年。2009-2011年为国内市场高潮期, 参与主体的扩大、艺术品投资信托产品的问世, 使交易额从2009年的212.50亿元激增到2011年的947.50亿元, 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艺术品市场, 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2011年后艺术品市场受风险暴露、经济增速放缓、高压反腐等冲击, 交易额回调明显。当前市场正处于历史底部, 流动性充裕而资产稀缺、优质艺术品供给严重不足甚至下滑, 配置艺术品正当时。

从信指数规律来看, 每次最低谷都是布局的好时机。目前已接近该指数历年来最底部时期, 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建议逢低建仓。

当前我国居民财富水平快速上升趋势为艺术品投资提供了经济基础。从国际经验看, 人均GDP在达到8000美元时, 艺术品投资市场加速发展;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工业化基本完成, 艺术品投资将迎来爆发。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7485美元, 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7个省市已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8200美元, 这意味着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打好, 中国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大幕可以正式拉开。

金唯风黄金投资艺术——“不操作 篇5

做投资赚钱,甚至赚大钱、赚快钱,是不少投资者追求的目标。为此,许多投资者希望通过加快操作节奏,提高操作频率,来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频繁操作,不仅没有使投资收益最大化,而且常常“因小失大”,或在“快进快出”中痛失一波大牛市,或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追涨杀跌的毛病,甚至还心神不定,提心吊胆,影响到身心健康。理财至尊多年的实践表明,保持平常心,降低期望值,耐心持股,减少操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不操作”也是最难的操作。频繁操作很难,高抛低吸很难,“不操作”其实更难。特别是当行情比较怪异,忽高忽低的时候。此时要做到沉着镇定,坦然面对,非常艰难。但事后往往会发现,当时的“不操作”其实是非常正确的,实际上这段时间恰恰是最难“忍”、最考验投资者耐心的“黎明前的黑暗”.如果经得起当时的考验,今后的“钱途”就一片光明。

“不操作”也是要求最高的操作。“不操作”看似无所事事,非常轻松,实际上也是一种要求很高的操作。要做好这样的“不操作”,需要苦练内功:

一是要找准时机,长线捂牢“不操作”,是投资中最为关键、最难把握的问题。虽然说黄金每年都有淡季,但淡季跨度有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中找到较低位置不太容易。需要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买入后便一路持有,收益不错。

二是要注意搭配,中短线结合。可以考虑一部分资金做长线布局,在相对低位进场后就一直持有,少量仓位做些短线投机。为使投资效益最大化,不少投资者都喜欢重仓操作。但这种操作方法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抗风险能力比较低。一旦买入的时机出现“意外”,就容易高位套牢,全军覆没。而且投资人在持有的时候,往往比较紧张,有时甚至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应给自己增加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每次建仓的时候,仓位的比例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30%.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防止出现意外的行情。

三是要把握买点,人弃我捡。在投资中不要犯追涨杀跌的毛病,形成了长线价值投资的理念,尽可能做到在回调的时候买,在冲高的时候卖。

此外,还要加强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底气足,同时降低期望值。既然选择一路持有“不操作”,就要做好“坐电梯”的准备。“不操作”并非完全不动,当持有的品种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价位时就要果断出击,获利了结,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体验君羊:1698----13558

喊单君羊:1698----13558

验证:金唯风

投资艺术 当心被套 篇6

就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当股市和楼市开始进入低谷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包括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和以每年两季艺术品拍卖为主的二级市场,几乎迎来了它生机勃勃的大发展。然而,就在这股苗头刚刚红火起来,经济形势“双收缩”(国内与出口需求增长持续放缓)、货币政策收紧、投资氛围转冷,让艺术品市场迅速紧缩,一时风云莫测,致使不久前飙上高价位的各个艺术品类也多少呈现出有价无市的迹象。

根据7月底中国拍卖协会公布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件(中拍协[2012]41号)》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拍卖会实现成交额1729.6亿元,较2011年同期减少43.1%。除农产品拍卖业务同比增长46.57%、机动车拍卖业务有4.29%的小幅下挫外,其他如房地产、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产权)、文物艺术品、无形资产等主要业务领域同比降幅均超三成,出现了35%~45%左右的集体“跳水”。 文物艺术品拍卖紧随土地使用权,成为各板块中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第二大的市场。(表一)

其实,在经过2009年秋拍连续4季大拍的高速增长后,自2011年秋拍,文物艺术品拍卖就开始出现了显著调整,来自艺术品市场具权威性的发布单位雅昌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281.6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27%,上拍品数量比去年秋拍下降近半。其中仅占行业4.5%数量的企业,营业收入几乎覆盖全行业总收入的70%,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生存状态很不乐观。根据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等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公布的数据,2012年春拍,10家公司共举办181个专场拍卖,平均成交率70.05%,成交额为97.67亿元。与2011年春拍相比,场次及成交额全面下降,专场数量较2011年春拍减少37个,成交额下降107.42亿元,同比降幅为52.38%,基本回落到2010年春拍的水平。

二级市场不尽人意,相对更为小众的一级市场更不容乐观。单单观察北京798艺术区里面的画廊经营情况就可见一斑,九成以上的画廊删减了艺术展览的数量,刚刚进入秋高气爽的季节,就已经嗅出了即将来临的寒冬气息。

艺术市场成为财富避险港

不久前发布的《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人数第一次突破10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64,260人,涨幅6.3%;其中亿万富豪人数已达63,50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683人,涨幅5.8%。

目前,艺术品似乎已成为中国富豪最安全的投资渠道,其中古代书画收藏居首。报告显示,富豪对收藏的热情很高。64%的富豪喜爱收藏,男富豪比女富豪更喜欢收藏。亿万富豪比千万富豪更喜欢收藏。在接受调查的富豪中,31%表示喜欢收藏古代字画,13%喜欢收藏瓷杂,13%喜欢收藏当代艺术,分别比去年上升了12%、7%、4%。在收藏途径上,60%的富豪选择自行购买,比去年减少了13%;23%的富豪选择通过拍卖行购买,比去年增加了3%;另外有11%的富豪选择通过经纪或委托代理购买,比去年增加了5%。

然而,中国富豪对艺术品的热情刚刚焕发出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显然,从投资角度来说,购买艺术品是资产配置的手段,《胡润财富报告》称,国外富豪的艺术品投资占总资产的17%左右,而中国富豪的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更何况中国富豪排行榜前100位中目前涉足艺术品投资的,还屈指可数。从社会影响力的角度看,投资艺术品,让中国的新兴富豪们更快地取得文化认同的身份,因为历史很难记住某位富豪曾经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投资艺术品,不但可以传世,还显现出高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在很多私人艺术博物馆的资助下,每年都有不少艺术家、研究者展开宝贵的创作与研究工作。同时,私人艺术博物馆面对社会的公益教育功能,也让私人藏家的影响力突破他自身的行业,扩展到整个社会领域。

机构藏家成主要推手

如果从艺术品拍卖来看中国近10年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脉络,2005 年之前可以划为第一阶段,艺术品拍卖中古典书画开始发展并成为主要板块,其他板块伺机培养自己专门的客户群体,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嘉德占据了古典书画市场的大部分资源和领先地位。第二阶段为2005~2008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艺术领域的频繁曝光,尤其是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中张晓刚的油画作品以千万价格拍出,收藏当代艺术才真正形成了热潮。北京保利抓住了市场机会,2005年成立至今已经成为国内当代艺术拍卖的领先者。那几年,当代艺术的空穴来风、点单式消费特点显著,著名的中国当代艺术F4(张晓刚、方立钧、岳敏钧、王广义)也让不少人眼红得心中不是滋味。

第三阶段,2008~2010年欧美金融危机,中国的艺术拍卖市场也开始挤泡沫,打击古典书画瓷玩造假、声讨艺术家流水线式大量复制带有明显“个人品牌”符号的作品等,在淘汰了一批二三流不成熟的艺术家的同时,投机取巧的拍卖机构也难以继续经营。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企业与艺术机构开始大举进军艺术市场,无论是为了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投身公益慈善、提升企业文化,还是另辟投资渠道、拓展文化产业,抑或是为了合理避税、抵御通胀,都成为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造成了2010~2011年的新一轮艺术品热潮。2008年前的那一轮艺术品热潮中,有非官方的估计称,整个艺术品市场有四成的成交额是来自企业的购买行为,而在2010~2011年的这一轮热潮中,业界普遍估计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七成甚至八成。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艺术机构介入而兴起的艺术博物馆,将收藏的艺术史片段中的点滴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当代民间艺术与文物收藏的新气象。

第四阶段为2010~2011年,年青一代的买家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对精神审美需求的提高,催生了一批更加纯粹的艺术家与精品,同时,也促动了全国大大小小1万多家艺术拍卖与中介机构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但是进入2012年以后,新的经济形势又让刚刚兴旺的艺术投资市场打起了寒战。

令人忧心的地带

上半年,最让业内心惊胆战的莫过于4月以来,北京海关针对艺术品进口环节进行了持续的查税活动,几位业内重量级人物被传唤协助调查,这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信心造成了极大影响。海外文物回流是近年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年两季大拍20%的市场份额,20年来为国内各大文博机构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物。但目前国内艺术品进口关税、增值税的综合税负达到30%左右,大大超过香港等主要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税收水平,使得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今年税收政策不确定因素,目前已有部分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前往香港等地开设分支机构,对促进海外文物回流及建设世界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相当不利。

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不好过,那些平日里的大小毛病也更加凸显:借照经营、违规收费、知假拍假、雇托哄抬、恶意串通、虚假成交等等,屡见不鲜,令投资者闻者心惊肉跳,产生了更大的心理障碍。

如何避免被套

投资股市和楼市,成功退出给投资人带来丰厚的收益。新进入艺术投资市场的人往往将投资艺术品当作炒股和买房,这就大错特错了!投资艺术品最优雅的退出无疑是中国近代文博大家张伯驹那样的,在自身无力保管的情况下分文不取地全盘献给国家收藏,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对于今天这个环境中的大多数普通艺术品投资人来说,怎样才算成功的投资呢?

这就要谈到收藏的本质了,古代书画收藏大家朱绍良先生认为:“一件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其学术价值,一个藏家的成败取决于其学术研究能力。收藏靠的是眼力,眼力就是学术能力,能辨别真伪,能判断优劣。从这个角度来看,收藏是有实力者的游戏,并非人人适合,所以才有一种说法:95%的人花了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

关于定价与炒作,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据说有这样一位画家,在一级市场上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就希望在二级市场上运作。他每次都向拍卖会提供自己的精品,但因为名气不高,拍卖公司给的估价不可能太高;但也不能低于画廊价格,否则拍卖失去意义。上拍的时候,画家坐在拍场,好似上刑场,手里是事先申请的号牌,现场如果有人举牌,那就松一口气;如果还有人争抢,那就万事大吉,只剩下多收多少钱的问题;如果万一没人举牌,自己就必须举牌,承担15%的费用,把画扛回家。

北京保利现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认为:“一件艺术品一二级市场价格差异太大,二级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基本不可信。拍卖行目前看起来比画廊强势,因为高定价与大力度的推广策略容易引起媒体的追捧,一时形成社会热点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在拍卖中价格不是很高的作品,在拍卖会之外不见得卖得不好,不见得没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因为拍卖中的偶然性太多了,所以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是痛恨拍卖的,他们希望公众真正认可他们的艺术,而非作品的商业价值。很多艺术家在他们的时代没有被认可,但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而真正好的作品正是这样的传世作品。”

《顶层》的詹皓认为,“有人买艺术品绝对不买自己喜欢的,而只买最多人认可的作品,一切都是为了升值后出手。比如大名头、吉祥题材、稀缺资源品等等,都是通用的高价准则。”对于不同的退出形式,他也做了个精彩的概述:

艺术品投资长线是金短期炒作必败 篇7

第一,不断锤炼自身的眼力。

眼力问题涉及到真假问题、优劣问题、价值问题三个方面。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就会发生以赝当真吃进、以劣当优买进、盲目高价吃进被套。以赝当真吃进这是古玩市场中最为常见的。比如一件清代瓷器在市场上值3千元,而赝品最多值300元,如果买家眼力不济,将赝品以3千元的价格买进,不仅损失惨重,而且会使得投资收藏信心受到打击。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批股市中的暴发户曾杀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由于他们缺乏经验和眼力,不知艺术市场的水有多深,最终因大量吃进赝品而退出市场。

假如以劣当优买进,买家的损失也会很大。以字画为例,一件好的作品和一件差的作品价格往往有着天壤之别,即使同一名家的作品,也有高低和优劣之分。比如张大千的作品,他的大幅精品或代表作在市场上动辄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像他的《泼彩朱荷屏风》在2002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022万港元拍出;他的一把《山水》成扇在2002年上海崇源拍卖会上以49万元成交。相反,张大千的一般或是应酬之作在市场上只有数万元。

同样,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陆俨少、吴湖帆等其他名家作品也一样,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价格悬殊。对收藏者而言,假若买家只认名头,不看作品好坏,并以精品的价格吃进一般作品,其损失也就不言而喻。笔者曾见到一买家盲目花了几十万元吃进吴湖帆非常一般的山水作品,如此运作,自然损失惨重。

至于盲目追高、高价吃进被套的现象在拍场上也是屡见不鲜。在某拍卖会上发现,有的买家只要看到是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吴湖帆、陆俨少、贺天健等大名头的作品往往举牌踊跃,志在必得。如2002年上海敬华拍卖会上,海派名家吴青霞的一幅工笔仕女画《西厢记》(121×61CM),估价3.5~4.5万元,结果被拍至7.04万元,时隔1年,这件作品又出现在上海工美拍卖会上,估价为7~8万元,结果竞拍未到底价而流标。

假若细细分析该买家的买卖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当初以7.04万元吃进,日后必须在8万元以上抛出才能保本。显然,这位投资者不能在短期赢利。至于未来能否赢利,则要看市场的情况了。

第二,树立长线是金的理念。

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国内著名的荣宝斋、朵云轩及文物商店、古籍书店、古玩商店等经营的名家字画价格非常低,像民国时期价格最高的张大千作品,那时只有数十元一幅,大幅精品在百元左右,像精品《沧浪渔笛》当时只有百元(此作在2002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获价552.79万港元),吴昌硕的画30~50元,金农书法对联60~80元。

即使如此低的价格,也没有引起国内百姓的兴趣,只有像夏衍、邓拓、邓永清等层次很高的人来玩赏。那时,夏衍和邓拓都是用稿费来购买名人字画;邓永清是六机部副部长,尽管工资收入比一般人高一点,但也属于“惨淡经营”一类。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社会环境、政治气候对书画不提倡。

也许有人会说,在封闭时期买进名家字画是一种机遇,这种机遇随着国内的开放一去不复返。那么,现在市场上难道就没有机会了吗?实际上,只要艺术品市场存在,就会有市场机会,前提是你要有敏锐的眼光和良好的投资理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冠中和范曾的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吴冠中的作品也只有数百元,1984年北京荣宝斋,范曾四尺整张《人物》精品挂牌价只有8千元,且这一价格无人问津。然而,10多年后,吴冠中和范曾的作品在市场上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过去,那时的机遇也够大的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那时吃进吴冠中或范曾的画并立马转手,恐怕很难赚钱。同样,现在市场上买进字画转手要赢利也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拍卖场上运作,成本较高,因为拍卖行对买卖双方都要收取10%的佣金,还要向提供货源的物主收取1%的保管费。

所以,艺术品这东西不太适合短线操作,它的价格上涨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以海派名家陆俨少的作品为例,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陆俨少的作品收购价为15元一平方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涨至100元一平方尺,以后又升至1000元一平方尺。

到1990年陆俨少山水画每平方尺高达1500美元,那时确实吓退了不少人,可是到2000年,陆俨少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幅攀升。精品每平方尺从3万元跃上5万元乃至10万元。这对收藏陆俨少作品的藏家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同时再一次验证投资艺术品“长线是金,短线是铜”的至理名言。

第三,用闲钱投资心态平和。

由于投资艺术品是有风险的,而且这个风险还很大,因此用闲钱至关重要,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甚至还会引发家庭纠纷和矛盾。此外,投资艺术品心态要平和,不能浮躁。

古往今来,古玩市场上常常会涌现出一夜暴富的故事,像著名的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就曾缔造出无数暴富的神话,而这些暴富的神话又被众多媒体不断放大,使得很多收藏者和投资者心态失衡。要知道这些暴富的藏家在藏市中毕竟还是极少数,若藏家一味想“捡漏”暴富,往往会适得其反。

从市场上看,急功近利的情况常常发生在初涉收藏的人身上,他们由于缺乏收藏经验,总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梦想“捡漏”发大财。而从收藏的历史看,大凡有成就的收藏家,他们的藏品都是日积月累而成,有的经过数十年时间的寻觅,并非一朝一夕而成。因此,急功近利则会欲速不达,进而把自己的心态搞坏。

艺术投资 篇8

中国有句俗语:乱世囤粮,盛世收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回归,中国企业家对艺术品的投资和热爱程度日益加深。

眼下,一股以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为主的艺术品收藏或投资之风正在兴起。他们不仅活跃在国内的艺术市场,而且正以强劲态势向世界蔓延,经常出现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的艺术品拍卖场上。于是,很多的中国企业家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大显身手,屡屡刷新各类艺术品成交价格,再随着各路新闻媒体的聚焦曝光,他们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收藏家”。

我们从企业投资艺术品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可以看到,由于投资艺术品给企业带来的宣传力度,是其他广告性宣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种带有文化气质的行为,无形中塑造了企业文化品质、社会责任等良好形象,也给企业家贴上了有文化有品味的“儒商”标签,更提高了企业及企业家的社会知名度,其购买的艺术品又可保值增值。对企业家们来说,可谓是名利双收,一举多得的善举。收藏艺术品比起购买豪宅名车等“土豪”行为,显得更高雅,更有品味,更加“高大上”。如此,企业家进行艺术品投资,成了一种资本运作的新方式和流行时尚。

然而,“隔行如隔山”。尽管在各种因素驱动下大部分中国企业家对艺术和艺术品有十二分的热爱,但据我近年来所看到的情况,他们对艺术和艺术品本身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认知了解却不够深入,因此他们对艺术品的投资、收藏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有成功的,也有令人扼腕痛惜的,我将列举以下几种投资方式分享给读者,以示警训。

方式一:以物换物

这种投资方式可能在房地产界比较普遍。某些房地产老板看到艺术市场的火爆以及日常身边所能接触到的所谓“业内人士”的影响,会产生一种肤浅的投资想法:如果我拥有的艺术品越多,我赚的钱就会越多。那么,如何收到很多的艺术品呢?给艺术家创作物质条件。比如,他们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地产资源,建设艺术家园区,其建筑形式为联排或独栋小楼,环境优雅、设计美观,然后邀请艺术家入住。条件就是艺术家以他们的作品来置换或者抵扣这几十年的房租或者房价。但是,由于对艺术和艺术家的不了解,他们做出的很多邀请或者选择是盲目的,导致收到的艺术品在学术界和市场中并不能得到认可,所以也很难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变现,损害了企业的资金链,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方式二:对所谓的“艺术顾问”偏听偏信

很多企业家受身边一些“专业人士”的忽悠,盲目地到艺术品拍卖场上收纳古代及近现代书画、古代陶瓷等艺术品。他们在去艺术品拍卖会之前其实并不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品的价值、价格不太清楚,结果一路追高,在拍卖市场买了很多性价比很低的作品。等他们拿拍来的这些“藏品”再次上拍时却发现,根本不像原来所期望的那样,艺术品价格都是“步步高升”。更有甚者,由于对艺术专业性研究的缺失,重金收纳的艺术品大多是赝品,造成巨大损失。

方式三:毫无系统,盲目收藏

很多企业家的收藏无体系可言,收藏的藏品什么品种都有,从中国的瓷器杂项古钱币到历代书画、油画、版画等均有涉猎,但由于对艺术品研究的缺失,所收的大部分藏品也都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这也造成了资金方面的压死。到最后才明白:艺术品想赚钱,没那么容易;盲目收藏的艺术品变现,也没那么容易;艺术品收藏想变成内行,更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方式四:自以为是,以曝光率、知名度为导向的投资收藏

购买艺术品行为很容易在国内成为话题,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有助于迅速提升他们在收藏圈中的地位和企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家凭借对艺术的热爱结交了几个艺术家,便自认为对艺术很懂,开始大肆地搞艺术活动。他们的企业往往会花很多的资金,请很多的艺术名人,有些名人早已被市场炒作得价值透支,但是,他们会依市场的炒作“价值”对企业狮子大开口。这些企业家最后是得到了很多作品,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家并不知道这些作品的价值,很多时候却也是得不偿失。比如前几年就有人看到油画赚钱了,便不问艺术家的出处,成批地购买了一些价值不大的油画的作品。还有一类企业家认为古画越旧越破越好,所以他们收藏的品相都是破烂的、有破洞的假画。

如此种种,不少精明的中国企业家热爱和收购艺术品的方式形形色色,到头来却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爱好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企业家们都能亲自研究成为内行,因为研究艺术不仅需要有专业学习经历,还要有很多年在市场上的收藏经历、经验的积累,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及世界艺术发展脉络,才能具有对艺术本身价值的认知和其升值空间的评估具有前瞻性。所以,现在有很多好的企业美术馆聘用这些真正的专家,有效地避免走很多弯路、花很多冤枉钱,也使企业在此领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对此,我想提醒各位热爱收藏者和企业家们:当你意识到艺术品价值高的时候,你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哪些艺术品价格高,为什么高,否则,就是对艺术盲目的“热爱”,或许这种“热爱”就变成了跟风。

艺术投资 篇9

集传统收藏与现代投资于一身

中艺财富推出的“3+2”艺术品投资新模式, 以其精确的目标定位, 服务于广大书画爱好者、企业家和普通的投资者。投资门槛低, 投资平台宽, 投资收益稳定, 是一款抗通胀、低风险、稳收益的大众化艺术品投资模式, 它在“中艺财富投资管理平台”上试运营后, 赢得了财富投资人士的青睐。

中艺财富投资管理平台有两大艺术品投资创新模式:一是艺术品实物股权创新模式;二是艺术品现货拍卖创新模式。这两种创新模式集传统收藏、现代投资双重功能于一身, 聚股票、基金、信托“三合一”交易方式之全部精华, 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书画收藏方式, 冲击了中国艺术品投资领域、电子商务领域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产业领域, 使全国各地的网民只需点击鼠标, 就能在家里轻松进行书画艺术品投资, 放心购买书画艺术家珍品, 这无疑是为艺术品收藏投资走向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插上了“电子的翅膀”

“3+2”艺术品投资零风险

中艺财富具备一套功能强大的、直接与银行对接的电子交易系统, 这套系统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 拥有先进的系统架构和强大灵活的功能体系, 以实现艺术品在互联网上公开、公平、公正的快捷交易, 创造一个投资品种资料真实、详细、完整, 支付交收稳定、可靠、便捷的交易环境, 利用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 开展艺术品的投资挂牌交易服务, 并按“ (3+2) ”零风险投资交易规则对外运营。

“3+2”组合产品是有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 投资者在中艺财富平台上购买了投资产品后, 有三种选择:可以选择“1.提取现货;2.委托保管;3.参加交易”三个投资方式。在投资到期时, 又有两种选择:选择1.如数取回托管产品;2.由发售方按发售价回购产品。这种选择自由多样、风险回购承担的“3+2”艺术品投资模式, 真正确保投资者零风险投资。

“3+2”组合单件产品是无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 投资者在中艺财富平台上购买了单件产品, 可以选择“1.提取现货;2.委托保管;3.参加交易”三个投资方式。在挂牌交易期间, 可以选择1.随时退出交易, 提走现货;2.扣除10%的手续费后由发售方回购产品。

艺术品现货拍卖搬到网上

所谓现货拍卖创新模式, 即将传统的拍卖活动搬到了网上, 艺术品投资者不再需要直按去拍卖行或者画廊, 在网上就能看到不同的作品, 而且会在网上很清楚地看到同一时间有多少买家在跟你竞争, 你可以看到大家分别出的价格, 可以看到它价值提升的速度。这是一种全新的在线竞价和一口价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致力于通过专业的藏品评级、诚信的交易平台以及安全的支付与物流系统, 全心全意为收藏投资者提供放心的收藏渠道、安全的资金流转服务及丰富藏识与心得交流的空间。

中艺电子商城与展厅交易整合互动

“中艺财富”有大小展厅七个, 面积1000多平米, 其前身是一家具有十五年文化经营历史的传统文化企业联盟。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 中艺财富及时投资开发了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中艺商城, 在充分发挥艺术馆场地实物销售功能的基础上, 将借助线下沉淀多年的品牌优势, 充分融合线上线下的优势资源, 扩大线上品牌影响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全面推进“引领中国艺术品”电子商务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艺财富的展厅交易中心以原中艺美术馆为基地, 以专业的展览、展示为窗口, 以国内专业的艺术品保管为支持, 以顶级的专家团队为依托, 努力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艺术品交易等服务。在中艺财富艺术品交易中心, 您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品味丰富的艺术大餐, 还能享受精彩的投资乐趣以及丰厚的投资回报。目前主要经营书法绘画、珠宝玉器、古董古玩, 经营方式为委托代售、委托代购、现货交易、专场拍卖。

中艺财富总裁沙水兵先生陪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田鹤年参观展览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玲 (左一) 与中艺财富总裁沙水兵先生

艺术投资 篇10

所谓艺术品基金, 就是由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 (如艺术品私募基金) 与银行联手推出的一种新型理财产品, 投资模式就与普通基金投资模式相同, 投资者只需要到银行购买所需的份额即可。现在国内多家银行都已经推出, 如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截至2012年3月初, 国内大约有七十多只艺术品基金, 总规模超过了55亿元。

三大投资优势:门槛低、回报高、风险低

首先, 这种投资方式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参与艺术品投资的门槛 (比如投资门槛高、难辨“真伪”、难以把握艺术品价格走势) 。它以基金的方式出现, 由专业人士负责打理具体的艺术品投资, 改变了原本处于象牙塔顶尖的艺术品投资, 让更多的普通人也能玩艺术品投资。

其次, 回报高。目前国内七十多只艺术品基金, 平均实际年回报率在12%左右, 最高可达到31%, 虽然比起2008年、2009年基金“牛市”相比少了不少, 但是比同期其他理财产品高出两至三倍。同时国内艺术品基金封闭期一般为2年 (即两年以后可以赎回) , 而国际上艺术品基金封闭期, 短则7—8年, 长则15年。

第三, 风险低。艺术品基金不像传统的基金, 是金融投资, 受股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较大, 其是一种实物投资, 受外界因素影响较低, 加之时下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不断升温, 亿元艺术品不断出现, 所以目前出现亏损的基金尚未出现。而据业内专家透露, 虽然时下是国内艺术品市场投资的第三股热潮, 但从时下大环境看, 艺术品基金较高投资回报的时间至少有2年。

市场趋势:投资品种逐渐增多, 区域扩大

据《艺术品信托市场发展报告》显示, 2011年艺术品基金主要以书画为投资主体, 占到全年发行的73.3%, 而进入2012年艺术品基金的投资主体开始增多, 如红木、翡翠、瓷器、寿山石、犀角牙雕等等, 种类的增多也让其受众群体范围更广, 投资风险也在大幅降低。

同时, 报告显示, 2011年艺术品基金发行地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 而进入2012年, 地域范围开始变大, 中部、西部的二三线城市也开始有基金发行, 而且截至2012年3月份, 发行量占总发行量的15%。

另外, 艺术品基金投资也具有一定的淡旺季, 每年的第一个旺季是3—4月份, 第二个旺季是8—10月份, 这两个时间段主要受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比较活跃的影响, 常常有天价艺术品拍出, 所以通常这段时间发行的基金回报率都比较高, 相反5—7月和第四季度则是投资的淡季, 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 往往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在发行。

风险提示:投资机构选择很重要

专家认为, 投资艺术品基金虽然风险较低, 但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 最大的风险就是对基金操盘手的选择, 通俗的讲就是对投资机构的选择。目前市场中相关投资机构不下百家, 有的机构属于稳妥型, 投资的艺术品都是齐白石、范曾等名家的艺术品, 这样基金虽然单份基金投资基数大, 收益不算太高, 但是稳定;有的机构属于激进型, 主要投资一些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 这样的基金单份基金投资基数低, 收益也高, 但是风险也更高。所以普通投资者要根据自身抗风险能力选择不同的艺术品基金。

上一篇:库存原因下一篇:情境和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