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管理

2024-06-21

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管理(精选十篇)

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管理 篇1

一、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中专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研组,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保证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甘肃景泰职专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达到92%。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一直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科特点设有 机械制造 组、电子电工组、卫生财会组、语文课教研组、 音体美教 研组等9个教研组。教研组由教务处统筹组织,各教研组负 责和实施 教研与课 改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拟有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除定期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评估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外,还不定期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全校性的教学研会。考试对教师出题提出了统一要求, 制定了《考试说明》, 要求试题一律微机打印,试卷从文字排版、试卷内容、卷面格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做到了版面、字号、字体、试题题目、答案项目等形式上的严格一致,并以网络存储的方式交题,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职业中专的教学环境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设施包括完善教学设施、美化校园环境。软件建设关键在于不断优化教学管理,营造适宜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

1.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景泰职专积极争取项目 ,由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综合实训楼已如期竣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完善教学设施,如微机室、专业实训室等满足各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需求。

2.加强校园建设。景泰职专在抓好管理的同时 ,学校进一步加快和完善了校园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一是学校对校园的建筑进行了粉刷,装饰了办公楼;二是修建了校门、操场、厕所等场所;三是着重开展了自然环境的建设,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四是改善了教师的办公和学生学习的条件。

3.注重教学管理。 把“以人为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生源起点低的特点开展小坡度教学,树立用二流的生源培养一流学生的思想,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严格按照每周教学活动计划,抓落实,抓效果。

三、建立教师政治学习制度

职业中专教师政治学习制度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保证,职业中专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必须长期坚持,才能积淀为 学校优良 的校园文 化传统。学校长期坚持的教师政治学习制度, 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各教研组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并认真组织,做好记录。要求建立人手一册的读书笔记, 认真写好心得体会。各教研组要推选出学习辅导员,认真辅导,注重实效 ,不走过场。各教研组要结合本职工作, 选好课题, 组织教职工撰写论文,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学期期末组织的政治理论研讨会。教职工政治学习情况列入考评, 并作为评先树优、职称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建立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职业中专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职业中专教师业务学习在于交流、在于相互借鉴。如景泰职专长期坚持的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如下:

隔周一次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由教务处或教研组长组织。平时坚持自学。学习时间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者按旷工处理。每次学习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内容要实,主持人必须先备好学习内容,语言精炼,主题明确。学习时要带好有关资料,认真做好笔记,虚心听取他人的发言,不得会客或接待家长、学生。学习内容由教务处、教研组选学和教师个人选学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学大纲、教材,钻研教育理论,提高教学基本素质。注重学科的评选研究,并积极撰写论文。加强常规教学各环节的研究, 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45岁以下任课教师人人能上多媒体课,且每学期至少有一个课件。学习要有纪录,要将所学内容记入业务学习笔记本。学期结束,教师将业务学习笔记交教研组长上交教务处审查。每学期举行一次业务学习笔记评展,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职业中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汇报材料 篇2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12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合并职业中专与成人中专,组建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组建二年来,准确把握机遇,全面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不断规范内部管理,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扎实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学生1123人,非全日制学生1143人,短期技能培训规模达2000人/年。现有教职员工214人,开设了电子电工、模具、计算机、客户信息服务、服装、工艺美术、会计等10个专业。

根据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校立足实际,按照《评分细则》,本着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认真地开展了自评,自评总分为86.9分。现将具体汇报如下:

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建立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我们建立了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指导教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

2、健全制度,严格日常管理。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首先从完善制度入手,使管理有据可依,先后制订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制度,修订了《班

主任考核制度》、《班级管理考评制度》,对班级学风建设、学生行为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宿舍秩序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强化“四种”检查:即校级领导轮流值日督查、教育处专人检查、专业部自查、学生会协查;建立“三项”机制:即“日查周结月评比”机制、“学生德育量化评比”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对班级及学生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天候无缝覆盖管理。

3、加强德育课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开足德育课,加强了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德育课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心理咨询室,以各种形式扎实开展了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反映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体现中职教育内涵的学校章程、校训、校歌、校徽;对教室、实训车间、寝室、食堂等进行了文化装饰,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受到感染与熏陶。我们还加强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将德育寓活动之中。一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形势为主线,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比如每年我们开展了中国梦、爱国主义为主题演讲、征文活动;二是以校内艺术节、联欢晚会、运动会和学科兴趣小

组活动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三是成立了舞蹈队、武术队、书法、绘画等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比赛活动。在全校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

(二)、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1、教学常规管理日趋规范。一是认真落实省颁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了符合要求的教学计划、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制订了较完善的关于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实训、实习等制度,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二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落实教学检查制度。在课堂检查中,做到值日校长每天巡课2次、教务处对课堂每天实施不定时检查、专业部对所属班级实施每节课检查,保证教学秩序;对老师的伏案工作每月由教务处、教研处组织专人进行检查,其结果与教师津贴挂钩;定期开展了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活动。

2、实践教学切实加强。一是加强校内的实践性教学。学校分利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落实实践课程计划,做到物尽其用,实验、实训开出率明显提高,保证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二是加强校企联合,走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途径。学校与中国联通广州公司、深圳华天地信息服务公司、东莞群光电子有限公司、东莞柯尼卡商用科技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满足年龄合法、专业对口、工作岗位符合安全卫生的基本前提下,开展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试点,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三是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制定了相关的专业技能比赛管理奖励办法。在校内常年开展各种技能比赛,专业全覆盖、学生全参与,全校形成了重技能、学技能、练技能的氛围。近两年,我校在全市技能大赛中获得15个单项奖。

3、教科研活动有序开展。学校设有教研处,成立了10个学科教研组,制定了完整的科研制度和科研工作计划。近两来,学校大兴教研之风,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大比武活动,评选出8堂全校性的示范课;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水平督查活动,组织4个督查小组,通过逐一听课的方式,对所有的任课教师进行了综合检查和评价,全面把脉学校的教学实际。教师共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得省、市级优秀论文奖50多篇,有省级课题个、市级课题3个。

4、办学形式呈现多元化。学校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现了多层次、多形式灵活办学。一是与企业结合。客户信息专业与深圳华天地信息服务公司进行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二是长班与短班、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学校充分发挥市职教中心牵头学校优势,利用自己的设备、师资和技术资源优势,与民政局、市烤烟办、移民局社保局等职能部门进行广泛的合作,开展了退伍士兵技能培训、社会工作师培训、创业培训、移民实用技术培训、SYB培训、烟草种植技术培训、技能就业培训,2012年培训2245人,2013年培训1200多人。

5、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及时调整了过难、过深、过细的理论型教学内容,增加了实用、易懂的操作型教学内容。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则体现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实用性,按照各专业岗位的特

点和要求,制定了各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加强教学设计。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场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学校85%以上的教师会制作课件,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三)、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1、规范专业办学行为。依据上级相关精神,学校排除重重阻力,把名为校企合作办学,实为私人老板承包办学的模具、民航服务、通信技术、汽修4个专业的办学权收回,结束了学校多年来私人办学各自为政、管理分散、经济责任不明的混乱办学局面。

2、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学校以专业大类为基础,组建了商财部、加工制造部、信息部三个专业部,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有师资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下学期整合了民航、汽修、通讯专业,办学专业由原来的10个缩减到7个。确立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与应用、电子电工3个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11月份,深圳华天地信息服务公司与学校就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对方拟将公司基地搬迁到学校,对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学生实施“订单式”培养。

3、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市财政的支持下,2012年投资220余万余元,新建4个机房,装备了35个多媒体教室;2013年投资160万元,新建了高规格的电力拖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进一步完善了电子电工竞赛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工艺美术实训室和模具绘图室等实训室的设备。目前,学校所有专业均按照部、省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或专业教学需要设置了相应实验实训室,客户信息、计算机与应用、电子电工专

业的设施设备的项目达标率和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100%。

(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办学保障

1、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2013年学校出台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强力推进人事改革,实行了校长室聘任处室、专业部,处室、专业部聘任教师的“二级二次”聘任制。通过聘任,撤销、合并3个处室;压缩30个处室岗位,处室工作人员由76人减少到46人;聘用了98名任课教师,13名教师落聘待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得到有效扭转。

2、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规范。我们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认真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教师例会、暑假学习班、各专业部的周会作为师德师风建设主阵地,常抓不懈,逢会必讲。还把每年的12 月作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月”,扎实开展了一次全校性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了考核。目前我校初步形成比敬业、比奉献、比育人和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的行风正气,依法治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教师培训机制。一是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除积极安排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外,还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和业务进修培训。二是开展校本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计算机技能、课件制作、新教育理念等专项培训,有效地提高了

广大教师业务水平。三是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职务评审,加大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两年来,校本培训开班12期,任课教师参培率100%;选派2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6名教师参加了进企业实践培训;19位教师技能资格证。目前,学校已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能满足专业(学科)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业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为41.8%,双师型教师比为54.2%,生师比为7.8:1。

(五)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确保学生充分就业

1、加强职业指导教育。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把《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课程,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法纪观念。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初步适应就业环境,具备基本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法纪观念。

2、加强就业服务工作。成立就业办,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了人员、经费、场所和设备“四到位”。做好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分析和发布工作,加大信息收集和分析力度,定期进行职业需求预测分析,及时准确地发布就业信息。为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3、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学校加快以名企、大企、为重点的就业基地的开发,逐步建立实习基地群。目前已建立以深圳华天地信息服务公司、华唐中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州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东莞群光电子有限公司、中兴通讯集团兴飞科技有限公司等名企、大企为主流的10多家学生就业基

地,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学校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7%,企业满意90%以上。

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管理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

一、职业中专院校引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职业中专院校学习期间,所接受的教育是较为全面的,然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学生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下就是笔者对职业中专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的思考。

1.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升职业中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在如今的社会,大部分大学生均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职业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更是对此。职业中专院校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只是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却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故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与规划,从而进行自我提高的活动,这对于提升人才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有着重要作用

大部分职业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能力、思想水平等方面认识自己,从而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从根本上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3.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认识自我的能力,使学生依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故而,只有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强化职业中专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1.深入新生素质教育课程,展开职业生涯启蒙教育

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而言,职业中专院校可以建立贯穿新生的教育体系,促使学生在学期伊始就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认识。对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可加入全面的专业介绍、名师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了解。

2.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构建职业规划实践平台

职业中专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理论、实践相辅相成。尤其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除了要进行理论教育之外,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构建学生职业规划的实践平台。这主要取决于学生在职业规划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对自己的专业、所从事的行业进行了解,同时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3.以高层次、国际化视野为导向,诱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近些年来,职业中专院校一般均是结合学科背景与行业现状为教学方向,通过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主要导向,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继而有效地提升就业质量。

4.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促使学生良好就业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培训面试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尤其是在教师方面,应特别注意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以便及时反馈学生的就业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通过以上对职业中专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学的一些见解,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指导学生充分了解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学生在校不但需要奠定扎实的知识与专业能力基础,还需要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

参考文献:

[1]秦琴.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2(4).

[2]朴哲.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历史及其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项亚光.当前美国初中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

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管理 篇4

关键词:教学,听课,示范,检查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引进了大量的新师资,其中有较多的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和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虽然新教师上岗前都要接受教育学、心理学、说课等内容的培训,但教学经验不足是他们的共性问题,而听课则是提高他们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听课的意义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听课是一种微观教学评价方法,是以教学活动、教学要素为对象的外部教学评价。通过听课既可以了解教师个体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动态、教学进程,检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又可以通过研究多个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共性问题,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总结、推广教学经验,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和发扬,还可以密切教学管理者与师生的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看,听课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听课可以相互学习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节奏、语调语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还有利于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尽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听课分类和人员构成

听课通常分为检查性听课、竞赛性听课、研究性听课和观摩性听课。检查性听课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动态、教学进度计划执行情况,通常分为计划安排的听课和随机听课。竞赛性听课是一种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评委根据教师运用教育规律、教育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过程,对其进行等级评价,并借以推动教学研究工作,营造教学研究氛围。研究性听课是指在确定的教学内容内,研究小组设计好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由开课教师实施于课堂教学后,听课者与开课教师共同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并使之完善以便推广的教学研究活动。观摩性听课是教学管理部门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展现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丰富内涵,组织听课者观摩示范课。

听课人员根据听课目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有学校领导、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竞赛评委和教师等。

推门课和示范课

推门课注重了解教师的教学常态,讲课教师没有进一步的、针对性的备课时间;而示范课通常是为让听课者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讲课教师是有充分准备的。推门课和示范课是学校教学检查、教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途径。

(一)推门课

推门课通常是指教学管理者在没有事先通知或上课前才通知授课教师而进入其课堂听课的一种方式,意在了解教师个体的常态课堂教学动态和真实的教学能力,检查实际的教学进程,发现教师个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以利于改进其不足和推广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因为推门课的随时性和随机性,使得自己必须更好地钻研教材、思考教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从而有效地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提高规范执教、认真执教的意识。同时,授课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教学管理者推门听课不是找麻烦,而是为了掌握真实的教情、学情,发现教学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便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听课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课后会与自己一起就课堂情况进行真诚的分析、交流、研究;教师的成长是在讲课、听课、评课的循环中螺旋上升的,只有将自己的不足袒露出来才能得到别人真诚、准确的建议,才能不断进步。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推门课的随时性可以避免常规按计划检查存在的由于教师事先知晓而精心准备“表演课”的问题,呈现在听课者面前的是常态课堂教学,可以发现真实的教学细节和教学案例,并能根据常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开展真正有效的校本教研。推门课的随机性有利于了解各种课型的情况,如职业学校的示范课内容大多选择新授知识,课型大多选择易于展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推门课更有利于了解教学各阶段的情况,有利于教师成长。同时推门课还有利于教学管理者走进班级、走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及班级的日常状况,了解班级的精神面貌、环境卫生、板报等班级特征,了解班级的学风,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效果等。

为减少推门课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推门课应突出其常态教学下的研讨、指导功能,淡化它的检查、评价作用。为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听课者应在上课前提前进入课堂并通知授课教师,避免中途进入课堂对教学秩序的干扰。

(二)示范课

示范课有时也称公开课、观摩课,三者有区别但大体相同,这里不再细分。示范课通常是由教学单位组织、向其他教师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娴熟教学艺术的舞台,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师教学素养的形式。示范课前通常进行备课研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方案的交流选择、深度解读教材、熟悉教具、了解学生,听课人员课后应深入地、多层次地回顾教学过程、审视教学行为,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剖解,汲取教学经验,以提高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示范课通常是教学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优秀教师多是经学习、模仿、消化、提高、创新等阶段成长起来的,因此示范课对于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示范课的组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尽量贴近日常教学示范课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的,启发或引导听课者怎样更好地进行日常教学。在参与学生数上,有的因教室小而听课人数较多,只选了部分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而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学过程是密切关联的,如果仅选择班级部分“好”学生参加,可能教学秩序较好,教学内容得以顺利讲授,如果全体学生参加,由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参差不齐,教学秩序就易受到干扰,教学内容就有可能讲不完。在某种程度上,课堂控制能力也是教学示范的内容之一,所以应是全体学生参加。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为了更好地向听课者展现学生良好的素质及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许多授课教师把课堂上涉及的提问课前告诉学生,有的还把问题布置给几位成绩较好的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固定的,答案也是背诵的,这样表面上师生互动得很热烈,但由于表演成分过重,不能感染、启发听课者,也不能让听课者信服所示范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提前让学生有重点地预习所授教学内容,而授课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和对班级学生的了解程度则是上好示范课的更重要的因素。

内涵要高于日常教学示范课应该是日常教学精华的再现、丰富内涵的集中,应使听课者得到的收获大于听一节常态课,从而达到学习、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的目的。因此,授课教师在课前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吃透教材,查阅参考资料,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所授内容的预习情况,设计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准备适宜的教具或设备并熟练使用;根据示范课规模、级别的不同,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听其试讲,必要时还要请专家指导。示范课不仅仅是常态优质教学过程的再现,更着意于让听课者体会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的丰富内涵,使听课人员受到启发、课后付诸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策略设计要得当教学策略设计本身就是示范内容之一,要考虑如何教、如何学才能使教学效率更高。重点应该考虑教学顺序、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示范课的设计中存在两个误区:(1)教学媒体选择的误区,认为凡是示范课,就一定要大量使用多媒体工具。所以,在示范课上,电脑、投影仪、音响一起使用,传递的信息量大且传递的速率高,使得学生不能有效接受和消化。多媒体的确能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过多使用容易冲淡教学内容的重点,使课堂变成教育技术的展示课。一堂课该不该使用多媒体工具,使用到什么程度,应该由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再好的教学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是画蛇添足。(2)教学组织形式的误区,认为要实现师生互动,就要有“小表演”、“课堂讨论”等环节,课桌位置就要重新编排。是否需要这些环节仍然应该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不能单纯地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而安排这些环节,把课堂教学该做的忽略了。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某一问题或协作完成某种设备的维护的能力,安排“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应该是得当的;但如课堂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就不宜安排过多的课堂讨论。

听课应注意的问题

有计划听课是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每学期应该按照学校的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拟订听课计划。检查性听课除按计划执行外,还应安排一定课时的推门课。

有准备听课前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了解教师和所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形成自己对怎样上好这堂课的基本思考。这样,有利于听课时发现所听课程的优缺点,达到更好的教研效果。

有记录记录以听、看和思考的内容为主,并有重点地记录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情况,课后还要查阅教案和教学进度计划,较详细地记载好的做法、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总结出规律性的意见和建议。

有交流听课者课后应经过慎重思考后及时地以平等、研讨的态度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优点和创新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存在的问题也不应回避,还应提出较妥善的改进方向和建议。对授课教师的成功经验,听课者应结合自己的实际予以汲取应用,但不能邯郸学步,放弃了自己好的教学风格。

有约束进课堂应关闭手机,上下课时应与学生一起起立,以表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听课时不应有接听电话、大声说话、低声议论等干扰教师教学和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管理人员听课应事先处理好自己的公务,不应中途进出课堂。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听课,总的目的是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能力,使学校的每堂课都成为好课。如果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都能得以优化,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必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扈中平, 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叶上雄.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篇5

个人总结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秦振友

为期七天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国内)培训班》结束了。回想七天来的学习,收获和遗憾并存。

一、收获:

1、对于职业教育机构中的质量管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感觉到在教育机构中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学校的质量开发对于找到个性化的解决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2、这次培训,对于课程和学校中的质量开发过程和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认识到现代的、合作式的学校领导是学校和课程中实现质的改变的前提。认识到衡量一个管理者是不是优秀,不是看他个人干了多少事,而是看他所率领的团队有多大的爆发力!因为质量是通过有系统的管理而实现的。

3、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对于我们全面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对于院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理解了项目管理中的P-D-S-A循环,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意义。

5、了解了院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发展要体现在和院校教育目标建立起联系、有效的利用平估结果制度和要求院校要有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

6、了解了院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团队建设,对于良好的团队合作成功的十一个因素以及加强团队能力的十二个方面,有了较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团队效率的六个决定因素。

二、对于这次培训,我总是感到还存在以下不足:

1、七天的时间,对于培训内容的介绍是肤浅的,学员们即使掌握了培训的所有内容,也很难对工作有交大的指导作用。

2、在培训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运用得很少。

三、参考建议:

1、利用七天的时间,将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讲深讲透,增加案例教学,让学员举一反三。回到工作岗位后,会立即产生效益。

2、再将课前,广泛收集各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的培训,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探讨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质量保障的理论与实践成为职业院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已呈现出全方位、多视角、多层面、跨学科的特点。针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实践教学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着力于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吸收和借鉴国外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理论与实践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薄弱,与实践探索脱离

一直以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脱节是我国教育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且受到来自教育学界内外较多的指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前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还未进入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范畴的“主流”,或者说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还缺乏对实践教学领域足够的关注。

2研究成果可操作性不强

在现有的一些相关研究中,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仍很普遍,整体性、宏观性的描述过多,环节性的、微观性的研究太少。虽然也引入和借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成果大多局限和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层面上,所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3对ISO的认识有误区

自从ISO理论引入教育质量保障和管理领域后,相关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以ISO为惟一目标、惟一依据和惟一方法的倾向,夸大了ISO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对其局限性认识不足,忽视了教育的规律性和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忽视了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简单盲目地照搬ISO的理论和方法,而没有对ISO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带来研究与实际的脱节。

4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有部分领导及老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性的知识只需到实际的工作单位锻炼就可以,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比相当少。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

1优化实践教学总体设计

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主要包括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等工作。

2适应社会对岗位群的需求,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有三个层面:符合性质量保障;适应性质量保障;发展性质量保障。符合性质量保障是指办学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质量规定并有一套科学的指标,这些指标对职业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与导向作用,尤其对于起步不久的职业教育来说,意义重大。适应性质量保障是指要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而制定的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性质量保障是一种面向未来的、通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来创造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一种超前的、注重主体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培养的教育观。目前,我们在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以符合性质量保障为基础,以适应性质量保障为主体,以发展性质量保障体系为内线,着力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我们在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将突出以下几个方面:聘请校内外专家,建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依据,分析专业群的需求特征,建立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公共课(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三大模块。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中心线索,贯穿这三大模块,使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行有机的整合。此外,再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专业群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建立理论教学体系。

3围绕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以岗位能力为主体编制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在不同的实践训练中进行目标分解,对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大力的改革。其次,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我们应该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规定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如本校路桥系从2005新生开始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设的教学管理保障

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践指导书、学生实践手册、学生实践报告、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在实践教学计划中,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必须制定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用书,一般应包括教材、讲义、实验实习指导书、实践指导书、计算机软件及期刊等参考资料等。同时在教学的实施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与责任心,如采用情景模拟、现场教学、职业体验等方式,将课堂搬入实验室、施工现场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很多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训练,以小组成绩作为训练成绩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也能让学生对项目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监督保障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把主要教學环节确定为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考核、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针对每项教学环节,参考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的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严格规范执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课程大纲、实验大纲(或指导书)、实践大纲(或项目单卡)、实习大纲、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等。要求教师要严格按教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执行;任课教师的言行仪表要符合实践教学工作规范及其他规章标准的要求;通过自查以及学院教务处、学院督导组和教研室领导的专项实践教学检查及随机抽查等多种途径对实践教学大纲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各位任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

3注重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条件保障

实践教学基本建设主要包括实习及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和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需要。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践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对于生涯设计教育、心理素质训练、创业模拟实践都建有校内的实践基地,对于专题策划实习、专题调查实习有相应的校外的实践基地,逐步形成“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中心,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教、学、做相结合,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的模式。再次,实践教学实行严格的“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路桥专业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和考试要求列入了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之中,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4建设高起点和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基地

提升中专财会教学质量的思考 篇7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 塑造教师的教学魅力。

第一,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要以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 做好教学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生和老师的良好感情。第二, 增加学生对财会课程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财会课的特点, 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兴趣的内容, 将这些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 引入教材, 增加教材的新鲜感。

2. 采用启发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财会课程中的许多内容, 教师可以少讲, 甚至不讲, 只需列出学习提纲,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然后再通过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其学习效果, 了解其掌握程度。另外,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大、面较广、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借助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增加学生好奇感, 激发求知欲。同时有助于突破难点, 便于学生比较分析。

二、针对中专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财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 其立足点是针对具有不同基础的中专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1. 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财会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认真备课, 首先, 要在反复研究教材基础上准确列出知识点。其次, 要研究教学大纲, 参照有关知识点的内涵, 明确每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不同层次的认识领域。再次, 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确定其学习水平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为了切实的贯彻分层次教学, 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通过三个目标的制定,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2.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三大要素。学生在整个财会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由于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等差异, 接受教学能力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因此, 财会教师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一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二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三是有关外界因素。教师只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胜。

3. 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在分层次教学中, 对中专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单纯以入学成绩为依据, 而要对学生的层次做科学地分析。可以采取综合评析、相关分析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根据入学成绩大致分层, 并注意各科成绩, 同时观察入学一年的四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与入学成绩比较, 初步认识学生的层次;也要注意平时考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素质, 进行综合能力评判。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1. 情境教学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 设置情境, 把学生带入角色,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达到学习目标。

2. 图表教学法。

在上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 把握好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目标, 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图表, 通过这些图表, 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所需要掌握新知识的各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表示出来, 使学生发挥联想力和现实记忆力, 通过对比, 认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电脑对教学资料进行处理, 提高学生的好奇感, 激发求知欲, 同时有助于分散难点, 便于学生比较分析。

4. 参观法。

上课前最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课前到企业去, 到会计工作的第一线去,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这样可以改变一味地纸上谈兵的做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产品的业务内容, 先让学生参观产品生产流程, 再总结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业务, 学生对这个过程的业务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同时也验证了所学理论知识和模拟操作的实用性, 消除了“能否学以致用”的担心, 增强了学习会计课的信心。

5.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会计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讲课时经常要前后贯穿, 并涉及众多的证、账、表, 用传统的口述、板书很难表达清楚。因此, 我们利用事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 有效地化解这些难点, 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增加学生好奇感, 激发求知欲, 同时有助于突破难点, 便于学生比较分析。

四、强化中专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教育

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管理 篇8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机构之一。笔者所说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指学院层面的教务处等。在通常的理解中, 教学管理部门会扮演管理者、改革者、服务者等角色。但笔者认为, 这些角色定位对教学管理部门来说还不全面。

管理者通常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会被定义为承担着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 (修) 订与实施;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实验实习、实训的管理与组织, 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负责制定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监控教学质量和测评等主要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当然, 这种权威的、上位的管理者角色也可能被分别描述, 比如“领导者”、“指导者”、“监督者”、“思考者”等。

改革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存在的持续性和必然性。在现实情形中, 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也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所以, 教学管理部门会不断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组织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敦促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教师进行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反过来, 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教师有时候也觉得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过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情。

服务者因为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推进, 学院层面的不规范的教学管理行为影响教学正常运行的可能性在下降;相反, 随着教学管理中心下移以及教学活动主体的明确, 真正能够影响教学秩序稳定运行的唯有教师和学生。这种变化也体现了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服务功能的转变。加之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发展, 教育主体更加明确, 管理者服务意识不断强化, 教学管理部门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也是必然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服务者的角色被不断强化。

“替罪羊”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经常扮演的一个“非典型”但常见的角色。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常会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指责:教师会指责其管理过于严格, 不理解、不尊重教学规律和特点, 又不能帮助阻挡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做不到坚持“教学为中心”;学生会指责课程太紧, 没有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会指责教学管理部门任务不断, 推进教育改革不顾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学院领导也会指责教学管理部门办事不力, 让教师、系 (部) 和学科等不满意;甚至还会被其他管理部门指责, 打着“教学为中心”的旗号而影响其工作开展。所有的指责似乎都能指向教学管理部门。

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定位的因素分析

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扮演的角色似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又不完全合理。研究发现,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对管理科学基本概念阐释和理解的差异等可能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定位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轨迹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往往是适应特定行业的, 行业属性显著, 加之后期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有中专校升格的背景, 导致即使是一所优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其规模也无法与普通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相比, 教育组织的学术属性、学术力量的体现较之本科院校更加微弱。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行业属性显著, 高等职业院校内外部对其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应有的学术力量、学术权力的关注不足, 同时, 也影响对其教学管理部门应有角色的合理定位。

对管理科学基本概念的阐释与理解差异管理职能、管理角色等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根据管理学教科书通常的定义,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从事一定的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协调他人的工作, 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所谓的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 明茨伯格还具体分出了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等。现代管理科学还有另外一些管理理念, 比如学习型组织, 特别关注对变革的态度、对新思想的态度、创新等问题。通过对这些管理概念的理解, 我们发现常见的管理角色界定, 如“管理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而具体到权威的、上位的“领导者”、“指导者”、“监督者”、“思考者”等描述又混淆了管理职能和管理角色的关系 (当然, 也可能很多管理科学概念表述中两者的关系本身都是互为依托的) 。而“改革者”则是现代管理科学对变革、对创新的关注, 改革与创新精神是现代组织管理者的基本管理素质, 改革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服务者、“替罪羊”可能是对管理人员在履行管理者职能时担负的某一角色的扩大化或形象化表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准确定位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学术组织属性乃至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都要求理顺教学管理工作权责和工作脉络, 以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能够准确、有效地开展, 能够为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好服务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高等职业院校比其他所有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组织都更贴近社会, 社会服务属性在人才培养层面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就此而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乃至学术组织应该更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 执行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及人才培养方针并不断适应之。这一特点要求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应该厘清关系, 准确地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定位, 使得教学管理部门和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各自发挥其应有作用。

高职院校学术组织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管理部门在学术组织架构中所处的位置作为学术组织的一部分,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在教师—教研室—系 (部) 和学科—教学管理部门—学院这一学术组织架构中, 纵向而言,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教学管理部门往往错误地被当作管理者和发号施令者;横向而言,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又认定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 是统一战线且具有上下属关系;然而, 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特点表明其实质乃是学术组织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并不是最具发言权的一个环节。学术组织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才是学术权力的起源并真正发挥作用。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等) 与教学管理部门从行政权力的角度来说是平等的, 但在学术权力面前是从属的。所以,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处境尴尬。尴尬的现状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效率的提高、学术权力的发挥、学术组织的发展乃至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的应然分析

结合以上论述, 笔者认为,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本质上是通过管理活动为高等职业院校教与学提供服务,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其服务者的角色。其次, 考虑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且作为学术组织一部分的双重属性, 又应体现出具有特定学术管理能力的服务者的角色特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定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通过统筹安排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管理部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服务, 但教学管理活动并不是教学管理部门直接向系和学科等基层学术组织直接发号施令, 而是统筹一切教学管理资源, 协调其他管理资源, 沟通学术组织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 为教学活动服务。在学术组织内部, 真正的决策者应该是学术组织的基层及其构成者———教师与学生, 而学术组织架构是松散的。所以, 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体现在统筹一切资源, 树立、强化学术权力的权威, 搭建或提供教师展示和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推进人才培养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 通常所说的学科与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制 (修) 订与实施, 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教材建设与管理, 实验、实习、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和测评等, 本质上都是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在实施的。

通过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学服务就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而言, 教育改革活动应是自下而上的。只有教师、学生等学术主体参与主导的改革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教学管理部门或者科研管理部门都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者。由于学术权力在非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微小, 所以教学管理部门理应在改革启动准备、收集资料、组织外部人际关系处理、推进过程的保障和服务、成果的整理和推广等方面开展支持性服务工作。当然, 这样的支持性服务还可以扩展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

通过开展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为教学服务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的学术组织架构中, 学术基层组织与其外部的沟通有其不足, 教学管理部门作为学术组织的一个环节有责任做好信息传递、信息解读工作:做好学院领导层与院系、院系与院校、院系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解读, 弥补教师与院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 让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 (系、部或学科) 的教育理想能够得以展示、传播并被人理解。从这一角度来说, 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使业已证明为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解读固化为一种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制度保存下来, 以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最后, 笔者要说明两点:首先, 高等职业院校是社会组织, 但首先是学术组织。所以,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从事管理活动过程中, 其行为必然会验证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原则, 但学术组织的显著特性会改变角色表现的形式。本文借用了管理角色的概念, 但与管理学家所阐述的角色定义又有所区别。其次, 本文并没有对学术组织、学术权力做出严密的界定和定义, 以上表述涉及其概念仅仅基于以下基本认知: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是典型的学术组织, 因为这一组织首先是学者的团体;而学术权力是伴随研究高深学问而生的, 学术权力的合法来源是高深学问。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机构之一。但其扮演的角色通常会被误读。本文提出了教学管理部门首先应该是服务者, 是通过统筹安排教育资源、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等教学管理活动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

参考文献

[1]赵平.高职院校教务处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中定位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4.

[2]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 (第9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1.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初探 篇9

1. 教学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基本采用传统的等级制的管理模式, 即直线式组织运营模式, 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 学生、教师、各业务及管理部门表现如何, 这中间就受到太多因素的干扰。

2. 教学管理方法陈旧

教学管理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管理绩效意义重大。传统的教学管理本身具有垂直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容易造成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的错误倾向和行为, 这样会伤害教师和学生的感情。

3. 教学管理目标具有局限性

教育的功能决定教学管理的目标。目前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目标常偏重于层次的划分和对外显行为目标的判断, 因为整齐划一的目标和外显的行为特征掩盖了教学管理的深刻性, 这样往往会低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现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教育对象是发展中的人, 认知程度不是统一的, 他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化等诸多方面的成长速度也不尽相同, 若将教学管理的目标整齐划一, 就容易忽视学生个性以及特长的发展; (2) 外显的行为目标本身带有局限性, 不能准确揭示出全部活动的内隐因素, 制订教学目标不能仅从知识内容出发, 而离开教与学的具体行为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基础水平; (3) 我国的职业教育处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过程中, 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随机性因素愈来愈多, 这就要求学校能根据教育环境的变化,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迅速调整相关的管理对策。

4. 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当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评估功能和模式单一。目前多数职业学校评估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泰勒的“目标行为模式”, 目的在于强化教育行政管理和督导工作, 是一种由上级部门组织的行政评估。而专家评估、社会评估、自我评估的成分却很少, 这势必影响教育评估的全面性和被评对象的积极性。 (2) 对教育评估缺乏校验。没有评估体系的校验, 教育评估就有可能失去了检查、监督、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提高功能, 就很难保证各个环节的合理无误。

二、完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对策

1. 教学管理组织的构建

(1) 构建“协作型”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组织具有多目标、多层次和组织活动开展的多序列性。一是学校领导层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从普遍意义上讲, 我国职业学校一般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副校长作为校长的助手, 实行分工管理。即为最为简单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如果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 对于需要多部门合作的事项, 责任的归属难以确定, 信息传递路线较长, 反馈较慢, 难以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因此, 作为学校领导层成员, 必须在团结、协作的前提下分工负责。二是教学管理操作层成员间的协作。要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就应进一步强调各成员间的协作。但是随着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求的提高,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 各专业和学科之间出现交叉, 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面对新的形势, 各专业和学科之间成员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立“学习型”的教学管理组织。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职业学校中所有成员要面对现实, 加强学习, 超越自我, 学校要充分考虑到个人成长对组织成功的价值, 积极创建鼓励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团体学习, 有助于教师形成共同的正确认识, 促进创建良性、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 有利于将教师的学习目标和学校的组织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组织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各学院、系、部成为教学管理的实体性组织, 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真正实现以教学为中心, 以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同时创建以人为本的机制, 使广大教职工积极向上、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方式, 调动人的积极性, 确保人在管理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培养人的使命感、成就感、荣誉感, 使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主人翁精神。

(4) 加快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化进程。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化不但能缩短教学与其他组织的时空距离, 形成开放的教学管理平台, 简化教学管理层次, 丰富教学管理组织的信息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自主型组织结构的形成。网络化管理模式是未来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 学校教学管理组织要有前瞻性, 要加快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化进程。

2. 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1) 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是建立合理、客观、有效的, 特别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 也是监控体系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客观性。教学管理过程是规范教学行为、引导教学观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过程, 这就要求评价标准作为规范更应当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这里既包括教师主观认识和自身教学水平方面的因素, 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 (2) 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是这些活动符合既定的教学目的的程度。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但要反映对教学的要求, 还要反映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 导向性。只有建立以现代教学观念为引导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才能对传统的不合理教学观念加以修正和超越。

(2) 教学质量评价手段。评价手段包括教与学两方面, 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与教与学的内在要求相符合。这样才能够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效果。 (1) 通过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通过把控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提高把教学管理质量, 同时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观念和评价手段的引导下, 共同来关注教学过程。 (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应由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及教师本人等多维主体一起对教学进行评价。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直接参与,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参与评价教学, 不但强化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的有益参考。 (3)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将教学过程的诸多指标都量化为数据, 并用不同的权重系数来计算而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 同时要强调评价过程中人文因素的作用, 强调人与人间的对话与情感交流, 强调在定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定性研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薇, 杨兰.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职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2) .

[2]黄和明, 金珊.德育与教学比翼双飞, 开辟中职教学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中旬刊) , 2011 (02) .

[3]孙芹.通过高效课堂提高中职教学质量[J].职业, 2011 (06) .

浅析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 篇10

一、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问题的提出

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及管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我们要对中专音乐的学生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分析, 就首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也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进行对中专音乐的学生的教学及管理, 也就更利于日后中专学生同中专老师的教学和交流。

而我们经过多方考证和研究, 发现对于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及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在中专生眼中, 音乐只不过是抱着“玩玩”的心态, 他们并没有将音乐看作是以后的一种工作, 而是很简单地将自己学习音乐的这段时间当做是吃喝玩乐的最好的时间, 所以上课聊天、吃东西、乱丢垃圾、小打小闹等现象时常发生。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优化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势在必行。而把握中专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学校工作实际, 制定音乐课堂常规和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是让音乐课堂走向正规的重中之重。

二、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

对于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问题的研究, 我们发现中专音乐的教学有着特殊性, 而因其所学专业的特殊性, 音乐专业的学生及教师的性格及思维方式有别于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师生。所以在教学管理方面应针对其特殊性, 不断提高管理方法, 采用更人性化、更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对于中专学生自身的特点, 就更应当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以减少中专学生对于课堂的抵触情绪, 增加其自身对于音乐的兴趣, 使得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能够真正地做到让学生自己做主, 让他们乐在其中, 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音乐学院和别的理工科院系有着本质的不同, 音乐学院的学生更偏重于实践, 多次的舞台表演使他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思维敏捷, 更难以管理。老师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 更趋于发散思维, 并在平时的举手投足中很重视自己的形象, 很容易沟通, 但也很难约束住她们, 很难让他们遵守一些看起来比较苛刻的管理制度, 所以说对于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 这种人性化是必须的, 也是必要的。

三、不断创新中专音乐教育和管理

无论普通教育管理模式, 还是音乐教育管模式, “效率”是其核心的想法。音乐教育管理不是普通教育管理, 它们之间完全脱离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例如一些管理理论和管理规则。声音音乐教育管理研究, 是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地, 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高度专一性的原则决定。音乐教育管理摘要从如何促进研究将管理理论研究、音乐教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如何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我们应该怎样去规范、指导管理体制等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入。

也只有对我们现有的中专音乐教育和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 才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使得学生和老师达到双重丰收的效果。大学和学院音乐教学的两个发展有声有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旧的教学内容和僵化的教学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发展中专音乐教育的需要。如此, 音乐学院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总的来说, 一些新鲜血液是音乐的教学模式的铸件, 只有融入了新鲜的血液, 才会使得中专音乐的教学上升至一个新的台阶, 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得中专音乐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成为中专学生之后工作中的一把“金钥匙”。

四、科学合理地制订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仅仅将人性化和创新当做中专音乐教学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在人性化和进行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够将音乐课堂的管理制度抛在脑后, 置之于不顾, 这样很显然是不符合我们最初的想法和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的, 也很可能最终得到的结果会让我们失望。所以说, 把握中专学生的时代心理特征和学校工作, 制定合理的音乐教室常规和课堂教学音乐守则应当被放在首位。

首先, 应当锁定中专音乐课堂教师教学常规, 健全教学保障体系。课堂教学实施日常管理主要遵循学校教学程序, 规范课教堂的教学行为, 建立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提高中专课堂教学水平效率,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促进发展的基本教学研究功能。完美的音乐教师教学程序, 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础。相信有如此完美的中专音乐教学程序, 就会使得我们的音乐教学越来越好, 学生的音乐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其次, 制定中专音乐课堂学习常规, 使学生有规可循。而要想制定合适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常规, 就要对学生进行了解, 尊重学生, 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 以发展中专学生的音乐学习为目的, 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 经过师生讨论和谈判制定学习音乐教室出生的常规, 便于中专学生理解方便, 也便于教师对中专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五、有效落实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没有履行等于没做, 甚至适得其反。所以, 注重工作实践在学校和学生为达成协议一系列的音乐教室常规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便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生产实践, 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 教师应当示范执行, 有效落实课堂常规。目光接触是最常用的课堂上师生和最有效的交流的形式。信息训练中, 教师要自然地看每一个学生, 能读懂每一位学生的请求和响应, 表达对学生的自评和整体课堂情境的主人, 防止发生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欣赏越剧《梁山和祝英台》时, 有几个学生在教室里不听讲座, 自由地谈论跟教学无关的事情, 打断了教学思想。我走下讲台, 跟无数的眼睛一起凝视着这几个学生。学生们看了看, 立即停止谈论, 教室里的教学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 构建和谐课堂, 有效达成课堂常规。应当对学生多用鼓励的语言, 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学生喜欢上中专音乐的日常教学。巧用音乐提示, 促进良好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自觉地爱上日常教学。运用教学幽默, 及时地警告学生的不良行为, 确保教学顺利地进行。幽默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教学艺术形式。只有在幽默中进行平常的课堂教学, 对学生进行鼓励, 才会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课堂, 与此同时也会使中专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增加。

六、对中专音乐课堂中的学生地位的提升

在课堂中不能仅仅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底下做自己的事, 这样下去的话, 就使得音乐课堂失败了。无论老师讲得再好, 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无论什么课堂, 都应当将学生放在首位, 而将学生放在首位就会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我们的中专音乐课堂中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所有的创新和改革也才会有意义, 否则, 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学生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整个课堂中的主人, 那么就很难使我们的中专音乐的课堂达到一种好的效果。

结语:

上一篇:抓住中国的节能机遇下一篇: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