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惩罚

2024-06-24

别样的惩罚(精选四篇)

别样的惩罚 篇1

一、教育惩罚的内涵

《实用教育大辞典》指出:教育惩罚指“对学生不良行为做否定评价, 它可以使学生明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并在于引起内疚和痛苦的羞愧感, 促使其克服缺点, 改正错误”。[1]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教育惩罚界定为“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 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 与奖励相对, 为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 有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削弱受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 也有利于维护校规校纪”。[2]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惩罚是对学生的一种特殊评价方式, 是教育主体为了让学生矫正其行为, 在不违背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

二、教育惩罚:一种“厉”而“温”的教育

《论语·述而》有云:“子温而厉, 威而不猛, 恭而安。”“温”而“厉”是孔子对待他学生的态度, 温中有厉, 厉中有温。虽然惩罚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但惩罚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一) 对学生不良习性起到威慑作用

古代很多著名的教育学家, 像赫尔巴特、洛克、康德等人对惩罚都有精辟的论述, 我国古代的《易经》也有“小惩”即可“大戒”的思想, 即通过一点惩罚可以让人引以为戒。学生的认识、态度、观念等多来源于间接经验, 并不一定得之于亲历奖惩的直接体验, 往往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及行为结果间接得到的。教育中的惩罚不只是对一个学生个体的教育, 还包括对其他学生的警戒威慑作用。

(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今的中小学生的身心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 再加上转型时期社会上一些因素的影响, 他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这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一个不小冲击。如何对这些信息量进行正确筛选成为目前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年龄越小, 对是非对错的认识就越不明确, 即使他们犯了错误, 可能也意识不到。所以教师适时地给予惩罚, 不仅对犯错的学生本人, 而且对其他学生都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能使他们认识到哪些对他们有帮助, 哪些不利于他们发展。

(三)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

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从小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生长, 普遍责任意识薄弱, 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 以自我为中心, 自由散漫风气盛行。这是抗挫能力差的一个典型表现。因此, 在对学生实施一些正面激励教育手段时, 必须对学生实施一些批评、自我批评、行为纠正等一些惩罚手段, 增强学生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三、配制“惩罚”这味“良药”的一项准备和三大需要

(一) 一项准备

首先, 应制定出全班学生都认同的班级惩罚规章制度, 让学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如果出现违规情况, 就按照规章制度的惩罚方法对违规者进行适当的惩罚。班级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偏差行为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预警作用,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理的、可以接收的行为, 什么是不合理的, 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二) 三大需要

1. 需要之一:教育惩罚需要讲究艺术。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 教师富有艺术的惩罚手段, 也许可以改变一位学生的人生, 而愚钝僵硬的惩罚手段则会伤害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注意惩罚的艺术和技巧, 一个提醒的眼神、一句精粹的评点、一句善意的讽刺, 用得好往往能起到“糖衣片”的作用。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实施惩罚教育时采取了以下办法: (1) 罚唱一支歌, 在愉快的氛围中, 增强惩罚教育的效果。 (2) 罚为班级做一件好事, 激起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3) 罚写说明书, 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 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 等等。从这些独特的惩罚教育方式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者可以挖掘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平凡小事, 寻找教育的多种途径和最佳契机, 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惩罚。[5]

2. 需要之二:教育惩罚中需要充满关爱, 做到感情先行。

卢梭曾经说过,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 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 而不显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自尊。教育的真谛是爱,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的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 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育学生的手段中去, 做到感情先行,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惩罚, 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林肯曾说:“一滴蜂蜜比一滴苦汁能吸引更多的昆虫。”在教育惩罚中, 这滴蜂蜜就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相反, 教师若专横、粗暴地指责学生的错误, 或者对学生冷若冰霜, 教育惩罚也就变成了“苦汁”, 效果必然大打折扣。[6]

3. 需要之三:惩罚教育需要把握好尺度——即对惩罚的频率、力度、时机等方面的把握。

所谓“尺度”, 即“标准、规制”。教育惩罚的尺度, 也就是在教育惩罚实施过程当中应当把握的惩罚标准, 即对惩罚的频率、力度、时机等方面的把握。

(1) 频率。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我们可以知道惩罚的频度和效果同样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因此, 惩罚的使用频率要尽量少。惩罚虽然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然而, 这种威慑力将随着惩罚的频繁使用而逐渐减弱。

(2) 力度。惩罚力度的把握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 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个性差异等。其次是把握学生犯错误的性质, 针对不同的问题, 给予不同的惩罚。最后是对事不对人, 教师对待学生的惩罚力度应该是针对问题出发, 而不能把错误归咎于个人的能力等。

(3) 时机。惩罚时机的选择也特别重要, 首先不要在其他学生面前或者在公共场合当众批评学生, 那样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和厌烦心理。其次, 如果学生错误行为发生后必须使用惩罚, 就应该紧跟在错误之后及时进行。

参考文献

[1]实用教育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4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上) [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76.

[3]熊晓春.论惩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与职业, (11) .

[4]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学位论文, 2006.3.

[5]梁涛.重提教育惩罚.教育理论与时间, 2007, (6) .

别样的惩罚 篇2

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是一个优秀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懂事,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并不是那么的成功。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表扬以及鼓励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表扬奖励孩子虽然是重要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比较出色的,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是会犯错误的,所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有时候我们即使是多孩子进行批评了,但是孩子还是会不听的,那么这时候我们就要必要对孩子进行惩罚了。

那么家长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要如何惩罚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进行规劝

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比较叛逆的,总是不喜欢听自己的话,或者是老是跟自己的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这时候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先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走到孩子的身边,让孩子知道你已经是注意到了他的这种行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有什么理由的,我们一定要耐心的听孩子的想法。在听完孩子的想法后,我们就一定要进行规劝,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让自己的孩子先跟自己的同伴道歉。在规劝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是要小声跟自己的孩子讲道理的,不要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打孩子手心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近期来总是喜欢打架,或者是在家里乱丢东西,把家里搞得一团糟。这时候家长肯定是会很生气的,但是即使我们的情绪已经非常的不佳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在好好想想办法来惩罚自己的孩子。

其实我们是可以惩罚自己的孩子,比如说,我们可以用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在上面写上名字,告诉孩子这是他犯错误的时候,要打手心的戒尺。但是我们在打孩子手心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的告诉孩子我们为什么打他的原因,在打的过程中要一边的跟自己的孩子讲道理。

让孩子罚坐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认为都是不易的,很多孩子都是小调皮鬼来的,总是在家里不停的吵闹,跟自己顶嘴等等。让家长是非常感到头疼的,如果孩子一直吵闹不休的话,那么家长是肯定会惩罚自己的孩子的`。

那么要如何惩罚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我们是可以让自己的孩子罚坐的,规定好时间,定好闹钟,时间不到不可以站起来的。因为孩子是处于一个比较爱动的年龄阶段的,如果我们对孩子进行罚坐的话,那么孩子肯定有时候是会不舒服的,那么以后为了自己不罚坐,就有可能不会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不开心了。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把家里搞的是一团糟的,不是拿着彩笔乱画,就是乱丢自己的玩具,说了几次都是不管用的,没办法只能来惩罚自己的孩子了。

这时候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把自己乱画的地方擦干净的,让孩子自己来清理。但是在这过程中家长是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的,我们是可以在一遍看着孩子做的,让孩子把自己乱丢的东西放到原处。并且当孩子做完了家务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跟自己的孩子好好谈一谈。

没收孩子心爱的东西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比较不听话的,总是喜欢挑战自己父母的权威的。这时候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肯定是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惩罚的。

那么要如何惩罚自己的孩子呢?比如说,当孩子乱丢玩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静静的走到孩子的身边,看孩子一眼,静静的收拾起玩具,把玩具放到了孩子拿不到的位置上。这时候当孩子要玩玩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了。

禁止孩子的某些权利、要求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是会犯错误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孩子是无心的还是故意来犯错误的,父母总是要惩罚自己的孩子来的。但是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是要有正确的方法来的。

我们可以将孩子爱玩、爱吃的东西暂时的禁止孩子碰触,作为对孩子的惩罚。当孩子实在要想要的话,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犯错犯在哪里了,以后是不是要改正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肯定是需要父母的批评教育,甚至有时候是需要父母来惩罚自己的孩子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是会犯错误的,但是有时候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还是屡教不改,还是习惯性的犯已经犯过的错误,那么这时候家长肯定是需要惩罚自己孩子的。但是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是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别样花烛夜,演绎冲动的惩罚 篇3

一朝梦碎心成冰,八年苦痛谁人知

黄河下游的新兴城市———滨州,自古便是出美女的风水宝地。1977年,李敏便降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农家。也许是承接了上古遗风的惠泽,李敏自小就出落得活泼秀美,乖巧可人。入学后,成绩优秀且能歌善舞的李敏自小学至初中一直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

考入技校后,16岁的李敏虽然衣着朴素,但姣好的面容和1.65米的高挑身材却流露出一种素雅的神韵,再加上一对黑亮活泼的眼睛,更是令在校的男生神魂颠倒,竞相追求。对此,李敏向来不为所动。李敏在众多垂涎觊觎的目光中沉稳穿行,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久之,对其想入非非者只得承认:李敏是枝带刺的玫瑰,美丽芳香却不妖艳张扬。

花香蜂自恋。技校第三年,19岁的李敏身高长到1.68米,就像一枚即将红透的苹果,鲜艳的光泽引来更多追慕者的目光。

1996年5月12日傍晚,一直埋头复习功课的李敏忽然想起刚买的一本辅导教材忘在了家中,在学校吃过晚饭后,李敏匆匆骑上自行车向着几公里外的家中赶去。在这个四处弥漫着花草香气的初夏之夜,李敏的心情格外轻松。一路上李敏骑得很快,因为再有两个多月她就可以毕业并参加工作了,能够参加工作一直是李敏心中向往的梦。

黑夜是犯罪的温床,尤其是在这莺飞草长的季节。当李敏于夜色中独行至离家不远的一片树林时,有个黑影超过她并停在她面前。黑影堵住李敏的去路并发问:“李敏,你是不是回家啊?我们一起走吧。”李敏仔细看了对方一眼,发现对方竟不合时宜地戴了一副墨镜,一种不祥之感令李敏心里一紧:“你是……”未及李敏说完,对方一个箭步扑了上来,将李敏连人带车扑倒在地。李敏立时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吓蒙了。罪犯将她抱在怀中朝路边的树林中急速走去。李敏做出了猛烈的反抗,情急之下她使出所有的力气在罪犯的左臂上狠狠抓了一把,以致事后在长长的指甲缝里留下了罪犯的皮肉,自然也给对方留下了深深的伤疤。疼痛不已的罪犯恼羞成怒,为了不使李敏抵抗和呼喊,对方用双手死死卡住了李敏的咽喉,直至李敏昏厥……

李敏醒来后感到下体不时袭来阵阵疼痛,惊魂不定的她踉跄着踏进家门,一头哭倒在母亲怀中。事后,家人思忖再三还是念及女儿的名声重要,坚决劝阻李敏报案,但刚烈的李敏最终还是报了警。此后,警方着手秘密调查,但由于李敏不能提供更详尽的罪犯特征,亦未能保留有力的证据,致使该案久悬未决,一搁8年。

此后,李敏一改往日的活泼性格,时常静于一隅,独自发呆。但在内心深处,李敏却一直没有放弃查找罪犯的踪迹。技校毕业后,李敏来到滨州市一家纺织公司从事财会工作。郁结于心的不幸遭遇令她日复一日沉默不语,加之刻意封闭自己,久之,李敏成了厂里尽人皆知的“冰美人”。

斗转星移。此后数年,尽管李敏只想独自面对这份内心的凄凉和苦楚,却不能阻挡追慕者的脚步和好事媒婆的频频登门。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既有厂里的青工,也不乏有钱有势者的子弟,但李敏一概回绝。她表里如一的冰冷令一拨又一拨狂热的追求者只能远远翘望。李敏后来回忆说,她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抓住那个伤害自己的人,将其绳之以法,至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李敏从内心里回避并排斥,刻骨铭心的伤害令她几乎熄灭了对美好婚姻生活的种种热望。

2003年,已经26岁的李敏依然孑然一身,在当地,她这样的年龄早已是人们心目中的“大龄”了。对于李敏迟迟不肯嫁人的坚持,家人自然知道其中原委,但不知内情的街坊邻居却对此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人传言李敏患有某种奇怪的病,所以才不敢嫁人。种种谣言,令李敏的家人坐卧不宁,虽苦口婆心轮番劝说李敏,但李敏的坚持和刚毅令家人一次次失望至极。

孤立中李敏不再奢望有人理解,数年来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在她看来,惟有工作可以让她暂时忘记一切,从伤害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拥抱现实中美好的生活。

但李敏怎么也没想到,正是由于自己工作业绩骄人,她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契机。

久闭芳心不问情,结缘山水爱启程

2003年国庆节,李敏所在单位组织先进工作者赴著名风景区张家界旅游,李敏名列其中。临行前,李敏发现一同前往的团队里,另有多名滨州市某企业集团的“促销明星”。一路上,该集团的促销人员曹彦格外引人注意。他妙语连珠,风趣健谈,惹得大家一路上笑声不断,就连轻易不肯莞尔一笑的李敏也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每次目光相遇时,李敏发现其实曹彦也在密切关注着自己,并且目光中盛满了真诚和友善。

见李敏开始关注自己,曹彦好像是得到了某种鼓励,他主动上前与李敏搭讪。车到张家界时,曹彦的种种表现已宛若是李敏的老朋友,他跑前跑后,拎包引路,表现出一个常年在外奔波之人所特具的精明和老练。对此,李敏不置可否,听之任之的态度里有一些淡淡的认同感。在接下来的旅游时间,李敏深深陶醉在张家界绮丽的自然风光中,见多识广并且来过一次的曹彦更是主动地当起了李敏的专职导游。完全放松的李敏沉浸在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愉悦和满足中,在游至景点“夫妻岩”时,香汗微湿的李敏双颊绯红,更显妩媚动人。曹彦禁不住怔望着出了神,直至李敏娇羞地嗔怪道:“有你这么看人的吗?”曹彦不由得一愣,随即说道:“和你一比,山水失色,想不动情都难。”

就在这个黄昏的落日余晖中,两人没有随同行人员一起下山,而是找了一家干净小店,要了几道山菜和酒,一直谈到华灯初上,夜色渐浓。酒后,李敏知道了曹彦大自己两岁,即将跨入而立之年的曹彦和自己一样,孑然一身在苦苦打拼,进入集团不久,便为集团开辟了多处市场,并连年被评为集团里的“促销明星”。李敏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有轻微的涟漪。

回到滨州后,一直占据主动的曹彦几乎是放下行李就立即便打来电话问候一番。李敏自然知道对方是何用心,但一回到家中,李敏便不由自主地恢复了常态,她的语气和整个人一样,再次进入“冰冷状态”。

对此,曹彦却表现得极其沉静,他心里明白,最终感动李敏,需要的是耐心和等待。

数日后,见打电话总也不能奏效,曹彦决定鲜花开道,他精心挑选了一束用满天星和玫瑰组合暗寓着众星捧月之意的鲜花径直来找李敏。进入厂门后,虑及人多嘴杂,又怕办公室其他人看见会让李敏尴尬,曹彦决定站在厂门口等李敏下班。李敏下班时,未出厂门口便看见了手捧鲜花、西装革履的曹彦。待下班的工友走得差不多时,李敏才缓缓移步出厂,走近身前,李敏明知故问:“曹明星在等谁呀?”曹彦则表情严肃地说:“等一生中一直在等的人。”

找了一家酒店坐下后,李敏说:“你来找我干吗不去办公室?”曹彦说:“我怕人多你会难堪,所以选择在门口徘徊了两个小时。”

正是这样一个细节,令李敏的内心怦然一动,她决定给细心的曹彦一些希望。事实上,曹彦是一个特别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见李敏有所松动,城府颇深的曹彦思忖再三决定先“攻打后方”,只要赢得李敏家人的认可,则不怕李敏不降。

方案确定之后,曹彦不断加强正面攻势,不断邀请李敏吃饭、逛街、买礼物、送衣服,终于说服李敏将其带回家中面见其父母。第一次去李家,曹彦不但备了丰厚的礼品,还处处留心发现李家有无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聪明而不失诚恳的曹彦给李敏父母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要知道,这可是27岁的女儿第一次领回家男朋友,一家人皆大欢喜,犹如过年。

认了门之后,曹彦便一跃成为李家的常客,即便李敏不在家,曹彦也会十天半月就过去一趟,不是送点单位的福利品,就是给李父买点酒、送条烟。几次三番,实在把李敏父母感动得够戗,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盼星星盼月亮,曾经让他们忧心如焚的女儿会给他们找回一个模样、人品、才干样样拔尖的好女婿。

在父母不断敲击的边鼓声中,李敏的心结也在缓缓冰释。数日后,两人相约一起吃饭。席间,为了让自己尽量放松,李敏破例陪曹彦喝了一点啤酒,眼神里也有了生动的内容。见此情景,曹彦立时变得激动异常起来,他不顾一切地将李敏拉入怀中,有些粗暴地亲吻了李敏。忘情的曹彦未能注意到,那一刻李敏的眼中充满了惊悚,因为在李敏看来,这一幕正好印合了19岁那年失身的记忆,满身酒气的曹彦甚至让她突然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了打消这诡异念头的升腾,李敏含着泪未做挣扎,但她却分明感觉到了曹彦超乎寻常的激动,那种狂热的欣喜犹如失而复得了一件丢失多年的宝贝。待李敏仰起头看他时,曹彦和自己一样,泪流满面……

良宵突见疤痕深,爱恨交织苦味浓

2004年五一劳动节,这一天是李敏和曹彦的婚期。新婚之夜,当新娘新郎进入新房后,李敏感到疲惫不堪,曹彦因陪人喝酒也微微有了一些醉意。望着坐在床上的李敏,曹彦一个劲儿地傻笑。李敏起身为其倒了一杯水后正色道:“曹彦,有件事情我必须要在今夜和你说……”未等李敏说下去,曹彦便起身打断她:“今天晚上不行,以后有的是时间,你想说什么都行。”一边说着,曹彦一边宽衣解带向床边走来。

……

“啊!你到底是谁?”就在曹彦刚刚抱住李敏的刹那,李敏尖叫一声并将其推到床下。

“我就是我啊。”

“你的这几道疤痕是怎么弄的?”李敏指着曹彦左臂上的疤痕厉声问道。

“噢,是我小时候不小心被东西剐伤的。”

“不,你撒谎,你这是被人用手抓的。”看着曹彦左臂上刺眼的伤痕,李敏立即想起了8年前小树林中罪恶的一幕,并断定当年伤害自己的正是眼前欲与她温存入梦的丈夫。

李敏快速穿好了衣服。“你在8年前强奸过一个姑娘,你犯过罪!”

“啊!”惊愕不已的曹彦目瞪口呆。

“这些年我一直在苦苦寻找那个强奸犯,就是为了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李敏边说边抓起了床头的电话。见此,曹彦跪求道:“李敏,你知道我是真心爱你的。从8年前到现在,我无时无刻不在谴责自己。虽然我当初的方式偏激,但我的目的只是想和你生活在一起。为了你,这些年我一直拼命工作,不谈恋爱,不言婚娶,还不全是为了你啊。”

“你口口声声说为了我,但你知道8年来我内心的感受和痛苦吗?”多年来的委屈和悲愤令李敏痛哭失声,但她无论如何不能说服自己将握着电话的手放下。

110的巡警赶到后,曹彦木然地被民警押上了警车。随后,李敏也收拾行李回了娘家。当父母知道这一切后,连呼作孽。父亲说:“你是傻了还是疯了,过去的就过去了,都成夫妻了还算什么老账,报什么警啊!”母亲则在一旁啜泣着说:“你就不为自己的名声想一想,你以后还咋做人呀!”李敏则坚定地回应父母:“我没有错,我就是今生当尼姑,也绝不后悔!”

时隔不久,李敏顶着流言蜚语的巨大压力,亲自出庭指认了曹彦当年所犯的罪行。法院据此判处曹彦有期徒刑4年。

曹彦在最后的陈述中表示,他先前的犯罪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对此,他没有怨言。但他再三辩解说,他当时也是出于对李敏的爱慕才一时失控而做出了不义之举,对于李敏新婚之夜的举报,不会影响他对李敏真挚的感情。他要求李敏能以他合法妻子的身份等待他洗心革面,他将努力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出狱与李敏再修前缘,让所有的爱重新来过。

别样的惩罚 篇4

一、惩罚要注意“适度”

“惩”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处罚、惩戒。罚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处分犯错误的人。“惩罚”合起来的意思是处罚犯错误的人, 以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可见, 惩罚的目的在于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 意在让犯错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加以改正。

教师应当注意, 惩罚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或缺点, 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惩罚不是讽刺、挖苦, 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惩罚也不是打击学生, 伤及学生的自尊。教师在批评惩罚时应当避免类似语言, 如“你太让我失望了, 我对你不再抱有信心……”等等, 而是要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和关心, 从而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惩罚中, 教师的话语要犹如春风, 催人奋进, 要以情感人, 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勉励和期待:“努力一下, 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老师相信你可以改正的。”

惩罚也要因人而异,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 有些学生性格敏感、内向, 教师就应当充分照顾这类学生的自尊心, 点到为止;而有些学生比较顽皮, 有些学生则比较狡猾, 教师可以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 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因此,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秉性, 以免惩罚过度或无效。

教师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 必须要把握好这个“度”。用得好了, 就可以达到教育和鞭策学生的目的;用得不好, 可能会使学生一蹶不振, 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的言语也要恰当, 既不能过重, 也不能过轻, 要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鼓励与鞭策。

二、惩罚要注意“巧妙”

教育学生是艺术, 而惩罚学生是高难度的教育艺术。面对难教育的学生, 教师要讲究策略, 巧妙应对, 精心设置处罚方式, “三思而后罚”。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惩罚中, 有罚学生画画的, 有罚学生写作的, 与其说是这是一种惩罚, 倒不如说是一种特殊的关爱, 可以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 将心思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可以借鉴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处罚方式, 如为别人或集体做一件好事, 以补偿内疚心理;写一份心理病例;写一份个人“法院”审判程序等。

此外, 还有人这样巧妙地处罚学生: (1) 作业不按时完成者, 第二天晨会课上要讲一个三分钟的古人勤学的小故事。 (2) 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课后到教师的办公室读五遍课文, 回家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天张贴在教室黑板报上。 (3) 相互打骂者, 罚整理对方的书包。 (4) 不注重自身卫生, 随地乱扔杂物者, 必须在校园拣一袋的纸屑。 (5) 作业字迹潦草者, 回家后临一张字帖。

这些惩罚形式多样, 有说的, 有做的, 有收集的, 无论哪种方式都带着理解和宽容, 包含着惩罚者对被惩罚者的爱, 是善意的惩罚, 也是恰如其分地惩罚,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 而且可以学到知识。

三、惩罚要注意“及时”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感触体验更深, 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处理会因时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 淡化错误行为, 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 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 再进行批评指责, 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与对立, 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尤其是那些反复犯错的学生或行为习惯出现偏差的学生, 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故意的, 甚至是恶意的。这时, 教师一定要抓紧时间, 对其进行惩戒教育, 最好不要隔夜, 最晚不能拖过第二天, 这样及时惩戒才能让学生记在心头, 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惩罚要注意“一致”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调发挥效能, 特别是惩罚要注意家校一致。当学生经常犯相似的错误时, 教师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 可以与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犯错的原因, 商量如何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教师、家长形成一股教育合力, 对学生的惩罚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上一篇:双电机同步驱动下一篇:宣传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