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的孩子》

2024-05-02

《德国制造的孩子》(精选十篇)

《德国制造的孩子》 篇1

德国人的专注精神

德国人的认真、专注、敬业是德意志民族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之一。在德国的生产制造行业中, 企业提倡应当专注在某一项产品领域, 并力图将产品和企业做到最强, 这样才能真正地成就企业。德国人经营企业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不追求企业规模有多大, 而是追求企业的实力强, 在市场上才会有竞争力。德国企业界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都坚持这一信条。这就是所谓的“专注”, 这种敬业的精神, 使得德国企业和产品在业内受到尊敬。这些大业者, 有些今天仍是中小规模, 但却是真正的强者。

位于德国沃尔斯堡的克尼西鲍沃尔集团, 生产的印染压缩机已有百年的历史, 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印刷设备生产商。德国路德—李格和蒂茨链条有限公司 (简称德国路德公司) , 创建于1875年, 该公司成立已经超过140多年, 一直致力于链条及其组件制造技术设计与创新, 如今德国路德公司被视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链条生产基地之一。同时“路德” (RUD) 商标是全球公认的圆环链质量标志。如今路德公司的产品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于起重、吊装、输送、轮胎保护、雪地和山地等领域。凯驰公司是1935年德国工程师阿尔弗雷德·凯驰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郊区的巴登康斯塔市组建的一家公司。现在凯驰公司生产的吸尘器在全球清洁行业领域也是行业领袖。德国企业的经营文化理念中, 将企业做大并不是经营的最终目的, 而是将企业做强之后取得的自然成果。

重视标准化

德国人理性、认真、严谨的民族性格, 在生活中与工作上常常表现为所谓“标准主义”。从德国人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按标准来做事的例子, 例如:在烹饪中佐料和配料的添加量、对垃圾箱的分类进行规范、居住区里规定居民具体在什么时间段不能制造噪音、火车停在哪个站台的具体线路和具体时间。德国人标准化性格特点也纳入德国的企业文化之中。例如, 我们现在流行的A4纸尺寸, 楼梯的阶梯间距, 都来自于德国的标准化。同时, 德国是世界工业标准化的发源地。国际机械制造业的标准也大约有2/3来源于“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涵盖了汽车业、服务业、机械制造、化学工艺、电子产业等门类, 超过3万项, 成为“德国制造”的基础。德国企业文化中以标准为尊。在生产的过程中, “标准”代表着准绳和法律。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遵守标准、尊重标准, 就像驾驶员要遵守红绿灯和要戴安全带一样, 习惯成自然。同时, 在具体的企业生产制造中, 德国企业也会先确立标准。例如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实施生产有服务标准化为主的质量文化, 其中心思想就是详细地完善生产汽车的每个环节和零部件的标准。目的是实现奔驰汽车产品“零缺陷”目标。从文化渊源上看, “德国制造”的标准主义也来源于德语语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载体, 也是行动、思维的重要工具。德语是目前全世界语言文化领域中标准使用得最多的, 例如德语中对动词变位、名词“性数格”等都进行严格地规定。只要人们掌握了德语的语法规则, 就能编造出非常完美而且丰富的德语句子和文章。

追求精确

在工作和生活上, 德国人做事情非常讲究精确、准时。甚至德国人可以对不精确的话一般都不说, 对不精确的事情绝对不做。比如从德国来到中国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安装梯子时一般都使用四脚梯子, 因为这种梯子带水准仪, 他们首先用水准仪将梯子调试到水平状态, 然后保证机器设备安装的水平。因为德国人做事情习惯于对标准的追求, 因此做事追求精确。而追求精确, 又会提高做事情标准的精确度。

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卡拉扬, 曾经以德国式精确的手势, 指挥德国柏林的爱乐音乐剧团进行演奏。要求乐队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要精确, 丝毫不允许出现半点含糊。正是德国式精确把德国古典乐曲奏得完美, 走向世界交响乐的巅峰。正是德国人做事的认真和精确, 并将这些习惯和行为带到工作、带到德国的制造业。例如一家德国服装生产企业, 为了获得准确的服装设计的尺寸、型号, 设计出适合顾客需要, 特别委托一家市场调查研究所对德国人身材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调查和测量。因此可以这样说, 正是认真和精确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给德国制造业深深地打上了精密的烙印。

完美主义

德国人的专注精神、重视标准化的思想、做事的认真和精确的意识和行为方式, 其最终的结果必然产生行为方式的一种完美主义。也就是追求完美的工作和行为, 追求完美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做事情一丝不苟、对每一件事情都坚持地做彻底, 也就是对人、做事都要认真。追求完美已经深入德国人的骨髓之中, 成为德国人区别于别的民族的明显个性特征。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戈特利布·费希特在一次演讲中强调了德意志民族性格——其中原话是“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 丝毫不得有半点漫不经心和轻率态度。”因此, 在工作和生活上, 德国人一定坚持把事情做得非常地到位和彻底, 不存在别人监督与否, 德国人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家里做家务, 如果做得不够完美、做事情存在瑕疵, 他们都会感到忐忑不安。在上世纪80年代, 为了引进德国电冰箱生产技术和生产线, 青岛海尔公司组织一批员工前往德国时, 海尔的员工们至今还能回忆起德国工人工作认真、完美的场景:一个普通的德国操作工人, 正在做一个装水果的钢盒子, 每一次用心地注塑一个钢盒子出来后, 他都要仔细地欣赏一下。

这名德国工人的动作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检查, 但是从他的眼光和神情来看, 也可以说是一种欣赏和喜悦, 看得出他是在欣赏自己辛勤付出的劳动成果。当这名德国工人欣赏完自己的得意之作后, 兴奋不已, 又继续围着这台机器忙活一阵子, 似乎为了下一台干得更出色作好准备。德国人的完美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海尔员工。海尔人要想改善、发展、做强, 首先就要从认真做每一件事情开始。到后来发生了以青岛海尔总裁张瑞敏“砸冰箱”为标志的海尔企业文化再造, 青岛海尔集团从此走上了引进德国制造业文化的新生之路。

讲究秩序

在德国, 各种维持秩序的警示、标志到处可见, 要求人们对各种规定、秩序严格遵守, 而且非常的详细。无论是道路、建筑物、垃圾桶、田野还是商业、社区、文体活动等都布置得井然有序。

秩序在德国人的眼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规则, 时时、事事、处处都严格恪守秩序。德国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也规定得非常的细致, 甚至是企业自身的日常社交活动的应酬费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规定企业每一次招待来宾、客户的时候, 企业都要将招待的具体事项如实记录, 把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参与原因和具体的金额全部记录在案, 以备将来有关部门随时核查。德国人开会也非常强调秩序, 开会之前议程就安排好, 讨论的主题, 发言的顺序, 都有规定的时间。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般都不迟到, 准时开始;会议必须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讨论些什么、研究什么、决定什么, 必须在会议上解决完。

踏实不浮夸

很多在德国学习和生活的外国人, 经常观察德国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工作方式、生活习惯, 以探究和分析德国制造取得成功的关健因素、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德国人办事有较强的责任心, 平时做事情都按照规则、规章行事, 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德国人交往时私下可以互敬烟酒, 不分彼此, 但在办公事的时候却坚持公私必须要分明, 严格而且冷峻。在德国有句流行的俗语来形容这种情形“烧酒只是烧酒, 公务还是归公务”。他们在与德国的各方面打交道的时候, 不管是公司企业、政府机构、民间团体, 从表面上来看他们工作和办事的效率并不高。办事总要填写种种手续表格, 名目繁多, 显得非常繁琐。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先期的程序工作, 虽然貌似没有必要, 却能够推进全部工作的整体过程顺利进行, 并且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和效果。这实际上就是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支持短期的行为, 因此德国人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在做事情时在迈出第一步之前首先要考虑往哪个方向走, 朝此方向走下去是否还能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甚至走得更远。德国人的这种认真劲儿有时候会显得很“呆板”。例如, 曾经发生在德国的建筑工地上, 一位监理工程师检查大楼的电梯井道的预埋件时, 他发现实际尺寸与工程的图纸有一定的偏差, 立即重新核对图纸, 认真查找出现的问题, 然后标好方位, 当场喷漆作警示标记, 并且在监理工程单签署书面意见与解决方案。有关部门按照监理工程意见书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好, 至于怎么解决、花费多少、花多长工时, 监理并不关心, 他只对监理执行的结果负责, 如果没解决处理, 就不会签字。同时交工段长签字, 最后监理工程意见书送到监理公司及有关部门存档。因此, 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不会因为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而受到影响。

工匠精神、德国制造 篇2

(2016年4月22日

《企业文化》)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对细节要求很高,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执着的坚持和追求。

1.精益求精。不息花费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4.专业、敬业。许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必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如瑞士的手表制造行业、夏奈尔鞋业。案例1:丰田帝国

丰田佐吉是丰田的创始人,他本人就是一个工匠、一个研究狂人。他研究发明的织布机对现在的纺织行业影响犹在。丰田佐吉的儿子丰田喜一郎是一个“发动机”迷。丰田佐吉的孙子丰田英二是个工作方式的研究狂,他研究如何才能降低库存、降低成本。三代研究狂造就了丰田帝国。

案例2:中联重科

全球领先的集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金融服务等多位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

从创建伊始,便严格追求产品质量、精益求精。2007年,中联重科引入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的“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并通过举办“创建零缺陷”质量文化培训来传播和推广“零缺陷”理念,改变和提升员工的质量理念和质量责任感。

为激发全体员工质量改进的积极性,还颁布《质量管理奖励方案》,设立了质量改进项目奖、质量卓越奖等,以表彰质量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的集体和在质量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中联中科先后发出101米世界最长炭纤维臂架泵车、113米全球最高登高平台消防车、5200吨世界最大水平臂塔车——2014年,全球最大平台搭车再次诞生于此。

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和制造强国日本市场站稳脚跟。案例3:德国工匠、日本匠心

截止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哟222家,法国有196家。西门子、博世、奔驰都是百年的家族企业。

中国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只要5家:

案例4:小小寿司店,小野先生把它做成世界名店 地址:日本银座大街地下一楼 店名:小野二郎

生于1925年,现在是90高龄,一辈子捏寿司,已经有70多年。店里只有10个作为,但是是米其林三星店,2个月之前不预约,绝对跨不进这家店。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与安倍慕名前往品尝,让世界认识了这位顽固的老头。

但中国崇尚的价值观:要芝麻开花节节高,节节高才能体现家族的兴旺与荣耀。在中国人的概念中,如果一家子,爷爷是开拉面的,儿子是必须考上大学当干部,孙子如果不去海外留学,就是“没出息”。

案例5:关于德国制造的三则小故事: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帐篷的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陆续收到各国援助的帐篷灯救援物资。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民相互打听住的是哪个国家的帐篷,而住德国帐篷的灾民往往引来周遭的羡慕,因为德国的质量是最好的。

钟表的故事: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旅游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他的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桥梁的故事: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正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制造”的启示 篇3

先说3个小故事吧。笔者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买了一支圆珠笔。这笔摔在地上不下十次,但依然可以使用。可笔者在国内的经验是,圆珠笔大体上摔不过一两次,笔芯就会报废。

第二,在德国的各个城市旅行,当地的房价基本上都维持原位或略有下降。在二战之后,中国国内被破坏的状态与德国的情况基本相似,但是德国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家庭数与住宅数基本相当。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旧住宅简单翻新后就可以使用。笔者一位朋友的房子有120年的历史,本以为是外墙斑驳、室内阴暗的旧房子,但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并不比国内的别墅差。

另外,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是非常惬意的事。许多路段没有速度的限制,驾驶员可以以每小时近250公里的速度行进。而德国人介绍,高速公路路面铺装的水泥,平均厚度达到了70厘米,可以起降飞机和行驶坦克。德国人从来没有听说哪个路段出现下陷或塌方事故。

二战后,英国是重要的德国商品进口国。但该国坚持要德国人在他们的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字样,最早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色彩的惩罚。但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质量特别好,在市场上卖得特别好。因此,“德国制造”就在英国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而现在,“德国制造”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德国制造为何质量那么好,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德国的教育体系功不可没。回到制造上来,近年来虽有各种变迁,大多数学生仍被培养成制造业的人才。

总体来说,德国只有30%的适龄青年上大学,而且在大学时期一般要淘汰近三成。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分流:一部分有志于上大学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直接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有志于技工等工作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大学学习。这部分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进校后,要签订两份合同:第一份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一定阶段后还开始拿工资。基于各行业技能要求和难易程度不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要求也有所不同。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职业,学生每周要到企业学徒4天,到学校上理论课1天。有关专家认为,学员在职业学校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快转为实践。学员也逐步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如表现好的话,还可在实习期后直接在实习企业由学徒转为正式工,省去找工作的麻烦。

德国制造撑起德国 篇4

国际金融风暴最肆虐的2009年, 具有129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舒特公司做了件破天荒的大事——向银行申请贷款。

由于全球性危机, 这家机床设备制造商的订单锐减90%。“在当时情况下, 无论你之前多么强大, 都会感到环境的残酷。”卡尔·韦尔克是公司的决策人。1880年, 韦尔克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位于科隆的公司, 到韦尔克已是第四代。

他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联邦政府的“迷你工作”项目:减少工人的劳动时间, 降低薪金标准, 但不裁员。工人收入损失的一部分由政府补贴。

“我走到工人面前, 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公司不会解雇任何人’。”韦尔克说。

很快, 德国经济开始走出低谷, 公司迅速恢复生产, 工人又忙碌起来。2010年, 舒特公司的销售额翻了一番, 大大超过危机前水平。

一家不到700人的企业, 在短期内起死回生, 堪称奇迹。舒特公司危机中的经历, 在德国企业中颇具代表性。

10年前, 德国为积弊所累, 外号“欧洲病夫”;10年后, 却已成为欧洲之巅。这个连续从两轮经济寒潮中率先复苏的国家, 有着怎样的特殊之处?

“隐形冠军”

奇迹并非偶然。舒特公司名不见经传, 但掌握着世界顶尖的多主轴自动车床技术及多项专利。在德国, 这样的中小企业成千上万。

经济学家称之为“隐形冠军”。这类企业, 不追求“大而全”, 专注于“小而特”, 看重技术研发, 善于经营“缝隙市场”, 产品虽是小部件, 但技术上独一无二, 制造上精细高质, 功能上不可或缺。公司一般规模不大,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 直面客户需求, 许多是代代相传的家族企业, 极少上市和介入金融市场, 扬名于业内而隐身于外界。

官方数据显示, 如果以年营业额低于10亿欧元为标准, 德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 创造了近70%的工作岗位, 完成了德国40%的出口, 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它们是德国工业真正的基石。

研究德国中小企业20余年的管理咨询师贝恩德·费诺尔说, 德国中小企业有一套特有的经营哲学。它们的目光更长远, 希望将公司一代代传承下去, 而非单纯谋求短期回报。

“这些企业会尽可能地留住熟练员工, 花大笔钱用于研发, 以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企业主与工人都把自己看做大家庭的一部分, 在危机时结成命运共同体。”费诺尔说。

德国历届政府重视发展中小企业, 不仅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政策总纲》等政策法规, 还在联邦和地方层面成立中小企业促进机构。在不影响正当竞争前提下, 时常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联合科研项目和减税政策。

费诺尔的一项调查表明, 眼下大约1300家德国中小企业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它们既保留了百年前手工作坊的精细考究, 又有工业时代的高效率和强大创新力, 借助其全球网络和产品优势, 为德国经济复苏注入巨大推力。

实业兴国

一次, 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询问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 默克尔回答说:“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 布莱尔先生。”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 过去15年中, 制造业占德国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3%左右, 稳居欧盟第一。

2011年岁末, 大多数德国人放下工作准备享受圣诞时, 慕尼黑附近的宝马车间里却依然忙碌——为如期完成订单, 宝马公司宣布将圣诞假期缩短为7天。戴姆勒-奔驰、奥迪等公司也宣布了类似的假期缩减计划。

德国机械制造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7%, 员工约100万人, 是德国劳动力最多的工业部门。在31个门类中, 德国在模具制造、数控机床等17个领域保持全球领先。欧债危机下的2011年, 德国机械制造业产值达1880亿欧元, 产量比上一年增加14%。汽车业、化工制药业和电子电气业等优势产业也逆势上扬。

“德国制造”因成为高品质和高技术的代名词而获全球追捧。2011年, 德国出口增长8.2%, 并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大关。过去10年间, 德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都得益于出口。

“迄今为止, 德国是全球化浪潮的最大赢家。”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梅耶说, “它既受益于国际分工的细化, 也得到了强大的需求支撑。”

与先前人们预计新兴国家将凭低成本挤垮德国出口相反, 中国、印度等国家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德国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 去年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增幅高达33.9%。“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 但德国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这是德国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的经典名句。

科教并重

德国的可畏之处不仅在于坚持科技创新, 让本土企业占据产业链高端, 还在于培育出大量高素质的工人和科研人员, 以确保生产环节的严标准和高质量。

企业是德国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其科研投入占全国总量的70%。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 前25位就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大众汽车公司一年研发经费高达58亿欧元。

马普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联合会和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德国四大公共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从基础到应用各有不同, 科研员工均超过万人, 年度预算在13亿至30亿欧元之间, 与全国近300所高校和地方科研机构织成一张统筹互补的科研网。

由于一线工人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产品的品质, 职业教育则实施德国著名的“双轨制”——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这种从普鲁士时期便已定型的半工半学体制, 既保证了工人的高素质和动手能力, 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德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得以代代相传。

对于更高层次的硕博士培养, 德国大部分理工科硕、博士研究生都会拿出一年左右到企业实习, 在一线生产实践中确定选题完成毕业论文。此外, 一些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定期联系, 将部分研发人员送往高校进行再培训。

自我革新

如今, 德国经济在危机笼罩的欧洲独领风骚, 而十几年前, 却是另一番光景。

两德统一引发东西部失衡, 大批工人失业。从1995年到2003年, 德国经济年增长率徘徊在0.5%左右, 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

面对低迷的经济和一系列社会顽疾, 施罗德政府提出包含30项具体措施的《2010行动纲领》:合并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金, 为企业松绑和减负, 放宽创办公司和手工业者上岗条件, 在公平基础上放松解雇保护限制, 并提高退休年龄。

政府与工会组成的“劳动联盟”达成关键协议:工会同意限制薪酬增幅, 但政府和企业必须尽最大可能提供就业保障。短时工、迷你工作等制度就此成型, 在以后多次经济危机发挥调节作用。

在德国生孩子必须知道的事情 篇5

1,妈妈产前产后检查,围产及生产的费用,只要你是法定保险,全包括。(私人保险不了解)

2,生产时不需交每天的Zuzahlung(就是伙食费)。正常生产住3天,破腹产6天。

3,以前的Entbindungsgeld没有了。不过没几个钱,才70。

4,你如果怀孕前后有固定的雇主,(Studentenjob也没关系)你就有权利得到Arbeitsgeber的Mutterschaftsgeld,应是你最后三个月平均工资。

5,中国学生签证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但你可以申请Wohngeld。另外如果你孩子的父亲有居留,(Aufenthalterlaubnis,不是Aufenthaltbewilligung)或者是德国人,而他肯出面当监护人,可以由他申请Erziehungsgeld和Kindergel

d。学生一律没有。Alleinerziehender的补助据说也没有给外国学生的。

6,生孩子以前到当地Gesundheitsamt可以申请一次性的Mutter/Kind-Stiftung,大约1000元左右,还可以到另一个基金会(Caritas Verband ?)申请一次性补助,共有1000欧元。这些事情必须在孩子出生以前完成。

7,孕期生活咨询,产后的婴儿护理8周,即产妇和婴儿的营养咨询,喂养咨询,心里咨询,也是法定KrankenKasse(TK,AOK usw.)管的。生产时有的医院可以带自己指定的Hebamma。另外产后还有回身体操10小时。如果是紧急情况产后还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 Pflegehilfe。据我所知如果孩子有病(但愿没有),单亲双胞胎,或产妇产后感染什么的(但愿也没有),就可以有这份钱,由KK付钱找 Pflegerin。当然没补助咱还是希望母婴平安地!

8,你孩子父亲如果不愿出面监护,你可以跟他打官司,他有抚养义务。

Kindergeld好像学生没有,别的都有吧。

Erziehungsgeld 是与家庭收入有关的。家庭年收入低于30000(税后)才会有。

你老公是工作签证吧,据说父母至少有一个人有工作签证才能给这个钱的哦!!

至于那一次性补助的1000欧也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到的,也是要根据你的经济状况才适当的给你一些补助的哦!

楼主,我找到了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是讲在德国生小孩后手续流程的。里面红字是我加的我所了解的东西。我也正在研究给我家宝宝申请护照。

(1)入院,生产;

(2)孩子生下来后,医院会给你表格,要求填孩子姓名及父母姓名出生后5天内交给医院;

(3)医院会把表格转交给当地的政府办理小孩出生证(Geburtsurkunde);注意,作为非德国人,别忘了要求要个国际版的(internationale Geburtsurkunde)。两个礼拜后,可以去当地政

府(Rathaus)的 Standesamt 领取出生证,也可以用邮寄,不过钱一般划不来。不知道是否由于我和老公都是中国人,Rathaus还要了我们的结婚公证。另外,不一定两个礼拜就办好。

(4)拿到的出生证一般除了出生证(Abstammungsurkunde)和你要求的国际版出生证(internationale Geburtsurkunde)外,还会有其它四份证明,它们是:

(a)医疗保险证明(Geburtsbescheinigung für Krankversicherung)。把这份证明寄小孩母亲所在的医疗保险机构,办理医疗保险。如果小孩母亲入的是私人保险,小孩的医疗保险需要另外办理。

(-b-)申请Kindergeld证明(Geburtsbescheinigung für Kindergeld)。请凭这份证明和父母的护照签证到居住地政府的社会服务处(Sozialamt)去申请 Kindergeld。Kindergeld的国家补助是每月154欧元。我们是Arbeitsarmt申请的,我不懂德语和德国的机构,所以不知道这两个的区别,请见谅。

(-c-)申请抚养小孩资助(Erziehungsgeld)证明(Geburtsbescheinigung für Erziehungsgeld)。请凭这份证明和父母的护照签证到居住地政府的社会服务处(Sozialamt)去申请 Erziehungsgeld。Erziehungsgeld 的发放取决于小孩父母是否在德国工作并纳税,以及收入多少。我们这里好像是Vorsogungsarmt,但我们收到一封信说不能给因为必须家庭税后年收入低于30000才会有。

(-d-)入宗教证明(Geburtsbescheinigung für religiöse Zwecke)。这份证明主要是办理关于小孩是否要信教的事情;如果想要入交,可以跟当地教区联系。

下面的我就都不知道了因为还没办理。

(5)到中国驻德使馆或领馆给小孩办理护照加注,或单独护照(必须说明特殊原因);六个月后可办理单独护照。

(-6-)到当地政府的外国人局(Ausländersbehörde)办理新生儿的签证

后面2项我办完了,我来补充完整哦!

宝宝的护照去中国的使馆或者领事馆都能办!我是去汉堡的领事馆办的!具体的地址可以在火车站的INFO那里让他们告诉你,他还会给你个详细的交通路线图!按他说的下了BUS以后沿着路往前走不远就能见到使馆了,和我想像的不一样,国旗也挂的很矮,几幢小楼在树木的遮掩下,并不醒目!

我们当时是带宝宝一起去的,尽管工作人员几乎都没看过宝宝一眼,但是我想你们还是带着孩子去吧,万一他们要求看孩子怎么办,就当带宝宝去旅游了也好啊!

要带好爸爸妈妈的护照,宝宝的护照照片就在火车站里投币照相的机器上照就可以的.还要带上爸爸妈妈的结婚证明.宝宝的出生证明.然后填了个表格,我们选择让他邮,所以还准备好了一个写好地址和贴足邮票的信封.因为当时儿子还不满6个月,所以他的护照的加注在我的上面的!

给小宝宝办签证!

我们这里宝宝出生后,就会要家长填表格,医院负责去给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明和落户.然后在出院之前,会把出生证明和申请各种费用的表格一起发给我们.所以宝 宝去延签证的时候就不必再去落户了,然后也去找给父母签证的那个签证官,填个表格,一份出生证明的复印件,保险卡的复印件,因为我的女儿才2个多月大,还 没去办护照或者护照加注,也没有护照照片,签证官说这2样以后给他送去就可以了.我想到此为止宝宝出生以后的事情就算告以段落了吧.祝愿大家的宝宝都健康可爱!

Sehr geehrte Damen und Herren,gegen Ihren o.g.Bescheid lege ich fristgerecht Einspruch ein.Gemäß §1 Abs.3 Bundeskindergeldgesetz erhält ein nicht freizügigkeitsberechtigter Ausländer auch Kindergeld, wenn er eine Aufenthaltserlaubnis besitzt, die zur Ausübung einer Erwerbstätigkeit berechtigt oder berechtigt hat, es sei denn, die Aufenthaltserlaubnis wurde nach § 18 Abs.2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erteilt UND die Zustimmung der 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 darf nach der Beschäftigungsverordnung nur für einen bestimmten Höchstzeitraum erteilt werden.Zu §1 Abs.3 Bundeskindergeldgesetz wurde in dem “Entwurf eines Gesetzes zur Anspruchsberechtigung von Ausländern wegen Kindergeld, Erziehungsgeld und Unterhaltsvorschuss”(Bundesrats-Drucksache 68/06 vom 27.01.06)schon erklärt:

„Ausgenommen hiervon sind diejenigen ausländischen Staatsangehörigen, bei denen der Aufenthalt befristet und eine Verlängerung der Aufenthaltserlaubnis nicht absehbar bzw.ausgeschlossen ist.Deshalb erhalten ausländische Staatsangehörige, die sich zu Ausbildungszwecken in Deutschland aufhalten, kein Kindergeld.Auch eine Aufenthaltserlaubnis zum Zwecke der Erwerbstätigkeit indiziert dann keinen dauerhaften Aufenthalt, wenn sich die aktuelle Zustimmung auf eine bestimmte Tätigkeit bezieht und die Verlängerung der Zustimmung zur Erteilung der Aufenthaltserlaubnis zur Ausübung einer Beschäftigung nach einem Höchstzeitraum rechtlich ausgeschlossen ist.Dies ist nach der Beschäftigungsverordnung z.B.bei Saisonarbeitskräften, Spezialitätsköchen oder Au-Pair-Kräften der Fall.“

Ich gehöre aber jedoch nicht zu diesem Personenkreis.Zwar bin ich im Besitz einer nach §18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erteilten Aufenthaltserlaubnis.Aber bei mir ist die Verlängerung der Zustimmung zur Erteilung der Aufenthaltserlaubnis zur Ausübung einer Beschäftigung jedenfalls nicht nach einem Höchstzeitraum rechtlich ausgeschlossen.Daher bitte Sie um Überprüfung, ob ich nicht doch Anspruch auf Kindergeld haben soll.Mit freundlichen Grüßen

Ich habe nur bemerkt, dass die Erklärungen in diesem Bescheid und im Bundeskindergeldgesetz nicht gleich sind.Nach der Erklärung in dem Bescheid erhält ein Ausländer schon kein , wenn bei ihm die Aufenthaltserlaubnis nach §18.2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zum Zweck einer Erwerbstätigkeit für einen befristeten Zeitraum nach der Beschäftigungsverordnung ausgestellt wurde.Nach §1 Abs.3 Bundeskindergeldgesetz erhält ein Ausländer aber erst dann kein , wenn

1.die Aufenthaltserlaubnis nach §18.2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erteilt wurde und

2.die Zustimmung der 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 nach der Beschäftigungsverordnung nur für einen bestimmten Höchstzeitraum erteilt werden darf.Bundeskindergeldgesetz

§ 1 Anspruchsberechtigte

.....(3)Ein nicht freizügigkeitsberechtigter Ausländer erhält Kindergeld nur, wenn er1.eine Niederlassungserlaubnis besitzt,2.eine Aufenthaltserlaubnis besitzt, die zur Ausübung einer Erwerbstätigkeit berechtigt oder berechtigt hat, es sei denn, die Aufenthaltserlaubnis wurdea)nach § 16 oder § 17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erteilt,b)nach § 18 Abs.2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erteilt und die Zustimmung der 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 darf nach der

Beschäftigungsverordnung nur für einen bestimmten Höchstzeitraum erteilt werden,c)nach § 23 Abs.1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wegen eines Krieges in seinem Heimatland oder nach den §§ 23a, 24, 25 Abs.3 bis 5 des Aufenthaltsgesetzes erteiltoder

3.eine in Nummer 2 Buchstabe c genannte Aufenthaltserlaubnis besitzt und

a)sich seit mindestens drei Jahren rechtmäßig, gestattet oder geduldet im Bundesgebiet aufhält und

b)im Bundesgebiet berechtigt erwerbstätig ist, laufende Geldleistungen nach dem Dritten Buch Sozialgesetzbuch bezieht oder Elternzeit in Anspruch nimmt.条件一: 你有没有长期居留许可?

条件二: 你有没有“正式”的工作许可?

如果以上的回答都是“有”,那赶紧用一个“Einspruch”去“anfechten”,理直气壮找政府要儿童金去。

去做个WIDERSPRUCH,你应该能拿到。有些官员对法规的理解也不对,WIDERSPRUCHSTELLE的人员较精通。我多次在别的事上遇到过这种情况,最后都成了。

为了获得孩子金,你需要做什么?

Der Antrag aufmuss schriftlich gestellt und unterschriebenwerden.Ein mündlicher Antrag(z.B.durch Telefonanruf)ist nicht möglich.必须书面申请,口头申请不行

Bitte beantragen Sie dasbei der für Sie zuständigen Familienkasse.Das ist in erster Linie die Familienkasse, in dessen Bezirk Sie wohnen oder Ihren gewöhnlichen Aufenthalt haben.到你居住地的familienkasse申请

Haben Sie Ihren Wohnsitz im Ausland, sind aber in Deutschlanderwerbstätig, ist die Familienkasse zuständig, in dessen Bezirk sich der Sitz der Lohnstelle des Beschäftigungsbetriebes befindet.Für Angehörige des öffentlichen Dienstes und Empfänger von Versorgungsbezügen ist zuständige Familienkasse in der Regel die mit der Bezügefestsetzung befasste Stelle des jeweiligen öffentlichrechtlichen Arbeitgebers bzw.Dienstherrn.Benutzen Sie bitte zur Antragstellung die Vordrucke, die bei der Familienkasse erhältlich sind.Sie können die Vordrucke der Familienkassen auch aus dem Internet unter

oder

als Dokument herunterladen und am Computer ausfüllen und ausdrucken.Angehörige des öffentlichen Dienstes wenden sich an ihre zuständige Familienkasse.Der vollständig ausgefüllte und unterschriebene Antrag sollte der zuständigen Familienkasse

möglichst durch die Post zugesandt werden.Sie können ihn 23 Den Kindergeld-Antrag bitte schriftlich stellen

Kindergeld-Antrag

可以到网站上下载申请表格

德国制造的特征与启示 篇6

德国制造业的行业特征

全球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正愈演愈烈。美国通过推进“高端制造业”计划来重振制造业,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迅速提升。德国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不断强调制造业在本国的基石地位,并通过战略调整指引企业积极争夺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制造业处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制造业在经历了2004~2008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订单量和生产量急剧下滑。但很快在2009年开始回升,成功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2010年,该行业的销售额比2009年增长了8%,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努力,以及企业、协会和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

德国注重创新性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对复杂工业过程实施专业化管理,保证了德国制造业在全球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拥有强大的汽车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国制造业的基石。

另外,制造业的绝大部分分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它的行业分支,无论是机床、建筑机械和纺织机械等整机部分,还是轴承和变速箱等机械零部件,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技术研发方面不遗余力

德国制造业在技术研发、追求创新方面不遗余力。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2008年,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为130亿欧元,与十年前相比大约翻了一番。欧洲专利局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专利申请都源自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成为德国最大的工程师聚集地,2010年德国约有167500名工程师在机械制造领域工作。

出口创汇能力强

以出口为导向是德国制造业的一个典型特征。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出口市场广阔,有3/4的机械设备产品销往国外。在机械设备制造业的32个行业分支中,有17个行业分支德国居于全球市场首位,8个行业分支中位居世界第二位。

德国制造设备的出口目的地,最重要的当属欧洲。欧洲37%的机械和设备是在德国生产的,德国超过40%以上的产品销往欧盟27国,这其中,欧洲统一市场和标准功不可没。根据2010年的数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有将近1/8的产品出口到中国,1/5的产品销往意大利、俄罗斯和东南亚,与美国的出口贸易也发展迅速。

中小型企业构成行业基础

德国的制造业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以机械设备制造为例,只有2%的企业拥有员工超过1000人,很多机械公司为私人所有的家族企业,以小批量产品制造为主,受规模约束,无法进行多元化经营。为保持竞争优势,他们在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方面狠下工夫,产品大多“又精又专”。只有几个专业领域的标准产品,如轴承,是以大批量进行生产的。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凭借其两万多的产品类型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排在世界首位。

机床行业作为德国的机械工业五大分支之一,一直是德国制造的骄傲。现在,德国机床在质量和技术上也是毋庸置疑的领导者,其中重型机床、精密机床,以及金属成形机床制造尤为突出,约60%的机床为数控机床,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高精尖的形象。目前,在机床制造领域处于世界前10位的都是德国企业,如德国通快集团、吉迈特公司、舒乐集团等。

政府战略导向

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

2013年德国联邦政府的研发投入大约比1995年增长了一倍。其中,制造业方面的研发费用一直居于首位。

德国政府主要通过创造创新友好型环境、支持以市场为取向的研发行为两方面措施来鼓励企业创新。

此外,德国政府一直重视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2012年,德国企业在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多达34000项,占欧洲申请专利数量的36%。

多种融资手段,保障企业发展

德国政府在企业借贷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德国政府通过欧洲复兴计划的专用基金和政府专属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2012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总的贷款额度在78亿欧元左右,受益的企业中有1/4约为工业企业。

“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基金作为德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主要资助对象为工业企业。2012年,该项资金的投资创造了将近2万个工作岗位,稳定了6.4万个工作岗位。从2014年开始,投资补贴取消,“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基金将变得越来重要。

为帮助创新型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德国政府成立了高新技术启动基金与ERP启动基金。2012年,德国经济部联合欧洲投资基金共同推出了欧洲天使基金,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融资额度在25万~500万欧元。

针对能源成本上升,为制造企业减负

2000~2010年,德国工业的能源成本从211亿欧元提高到354亿欧元,能源成本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6%提高到2.1%。而德国的工业用电价格高出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的15%,甚至比法国、荷兰高出40%。这给德国工业带来挑战。德国工业也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巨资,2010年德国制造业在环保方面投入了大约240亿欧元。

针对用电问题,2012年,德国联邦电网管理局出台《电网发展计划》,拟大规模扩建电网;针对制造业等能源密集型产业,规定中小型的能源密集型企业也可以享受《可再生能源法》的特殊补偿规定。另外,德国政府想方设法为制造业减负,以保证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2012年,大约有1.1万家企业受益于能源税收减负政策,约有2.3万家企业受益于电力税收减负政策。2013年初,德国政府针对工业制造业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又出台了新的优惠政策。如果企业引进能源管理系统与环境管理系统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缴纳能源税与电力税之后,政府将退回其缴纳的部分税收。

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原材料进口依赖度

德国制造业对于进口有很强的依赖。为保证原材料供应,德国政府一直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进行原材料方面的合作。2011年10月,德国与蒙古国签署了有关原材料、工业、技术合作的首个政府协议;2012年2月,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协议;2013年1月,与智利签署关于采矿与矿产资源合作的两个声明。

此外,德国注重原材料的回收利用。以铜等原材料为例,德国的回收利用率为55%,居全球最高;纸、铝、铁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次原料,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德国政府支持将循环经济纳入到竞争的大环境中,并在废物回收这一环节充分权衡政府和企业的利益。

完善手段机制,为制造业出口创造环境

德国政府为制造业等工业企业提供出口信用担保,以国家承担出口风险的方式,鼓励扩大商品出口和争夺海外市场。为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德国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对外直接投资担保体系,已与13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投资促进与保护协议。

出口审批方面,德国政府注重加速、简化出口管制的审批程序。联邦经济与出口管制局开发了电子交流渠道,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提交申请,并随时追踪处理状态。据悉,德国议会将对对外贸易法进行简化,出口导向型的德国企业将从中受益。

启示

百余年前,“德国制造”也曾是“劣质”的代名词,英国议会甚至修改《商标法》,规定所有由德国出口到英国的物品都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制造”的产品区别开来。而如今,“德国制造”在成功抵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借助“工业4.0”东风,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习吸收德国制造业的经验和政策,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战略,对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深远意义。

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 篇7

如下三则小故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德国制造”:

一、帐篷的故事: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灾区陆续收到各国援助的帐篷等救灾物资。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民们相互打听住的是哪个国家的帐篷,而住德国帐篷的灾民往往引来周遭羡慕,因为德国的帐篷质量是最好的。

二、钟表的故事: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了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由他的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三、桥梁的故事: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邻国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更是接近尾声。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德国制造”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新《商标法》条款,要求所有进口商品都必须标明原产地,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

从那一刻起,德国人开始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于是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并推动德国在一战前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德国制造”完成华丽的蜕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斯,就像是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语法和词汇不能出现丝毫的模糊一样,泾渭分明,从而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传奇。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德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德国人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把握的客观因素。因此,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即便在欧债危机期间,尽管订单有所减少,但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没有相应递减,反而逐步增加,使以先进制造业为强大支撑的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甚微,反而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而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是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最主要的制定机构为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另一方面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最主要的认证和监督机构为南德技术监督公司、北德技术监督公司、莱茵技术监督公司,实行独立于政府和行业以外的自主经营,依照ISO和DIN等标准对企业产品和制造流程进行检测,并为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这样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价值达180亿欧元。

三是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安排学生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

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这种模式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培训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同时,职业培训也是通往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在德国可以参加的培训职业多达350多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精美的产品,投放市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今天的中国正如同19世纪晚期的德国,也是追赶型的崛起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甚远。当前,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推动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人力成本上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缺乏竞争力、品牌缺乏影响力等问题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业摆脱困境、再铸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金融危机前,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持续进行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工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业、租赁及其它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而德国则始终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同期德国工业占GDP比重上升了1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和租赁服务业占GDP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正是对制造业的执着和专注,使得德国免受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痛苦。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坚持制造业在国家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各类产业均衡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是坚持以“三位一体”贯穿“中国制造”的全(下转25页)(上接43页)过程。积极加强科技创新、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改变“中国制造”长期以量取胜的局面,真正实现以质取胜。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鼓励自主品牌发展。在标准化和质量认证方面,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为我国工业产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标准支撑,拉动内需、稳定出口;努力推进质量认证工作,促进形成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质量形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政策引导提升“产学研”三个环节的合力,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坚持以全面深化中德制造业合作打造制造业强国。制造业是中德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两国制造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强。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精湛的制造工艺、科学的经营管理、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较为开放的技术合作,为中德两国制造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前两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双方已就在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标准化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德国孩子的地理课 篇8

一定是因为我, 接下来老师让孩子们寻找中国。 这个问题有难度, 举手的孩子只有三个, 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老师把这三个孩子一起请到黑板前, 让他们先商量一下, 再告诉全班同学正确的答案。

这三个孩子显然意见很不一致。 一个男孩把手指头直接点到最下边的南极, 一个男孩指到地图最左边的日本。 那个女孩很有把握, 指着有熊猫的地方。 三个孩子低声商量了几句, 统一了意见, 转过身来面对大家。 老师让那个一开始点到南极的男孩子向全班同学宣布答案。 那个男孩接过老师的教鞭, 重重地点在大熊猫上面, 大声说:“这里! ”

老师也大声说:“正确! ”并带头鼓起了掌。 三个孩子在掌声中无比自豪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德国制造德施曼指纹锁工艺 篇9

“德国制造”对于众多消费者而言, 早已成为品质保证的代名词, 诸如菜卡、大众、博世这些闻名世界的品牌, 无不体现了德国工艺非凡的创意和对品质的苛求。在锁具市场上, 德国人更是将其精良的制造工艺发挥到了极致。纹锁是指集机械、电子、软件、生物识别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产品, 代表了锁具行业的最高水平, 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上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由于指纹锁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很高, 诸如:人体静电等外部环境的干扰, 对锁具内电子元器件的影响很大, 因此生产商的实力和背景直接决定了产品品质。

在这里我们不妨以德国先进的制造理念为标尺, 以在中国投产的德国企业DESSMANN (德施曼) 为例, 为保证品质, 企业要求所有的关键核心部件均由其在中国的实验室内独立研发制造。因此DESSMANN (德施曼) 在中国斥巨资创建了包含机械研发中心、电子研发中心、品质检测中心、锁具面板成型中心、机械加工中心、防尘防静电的电子车间以及锁具总装流水线车间的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智能锁具发展中心。在技术研发领域如此大规模的投入, 不仅体现了企业的雄厚实力给消费者以信心, 还可以针对开发商的具体需求, 从科技、人性化、性价比、资金周转等诸多角度出发, 设计出定制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德国制造的孩子》 篇10

2011年, 德国举办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并在此次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的概念。随后, 德国政府、产业界和科研院所不断加大投入精力, 于2013年4月发布了《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 同年12月, 德国又发布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工业4.0成为德国政府确定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由此, “工业4.0”逐步被人们广泛认知。德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强国之一, 迫不及待地加快“工业4.0”战略制定和实施,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实施路径如何?同时, 作为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的中国, 正在实现“中国智造”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制造业有什么积极意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有什么启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二、关于德国工业4.0

(一) 工业4.0的含义

工业1.0起源于18世纪末机械制造设备的引进, 蒸汽革命全面开始, 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工业2.0就是电力时代, 使得工厂生产流水线化、标准化;工业3.0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 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相比前几次工业革命, 工业4.0是在当前成功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工业4.0就是综合运用信息物理系统 (CPS, Cyber Physicial Systems) 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 从而创造物联网和服务, 进而将这种服务模式用于工业领域, 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二) 工业4.0的主要内容

工业4.0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网络、两大主题、三大集成、三大转变、八大计划。

一个网络是指信息网络系统 (CPS) 。该系统强调虚拟和现实的联系和融合, 使用连接、云储存、虚拟网络、内容、社区、个性化将一切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源整合在一起, 从而创造出一个生产高度智能化的智能工厂。

工业4.0包括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两大主题。智能工厂是强调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工厂进行互联, 实现数据互相交换和共享;智能生产侧重于高度自动化、人机互动、智能管理等先进技术运用于生产的全过程。

三大集成是企业在价值链上的横向集成、制造系统网络化的纵向集成及生产过程中的端对端集成。由于不同企业在同一价值链上可能处于不同生产阶段, 价值链上的横向集成就是促使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IT技术相互沟通, 促使不同企业间资源互动, 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以促进不同的企业更好地创造价值, 实现端对端的集成。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之上就需要网络的链接, 从而形成了纵向的制造系统网络化集成。

实施工业4.0可以促进生产分散化转变、产品定制化转变及客户全程参与转变。由于工业4.0高度网络化, 对于某一企业而言规模效应不在必要, 工业生产将由集中向分散化转变。在未来, 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来生产, 甚至全部自动化、个性化制造;同时, 企业生产不再是企业的事情, 而是客户全程参与的互动式的价值创造。

按照德国发布的《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 八大计划是指: (1) 标准化———不同企业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网络建设, 否则就不能进行网络连接; (2) 管理复杂系统———工业4.0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管理系统; (3) 工业宽带体系建设———建立可靠、全面、高品质的工业专用网络; (4) 安全与保障———网络安全是工业4.0的核心; (5) 工作组织和设计———工业4.0对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6) 培训和职业发展———通过建立终身学习计划, 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优秀人才; (7) 监管体系———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8) 资源利用体系———考虑环境制约因素,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 工业4.0的目的与实施意义

综上所述, 德国工业4.0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把产品、机器、资源和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作出一个高度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制造模式。工业4.0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德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德国制造业从单纯的围绕产品生产, 向数据分析与应用基础上的智能模式转变。

三、我国制造业积极借鉴德国工业4.0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当前面临着“前有拦截, 后有追兵”的紧迫状态, 加之已经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因此积极探索德国工业4.0是很有必要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是我国积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必然选择。“两化”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着力点, 是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但我国“两化”的深度融合仍面临一些问题, 如两化融合总体上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 集成协同应用水平仍较低, 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未能有效结合, 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未能充分实现顺畅衔接, 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够, 对市场反应不灵敏, 作用和成效有限。而德国工业4.0高度重视信息化, 能为我国两化融合提供很好的借鉴。

第二, 有利于确保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当前面对经济危机之后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政策, 制造业出现“返巢”的现象, 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 加之德国工业4.0全部智能化的影响, 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根据澎湃新闻网报道, 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共有50家在2013年出现亏损, 而中国排名第一独占16席, 亏损总额达到377亿元。因此, 积极应对德国工业4.0乃至整个欧美的再工业化, 取其所长, 对于确保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具有十分深刻的积极意义。

第三, 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改造。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主创新;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环境污染严重;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面对这些问题, 德国工业4.0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工业4.0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战略选择,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更是走在世界前端。我国积极应对工业4.0对于信息产业发展、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改造。

四、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一) 政府

1. 统筹规划, 加快制定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国家战略在整个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 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同时, 可以预见, 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大趋势, 因此国家要积极应对德国工业4.0, 制订符合国情的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计划。据21世纪经济报道网报道, 目前我国有关部委正在联合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 该规划目的是将我国打造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同时, 面对我国特殊的国情, 我国应该走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行的发展道路, 而非串行的连续道路, 积极探索创新驱动、质量效益高、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的新型工业道路。

2. 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高质量融合

德国工业4.0更加注重网络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国要充分重视信息化发展, 积极推进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而且要重视与其他可以信赖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 提高互联网的使用效率。

3.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高度重视发挥标准化对制造业发展影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抢占国际话语权

标准一旦制定就很难更改, 因此在推进工业智能化、网络化的进程中, 要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 积极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 坚决不能被动接受, 从而使得中国标准在世界使用, 为我国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创造机遇。

4. 运用系统方法, 从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 建立相应的配套系统

制造业发展不是单一的, 是整个系统的共同作用结果。因此, 要重视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运用系统、集成的观点对整个制造业发展体系重新布局。在工业4.0当中, 产学研的高度融合也为我国产学研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5.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制造业的竞争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优秀人才的竞争。目前, 我国制造业缺乏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种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现状, 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换代,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二) 产业层面

1. 要组建跨界的研究小组

德国为推进工业4.0计划落实, 成立了政府、产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在内的“产官学”三位一体的小组。我国在推进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也要成立类似的机构, 其中应该包括自然科学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社会科学学家及企业代表等, 促进产学研的高效融合。

2. 合理安排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结构

首先, 我国现在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要综合运用税收、财政等政策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推进产业升级。比如2014年9月24日, 国务院要求有关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推进产业升级。其次, 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可以发展一批具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最后, 加快产业布局空间调整。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 出现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所以要充分预留产业链的伸展空间, 调整产业结构空间布局。

(三) 企业自身

1. 学习德国严谨理性精神, 重铸企业文化

要从改造国民性的高度来再造中国制造业文化。正如张瑞敏所说:“中国人做事不认真, 不到位, 每天工作欠缺一点, 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严谨理性是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也是其精神文化的焦点和结晶。在中国企业实现“中国智造”的道路上, 更要积极引进德国人这种严谨理性的精神, 打造属于公司独特的制造文化。

2. 注重品牌和质量

从盈利能力和品牌地位来看, 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没有培育出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品牌, 这就要求用长远的眼光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

3. 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德国工业4.0为德国制造业提出了更为复杂的管理要求, 中国也不例外。面对企业内部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等众多生产要素, 企业管理者就要学会使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加强对各生产要素的组织和管理, 促进生产要素的互相协调。

五、结语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 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将人从原来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 颠覆了原有的生产方式, 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工业4.0只不过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扩张和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是欧美再工业化的一部分。回顾历史又不难发现,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后来总结出来。因此, 对于德国工业4.0我国还要高度重视, 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 为我所用, 促进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参考文献

[1]彭瑜.中国制造应走工业2.0、3.0、4.0并行发展的道路[J].世界科学, 2014 (06) .

[2]陈艳敏.我国推动两化融合战略与德国“工业4.0”有机结合[N].中国电子报, 2014-05-30.

[3]王尔德.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2025》的启示[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07-04.

[4]李廉水, 周彩红, 刘军.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上一篇:主体下一篇: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