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成长的捷径

2024-05-26

学生学习、成长的捷径(精选六篇)

学生学习、成长的捷径 篇1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灿烂的光彩。要继承并发扬光大这门古老的艺术, 就必须培养大批的接班人。尤其要重视中学书法 (写字) 教育, 提高整个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希望以此促进中学的书法教育, 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 重视书法, 提倡书法, 能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目前, 中学写字教学很不景气, 有些地方几乎是空白。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中学生对于书法这门国粹的认识非常肤浅。中学生写字普遍不明规矩, 信手涂改, 字迹潦草, 犹如鬼画符的现象比比皆是。连清楚、端正、平稳这些基本要求都做不到, 还谈得上刚劲有力、法度严谨、笔意丰富这些书法艺术吗?因此, 中学书法教育非常重要, 已刻不容缓。

由于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多、课业负担重的现象, 学生很难抽出时间来学习和练习写字。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学生的书写水平, 便是摆在我们专业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从古代四大楷书名字 (欧、颜、柳、赵) 入手, 引导初学者学习书法, 向来是天经地义的老规矩、老传统, 似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实践的结果是:用此法引导学书者, 特别是中学生学习写字, 三年五载, 一事无成。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尽快引导中学生写字入门的捷径呢?从我自身的实践回答是:有。

我一直担任中学美术课教学工作,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多次的摸索、实验, 深切体会到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使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

一钢笔、毛笔同时练习

学生阶段的日常书写工具主要是硬笔 (铅笔、圆珠笔、钢笔) , 如果以毛笔为主、钢笔为辅去训练学生写字, 我觉得本末倒置。因为毛笔作为实用书写工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对中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应是写好钢笔字, 中学生的课业已不容许他们以较慢的正楷书写如作文等作业。有人认为, 如果钢笔字不以毛笔字为基础, 就永远写不好钢笔字。这话不全对, 但有一定的道理。所以, 以毛笔字来提高书写基本功与艺术素质也是不可偏废的。也有人认为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肯定能写好钢笔字, 但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却不能写出好的毛笔字来。此话也有道理, 但我认为如果将毛笔和钢笔书写同时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钢笔书写更容易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有利于毛笔书写时体会写字的方法和要领。

二楷书、行书同时贯穿练习

学书先学楷书, 后习行书, 犹如孩童学步, 先走后跑是一般规律。中学生学习写字, 当然要以楷书为基础。但由于楷书法度森严, 特别是欧、颜、柳、赵四大名家的楷书, 是他们穷尽几十年的工夫所达到的艺术高峰。让经常拿钢笔的中学生学这样的毛笔楷书束缚性大, 不要说写出名家字体的韵味, 就连临摹到字体结构差不多都很难办到, 短短几年时间很难见到成效。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对学习书法兴味索然。与其让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厌烦情绪, 不如换个方法。即让中学生在练习正楷的同时, 也兼练具有行书笔意的楷书和行书, 如赵孟頫、王羲之的楷书, 王宠的小楷, 灵飞经等。这样, 临写与实用性越来越近, 在较短的时间里, 由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对书法的认识加深, 学生的字体会大为改观, 随之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三博采众家, 风格多样

学书法以一家为主、博涉各家是老传统。不过, 个人可以对几种书体有各自的不同爱好, 不要求他们千篇一律。中学生以一家为主更符合时间紧、学习任务重, 宜从一而精的实际, 且更宜奏效。但不能急于求成, 使学生产生追逐名利的思想。我们培养的不是书法家, 而是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选定一种名家碑帖, 持之以恒地临写, 达到烂熟与心的程度, 然后触类旁通, 博采各家之长, 形成自己稳定的书写风格。

四讲练结合, 重在练习

在写字教学中, 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强化学生训练, 引导他们多练巧练。教师要讲解, 但要有针对性, 而且以边讲边示范式的教法为最佳。学生在写字练习中,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并加以巩固, 使学生对自己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而加速提高书写水平。另外, 教师要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 使书法教学对学生具有长期的吸引力。对学习书法具有天赋的学生, 要积极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 在书法教育中, 不能只停留在技法上的教学,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自信心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取, 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只有这样, 书法教学才会卓有成效。以上就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我觉得符合教学实际和时代特点, 利多弊少, 可谓捷径。一孔之见, 敬请行家指教为盼。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捷径 篇2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条捷径

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彦洞小学 龙桂兰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兴趣。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新鲜,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好奇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这就要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窗。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语文不同于数学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因为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所以语文课上,我更多是引导学生多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三个儿子》的阅读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看了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都要向第三个儿子学习他的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为学生能有这样的感触而感到欣慰。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如:学习《风筝》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人物心情的变化,我利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到田野里放了一次风筝,让学生知道课文和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贴近。

学习蚂蚁搬家 初创业者成长的捷径 篇3

孙俊武在西北地区医疗器械展览会上看到一种用于家庭急救的小型制氧器,听着厂家的宣传:现代人如何缺氧,补氧市场存在多么大的空间……孙俊武动了心。这东西投资小,市场大,又是个新鲜玩意,做的人不多,市场空白大,自己为什么不试试?

他花2000多元买了10台这种小型制氧器。但是交完款,把设备提回家,孙俊武却犯起愁来:怎么办?是开店,还是将设备出租?开店,自己哪来开店的钱?出租,租给谁,谁会租?孙俊武发现他买的不是10台小型制氧机,而是10个大秤砣,挂在他脖子上,压得他直不起腰来。

一个开浴房的朋友看不过眼,说:“把你的制氧机搁我那儿吧,我那儿客人多,很多人闲得没事一呆就是半天,我想办法让他们吸吸氧。”两人很快谈好条件,朋友的洗浴中心一共有5个包房,每个里面放两台,3天结一次款,两人三七分成,朋友三,孙俊武七。

西安是中国有名的“水城”,“水城”的意思,不是说他们的水多,河流多,而是指这个地方浴房、浴场开得多,洗浴业发达。自助氧吧新鲜、干净卫生,再加上浴场这种特殊的环境,经过热水折腾的人,大多会有一种缺氧的感觉,这时候吸吸氧,人会感觉非常舒服。而且出入浴房的人,大多经济实力不弱,根本不在乎吸氧的这点开销。孙俊武开设在浴场包房中的“自助氧吧”大受欢迎。顾客每吸一次氧收费10元,多的时候一台机器每天会有十几个人使用,扣除成本和给朋友的分成,第一个月孙俊武就赚了4000多元。

受到启发,孙俊武将他的“自助氧吧”大量打入西安的洗浴业,在浴房浴场开设店中店。

孙俊武赚钱的方式,就是蚂蚁搬家。蚂蚁的力气虽然很大,但单个蚂蚁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一堆蚂蚁聚在一起,就可以做出许多令人瞠目的事情。同理,对于孙俊武来说,每个浴房贡献的收入虽然都是有限的,但是几十个浴房加在一起,收入就非常可观。这就叫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教学反思: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篇4

一、 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西北师范大学赵明仁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是慎思的过程, 是意义生产的过程, 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整合的过程, 更是针对实践活动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每天的专业生活是非常繁忙的, 每天也都会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 每节课后也都不会总是取得预期的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总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 有研究者发现, 卓越的教师总是能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也就是善于反思, 会反思, 坚持教学反思的教师才能在专业上成长得更快。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每一位年轻教师都要有反思的意识, 每上完一节课后, 都应该认真反思自己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 反思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 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 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等等。今后怎样做才能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反思的意识还远远不够, 应该及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笔记录下来, 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长期坚持, 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1. 对教学事件的反思。在每节课上, 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教学事件发生。教学事件是教育教学事实真相的表达, 它能超越时间和概念体系, 说明教育实际中的真实情况。教学事件是突发的、不规则的、个性化的、未经设计的。如, 某节课某学生未带作业, 教师是怎样处理的;某节课某个学生提了一个特殊的问题, 教师是怎样应对的;某节课某学生迟到了, 教师是怎样处理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系列教育事件的组合。每个学生都生存或生活于各种各样的教育事件之中, 每个事件都是个性化的独特境遇, 都是师生间或生生间点对点的教育关系。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 在处理各种教学事件时是没有经验的, 不是每次处理的方法都很恰当, 所以必须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以便于今后再次遇到同类的事件时能够科学、灵活、高效地处理好, 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不断成长。

2. 对教育对象的反思。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 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反思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 不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在课堂上他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自己的观察, 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程度和行为来度量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许多优秀教师都是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 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自己教学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因此, 来自学生方面的反思无疑会增进教师更理性化的教育行为。

3.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教育行为, 还可以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 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这也是一种反思, 是对一个持续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学是教师每天所从事的日常工作, 在日复一日的活动中, 我们往往容易疏于思考, 使鲜活的教育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对日常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考察, 就是要打破原来近乎沉寂的平静, 将所有理所当然的理念悬置起来, 以怀疑、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它, 以积极的心态分析过程与结果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篇5

下面我就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看法。

一、课前反思

这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反思。从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我们有些语文教师热衷购买一些优秀教案,配套教案,当然,这些教学设计确实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我们不能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照搬照抄,以“他思”代替“我思”。二是一些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教学反思。三年前这样教,三年后还是这样教。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应对我们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如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这一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哪些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二、课中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中的反思,主要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关注在课堂教学现场发生的一切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生命,他们不是机器,不会完全按照预定的程序走完四十五分钟,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当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在班上交流借鉴时,却被学生检举系抄袭之作;当你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到“美女蛇的故事”时,突然有学生问你有没有“美男蛇”;当你分析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我”过铁路买橘子的情形时,学生突然问父亲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

这时,我们就要进行课中的反思,以灵活的方式处理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对某些内容和环节做适当的取舍,既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要把握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的思维不游离目标。实践证明,课堂上的有效反思,往往会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三、课后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败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地调控的?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还可以做哪些修改?

学生学习、成长的捷径 篇6

那么如何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呢?经过五年的科学课的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合作是科学教师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的捷径。

一、专业知识是合作的背景

什么叫合作?合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 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深圳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 曾经人们用“深圳速度”来形容中国内地建设速度非常快, 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圳教师, 也必须以“深圳速度”成长起来, 不然就会被淘汰。原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就必须向地理老师请教, 因为非自己原本的专业, 所以在知识的储备和严谨性等方面肯定不如专业教师。有的时候课程的要求不容你花大量的时间看相关的书籍、上网搜索或认真钻研, 另外, 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特别是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来讲, 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反之, 非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或特点也会对地理专业教师的课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带来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新局面。

二、了解学科的特点是合作的前提

科学课程是学科教学的一个新事物, 在教学前期, 必须要了解相关地理教学的特点。从2004年起, 笔者所在的区教育局连续三年暑期对综合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 目的就是为了让科学教师系统了解教材地理知识体系。笔者两年作为主讲教师, 让教师了解到科学课程的地理知识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识, 从学生最熟悉的地球开始到与地球相关大气知识的实际应用,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总体来讲, 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 科学课中的地理知识呈现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过程, 即:图表、文字材料等的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结论相关的知识体系→知识的检验和应用, 特别关注图像的认知与处理。

教师只有了解学科特点才具备学习合作的前提, 不了解学科特点将无异于盲人摸象。

三、合作环节多样性是合作的关键

科学新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虽然没有大纲那样具体、系统, 但它体现的发展性更需要教师通过跨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合作是双赢的, 笔者认为科学科中的地理知识教学应该在备课、听课、评课和反思中多方面的合作, 这样科学教师的成长会更快。

首先, 进行集体备课, 由地理专业的老师对一个学期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让非专业的老师明确课本讲的是什么样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采取哪些教学手段等。有了预备知识, 非专业老师心里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

其次, 非专业教师要虚心地听取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习这些地理知识的, 毕竟“隔科如隔山”。在此过程中非专业老师模仿他人的教材处理方法, 比如教师以地球仪为太阳, 以自己为地球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在公转, 既形象又直观, 但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可以怎么改进?

接下来就是评课, 在此过程中非地理专业老师可以对地理专业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授课教师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在这种合作中不但自己可以进步, 而且可以让非地理专业的教师能够在同样的课型上得到极大的改进。另外, 老师之间也可以个别评课, 但要毫无保留、一针见血。笔者觉得这种交流可以使非专业教师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最后要反思教学, 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 自己首先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性, 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并与专业的教师探讨改进的想法和措施。比如演示影子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粘在黑板上的火柴, 这个活动涉及光的直线传播, 如何给学生讲光的直线传播呢?这又是物理专业的问题, 物理专业老师把自己的想法与地理教学方法相比较、改进、整合, 这样又可以促使地理专业教师的成长。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使自己在非地理知识的教学能够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通过上述的几个过程, 经过笔者学校近五年的实践, 非地理专业的科学教师都能够将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 这无不得益于学校科学科组教师的合作, 它成为非地理专业教师在科学教学上成功的捷径, 也促成了“大家搭台, 好戏连台”的教学新局面。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 而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一个组织若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合作学习, 运用系统思考模式尝试各种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便可强化及扩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并改变整体组织行为, 增进组织的适应及革新能力。”在现代教育教学中, 合作有改善教学系统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促成教师更快专业化的功能。

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与同事进行共同合作。合作可以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 开发教学资源。这成为新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捷径, 这个捷径不仅仅在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方面有效, 而且在其他专业上也是行得通的。

摘要:2004年深圳的课改全面铺开, 其中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了压力,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起来以弥补学科之间的知识不足呢?从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的背景、前提和关键三方面阐述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作,地理,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7 (3) .

上一篇:分层设置下一篇:饲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