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案例的运用方式

2024-05-30

注意案例的运用方式(精选三篇)

注意案例的运用方式 篇1

一、选用案例的基本要求

1. 案例要具有代表性。

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 要使其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运用案例的目的必须明确, 应选择那些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

2. 案例要具有真实性。

围绕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能够使学生做到知识迁移, 让他们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有关雪域高原的真实案例, 那么, 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深入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欲望。其间, 并不需要教师加以过多的评论和分析, 而是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

3. 案例要具有启发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 并非单纯是让学生寻找答案, 而是要注重他们探索的过程。案例要具有启发性, 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如, 在讲解有关“海陆变迁”的内容时, 首先, 教师可用彩图模拟板块运动和大陆漂移现象。然后, 为学生呈现有关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案例。最后, 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现象。通过启发性案例的呈现, 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使其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原则

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体验。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使这一方法的运用效益最大化。如, 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常发生水灾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时, 教师可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 为学生提供有关这条黄金水道历史变迁的案例, 并提出为什么长江中下游会多发水灾, 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水灾发生等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 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间的迁移。案例的内容极为丰富, 学生只有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 才能把握案例的核心内容,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在对“中国人口分布不均, 能否将人口均匀地向西部迁移”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时, 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其间, 教师不应做过多的干涉, 而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材料及时间, 让他们畅所欲言, 适时予以点拨, 启迪他们的思维, 使其实现知识迁移。

3.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是应付考试, 落脚点是将来的应用。”如, 地图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地图。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地图知识后, 教师应当为他们呈现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可以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为外地游客介绍家乡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及其所处的方向、位置等。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 注重教学的互动性。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师生间、学生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 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出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为此, 教师要精心准备案例,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感受及认识等。

2. 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不能只是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案例或是直接给出结论, 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合作探究, 集思广益, 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做到全员参与。

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特长,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如, 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开展辩论比赛, 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取得进步。

运用学生注意力特点调整教学方式 篇2

注意是意识状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多项研究表明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同时注意力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越高,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则是学生上课分心的主要原因。因此,许多研究者想尽办法,期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注意力水平。但是注意力与智力等其他心理特征一样拥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回望各项研究,真正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水平的方法并未诞生。学者们提出的各项训练方法也难以脱离学生自然成长规律这一重大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与其坐以待毙等待学生注意力水平提高,不如顺应学生的天性,从教师自身入手改变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一、化整为零,合理分解课堂时间

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新课改成功地将部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演化成了3:1的时间分配模式,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有研究者已经发现:9~11岁的学生,平均每堂课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1分钟;前10名的优秀学生能保持30分钟;成绩靠后的10名学生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时间分配3:1的授课方式仅仅能使前10名学生受益,而剩下的大多数孩子又将因为教师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而成为“差生”。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大可以将40分钟的课堂进行简单的分解,如40=15+5+15,将一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划分为三个小环节,每一个环节针对一个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中间还有练习或休息的时间。这样一来就能满足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需求,能真正有效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习。针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将课堂分解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如40=10+5+10+5等。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课堂时间分配也需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将40分钟的课堂化整为零,更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多样灵活,巧妙改装趣味游戏

在合理地将“大课堂”分解为若干“小课堂”之后,教师还需针对小学生随意注意(即对新鲜刺激优先做出反应)发展优于有意注意的特点巧妙地改装孩子们喜欢参与的各项课间游戏,以此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如,小学一年级生字词复习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是利用课件制作“摘苹果”“抢红旗”等只需要用到视觉和听觉的小游戏,一旦复习量增大,学生很快疲于参与,且此类集体回答的游戏很难发现部分只看不答的学生。

而在考虑到学生注意力特点之后,我们将仅限于视听感官的课件小游戏改编成了需要下座位走动、大肢体参与的趣味游戏。同样是一年级生字词复习课,我们用“大风吹”代替了“摘苹果”,课前事先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生字卡片,玩游戏时教师发令,如:“吹读翘舌音的字”,所有持有该特征生字的学生都被吹上讲台,双手高举卡片,如果吹对了可以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错了则当小学生被全班教读三遍。因为可以多感官参与,加之有奖有罚,每一个孩子都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参与认字游戏。

三、突出重点,大胆摒弃无用资源

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很多一线教师都感受到了精美课件的无穷魅力。它可以帮教师省下写字的时间,还可以用各种或有趣或搞怪的图像和声音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了各种卡通形象的帮助,多数学生的眼神确实都被牢牢地粘在了课件上,但是课后测验却显示这样的精美课件并没有帮助学生“看到”真正需要学会的知识点。研究发现,小学生注意力不仅持续时间短,还具备转移速度慢、注意范围狭窄等特点。这一特点意味着,小学生一旦被课件上有趣的卡通形象吸引,眼里心里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东西,也很难迅速将注意力再集中到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上。

当我们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时,完全可以直接采用最容易突出重点的方式,整张课件上只需要呈现需要思考的问题或知识点。例如,需要孩子们做选择题或判断对错时,我们只在白背景的课件上依次列出文字题目,要求每一个学生用手指比出选择的序号、用表情表示对错。这样简单的课件减少了学生“浮想联翩”的机会,更因为每一个人的答案教师都看得到,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更高。综上,教师需要在课件制作和甄选多媒体资源时牢记课堂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看似有趣的背景资料也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有时候却严重扰乱了学生的注意焦点,因此教师需要对花哨的课件大胆说不。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深圳,518002)

注意案例的运用方式 篇3

应用写作案例教学法就是将某一类写作文体置于特定的实践中, 再现和描述该文体的写作过程, 并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写作, 通过分析探讨, 将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该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客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分为讲授式和讨论式两类教学方式, 包括精选案例、介绍案例、组织讨论和总结案例四个基本环节。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转变学生的角色意识, 加强写作理论教学, 使案例教学不流于形式, 最终实现应用写作教与学两方面的优质高效。

多年来, 为了切实培养实用性人才, 我们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 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 其中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要精选适合学生的案例

案例教学, 难点在于案例的设计。它必须有较强的目的性, 即案例的设计必须能够达到既定的专业教学目标, 又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 精心设计案例就成为案例分析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在精心选择案例时, 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应用写作课教师应牢记本学科的教学宗旨, 在精心设计教案的同时, 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要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突出出来, 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很自然、明确地掌握本章节的教学内容。

2. 精选内容丰富的典型案例。

“案例型”课型的突出特色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 学生也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和教师的评析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并以此增长社会实践知识, 提高写作实践能力。因此, 为保证上好每一堂案例课, 教师一定要从实践需要出发, 有针对性地编选、设计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

3. 案例设计形式多样化。

案例的编制、设计形式上可以多样, 既可设计单个案例, 又可以采用多个案例。案例教学选择何种形式进行教学, 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与需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但是, 无论编制、设计哪一种类型的案例, 在案例设计上都应注意给学生以体验、感悟的空间。

4. 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

这就要求所选的案例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如果选择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案例, 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就组织不好课堂的讨论;同时, 也可从学生那里征集案例, 要广开思路。

二、多样而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

实施案例教学时, 教师必须尽可能多样而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 尽可能形象地模拟实际应用写作所具有的现场感和材料来源及形式的多样性。否则, 就很容易混同于传统的例文教学和写作练习, 而不能充分体现其形象、生动、全面、灵活的优势。而要充分体现这些优势, 仅仅采用传统的板书, 抑或用先进一些的投影、幻灯、录像、录音, 似乎都显得呆板而拖沓。要解决这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借助计算机技术, 实行多媒体教学。这是因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起主导作用, 学生虽是学习的主体, 但处于被动和接受教育的客体地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则可以使在课堂实施的实际写作模拟教学的可控度、有效度及现场感大大加强, 能更进一步地接近把实际写作搬进课堂。教师把学生推向台前, 自己站在幕后, 更多地处于合作者和协作者的地位, 让学生处在接受教师现场指导, 进入主动学习的理想状态。比如, 教师在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写作目的和满足读者要求时, 就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内容相同的文稿, 甚至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临时对已备文稿随机调整和修改, 马上有针对性地展示给学生;也可以把案例和答案做成CAI课件或选取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录下来, 作为案例电化教学片放给学生看。

三、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条件

和一般写作相比, 应用文教学特别重视应用和写作实践, 特别重视写作经验的获得与积累。但是, 其难点也在此。因为学校的教室毕竟不是工作的岗位, 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两者的距离, 教师应当有所作为。应用文教学应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前提和导向, 要变纯粹的课堂写作行为为社会的或准社会的写作行为。应用文写作中的许多内容, 学生往往较少接触, 感到陌生, 教师应通过再现应用文的运用环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 使学生的写作角色意识逐渐转换和强化, 自觉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各种写作环境。比如讲司法文书时, 可将课堂设置成“审判庭”, 由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 通过审理一个典型案件, 让学生学会写起诉书、答辩状、上诉状、判决书等一系列司法文书。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 能够对应用文的基础知识用心领会, 并切实感受到应用文的实用性, 从而激发持久的学习动机, 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如此, 学生身在学校, 却已提前进入职业角色, 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缺少实践环节, 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不可少。除了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模拟的写作环境,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变封闭式的模仿为开放式的实际操作, 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环境, 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的不足。比如, 教师可以带文秘专业的学生到当地政府机关, 了解现行的各种公文的具体写法;也可以带学生深入企业, 了解他们的工作、经营情况, 以及发展趋势, 开展社会调查, 进行市场预测, 写出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加强操作的实用性, 学校可以和有关单位协调, 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 锻炼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 调查报告、合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文种的学习, 教师可与学校合作单位或就业“订单企业”联手, 增加学生联系社会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操作,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会大大提高, 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将知识内化为一种职业能力。

如果因组织学生参加具体写作活动工作量太大难以普遍实施, 也可组织学生讨论人们关注的新闻热点, 让他们据此写出面向现实的文章。

四、减少命题作文的比例

在写作练习中, 教师要尽量减少命题作文的比例, 选择更有实战气氛的命题方式, 如介绍某一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要求学生在不同阶段写出不同需求的文章。同一件事, 既可写成文件、总结、讲话稿, 又可以写成信息、消息、调查报告、通讯, 甚至写成文艺类作品。这种“一题多做”的写法, 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要求学生体味其中的细微差别, 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好处。

比如:2004年春天, 某村8户农民, 承包土地70亩, 因粮食价格下跌、早稻销路不畅等原因, 不愿种早稻。村党支部发现此情况后, 一面向乡政府报告, 一面做8户农民的疏通工作。经乡、村干部的努力, 8户农民改变了原有的想法, 积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去, 全村做到了不荒一亩田。

根据以上材料, 写出下列六种类型的文章:

1. 广播稿 (供本地广播站用) ;

2. 新闻稿 (供市级报纸用) ;

3. 信息 (让乡政府了解情况) ;

4. 政府文件 (防止各地发生类似情况) ;

5. 专题工作总结 (乡政府春耕工作总结中的一节) ;

6. 讲话稿 (乡政府春耕总结大会上乡长讲话的一节) 。此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起初学生分不清各类文章

的差别。在讨论中, 笔者提示:做这道题首先要确定写作时间的先后, 可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写成信息、政府文件及广播稿、新闻稿, 时间从当年3月到5月;其次要注意写作人称, 即以谁的身份说话绝不能搞错。经过这样的剖析, 学生做这道题就顺利多了。学生普通反映, 这一类作业对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五、要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最终以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水平的高低。考试的内容往往是孤立的, 缺乏生活真实性的问题, 结果只能让学生机械记忆书本知识;考完以后, 所学知识如同过眼云烟, 更谈不上对其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了。为了确保职业角色的培养和实现, 应用文教学的评估体系不能故步自封, 也应有所创新。我们要树立全新的、科学的评价观, 即通过多种渠道, 采取多种形式, 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评估体系的实质, 就是全面评价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

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综合来说, 是对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1) 学习、实践的态度:是否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善于合作等EQ因素; (2) 任务的完成:任务难度、工作量、技巧运用、研究方法、学习效率等IQ因素; (3) 学习、实践的成果:格式规范与否、创新性、进步程度等。评价重在能力, 重在素质的培养。这样, 评价手段从单纯的重结果转向既重结果, 又重过程;既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 又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 教师必须具备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估的意识和能力, 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各种表现, 并及时做好记录, 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学运用中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我们还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不断地解决新问题。唯其如此, 高职院校毕业生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高职应用文教学才能体现它存在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华, 任雪浩.“大学生应用写作案例分析课”教学模式探索[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2]孙莉.“案例型”课型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 2006.9.

上一篇: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下一篇:以公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