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2022-11-06

第一篇: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推荐

使用方法:

1、考虑到所收图书不少是名著或畅销书,有多种译本,曾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内容大同小异,选择何种版本不甚影响对其中营养或者说是“药性”的吸收,为避免替出版商做广告之嫌,也为了读者找书方便,本书目只列原著者,不列译者和出版社,广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版本。

2、为扩大读者选书余地,本书目的开列采取宜多不宜少的原则,每一类中的各书作用大体相当,具体使用时可根据精力、时间、条件自由挑选,不必全部读完。这些书籍的作用的确定,是根据图书馆员的自身体验和开展阅读疗法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所得,适用于大部分人,但不能保证不会给个别读者带来不适或副作用,因此无论是图书馆推荐给读者阅读,还是读者自选阅读,若发现对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均宜随时停止阅读或换书阅读。广大读者在读书时,如发现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的书籍,亦欢迎推荐给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电子信箱是:shujiandao@gmail.com。

一、综合性预防书目

书名 作者/编者

1.《菜根谭》 洪应明

2.《苏东坡传》 林语堂

3.《美好的人生》 [美] 戴尔·卡耐基

4.《快乐的人生》 [美]戴尔·卡耐基

5.《哲学的慰藉》 [英] 阿兰·德波顿

6.《最后的演讲》 [美]兰迪·鲍许;杰弗里·让斯罗

7.《相约星期二》 [美] 米奇·阿尔博姆

8.《幸福之路》 [英]伯特兰·罗素

9.《心灵鸡汤》 [美] 杰克·坎菲尔,马克·维克多·汉森

10.《一杯安慰》 [美] 考琳·塞尔

11.《生命的重建》 [美] 露易斯·海

12.《自己拯救自己》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13.《幸福的方法》 [美]泰勒·本-沙哈尔

14.《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美] 戴维·伯恩斯

15.《读书疗法——女性生活各阶[美]南希·派斯克,贝弗利·韦斯特

段的读书指南》

16.《芒果街上的小屋》 [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17.《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

18.《心灵密码》 毕淑敏

19.《阅读疗法》 王波

20.《地下铁》 几米 21.《大家都有病》 朱德庸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对症书目

[一]减轻求学焦虑的书

书名 作者/编者 1.《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2.《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 3.《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 [日]多湖辉 4.《拖延心理学 :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美]简·博克,莱诺拉·袁 作用

树立自信,开发潜能 了解自己,开发潜能 增强自信心 战胜拖延的毛病 宣战 》

5.《把信送给加西亚》 6.《47楼万岁》 7.《围城》 8.《长恨歌》

[二]超越困境、激励志向的书 书名

1.《汪洋中的一条船》 2.《极限人生》 3.《我与地坛》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约翰•克里斯多夫》 7.《人生不设限》 8.《士兵突击》 9.《阿甘正传》 10.《老人与海》 11.《鲁宾逊漂流记》 12.《花逝》

[三]克服交际困难的书 书名

1.《人性的弱点》 2.《人性的优点》 3.《自卑与超越》 4.《我把青春献给你》

[四]认识和享受孤独、寂寞的书书名

1.《让寂寞来,让寂寞走》 2.《孤独六讲》

3.《孤独者的心灵漫步》 4.《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做事主动,坚定信心 孔庆东 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

钱钟书 学习幽默,吸取教训 王安忆

吸取教训

作者/编者 作用

郑丰喜 激励残障同学 朱彦夫 激励残障同学 史铁生

激励残障同学 [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 激励残障同学 [美] 海伦·凯勒 激励残障同学 [美]罗曼·罗兰

激励残障同学 [澳大利亚]力克·胡哲 激励残障同学

兰晓龙

激励资质一般的同学

[美] 温斯顿·葛鲁姆 激励资质一般的同学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激励身处逆境的同学

[英] 丹尼尔·笛福著 激励身处逆境的同学

[日]渡边淳一 激励女同学

作者/编者 作用 [美]戴尔·卡耐基 认识人性 [美]戴尔·卡耐基 认识人性 [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超越自卑 冯小刚 学习交友之道

作者/编者 作用 吴九箴 认识寂寞 蒋勋 认识孤独 张艾君 摆脱孤独 于海英 走出失意

6.《星空》

[五]令人流泪减压、平静心态的书 1.《平凡的世界》 2.《活着》

3.《许三观卖血记》 4.《东京塔》

5.《现在很想见你》

几米

路遥 余华 余华

[日]利利·弗兰克 [日]市川拓司

在寂寞中认识自我 为生活感动 为命运感动 为命运感动 为母亲感动 为妻子感动

[六]减轻抑郁症的书 书名 作者/编者 1.《我的十年抑郁奋斗史》 冷馨儿2.《我的抑郁症》 [美]斯瓦多 3.《与快乐牵手——让抑郁的心阳光起秋薇 来》

4.《抗抑郁处方——当抑郁症遇上韦小许添盛,王季庆 宝》

5.《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美] 戴维·伯恩斯 [七]认识爱情、减轻恋爱苦恼的书 书名 作者 1.《爱的艺术》 [美] 艾·弗洛姆 2.《像邦妮一样爱你》 柏邦妮 3.《放下。爱》 素黑 4.《恋爱中的女人》 [英] D·H·劳伦斯 5.《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法]罗兰·巴特6.《你们我们他们》 几米 7.《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 [或《理智与情感》] 8.《水仙已乘鲤鱼去》 张悦然

作用

学习抗抑郁经验 学习抗抑郁经验 缓解抑郁症 从小说人物身上找良方

认识抑郁,自我疗治 作用

认识爱,学习爱 认识恋爱 认识恋爱 认识恋爱 感悟恋爱 感悟恋爱 端正恋爱态度

9.《简•爱》

10.《千江有水千江月》 1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神雕侠侣》 13.《飘》

14.《了不起的盖茨比》 15.《霍乱时期的爱情》 16.《失恋33天》 17.《蝴蝶梦》 18.《荆棘鸟》

让无人恋者共鸣、释怀

[英]勃朗特 让无人恋者共鸣、鼓

萧丽红 让朦胧爱者共鸣、释

怀

[奥]茨威格 让单恋者共鸣、释怀 金庸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米歇尔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美]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哥伦比亚] 加·马尔克斯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鲍鲸鲸 让失恋者共鸣、释怀 [英] 达夫妮·杜穆里埃 爱情有风险,入戏须

谨慎

[澳大利亚] 考琳·麦卡洛 爱情有风险,入戏须

谨慎

20.《爱情故事》 21.《手札情缘》

[美]埃里奇•西格尔

[美]尼古拉斯·斯帕克斯 相信真爱 相信真爱

[八]克服求职恐惧、减轻就业压力、树立创业信心的书 书名 1.《人人都能成功》 2.《奋斗》 3.《杜拉拉升职记》 4.《沧浪之水》 5.《谁动了我的奶酪》 6.《创业圣经》 7.《女性创业》

8.《创业者的赚钱系统》9.《一分钟管理人》 10.《创业管理》 11.《永不言败》 12.《基业长青》 13.《杰克·韦尔奇自传》14.《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编者 作用

[美]拿破仑﹒希尔 树立信心,开发潜能 石康 感性地认识创业的艰辛

李可 感性地认识公司生

存法则

阎真 感性地认识仕途生

存法则

[美] 斯宾塞·约翰逊 学会适应变化 [日]大前研一 学习创业 [美] 坎迪达·布拉什 学习创业 [美] D. C. 科多瓦, 卡罗尔·戴萨学习创业 特

[美]肯·布兰佳,斯宾塞·约学习管理 翰逊 李时椿 学习管理 俞敏洪 志在成功 [美]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志在成功 勒斯

[美] 杰克·韦尔奇 志在成功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志在创新

第二篇: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节措施

情绪捆扰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3、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持久的一种情绪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过早“看破红尘”,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

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情绪调节控制的方法及对策 1. 正确认识自我,包括心理方面,如气质,性格,智力,兴趣爱好等,是情绪调节与控制的基础。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心理学认为,自我指对自己存在的观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对自我有一个充分,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自我情绪的有效控制和调整。如气质属于急躁类型的大学生,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针对性地去暗示或控制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对我做的事很有利,就是能控制一点就会有很大的益处。

2. 正确地对不良情绪进行归因,即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要从自己本身出发找原因,又要从周边环境的客观世界中寻找原因。如较内向的大学生由于内省较深,比较敏感,对于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内向的学生却能引起他的不必要的猜疑、沉思。情绪的不良是不是由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缺少的原因,缺少社会交往阅历等等。如自己是不是总是的父母家人或他人的保护包办之下,去面对困难,而导致现在手无足错,情绪低落。客观方面找原因就是考虑是周遍的环境条件,如天气,气候,自然地形,社会文化等因素,都是我们每个人无法控制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面对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为它而忧伤,烦恼。只要能正视现实,充分地利用客观现实积极的一面,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妥善地,合理地处理好现实的困难挫折。

3. 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大学生不要总为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相反,要经常想到自己是幸福而充足的,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这些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这样,便能增强自信心,驱除自卑感,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增加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4. 转移调节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这时,如果另找一些新颖的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因此,当

某种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致于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问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采取行动,也是转移注意力、驱散烦恼的一种有效的精神疗法。一旦出现烦恼情绪的征兆,便激励自己多做有意思的工作学习、劳动或娱乐,把时间表尽可能排得满一些、紧凑些,或者为别人做事,不仅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 5. 换位思考法 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平衡。例如,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告诉自己 “破财免灾”、“就当是交学费”、“坏运很快就会过去”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6. 行为补偿法 即把某些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它具有修复和补偿功能。倘若其貌不扬,便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科研上,从事业的成就中求得补偿,保持心理平衡。有的同学在情绪压抑时,喜欢到外面走走,或踏青、或赏景,这也不失为一个简便有效的调节方法。大自然的风光,能够旷达胸怀,欢娱身心,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 7. 宣泄不良情绪 利用情绪表达适当宣泄;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咨询法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情绪处在压抑状态时,应该允许有节制的发泄,即使是畅快的哭一场,也是有利于调节机体平衡的。如能把闷在心里的苦恼倾吐出来,求得别人的疏导和指点,往往更能使矛盾迎刃而解。咨询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教师、好友等。如果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咨询当然更好。

第三篇: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所谓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而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甚剧烈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心理不适。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入学后的大学生,心理上呈现“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面对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变化,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出现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如:生活要自己料理、每天宿舍——教室——饭堂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以及大学学习上自主性强的特点等,都易使一些大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应。

2.恋爱与性方面引起的情感激荡 大学生正处于异性相吸的灼热阶段,对性问题特别敏感,他们喜欢与异性交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是,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恋爱的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地坠入爱河,而又没有确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的朝三暮四,出现三角恋、四角恋;还有单恋、失恋、胁迫恋爱在同学中也屡见不鲜。 在性心理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对于性知识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出现性知识偏差;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应,出现性焦虑、性恐惧;对性欲、性冲动存在不安,感到性压抑。

3.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疑惧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这一切将导致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再加上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闭锁心理,把自己真正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人交往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以至于有些同学干脆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由于一方面要求开放自我,还我真实,另一方面却又表现为文饰,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和自卑感。

4. 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 自我意识的增强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这种愿望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强。许多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种场合、这种活动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希望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得他们的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大学生毕竟是从学校到学校,不免患有一种“社会经验缺乏症”。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所谓“自我实现”,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尽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对待,总感怀才不遇;有些人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只看到别人身上缺点,却不正视自己的不足,一味地用美好的形容词虚饰自己,理想主义地要求别人,现实主义地要求自己,形成了对自己过分美好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见到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好评,而自己却相形见绌,就埋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甚至认为老师、同学有自己过不去,因而感到压抑。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若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调节或得到外界的帮助,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的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所以我们都应关心自己或别人的心理健康,学会分析和洞察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活动,如果你自己或你身边的人出现学习困难、交往不顺、遭遇挫折、情绪低落等状况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或进行自我调适,或找他人排解,或到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咨询,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第四篇: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误区分析

郭秋生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对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而言,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下面列举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几个心理误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一、攀比从众、缺乏规划的急功近利心理

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和机遇都不尽相同,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有的学生虚荣心较强,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在求职过程中,忽视自身特长,盲目攀比,特别是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好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一定不能比他(她)们差。因而挑来选去,造成许多同学迟迟不愿签约,甚至到毕业离校时工作单位还没能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不少同学职业规划不够细致,受社会环境和所谓潮流影响,一味追捧热门,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收入工作,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在得到眼前利益和短暂满意的同时,忽视了长远的职业发展。

例如,某单位来学校招聘,第一次应试的学生寥寥无几。同样的单位,招聘同样的岗位人才,同样的福利待遇,第二次来招聘时却门庭若市,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在作祟。存在从众心理的学生缺乏判断力,认为多数人喜欢的工作就一定是好工作,如果大家都不想去的,那就一定是不好的工作。这是一种缺乏主见和自信心的表现,这样的学生对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甚明白。有的即使明了,看到其他人的行动后就会放弃自己的初衷,跟在别人后面跑。这样一来,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盲目选择工作,结果自然不会对工作满意。

二、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心理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是与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因此,有的大学毕业生理所当然地认为,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以后的生活。这样的求职心理使得部分大学毕业生还幻想着去机关、事业单位等条件优越的单位就业,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更不想去自主创业。

例如,有的大学生找到一个服务性的工作,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工作岗位、待遇都比较满意,但仍迟迟不能决定是否与用人单位签协议。问原因,是考虑到这个岗位是吃“青春饭”的,几年之后,自己年龄大了不适合这个岗位的时候还要找工作,这种想法阻碍了许多学生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虽然现在的学生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就业从过去“包分配”到现在“双向选择”的现实,但在思想上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一次就业决定终身的错误观念。过分看重第一次就业的重要性,总想找到一个稳定的,能工作一辈子的岗位。其实,在现今这个人才流动的社会,有几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呢?在每一个岗位上面都有管理岗位,只要努力工作,不断积累工作和管理经验,在吃不了“青春饭”的时候,自然会转向管理岗位。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到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发展,哪怕原单位让你干一辈子,你可能都不愿意了。

三、一味强调专业对口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各类高职院校,但本质都是素质教育。部分大学毕业生片面地理解专业涵义,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极端看重“专业对口”,认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就等于白念了,导致与许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其实,大学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内容。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如果还像过去那样过多地强调“专业对口”,不仅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还会制约对新的服务领域的开拓。因此,大学毕业生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四、犹豫观望、徘徊不前的患得患失心理

成功的职业选择往往取决于对机遇的把握,错过机遇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用人单位来招聘时,有一些同学总认为前面的就业单位不好,后面还会有比这更好的。因此,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该拍板的不敢拍板,患得患失,结果走出校门时工作还没着落。有的学生手握几家就业单位的offer,却占着岗位持续观望,不但容易导致错失良职,还会降低其他求职者的机会。

五、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只顾眼前利益,过分看重单位

目前的效益、工资水平、奖金、假期、工作强度等,而对其发展前景、培训条件、升职空间极少问津,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考虑不够充分。这种急功近利的求职心态,很让用人单位反感。

六、严重的依赖心理

有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还缺乏正确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时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主见,见异思迁,反复无常。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策,更多地依赖父母、老师、朋友的建议进行取舍,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带上亲威朋友,将自己的命运交与家长或朋友驾驭。大学毕业生的依赖心理还表现在求职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联系,一味等靠学校、家长推荐工作,从而使自己的就业面过窄,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

七、怯于竞争、听天由命的低就保守心理

还有部分同学缺乏竞争意识,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能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有的坐在家里,等待机会上门;有的同学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到了快毕业时草草找个“婆家”把自己“嫁”出去,对单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有的用人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糊里糊涂签订,结果产生上当受骗之感,后悔莫及。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抉择,这将是他们成功就业、顺利走向社会的一个关口。因此,求职择业过程中,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主动迎接社会的挑战与竞争,实现顺利就业。

第五篇:“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据专门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90”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尤其是抗压能力,明显不足。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有

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的则只有9.4%。另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们,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QQ及MSN等方式,而传统的聚会、信件等沟通方式则不受青睐。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4% 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人际交往障碍,这一点可能是“90”后大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关爱中长大,加之现在人们普遍的沟通减少,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的直接接触和磨合经历。但他们从五湖四海聚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宿舍时不免产生一些列的摩擦。而这些摩擦很有可能给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有些很还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惧,如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等。

2、孤独感和自卑感,由于从以往熟悉的环境转换到陌生的环境,远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和朋友,新生们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许多新生在入学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但在大学校园里发现自己原来很普通,这一落差是他们感到非常失落,进而产生强烈的自卑。

3、情感问题,“90”后一代对于早恋的问题显然更加开化,在调查中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有接近10%的学生则谈过多次。虽然他们的感情经历看起来更加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为情所困。感情是其在大学意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出现波动很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小的伤害。

4、就业焦虑,人们认为“90”后似乎没有什么责任感,实际上他们的责任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在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责任” 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而他们入学之际正逢大学扩招一代毕业及金融危机,造成大学生的就业率下滑,加之许多新生的人生目标尚不明确,无形中增加了新生们的就业焦虑感。

上一篇:大学生搞笑的小品剧本下一篇:大学入学生会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