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2-11-20

一、标准化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否取决于人、机、料、法、环、测, 即“5M1E”工程。其中的法就是环境监测规范、规程和标准。所谓标准, 就是一种特殊的文件, 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而制定的, 它来自实践, 反过来又为发展生产服务。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准确度, 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就必须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 认真执行各类先进标准、规范和规程, 依法办事, 逐步实现环境监测的标准化。环境监测标准化也可理解为向既定的标准和目标靠拢的过程, 标准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的质量。

二、环境监测中的标准化

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布点、采样、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环节。要求从布点到取得数据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监测工作必须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方法、要求, 依照一定的程序, 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技术上的规范化管理。由此可知, 环境监测的标准化包括硬件的标准化和软件的标准化。

1. 环境监测硬件的标准化

环境监测的硬件主要有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化学药品。

(1) 实验室达标

为了使实验室达标, 必须下大力气对化验室加强管理和整顿。整顿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监测工作的要求, 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达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实验室布局要合理, 便于工作, 既要使仪器设备的放置避免有害气体及化学试剂的腐蚀, 又要保证监测项目之间不能互相干扰而影响测定结果; (2)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尤其天平室要做到防尘、防潮、防振; (3) 化学药品的放置和保管要符合安全管理的规定, 高压气瓶要分类放置, 避免曝晒和强烈振动; (4) 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致造成社会公害和第二次环境污染。

(2) 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的标准化

环境监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要及时更新, 同时要贴好三种状态标识符号, 以避免误用。关于计量器具, 《计量法》对其实行强制性检定做出了明确规定。只有通过计量检定, 使用获得计量检定合格证书的仪器, 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测量规范或方法测得的监测数据才是有效的, 才能为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为环境管理和国家经济建设、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 在强化检定法制性的同时, 对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 为达到同意量值的目的, 应以标准为主, 校准在量值溯源中的地位已逐步确立。

(3) 化学药品的纯度要达到要求

化学药品根据其纯度分为优级纯、化学纯、分析纯和试验纯。若没有特别说明, 环境监测中所用的化学药品至少是分析纯。如果药品纯度达不到要求, 监测准确度就难以保证。

2. 环境监测软件的标准化

环境监测软件包括技术资料、人员素质、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中的各类标准。

(1) 技术资料的标准化

(1) 计量单位的法定化: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SI单位和非SI单位。SI单位包括7个SI基本单位、21个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一些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和20个SI单位的倍数单位, 非SI单位有16个, 也属于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环境监测中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杜绝非法定计量单位出现。

(2) 各种表格的标准化:环境监测中各类原始资料和报告中用到的各种表格要按正规的表格形式去填写或打印。

(3) 监测数据处理的标准化:环境监测数据的取舍、修约和有效数字的运算都必须按规定的要求去进行。

(4) 报告的标准化:环境监测的各类报告, 包括水质报告、大气报告、噪声报告等, 都要有同意的格式, 并且有三级人员即审批人、审核人和分析人员的签字或盖章。

(5)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首先, 存档的各类资料要齐全, 主要包括原始资料、报告、检定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仪器设备台帐、固定资产登记、职工培训、计量器具周检台帐等;其次, 要按照规定的各类资料的保管范围和保管期去保存各类资料;最后就是要有专人负责, 且保密。

(2) 人员素质要达标: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持有计量证和项目操作证才能持证上岗。另外, 还定期参加各级业务培训, 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3)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 尤其是通过计量认证, 出具具有法律效力数据的环境监测单位, 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有如下七个方面的内容: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环境保证、仪器设备保证、监测人员技术素质保证、执行标准化、质量事故处理保证、质量申诉处理保证。

(4) 标准要达标

监测工作离不开标准, 判断环境的质量状况里不开环境质量标准。标准、规范、规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准则, 是规范监测工作, 减少监测工作随意性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环境监测所涉及的标准有以下三种:

(1) 环境质量标准:它是以保护人群健康, 促进良性循环为目标而规定的各类环境中有害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容许浓度。在环境监测中, 环境质量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的依据和尺度。如《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等。

(2) 污染物排放标准:它是为实现国家或地方环境目标, 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进行控制所规定的允许排放水平。在环境监测中, 它是检查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的标尺和依据。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3) 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它是在制定各类标准时, 对必须统一的一些原则、方法、名词术语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在环境监测中, 主要是指布点、采样、监测、数据处理的标准、规范、方法、规定等。

综上所述, 标准贯彻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始终, 并且在环境监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标准到实现标准化, 是一个“宣标、执标、达标”的过程, 其中每一步都要科学、严谨地去对待, 只有这样, 环境监测才能实现标准化, 出具数据才能准确化。

摘要:环境监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监测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标准化

上一篇:对加快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下一篇:中央空调系统变流量节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