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0例护理分析

2022-09-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并发症,患者病情进展快,需要给予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否则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使用、患者肠胃功能、营养、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引发糖、脂肪代谢紊乱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破坏,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近年来,该院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治疗期间, 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该研究选择该院于2013年11月— 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分组试验, 探讨了其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1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两组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对照组自愿放弃优质护理模式体验,观察组自愿接受优质护理模式体验。

入院后两组患者立即给予血电解质、血气等检查和体格分析,尿糖、酮体呈强阳性,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相符,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 (7.45±2.94)岁 ,病程3~16个月 ,平均病程 (6.14±3.26) 月,病因:5例胃肠道功能紊乱,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 10例停用胰岛素 ,7例停服口服降糖药 。 观察组 ,男性18例 ,女性17例 ,年龄3~10岁 ,平均年龄 (7.21±2.67) 岁,病程4~15个月,平均病程(6.54±3.39)月,病因:6例胃肠道功能紊乱,1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9例停用胰岛素,8例停服口服降糖药。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儿急救治疗方法相同 ,具体为: 0.4 U胰岛素+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 L,通过静脉通道,利用输液泵均匀泵入,速度1 m L/min,根据患儿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同时,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酸中毒严重者,增加适量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入,定时检测p H值,>7.2时,立即停止碳酸氢钠溶液输入[2]。 监测至血糖水平<16.8 mmol/L,在输液中加入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有血糖检测、生命体征监测、日常护理等,不作详述。 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生命体征监测。 患儿需给予24 h心电监护,同时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尿量等。 此外,应注意患儿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气味变化, 患儿神志清醒后,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3]。

2监测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每隔0.5~1 h监测患儿血糖1次,发现血糖水平过低时 ,应及时增加5%葡萄糖注射液输入。

3心理护理。 患儿神志清醒后,护理人员要以关怀和关爱的态度,给予患儿心理疏导,若患儿认知能力较差,可用转移注意力方法,调节患儿情绪,如读书、听儿歌等,避免患儿哭闹影响治疗。 当患儿拒绝治疗或抵抗治疗行为时,护理人员要协同家长劝服,引导患儿服从治疗,并逐渐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4饮食干预。 住院期间,患儿饮食要更加严格进行限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血糖水平、血脂情况、发育情况、 营养状况等综合分析, 为患儿制定每周饮食计划,患儿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时,及时调整饮食安排。

5健康教育。 由护理人员统一为同病房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每周1~2次,健康教育内容:糖尿病、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用药、儿童营养需求、糖尿病饮食、体育锻炼需求、日常生活禁忌等。

6防感染干预。 患儿意识不清醒时,要2 h为其翻身1次,并进行肢体按摩,防止压疮形成。 同时,每日为患儿擦洗身体,更换干净的衣物。 每日做好会阴清洁, 口腔护理等。 需要使用尿不湿的患儿要在小便、 大便后,立即更换尿不湿,并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患儿会阴部,并立即擦干。 若患儿留置导尿管,应注意每日2~3次使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并观察尿液量、色、澄清度等,发现尿液浑浊等异常,立即取样做细菌培养。

1.2.3调查方法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值(0~ 100)分,分为护理效果 、服务态度 、操作水平 、技术能力四个部分,各25分。 由护理人员将调查发放给两组患儿家属,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每位患儿2位家属参与调查),并指导家属填写调查表。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36份,其中对照组66份,观察组70份,由护理人员统计分数,并作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和出院时血糖指标变化。 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分数≥90)、满意(80<分数<90)、一般(60<分数<80)、不满意(分数<60)4个项目,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样本数×10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20. 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25.67±3.97) mmol/L,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25.67±3.97)mmol/L,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9.18±2.17)mmol/L,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7.27±3.41)mmol/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13例,满意20例,一般2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94.29%(33/35);对照组,非常满意3例 , 满意16例 , 一般11例 , 不满意5例 , 满意度为54.280%(19/3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预后效果良好。

3 讨论

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而言,受各类因素影响,易发生高血糖症、胰高血糖素症等,并引发酮症酸中毒,因而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相对较高。 在酮症酸中毒的急救及常规治疗中, 护理干预效果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 该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同样治疗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患儿血糖控制及改善效果更好, 而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患儿的血糖虽然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但差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优质护理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 赵秀珍等所作相关研究也发现,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效果影响较大,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血糖控制效果,与该研究相符[4]。

同时,该研究也发现,患儿及家属对优质护理较为认同和满意,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优质护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 在实施优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和血糖监测,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第二,注意健康教育,要告知家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口渴、呕吐、尿多、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等特征,从而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第三,注意感染防护,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高于健康者,开始预防性干预[5]。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酮症酸中毒症状,同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在该院接受急救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4.29%(33/35);对照组满意度为54.280%(19/3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酮症酸中毒症状,同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关键词: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措施,急救

上一篇:藏族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下一篇:谈中职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