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菲律宾的关系

2022-09-09

第一篇:中国同菲律宾的关系

菲律宾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专访】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

http://【专访】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

中国和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两国的经济贸易

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世纪两国就有通商往来。十五

世纪,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又名三宝)曾率领船队到访过

菲律宾群岛,棉兰老岛的三宝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十

六世纪,两国间商船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菲出口生丝、绸

缎、铜器、瓷器和粮食等;从菲进口墨西哥银元、珍珠、贝

壳和椰子等。到1948年,两国直接贸易额已达2,500万美元,

经香港转口约502万美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中菲两国的直接贸易受到严重影

响,直到1972年才得以恢复。两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保持了

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

展,中菲经贸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期

节目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于世忠参赞阁下,请他就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贸关系和有关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关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一、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贸关系

南博网:于参赞,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专访。

于世忠:我也很高兴有机会来到我们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官方网站,就中菲之间的经贸关系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

南博网:首先,要向于参赞请教的问题是,中菲两国近年来的贸易往来情况怎么样?

于世忠:好的。中菲贸易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2000年中菲双边贸易额为31.42亿美元,2001年为35.65亿美元。2002年发展到 52.59亿美元,2003年发展更为迅速,达到了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8%。今年前三个季度,双边贸易额接近100亿美元,到年底可望达到130亿美元,在东盟国家中,可望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之后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菲贸易结构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对菲出口消费类工业品和食品逐渐增多;而菲律宾则是由工业品取代资源产品,占据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份额。目前,中国对菲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纺织品及服装、煤、钢材、鞋类、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从菲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香蕉、成品油等。

南博网:看来,中菲两国的贸易前景远大。您能介绍一下中菲双边的投资情况吗?

于世忠:近年来中菲双边投资发展很快,2003年菲在华投资2.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8.3%。中国对菲投资2003年500万美元。截止到2003年底,菲律宾在华投资总额达到16亿美元,中国在菲投资总额达到6亿美元左右(包括菲北铁项目4亿美元优惠贷款和1亿美元农业优惠贷款等)。中国对菲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铁路、农田灌溉、渔港建设等,资源开发项目少,私有企业在菲投

资少,短平快特点没有发挥,消费品市场没有占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对拉动中国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开发中国需要的资源产品,促进菲对中国出口的作用小。

南博网:您能为我们列举一些中国在菲律宾投资的具体例子吗?

于世忠:好的。近年来,为促进中菲经贸合作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菲投资的力度,并初显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正在实施和探讨一些大项目。中国机械设备(集团)公司利用4亿美元优惠贷款承建的菲北吕宋铁路第一期第一段32公里项目已于2004年2月26日签署贷款协议,即将开工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利用优惠贷款承担的菲南吕宋铁路改造和新建项目已于2003年11月15日签署备忘录;哈电集团和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同菲国家石油公司于2004年3月4日签署在菲依沙拜拉省承建5万千瓦坑口电站项目备忘录。此外,还在积极探讨其他合作项目。在农业合作方面,中国提供500万美元援建的中菲农业技术中心于2003年3月落成并交付使用,现有9名中方农业专家同菲方专家一起工作,传授中国的农业技术和介绍中国的农业机械设备。中国工程和农业机械进出口公司同菲农业部执行的1亿美元中国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菲律宾农村水利灌溉、码头扩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等建设正在实施。

南博网:通过您的详细介绍,我们对中菲两国的贸易概况和双边的投资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那于参赞您认为中菲两国的经济是否有互补性?

于世忠:我认为,中菲两国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发展潜力。菲律宾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鱼、虾、热带水果、椰子油、加工食品、木制品、塑料品、微电子组件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受益于中国关税的降低,今后几年对中国的出口会显著增加。中菲间双向投资也会有较大增长。特别是随着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来菲投资。

二、菲律宾的投资环境

南博网:非常感谢参赞阁下。借此机会,想请您谈谈菲律宾的投资环境。

于世忠:我想这个问题也是所有有志于走出国门,到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了。我就先谈谈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吧,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过去的十几年,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政局不稳、社会治安不好等多种原因,菲律宾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表现在:

第一,政局不稳定。1983年以来的20年中,菲律宾政局一直不平静,总是受到政治的干扰,菲律宾政坛上政党之间、政客之间相互斗争不断。这就必然牵涉、分散执政当局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从而使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

第二,社会治安较差。菲律宾社会治安一直不很好,多年来一些地区特别是棉兰老岛不时发生暴力和恐怖事件。社会治安和政局决定投资者投资的安全性,左右着外国投资的起落。较差的社会治安加上不稳定的政局直接影响着国外对菲投资。

第三,菲律宾财政状况较差,投资配套难度大。主要表现在菲债务负担重,财政赤字大。截止2003年底,菲律宾的外债余额已达到563.47亿美元,人均达到670美元。同时,菲律宾政府还有大量的国内债务,截止2003年11月,菲律宾政府国内债务余额达17179.76亿比索(1美元兑55比索),人均达到20450比索。近年来菲律宾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也不断攀升,2001年为1450亿比索,2002年剧增至2107亿比索,2003年有所改善,控制在1999亿比索。庞大的财政赤字与沉重的债务负担结合在一起,给菲律宾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相当部分用来偿

还债务,缺乏用于社会设施、经济发展的资金。菲律宾的建设基本是靠国外投资和援助,政府投入建设的资金很少,甚至许多国外援助项目菲律宾连配套资金都难以落实。

南博网:这样的投资环境肯定给菲律宾吸引外资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吧?

于世忠:是的,这种投资环境对菲律宾吸收外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03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只有6.2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八十分之一。而且菲律宾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通讯业及金融和地产业四大领域,制造业2003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占总额的60%多;服务业0.84亿美元,占总额的13.54%;通讯业0.22亿美元,占总额的3.54%;金融和地产业0.16亿美元,占总额的2.58%。这四大行业的利用外资总和占全国利用外资的近80%,而涉及到全国一半人口生活的农业和极具发展潜力的矿产业却少的可怜,分别只有45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旅游业更是空白。南博网:谈了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那您认为菲律宾的投资环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于世忠:尽管菲律宾的吸收外资目前还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平,但是不可否认,其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和日益改善的政府鼓励投资政策,特别是阿罗约总统的连任,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可望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局面,加上菲律宾原有的优势,使菲律宾的外商投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南博网:您能给我们详细地介绍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优势所在吗?

于世忠:好的。首先从自然资源环境来说,菲律宾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第一,丰富的旅游业资源。菲律宾是千岛之国,地处热带,气候适宜,具有大量的自然风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特别是菲律宾是亚洲的中心,临近有缺少像菲律宾这样的旅游资源、而又有旅游爱好的中国、日本、韩国,为菲律宾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菲律宾一旦国内治安得到整治,旅游业的投资将迅速增加,国外游客将蜂拥至菲律宾,将为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充足的人才资源。菲律宾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人才资源丰富,目前拥有IT及电脑科学专业人员7万人,工程师3.5万人,注册会计师10万人,商务管理人员10万人。此外,每年还新增加38万大学毕业生,补充专业队伍。菲律宾通用英语,采用西方模式的教育体系。全国有94.6%的文化普及率,72%的人能流利使用英语,易接受外来不同文化。与其他国家相比,菲技术人员精通英语,熟悉国际水平的专业知识及用户服务标准,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容易与外部沟通。调查显示,菲律宾服务人员的英语表达和理解能力优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

第三,低廉的经营成本。菲律宾普通劳动力成本为平均每月234美元,低于亚洲大多数国家,略高于印度、印尼,技术人员月薪在400美元左右,白领雇员平均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1/4。此外,菲律宾服务人员精通英语,熟悉西方的专业知识,还能节省上岗前的培训费用。在基础设施方面,菲律宾拥有充足的设施完备的办公区,现还有40万平米的接纳能力,租赁价格低廉,仅为美国、印度、香港的1/4,而且这些办公区大多由国际房地产公司管理,有合理的租赁协议。

第四,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菲律宾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虽然目前菲律宾许多农产品处于短缺状况,但发展的条件很好,只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菲律宾农业将有巨大发展。特别是菲律宾具有很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菲律宾海藻生产已是世界第一,其他海产发展也具有美好前景。

第五,前景广阔的采矿业。菲律宾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镍、金、银、铁铝矿产都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据菲律宾矿产与地理科学局报道,菲律宾金矿贮量占世界第三,铜矿世界第四,镍矿世界第五,铁矿世界第六。许多国外企业都看好菲律宾的矿产开发,只要菲律宾政治和治安得到稳定,将会有大量外资涌进矿产业。

南博网:谢谢参赞阁下。您刚才从硬件环境方面谈了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优势。那您认为在吸引外资的软环境方面,菲律宾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于世忠:我认为,优惠的吸收外资政策及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菲律宾吸引外资软环境方面的优势。

为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进入菲律宾,提高菲律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菲律宾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措施,如不断开放外商投资领域;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100%股权;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实行投资优先计划(IPP)等。建立和发展各类经济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特殊的优惠待遇,是其重要而卓有成效的引资措施之一。菲律宾政府早在70年代初就开始设立经济区,到1986年相继建成了四个出口加工区。经济区的设立和运营,对加大菲律宾吸引外国投资力度、增加就业人口、扩大贸易出口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吸收外资,菲律宾政府每年制定《投资优先计划》,列出了当受菲律宾政府鼓励的投资领域,并根据《菲律宾投资法典》所规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税收、信贷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投资优先计划》主要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投资优先领域和地区投资优先领域两大部分。在所侧重的经济活动中,除强调对出口工业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继续对农业部门进行支持外,还引进了医疗、环境服务、包装和石化生产等新领域,菲律宾政府希望以此进一步发展菲律宾所需要的行业和建立重要的设施。 2004年《投资优先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菲律宾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达到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充足自给;通过建立和改善基础设施、工业设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区的合理分布,提高工业就业能力和农村发展水平;通过发挥菲律宾在服务领域的优势,开创新型服务市场,提高服务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通过鼓励商业性环保设施的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和管理,实现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发展。

三、中国下一步对菲律宾的投资建议

南博网:非常感谢参赞阁下。您刚才分别从自然资源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对菲律宾的投资环境做了详细的介绍。那您认为中国企业在菲律宾哪些领域投资比较容易成功,您能给有志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些建议吗?

于世忠:根据我国“睦邻、安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和“走出去”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强同菲律宾的经贸合作关系,根据菲律宾经济发展的特点,建议在以下领域开展合作: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菲政府急于改变现状,仅靠有限的自筹资金和已有的外国贷款远远无法满足新上项目和旧项目的改造所需。近年来,菲将合作的目光转向中国,积极寻求中方优惠贷款,投资一些急需的大项目。国内有关部门和企业也积极寻找合作机会。目前,已经签署了一些协议和备忘录。根据菲律宾的情况,在菲律宾真正落实“走出去”战略精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应该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双方都有好处,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是农业。菲是农业国,其土地和自然条件都非常好,五六十年代曾出口大米。但由于近

一、二十年的政治动荡,历届政府穷于应付局面,没有更多精力抓农业,致使出现粮食不能自给,老百姓生活贫困,大量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又没有更多工作机会,进而引起犯罪事件不断发生。阿罗约政府上台后,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菲方十分看好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两国政府和领导人对双方农业合作也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农业合作是有利于双方的好事,双方农业合作不仅可以带动我农机具等产品出口,还可以在菲生产出我国需要的新的贸易商品,如椰子产品、热带水果、海产品等。农业合作的成功,还可以扩大我影响,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三是矿产资源开发。菲律宾矿产资源丰富,铜、镍、金、银、铝、铬、铁等金属储量及开采价值非常可观,是我合作开采矿产资源的理想伙伴。合作开矿不仅解决我矿产品加工企业资源供应短缺的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资源保障;而且可带动我机电产品和技术出口;同时,为两国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支付保障。一旦合作开发资源形成规模,双方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前景非常令人鼓舞,两国外交和政治关系也将大大向前发展。

四是渔业养殖和捕捞。菲律宾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并有良好的养殖条件。菲产金枪鱼、石斑鱼、大虾、螃蟹等名贵水海产品,特别是海藻产量世界第一。菲现捕捞和冷藏加工能力较差,由于菲现政策不够开放,外国公司难以同其开展渔业合作,资源优势无法发挥效益。据了解,菲将采取灵活政策,不久将开展这项合作。我方已做大量准备工作,如能在不久的将来开展此项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五是椰子产品开发。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之一,种植面积310万公顷(中国仅有几万公顷),直接或间接依靠椰子生存的人达2500万人。菲律宾椰子生产范围广、面积达、成规模,易形成产业化开发,目前,菲律宾只对椰肉进行了利用,可用于生产活性炭的椰壳,可用于生产各种垫子的材料和公路护坡的椰子纤维,可用于温室和苗木培养的椰壳渣等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国很需要通过合作获得这些产品。

六是林业。菲律宾非常适宜速生林材的发展,全国有大量的荒山荒坡适宜发展速生林材,特别是在棉兰老岛。速生林材主要用于造纸,投资1美元10年后可增值到30-40美元。中国十分需要林业产品,如能在林材方面投资,可以获得相当高的回报,对国家有利。菲律宾对林业开发的政策也比较优惠,70%的产品可运走。

七是旅游。菲律宾旅游业资源很丰富,全国有7107个岛屿,是仅在印度尼西亚之后的第二个岛屿国家,地处热带,气候适宜,具有大量的与海洋相伴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菲律宾一旦国内治安得到整治,国内外对旅游业的投资将迅速增加,国外游客将蜂拥至菲律宾,将为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旅游设施、相关产品、民航等配套发展。

四、关于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情况

南博网:谢谢参赞阁下这么详尽的介绍。听了您的这番介绍,我想不少企业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在菲律宾的市场上大展拳脚了。借此机会,您能谈谈菲律宾参加2004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情况吗?菲各界对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评价如何?

于世忠:今年11月,菲律宾有200多人赴南宁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其中参展人员36人,共组织了43个展位。菲方派出以贸工部副部长阿基诺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赴会。另外,菲有关社团派理事长率团赴会。菲各界对南宁在短时间内办好如此盛大的展览会,并组织好相关的各种活动,

表示不可思议,同时也甚为佩服。大家普遍认为,南博会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以至东盟之间,更广意义上,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该博览会越办越好。

同时,菲律宾也有些朋友反映,由于南宁是首次,又是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举办如此大的展览会,略显组织不够周密和协调,给许多客人参加活动带来不便。相信今后会越办越好。

南博网:谢谢参赞阁下为我们传达的宝贵建议。您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一盛会的呢?于世忠:我作为驻菲律宾经商参赞应邀出席博览会有关活动,首先应该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深受教育,感受良多。我被广西领导和人民创造的惊人速度所感动,我也为我们的国家能以最快的速度,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成大事而自豪,外国人也特别羡慕我们。另外,我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会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交往做出巨大贡献。希望中国—东盟博览会越办越好。南博网:非常感谢参赞阁下对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度评价。我们一定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再接再厉办好每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非常感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时间有限,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同时祝愿中菲经贸关系在您和大使馆所有同志的努力下,实现新的飞跃。当然我们也期待参赞阁下能够再次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

于世忠:我同样期待再次来到我们博览会的官方网站,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我国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在政府给予一定扶持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加大对菲律宾的投资力度,将中菲之间的经贸合作和友好交往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整理:吴少玲

第二篇: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一、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进展顺利。

(一)中巴建交初期,两国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中巴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二)1957至1969年是中巴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期间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巴从对华敌视国家变为对华友好国家,揭开了中巴关系的新篇章。

从1957至1960年,巴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 合法地位以及台湾、西藏等问题上追随西方,两国政治关系受挫。1961年,巴政府在改善中巴关系上迈出了一步,在联大会议表决恢复我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投票赞成。1962年,两国通过友好谈判就中巴边界位置和走向达成原则协议。1963年3月,两国签订《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巴。同年12月,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1966年3月,刘少奇主席访巴。1965至1971年,巴在历届联大都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三)70年代的中巴关系稳定发展,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友好合作不断加深。

1970年11月,巴总统叶海亚·汗应邀访华。佐·阿·布托当政期间于1972年、1974年、1976年三次访华。1974年11月,中国民航北京--卡拉奇--巴黎航线开航。齐亚·哈克执政后于1977年12月访华。

(四)80年代,中巴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

1980年5月,巴总统齐亚·哈克访华。 1981年6月,中国总理访巴。1982年8月,两国签署开放中巴交界的红其拉甫山口的议定书。同年10月,齐亚·哈克总统再次访华。1984年3月,李先念主席访巴。1985年11月,巴总理居内久访华。1987年6月,中国总理再次访巴。1988年5月,居内久总理再度访华。1989年2月,贝·布托总理访华。11月,李鹏总理访巴。

(五)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巨变,但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却未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继续向前发展。

1990年5月,万里委员长访巴。同年9月,巴总统伊沙克·汗访华,并作为主宾参加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1991年2月,巴总理谢里夫访华。同年10月,杨尚昆主席访巴。1992年10月,谢里夫总理再度访华。1993年12月,李瑞环主席访巴。同月,贝·布托总理再次访华。1994年12月,巴总统莱加里访华。1995年9月,贝·布托总理作为中国政府的特邀嘉宾出席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同年11月,乔石委员长访巴。1996年12月,江泽民主席应邀对巴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中巴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两国领导人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还在巴发表了题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中国的南亚政策。1997年4月,巴总统莱加里访华。1998年2月,谢里夫总理访华。1999年4月,李鹏委员长访巴。同年6月,谢里夫总理再次访华。2000年1月,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9月,江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会见了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

(六)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2001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两国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5月,朱镕基总理应邀访巴。12月,穆沙拉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1年12月和2002年2月,江泽民主席先后两次与穆沙拉夫总统通电话,双方就“9·11”事件后的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2002年1月,穆沙拉夫总统在赴尼泊尔出席“南盟”峰会途中过境北京。3月,吴邦国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巴,并出席中巴合作建设的瓜达尔港口项目开工仪式。5月,唐家璇外长访巴。6月初,江泽民主席在阿拉木图“亚信”峰会期间会晤了穆沙拉夫总统。2003年3月,巴总理贾迈利正式访华。11月,穆沙拉夫总统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年会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中巴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12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巴进行正式友好访问。2004年3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率团访巴。4月,胡锦涛主席在海南会见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贾迈利总理。12月,巴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访华。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巴,双方签署“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布发展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月,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出席亚非峰会期间会见穆沙拉夫总统。7月,胡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会见巴总理阿齐兹。9月,胡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峰会期间再次会见穆沙拉夫总统。10月8日,巴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迅速派出救援队和医疗队,提供2050万美元物资和现汇援助,并宣布提供3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用于巴灾区重建。

2006年2月,穆沙拉夫总统再次对华进行国事访问。6月,穆沙拉夫总统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胡锦涛主席会谈。11月,胡锦涛主席正式访问巴基斯坦,这是中国国家主席十年来首次访巴。

2007年3月,中国政府特使、交通部长李盛霖访巴并出席瓜达尔港开港仪式。4月,李肇星外长访巴。同月,阿齐兹总理正式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12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访巴。

2008年4月,杨洁篪外长访巴。4月,穆沙拉夫总统正式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9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访巴。10月,巴基斯坦新任总统扎尔达里正式访华,与胡锦涛主席会谈,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8月和10月,巴基斯坦新任总理吉拉尼分别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亚欧首脑会议。12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访巴。

2009年2月,扎尔达里总统访问湖北、上海。4月,扎尔达坦总统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6月,胡锦涛主席与扎尔达里总统在上海合作组织叶卡捷琳堡峰会期间会见。

2010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出席核安全峰会期间与吉拉尼总理会面。6月,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访巴。7月,扎尔达里总统来华工作访问并参观上海世博会。11月,扎尔达里总统来华出席广州亚洲会开幕式,温家宝总理会见。12月,温家宝总理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

2011年是中巴建交60周年,也是两国总理宣布的“中巴友好年”。双方将在政治、经贸、军事、文体、教育等领域举办庆祝和纪念活动。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巴两国从50年代初起就建立了贸易关系,开展了贸易业务。1963年1月,两国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1982年10月,两国成立了中巴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迄今已召开了14次会议。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的经贸合作有了长足进展。2006年,

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07年7月开始实施。 2009年2月,两国签署《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当年中国成为巴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巴贸易统计表(金额单位:亿美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200820092010

年年年年

总额24.330.642.652.565.469.867.886.7

我出口18.624.734.242.454.359.855.669.4

我进口5.75.98.410.111.110.112.917.3

差额12.918.825.832.343.249.742.752.1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

三、文化、科技与教育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1、中巴文化交流

中国和巴基斯坦一直友好相处,保持着密切的文化 往来。建交后,两国即互派文化团组访问和举办展览。1965年3月,中巴两国政府代表在拉瓦尔品第签订了文化协定,并于该年第一次签署了文化交流执行计划。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巴时,中巴签署了2007-2009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迄今共签署了12个执行计划。

2、中巴科技合作

我国与巴基斯坦的科技交往始于60年代。多年来,中巴科技合作顺利并富有成效。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巴科技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从较为分散的单项交流发展到科技联委会等规模性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自1976年中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两国政府已举行了16次会议。

第三篇:菲律宾谈中国捐助

菲律宾谈中国捐助:无论多少 都感激这一姿态

原标题:菲感谢中国灾后捐助 没人拿援助的事情非议中国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无论多少,我们都感激这一姿态。”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17日就中国对菲律宾的灾后援助公开表示感谢,与此同时,菲官方称正在评估是否需要中国医疗队前往救灾。

11月8日“史上最强台风”袭击菲律宾之后,这个国家遍体鳞伤,昨天最新的数字是近400万人流离失所,菲总统阿基诺三世承认“一切都崩溃了”。

但西方舆论尤其是美国媒体看上去正将国际救灾变成一场地缘政治较量,欢呼美国航母带队高调救灾的同时,不少人拿捐助数额做文章,讥讽中国“小气”、“记仇”、“软实力外交失败”。自相矛盾的是,西方媒体一边说着中国国际救灾能力不足,一边用“美国标准”指责中国表现不够,甚至批评“在国内救灾中表现优异的中国军队不去菲律宾救灾”。

菲律宾无论官员和媒体看上去都不想在国家如此痛苦的时刻被西方媒体“劫持”,连日来,几乎没有人拿援助的事情非议中国。

第四篇:浅析中国与菲律宾大学课堂模式的差异

摘要: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逐渐频繁,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差异。本文着眼于中国周边小国(菲律宾)的教育改革成果。此外,区别于大多学者宏观上对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研究,本文则以教育体制为方向,着重于中菲课堂方面的微观差异,以此来比较中国和菲律宾的教育文化差异。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硬件设施 课堂安排与课程内容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60-02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更新,新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都是我国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和转变必不可少的元素。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和菲律宾大学之间的课堂模式的差异,提出有益于中国大学教学模式的建议,我们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分别走访了吉林省十多所各层次高校和菲律宾十几所不同学校。真实地、详细地观察、了解和分析中菲之间的课堂差异,取长补短,补充完善中国的教育体制。

一、硬件设施对课堂的影响

许多人对硬件设施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课堂质量这一说法甚是不解,且认为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与教室的硬件设施毫无关联。

在中国,教室修建得方方正正,桌椅摆得方方正正,座位排得方方正正。因此,很多后排的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听得不是很清楚,并且也不能及时地同老师互动。此外,很多大学里只有少数大教室是阶梯座位,在非阶梯教室若是前方的学生身材健硕些,更是看不到老师本人,更不要说老师的肢体语言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兴高采烈地举手,想要回答问题,然而由于座位的原因,老师并没有看见学生,学生会觉得很失落。这会影响到师生双方的沟通了解以及相互印象。

在菲律宾,无论是百人大教室还是几人小教室,桌椅摆放都是阶梯半环形。这样的座位设计保证了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看老师、看黑板的视角都是一样的。又由于后排总比前排高,无论怎么坐,前方的人都不会挡住后方的人。更重要的是,半环形保障了学生双眼直视前方,其异于中国传统的整齐座位排列,需要间隔一段时间调换座位来防止学生眼睛近视或斜视。

令人称赞的是,中菲两国大学课堂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做到了与时俱进,完善了课堂教学方式。而中国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大多学校采用黑板、白板与多媒体三合一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菲律宾只采用了白板和多媒体两种手段。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差别微乎其微,但据科学验证,传统黑板因其板面粗糙不平,反射能力更强,学生可以更清楚且正确地接收、认知老师所讲内容,防止误学。

二、课程安排与课程内容

课时分配上,中国大学的理论课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实践课(即使是需要实验的专业)。研讨会和讨论课少之又少,辅导课通常只有理工科才会有,外部专家讲座虽有却不多。菲律宾的课程设计安排恰好与我们相反,推崇“实践出真知”,遵循着从实践中学习再运用到现实实践的套路设计课业。因此,动手动脑的课程占据很大比例。

教材方面,中国课堂基本上照本宣科,每一学科都有限定的版本教材。例如,思想政治课,中国全国都?用全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菲律宾与我国迥然不同,其不以考试为中心选取教材,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围绕学生学习来决定是否采用教材、采用什么教材。例如,政治经济学课,菲方学生没有既定的教材。在老师带领下利用多种渠道阅读大量相关的专业书籍或文章,了解研究学者、经济学家以及political scientists的理论观点,来形成报告或论文。

三、课堂二要素

1.授课者与其方式

中国的授课主体很单调,一般为老师。授课模式是传统的“传道授课解惑也”,表现为老师单方面以教材为蓝本向学生灌输知识,讲解课业;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来接受知识,特点为记笔记。在中国大学课堂里面,老师一节课自始至终都在讲解的画面已是常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作为知识讲授者的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教师在掌控全场,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考,使学生缺乏独立性和求知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然而,学生没有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菲律宾的授课主体则是师生双方。受历史的影响,其教学模式是典型的西式教育,有很明显的欧美风格。授课形式一方面表现为老师主讲,但鼓励学生自由提问,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也可以表现为学生主讲,老师辅讲。授课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甚至大多为课外内容,知识结构及来源较为多元化。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考核方式判定和运用。注重学生个体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注重知识的丰富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中国的教学手段缺少丰富性和创新性。老师在课堂上甚少会借助其他实物来表现或证明所讲内容,学生对于所讲内容容易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方面有所缺乏,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与设计不合理,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菲律宾的教学手段十分多元化。课堂多方辩论学习的模式是常态。教师喜欢利用其他平台(模仿、视频、表演等)和道具(模型、实物等)来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讲授social science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去参观市政府,了解政府的各个部门,确认政府机构的职能,详细了解政府机构的工作流程与步骤,并将此次考察算入学分和学时。

2.“收课者”及其态度

学生是接收授课与吸收课业知识的主体,是主要受益人,所以我称其为“收课者”。想要完成整体吸收,就要先吸后收。学生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刺激教师传授更精彩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呆坐于室收掉自己学习的天线。中国大学生愿意深藏不露,深谙“敌不动,我不动”之真理,课上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菲方学校在这一点还是较为乐观的,菲律?e的大学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即重点非重点),学校是平等的,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的个体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很强,乐于在课上展示自我。上课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协作成长。

四、课堂效果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和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重在知识本身。该教学模式确保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主导者的地位,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和掌控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巩固基础的作用,促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课堂缺乏双方沟通互动,教师向学生单方面的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求知欲,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菲律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记忆,还能进行拓展补充,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个性的发展。

五、结语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方式,信息总量极其丰富,已不同于过去信息贫乏、信息传递困难的时期,只依靠课堂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国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培养信息能力的引导者过渡。中国学生应充分发挥个体主动性,不仅把大学课堂作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应熟知“怎么做”。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菲律宾大学的教学模式也并非十分完善,但其优势之处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在改革的过程中,在保持自身的优势之外,借鉴国外良好的经验,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蔡云清.菲律宾大学教学方式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4).

[2]李桂芳.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Tulio,Doris PHD.Foundations of Philippine Education, Book One[M].2010.

[4]Albert,Jose Roman PHD. Are We Making it Easier for Our Teachers?[M].201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第五篇:浅析同煤人形象与同煤发展的关系

摘要:同煤集团是中国第三大煤矿国有企业,公司在深化改革,转机建制,调整结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始终把企业形象当做一项重要指标长抓不懈,特别是近几年,集团公司以企业形象所带动的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公司的健康稳定科学发展。验证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同煤形象,科学发展,关系。

引言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企业形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形象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形象,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 同煤人形象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

塑造良好的形象,是同煤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这些基本要求具体落实到同煤集团公司,就是要坚持以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实现职工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实现政治、文化和生产、安全、效益、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全面协调发展。这也正是煤炭工业企业良好形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可以说,煤炭工业企业提出良好形象塑造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所以同煤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紧密联系集团公司的实际,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一关键环节抓起,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

而对同煤集团来说同煤人的形象不仅仅是职工的个人形象,更是同煤集团的整体形象。塑造良好的同煤人形象就是教育广大员工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同煤集团员工,要有大局观,要有整体观念,从而促进集团公司整体的科学发展。

二、塑造良好的同煤人形象有助于提升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

塑造良好的形象,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同煤集团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良好的形象不仅是企业具有鲜明个性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经济实力、员工素质、 科技程度、管理水平、安全状况、产品品牌、售后服务,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丰富的综合体现。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这种竞争对企业是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与考验。企业要在这种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加快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从各个方面强化企业素质包括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就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协调地不断发展。

塑造良好的形象,是提高职工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来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而公司塑造良好的形象,一方面为吸引人才,充分发挥 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职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公司每一个职工加强自我修养,全面提高素质,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 全体职工既是实践者又是创造者。作为实践者,良好的企业形象靠每个职工的实际行动,靠全体职工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去打造;作为创造者,经过每个职工丰富多彩的实践,并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深化企业形象的内涵。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和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在职工队伍中,新旧观念激烈碰撞,不同的价值观相互交锋,人员流动的自由度增加,职工队伍的构成处在动态性变化之中。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运用企业形象塑造工程这一有效载体,将会调动起每个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将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 同煤人形象与党组织的关系

同煤集团是全国著名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拥有员工20万人,家属50万人。其中包括党员42450名,二级党委77个,党支部2335个。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国有企业,社会问题相当突出,历史遗留问题也很严重。企业改革的实践使同煤集团党委深刻认识到,作为企业党组织,同煤集团不仅承担着使国有资产保值增殖、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经济责任,同时还承担着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责任,承担着保持企业稳定、构建和谐矿区的社会责任。为此,公司党委在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增强党员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切入点,就如何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各级领导干部是公司的决策者与组织实施者,他们在公司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领导干部,要努力塑造“创新、务实、廉洁、奉献”的良好形象。“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牢记宗旨,开拓奋进,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勇于接受新事物,形成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开创公司发展的新局面;“务实”:就是作风扎实,说实话办实事,说过的就落实,承诺的就兑现,始终做到言行一致;“廉洁”:就是不贪不占,不以权谋私,作风正派,忠诚老实,办事公道,自觉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时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廉洁奉公;“奉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计较个人得失,形成良好的干部形象和人格魅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以及创先争优、扶贫帮困活动结合起来;各级领导人员在做强同煤,造福员工中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青团组织同创新“岗位立功”、“青年创业”、“拜师学技”活动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同“创建文明和谐单位、文明和谐示范区、文明和谐社区家庭、争当文明员工”等活动结合起来;科技人员、劳动模范、女工家属、学校师生以及离退休老同志,都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全体员工更要把做强同煤,造福员工同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在增收节支、安全管理、科技创新、建功立业、维护稳定、共建和谐等方面,形成合力、创新载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之中。要尽快建立起学习实践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组织领导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保证机制,最终形成群众性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做强同煤,造福员工转化成广大员工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做强同煤,造福员工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 塑造良好的同煤人形象有助于搞好安全生产

安全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煤炭企业形象的重点问题。塑造良好的形象首先要抓好安全工作。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加强监察,抓好培训等工作,扭转煤矿事故多、损失大的局面,杜绝重大人身与生产事故,不断开创安全工作的新局面。煤矿的主产品是煤炭,也要通过提高质量、优化服务争取创出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同煤集团要走出一条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管理之路,努力降耗增效,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塑造良好形象夯实经济基础。塑造良好的同煤人形象,首先要确保安全生产。没有良好的安全效果,也就谈不上良好的企业形象。集团公司的干部职工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自觉遵章守纪,狠反“三违”现象,保证工程质量100%达标,安全生产制度100%落实,努力实现安全生产。集团公司把安全建设作为企业形象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大步跨越。重点突出了对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安全第一,超前预防,贯穿全程,关键落实”、“人人都是安全员,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等安全理念的宣传。举办了“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论文征集等,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五、 塑造良好的同煤人形象有助于凝聚人心和力量,爱岗敬业,立足本职作贡献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发展与每个职工息息相关, 集团公司的每个职工,都要努力塑造好“爱岗、创业、守纪、 文明”的形象。“爱岗”:就是敬业,一要忠于职守,二要坚持学习。三要团结协作,四要争创一流;“创业”:就要 立足于本工作岗位,心想全局,着眼于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立大志、创大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创出不凡的业绩;“守纪”:就是增强组织纪律性,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做遵章守纪的模范;“文明”:就是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讲科学。讲道德,讲情义,讲诚信,每个职工都成为“四有”职工。同煤集团始终从维护员工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发展惠民事业,全面提升员工群众的生活品位和幸福指数。坚持“薪随效动”原则,2010年,员工收入同比提高33.38%,提前两年实现了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人均收入目标;投资97.37亿元,启动了建企历史上规模领先的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两区”治理改造工程,1275栋新楼竣工,6万多户近20万员工家属喜迁新居;新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实施热电联供,替代了平旺地区原有的80座小锅炉房和240多台燃煤中小锅炉,解决550万m2集中供热;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建起9个污水处理厂,矿井水回收复用率达到92.8%,治理了24座矸石山,建成了晋北地区最大的生态公园――平旺公园,开工建设了晋华宫国家地质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29%,矿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整修了23条公路,改造了6座桥梁,改善了交通环境;建立了全覆盖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成立了大病救治救助中心,救助4000多名重特大病员工;成立了“煤海阳光”和“煤海希望”两个理事会,资助600余名困难员工子女圆了大学梦,帮扶困难员工23.8万人;多方拓展就业渠道,引导帮助1.6万名青年外出就业创业。

六、塑造良好的同煤人形象与“转型跨越十二五,再造一个新同煤”的联系

同煤集团61年来,累计生产煤炭近20亿吨,是全国贡献煤炭最多的企业。在科技、装备、管理等方面创造了100多项 “行业第一”,一直是煤炭行业的典型代表。总资产千亿元以上,煤炭总量连续6年突破亿吨。同煤人,正在竭力打造以煤为主,电力、化工、冶金、煤机制造、建筑建材、文化旅游等“多元化”产业格局。让“一煤独大”成为同煤的过去,让转型跨越成为“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为此,同煤人又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高起点上再跨越,创造同煤新历史”,吹响了同煤集团“转型跨越十二

五、再造一个新同煤”的集结号。站在新的历史高起点上,同煤集团决策层抢抓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机遇,在山西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寻找和把握在今后更大空间和范围内发展机遇的同时,适时提出了“高起点上再跨越,创造同煤新历史”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同煤集团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企业战略发展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拓展多元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煤为基做好煤炭主业大文章,以煤兴产做好非煤延伸大文章,以煤兴业做好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形成“黑色煤炭、绿色开采,循环经济、吃干炸尽,高碳产业、低碳技术”发展模式,实现主业做强、非煤做大,转型做快,产业做实,加快建设以“循环、低碳、绿色、和谐”的现代化综合能源大集团,冲进世界500强,为“百年同煤”奠定坚实基础。

同煤集团“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围绕“高起点上再跨越、创造同煤新历史”,打造“双千亿”企业,五大指标实现翻番,再造一个新同煤。具体讲就是:总投资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两番,其中,非煤总投资占总投资的70%以上;总资产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以上;销售收入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两番,其中,非煤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利润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三番以上;员工收入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

同煤集团“十二五”的产业布局是:做强煤炭、电力、煤化工、光伏、冶金和机械制造6大产业;以塔山循环经济为典范,建设东周窑、马道头、潘家窑、轩岗、白家沟5个亿吨级循环经济园区;开发4大煤炭主业基地,即壮大晋北基地、培育临汾基地、拓展蒙疆基地、延伸海外基地;实施光伏、煤基甲醇及延伸产品、煤基天然气3个标志性工程;建成东周窑、梵王寺、色连、麻家梁、马道头、潘家窑、白家沟7个千万吨级矿井。

小结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同煤集团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煤海儿女的奋斗下,同煤集团必定能在新世纪,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圆满完成“转型跨越十二五,再造一个新同煤”的宏伟蓝图。

上一篇:中国银行账户证明书下一篇:中国银行信用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