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

2022-12-13

按照国际公约, 世界遗产的类型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 (双重遗产) 、文化景观类等四类,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范畴。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 该组织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该公约详细论述订立保护世界文化和遗产公约的必要性和原因。其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不可替代性。世界文化遗产无论处于哪个国家, 其都具有罕见性,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遗产。该遗产一旦损害, 将会是世界的重大损失, 其必须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进行保护。其二, 各国均存在对世界遗产损害的危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恶化,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都面临着破坏的危险, 而且该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已经成为各国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三, 国家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益补充:国际社会提供的合作或者集体援助。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各个遗产所在地国家的努力。但是,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坚决的任务, 各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并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国际社会提供集体援助。为达到以下目的,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其一, 确保世界遗产得到保存和保护;其二, 建议有关国家参加国际公约, 维护、增进和传播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以最终建立现代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①1994年12月,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热河行宫)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 避暑山庄以及周围寺庙既是世界文化遗产, 又是国家五A级风景区, 避暑山庄以及周围寺庙的保护面临新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分析《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起点, 着重探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商标权保护模式。

一、《公约》中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 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究其原因, 除文化遗产自身存在的原因如年代久远等以外, 其所处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使文化遗产的情况逐步恶化, 文化遗产因此所造成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越来越艰巨。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遗产公约》的规定, 为了保护、保存本国领土内的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要求各缔约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 通过一项总政策。缔约国应当在全面规划纲要中包含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使文化遗产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作用。该项要求是总体性宏观要求。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国家应当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纲领性政策。其二, 建立相关机构。公约规定应建立专门的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 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以及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比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管理、保护工作由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负责。其三, 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国应当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 并制订出具体的与本国相适应的实际方法, 该实际方法能够达到有效抵抗威胁本国世界文化遗产危险的作用。其四, 采取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等各项措施, 以满足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需求。可以体现为法律。法律应当是最佳的选择, 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包括《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但是, 从国家法律层面进行考量, 笔者认为, 我国法律存在漏洞。比如以避暑山庄的保护而言, 避暑山庄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景观、建筑群等亦不属于文物, 若避暑山庄的建筑群遭受破坏, 如何规制?所以, 国家有必要制定一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法律。其五, 建立或发展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 该培训中心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等相关工作, 同时, 鼓励有关保护、保存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 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商标权保护的优势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是防御性保护, 二是积极保护。防御性保护的立法模式主要目的是防止第三人通过申请专利、商标或再创作等方式将文化遗产据为己有;积极保护的立法模式是指不限制他人对文化遗产的使用但是要在使用后支付报酬。防御性保护模式的关注点是文化遗产所有人独有占有权;积极保护模式更具有开放性, 其关注点是文化遗产的财产效应。在防御性保护模式下, 第三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文化遗产的所有权人;而在积极保护的立法模式下, 所有权人不禁止第三人使用, 该使用也未必必须事先得到所有权人的同意, 只要使用人支付报酬即可。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 商标权的权利内容包含使用权和禁止权。所谓使用权, 是指商标权人对其所持商标具有充分的支配权和完全的使用权;所谓禁止权是排他性权利, 该权利具体表现为禁止他人非法使用商标及其他侵犯商标权行为。商标权的权利内容侧重于防御保护内容, 但并不排斥积极保护内容。

以商标权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将世界文化遗产认定为商品或服务, 在此前提下, 通过注册商标以达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此种保护模式的关键点是以文化换效益、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商标权保护模式开发与保护并重, 能够有效解决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现实问题, 是一条值得推广的保护模式。以商标权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相比较, 其有三点突出的优势, 具体而言如下:

第一, 有利于实现文化遗产内在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下, 理性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经济利益是理性人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以注册商标的方式保护文化遗产具有两种显著优势, 一是传承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质, 二是促进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内在的经济利益。两种优势的存在并不矛盾。商标权保护模式不改变古迹、建筑群、文物等文化遗产的原始样貌, 而将静态的古迹、建筑群、文物等文化遗产形式转化为可以流通的商标形式, 从而达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最佳方式。第二, 有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特性。正如上文所述,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订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一方面原因是:联合国注意到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 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 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 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所谓“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应当包括经济利益的冲击。商标权保护模式通过注册商标的方式使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得以发挥, 同时, 此种开发方式并不改变文化遗产本身的样态。所以, 商标权保护模式有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独特的品性。第三, 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害对世界文化而言是一种重大损失, 国家对世界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不是很完善, 因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投入, 包括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注册商标权能够使世界文化遗产在不改变样态的前提下开发出经济效益, 其产出的经济效益可以用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进而形成开发与保护之间良性循环。

三、商标权保护的具体内容

(一) 申请人制度

各国法律都规定注册商标申请人须具备的资格要求。从申请注册商标的主体要求看, 我国商标法将申请商标注册的主体限定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第4条的规定, 该公约的缔约国应当承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若公约缔约国承认其国家的文化遗产属于国际遗产的一部分, 那么公约认为, 国际社会则有责任采取合作措施共同维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是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但是《公约》亦提出两个条件, 其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充分尊重文化遗产所在国的主权;其二,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使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国国家的财产权等权利受到损害。同理,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国家, 亦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 其主体不仅仅包含当地的政府, 亦应包括当地的民众。那么商标申请人应当是谁?根据公约的规定, 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结构进行管理。笔者认为, 该机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申请人。以避暑山庄为例, 避暑山庄管理委员会可以作为“避暑山庄”等相关商标的申请人, 但应当注意的是申请人并不意味者其是注册商标的所有人。

(二) 注册商标制度

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借鉴我国商标法关于地理标志的规定以解决世界文化遗产注册商标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申请人可就地理标志申请注册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某地区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等一系列条件早就与该地区紧密相连的产品, 地理标志商标即标示商品来源地区。为保护特色产品, 目前国际通行做法即是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 可以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 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就注册商标而言, 世界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存在两个主要相似的特征:第一, 地域性。正如上文所述,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但其首先是属于地方的特色文化。文化遗产代表着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文化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不能相分离。避暑山庄占据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 其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 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的建设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共耗时89年之久。②河北省承德市与避暑山庄紧密相连, 在民众的意识中承德和避暑山庄之间几乎可以划等号, 所以, 通过申请“承德避暑山庄”等一系列地理标志商标, 既可以合理、充分利用文化资源, 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承德相关的优质产品, 促进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第二, 主体不特定。正如上文所述, 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一个地区的文化, 其既属于世界, 又属于国家, 更属于地区民众。该特点决定了其所有权主体的不特定性, 其与地理标志商标特点相似。因为特征的相似性, 笔者认为, 世界文化遗产的商标申请可以借鉴地理标志的申请制度申请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③证明商标注册人负有管理责任, 管理责任包括检测、评定、监督等责任。集体商标的封闭性决定了其只能被用于加入集体的成员。集体商标亦具有一定的品质证明功能。对文化遗产申请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 有利于形成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由专门的结构管理、监督, 此做法具有两种功能, 一是向证明文化遗产来源及特定品质, 二是保证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时不被歪曲, 有效地防止某些因素对该文化遗产的侵害, 保护文化遗产地民众独占性的经济权利;另一方面, 提高相关企业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利益的获取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以更好地协调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商标保护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挖掘文化遗产内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文化遗产, 从而形成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性循环。若将文化遗产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 注册人应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 该机构对商标负有管理职责, 不得将商标用于自己提供商品。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使用人应为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许可人应当有责任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被许可人也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符合质量要求。因世界文化遗产商标注册而获得的利益应当专款专用, 可以以设立基金的形式用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比如相关的科学研究等等。

摘要: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 为了保护、保存本国领土内的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要求各缔约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商标权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是通过商标注册将文化遗产作为商品或服务进行保护。此种保护模式有利于实现文化遗产开发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保存、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特质, 有利于开发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良性循环。世界文化遗产的商标申请可以借鉴地理标志的申请制度以申请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商标权,证明商标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等.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 齐爱民, 赵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模式[J].知识产权, 2006 (6) .

[3] [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4] 严永和.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5] 冯晓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J].知识产权, 2010 (3) .

上一篇:如何组织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下一篇:基于服务生产模型的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