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制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服务型政府视阈下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以浙江省文成县为例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深化自身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2017年,浙江省开展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2018年,中央发文,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然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尽善尽美,当前诸如法制化水平较低、重审批轻监管、审批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已然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以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个案,了解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因、主要做法及成效评价,从服务型政府视角出发,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重点对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县级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及启示,提出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及路径。本文研究发现,县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要树立科学理念,健全审批制度,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从而构建起理念、制度、技术三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维度。为此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树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理念,以简政放权、法治治理、服务行政的理念贯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方面面;二是要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度建设,通过健全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创新审批服务机制、构建多元化监管体系三个方面,筑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基;三是要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赋能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强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以信息化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以科技促改革促创新。本文从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出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县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构建了服务型政府视阈下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型政府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科学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简评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行政审批制度

2.2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征

2.2.1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2.2.2 服务型政府特征

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回顾

3.1 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动因

3.1.1 政府自我革命的需要

3.1.2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3.2 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3.2.1 全面推进事项梳理和规范化

3.2.2 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

3.2.3 推进项目投资、市场准入、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

3.2.4 打破信息孤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3.2.5 因地制宜,创新一站式服务

3.3 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的群众评价

3.1.1 简政放权更加有力

3.1.2 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3.1.3 服务意识大幅提升

4 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4.1.1 信息孤岛仍有待解决

4.1.2 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待提高

4.1.3 制度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4.1.4 中介机构管理缺位

4.1.5 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

4.2 文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成因分析

4.2.1 官本位思想作祟

4.2.2 各方利益的博弈

4.2.3 制度设计的缺陷

4.2.4 上下级信息不对称

5 国内县级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5.1 泰安市宁阳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5.2 嘉兴市南湖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5.3 国内县级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

6 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和路径

6.1 进一步树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理念

6.1.1 深化简政放权理念

6.1.2 树立法治治理理念

6.1.3 秉持服务行政理念

6.2 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度建设

6.2.1 健全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

6.2.2 创新审批服务机制

6.2.3 构建多元化监管体系

6.3 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赋能地方公共服务发展

6.3.1 强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6.3.2 全力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6.3.3 以信息化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7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7.1 结论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网络营销模式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发展工商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