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硕士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统计硕士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开启高等教育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国内学者对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多停留在“介绍”和统计层面,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较少。

第一篇:统计硕士论文范文

内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及误用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某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和误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某大学医学院2014年和2019年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77篇作为研究对象,逐篇评阅,收集其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误用情况。结果 在是否应用统计推断(包括两两比较)、统计推断方法的种类及数量方面2019年与2014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019年统计方法应用率的前5位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列)、列联表分析(包括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线性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2014年为:t检验、方差分析、列联表分析、线性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2019年计算OR值并给出CI的使用率高于2014年(χ2=7.251,P<0.05)。2019年与2014年统计表应用率均高于90%,统计图的应用率均不及60%,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率较高(94.3%,86.7%),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2.932,P均>0.05)。2019年论文中有40.2%给出具体P值,高于2014年的24.4%(χ2=5.049,P<0.05)。统计学表达有误的在2019年占36.8%(32/87),高于2014年的20.0%(18/90)(χ2=6.147,P<0.05)。2019年统计推断方法的误用率是58.6%(51/87),与2014年的61.1%(55/9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结论 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率较高,但统计描述不规范、统计推断方法误用率高。

[关键词]模型,统计学;统计学(主题);学位论文(主题);内科学;研究报告

[文献标志码]A

医学统计学方法作为医学科研工作的一种基本工具,在生物医学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医学论文中统计学的误用现象也激增。胡良平等[1]认为,一篇医学研究型论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专业、文字和统计学3个方面。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作者已充分认识到统计学在论文中的作用,但许多调查研究显示,在医学论文中仍存在不少统计方法使用错误及表达不当的情况[2-5]。在医学论文中,统计学表述的重要性几乎与专业表述齐同,論文中统计学表述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论文的质量,错误的统计学方法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不仅是其取得学位的凭证,也反映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水平和论文质量、为实验的统计学设计及论文评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改善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统计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选取某大学医学院2014年和2019年共177篇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其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误用情况。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检索万方数据库,文献类型选择“学位论文”,作者单位选择“某某大学”,发表时间选择2014年和2019年,初步筛选出7 200篇学位论文,其中2014年2 934篇,2019年4 266篇。然后,手工筛选出论文首页“学科专业”为“内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77篇,其中2014年90篇,2019年87篇,涉及的具体专业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风湿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调查论文中统计学应用(是否应用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方法的种类及数量、是否应用统计图表以及使用何种统计学软件)和统计学误用(统计表述不规范或不充分、统计推断方法误用或未用)情况。

1.2调查方法

按是否应用统计推断将论文分为两大类。若一篇文章中未应用任何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或仅对数据进行描述,均归类为无统计推断。对于应用统计推断的论文,着重考察其是否明确指出所用的统计方法并做相应记录。若同一论文中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则分别记录,一篇论文中重复应用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的仅记录1次。对于无统计推断的论文,考察其是否漏用统计推断。结果描述方面,主要考察统计图表的应用比例和类型。在统计学误用方面,分为统计描述有误、统计推断方法误用、缺少必要统计推断、仅给出P值而忽略推断方法及统计量等4种情况。对文中所用统计软件的种类和数量信息也进行了收集。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1

2结果

2.1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2.1.1统计学方法应用概述本次研究共收录177篇内科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的90篇论文中有98.9%使用了统计推断,其中24.4%的论文中给出了具体的P值;2019年的87篇论文中有96.6%应用统计推断,其中40.2%给出具体的P值。2019年的P值给出率明显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9,P=0.025)。

2.1.2应用统计方法的种类本研究中2014年和2019年某医学院内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种类的比较见表1。2019年统计方法应用率的前5位顺序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列)、列联表分析(包括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线性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2014年为:t检验、方差分析、列联表分析、线性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其中2019年计算OR值并给出CI的使用率高于2014年(χ2=7.251,P<0.05)。

使用方差分析、R×C列联表卡方检验或多组比较秩和检验后,若结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需做组间的两两比较,以明确是哪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9年有45.5%(30/66)的论文中正确运用了两两比较方法,略高于2014年的40.98%(25/61),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58,P>0.05)。在常用的几种两两比较方法中,LSD检验的使用率在2019年高于2014年(χ2=17.527,P<0.001),而SNK-q检验的使用率2014年高于2019年(χ2=10.229,P=0.001)。见表2。

2.1.3统计学方法应用数量在应用统计方法数量的频率分布上,2014年与2019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8.356,P>0.05)。2019年有19.5%(17/87)的论文使用了4种及4种以上的统计学方法,略高于2014年的10.0%(9/90),但二者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580,P>0.05)。见表3。

2.1.4统计图、统计表和统计软件应用2019年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表为94.3%(82/87)和统计图为49.4%(43/87)的应用率均略低于2014年的95.6%(86/90)和56.7%(51/90),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931,P>0.05)。统计表的应用较之统计图普遍,且应用率最高的分别为复合表、直条图或误差条图、散点图和线图等。2019年内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有94.3%(82/87)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高于2014年的86.7%(78/90),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32,P>0.05)。SPSS是内科学硕士研究生最常用的统计软件。

2.2统计学方法误用情况的比较

2.2.1统计学表达不规范或不充分本次研究的论文中若出现给出P值但统计方法交代不清、统计学表达不规范、统计推断过程不完整就得出结论等情况均视为统计表达有误,其中统计学表达有误的在2019年占36.8%(32/87),高于2014年的20.0%(18/90)(χ2=6.147,P<0.05)。给出P值但统计方法交代不清的,2019年有8篇,2014年有9篇,二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33,P>0.05)。2019年学位论文中统计推断过程不完整的有9篇(10.3%),略低于2014年的11篇(12.2%),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05)。

2.2.2统计推断方法的误用统计推断方法的误用率2019年是58.6%(51/87),2014年是61.1%(55/90),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尚不能认为统计推断方法的误用状况有所改善。2014年和2019年内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统计推断方法误用类型比较见表4。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2019年与2014年比较,该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分析的应用率均很高,统计描述误用情况有所好转,但统计推断误用情况则无明显的提高。2019年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率前3位为两均数比较、方差分析和列联表分析,与国内研究基本相同[6-8],但相对于国外文献(前5位为: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t检验和相关与回归)来说设计较简单[9]。统计学应用方面主要有如下3点不足。①实验设计类型较简单,以单因素2水平和多水平为主,但假设检验方法误用率高,远高于张功员等[8]的结果。而且应用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析因设计等可以提高实验效率的设计类型的论文数量较少且统计误用率很高。②统计方法应用种类偏少。多种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数据信息,分析透彻,但同时也要注意统计方法滥用问题[10]。③统计软件应用较单一,2019年SPSS的应用率高达94.3%(82/87),远高于刘智勇等[6]的研究。SPSS虽是专业统计分析软件,但因其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同时因缺乏对不同统计方法适用性的认识、不能充分正确地解释研究结果及软件本身缺少复杂分析选项等而被误用[11],因此,没有专业的统计学知识或经过严格培训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研究者更适于使用PPMS(Practical Package for Me-dical Statistics)这种运行稳定、功能和应用也较为简单便捷的统计软件[12]。此外,如果研究中有统计学家的参与可以确保结果全面、科学、可靠。因此,在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的统计学教学中不仅应当把实验设计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并与实际的课题设计案例相结合来巩固教学效果,还要特别注重较复杂类型(实验效率亦较高)统计方法的讲解及相应统计软件正确合理的应用,使研究生切实提高科研能力和课题完成效率。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国外就对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统计学误用问题的文章最高,占了60%以上[13]。而后国内相继也有研究表明,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误用现象普遍存在[14-16]。王倩等[14]针对5种中华系列杂志论著文章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状况的研究结果显示,存在统计学错误的文章在1985年占24%,而1995年占36%;胡良平等[15-16]认为在医学期刊论文中,从研究的统计学设计、数据的描述和统计分析到解释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等,在这几个环节上出现错误的概率平均为80%。

本研究的统计学误用大多是由于适用条件不满足和研究设计类型与假设检验方法不相符,而且通过5年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两种情况基本没有改善。2019年仍有17.2%的文章因资料方差不齐而将秩和检验误用为方差分析,虽然远低于高晓凤等[7]报道的58.8%,但仍然不能忽视。同一资料无论是忽视适用条件还是设计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对临床实践造成严重后果。本研究及相关文献[6-8]显示,以误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普遍,这不仅会造成原始资料利用率低,增加假阳性错误,还会破坏原来的整体设计。然而,科研设计缺陷造成的后果是再高明的统计学家和统计软件都弥补不了的,研究者应当重视科研设计尤其是复杂设计的理论及应用。本文2019年重复测量设计资料中有13.8%的文章误用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略高于2014年的10.0%,但与高晓凤等[7]的研究结果相近;没有出现误用为t检验的情况,提示统计误用情况有好转趋势。在多因素设计的实验中,析因设计是获得信息量较多的设计类型之一,但其实施和数据分析都比较复杂。常出现以下统计学错误[17]:析因设计资料误用t检验来处理、误认为析因设计资料中的时间因素是重复测量因素、在处理数据时未区分因素和水平而一律表示为“组别”,造成统计描述混乱,继而导致假设检验方法的误用。本次调查中的7篇重复测量设计论文(其中2019年2篇,2014年5篇)均误用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我们应用统计学方法时必须要了解这些方法所需的设计、适用的条件和结果的意义,合理选择恰当统计学方法[10,18]。方差分析后的两两比较,如果事先已经计划好的,不论方差分析結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可选用LSD或Bonferroni法;如果事先没有计划,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后,可利用两两比较进行探索性分析,这时候可以选择Dunnett、Tukey或Scheffe法。

综上所述,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率很高,统计描述误用情况有所好转,但统计推断误用情况无明显改善,应引起学校、医学统计学教师、研究生及其导师、审稿人、杂志编辑及期刊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全面开设统计学课程,增加授课数量、时间、深度和广度,规范研究的统计学设计。②合理选择统计学方法,培养统计思维,理论联系实际。③加强编辑审稿及统计学审稿,规范论文中统计描述不规范的问题并发现深层次的统计问题。在统计审稿时提供原数据库,以便对数据进行准确而综合地审查。学校若能够对本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定期进行统计学评价,定性、定量地评价统计学误用的严重程度,可有效提高论文的统计学报告质量。④研究者提高统计修养。医学硕士研究生应提高自身的统计应用水平,充分认识统计学錯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把握住统计学的实践性特点,结合统计理论与科研实践,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统计修养。

[参考文献]

[1]胡良平,郭秀花,刘惠刚. 医学统计学是评价医学科技论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3):229-232.

[2]HOLMES T H. Ten categories of statistical errors: a guide for research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04,286(4): E495-E501.

[3]李子建. 医学统计学典型错误辨析及其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

[4]倪宗瓒. 医学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136.

[5]张策. 医学科研论文中统计建模误区和一般策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9,32(6):418-422.

[6]刘智勇,范杉,张雪飞,等. 96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统计方法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6):16-17.

[7]高晓凤,徐鹏,段云. 2004—2014年某医学院校本科生论文统计方法使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26-27.

[8]袁文青,张爱京,霍刚,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写作认知的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3):214-218.

[9]王宇,余金明,耿建平,等. 美国《口腔修复学杂志》的统计学方法回顾[J].上海口腔医学,2004,13(3):201-202.

[10]刘跃平,刘岭,府伟灵. 浅析医学统计方法的选择[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2):1663-1664.

[11]黄利花. SPSS统计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4):83-84,91.

[12]周晓彬.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7(6):504-506.

[13]张巧莲,郑玉建. 医学科技期刊常见统计学错误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45-146,150.

[14]王倩,张博恒. 五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统计方法的应用现况[J].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230-233.

[15]胡良平. 影响我国医药科技事业发展的要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医学情报工作,2003,24(2):152-154.

[16]红叶. 统计学专家胡良平教授呼吁:重视医学统计学工作刻不容缓[N/OL].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29(4). [2003-01-23].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3/01/23/5887.htm.

[17]胡良平,刘惠刚,李子建. 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错误辨析与释疑(19):实验设计类型的合理选择[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575-1578.

[18]王陵,尚磊. 医学研究常见资料类型及描述性统计量的正确选择[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9):1041-1044.

(本文编辑于国艺)

作者:栾珊 张凌云 邵翠华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

摘 要: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开启高等教育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国内学者对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多停留在“介绍”和统计层面,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较少。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改进之处是:树立科学的方法论意识,为各种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思想基础;在高等教育研究活动中更多地运用多元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训练;优化研究结构,加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发展混合方法研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离不开正确、科学、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在方法上往往缺乏规范的训练,为数不多的一些学者在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概念、新方法,以此来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对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甚至有部分学者还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如徐辉、季诚钧、陈丽萍、马玉女、丁洁、耿涓涓等先后对高等教育学术期刊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田虎伟对研究高等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胡建华对我国“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课题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等。但是究其内容而言,大都停留在“介绍”和“统计”的层面,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较少。

从笔者搜集和掌握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还未见有人对研究高等教育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为此,笔者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两所重点高校为例,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下载资料,对这两所高校近5年来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

一、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一)统计和结果

1.本次统计的步骤:第一,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选择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键入检索词为“高等教育学”,选择时间从“2004”到“2008”进行第一次检索,得到1 676条记录。第二,选择检索项为“作者单位”,键入检索词为“湖南师范大学”或“湖南大学”,钩选“在结果中检索”进行第二次检索,得到湖南师范大学113条符合要求的记录和湖南大学60条符合要求的记录。

2.两组统计情况表。湖南师范大学的统计情况如表1,2所示,湖南大学的统计情况如表3,4所示。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高等教育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所统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其中,文献法包含:文献法、文献研究法、历史文献法等。比较法包含:比较分析、比较研究、历史与比较分析法等。历史法包含:历史研究法、历史分析等。调查法包含:调查分析法、问卷调查、文献与实地调查法、访谈调查等。案例法含:案例研究、案例分析、个案分析、个案法等。观察法包含:观察研究、实地观察等。跨学科研究法包含:多学科研究等。

另外,由于每篇论文全篇所用主要研究方法不止一种。因此,本次统计允许一篇文章重复计算于各种研究方法之中。固表2,表4中所得百分比总和是大于1的。

(二)现状描述及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所高校的统计表格资料的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归纳出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及特征:

1.传统研究方法仍魅力不减,备受青睐。第一,从统计数据来看,居前5位的研究方法中,传统的研究方法“独霸森林”。以表1和表3为例,湖南师大近5年11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前5位的研究方法分别为:文献法(89篇)、比较法(50篇)、调查法(37篇)、历史法(23篇)和理论研究法(21篇);湖南大学6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前5位的研究方法分别为:文献法(58篇)、调查法(33篇)、比较法(32篇)、理论研究法(27篇)和历史法(14篇)。第二,从近5年来的变化情况来看,无论是湖南师范大学,还是湖南大学,其主要研究方法的使用所占的百分比,整体趋势是上升的。这一点从表2和表4中是很容易看到的。

2.文献法统治地位不可动摇。由上可知,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独占了“整个森林”,然而,作为传统研究方法之首的文献法,其统治地位更是不可动摇。以表2为例,5种主要研究方法中,文献法就以其绝对优势,压倒“群雄”,近5年所占各年百分比分别约达到了:46.15%、83.33% 、63.64%、 84.21% 、90.00%。总计使用频率约达78.76%,把排在第二的比较法(44.25%)远远甩在其后。

3.新的研究法种类急剧增加,研究法出现多样化。从笔者统计的资料来看,师大113篇学位论文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就多达24种;湖南大学60篇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也达25种之多。其中,除了常见的一些研究方法外,还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法,如: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叙事研究、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结合等。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至少告诉我们研究方法正在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4.实证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但力度还不够。从表1中实证研究排到了第九的位置至少可以说明,该法已经开始被我们所关注和重视了。但与西方注重实证研究相比,其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1.理性思辨气息浓郁,实证研究较少。缜密的思辨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但科学的研究也需要科学的、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重义理思辨,轻实证研究的传统。研究事物往往从个人经验和感悟出发,讲究“天人合一”的感悟性思辨,再加上湖湘文化的浓郁氛围,致使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重思辨,轻实证”的问题表现突出。从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中,以文献法为主的定性研究占据了大部分(约为70.02%),而实证研究近几年虽然明显增加,但整体而言,在表2和表4中也分别只占到了:6.19%和8.33%。且其使用也很不稳定,时有时无。这说明我们对实证研究的重视仍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真正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

2.部分研究者的方法论意识不强。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在本文中,所讲方法论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者自述研究方法论情况不多。笔者在统计过程中,虽未对其做全面、精确的统计分析,但从随机抽取的5份论文中,真正作者自己在文中述及研究方法论的就只有2篇。我们在整个调查中也发现了这个情况比较严重。第二,对方法论的表述也存在不够全面、准确和规范的现象。如:从掌握的资料来看,极少有研究者能够从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和规则等方面对自己所选择的主要研究方法论做全面阐述;同时,大部分自述了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者又存在表述不清楚、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是把研究思路当作研究方法论进行自述的现象突出。

3.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前沿性研究方法。虽然从统计资料来看,现行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就整体而言,仍停留在单一、简单的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定性研究仍以文献法为主,定量研究中调查法独占鳌头,而调查法中却又以问卷调查为主,其他方法很少用到。第二,质的研究方法更是找不到应有的“身影”。质的研究方法,它不同于思辨研究,虽然同属定性研究,但它却有其特殊的一面;它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具有自然性、归纳性、描述性和整体性等特征。由此可见,它比较适应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特征,对具体教育问题的深入、细致研究也有着独到的“功效”。国外对它的关注和青睐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如此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却还只是个“新生儿”,更不用说把它系统地应用于高等教育研究活动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落后。

4.名称不规范,以偏概全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把文献法表述为“文献资料法”、“文献研究法”、“资料研究法”、“文献分析”等等;第二,数量分析方法简单,大多停留在量的表示阶段(如统计分析法),缺乏深入的研究分析;第三,把研究方法论当作方法,把研究视角当作方法等以偏概全现象十分严重。

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缺乏有效合作。高等教育研究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需要定性和定量的有效结合。定性研究在研究方式层面包括历史与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间接研究,在我国的具体方法有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理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定量研究在研究方式层面体现为统计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在我国其具体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数模分析研究、统计法等。据此,由前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近5年来这173篇论文中使用定性研究的比重约为70.02%,定量研究的约为21.9%,定性与定量结合约为1.58%。这与丁洁1999年—2004年统计的数据:93.99%、6.55%和0.54%大同小异,虽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重有所平衡,定性与定量结合比重有所上升,但是从整体而言,定性为主,定量少数和二者结合缺乏的局势依旧。

(二)影响因素

1.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重义理思辨,轻实证分析。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哲学到宋明时期的理学独秀,再到现代的学术流派无不深深烙上了“义理思辨”的印迹。然而我们的教育科学正是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因此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自始至终都带有其“母体”方法论所固有的重思辨的思想方法轨迹。

2.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对研究方法的系统研究不够。至本文写作时止,笔者以网络查询等方式,共查得以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命名的作品如下,其中期刊论文9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0篇,优秀博士论文0篇,专著2本,金洪海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和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究其原因可能如有学者所说:“人们往往将高等教育研究仅仅视作一种应用研究,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也长期被归结为对普通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尽管20世纪后期,教育学家和教育家们开始反思并自觉探索普通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但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则很少涉足,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在关心高等教育学科的性质、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基本范畴、思维特征和理论结构等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1]

3.高等教育研究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致使研究难以量化,定量研究难以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高等教育在国外只是一个问题研究领域,称不上是独立的学科,至今为止无论是在西方的国家还是东方的国家,高等教育学都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国外的高等教育研究,一般采用多学科或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而多学科或综合性研究方法也不是高等教育学的独有研究方法。因此多数人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即使是“主要是应用学科说”,也认为高等教育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表达了高等教育学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研究特点。高等教育学跨人文与科学两大学科,高等教育研究同时具有人文研究与科学研究的性质,使高等教育研究不能单单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进行,加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惯性,所以定量研究在短期内没有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成为主流研究方式。

4.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队伍整体素质落后。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队伍庞杂,许多不是科班出身,三教九流都有,不少研究缺乏规范,理论深度不够。”[2]第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缺乏足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训练。田虎伟在其博士论文《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中对此有专门研究。他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实力比较雄厚的4所高等院校(厦门大学、华东师大、华中科大和北大)之硕/博士生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中发现:“虽然这四所院校都比较重视研究实践环节,但是对研究方法与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也就是说,比较重视研究能力主要是高级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3]实力雄厚且科班的院校研究者都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研究者了。

三、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改进之建议

第一,树立科学的方法论意识,为各种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思想基础。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问题意识淡薄、不注重方法论、经验主义与思辨倾向严重、研究方法单一且落后等问题非常突出。这说明我国教育界对研究方法论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树立解决问题的研究意识,加强研究方法论的研究,为思辨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及其综合运用提供思想基础。

第二,在高等教育研究活动中更多地运用多元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又是一门与社会各个部门密切联系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4]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方法上应该积极拓宽思路,更多地去吸收其他领域的先进成果,化单一为多样,不断丰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第三,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训练,提高研究者驾驭各种研究方法的能力。重视研究生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与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质量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四,优化研究结构,加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发展混合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即高等教育现象的复杂性、研究课题与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客观上要求研究结构的不断优化以适应变化发展的需要,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由此可见,包含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正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 黎,马静萍.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15-9.

[2]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1-6.

[3]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

[4]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国发展的轨迹:为《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国》(英文本)而作[J].高等教育研究,1998 (1):1-8.

(责任编辑 朱漪云)

作者:高晓清 皮 勇

第三篇: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比较

一、引 言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称为专业性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1]2011年我国招生院校首次招收应用心理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作为新开设的专业性硕士学位,与学术性学位中的应用心理学硕士有相似之处,但从专业学位视角人们更关注的是与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区别与特点。由于应用心理硕士开设不久,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将对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其应用心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剖析二者在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异同,以此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代表,为科学理解专业硕士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专业硕士作为应用型研究人才在创新人才中的特色,比较分析两者的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成为我们以点带面理性而全面认识专业硕士的有效途径。

(一)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的比较

我国进行应用心理硕士和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的学校主要有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各高校都有细化的研究方向。例如西南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应用心理硕士有4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司法与犯罪心理、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校心理学。[2]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有8大研究方向,分别为现场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与管理心理学、美学与服装设计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社会心理学、教学策略。[3]

以司法与犯罪心理和现场心理学为例进行比较,司法与犯罪心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罪犯心理与行为矫治、罪犯人格重塑以及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识别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罪犯心理分析、现场心理识别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现场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再现及利用问题,它涉及到犯罪学、刑事侦查学与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笔者发现,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了犯罪现场心理等内容,所不同的是,司法与犯罪心理注重培养学生开展应用实践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关注的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场心理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

再以专业硕士中的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学术硕士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围绕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EAP的实际问题等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力资源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招聘、任用、考核、培训等形式来有效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该方向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同时它也涉及到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在人才培养中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应用心理硕士直指实践,研究特色是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研究着重于应用研究,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特色则是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的思想,偏重于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研究着重于学术或理论的研究。通过研究方向的内涵还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职业指向性比较明显,研究方向立足于实践领域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则直指学科各分支,主要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体系,偏重于对学科体系的学术研究。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2]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规定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要能够在上述四大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工作。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修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晓心理学的应用知识与技术,能在各级科研、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3]

比较二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是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职业领域对心理学应用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是为各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培养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这些在对二者的具体要求中都有体现。应用心理硕士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综观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着眼于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科研型人才。

(三)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必修-选修-必修环节这样的课程体系(如表1)。攻读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两年内应修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学分,专业实践实习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程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分成几类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以根据课程模块来进行选择,选修最少不低于8学分。攻读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26学分,选修8学分。

在必修课中,应用心理硕士的课程设置了3门方法类的课程和3门专题性研究课程,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设置了3门平台课和两门研究性课程。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偏重于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偏重于了解学科最新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在选修课中,两种硕士学位专业的选修课开设的门数均较多,但是要求学生选修的力度均不大。应用心理硕士开设的选修课程基本都涉及到实务或技术,应用心理学硕士则偏重理论,多为研究专题、研究进展等等。应用心理硕士关注实际操作,应用心理学硕士则注重本学科现代发展情况的学习与研究,对实际技术与方法的关注不突出。

在必修环节,应用心理硕士注重实践环节,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有严格要求,应用心理学硕士则注重学术活动。综观二者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专业学位的应修总学分比学术学位的应修总学分少,由于两者的硕士学位的种类不同,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差异,应用心理硕士突出了实用性,无论从课程内容、选修课程的细致划分还是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重都可以看出。而应用心理学硕士注重的是心理学系统理论的学习、学科前沿情况的了解以及获取国外学科进展的能力(即外语能力)的培养,其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明显偏重于理论研究型。两者课程设置的层次清晰,分别突出了“职业性”与“学术性”。

(四)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比较

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心理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取课程学习、论文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其专业实践课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2]其具体的培养方式要求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成立导师组,并吸收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等加入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工作。

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3]中期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在研究生期间必须达到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答辩方能毕业。

通过比较二者的培养模式,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学习年限少于应用心理学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重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培养。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成立导师组,采用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并聘请企业、公共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参与教学、培养工作,[4]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往往是一个导师专门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专业硕士着重培养实干家,为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提供所需人才,学术硕士则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着力为科研机构提供博士生生源。这一点在二者的培养模式中都有体现。

三、结 语

本文以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为例,比较了二者在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异同。笔者发现,二者在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某些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一个着重应用研究、一个着重理论研究,一个着力于应用创新、一个着力于理论创新,一个重在实践,一个偏重理论。同样,二者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的侧重点特色鲜明,应用心理学硕士更加趋向理论性,而应用心理硕士则趋向实践性和职业性。

参考文献:

[1] 肖琳.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J].四

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32-33.

[2]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EB/OL].http://pgs.swu.edu.cn/new/peiyang/article.php?

articleid=236[2012-06-06].

[3]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B/

OL].http://pgs.swu.edu.cn/new/peiyang/sort.php?sortid=8

[2012-06-06].

[4] 王莹,朱方长.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

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2):100-102.

Comparison of Training Programs between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and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GAO Yuan

Key words: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training program

作者:高源

上一篇:美术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硕士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