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2023-02-21

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社会经济模式, 社会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 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旅游产品、新的旅游需求和新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旅游产品个性化、旅游市场营销网络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旅游行业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 也向旅游教育提出了挑战。随着我国逐步走向旅游产业大国, 旅游业作为全新的朝阳产业和动力产业, 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根据预计, 到2010年,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在GDP的比重将占至8%左右, 到2 0 2 0年, 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和国内旅游国。在此背景下, 我国急需创新型、开拓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因此, 提高我国旅游教育的教学质量十分迫切。

1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如下素质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1.1 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 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 因而对人才的素质有特殊要求, 作为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 应该具有思想进步、品行端正,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基本素质。并且敬业爱岗、开拓进取, 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应该待人热情、文明礼貌, 具有吃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礼貌礼节, 这些都是旅游专业学生迫切需要的从业素质。职业素质决定着专业素质的实现, 没有对职业的热爱和进行职业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专业素质的实现就成为无本之源。

1.2 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

目前, 旅游界对旅游专业人才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对景点缺乏了解, 缺乏审美鉴赏力;对文学、史学知之甚少, 缺乏应有的修养;地理知识匮乏, 导致经常闹常识性笑话;方言及外语能力不强, 和各类游人交流起来生硬别扭。这些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 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培养。使旅游专业毕业生不但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 而且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宗教、政治经济、生活常识等, 同时还应具有过硬的语言能力, 例如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地道的地方话和熟练的外语。

1.3 要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

我们说的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社交素质等等。这些素质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环境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 旅游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 旅游人才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他们能否承受住竞争机制的冲击、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灵活、正确、平衡、理智的心态去适应社会环境, 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2 对提高我国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旅游教育要获得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樊篱。首先应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其次不能完全以教材为中心, 应对旅游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给予关注, 使旅游教育内容不断更新, 作到与时俱进;再次走出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中心的教育误区。注意把握两大关键因素, 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旅游市场的动态。

2) 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现有专任教师的素质选派教师进修, 提高教师素质。我国的旅游教育起步较晚, 所以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国外的旅游院校在办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可以借鉴。而这一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最好是通过教师出国留学或考察而直观和具体的进行, 这对于教师的素质提高无疑是有益的促进。当然这种学习和借鉴也可以是国内学校之间的。应该注意的是进修前必须对教师所进修的专业进行细分以及对进修学习应达到的要求有硬性的规定, 使其学有所成。鼓励教师接受再教育, 提高学历水平。目前旅游院校中的教师除一部分跨专业转行过来的, 另一部分就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 虽“科班出身”, 但学历整体水平不高、经验欠缺, 所以高校应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水平和整体的知识素养, 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增强科研能力, 为走教、科、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3) 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旅游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首先, 要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弹性, 夯实管理学科的基础, 打通基础课教学, 建立宽泛的专业口径, 形成以基础课程为基础, 以专业课程为主体, 以相关学科课程为延伸的课程体系。其次, 在教学环节上必须处理好课堂与课外、教学与实习的关系, 使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 相得益彰, 实现学以致用。再次, 课程设置上要在教学内容上, 体现知识性、实践性、系统性、科学性, 同时应体现动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

4)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旅游人才市场对旅游人才的特殊要求决定了旅游专业教学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课程。首先, 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入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之中。教学环节安排、教材选用、教学内容, 都要贴近实际;强化案例教学, 请有权威性的专家结合案例授课, 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其次, 要引入校外导师,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旅游业的社会实践, 如参与旅游资源调研、现场导游等活动, 将实习与学分制挂钩。再次, 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要突出专业特色并满足实践教学课程的实习需要, 为学生在校内实习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

综上所述, 一方面,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好的身心素质。另一方面, 为提高我国旅游教育教学质量, 应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现有专任教师的素质选派教师进修, 提高教师素质;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旅游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走向旅游产业大国, 旅游业作为全新的朝阳产业和动力产业, 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根据预计到2010年,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在GDP的比重将占至8%左右, 到2020年, 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和国内旅游国。在这种形势下, 提高我国旅游教育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解决, 本文就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红专, 创新旅游教育办出专业特色[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

[2] 韩林平, 张珍, 浅析如何提高旅游教育的整体素质[J].科学大众, 2007, 08.

[3] 洪帅, 提高旅游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10.

[4] 王琳丽,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校论坛, 2006, 6.

[5] 董海沙,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高校讲坛, 2008, 9.

上一篇: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VB教学的创新改革下一篇:浅谈线性代数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