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2022-09-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三观, 数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手段, 而“双创”协同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新思想与创业意识的教育, 二者相互影响。

因此要想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关系, 高职院校必须调整思政教育的内容, 不断改革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一、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概念和内涵

思政教育即社会与社会全体合理运用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 有针对性、有意识地教育与影响教育的对象, 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见思政教育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与问题。但是由于思政教育自身的复杂性, 宣传教育的过程十分艰巨, 要求高校必须采用相应措施来处理, 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双创”教育主要包括2方面:一方面是创新能力教育。即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主要是人们在创造一切事物的过程中, 不仅具有社会意义、主动性, 还具备首创性的能力。其中社会意义即对整个社会、集体和个人具备的巨大用途与意义;主动性即因某种因素的存在而形成动机, 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生活活动中。而首创性则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第一次创造出来的事物。另一方面是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及人们参加工作的过程中, 是否能够及时把握创业的机会, 寻找创业时机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包括2点内容:创业动机与创业技能, 其中创业动机即人们在创业的环境基础上所形成与维持自身从事创业活动, 并让创业活动沿着这一目标而发展;而创业技能则是人们在创业期间所具备的经营管理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

协同育人的理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中期的欧洲, 该理念经多年普及与应用, 逐渐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中。

但是由于该理念自身具备的复杂性, 涉及内容十分复杂, 不仅包括基于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背景下, 实现资源与积蓄能量的有效整合;也包括在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 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必须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分组、互利共赢与能量积蓄的原则, 利用有效活动与活动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1]。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主要特征

(一) 开放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观就是注重协同合作, 而协同合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赋予了教育教学以开放性的价值功能与本质。

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便能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导向, 有效结合“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来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以丰富教学资源, 引导大学生实现教育教学深化目标, 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感悟。

(二) 融合性

“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融入, 并不是简单的个体之间的叠加, 而是不同种类事物之间的有机融合。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运用“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理念, 通过不同性质教育元素来改善以往单向思维模式, 实现教育教学的良好沟通, 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三) 系统性

系统性作为“双创”教育协同育人体现为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发挥出来的功能与既定的目标, 而高职院校的系统性教育工程便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时, 需要优化整合各方面的有效教育资源, 不断宣讲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即“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更加重视整体效果的提高与职能作用的发挥, 属于综合性教育理念的范畴, 必须防止教育知识在教书育人中单打独斗、各自为战。

(四) 互动性

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就是教学关系之间的互动, 可见教学工作并不是封闭、静态的, 而是动态、灵活与联动的, 因此必须充分贯通不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 实现教育模式与资源的新突破, 以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达到1+1>2的协同教育目的[2]。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联合“双创”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着重强调, 在教育事业中, 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培养人才的第一位, 将思想政治教育观察学生教育工作的始终,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与主课堂效用。

此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国内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过去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为工作开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 有效联合“双创”教育协同育人, 为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保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领悟自己接触到的人、事与物, 以提高学生思维辩证能力。

(二) 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阶段, 国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时代精神, 必须将人才创新的理念和教育创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渗透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精神、信仰信念与世界观教育, 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性、自觉性与能动性, 保证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动力, 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 使学生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自主思考, 了解日后就业中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此外, 思政教育也需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来验证过去的教学成果, 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不同人生阶段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的理想和信心。

(三)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 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国家与政府部门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方针, 各大高职院校也需积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 将“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理念渗透到思政教育中, 实现创新理论转化为创新精神, 运用创新思维理念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与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可见要想环境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严峻形势, 必须通过实践教育, 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企业与社会的技能需要、物业特征与就业方向,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明确奋斗目标, 树立良好的就业信心,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从而确保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时, 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3]。

四、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途径

(一)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

要想保证人能够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工作顺利开展, 必须明确教育对象在教育中的主人公地位, 通过有效的手段与活动来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 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例如为了引导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出创新型的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需要组织辩论会与交流活动, 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了解自身在创业活动中扮演的解决与承担的责任, 从根源上改变学生内心存在的“等、靠、要”的错误理念, 让学生了解到创业的艰辛。

(二) 完善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离不开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完善,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着手, 加大管理投入力度, 不断完善“双创”教学体制。具体体现为:高职院校的负责人需要和当地政府、企业联合合作, 加强三方之间的沟通联络, 在教学改革资金、政策方面尽可能获得政府与企业的支持, 以发挥有效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达到创新驱动优势互补的目的。此外, 高职院校还需在已有的教师授课知识上不断进行调整、优化, 聘请企业的经营与专家到学院内传授工作经验、企业发展战略与方法, 给予相应的指导答疑, 增强学校、企业、社会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 间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三) 发挥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办学的具体情况与教师需要, 创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教学和教师培训体系, 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活动中, 以促进教师不断优化, 提升自身的文化层次与综合素养。并且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师人员选聘方面, 也需不断进行创新, 除了重视应聘人员的高学历外, 还需利用面试的方式了解与掌握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力与教学经验, 尽可能选择具备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来传授知识。此外, 为了实现教师的指导价值, 除了在选聘与培训活动上进行创新完善外, 还需结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重新调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活动, 安排教师组织讲解活动, 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

(四) 完善“双创”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与教学工作、政府和社会密切联系, 因此高职院校应和政府、社会联合起来, 建立完善的“双创”管理机制,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管理网络与数据库, 方便企业与学校联系, 及时反馈学生在社会岗位中的实践情况, 及时发现不足与优势, 并依据各种问题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此外, 高职院校的管理层还需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情况, 了解教师工作的状态与学生整体素质是否得到进一步提高, 并和有关人员的工作绩效挂钩, 以激励全体人员在工作开展中的热情与积极性, 实现管理的合理性。

(五) 设置学分制和“一体三面”协同育人模式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过程中, 为了发挥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应用的教育价值, 应设置学分制和“一体三面”协同育人模式, 开设相应的文化素质拓展与实践操作拓展课程, 由各班级的辅导员负责本班级“一体三面”的教学活动与教学体制, 而教师则负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活动与内容的多样化, 为学生积累学分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构成一整套完善的学生评分体系, 这样便能通过学分来评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综合能力, 并给予相应的矫正与引导。

例如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某铁道技术职业学院与当地地铁公司、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合作, 依据“两元一体”的建设思路, 开发老校区, 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园与金川科技园, 促进人才、技术与资本的集聚, 然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企业文化课程与志愿服务的内容, 完善就业和创业人指导课程体制, 并设置相应的学分, 形成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与成果孵化“三位一体”的功能体制, 从而促进职业素养培养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综上所述, 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 能够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有效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在实际开展教育育人的活动中, 要想发挥应用的价值, 必须完善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双创”管理机制, 发挥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分制和“一体三面”协同育人模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

摘要:国内自2010年以来, 每年平均增长的高校毕业学生达到25万人, 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加上高职院校逐渐扩大招生范围, 导致择业与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在新形势背景的高职院校如何给予毕业生良好的发展空间, 实现“双创”教育协同育人,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艳芳.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 2016, (28) :171-172.

[2] 李阔.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时代教育, 2017, (3) :66-67.

[3] 周文蓉.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 2016, (31) :15-16.

上一篇:硝基苯氨洗工艺综述及安全分析下一篇:基于数字化技术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