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提出背景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梦的提出背景

中国梦的提出及内涵

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第二篇:中国梦的背景与含义

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中国梦"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政治多元化。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远景规划。太平洋彼岸有曾孕育出世界上有名的“美国梦”。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怀揣梦想来到美国的人们已没有当年的热情。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欧洲正进行超国家共同体的尝试,并催生出一个“欧洲梦”。遗憾的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对“欧洲梦”的质疑越来越多。

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人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改造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当前,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各领域成果不断涌现。我们距离“中国梦”越来越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应保持清醒。实现“中国梦”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不仅有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还有国际上的。一些国家不愿意或者不甘心见到“中国梦”的实现,有意无意地给我们制造各种麻烦和障碍,试图延缓中国前进的步伐。我们今天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程度超出想象。不管面对多少困难,我们将继续向“中国梦”迈进。

(2)中国梦提出的重要意义

①对个人的意义 中国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传递出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触动人们的心弦,激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②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追求发展梦想的路径与方式,还深深影响着一些国家的政府决策,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而“中国梦”的内涵,决定了中国将继续推行负责任外交,是世界的“稳定因素”。中国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篇:中国梦的背景、内涵与实质

大纲

一、中国梦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1.宏观层面 2.中观层面 3.微观层面

三、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1.攻坚克难 2.凝聚力量 3.广泛认同 4.最大共识 5.小结

正文

自从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个重要概念、这个重大论断之后,在我们全党和全社会引起了积极强烈的反映,大家非常认同这个概念,认同这个论断,但如何理解中国梦?理解中国梦可以从很多方面,但是最基本的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把握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第二个是把握中国梦最基本的内涵,第三个是把握中国梦提出的精神实质。

一、中国梦的历史背景

当理解一个思想、一个概念的时候,把握提出的背景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不能离开背景来谈中国梦,在不同的背景当中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的。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如何理解?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指的是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在古代中国,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是当时世界领先的,陶瓷、茶叶、丝绸、建筑、园艺等等。中国的古代好几个朝代,物质方面、精神方面都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包括当时清朝,GDP是英国的6倍、日本的9倍。古代中国属于“辉煌中国”。 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古代进向近代,中国近代的历史是被挨打、被宰割、被侮辱,近代中国坎坷、曲折、挨打、被侮辱,属于“没落中国”。由古代辉煌中国沉沦为近代没落的中国,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的反差,反差是能留下历史记忆的,反差会沉淀为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历史记忆就归结为一句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是一种社会心理、民族性格、历史的记忆。

现在,就是从1978年到今天这35年,就是我们今天怎么来理解中国梦的背景?我想用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这35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天时指的是两个百年梦,或者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目标,从1921年到2021年这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目标是要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期间内来实现的,就是眼前的目标。第二个百年目标是从1949年到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离我们也日趋切近了,这就是天时。

地利呢?从1978年到今天35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这35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或者物质基础,中国梦是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撑的。同时,这35年,我们也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1949年我们共产党正式开始执政。从1949到今天,我们在执政的过程当中,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教训,但毕竟是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尤其是从1978年到今天35年,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政经验不断丰富。我们干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我们能走过来,这里面就积累了很多的政治经验,这也是实现中国梦一个政治基础,这叫做地利。

第三个叫做人和。今天我们讲中国梦,是所有的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宿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大家的一个新期待。拿中国梦的三句话来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句话都是有内涵、有针对性的。国家富强是相对于大而言的,我们中国今天是世界大国、文化大国、经济大国、人口大国等等,但是大和强,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人口多,但是人才还缺乏;我们是经济大国,但是核心竞争力还是有差距。所以,由大国提升为强国,叫做国家富强,这是我们人民群众的一个期待、民族的一个期待、国家的一个期待、党的一个期待。第二,民族振兴,它也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民族不团结、民族分裂、没有凝聚力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那会遇到很多麻烦。民族分裂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强调民族凝聚、民族振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更要民族大团结。第三个,人民幸福。这意味着对快乐有一种追求,对生活质量有一种追求,对幸福感有一种追求,对幸福指数有一种追求,所以人民幸福就成为今天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呼唤、新需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人和,人民群众的一种呼声,共同的期待。这就是今天理解中国梦的背景,天时地利人和。

再看未来。人是背对着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没有未来的历史是残缺的历史,没有未来追求的人,那是一个残缺的人生。人总是有目标来追求的,那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登上执政舞台以后,未来的执政目标一要面对过去,历史的脉络要延续下来,二要立足现在。只有面对过去,立足现在,未来的目标才是脚踏实地的,是扎根于真实的基地上的,是有利于实现的。这个中国梦,这个未来的目标,它有历史的脉络,有现实的根基,所以经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个未来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1.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面对世界讲中国梦,就是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和俄罗斯所讲的两句话,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中国梦是合作共赢之梦。这个含义明确表达了中国梦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是和其他的国家和平相处的,是和其他国家平等交往的。这个梦不是霸权梦,不是主宰世界的梦。这跟世界明确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

2.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是就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我们人民而言的。中观的中国梦的内涵就是总书记所讲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有国家、有民族、有人民,这三句话总书记也是深思熟虑的。国家、民族、人民,这三者之间,在总书记讲话当中经常出现。这表达了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我们党领导这个国家,首先希望这个国家富强,然后民族要振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落脚点、聚焦点是使人民幸福。我们党的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党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要尊重人民,人民是党的根基。离开人民,党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这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从中观层面讲的中国梦的基本的内涵,但最关键的是人民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幸福的梦。

3.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就是每个个人、每个个体、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的中国梦,就是总书记讲的,有一个好的政府,有一个好的社会,在这个政府和社会当中,每个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人生出彩。尤其第四句话,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和祖国共同成长的机会。每个个体从共同的、最基本的角度来讲,就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人生出彩。

各尽其能,人最内在的东西是要把内在的潜力和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这需要机会,需要平台,需要舞台。如果有能力,但没有平台,没有机会,没有舞台,人会感到憋屈、感到委屈,所以各尽其能是每个人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支点。第二,各得其所,得其应得,有成就感了,受到尊重了,这也是幸福。第三个支点,和谐相处,我们中国过去讲人脉、讲关系,今天大家也很在意关系,关系和谐不和谐,大家是真正交往还是假交往。如果一个人很孤立,大家对他有排斥,感到不信任,甚至整个社会诚信有所下降,人是会感觉到不幸福的。第四个支点,人生出彩。人生出彩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每个人都有软肋,十块木板组成一个桶,九块都很长,就一块很短,这一块很短就影响了盛水量。同理,软肋会影响人生出彩,所以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人生出彩还要打牢人生发展的基点,善于创新,提出独到的观点。

三、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1.攻坚克难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环境比较复杂,这是一个历史的新特点,这个特点用总书记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正在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各个领域打的铁都比较坚硬,

经济领域当中,有两个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公平分配利益。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995年我们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8年时间了,经济发展方式不但没有转变过来,而且有些地方阻力重重,这里边有体制机制的障碍。我们中国社会从传统来讲,是一个权力社会,而不是个能力社会。三大力量构成了一个力量结构,政治力量、经济力量、社会力量,文化力量渗透于三者其中。三者力量当中,政治力量过大,而经济力量、社会力量相对比较小。政治的载体是政府,我们的政府是万能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无所不干的政府。大政府小社会,金字塔力量结构也就产生了我们中国权力的运作方式中,政治力量过大。可以概括为政治至上、权力至上、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缺乏制约。第一,权力配置资源,人们愿意做官,奉行官本位的价值观,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愿意做官,做官了,掌握权力了,配置资源了。第二,权力至上。权力至上,运作的路径就会自上而下,自上而下比较容易,自下而上就相对比较难。第三,逐级管制,我是管你的,你是听我的,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管和听的关系,我管你从,我说你听,我命你行,逐级管制,权力至上,自上而下。最后,缺乏制约,对权力缺乏制约,那样的力量结构产生这样的权力方式,就造成中国社会是个权力社会,不是一个能力社会。权力和能力都是力量,但力量的来源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导向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权力作为一种力量来源于我有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廷有人好做官。能力作为一种力量,来源于我能,我有知识,我有科技,我有创新精神,我有创新能力,我有创新人才,这是能力这个力量源源不断的源泉。来源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权力社会的功能是管制人,控制人,能力社会的功能是解放人、开发人。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性解放大旗高高举起,一浪高过一浪,意大利是第一次人性解放,从文化上解放自然人性,打破封建中世纪的禁欲主义。18世纪法国从政治上有平等、博爱、天赋人权,冲破封建专制,这是第二次人性解放。第三次19世纪德国从哲学解释人的主体性,人为自然立法。20世纪以后,非理性主义,人的激情、欲望、个性、创新能力充分释放和张扬,所以能力社会是解放人、开发人,权力社会是管制人、控制人。

所以我们在传统的社会,对知识、人才、科技,缺乏敬畏之心,我们总认为权力才是重要的,官本位崇拜权力,而不崇拜人才、不崇拜科技、不崇拜知识。权力社会的结果有优点,控制矛盾,动用资源办大事,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枪打出头鸟,不敢问天下先,创新能力得不到张扬、得不到释放、得不到发挥,所以自主创新能力被遏制住了。而能力社会呢?你比我强,我比你更强,一学习、二竞争、三超越,你比我强,我向你学习,学习目的是提高我的能力,然后和你平等竞争超越你。能力是往上走的,权力社会是把创新能力往下拉,这就是我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当我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就无法转变。我们需要转变成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发展方式。

政治领域当中,难打得铁的就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基于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性的体制改革处理这种关系无非是在配置资源上,让市场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对行政审批要简政放权。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不能仅仅是管制。这种利益的再调整,权力的再分配,也是很阵痛的。

文化领域。从1978年到今年35年,弹指一挥间口袋问题解决了,但是脑袋问题从毛泽东时期到今天都在解决,在毛泽东时期要清洗头脑、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邓小平时期也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僵化、更新观念;江泽民时期也讲,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讲文化;胡锦涛同志也讲丰富人格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也讲精神世界,要破解精神懈怠,强调理想信念,强调宗旨,共产党人一直在解决脑袋问题,但是到现在他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社会领域当中,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民生,民生有几个难,就业、住房、教育、福利、环保等等。公平正义不是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是深层利益大调整、权力再分配,还有生态领域中环境污染很严重、生态失去平衡。吃的食品、药品,环境修复、生态修复,这都需要我们的努力。

国际上,中日关系、中国和周边的关系、中美关系,处理上也是需要智慧。 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在国内、国际各个领域都需要攻坚克难,进行新特点的历史的伟大斗争。我们党员干部,我们政府官员,我们所有的同志头脑一定要清晰,认清形势,对形势要加以研判,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面对难题,不要妄自菲薄,面对成绩不要妄自尊大,既要充满自信,还要有危机意识。总书记强调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对我们人民充满自信,对自己充满自信,但同时又从另外一个话语系统表达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敢于担历史的责任。

2.凝聚力量

在今天这个时期,凝聚力量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比任何事物更迫切、更紧要、更必要。 现代社会的阶层利益、思想日趋多样化,而每一个公民主体,每一个人,每一个利益主体都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有时,在表达自己诉求的时候,往往考虑自己而不承担责任,考虑权利而不大见义勇为,考虑民主而不大讲法治,考虑索取而不大讲贡献,考虑个人利益而不大关心公共利益。一句话,人心有一点儿散,凝聚力有一点儿弱,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难度比较大,我们在攀登一座没有探险过的险峻的高山,一个是山很高,第二个山很险峻,第三个没有探过险,风险在哪里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攻坚克难,战无不胜。总书记的逻辑非常清晰,攻坚克难,然后必须要凝聚力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中国人民创新的力量,汇集整个社会正能量,靠着三个力量凝在一起来攻坚克难。

凝聚力量,是今天这个历史的第二个新特点。1978年以前,大家干什么喜欢抱团,团结一心,毛泽东思想里边,有凝聚力量的很多优秀资源是值得我们挖掘的。今天也一样,攻坚克难必须要凝聚力量,这绝对不是个口号,我们一定要把握凝聚力量背后的精神实质。

3.广泛认同

怎样来凝聚力量?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强调说,要广泛认同,只有共同认同的东西,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凝成力量,如果大家对这个东西不认同,你想你的,我想我的,各顾各的,就无法凝聚。所以为了凝集力量,必须要赢得广泛的认同,广泛认同也是今天这个历史的一个新特点。1978年前强调一,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步调,统一步伐、统一一致。我们七八亿人口,穿的衣服的颜色都差不多,要么红色,要么蓝色,要么军装,我们七八亿人口讲的话也基本上差不多,万寿无疆,身体健康,人民公社就是好。那时,强调一而不大强调多,所以从那个一定目标,有的是自觉的认同,有的是盲目的认同,但不管怎么说,认同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就是盲从、从众也是共同的。但是今天呢?分化很厉害,过去强调一而排斥多余,今天我们分化却很厉害。今天统一思想的难度就比较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我们进入了表达诉求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多就会容易淡化一,淡化主导思想,淡化主旋律,淡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淡化中国道路。

无论是僵化,无论是分化,对我们党都是硬伤,都要避免的。今天要避免分化,必须要达成共同的认同,共同认同一个东西才能凝聚力量。所以,广泛认同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的,这样才能达到自觉,达到清醒。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对这个攻坚克难、凝聚力量、广泛认同,一定要有清醒的自觉的认识。

4.最大共识

怎样来广泛认同?必须寻求最大共识。在这个点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主体,都能取得共识,人们才能认同,所以寻求最大共识,也是一个历史的新特点。按照总书记的讲话,按照中央的精神叫做,凝聚共识。哪个地方有分歧,哪个地方就要凝聚共识。

凝聚共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在统一方面来理解,一个在分歧方面来理解。有些东西是统一的,很容易达成共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纽带,共同文化,这都是共同的,这方面容易达成共识。第二个是哪里有分歧,我们在哪里寻求达成共识。利益有分歧,思想认识有分歧,目标有分歧,那我们要在这个里边寻求最大的公约数,寻求最大的共识。这两个方面的共识,最重要取决于改革要凝聚共识,发展要凝聚共识,稳定要凝聚共识。在大的问题上要凝聚共识,凝聚最大共识。今天我们的共识要达成自觉,充分在自觉上来达成共识,那问题又出来了,在哪一个点上才能最终达成一个共识?这个点就是刘云山同志所讲的寻求最大的公约数。那么最大的公约数是什么?这个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一点上是能形成最大的公约数的,在这一点上大家没有大的分歧,在这一点上大家能达成认同。在朝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上凝聚力量,就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战无不胜。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四句话就是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所以总书记又强调一句话,要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的斗争。

5.小结

我国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可以概括为力量转移期,时空压缩期,矛盾突发期,结构调整期,命运决定期,攻坚克难期。

第一,力量转移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力量逐渐在向中国转移,这增强我们的力量。然而,在这种转移的过程当中,一般是会发生冲突的。原来我们弱人家强,现在我们强了,今天我们遇到打压,遇到围攻,力量越是大,遭到的打压和围攻就越厉害。当今世界经历了三次力量大转移。1840年以后是第一次转移,欧洲崛起;第二次转移美国崛起;今天这是第三次转移,世界力量中心主要转向亚太,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已成为改变世界版图的重要力量。在2007年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世界经济论坛前任亚洲主管里奇特说,年会最为引人注目的主题还是世界力量从西方转向东方。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题定得非常及时,因为我们要讨论力量的转移,而中国和印度恰恰是这些变化的核心。

第二个,时空压缩期,什么叫时空压缩?在毛泽东时期到今天,我们中国一直在追赶、在赶超,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西方是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落后就要被挨打,所以我们必须要追赶、要赶超。追赶和赶超意味着什么?发达国家三百年左右时间之内,完成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我们要在很短时间之内来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时间之内,陆陆续续出现的问题,在我们中国很短的时间之内都出现了,任务、矛盾、问题、困难、挑战都集中压缩到我们中国很短的时间之内,这叫做时空压缩。这个时空压缩在今天的特征就更加明显,因为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往前冲,往前走,就必须要精神百倍,更加努力地解决我们的矛盾和问题、完成我们的任务。

第三个,矛盾突发期。我们今天既是黄金期又是矛盾突发期,结成利益、思想分化很厉害,而结成和利益主体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诉求很强烈,而表达自己诉求的时候,考虑自我的利益比较多,考虑整体的共利比较少,这是利益的分化,是矛盾群发,矛盾集中爆发。

第四个,结构调整期,经济结构的战略型调整,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文化结构的调整,社会结构的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都在调结构。

第五个,命运决定期,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很多方面我们的命运处于被决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正在攀登一座没有探险过的险峻的高山,努把劲就能达到山顶,享受胜利的快乐和喜悦,但如果不努力、懈怠、能力不足、精神懈怠,肯定要掉下去。退是一种命运,登上去也是一种命运,我们就处在我们命运的决断期、命运的选择期、命运的决定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不过来,影响我们经济发展命运;公平正义不到位,影响社会和谐的命运。

最后,落脚点是为了攻坚克难期,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在这个历史阶段,具有怎样的历史的特点呢?我把它概括为几大论断和问题。

第一个和平与冲突交织,但冲突逐渐突出了。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世界和平还是主流。我们讲和谐世界、和平发展,但是冲突也不断,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中国和周边国家的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经常会有些摩擦冲突。随着中国力量的崛起,冲突会越来越升级。

第二个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严峻。时空压缩给我们带来很多机遇,我们要追赶也要抓住很多机遇。但是挑战也很多,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对我们就是一个挑战。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执政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对我们都是挑战,我们有时候能力显得不足,这又更加严峻。

第三个成长与烦恼同在,但烦恼增多。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进步,在发展当中的代价、成长当中的烦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产力发展了,中国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是发展进步,这是成长;但环境污染了,凝集力下降了,腐败问题还没有完全遏制住,道德方面令我们担忧,这就是烦恼。越是越发展进步,可能烦恼越多。

第四个传统与现代博弈,但阵痛增强。改革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现代化建设也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传统好的东西,我们要继承,传统里面的糟粕,我们要革除,但现在传统和现代的博弈应该是很厉害。比如,传统的政府性能体制和现代的市场力量,传统的政府力量和现代的市场力量人民力量之间就有博弈,而这个博弈当中,市场力量、人民力量也会崛起。市场力量、人民力量崛起可能会促进社会发展,但是在此涨彼消的时候,是有阵痛的。市场力量增大了,政府力量缩小了,人民力量增大了,政府力量缩小了。

第五个成功与危机共存,但风险增大。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的危机我们就看不到,有的风险我们就意识不到,但是现在风险在增大,我们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风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要有风险意识,应对风险的意识,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

第六个平稳与艰难同在,但难题凸显。这35年,总体比较平稳,但是也很多艰难,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但是今后会越来越艰难。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我们是在踏着尖刀前进,这就是历史的新特点。面对历史新起点和历史新特点,我们怎么应对,就是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攻坚克难,凝聚力量,广泛认同,达成共识。我们也可以换另外一种表述,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我们的政府官员,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今天这个严峻的形势,既充满自信,又要有危机意识,在这当中明确方向。与此同时,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心往一处使,目标往一处努力,统一思想来凝聚力量,然后再依靠人民,共同奋进。越是越艰难,越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再接下来,树立危机意识,克服恐慌,敢于担当,敢于碰硬。

这里还要强调,确立底线思维,树立顶层思维。总书记不断强调底线思维和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就是最坏打算,做什么事要把最坏的坏处和风险想到,然后再往高目标努力,这是底线思维。顶层思维,就是战略有根本,有统筹,这也是我们攻坚克难很重要的一招。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具有很多历史新特点的伟大的斗争,怎么来更好地进行这场伟大的斗争,除了攻坚克难、凝聚力量、广泛认同、达成共识,除了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依靠人民、共同奋进、友爱,还有一招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发挥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优势来克服我们发展当中的软肋,来打牢我们发展过程当中的支点。

第一发挥国家和民族优势,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地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首先得益于发挥比较优势,我们很多人的一生就是靠发挥自己的优势来走过这一生的。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要进行伟大的历史斗争,就要找到我们党的优势,我们国家的优势,我们民族的优势。我们党的优势在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党的组织,有八千多万我们党内的优秀分子,有党执政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我们国家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体制效率很高。正确动用国力办大事,尤其是我们处于时空压缩追赶阶段,决策正确了,就需要合举国力办很多大事。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的发展速度这么快,与国家的体制优势有关。当然这个体制也有弊端,但我们需要把优势把握住,充分把它发挥出来,靠这个优势来实现中国梦,来进行伟大的斗争。

第二还要克服发展软肋,一个人的软肋是影响他人生高度的,一个地方的软肋是影响发展水平的,一个国家的发展软肋是影响这个国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一个地区有这个地区的软肋,国家有国家的软肋,党有党的软肋,我们党的软肋就是四个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个软肋,都与权力高度集中而缺乏制约有关,权力至上、官僚主义,这个软肋要克服掉。我们国家的优势是决策正确,举国力办大事,软肋是不容易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车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都靠车头带,肯定跑不快。如何激活社会的活力、市场的活力,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这个软肋一定要克服掉。要实现中国梦,进行伟大的历史斗争,一定要把党、国家的软肋克服掉。

第三打牢发展支点。我们国家的发展支点主要是三个,一个是政府的力量,一个是市场的力量,一个是人民的力量。政府力量不能削弱,它是火车头、是主心骨。第二个是市场,市场是平等竞争能激活民间活力,能办一些政府办不了的事。1978年到今天,为什么物质繁荣,恐怕就是市场的力量,市场干了政府想不到、看不到的那些事。第三个人民的力量,我们党的支点是人民,我们要用公平正义的理念来解决民生,把蕴藏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创造活力、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出来、发挥出来。只要这三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合力的结构,就能经营好具有新特点的历史的伟大斗争,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篇:中国梦的含义和时代背景(整理)

中国梦的含义和时代背景

行政1102班刘璇学号:2011012319

一、 中国梦的含义:

我认为中国梦至少可以分以下三层。

第一层是我们自身作为普通中国民众的梦想,也就是小人物的梦想。写这一层的,并非这个梦想一定要多少高远,它可以是联系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预想未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点滴贡献。比如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可以是梦想做一个乡村医生,在山区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去践行自己的价廉行医梦;比如针对如今社会的问题食品层出不穷,我希望成为一个食品检验员,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换取人们的放心食用。

第二层梦想可以是更大一点,以中国籍的公众人物为榜样,希望成为他一样的人物,在某一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写这一层的,往往是概括出这些公众人物的事迹。他们今天做到的,就是我们明天的梦想。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顶着太阳,蹚着泥水,几十年如一日,研究出了超级水稻,亩产突破了 900公斤,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比如孙扬,为了奥运会圆梦,在澳大利亚集训的时间里,他每天要游5万米,起早贪黑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但年轻的孙杨经受住了如此强度的考验,也忍受住了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刺骨海风,最终在伦敦奥运会上,他成功包揽了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的冠军,把自己曾经模仿的对象朴泰桓甩在了身后。除此之外可写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网商领袖马云,比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比如对电影执着追求的姜文等等。第三层梦想则是大国梦,强国梦。一方面要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写针对当前的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希望。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领先于世界各国,虽然有过被列强欺凌的历史,但如今她正走向自己的复兴之路,强盛之路。2010年GDP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神九飞天,蛟龙入海;高速列车领先于世界;“辽宁”号航空母舰交付使用,舰载机成功着舰;奥

运会金牌稳居前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国家复兴之路的基础,强国之梦的前提。当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也要看到目前的一些问题,对未来要看得更远。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民素质也能大大提高,国家能够尊师重教,期望涌现出大师级的人物,影响世界的发展;两岸三地能真正融合,钓鱼岛、南海诸岛等问题能顺利解决,在国际事务中中国能以更加自信、宽容的态度去面对。

二、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道路背景:不断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已经证明:实现中国梦走“老路”必穷,是死路;走“邪路”必乱,也是死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开拓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不断拓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道路背景。

(1)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沿着新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次扬帆起航。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基本框架;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沿着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乘风破浪。

(3)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世纪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积极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由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不断彰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国梦如此之近。

(二)理论背景: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指引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理”。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实现中国梦。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理论背景。

(1)邓小平理论指导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和步骤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个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也为通过什么道路和步骤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能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我们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解决了党自身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也为党如何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3)科学发展观指导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当前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就为怎样发展来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制度背景: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制度是历史的河床,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要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定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实现中国梦。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制度背景。

(1)制度框架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制度的框架不断完善,涵盖范围更加广泛、深入,架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制度间衔接更加顺畅、规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依据。

(2)制度功能不断完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不断完备,表现为原有的功能得到不断地强化、新增功能不断地涌现、新旧功能不断地优化相匹配。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原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功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又彰显出维护稳定的功能,并能够和其他四大功能一起协调发挥作用。功能不断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制度功能支撑。

(3)制度绩效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框架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绩效不断增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代表的政治制度,不仅保障了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民族的长期团结,而且推动了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基本经济制度为代表的经济制度,保障了我国经济长达30多年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以宪法法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保障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规范发展。制度绩效不断增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制度绩效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梦是经过长期酝酿、有坚实依据、可盼可及的蓝图之梦。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国家层面,在国内,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国际上,中国梦也是世界梦。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此都明确了中国梦有利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总书记应时、应势提出了中国梦。

第五篇:中国梦是什么?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中国梦是什么?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南陈分享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按此计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21年实现,距今还有8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2049年实现,距今(2013年)还有36年。习近平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提出的社会背景

“中国梦”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历史任务和中国道路,就是让社会事业全面现代化,最终体现为人的现代化;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一切围绕对人民的责任、围绕人民的要求,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国家、社会和人民共同进步。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不断拓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道路背景。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理论背景。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制度背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梦是经过长期酝酿、有坚实依据、可盼可及的蓝图之梦。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国家层面,在国内,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国际上,中国梦也是世界梦。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此都明确了中国梦有利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总书记应时、应势提出了中国梦。

新浪微博南洪七公

有微博的小伙伴们,粉我一个呗。

上一篇:中国家庭理财概况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