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状元学习细节

2022-10-08

第一篇:北大清华状元学习细节

北大清华状元学习经验

没有不想成功没有不想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很多时候你只是缺少好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清华北大学子们的科学学习方法提炼。(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学习三要素

1.规范的学习行为;2.良好的学习习惯;3.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

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改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 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

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

一、计划管理——有规律

1、长计划,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2、挤时间,讲效率。重 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 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

二、预习管理—争主动

1、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建立预习本。

2、写:预习时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读写同步走。

3、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到2道。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没讲。

听课管理—重效益

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更重 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 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建立听课笔记本

复习管理—讲方法

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1、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2、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3、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4、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建立复习本。

5、说:就是复述。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此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作业管理—要自律

1、不计时不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

2、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作业。

3、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先放过,后攻坚。

4、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检查一遍。

5、不小结不作业: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6、独立作业忌抄袭。

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题;第二部分是错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难题之难多半在于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思维(及方法运用)跳跃性大、逻辑性强,因此,对于难题,建议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三是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之后,同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与检查一次。

八、考试管理—抓重点

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项目。错了、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这样,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是什么知识点有问题,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看过了“学霸”们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大家是否深有感悟?学习方法很重要,这不无道理。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可以被称为一种学习方法,每个孩子在学习方面都会有诸多不同,像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等等,因人而异。我们不妨从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兼顾学习兴趣,现在就开始实践起来,坚持下去,相信成绩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二篇: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清华北大状元精华的学习心得+ 初中学子梦寐以求的学习技巧。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可以后天习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清华北大。(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全国一线优秀教师、专家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对大量高考状元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初中学生在各学科、各阶段中经常会碰到的常见难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要想冲刺高考,初中开始就要做准备!最简短的语言、最真实的案例和最具操作性的方法,使孩子在轻松阅读中掌握每一种方法、学会每一个技巧,并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帮助。

第一章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北大清华状元将课堂价值最大化 苦口婆心:课堂——花钱费时花精力坐着,不学都冤 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互动是尊重也是方法 偏科,不喜欢也要用行动来“喜欢” 积极清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毒瘤” 课堂做笔记要有选择 课堂上注意力的转换 有疑就问——不让问题过夜

第二章课外自主学习,是当“状元”的关键

金玉良言:主动学习是学好的唯一出路

预习——学习的“敲门砖”21

学习“预则立”——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消化所学

复习,分好“三步”走

认真完成作业

将自习课的自修价值完美实现

自觉抵制那些会让你“成绩差”的外界诱惑

积极与同学交流,取长补短

科学安排休假时间

巧用“零布头”时间

第三章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和创作

一语中的: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语文学不好都难

语文学习,贵在日积月累

多读些课外书籍,加大阅读量

基础知识是语文的核心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工具书是学语文的好帮手

提防错别字在脑海中“扎根”

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审题——写好作文的关键 (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别吝啬,让你的思想火花在文章中闪耀

尽量追求作文语言的鲜活灵动

第四章数学没诀窍,打牢基础广体验

指点迷津:数学接触得越多越广越牢,学得越好

狠抓基础,知识点一个都不落下

数学也需要提前预习

听数学课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记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将数学知识与日常事物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准备一个数学笔记本,随时记,有重点和思想就好

抓住课后黄金10分钟,不带着疑问离校

认真做作业,抄作业是数学学习最大的危害

题海战术新解,不求多,只求掌握数学题型和解题思路

设定复习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做好错题整理本,及时总结,不让错误再犯

第五章英语学习要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直言不讳:学英语,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来强化

扩大词汇量——课本和课外资源“两手抓”

培养语感:多听、多说

把欣赏英语当成一种享受

做课堂的主人,互动激发学习热情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记英语笔记

学英语,做题同样很重要

不要忽视语法知识

多背范文,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第六章物理、化学: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最容易

抛砖引玉:知道为什么要给你实验室吗?

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知识点很多、很散,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做好每一堂实验,认真做记录

借生活现象解析物理化学,增强学习兴趣和理解

做题,重在了解解题思路和题型

图表学习法,大大提高学习的效能

第七章史、政、地——不可忽视的科目

推心置腹:史、政、地提高个体素质,何必让副科拉分

啃书本是基础和关键

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

别让所谓的正科占用副科学习时间

借助课外资源深化史、政、地的学习

地图和地图册有妙用

实地旅游增加史政地知识

第八章有效记忆有助学习,记忆是有技巧的

点睛拔俗:学习记忆的小窍门,让学习事半功倍

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手、脑等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背诵是强化记忆力的体操

模块记忆法:使记忆变得简单、高效

试试歌诀记忆法

联想记忆,给记忆插上关联的翅膀

反复记忆,让知识持续得更久

尽量将记忆材料形象化,有助记忆

纠错有助于加强记忆

用放电影法回忆知识点

利用“最佳时间”进行学习

合理的睡眠与休息帮助提升记忆力 (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第九章考试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对待

光辉典范:每一个清华北大状元都是“考试控”

给自己一个考试目标

制订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

考前,查漏补缺是重点

考场,处乱不惊,切忌烦躁

考试得高分从审清题目开始

轻松应考——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全面检查,站好“最后一班岗”

考试结束后不要议论试题

调整考后心态,做好考后总结

第三篇: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化学)

第一部分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

楚 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 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同时,考生 要以教材为依据,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化学的知识点分布虽广却也 有脉络可寻,这就是元素周期表,想来老师们也都说过。若要学好化学,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环节。我们虽然不造成题海战术,但适当的运用习题练习的方法确实可以帮助自己掌握 知识。当然不能盲目做题,应当有所选择。历届的高考题是必须要看的题目。因为那些题目 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精神。题目贵精而不贵多,可以请老师帮助参考选择一本好的习题集, 把这本习题集上的题目尽数理清搞明,各种知识的考法题型也就大致都在掌握中了。同时通 过做题,我们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后再遇到别的题目也能做到有章 可循。再综合课本和老师的讲解,相信化学考试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了。 张雅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湖南省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学虽然属于理科,但它却具有文科的特点:需要记很多知识点,比如说,某些常见元素的 性质、应用以及与之有关的化学反应过程和方程式,需要你熟记在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 就应该采用类似于文科的复习方法,多记,多背,打好解题的基础。但它毕竟还是理科,偏 重于理解和应用,光是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理解和灵 活的应用,反过来,理解和应用又能帮助我们的记忆,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大家仔细分析一 下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题,不难发现,选择题占了近60%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抓住这 部分,我们就能得到90分,况且选择题是较为好做的,所以,大家要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我 记得,当时每次考化学,我的选择题几乎都得满分。因而保证了总分的领先。当然,解选择 题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关于具体的解题技巧,我将在后面部分详细介绍。化学中有一类很有 特色的题,即是物质推断题。很多同学一碰到这种题,往往是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因为这种题须要一份特殊的直觉,当你读完题之后,你应该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判断出一 到两种物质。而这种感觉来自于平日的多做多练,正所谓“熟能生巧”,题目做多了,对它 的感觉自然就出来了。比如说,你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现象判断出某些特殊物质,还有C、O、 N、Fe等等都是出题率较高的元素,大家要特别注意,实在推断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将这些 元素往已知条件中代入,看是否符合条件。最后来看看近几年出现的新动向。可能很多同学 都已经注意到了,一种信息题的比重在逐年增大。这种题的特点是,给出一定的信息,让你 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组织,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它检验的是同学们 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很好地将书本和实际联系起来了,今后可能将是高考题的主要倾向,因 此大家应该有意识地增大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于这类题的参考书,多做练习。 刘满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解题方法简单,所要求的数学工具不过加减乘除罢了。化 学的基本内容很多。背诵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某位高考状元说过,学化学就是背书,只有 把书本上的诸多知识点背熟,才有能力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综合。化学实验题中提供了一 些颜色、气味的信息以此作为推断前提,如果你不曾花时间记忆各种物质的特性,那么你就没有可能做好推理。因为化学中的原理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严谨;相反,推理过程跳跃性很大,需要根据不充分的信息去“猜”去“碰”。我为了方便化学知识记忆,曾经对各章知识 做过流程图,譬如,硫(S)的特性,S可以生成SO

2、H2S,„„把S的衍生物列在一张表上,这样整个章节就掌握了。解决化学试题一定要细心,颜色、气味、状态、温度等都会成为致命的陷阱,你稍有不慎,就不能正确地解题,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牛 强(清华大学热能系学生,辽宁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我的一位老师曾说“化学是半文半理的科目”,仔细想来,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化学离 不开记忆。物理公式忘了一两个可以自行推导,但化学符号忘记了只怕难以自行创出。而如 果记住了所有的公式、符号和原理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的第一点体会就是学习化学时一 定要认真的去记。但记住了还只成功了一半,现在化学试题要考生去推断或说是去猜测一些 书上没有的东西。但这种猜测绝非平空臆测,而是基于已知知识上的科学推断,或说是延伸 已知知识。

下面举几道题目,做具体说明。 1.气体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是。 A.SiH4 PH3 H2S HCl B.HF HCl HBr HI C.PH3 H2S HCl HF D.NH3 PH3 AsH3 HF 这道题是对基本原理的考查,是要对元素周期律有清楚的了解,就可选出B。 2.T1是ⅢA族元素,关于它的性质,错误的是 A.T1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

B.T1(OH) 3与A1(OH) 3同为两性氢氧化物 C.T1可以生成+3价化合物

D.T1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A1强

本题是对未知知识的推断,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可知T1将是较活泼金属,所以BD是错误的。

3.关于NaH正确的有 A.NaH水溶液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与氦原子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为氢气

-其实,本题只要判定NaH中氢为负价,一切就都可解决,H只可被氧化,所以D不对;易知BC正确。 4.配平方程式

Cu2S+HNO3—Cu(NO3) 2+H2SO4+NO+H2O 配本氧化还原方程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作一下说明 A.标出化合价升降

B.十字交叉使升降价数同

+1 –2 +5 +2 +2 3Cu2 S+10H N O3——6Cu(NO3) 2+3H2SO4+10NO+H2O ↑2 ↑8 ↑3 ↑10

-C.对于未变价的离子,再做处理,本题中再加上12个NO3 3Cu2S+(10+12)HNO3 — 6Cu(NO3) 2+3H2SO4+10NO+H2O D.配平

3Cu2S+22HNO3 = 6Cu(NO3)2+3H2SO4+8H2O+10NO 5.1mol H2燃烧放热285.8kJ,1mol C3H8燃烧放热2220kJ,5mol H2与C3H8的混合气体燃烧放热3847kJ。求H2与C3H8的比。

本题是为了说明十字交叉法,这是一种重要实用的方法。 285.8 1450.6 3 3847/5 = 2220 483.6 1 ∴比为3∶1。

王 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题目量较多,单题分较少,因此波动性不大,比之数、理较为稳 定。它需要识记许多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基本解题方法等, 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点。但它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如物质推断题中,你好像看到一个摩术 师在向你展示其技艺而你不知其所以然。我的化学老师说,学习化学要首先对各物质性质非 常熟悉,因为一些题(如物质推断题)并不能用逻辑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征现 象“猜”出物质或元素,这就需要对知识很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要分门别类,列出知识框 表,当然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否则分类就没有明确标准。就这样一个框套一个框 ,许多小体系组成若干中体系,再结合,直至整个体系。如我通常用元素周期表来形成最基 本框架,下面细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强,哪些物质可作半导体„„同时记住一些特殊现象, 如CuSO4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产生强酸。这方面内容一般老师都会讲,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师讲教。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大概是大家感觉比较好的科目,它和数学、物理一样,要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有 机地结合起来。化学中有几个板块: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电化学、有机化学等。我认为 学好化学要注意多记、多用、多理解,化学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重要题型最好能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住,许多化学反应的特征比较明显,记牢之对于解推断题将会有很大帮助。在 平时多做题时要注意总结很多有用的小结论,并经常用一用,这在高考时对提高速度有很大 帮助。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占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选择题是取得好分数的致胜因素 。如何才能做得快呢?这就需要你从大量解题的训练中找出一些小窍门来。举一个简单的例 子:45克水蒸气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后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如果拿到题马上开始算,大约要2~3分钟,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窍门,注意到该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间,那你可只用二秒钟时间就选出正确答案。类似这样的小窍门还很多,希望大家多留心,注意寻找用熟,迅速提高模考分数。 另外,学好复习好化学并在考试中取胜的一个经验是学会“猜”。这种“猜”实际上是一种 层次较高的推断,要有一定的基础,做的题多了熟能生巧,自然会获得一种“灵感”,自己 可以创造“猜”法,因为它是你勤劳学习的结晶,不是乱猜。我用“猜”法解题,通常比正规解法快几倍,尤其是解决推断题和选择题,正确率很高。当然即使是一看题就知道答案也要进行检验。最后,对化学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要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它们通常代表着出题的新趋势,高考中很有可能会触及的,值得认真玩味。 吕志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

与物理相比,记忆在化学这一科中比重很大。因为化学这一科目之中知识极为零散,这样, 记忆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但是单纯地靠背书来记忆知识,效果不会很好,如果在做题的 同时,结合题型来记忆知识,效果会很显著的。以我为例,高二时期,化学的优势并不显著 ,而步入高三后,我用上述方法进行复习,在短短的5个月之内,化学的成绩由原来的120多分上升到140多分,并且在以后的历次模拟考试中,都稳定在140分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做一定量的化学习题对提高化学成绩极有好处。

但是,化学也不能单纯地靠记忆,联想和想象也很重要,尤其在解有机化学和图框题中极有 用处,有时可以很轻松且很快捷地解出这方面的题。

以上就是我在学这五门学科的经验,这些都是平时学习挺有效的方法。在此之外,笔者想针 对高考中几科的几种题型的解答技巧和解题策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案。

在数、理、化三科中,客观题型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答好客观题是全卷取得高分的有效

保证。

我自己认为,直接计算求解客观题是最费时间的笨方法,为了节约时间,掌握一些巧解方法 来解答客观题很有必要。巧解方法一般有赋值法、估算法、图像法等多种方法(化学中的巧解方法更多)。

现在举几个小例浅谈几种巧解方法。 【例1】 (赋值法) 222333若a+b=c,(a,b,c∈R),判断a+b与c的大小关系。 333333 A.a+b=c B.a+b>c333333C.a+b

面对此题,很多同学会积极地投身于运算当中,精神可嘉,但过于鲁莽。若细心分析会发现 这个式子对于一般情况成立,则对特殊情况也成立。不妨假设a=3,b=4,c=5,则很轻易地

33333求出a+b=3+4=91

从这题可以看出,赋值法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省力省时而且有极高的准确性(甚至是完全正确)。

【例2】 (估算法) 求铜原子的体积(1995年全国高考卷,题中还给出了一些别的数据可供计算求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既然是选择题,就不要求解得的结果精确性有多高。那么,我们可以想铜原子的半径数量级

-10-30为10m,则铜原子体积数量必为10m或在其左右不会很远,然后从选择之中选取答案。 至于说起图像法,应用也很广泛。集合中的韦思图,函数中各种函数图像„„。

化学中还有十字交叉、极端分析等多种方法。当然,还有很多种巧算方法,就看考生对题、 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啦。这些方法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可以在训练中掌握。以我为例 ,升入高三的时候,对这些方法还不甚了解,但在高考中,我用这些方法来解题,仅用了15 分钟就解决了全部客观题,无论数学、物理,还是化学,而且科科满点,为全卷夺取高分提 供了坚实的保证,确保了高考的全盘胜利。

徐凡(保送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二名):

数、理、化三科中,化学是最实际的了。在化学学习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就显得更为重要。 化学复习一般划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计算、实验等几大部分。其中元素 化合物这一块知识较为琐碎,可按照族序数归类总结,下述步骤或许可行: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有元素单质、化合物的颜色、状态、熔沸点等等。莫要小看这些东西,就拿颜色来说吧,某些类似于“淡黄色固体”、“黑色粉末”的说法常为出题者所钟爱。而在作物质推断题时,通过物理性质进行猜测——由于猜测范围较小,这往往是可行的——再用化学性质验证,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熔沸点问题,SO3与HF是需要多加小心的,如果遇到比较微粒摩尔数问题,脑筋就要转个弯,到这方面来想想。如果还附带上了有机物,熔沸点就乱了套,虽然也有规律可循,不过恐怕已超“纲”,就不再叙述了。

二、化学性质。对于化合物,首先想想化学键有没有问题,然后就是反应式了。对于化学方 程式切不可一个一个背,而要联系起来看。每一个方程式都可以归结为反映了某种反应物或 生成物的性质。对这些性质加以区别(如氧化性、还原性等),然后以这种特殊物质的基点向 外辐散出去,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这里要注意的是反应条件,应加以区别。对这些居于网 络基点的物质也要特别加以重视。

对于有机物的分析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有机物的化学键尤其是极性键是非常重要的,一定 程度上是它决定着有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有余力的话,应对其极性键电子云的形 状,结构、偏转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有一定了解。这对理解有机物性质是很有帮助的。 化学实验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对实验的总结也是亲自做为宜,若无此条件,恐怕也只能“ 纸上谈兵”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是要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用途及其精确度、适用范围等。如 滴定管可精确至0.01mL,烧杯不可直接加热,要垫石棉网等等。而针对具体实验,首先要明 确实验目的,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要画出装置图。我以为掌握装置图是掌握一个实验的基 础。最后对实验中的各处细节要加以记录,如温度计的插入深度,什么时候才可以停火等等 ,因为这可能就是考点。以上这些是为了培养一种实验素质。考题不太可能出已做过的一模一样的实验,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了这种素质,当可应万变。

化学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一个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的基础 上,这种能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化学学习我认为知识与能力应该并重。 李劲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系学生,高考成绩为647分):

长期以来,我都认定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但身处于考试制度之下,我又不得不做一个考试 的拥护者。很多时候,我觉得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幸福,而有了考试我会更成熟。有多少次 考试就有多少次发现自己缺点的机会,也就有多少次改正缺点的机会。我自己就是在一次次 考试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最初让我领会这一点的是化学考试。

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让人刮目相看,唯独化学成绩,难以启齿,是70分(满分110),比班里的平均分还低5分。一向在各科考试中名列前茅的我,第一次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发成绩那天是1月11日——我的生日。不记得那生日是怎么过的,只知道无论妈妈如何劝慰都无法止住我的泪水——那可是我第一次为考试成绩而哭泣啊!一直以来,我被认为是那种凌驾于一切烦恼之上,永远不懂得忧愁的人,但我知道我不是。笑容早晚会被泪水击垮的。而那次,我是真的被刺伤了——不管是在自尊上还是自信上。一个下午过去了, 泪水流干了,我也开始慢慢清醒了。这失败倒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我第一次郑重其事的开始 剖析自己:首先对化学缺乏兴趣、学习不主动;其次,在化学上没下什么功夫,没做多少题 ,从那以后开始了我为化学而奋斗的历程。

高三那年,更是我猛拼化学的一年。尽管两年来的努力已卓有成效,但离目标还有距离,这 一年里,我做了不知多少化学题来弥补这段距离。虽然我不是题海战术的拥护者,却深知题 做多了心里会有底,有时候原本不理解的东西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明白,而且解题有时 也是件蛮有乐趣的事情。所以我对解题情有独钟。(当然做题要讲究质量,而不只是数量。) 不过,考试就是那么奇怪,远不像做题那么简单。上文所提及的那次考试虽是我第一次为成 绩而哭泣,却不是最后一次。

进入高三,考试突然增加了许多,而哭泣也随之增加了。不记得多少次躲在被窝里哭到深夜 ,有多少次一个人徘徊在大槐树下偷偷抹眼泪„„而在所有那些不理想的考试中,最不理想 的又是化学。

当然化学考试题目偏难是一定原因,但我自己的缺点却是主要的。由于题目难、题量大,往 往答完题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查,而做题的准确率又不高,往往是眼睁睁看着自己把会做的 题做错了。为了提高准确率,我把重点放在了平时做题上。每次做题都不检查,直接答案批 改,计算准确率,并记录下来。开始的时候,准确率的确不高,但每次我都督促并鼓励自己 。久而久之,我确实比从前谨慎多了。

除准确率外,我在考试中还有其他的毛病。而这些通常是在每次考试后痛苦的自我剖析中发 现的。这种时候,我总是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如果这时再进行一次考试的话,我断定自己会 考得很好。但可惜的是,从没有哪两次考试离得这么近,而当下次考试到来时我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又犯起了老毛病。为了留住“伤疤”,我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每次考试的错题都记录下来,不光修改还要写上错误的原因和自己的缺点。随即,这个本子不光记考试中的错题还记平时做题时有代表性的错误,并最终发展为每科一本。每考一科之前,我都会翻阅这个本,剥开旧日伤疤,以提醒自己。化学尤其如此。这种方法确有成效,同样的错误,我很少重犯。

吴子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免试推荐入清华大学):

化学。在我看来,化学介于语文英语和数学物理之间,因为它既有许多要死记的东西,又需 很灵活的思维方式。也许大家在做化学题时已经感受到了,其类型是较明显的。一章节有其 代表性题目,一种类型的题有其特定的解法,抓住了这些,真正弄懂了,就万变不离其宗了 。平时就要积累这种经验。那么,平时着重记什么呢?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特性,变化规律等。一言以蔽之,个性与共性。在这些基础上,最好能适当加深。我参加过化学竞赛,记得 第一堂课上,老师就对我们说:“可能会有同学认为竞赛对基础学习没什么帮助,其实不是这样的。打个比方,站在低处看一个事物很难看清全貌,但站高些就容易得多了。化学竞赛就是这样,你的理论学多了,看一些问题就比较容易看透,想通。”日后的学习证明了老师的说法。知识面扩大,想问题的途径也多了。而且高考化学题越来越倾向于考与课本联系面又高于课本的题和那种信息题。此时对由此及彼的知识迁徙能力和推断能力的培养便成当务之急,这些,都可以在竞赛训练中实现。况且,若需要用到的理论已经学过了,那做题时就不用从零开始,也比较有信心了,这是正常心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觉得化学的学习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而应该尽可能地扩展知识空间。所谓“一览众山小”,那是登上了五岳之首的缘故。 魏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生,曾获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

化学我个人认为是一门有较多记忆的学科,尤其是高中化学。因为有许多东西要记,例如: 物质的物理性质,金属有燃烧现象及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的反应过程。所有这些你必须是清清楚楚,一定要说一不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决不要含糊,只有这样,才能对你的将来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记忆的同时也要掌握化学题的计算方法及原理:质量差量法、体积差量法、 阿佛加德罗定律,这些方法要在做练习中不断地巩固,直到运用自如,决不能因为题的改变 而不会,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的奥秘就在于此。在高考化学中必有化学反应式的配平,这对你 来说应当是必拿分的题,一定要全拿到分,而且要快,不要在此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 分数太少了。这就要求你平时对化学反应式的配平的掌握一定要熟练,化合物升降法要熟练 ,多练多写,书上出现的反应方程式一定要熟到提笔就写的程度。化学中另一个重要地方就 是大到有机物了,这里的反应类等一定要清楚,及代表物的反应,要会由此及彼地写一些有 机反应方程式,其实这不难,就看你对题目给出的反应理解了没有,一定要理解再去做,切 不可马虎。因为高考中推断有机物分子式或结构间式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机题回答 的好,分数的一大部分就已经到手,所以有机方面学习要学的扎实,各类反应、反应方程式 一定要写的滚瓜烂熟,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成功的,这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记得 当时,我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好,但是我不松懈,我一直都在努力,最后终于做到了,我相信 ,只要有决心,什么事都可以成功的。

刘海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青海省高考理科第六名):

整个化学分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部及二者之间也可谓是联系紧密,因此化学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把握这些联系。无机化学以元素周期表为其总纲,以无机物的化学反应规律(如复分解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逆反应规律等等)为各元素各物质间的联系主线,这在高中化学书的章节安排中就可看出。而有机化学是以有机物的化学基(如醇基、醛基、酸基、酯基等等)为标志来组织知识的,各知识间也以有机物反应规律相联系。可见,化学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因此试图把握这些联系是可行的。另外,我在理科学习过程中不仅重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努力做到及时质疑、释疑。因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其中主要的阻力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因此能否发现并解决这些疑问便成了能否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关键。学习的甘苦也往往能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品尝到。而很多同学的心理本能是知难而退,这便使他(她)们失去了很多取得进步的机会,因此,有意让自己去质疑、释疑是很有必要的。 张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 提起高考,就总是感觉自己是十分幸运的,特别是越来越多地看到新闻媒介对高三学生重负的报道,更加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记忆中我的高三绝没有这么苦,似乎轻轻松松就走了过来,也许这得益于我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小技巧。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化学的一点儿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高中化学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其中,基本概 念与理论和有机化学知识点都比较少,比较容易掌握,真正的难点与重点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 这一块,众多零散的知识点,各类元素或者化合物性质的相同与相异,常常使人顾此失彼,考试 丢分。要想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部分,不妨把元素周期表看作一块土地,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各周期、各族元素为种子在元素周期表这块地里培育自己的知识树丛的过程。

当然,攻欲善则必先利其器,要想使自己的知识树长得好,必须首先耕耘好元素周期表这块土地,也就是说要充分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现行的元素周期表一共收入了一百多种元素,它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它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即七主族、七副族、零族和Ⅷ族(包括第

八、

九、十共三个纵行)。我们应该记住各主族代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起 码应该记住各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起码应该记住原子序数前20位的元素的名称, 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及其在表中所处位置,还要牢记前三周期各有哪些元素和各主族由 哪些元素组成,掌握了这些,就如同已经给地松了土。

记熟元素周期表之后,还需要掌握元素周期律。所谓元素周期律就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 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具体地说,主要是指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 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理解了元素周期律 就好比把我们的种子,即元素,按照周期变化和性质的相似性进行了分门别类,选种的工作已 经完成了。

在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元素及其化合物各章节的学 习来使各元素发芽生枝,培育我们各元素的知识树了。

对于每一棵知识树来说,无非包括下面几个主枝:元素性质,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酸、碱、盐性质。每一个主枝又可分为几根分枝。元素性质又可分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合物、元素的活泼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和酸、碱、盐的性质都可分为两大分枝: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这两者又都可分为无数细枝,物理性质可细分为状态、颜色、气味等;化学性质可分为与单质的反应、与化合物的反应、与酸、碱、盐的反应„„如此这般,经过多次分类之后,我们的知识树的结构就形成了。

那么,当我们每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它应该是位于哪一个细枝之上,就把它作 为一片树叶,让它生长在知识树的枝条上。这样,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找到合适的枝条生长上去 ,积累起来,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就长成了。

这种工作看起来是复杂的,但实际上每种元素的知识树结构都是相似的。培育出一棵知识树 之后,其它的不过是一种重复操作罢了。

知识树一旦建立,你将发现它有很大的优点。首先它使我们头脑中庞杂混乱的知识点都找到 了自己的归宿,便于记忆。其次,当我们比较两种元素时,因他们的树结构相似,只需比较相应 的枝条即可。更重要的是,考试时我们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我们只需从枝出发,层层推进,就一 定能找到所要找的知识点,而在这个推进过程中,所得到的其它信息是对解题大有帮助的。 我觉得培育知识树对我学习化学帮助很大,希望它也能有助于大家化学水平的提高。 叶怡河(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 “化学是一门记忆的学科”,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但细想:元素周期表要记,各元素原子结构要记,各族代表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反应要记,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作用及一定的规律要记等等。要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且只有记得熟,才能用得活。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常用的记忆方法很多,但我这里只谈几个自己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特殊记忆法 ,单独记忆法,结合实际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

很多东西容易记住,如AgCl难溶于水、白色;F

2、Cl

2、Br

2、I2的活动性随分子量的增加逐渐减弱等,相反,某些东西却非常容易搞错,如:AgF溶于水,AgI呈黄色;碱金属活动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增强等。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前者是常用的,平常的,符合大家思维的东西,而后者则因受前者的干扰常被混为一谈。所以我们提出“特殊情况特别记忆”,时时对之进行关注,以免在关键时刻出现“粗心”的情况。更何况记住这些,往往那些平常的也顺便给记住了。例如:记住2NO2 =N2O4在压强改变时的现象,则轻而易举地记住了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在受压强影响时的规律。

单独记忆是对某些知识点而言的。有些东西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却又十分重要,非得单独记 忆不可。例如:钢、铁的冶炼原理和过程;一些重要而又难于理解的反应方程式,某些物质的性质等。熟记这些东西,可补充知识链条上的一些空白,要用时随手拈来,大为惬意。

结合实际记忆法是一种相当好的记忆技巧。所谓“实际”,这里可以是生活中的体事物,也可以是别的学科中常见的一些东西,这种记忆方法的特点是能使同学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轻易地掌握和区分。例如:很多同学对可逆反应受外界因素影响时的方向常闹混。但如果用物理中的“惯性”来理解记忆,就会发现这简直太容易了。惯性是物体在不受到外界影响时有保持原来状况的性质(但往往无法改变其总的趋势)。可逆反应移动的特点正适合这性质:加压、反应(由于惯性)阻止压强增加,从而使反应向压强降低的方向(即气体摩尔数减少的方向)前进(但最后压强还是增加了),升降温、减压,加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等,都是同样的道理。而如果用来理解2NO2=N2O4加压后现象更有妙用,加压颜色加深体积减小反应向正方向移动颜色

(惯性阻碍)变浅。所以颜色变化:浅→深→浅。如果考虑最后结果的颜色是变深还是变浅,由上所述,显然是“胳膊扭不过大腿”颜色变深了。

联系各章的内容形成知识链,知识网,这就所谓的联想记忆法。如: 这样的链条很平常,在有机化学中注意一下会发现由某一种物质作为中心(如HC≡CH)马上可引出高中有机化学中的所有知识。这种联系记忆法使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思想变得特别清晰,达到轻轻松松而又事半功倍。

这些记忆法说起来是独立的,但实际用起来更应该综合运用,以达最佳效果。灵活地掌握这些方法,相信在化学学习中将会多一份轻松,多几个胜利的微笑,在明天的天空增添几分蔚蓝。 向元益(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 学习,离不开听讲这一中心环节。化学学习也一样。怎样上好课?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也并非尽人皆知。

以下仅是我的一点化学听课的体会。 (一)课前预习不可少。 所谓预习,就是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易难程度。预习时注意把握教材的总体思想:这节书主 要讲些什么物质?各物质之间有何联系(如化学性质)?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都是预习之后有一定印象的。

预习时如果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增 强听课时的针对性。

(二)巧妙听讲,主动思考。

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 ——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 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已懂的东西就不必多花力气,而对疑难 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联想”主要是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可以由“树木”联想到“森林”。譬如,在听到AgI可用于人工降雨时,自然可以想到干冰(CO2)也可用于人工降雨。这虽然举的是一个简单例子,但只要广泛联想,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大有裨益的。但却不能脱离课堂而无目的地想入非非。所谓“停留”,是指听到重要之处可以稍停下来思考一下,细味这个问题,这可以为听课带来一定兴趣。还要注意留一点精神听老师后面的课,争取把课听活。

课堂笔记也很重要。有人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也应做到“不动笔墨不听课”。记 笔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一些概念、思路、疑难点等。那种课上抄笔 记,课下读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巩固课堂成果。

每次下课时,并不要急于使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松开,而要用几分钟时间静静思考一下本堂课的 基本内容:中心要旨。这虽是几分钟功夫,效果却是不可低估的。 因为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记忆后最初遗忘得最快。这样,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化归自己所有,从而大大提高智力素质水平。

总之,只要你掌握了听课,也就拥有了学习的大部分。剩下的工作,就要靠大家自己去开拓,去 完善了。

尹鹏(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 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有过许多的经验教训,也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回过头来看一看,感觉让我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总结和归纳的方法。

我所理解的总结归纳有两种方式。如果可以打个比喻的话,一种可以称为“结网式”;另一种 ,“织补式”。

常有同学抱怨化学的知识点太繁复,太多的化学物质,太多的化学反应,太多的化学规律,„„ 细小而庞杂。其实,这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相互的联系,也有着各自在体系中的位置 ——知识就象一张网。那些面对厚厚三册化学课本感觉头脑中一团乱麻的同学,应该做得是进行“结网式”总结:抓住其中的重点,发现相互的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一句话,编结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记得在高

一、高二时,教化学的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每一章学完之后,都写一个小结,理清这章知识的脉络,等到高二复习前,手里捏着薄薄一叠写满小结的纸,真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同学,如果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这项“结网”的工作,那么我恭喜你;如果你没有,我要对你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归纳总结,把在题海里涵游的时间砍掉一些,整理清自己的知识体系,会使你学得更自如而轻松的。

以上讲的是“结网式”的总结,通过它,我们便可以对知识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但要参 加高考,光有它,光有这样一张网,还是不够的——这张网还不够细密和柔韧:我们还应进行“ 织补式”的总结、归纳。

我们在看书和做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有着这样、那样的小的缺陷;同时也在解题时 学会许多细小而有效的技巧,这些我们也最好归纳整理,总结到自己的小结本上。它们是“结 网式”小结的补充,必不可少的补充:正好比在粗的网络上缠绕上许多坚韧的细线,使这张网 更细密而结实。在高三的后半学期,有大量的习题等待大家去做。做完每道题,都应想想自己 通过它学到了些什么,并将其中的精华总结下来,这样,才可以使这套题目起到应有的作用,否 则,可能只有苦劳而没有回报。

陈华锋(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高考化学满分) 化学对于高考来说,是很重要的。理科生如果化学考砸了,总体成绩肯定会不太好。而把化学 考好了,则有助于增强信心,有可能出现在其它科的考试中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会有一些人,化学学得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没学好,所以现在感到很困难,有的甚至失去了兴趣,所以他们在化学上花的时间很少。大家知道,在功课上不花时间,要取得进步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在这儿要来劝劝那些同学。 化学是一门立竿见影的学科。所谓立竿见影,是指与其他学科相比,投入同样多的时间,所提高的分数,化学要比其它学科高。举一个例子,某考生甲和某考生乙,他们的水平相同(均是理科考生),他们每天有6小时的复习时间,所以他们都用1小时时间来复习语文,1小时时间来习数学,1小时时间来复习物理,1小时时间来复习化学,1小时时间来复习英语。但是这样只花 了五个小时呀,还有1小时剩下,用来干什么呢?高考生的时间很宝贵,他们当然不会用来玩的, 所以考生甲用这1小时来复习语文,考生乙用这1小时来复习化学。结果,高考结束后,人们发 现,数学、物理和英语三科,考生甲的成绩和考生乙的成绩都相同,但语文成绩,考生甲比考生 乙高了4分,可是化学成绩呢,考生乙的成绩却比考生甲高了20分。所以总分来说,考生乙比考生甲高16分。16分呀,这是了不起的差距。甲和乙原来的基础相同,用功的程度也相同,可是乙就比甲高了可贵的16分。为什么?就因为乙在化学上采用了高投入的政策,而考生甲却错误地选择了在语文上采取了高投入。归根结底,这是由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化学是一门以记忆性为主的学科。它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太多的技巧,(这相对于数学和物理来说的),只要你记住了化学事实,你就可以答对。所以我说化学是一门很容易提高的学科,它不象语文、英语那样需要很大的投入,才有一些提高,它只需要较小的投入,就有较大的产出。 同学们要树立信心,只要我花时间去学化学,我肯定会有提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即 兴趣。有些同学也许会说:“我知道学化学一定会提高,但我就是不感兴趣,不想去学”。那么我要劝你,同学,兴趣也是培养出来的,爱因斯坦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高考需要你学化学,所以你一定要学,你不得不学,但是,当你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你会认识到化学内部的规律,那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同学,你一定会对化学感兴趣的。

最后,祝同学们努力学化学,高考创佳绩。

第四篇:北大、清华状元谈数学学习经验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数学是我最讨厌,也是最头疼的科目之一。不过,它对于文科生又至关重要,成为衡量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最重要的尺度。我高一高二时,数学基础不好,时常不及格,因此心里对它实在是有些害怕。高三数学复习要经过三轮,第一轮先将各知识点重讲一遍,第三轮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比较有系统性,第三轮则是做综合试题。每一轮都离不了大量的题目;如若题题都做,实在精力不逮,况且其他几科的复习又都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事实上我做的题目连20%也没有、我更注重于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运用,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况且高考试题又都不是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去钻所谓难题以提高能力实在不值得去效仿。做数学题比做其他习题更注重技巧,比如数学中的解答题,参考答案标明了每一步骤各有多少分,少一个步骤就要丢掉多少多少分,实在很可惜。我做题就是步骤尽可能的繁富,以期别人抓不到破绽。我觉得这个方法还蛮有用。再有就是碰到过难的题,也要尽量多写;实在写不下去,只好混猜一个结果,以图侥幸。至于有些选择题、填空题技巧,一般老师都多有秘诀,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市考理科状元)

数学的复习。数学是理科的支柱,数学基础不好往往影响到理化成绩的提高,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高中的数学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板块",一是函数板块,二是三角板块,三是立体几何板块,四是解析几何板块,五是数列极限板块,六是排列组合板块,七是复数板块。其中第

一、

二、四板块是尤其重要的,比较难的大题大多出自这三块,因此可以多花一些力气。复习时可以先按照大的板块复习,争取搞清每于个板块的各种题型,并做到能熟练地对付每种题型。这可以找一本系统复习的参考书来练习,最好是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稍超前些,复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了。虽然大家都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主张,那大费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做足够数量的习题就能把数学学好,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买的参考书和老师布置的习题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做,空着不做会留下遗憾记的空白。

关于做题难度的选择问题,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高考题的难度分布为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120分,它是复习中训练题的主要部分,决不能厌烦它,要知道,高考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时因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鉴于此,我建议大家多花时间在中等以下难度的题上。做难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程度适量地做:这一是因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难题感到很头疼,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做难题过多太费时间;三是因为大多数难题是由中等难度题组成,基础题做熟练了,再来做难题会相对容易些。我的数学老师说过一句话,“越是表面复杂的题越有机可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高考的难题绝大部分就居于这种表面复杂的类型,它往往给出较多的条件,仔细分析条件的特点通常都能击破它。做难题的关键在于平时总结,自己总结一些小经验、小结论并记牢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试试。

另外,还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数学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图形给予直观简明的表示,因而常便繁琐的题目简单化;特别地,通过图形发现的一些几何关系有时正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掌握各种函数图象的特点。达到熟练的程度。

邓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数学相对文科生来说则属于偏理的科目,因此也是很多文科生的弱项。所以,学好数学

1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是占有极大优势。我觉得,学数学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公式、原理,其次就要懂得灵活运用。第一步背公式,稍花点功夫大家都能做到,而要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原理解题则需要一定的训练。我的意思不是搞“题海”战术,题目是永远都做不完的。我认为,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校发的卷子,只要适当精选一两本课外参考书就够了。有些人买一大堆参考书,结果手忙脚乱做不过来,到处象征性地"靖蜒点水"一下,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与其这样,还不如集中精力吃透一本参考书的效果好。学习数学,思考总结非常重要。很多人做题象完成任务似的,做完就不管了。还有的人一旦做出一道难题就欣喜异常、大受鼓舞,想乘胜追击解出下一道难题,因而又把做出的那道题扔在了一边。这两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我们每做一道题都要注意思考总结,做完之后回想不下自已的解题思路,从中总结出这一类型题目的一般解法,尤其是做完了难题,更应从中掌握这种题的特殊技巧。对于错题和没做出来的题,则要搞懂答案的解题思路,并和自己的思维方法作对比,看看问题出在哪一环。只有这样,做过的题才算真正消化吸收,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否则下次碰到同类的题又束手无策,那就白练习了。所以,学数学主要就在背熟公式、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例题的训练,从中掌握一些题型的基本解法和某些特殊技巧,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题,不能光想攻克难题,钻牛角尖,因为试卷上的难题毕竟不多,大多数还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而且有些难题也只是在基础题上稍作变化而已。

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有人说“文学是谎言,数学才是真理。”这肯定是失之偏颇。不过却道出了数学的重要性。我要为那些数学不太好的同学或是在数学上有潜力但由于兴趣不致于此而不愿过多投放精力于此的同学们敲敲警钟。你想想,我们是学文科的,可以说在一样的学习环境下,居于同一档次的学生在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上的感悟差别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数学有差距,相去十几、几十分也不是很难。尤其是那些为了逃避过重数学而选文的人,一定要做好思想上的调整,不要重文轻理。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多做题,多思考。对于做题,我认为择选目的数量、质量及类型十分重要,切忌盲目的以为多多益善,投入题海中奋勇搏击。如果你不分质量、类型的乱做,就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消费或是知识结构的畸形。举个例子,如果你选题不慎,函数占了60道(设总题量为100道),而实际上,可能40道就够了,这样相当于浪费了20道题目的时间;同时,在知识结构中,函数部分得以巩固,但可能导致其它部分的薄弱。高考中,出题人对大部分知识的要求程度是差不多的。另外,高三时间宝贯,哪容得浪费,因此做题不可不挑选一下。还有,那些思维较敏捷、反应较快的同学在平时做题时可以在头脑中几步合并,节省时间,但在考试做大题时,千万别"自作聪明",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丢掉步骤分,而这纯属"无谓送分",是最令人心痛的啦。切忌把自己当成做题机器,拿来题就做,不思考一下题目的特点、结论和意义。这样会导致你有些题做过了,再碰到还是雾水一头。或是原本是一个小题,在大题中可直接搬用,做为条件。但由于你没有记住,没能理解也就没法运用,等于你那道小题白做了。为了避免这点,我采用重复演算的办法。当然不是连续做。我的数学题都是按套编上号的,题量不是很多,但有计划地循环做。实际上,高考题目虽说千变万化,但是全新,让你一点摸不着套路的题是很少的。大多是一些你见过的题目的全新组合。如果你能对结合前的题目有充分理解,何患组合后的不会解呢?如果你保证每一道做过的题目都记住了,理解了,那你就赢了。请大家不要误解我这里的记住了,它不等同于把题目、答案背下来,我所要记住的是题目的类型、原理及解题技巧。另外,还是那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这些都源于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因此一定要把书本记牢、吃透。还没有谁能建起"空中楼阁"呢!

2 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比起其它几门课,数学是客观性较强、评分的伸缩性也较小的一门,因此数学是最容易丢分的,但也是最容易拿分的。从我学习数学的经验来说,我认为高考数学题目虽然较难,但都与课上的基本定义、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复习数学首先要注意定义、定理,把定义、定理做为一个点,掌握它的内容、证明、逆命题、推广、应用等。弄清了单个的定义之后,还要纵向横向看它与其它的定义、定理的联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应用。这样,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便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应用起来就比较自如了。当然,做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做练习,可以加深对各种定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作习题时一定要注意立足点的问题,不能为了做出高考中的最后两题而去一味地攻难题。数学题可谓"难无止境",做出一道,总有一道更难的在前面等着你,遇到的不会作的题多了,一方面会降低你的自信,另一方面,由于钻难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未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必然会对其它几门课的复习造成冲击,并且容易使人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问题和细节间题,在考场上丢了不该丢的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待练习中低、中、高三档题的态度应立足于低档题,重视中档题,适当做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高档题以提高思维品质。实际难题只是若干个基础题的组合,只要能把基础知识融汇贯通;许多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高考时如果能做到低档题不丢分,中档题少丢分,高档题拿点分,实际加起来就是高分。不用去追求把所有的题都解出来、解正确,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你甚至可以提前制定出计划放弃最后的一至二题,但要争取做到做一道题就对一道题,这样,考试时就不会因为平时做习题要注意格式,尽量做到规范化,弄清哪些步骤可省,哪些步骤不可省;否则在考场上会因为这些问题而丢分。担心时间不够而紧张慌乱了。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卷时头脑应冷静,千万不要"绊"在一道题上,应该尽量把自己掌握的都答出来。对于两道分值不等但都会做的题应采取先高后低的"战术",先做分值高的,后做分值低的;对于两道难易不等的题自然是实行"先易后难"的原则。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数学练习也应当持续进行,量不要大,但要每天都做几道题,否则考试时往往会出现忘公式、忘技巧的问题。

耿德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数学贵在“联想”,即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基础理论指的是书上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基本方法不外乎综合法、分析法、图象法、三角代换法、归纳法、构造法等有限几种。《大纲》也明确规定:高考不考查特殊方法。你可以观察;每一道再复杂的题目,用的都是我们学过的最基础的理论和最基本的方法,难就难在运用上。故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课本上基础知识灵活、扎实、熟练的掌握;二是大量练习,当然要同时避免上面提到的两个误区。

陆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复习数学时,许多同学觉得似乎题做得越多越好,不少人也认为"题海"战术是最有效的。事实上,我认为做数学题"贵精不贵多",做一道题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心揣摩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其实高三阶段老师、学校发的资料已经很多了,认真地做完这些典型样题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用再花很多钱去购买其它的参考书,多而不精,往往是事倍功半。课外的书只要挑好一两本就足够了。最后挑那种很全面、很系统,每章有小结、有较为详细的例题分析和练习题及解法分析总结的书,这比那种纯粹的习题要有用得多,往往可以从书的总结讲解中学到不少解题技巧。另外,做题要用心,要善于归纳。平时

3 测验后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认真系统地总结相似题型的做法,争取每一类题错过一次之后下次决不再错。时间一久,会做的题也就越来越多,考试时可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此外,我顺便谈一下数学考试中一些应注意的地方。数学考试题量较大,若是安排不好时间;很容易就会出现答不完卷子的情况;而且数学考试中,心理也最容易变化,往往一道题能否做得出来会较大的影响考生以后答卷的情绪。许多同学所以考试之前一是要休息好,保持较为轻松的心情,尽量避免神经过于紧张。有的同学一进考场就心里发慌,脑中一片空白,结果连简单常用的公式也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答题时要沉稳,一拿到卷子就不要再多想,立刻让自己全心投入。遇到不太顺利的题也不要慌乱,尽量先把会做的都做完,做正确,特别要避免因简单的计算错误而丢分。然后再回过头看没做的题,这时情绪已经比较稳定,注意力也已经比较集中,可能会比刚答卷时更容易进行思考;对于实在做不出的题目也不要死守着不放,不妨先放弃,因为在一道题上耗时过多,必然会影响下面的答题,而且越想越乱,越做越急,反而会打乱整个思路和情绪。一定要力求将会做、应该能做的题都做对,这样即使最后是因实在不会做的题而丢了分,那也没什么遗憾的。我在高考数学时,就放弃了一道不会做的大题(12分),但却用争取到的时间认真修改了前面做错的选择和填空(共4道约20分),考后想来仍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另外,有的题目是不必长篇繁琐地推算的,特别是解析几何的题,有的可以直接将四个选项代人原题,符合题目已知的即为正确答案。当然,这只是在万不得巳时为了节约时间而用的方法,平时做题宁可做错也别投机取巧,因为只有平时扎实的基础才会有考场灵活的反应。

总之,数学复习要讲"细"、"扎实";考试时要讲"稳"、"冷静"、不骄不躁,争取发挥应有的水平。平时练习时尽量不要大意,把每一次小测验都当做一次高考预演,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答题方法。

焦朋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安徽省高考理科第三名): 数、理、化三门的复习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做相当数量的习题,都需要对一些理论知识加以融汇贯通。在高考试题中,高难度的题可以说没有(近几年如此),所以在平时练习中不要找过难的题,而要把精力放在一般题型和中等水平的题目上,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做题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几个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时间,有些题目有特殊解法,对这样的题应注意归类,并归纳其解题方法。对知识要进行系统化,可以运用类似、相反等关系把相应知识连结起来,组成一个个体系,例如数学中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必须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才能掌握住各个的特点。课本中有一些公式理论比较复杂,对此应注重理解,自己可以多推导几遍,从头至尾弄清楚了,记起来自然就会容易些。

另外,数学要注意一些技巧运用,物理要在头脑中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化学则要十分注重分析与推导。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重要还在于练习。勤练、精练、巧练,就是练习最基本的方法。"勤在于劳手,精在于长眼,巧在于用脑"。也就是说,要注意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见多识广,才能触题生辉。找一些"新鲜"的解题方法如在数学方面这是最紧要的。思路越开阔,方法才能找上你,而不是冥思苦想不得其法。俗语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就不玩。"平时练的得法,上什么"战场"也是临危不惧。当然说得再多都不顶用,要的是"战术"。

解题需要巧精,而不在多杂。题海战术给你的只是见题就做,而多是做而错或不全。解题首先得破题。所谓"破"是指你的一般思维而言。读题时把重点的词勾出来,有数字、单位的要着重指出,还有就是对提问的分折,看见了题首先要想的不是如何解出来,而

4 是如何把前面的题设与之相连接。有了以上复习数理化的一般认识,下面我就具体谈一下这三种的复习: 数学的复习主要是基础知识。每一章的复习开始前一定要把课本看一遍,定理、公式记住自不必说,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法也要注意,特别是立体几何,在以前的高考中曾多次出现课本上的例题。读者最好能选一本好的参考书,在复习一章的过程中把对应的题目仔细做一遍,不过要特别强调的是切不可采用题海战术,题海浩瀚无边,一时陷入就难以自拔了。数学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它有许多固定的题型,比如函数中的定义域、值域、反函数问题,圆锥曲线中过定点的弦的中点问题,定长弦的中点轨迹问题等,这些固定的题型都有一些固定的解法,如果掌握了这些固定解法,在遇到相应的题目时就可从容不迫。还有一点就是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运算能力,特别是解析几何,有的题目能列出方程,但只要解不出来得分就很少了。

楚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数学同语文一样,也是最基本的工具学科。与语文相比,它更需脑子的灵活。学习数学,最基础的是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去分析解决各种题目。数学离开了题目是不行的,只有能在解题中熟练运用各种概念、定理和分折方法,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数学。做题目要用脑筋。借一句话,不能"死做题,做死题,做题死"。说实话,经过这么多年的练习、高考,各个知识点的各种类型的题目也差不多都出遍了,很难再出什么新花样。我们可以有系统的进行练习,一边做题一边总结题目的类型,找到每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办法。不论题目外表怎么变化,只要是这种类型的题,用这种办法肯定能解出来。虽说这样做有点像做八股文,长此下去会束缚人的思维;但这不失为应付考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考场上的时间有限,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导致考试的失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能力的培养,两者要相辅相成才能收到最大的功效。我相信,经过认真细致的归纳总结后,决大多数的题目会迎刃而解,为考试节约了时间;只要再做到认真细致,就能够得到比较高的分数。至于一些新颖的题型,就要靠自己平时培养的能力去解决了。

张雅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湖南省高考理科第四名): 数学,它是一门很基础却又非常灵活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学好物理和化学,但同时,它又是很不容易学好的,主要是由于太多的基本概念须要掌握,不仅如此,还需要你能够很清楚地区分它们,这就须要大家下一定的功夫。功夫应该下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数学中主要有几个重点和难点要求掌握好,包括函数、三角和解析几何,因为这几个部分是出题率比较高的,尤其是分数较多的大题;另外,在综合题中也经常涉及到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所以,你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几个部分复习好。其次,数学是非常讲究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数学题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灵活性,它虽然不是那么难,但仍需要你的脑筋转转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经常进行总结和归纳,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不要以为这是多么难做到的事情,或者借口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而放弃,毕竟凡事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没有什么办不到的。最后,数学的题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大的,大家在做题时必须注意自己的速度,以免出现时间不够的现象。要想提高做题的速度,不妨用用这个办法:先有目的地找一些题目,自己估量一下做题的速度。看看自己哪种类型的题做得比较快,哪种类型的题做得化较慢,再好好分析分析,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影响了你的速度,然后根据情况改进做题方法,或是改变做题思路,这样慢慢提高速度应该较为可行。

5 牛强(清华大学热能系学生,辽宁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高中数学内容庞杂,有幂函数、数列、复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虽然相互之间常结合起来做成综合题,但实际上,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解题技巧上关联甚少。所以复习时宜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先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再处理综合问题。

现在许多同学热衷于做难题,认为"难题掌握了,简单问题也不在话下"。但实际上,难题常偏重于考查技巧,而疏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这样,许多同学费力甚多解出了难题却在基本的小题上失去许多分,结果得不偿失。而且,须知,数学这一科目如果深究起来是深不可测的。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更是与高考题目少有关系,所以除非确实有极高的天份与兴趣,否则,就不要无限度地去做难题,而应以把握基本概念为主,深刻体会基本例题中的求解方法与技巧。下面再让我分类谈一谈。

在学习幂函数时,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图象的重要住。事实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图象都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帮助。在对数列的学习和复习中,我们不仅仅要牢记那几条公式,而理解甚至牢记那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考试中题目的解法很少会是套用公式,却常常含在书中的例题、公式推导中。

有一位老师说"三角是数学中最简单的部分"。这么说是因为三角题目常有极强的规律可循,通常有"遇到积就化和差,遇到和差就化积,遇到乘方就降次"的说法。一般地,如果能牢记那些公式,解题可以有一定把握。

在学习复数时,要熟练掌握复数的两种表示方法和它的计算公式。高中复数是比较粗浅的,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我们应注意体会它的几何意义并与代数中的其它内容对比。

立体几何是有趣的,它将我们的思维从平面移到了空间,充分开发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复习时我们应以最基本的画图开始 好的图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既要想象出空间形状;又要把空间图形搬回平面上,用平面几何的方法解立体几何的题目。

解析几何是很难的一部分内容,常作压轴题出现。几类二次曲线的应用常使学子们束手无策,大量的运算常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只要理解它们的概念,用焦点与准线的定义解题,常可以避开大量的运算。

另外还要说一点,有一部分同学一遇到复杂的计算就跳过不做,认为"知道思路就可以"。其实数学是理科的基础,而计算又是数学的基础,我们应踏踏实实的掌握这一个基本功。

徐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北京高考理科第二名保送入清华大学): 高中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可分为概念、定理、应用。临考复习,各章节也当遵循这三步。数学本身是很抽象的,掌握起来也就不很容易。我以为学习或复习的方法为理解概念,做题与总结三个环节。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条捷径,是条大路,好找也好走些,不过时间自然要用长些。

掌握概念,包括定理,是最初的一环,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这却常常被人们忽略。这是由于这些概念表述往往很简单,看一遍就可以记住。然而记住并不意味懂,与应用更是相去甚远。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头脑中只有一个个孤立的概念,解题时必然找不到思路。因此,学习或复习时就是努力建立这些联系。比如,复数这个概念,想到这个概念,首先应该想到复平面,然后是复数的向量表示,模与方向;复数加减──平行四边形法则,复数乘除 旋转与伸缩;复数乘方──连续旋转与连续伸缩,复数平方──等分圆周„„如此等等。这代表了一个方向,即将抽象的代数概念放入具体的坐标系中,考察它的几何意义。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借助图形的形象性,正是解复数的思路之一。

6 另一个方向是考虑复数集,它与实数集及其它数集的关系;复数相等、复数共扼与其它数集中的相等与共扼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不仅有助于澄清概念,而且将复数概念延伸出去,与实数联系起来,也是一种"温故知新"吧。

关于概念与定理还要言明的是有些概念在实际中并不常用,常用的是它的等价命题。如"共扼复数"这个概念,原始定义为"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复数叫共扼复数",而实际中常用的是"两个复数为共扼复数等价于它们的和与乘积都为"实数"。一方面,我们要接受并消化这种引申定义,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它更有针对性,更方便;然而也不能就此忽略原始定义,它更具普遍性,这在后文还将有所论述。

下面谈谈做题。虽然题海战术己被批驳得体无完肤,然而每到高考复习阶段,各种参考书、习题集便蜂涌而出,名目繁多,装侦精美而且价格不菲,然而有些书内容实在让人无话可说。毕竟每年这会儿财神爷必然光顾,家长自然是不借本钱,学生这时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因此盲目性很大。为了压缩投入,提高产出,不妨征询老师的意见,依靠老师的经验当是一条捷径。

做题量大小,依各人情况而定。你若有精力,有时间,偏要多做题,谁也管不着。我以为,复习阶段是需要一定的做题量的,不过做得过多,超过一定量后,收效的增长率也会随着投人的再增加而递减。与其如此,不如把时间投到其它科目。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即lx5大于5xl。

这就是说一道题分五种方法做,其效果比做同类的5道题要大。先看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抛物线y2=x上存在两点P、Q,使得P和Q关于直线y-l=k(x-l)对称,试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详见96年9月西城区教研中心编(高三数学复习指导》30l页例题三。)书中给出了三种解法如下。解法一:设P(x1,y1)、Q(x2,y2)为抛物线上两点且P、Q关于直线y-l=k(x-1)对称。 (以下略) 将所有关系有方程表出,共有4个方程5个参量,消去参量后用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解,这无疑是最常规的办法,而对所有解析几何的题目,这种方法在理论上都是行得通的。虽然这种方法较繁琐,但由于它的通用性很好,切不可忽视。何况以现有的评分制度,写出上述四个方程,捞得也不少了。我学习有懂、会、熟、巧四个阶段,到"熟"的境界己相当不易,"巧"字更需平日功夫。然而在高考中时间紧迫,一心取巧也许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优秀的学生尤慎之。"常仙解题"乃吾师之诲。

如果在成绩上想更进一步,上述解法一的"理论上可行"在实际中对有些题目也许就行不通了,这是由于消参后式子太过复杂,无法化简,且极易出错。如果平日训练有素,可看出较简便的解题方法,请看解法二:设直线PQ方程x+ky+m=0与y2=0联立,消去x得y2+ky+m=0。

∵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Δ=k2-4m>O.又y1+y2=-k∴PQ中点纵坐标为k/2 (以下咯) 这种解法的中心就是取出这个中点。用判别式保证PQ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由于y-l=k(x-l)垂直平分PQ的垂直性已在设PQ方程时保证,再用中点为两直线交点保证平分就构成了这种解法的基本思路。

解法三同样取出中点,但利用了该点在抛物线内部以保证即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由此可见,后两种方法较第一种方法要简单很多,但思路难于寻找。做题时想不到这种做法并无要紧,但看例题解法是切不可走马观花,而要作出些切实的分析,并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以利提高。实际上概念,做题与总结三环环环相扣,把它拆开来说是不很恰当的。做题时就要进行方法的总结。对于某种类型题,要对可能的方法进行列举,选出常规方法。有些比较巧妙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有一定的通用性,也可记为常规方法;例如取中点对于点点对称问题往往很有效,这样你的思路就拓宽了。对解题步骤也要有所归纳。有时,对于有些题目,你会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呢?这就要寻找到切入点。例如

7 对含多个参变量方程进行讨论,首先要选取只影响一个变量的条件。这里就不再举具体例子了。实际上,这种对步骤的归纳在大学数学学习中是很普遍的。

对概念,定理进行总结。也许你会以为这没有什么好总结的。其实,所谓总结就是迸一步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将它们连成一个彼此交通的网络。我们都知道生物进化的树状结构,我以为数学知识,至少在局部上也应具有这样的结构。正如前文所叙,原始定义也从它引申出来的等价命题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知识树状体系中越靠近根部越具有普遍性。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定义。也就是说在使用某种方法行不通时,使用定义往往可以获得解决。比如立体几何中,如果几个垂直关系间能使用三垂直定理,不妨试一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如果证明圆与直线相切不能用圆心到直线距离或其它方法求出,老老实实用切线定义当会有所收获。这里的例子也许并不恰当,实际应用中,这种思想当有用武之地。

我想以上所述概括了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应该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在一道题上投人时间过多,心理上要能承受。临考复习改变方法如同临阵易师,要盲一定风险,望诸君镇之。

王新(清华大学电子系学生,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三名): 首先,你应该对高中所学内容按章节全面地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我高三那年,数学课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复习方法。我当时态度十分认真,为数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能做一定量的习题(我并不要求大量。应该说,做题贵在精。那种对概念要求高,自己易做错的题比较好)。举个例子,比方说,这两周,你集中精力复习复数这一章,然后认真做一套复数题,检查自己复习中的漏洞。通常,你做错一道题,可能有四种信况:概念不清或根本不理解题意,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方法不当或虽知道题意却不知道如何做;对题意理解失误。针对第一种情况,你应该找到课本,认真看一看弄错了的概念,对弄该有针对性的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否则试想:如果在高考中发生因计算出错而失分,岂不太冤!对题意理解失误,本质上与计算出错差不多,不可忽视。至于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每一章中,总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每一个题目,都有自己的解法。如果你能掌握好这种解法(或者说是,见到类似的题目时,能熟练正确地套用这种解法),这将对你的解题十分有利。

在你切实地做完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后,就可以做一轮综合复习。综合复习,所做的练习是那些在章节之间有跨度的。比如,一道题可能同时对于你的集合函数知识及不等式应用等知识同时进行考查,诸如此类。显而易见,没有第一轮系统复习的扎实基础,这一轮复习将是举步艰难的。同时,我建议能在这一阶段复习中,对一些题的解法作更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举一个例子,在你进行完第一轮解析几何中关于椭圆曲线这一章的复习之后,你应该对如何求点的轨迹方程这一类问题的解法进行小结:可以按定义,直接写出符合题意的轨迹方程;可以先设一些变量,用方程来表示不同的曲线或直线,然后联立方程,消去参变量,求得这些曲线、直线交点的轨迹;或者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找出所求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进而设点的坐标。用方程表示这个几何条件。同时,你还应了解,做这种题时,还要去掉一些不合适的点。这些都是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做到的。在第二轮复习中,你应该进行更深人地归纳:你应该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时所给的条件,尝试一下在同一条件下其他方法能否可行,如可行,其计算量有多大。这样,你就会特别注意,为什么这种条件下应这样做,而那种条件下却那样做,想一想为什么,在进行过这样的思考之后,你再拿到这种题时,根据题目的条件,头脑中会立刻反应出可行的解法,并能大致知道解法的大致过程,估计每种解法的计算量,最终找出一简单可行的方案。

我以上所说的两个复习阶段,说实在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能真正落实好第一个阶段,则己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对于基础较好的

8 同学,在做完第一轮的复习后,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复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刘海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青海省高考理科第六名)

数学知识是一个纯逻辑的体系,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努力掌握各知识块内部及各种知识块之间的联系,因为这个联系把握得越深,知识就用得越灵活。打个比方,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总要强调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换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我高中学数学时,对这四个数学思想方法颇有体会,发觉它们实在是数学知识内部深层次上的联系。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贯穿了代数、平面解析几何这两大知识块的始终,代数第一册以函数为主,依次讲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第二册中也讲了不等式(已知函数因变量范围求相应的自变量范围,主要用函数的方法解决)、数列(自变量为自然数的函数)等与函数联系紧密的知识块。解析几何总体上分为两部分,即已知动点运动条件求动点轨迹方程和已知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其中二元方程若以其中一者为自变量,另一者为因变量则转化成了一元函数,而方程的曲线则相应地转化成了函数图象,即解析几何的实质是函数,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可在函数图象、解析几何及复数的几何意义中得以体现。函数(一元)图象、平面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即是把平面上的点与一个二元实数对相对立,而这即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复数几何意义是用平面向量沿两个正交方向的分量来对应复数的实部与虚部。数形结合实现了"数"与"形"的转化,可以把复杂的代数运算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几何运算,也可以把复杂的几何运算转化为易于操作的代数运算,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而等价转化的思想支配的领域就更广了,它实质上是一个逻辑规律,而数学就是一个逻辑的体系。数学上问题的模式是根据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待求结果。而将不易用的已知条件等价转化为另一些易用的命题,则可实现百分之百她用上已知条件,克服了通常的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其必要条件而得不出待求结果的毛病。"若将不易求得的结果等价转化为易求得的结果,则避免了通常的分析法易犯的无法满足待求结果过强的充分条件的毛病。而分类讨论的思想,其实质也是一个逻辑规律,综上所述,可见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是很深的,统领数学知识的四个数学思想方法即是一例。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去把握这些联系,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魏少岩(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对一个考生来说,最难拿分的部分恐怕就是数、理、化,下面我重点谈一谈怎么复习才能有比较大的效果。绝大多数学校高三复习都是从对书本的复习开始的,我们不妨称之为高三复习的第一阶段。有些同学认为复习课本没有必要,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本是所有基础知识的发源地,只有对书本上的知识全面掌握才能谈得上"拔高复习"。在以往的高考题中,曾经出现过课本上例题的原题,比如"对射影定理的逆定理的叙述和证明" "证明异面直线上点的距离公式"等,有些题目也是由书本例题改编的。虽然它们的难度不是很大,但许多同学由于对基础知识不热(比如搞不清哪个是射影定理哪个是射影定理的逆定理)而白白丢了分。

建议:如果老师对课本复习比较粗略(比如只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串一遍),你自己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这一课"。首先要重新认识、理解、记亿每一个《考试说明》上所要求的公式和定理,第二要留心每个定理公式运用的条件和范围。第三,认真看书上的例题。但要注意:课本复习虽然重要,但不宜把时间拉得过长,一般以两到三周为宜。对书上课后的习题,最好不要花时间专门去做。

几乎所有的学校复习的第二阶段都是以课上老师讲方法,讲题为线索的。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老师所讲的东西包含了各类问题的常规思想、误区、一些重要专题,一些

9 很适用的巧法妙解所以课上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对于课下老师留的练习要认真完成。因此只有认真做老师留的练习,才能熟悉掌握课上老师讲的规律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注意:①如果觉得老师留的题目不够做,可以自己利用课下时间加做一些题目,但千万不能搞题海战术,必须明确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自己最好准备一两套复习资料(注意资料不宜过多),且保证资料一定要精,如果自己拿不准买什么样的好,可以征求老师的意见。利用资料时注意应该有选择性,一页接一页地做题一般不太好,最好的方法是:某一章节自已过去学得不好,老师给留的题目不足以达到练习的目的,这时做一做资料上的相关部分,而对其它自己学得不错的章节,认真做老师留的习题就足够了。②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必须注意对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准确完成每一道会做的题目的能力。高考试卷分析中经常发现,考生做错的题目中一大部分是由于马虎大意造成的,所以必须培养自己严谨认真的素质。不管是审题还是计算,必须认认真真,保证做一道对一道。第二个能力是以较抉速度完成题目的能力。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可以体会到,考试时间不是时很充裕。因此在高考中能争取到时间至关重要。做题速度必须通过做题来培养,但同样避免题海战术,我认为培养迅速解题能力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想提高自己解题速度的意识。也就是能否把做习题看成考试,让自己"紧张"起来(注意这里"紧张"的真正含义),题目给的是什么条件,考的是哪方面知识,有什么常规方法,这些思考过程都要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完成。开始动笔,要有意识地提高计算速度。但千万注意,提高准确率比提高速度更为重要,后者必须建互在前者的基础之上。③复习方向要明确。复习中重点要提高的是以常规思想,常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掌握一些巧解、妙解或非常规重要思想(如图象法、代换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苛意追求,近年高考题的选择题中,可以用特殊值法、猜值法、排除法等解决的题目越来越少。况且,从历届高考题可以看出,可以用巧妙方法解决的问题用常规方法也并不困难。从命题者的命题角度看,他们考的是常规方法。总之,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想、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要刻意追求难题,对于一个学习尖子来说,花很多时间搞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现象。④要重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两个智力和勤奋程度差不多的人,方法好的可能会优秀很多,这里我只提供一个比较适用的方法:自己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平时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都整理上去,写上造成错误的原因和启示。如果你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如一张练习卷要错

五、六处或更多,抄错题恐怕得不偿失,这时你可以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识,在题目的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翻着看一看,好处会很大。在看参考书时,也应注意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识,这样以后你再看这本书时就有所侧重了,不必再整个看一遍。⑤要不耻下问。只有平时对知识透彻理解了才能保证在做题时不在概念上出现偏差;所以有不明白的地方,必须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多数学校把高考前二个月划为复习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每隔一周便有一次模拟考试。考试间隔的几天中,老师在课上分析试卷,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做出复习指导。也就是通过模拟来练兵(感觉一下高考)和查清补缺。但对于每个同学来说犯的错误是不同的,老师强调的只是同学们犯的错误中较典型的那部分。这就要求你自己对老师没分析过的错误加以分析,有必要可以翻开关于这方面内容的笔记式习题,重新复习一下。

应该注意的是:①许多学校往往在这一阶段中只是做模拟、分析模拟,连平时作业都是各省市的模拟,很少要求学生抽出一些时间看看基础知识(这是广义的"基础知识",是指应该掌握的公式、定理,第二阶段中所复习的常规思想、常规方法),这就要求你自己应该意识到回头看一看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有许多同学由于在第三阶段中只是做题结果连最基本的公式和某些题目的常规解法都忘了。另外,这时候也应把以前做过的错题回头看一看。②注意在这个阶段培养自己对高考的适应性即把每一次模拟看作高考,培养

10 自己的答题策略,也就是在高考中怎样答题才能得到自己的最高分,由于模拟题的信度、难度和高考都不太相似,所以建议翻看一下往年的高考题。从高考题可以看出,试卷的难度梯度很明显。一般说来,对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同学来说,选择题一般只一至两道会感到稍稍有些困难,填空题一般也是有一至两道会感到有些困难,大题(按六道计算),应该有三至四道是可以得绝大部分分数的。因此,如果你在高考的考场上,一道一道地往下做题目,不如把感到有些棘手两三分钟还没思路的跳过去(这些题目毕竟占少数,如果跳了好儿道,就不正常了),把有把握的大题做好,并且保证前面已经做过的选择、填空、大题一定正确,然后来考虑那些原来跳过去的题目。这时即使你做错了或都做不出来也不会很后悔,因为毕竟水平有限,会做的全做好了是最大的事情。当然,对于这部分较难题目也不能完全放弃(空着不做),会多少做多少,实在不行也可列上几个相关公式,要知道高考中短一分都是很宝贵的。

模拟题的特点是,选择、填空比高考稍难,大题前三道稍难一些,而后二道,尤其是压轴题则比高考要容易。鉴于此,不要把模拟完全等价于高考,在模拟中适用的策略在高考中不一定适用。模拟考试中反应出的成绩和高考考出的成绩(同一个考生)对于不同水平下是不同的。比如学习尖子的模拟成绩要比高考成绩高一些,中等和中等偏上同学的模拟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差不大,而中下等水平同学的高考成绩高于平时模拟成绩,所以不要把模拟看得太重,我们是要通过模拟高考练习适应高考的能力和通过模拟检查知识的漏洞。

孟宪飞(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内容丰富,题型灵活多样,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多年来高考题目的研究,重点在于定义定理的灵活运用。灵活运用的基础是对定义定理的熟练掌握。只有对基础知识了解透彻,清楚了各部分知识的联系,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易于启发多条思路,选择最佳方法,并且在一条思路遇到阻碍时能够及时转换到其它思路上去。比如说求值域有多种方法,常见的如判别式法、观察法,不等式法,图形法等等,遇到具体问题时能立即反映出可用什么方法解,用哪种方法更简单,学习就算清晰透彻了。

具备上述水平需要一段时期的训练和提高。首先,要把各部分基础知识学好。数学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因而上课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解决,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并且注意多做总结,想清楚各部分的层次关系,让知识形成体系。体系的形成代表着基本功水平的提高。

学习了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多做些习题必不可少。只学习了基础知识,或许对定义定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意识到它可能的演化。做题的过程时也是对定理的强化,既加强了记亿,又使理解深入其内涵。多数题目都是针对某项基础知识的不同方面而出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包装,做题是要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找到解题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能力。不管什么科目的教学,都是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有了能力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走向成功。

做题时不免要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处理很关键。有的同学做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不闻不问了,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做错的题目如果轻易放过了,那部分知识永远变不成自己的,再遇到类似问题肯定还会出错。长此下去能力没有提高,水平只能停在原来的高度。这样做题就成了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发现了错误及时研究改正,并总结成经验以免再犯,时间长了就知道做题的时候有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出错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11

李宏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数学是同语文差异很大的基础学科,它着重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史类考生的学习调节剂,在单调的人文科学中增加一点自然科学的情趣。数学学科复习的重点是所学定理定论的灵活运用。数学方面的复习参考书目名目繁杂,需要我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慎重选取,尽量做到少而精。数学的模拟试卷很重要,它从题型和题量两方面体现了高考数学的模式,所以我平时很注重模拟试卷的总结,从每一道做错的题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是计算不够精确,速度不够快,还审理解上有偏差,思维不够严密,找出失误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住地进行训练。

数学中的基础题目固然很重要,它是得高分的基础,但得高分的关键则是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最后两至三道大题,即俗你的"拉分题"。"对于立志考名牌大学的学生,这十几分至关重要,所以我在复习备考时就有规律性地选做这类的习题。由于这类习题一般很费时间,所以每次做的量不要太大,一次做四~五道即可,而且类型的选取要典型、全面,同一题型的题两二道即可,要注重方法的积累和移用。在一定周期例如两个星期后要进行小结,把解题方法进行汇总,选取能同时运用两三种方法的试题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要努力做到看到与做过题型有相似之处的题目时能迅速联想到原题的解题方法,高考中的难题经常是几种解题方法综合运用的考核,因此我们的训练也要有侧重点的进行。以上是我复习数学的一点浅薄经验,但它却是我在学校的历次模拟考试中勇夺桂冠的法宝。

扬临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生,毕业于安徽省枞阳中学): 数学在文科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及重要性,拿到数学高分,你的高考总分便会十分理想,数学最大的特点便是熟能生巧,多做适当的题你的头脑就会越来越灵活;你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学好数学第一步是弄清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函数,你就必须弄清什么叫函数,函数定义域、值域、函数单调性和反函数等一系列内容。第二步是做有益的题。文科数学的要求不高,注重基础,反映到做题上应该是先做容易的题,多做中等程度的题,少做难题,在复习阶段中最好少钻牛角尖,那样费时费力且对高考并无太多益处。数学就应夯实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什么都不必担心,问题会清晰明朗而变得易于解决。高考数学的选择题分数多,应引起高度重视,那种考卷一发就动手去做后面分值大的难题的做法是绝对不妥的。选择题不可死做,那样浪费时间,应运用科学方法比如赋值法、代人法、以偏概全法、图形法、换元法等,具体题目灵活运用,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了。在高考答卷时,对后面大题应抱着拿一分算一分的态度,切不可望而生畏不敢动笔,主动放弃。现在的题目一般都是渐进式的,经常会分为几个小问题,因为每个小问题的独立得分,所以能解决一个算一个。拿到一道综合性的数学题,首先应逐字通读二遍,再仔细把它翻译成数学语言、弄清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再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及桥梁,说起来也可算是“解剖麻雀”法。采取个个击破法,难点一个个扫除,基本上一道题就能顺利地做出来了。

玉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

先谈一谈我是如何做好知识准备的。知识准备指的是掌握各科的知识结构,把《高考说明》上所列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抠细、抠精,从而把各科的基础知识牢记在心;在把握好各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自己的答题技巧、应试能力。文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且碎,并且要求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做好知识准备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

12 力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第一,服从老师的教学计划和复习安排,不要急于求成。进人高三以后,基本上就开始高考前的总复习了。总复习共有三遍,第一遍是按章节进行复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清楚每个知识点;第二遍要打乱章节顺序,按专题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对知识有一个再认识;最后一遍复习是进行查漏补缺,主要是对前两遍复习后学生仍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复习。由于各个学校高三的任课教师水平都是最高的,因而他们的复习安排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每个考生都应遵循。我在这个问题上曾出现过失误。因为我的基础打得比较好,所以所以高三上学期进行的第一遍复习的内容,我几乎都会。所以刚上高三时,我便没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而是盲目地做一些高考模拟题,结果时间没少花,却没有任何效果。大约过了一个月,我才发现自己对某些基础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因而做一些综合题并不会提高我的水平。从此以后,我便一直跟着老师的进度走.第一遍复习取得圆满成功。许多同学认为知识复习的次数越多,效果就会越好。其实并不一定,如果复习质量不高,复习多少遍也不会把知识掌握牢固。如果真是踏踏实实地按老师的安排复习三通,参加高考就一定没问题。而许多高三的学生往往都有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确实很努力、很辛苦,他们看不起每一科最基本的定义、定理,认为高考不会考这么容易的东西。所以他们赶在老师安排之前,狂做高考模拟题、这样必然造成基础不扎实,从而使提高答题技巧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要仔细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发现考试的规律,从而提高应试的技巧。 第二轮复习后,每个考生在基础知识方面都不应再存在问题了。而这对于参加高考是非常不够的,因为高考中基础题占20%,中挡题占60%,难题占20%,所以还必须继续努力,么好对付了。这三个题之所以难,主要是思路不容易找到,计算比较繁琐。但这些题即使是一点思路也没有,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也不会l分不得。原因就是高考是按步给分,而且这三种题都可以分别用一套"通法"来写上几步,从而得上几分。不要小看这几分,也许正是这些“小分”关系到你能否上线。当这几个题没有思路时,应用题就把题中所有未知量都设成未知数,然后由题目条件列出几个方程;数列题也分别按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列出方程即可;解析几何题更二话别说,先把直线和圆锥曲线联立,消去一个末知数,然后令判别式大于零,解这个不等式,一般到此即可得总分的l/3左右。

从上面我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对高考试题研究以后,就会对考什么以及考到什么程度有个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安排好复习,在考场上也可随机应变,大大提高自己的成绩。由此可见,研究以前的考题还是很重要的,但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有扎实的基本功。

田蕾(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山西省忻州地区高考理科状元): 再来谈谈数学,对于学理工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最基础的,数学学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理化的解题。有的同学认为学数学只要多做题就行了,多做题虽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毕竟可以开阔自己的解题思路,增加自己的解题经验,但是在高三这个分秒必争的阶段,我们应尽量争取从最少的付出中取得最大的回报。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将公式、定律等所有应该记亿的东西都整理出来,反复地记,将它们刻在头脑里,因为它们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其次在自己做的每一道好题下面都做好笔记,例如可以分析一下,它用到哪些知识啦,它有哪些十分重要的隐含条件或根制条件啦,应如何分析才是最正确的分析思路啦,不妨将自己的这些想法都转化成文字记录下来,这一整理的过程其实已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对该题的认识又深化了许多。我同样认为,关于数学的参考书也不宜太多,一两本足够了,但这一两本必须是“精品”,不妨多去书店转转,不妨多向老师请教,当你找到一本编写质量较高适合你自己阅读习惯的参考书以后,就要争取将它吃通吃透,

13 看看编者是以怎样的线索将各个知识点组织起来的。我认为相当重要的方面还有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最好能找到近5──6年的高考题,按时间顺序模拟高考情境将它们做一遍,你会感到尽管题目的难度有反复,但是可以看出,命题者一方面在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另一方面在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察。最后几道大题,题目是趋向灵活的,为了适应这种种变化,不妨参阅一些专门研究高考的杂志,如《试题研究》、《考试》等,这些杂志上常会刊登一些符合高考命题变化趋向的题目。

袁南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学生,毕业于信阳市高亩级中学): a、认真看课本。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首先要能准确地背下书上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做到准确,全面很不容易,是个日积月累的硬功夫。第二步,就是学会把"薄书看厚,厚书看薄"。即能够深入到课本中去。前者指看课本时,能够以课本为题纲,一下带起一系列有关的知识。例如,在看代数书时,当读到幂指数时,你是否能立刻反应出它的、、,你能主动地去考虑当指数分别为1/4,2/3,4/5,──1/3„„时对应的图象吗?能想到去列一个表归纳一下它们题,把握住大局,复习是很有意义的,既有利于对综合问题的处理又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b、做大量的习题。高中三年是艰苦的,想不吃苦就考出好成绩,是不可能的"题海战术"听起来是很过分.但必要的一定量的习题是必须做的。高中时间很紧张。每天大部分时间要上课听讲,完成课上作业,所剩时间本来就不多了,看书再占去一部分,可以说自己做题的时间的确少得可怜。但越是这样,就越要挤出时间来做题。(当然前提在于要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阿)高中生活对学生的要求本来就是快节奏、高效率。所以做习题一定要注意时间性和准确性。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加快做题速度,定时完成习题并保证质量。可以刚开始时一天只做

三、四道题,然后再慢慢加量,提速,不骄不躁,稳住情绪,日积月累,你的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c、上课听讲。这一点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从小学到大学,时时总有这句话在耳旁涝叨,但具体做来,却真不容易。我觉得要想学好,听讲时思维一定要抢老师前面,不要等老师一点一点告诉你该怎么办。要先自己考虑该怎么办,再听老师讲怎么办,之后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你等于掌握了两套东西──自己的和老师的。而只等着老师告诉你怎么做,自己仅仅是听懂了,我想你还是没有真正掌握。因为高考现在考查的是"能不能",而不是"会不会"。而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区别往往就在这儿。比如上数学习题课,老师会讲一些习题,你不要坐在那里等着老师把题一道一道解给你看。你应当取出纸笔先争取在老师讲之前把这道题解出来。(如果时间不够或你的程度还达不到,就先想一下大致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或多或少。你必须先自己想。)然后再认真听老师解题,关键是抓住老师的思维方法。这样一道题做下来,收获却并不只是那区区一道题了。

掌握解答中档题和难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一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训练,再就是需要自己努力了。我想,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考题,找出出题的规律以及一些答题的技巧。比如,我对前三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进行了分析,我发现数学试卷上的解答题出题很有规律。数学的解答题是数学试卷的重头戏,直接影响数学成绩的高低。

第五篇:北大清华状元最高效的学习窍门

《北大清华状元最高效的学习窍门》编辑推荐:不管你现在是优等生、中等生,抑或是成绩暂时稍差的学生,《北大清华状元最高效的学习窍门》都能让你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窍门。借鉴北大清华状元的学习方法,这就好比有一群手艺精湛的师傅在前面为你引路,你定能以最快的速度接近自己的理想!当然,别人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你,但只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稍加“改良”,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你学习中的神奇“魔力”!

一网打尽高效学习妙招,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从苦学到会学、乐学,实现实力大飞跃!目录

第一章 高效学习,方法最重要——北大清华状元首推的10个学习窍门

1 轻松抓住学习重点——重点总结本

2 让错误变得有价值——错题本

3 不让问题过夜——有疑就问

4 狠抓基础——基础题一分都不能丢

5 学期预习法——笨乌先飞早入林

6 当天所学,必须当天复习

7 学习“预则立”——制定学习计划

8 不管喜不喜欢老师,都要认真听课

9 抗拒一些会让你“成绩差”的外界诱惑

10 结交一个积极上进的朋友

第二章 每个知识最少“嚼"三遍——巧用复习的几种形式

1 日复习——每天必须不“欠账”

2 阶段复习——把知识串威一条链

3 考前复习——考前复习需要注意的四要点

4 最实用的五种复习方法——战无不胜的复习利器

第三章 巧妙利用学习资源——课本和课外资源“两手抓”

1 千万不要忘“本”——“啃”课本的学问

2 参考书在精不在多

3 要尽量多和老师交流

4 汲取同学的优点

5 网络——一种新兴的学习渠道

第四章 作好时间规划才能更有效率——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

1 自习课提高自修的质量和效率

2 科学安排双休日

3 高效利用寒暑假

4 巧用“零布头”时间

5 用最佳用脑时间做最有成效的事情

第五章 语数外各得其法——三大主科窍门各不同

1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感染,贵在日积月累

2 语文阅读——不看“热闹”,要读出“门道”

3 文言文的学习——课本打基础,课外多涉猎

4 语文作文——读写结合

5 数学学习——多做题,重视基础,重视总结

6 英语学习(一)——单词是重中之重

7 英语学习( )——弱点难点,各个击破

第六章 考试是门技术活儿——考前、考中、考后必知的应试技巧

1 考前——确保考试时处于最佳状态

2 考中(一)——应试两须知

3 考中(二)——答题得分的几个窍门

4 考后——正确对待考试成绩,要做到“考后一百分”

第七章 快速提升你的记忆力——记忆是有窍门的

1 联想——给大脑插上飞翔的翅膀

2 形象记忆——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

3 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 手、脑结合,多种器官协同作战的多渠道记忆法

5 科学记忆的两个绝招——歌诀记忆法和谐音记忆法

第八章 那些不可忽视的小细节——小细节里出大成绩

1 不偏科,各科均衡发展

2 会学习,更要会休息

3 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

4 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

5 学习是个耐力活儿

6 勤奋是通往优秀的必经之路

7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8 丰富的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9 纠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恶习

10 积极与老师互动

编辑推荐

《北大清华状元最高效的学习习惯》是多位中学一线教师共同创作,总结了北大清华状元的最高效的学习习惯。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为其提供更有效、更具体、更科学的学习窍门,适合初高中孩子完善自己的学习习惯。

目录

第一章 解析七大致命的学习坏习惯——提高成绩的7个关键点

1 有疑不问,等于慢性自杀

2 平时从不预习和复习

3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4 自学时间没规划、没计划,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5 懒惰,懒于做题,懒于看书,懒于总结

6 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7 学习总是马虎粗心

第二章 没有学不懂的知识,没有不会做的题——养成有疑就问的好习惯

1 发现疑问——不会的,不懂的,不明白的

2 解决疑问的第一个步骤——独立思考,深入分析

3 解决疑问的第二个步骤——求助于老师

4 解决疑问的第三个步骤——求教于同学

5 必须准备一个疑问本

6 要有“有疑问就不能睡觉”的好习惯

第三章 让知识在头脑里扎根——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1 预习的分类——学期预习,章节预习,课前预习

2 预习的方法——鸟瞰,标记,列提纲,尝试作答,思考

3 预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4 复习的分类——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考前复习,缺一不可

5 复习的方法——多种方法,将知识消化、简化、序化、系统化

6 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第四章 向45分钟要效率——上课会听课的好习惯

1 影响听课效率的几个坏习惯——走神,注意力转换不及时,不和老师互动,爱钻牛角尖2 听课时应该听什么——不仅要听重点、难点,还要听出方法和门道

3 课堂笔记该怎么记——详略得当,适时科学整理

4 几种高效的听课方法——听、视、思并用,真正做到质疑、存疑、解疑

第五章 拉开成绩的关键在课下——合理规划自学时间的好习惯

1 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树立时间意识,杜绝拖拉、做事三分钟热度现象

2 制定自学时间计划——先定目标后计划,遵循学习规律

3 几种管理时间的方法——整块时间集中打“歼灭战”,零散事巧安排

4 自学时间学什么、怎么学—情—抓好自习课、周末、寒暑假三个时间段

5 利用好零碎时间——嵌入,并列,压缩三种技巧

第六章 懒人很难获得好成绩——不仅要勤奋,更要爱学习

1 勤奋是优秀的保证

2 身体不能懒,思想更是不能懒

3 乐学才能好学——远离厌学情绪

4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培养学习主动性是关键

5 坚持再坚持——提升耐挫折能力

……

第七章 拓展知识面和视野至关重要——课外阅读不可少

第八章 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考试——良好的考试习惯助你更成功

上一篇:不参与有偿补课承诺书下一篇:部编语文教材培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