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黑木耳”高效栽培模式分析

2022-09-10

超级稻、黑木耳轮作是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的大背景中产生的一种生态高效栽培新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黑木耳露地仿生袋料栽培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将高产与高效有机结合起来[1]。模式667 m2产稻谷650 kg, 黑木耳收益2万~3万元, 实现钱粮双丰收。广西兴安县自2008年开始示范推广以来, 到2014年已发展到120万m2, 并呈现稳定发展之势。

1 模式的生产方式与前景

该模式在兴安县发展以两种方式发展:一种是以宏旺、云飞等菌业公司为龙头, 采取“公司+标准化+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 公司负责黑木耳的菌种生产、菌棒加工、接种、培养和产品回收, 农户负责劳动劳动密集型的管护部分, 即提供摆放菌棒的田块, 负责管护和采收木耳;另一种是种植大户直接生产菌棒进行摆种栽培[2]。

兴安县传统栽培模式是种一季稻或双季稻, 其后在秋冬季种植绿肥或闲置, 有粮吃, 没钱用。而创新的高效耕作模式, 实现钱粮双丰收, 已经成为安农稳农的最好办法。兴安县现有中稻种植面积0.45万hm2, 按50%达到该模式种植条件要求计算, 有0.2万hm2冬闲田可用来种植黑木耳, 发展有空间;同时, 10月-次年5月正是农闲时节, 劳动力资源充足;黑木耳种植管理粗放, 种植方法容易掌握, 产品有销路, 发展前景广阔[3]。

2 模式与茬口安排

2.1 模式

一季中稻超级稻+黑木耳。

2.2 茬口安排

在5月初播种中稻超级稻, 5月底移载, 9月下旬成熟收割;10月中旬在稻田摆放培养好的菌棒, 11月开始采收, 至次年4月底采收完毕。

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经济效益分析

该栽培模式667 m2产生效益:稻谷650 kg, 黑木耳纯收入2万~3万元。具体如下。

中稻超级稻:667 m2产650 kg, 产值1 430元。黑木耳:667 m2产值2万~3万元。

方式1:公司+基地+农户。667 m2成本:菌棒:10000棒/667 m2×2.0元/棒=20 000元;排场材料、竹子、木桩、扎线等:517元;合计:20 517元。667 m2产值:在10月份-12月前排场出耳管理:最高667 m2产干木耳1000 kg, 中等850 kg, 低产700 kg以中等产量计算, 850kg/667 m2×48元/kg (产品回收价) =40 800元。667 m2效益:40 800-20 517=20 293元。

方式2:农户自己生产菌棒、接种、培养, 只购买菌种。667 m2成本:菌棒:10 000棒/667 m2×0.9元/棒=9 000元;排场材料、竹子、木桩、扎线等:517元;合计:9 517元。667 m2产值:40 800元。667 m2效益:40800-9517=31 239元。

3.2 社会效益分析

该模式中黑木耳生产以本地产米糠、玉米芯、葡萄枝等作物枝杆做栽培料, 可以变废为宝, 实行水旱轮作, 菌棒还田,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 对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有积极意义;同时, 本模式充分利用农闲时的农村劳动力, 对解决就地就业, 提高农民收入, 维护农村稳定等, 必将产生较好社会效益。

4 关键技术

4.1 中稻超级稻生产

选择生育期135 d左右具有高产潜力的超级稻组合, 可选种中浙优1号、Y两优1号, Y两优900等。5月初播种, 确保9月底收割。良种配良法, 实施宽容种植, 规格30 cm×16.67 cm, 水气平衡法栽培, 配方施肥, 病虫综防技术。

4.2 黑木耳栽培技术

4.2.1 季节与用料配方选择

黑木耳生产的季节安排兼顾前作生产安排和最适出耳温度两方面, 其一是本地水稻生产季节为5月中旬-9月下旬;其二是黑木耳出菇最适温度为22~28℃, 低于18℃子实体不形成, >35℃子实体停止生长, 依据多年气象资料, 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平均温度高低温分别是31~22℃、28~18℃、18~12℃、13~4℃、13~6℃、13~7℃、16~12℃、22~18℃、26~20℃, 故此年前的10、11月和来年4、5月是最适出菇期。季节安排上宜在7-8月制作培育菌棒, 9-10月稻田排场, 10-11月2~3批木耳, 4-5月采收2批木耳, 年前产量大于年后产量。

黑木耳栽培料杂木资源缺, 成本高, 选料上可增配一定比例本地可用价廉原料资源, 如兴安种植有0.87万hm2葡萄, 0.47万hm2玉米, 葡萄枝、玉米芯原料丰富, 多年试验证明两种原料是很好的栽培料。选用基料阔叶林杂木屑为主, 配用米糠、玉米芯、葡萄枝等, 其配方如下: (1) 杂木屑78%, 米糠或玉米芯20%, 红糖1%, 石膏1%。 (2) 杂木屑68%, 葡萄枝或玉米芯15%, 米糠15%, 红糖1%, 石膏1%。

4.2.2 培养料配制

按照上述选定的配方, 首先将主料平铺于地, 将辅料倒入其上, 干料拌均;然后加水再次拌均, 加水量为料水比1∶1.3, 选用玉米芯可提高到1∶1.5;最后将湿料铲入搅拌机中拌均即可。培养料配制质量原则:原料干湿混合均匀, 含水量在60%左右, p H值6.0~6.5。

4.2.3 装袋制棒

选用聚丙烯塑料袋装料, 料袋规格15 cm×55cm×0.005 cm, 其好处可使用高压锅灭菌。装袋可人工也可用机械, 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 制成菌棒。装入的要求培养料松紧适宜, 过松出耳时易感染杂菌。装好后即可套上一只18 cm×58 cm×0.001 cm的薄套袋, 袋口用绳打活结, 外套袋可有效降低制袋的杂菌感染率。

4.2.4 装筐灭菌与接种

把做好的菌棒装筐, 当天搬进灭菌锅 (包) 进行灭菌。灭菌在温度达到100℃时, 开始记时, 保持12~16h, 经过12~16 h停火, 完成灭菌工作。待其自然冷却到28℃, 手摸无热感时移入消过毒的接种箱内下平放, 解开套袋, 拉出菌棒, 在菌棒表面同一方向用打穴棒打3个2 cm深的接种穴, 每穴接种2.5 g, 用大拇指压紧压平后, 套上套袋, 接种要求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4.2.5 室内菌丝培养与菌棒打孔

把接种好的菌棒搬进消过毒干净的发菌棚内, 菌棒平放码堆, 以品字型码成长方形, 接种孔要朝向侧面, 留好通风道。菌丝培养要求通风避光, 空气湿度要求前期65%~70%, 后期70%~80%;温度要求前10 d, 棚内以25~27℃为宜, 10 d后以22~24℃为宜, 20 d后以22℃为宜, 40 d后保持20℃。每隔10~15 d选择在晴天早晚时段分批翻堆, 共翻堆3~4次, 结合最后一次翻堆脱掉菌棒外袋。菌丝培养约45~50 d长满菌棒。培养菌期间, 如发现有杂菌污染或死种的菌棒及时处理, 避免交叉感染。

菌丝长满菌棒后进行刺孔, 用制好的圆钉刺孔器在菌棒周围刺孔240个左右, 刺孔的菌棒码成井字型, 高度10层, 行间留30 cm的通风道, 刺孔后7 d内, 防止菌丝重组过程中产生高温烧菌, 要勤给菌棒通风换气;同时, 开窗创造良好光照条件, 保持空气湿度在85%左右。

4.2.6 稻田排棒

选择水源好, 清洁, 无污染, 排灌方便的稻田, 先把稻田开好排水沟, 清理整平场地, 整成畦宽1.6 m厢面, 划线钉好木桩, 木桩高30 cm, 间距6 m, 然后厢面铺一层稻草, 并在木桩上拉上钢丝或竹片待用。当菌棒刺孔部位转为黑褐色, 耳芽已形成, 并且室外温度低入25℃时, 把菌棒靠钢丝或竹片进行露天排棒。667 m2排量10 000棒。

4.2.7 出耳管理

出耳管理的关键是水分和温光管理, 水分管理原则是“干干湿湿”, 干时菌丝积累养分, 湿时子实体生长。出耳其保持栽培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处于“湿”的状态, 方法是利用喷灌设备每天喷水1~2次, 随耳片的长大, 喷水量要加大。为防流耳、烂耳, 要求细喷, 勤喷, 一般温度在25℃以上以早晚喷水为。注意采前1~2 d停止喷水, 采后要停止喷水7 d左右, 使菌棒处于“湿”的状态, 让基内菌丝恢复生长, 待形成新耳芽后, 再按第一批管水方法进行第二批耳的管理。温光管理上注意在高于盖上遮阳网, 1-2月出现极端低温时可盖上塑料小拱棚。

4.2.8 采摘与晾晒

黑木耳子实体经25 d左右生长至成熟, 及时采时, 过熟易出现烂耳, 过早影响产量。采摘方法:将子实体连“根”采下, 采大留小, 要摘勤采, 细采不流失, 确保高产优质。黑木耳以自然晾晒为好, 暴晒影响质量, 采下的耳晾晒在纱网上, 耳片朝上, 未干时不要随便翻动, 避免形成拳耳, 当木耳片晒干时, 放置室内, 让其耳片收缩转边后再回晒, 这样晾晒出的木耳美观质量上乘。

5 模式须注意的问题

摆种田必须选在地势较高, 排水、灌溉方便的田块, 因出耳时需要水多, 而春季又雨太多, 下雨积水浸没菌棒易造成重大损失。此外, 茬口安排很重要, 对木耳产量有较大影响, 最好在10月摆放菌棒出耳, 过迟则会影响产量。

摘要:超级稻+黑木耳高效栽培模式, 水旱轮作, 灭菌培肥地力, 茬口错开, 不与水稻生产争地, 可实现667m2产水稻650 kg, 增收2万3万元, 是一项钱粮双增, 稳粮固农的高效栽培模式。

关键词:超级稻,黑木耳,高效栽培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强.黑木耳培养料及营养生理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2] 缪礼鸿.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的经济、生态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 2008 (4) .

[3] 杨华.仿生黑木耳与单季稻轮作高效栽培新技术[J].食用菌, 2009 (6) .

上一篇: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下一篇:有关建筑行业电气设备配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