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探究

2022-09-12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数据预测, 从2012年开始之后的30年, 人口老龄化将在中国加速发展, 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因此养老保障成为近年来我国的重要课题。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采用合同形式、以自愿为基础的一种商业保障,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的政府养老保险支出、低水平窄覆盖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 以及多种问题并存的养老资金运作管理水平, 商业养老保险的公众需求增加是必然的, 商业养老保险越来越成为个人和家庭远期的经济保证, 亦显著降低退休后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不仅能够减轻政府养老金支出压力、补充社会保障缺失、合理化社会资金配置, 而且可以改善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促消费保增长、有力的保证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2,3,4,5]。

2007年11月, 保监会出台了《保险企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该“办法”的发布显示出商业养老保险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截至目前, 商业养老保险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仍在理论研究层面, 实践的缺失导致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较为缓慢。因此,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激励政策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税收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即某时间段内、在一定市场上, 在各价位投保人愿意购买且可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的总量。而保险产品的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保险价格、居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税收财政制度等[6]。

税收作为世界各经济体有效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 合理制定实施税惠政策通过影响个人的投保偏好及投保能力进而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需求产生影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税惠政策导致的需求变动总效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税收对保险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使经济活动主体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 从而在保险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导致的购买量的变动。

税收对保险的替代效应是指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 因政府征税所导致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 改变了经济活动主体原先的选择而影响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因此, 税收抑制了社会成员对保险的需求, 当然这是税收的特性, 并不只是针对保险业。但若能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 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 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繁荣发展[7]。

二、商业养老保险现行税制总体上存在的问题

(一) 计税不分险种, 税收政策的导向性无从体现

我国税收政策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均没有针对不同的险种采用不同税率, 只将农业险和长期险作特例处理, 商业养老保险没有自己独立适用的税收准则, 保险行业适用的税法和征税模式均适用于商业养老保险, 不同行业、不同险种的相关政策导向无法凸显。

对于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民生极为重要的险种, 可实行免税或较低税率, 尤其是政策性、非营利性险种;而利润丰厚的险种可实行相对较高的税率。否则, 既不能保证税收的公平, 也无法使税收的经济杠杆功能有效发挥[8]。

(二) 保险行业整体税负偏高

我国目前有关保险的税收制度包含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

就增值税而言, 从2016年5月1日起国民经济各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 金融保险业5%的营业税改为征收6%的增值税, “营改增”无疑有着避免重复征税的益处, 但对于保险业仍存在许多问题:险企主要成本包括赔付、代理、保险准备金等支出成本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立比较难, 所以进项抵扣难、扣除不到位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保险业的税负在“营改增”之后可能会有所上升, 也有可能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此外, 由于保险营销员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部分相关费用若不能实现进项抵扣, 势必会影响保险营销员的收入和业务发展[9]。

就企业所得税而言:一方面, 在忽略投资收益及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即“纯保费收入-赔偿支出”, 使用大数法则以及保险精算理论推算为0, 意即险企纯保费收入与赔偿支出相等。显而易见这部分事实上是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成本, 而非利润, 所以对风险成本部分征税必然削弱险企的积累能力, 对保险公司长期发展不利;另一方面, 由于大部分的保单都具有长期性, 保险企业在当期取得的保费收入, 需要在较长时期内分摊, 而现行所得税法按照当期取得的总保费计算所得税, 而不得将这部分需要长期分摊的收入作为准备金扣除, 有失合理性。这些规定使保险业的所得税税基较宽, 在竞争中保险行业较为被动[10]。

就个人所得税而言,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保险销售员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机制有待改进。我国保险行业手续费和佣金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为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之后的10%。即超过部分, 不能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国外保险行业的手续费和佣金一般可以全额扣除或在实际支付时扣除。与国外对比可知, 从保险行业手续费和佣金扣除限额角度分析, 我国不仅相对偏低, 而且存在较多的变相违规行为。

(2) 投保人的商业养老支出无法税前扣除或递延。我国《税法》规定, 企业为员工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费支付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以内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不予扣除, 扣除比例偏低, 不利于企业为员工提供养老保障[11]。

(三) 税收优惠力度不够, 针对性不强

目前, 我国保险行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小, 针对性弱,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我国对保险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都以农牧险、健康险为主, 现有的税收优惠都是针对所有保险产品, 且针对商业养老保险应制定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 而有关个人购买养老保险更是没有任何税收方面的优惠, 和银行、基金公司等同类金融行业相比, 保险行业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其次, 没有针对不同规模的保险企业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 也没有针对资产规模较小的保险企业给予低税率的优惠, 寿险企业并未享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优惠[12]。

三、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一) 从整体上降低税率

由于保险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大多数国家对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业务实行免税政策, 即便征收, 也实行低税率或对不同的险种制定不同的税率。而我国保险行业的税率相比国际水准来说是较高的, 因此需要在整体上降低保险业的税率。国际水平的上限可作为所得税税率确定的依据, 使用超额累进税率形式, 并将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纳入不同档次的税率。

(二) 优化税基

寿险保单一般都具有长期性, 保险公司当期取得的保费收入, 需要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合理分摊, 而我国税法目前按照当期取得总保费计算所得税的方法, 有失合理性。对于寿险产品, 除了一般扣除项目, 还应扣除赔款支出、解约退保金、保单分红、营业损失等项目, 加大税前扣除的额度, 适当延长纳税申报期限, 降低保险公司所得税的税基, 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效用。

(三) 允许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在税前扣除

首先, 对于非保险类企业, 若为员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可适当提高扣除比例。如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部分可以比照目前企业年金的扣除比例进行规定, 即在税前扣除5%。提高法定税前扣除比例可激发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热情, 充分的商业养老保障建设可以减轻政府养老的压力。其次, 对于保险企业, 可以适当地增加扣除项目, 放宽标准, 如允许总准备金、巨灾风险准备金部分扣除、准许符合规定的营业损失和支付的赔偿金等项目据实扣除。

(四) 允许投保人的保险支出在税前扣除

按照当前的税法分析, 仅有按规定上缴的一系列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可税前扣除。鉴于这样的制度安排, 企业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欲望是不足的。应准许商业养老保险保费以税前费用形式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并合理提高扣除比例及限额, 进而刺激企业和个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一方面扩大了群众的保险需求, 保证个人安全感, 另一方面可减轻企业和国家的养老负担。

(五) 提高保险营销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提高展业成本的比例

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有针对性地降低保险营销员的税负, 可以提高其展业积极性, 减少队伍的流动性。在税收征收方式上, 考虑到保险销售员的收入不稳定且起伏较大, 可以参考个人所得税征税办法, 采用全年收入按月平均缴税, 保留目前由企业代扣代缴和个人直接向税务机关申报所得税的方法。

(六) 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

首先, 不同险种实施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按照各类保险产品需求弹性来制定相对应的税收政策, 调节保险产品的市场结构, 引导具有社会保障性产品的发展。其次, 鼓励并通过税收手段引导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发展。

一方面,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寿险公司实行差别税率, 在25%法定税率的基础上, 采取超额累进税率, 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 采用0-25%不同档的所得税税率来扶持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

另一方面, 可以免征中小型保险公司或新设立的寿险公司一定期间的增值税或所得税, 或者在税前扣除项目的基础上, 给予中小保险企业加计扣除。

最后, 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保险行业加大扶持力度。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保险业基础薄弱。对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保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不仅对西部险企经营效益提升有利, 还可以鼓励和吸引外资保险公司进入, 提高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保险市场的竞争力。

四、结论

商业养老保险是为老年生活提供一种较高水平的经济保障手段, 但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还未发挥出其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应有的补充作用, 这使得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异常脆弱。

再加上商业养老保险是基于自愿性原则而进行的市场化运作, 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税惠政策可增加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需求, 刺激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消费, 缓解政府财政养老的压力, 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实施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税收优惠模式, 设定理想的税收优惠限额, 并改进完善税惠政策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 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行。

摘要:养老保障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就养老保险而言, 我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统筹时间较短、替代率不高;企业年金, 覆盖面不广;个人自愿参与的商业养老保险, 发展不充分,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补充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只有整个保险业共同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 并没有自己适用的税收规定, 这些法规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 亟需从商业养老保险的自身特性出发, 出台一些政策性的措施来鼓励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1]。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税收激励,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任福姣.对我国保险税收制度的思考[J].财会天地, 2012, (06) :75-77.

[2] 初丽丽.税收杠杆对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初探[J].中国保险, 2013, (04) :35-38.

[3] 郑秉文.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税收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 (01) :2-11.

[4] 张恺悌, 郭平.美国养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50.

[5] 刘海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税收政策和运行机制的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3.

[6] 赵晓菲.尽快出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12-23 (10) .

[7] 陈谊娜.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2.

[8] 白晓峰.商业养老保险税法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J].国际税收, 2014, (12) :23-27.

[9] 郭磊.美国、欧盟保险企业保费税收制度对我国保险业营业税率的启示[J].企业导报, 2011, (15) :1-2.

[10] 张晶.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生产力研究, 2011, (08) :65-72.

[11] 赵倪.浅谈税收筹划在保险业中的运用[J].企业导报, 2013, (11) :95-96.

上一篇:巴里坤县草原鼠害防治现状与对策下一篇:糖脂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