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浅谈企业内部管理决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管理决策

浅谈企业内部管理决策

摘 要:本文总结了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内容以意义;分析了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现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探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现状问题;有效策略

本分以当前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监督评估、指导体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细致分析了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内容与意义。

(一)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内容。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决策,是企业为提升会计信息精准度、保证资产完整与安全、确保有关法规法律与制度章程的有效落实而制定的一些列程序、措施与方法。合理、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将系统化与规范化作为构建原则,以可操作性、完整性、严谨性作为基本目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决策有两部分内容组成:①管理决策。②会计决策。会计决策是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性、完整性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有效保证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健康、顺利开展。管理决策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切实提高运营效率,而建立的诸多管理政策与措施。

(二)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意义。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管理决策的方式主要是:内部监督、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环境控制、程序控制。以上几项都是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重点内容,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环境与程序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控制形式,在有关程序的保障作用下,各种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制定及经营活动发挥科学指导作用。信息沟通的目的,是在企业内部营造融洽的沟通、交流环境,以利于信息的传递与采集。内部监督与风险评估,是管理决策的最后管卡,其是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态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的最有效管理措施,只有在自我评估与监督中才能确保企业在运营中充满活力,并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总体上来讲,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决策可深化内部管理,保障了企业各类资产的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效、安全流转,对企业固定资产运营及管理活动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现状问题。

第一,对内部管理决策的认识不足。创新和与时俱进是保障企业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市场销售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及时、全面、准确地分析市场营销方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及时创新经营与管理方法、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决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笔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管理模式,片面地重视企业内部监督工作,而对运营风险评估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风险评估在企业运营中的积极意义。在日常运营中,对环境罂粟考察不全面,也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不周密、风险因素没有及时排除,严重制约了企业健康运营及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在与成本有关的各个管理决策中,不具备较为科学的企业成本控制理念,最市场发展的研究缺乏前瞻性,很多企业对成本的核算只限于生产过程,而对于生产环节相关的其他成本都没有归纳到成本核算的领域中,这就造成了企业一味追求产量而刻意隐藏成本状况的出现,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决策在认知上出现了差错。

第二,企业采用的内部管理决策形式不合理。通常情况下,一部完善的企业管理决策体系涵盖: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大会,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决策体系也日渐完善,但是因为受到计划经济形式的长期影响,我国的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体系仍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之久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形式不合理、市场竞争力较为低下。

第三,企业内部决策缺乏科学规划。要想制定完善、科学的内部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符合实际、合理的规划基础上。但是在现实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在制定内部管理决策时,都没有严格依照“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的基本原则,比如授权、核准、签发、记录、执行者五个互不相容、相互分离的运营程序常常由同一部门主管,造成贪污受贿问题常态化发生,部门之间无法相互监督。所以,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决策规划必须严格遵循“相互监督、相互控制”的办事原则,在监督与控制中不断提升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第四,风险意识不强。新环境下,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的运营风险不断提高,这就使企业必须做好全面防备,以降低与规避风险因素,应不断增强企业领导及员工的风险意识,积极进行风险评估,逐步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在变幻无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大多数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普遍提高,但是尚未寻找到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只是被动地在风险发生后采取事后补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市场环境没有全面分析、对低风险领域重视度不够、不能及时转嫁风险等。

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成果的有效策略。

第一,转变内部管理决策观念。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但需要企业内部的措施与政策作为支撑,而且还需要全面分析企业周边环境变化特点,在不断变幻的环境背景下,紧跟时代不法、积极投入市场竞争,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管理决策的积极效应。在具体操作中,应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模式,从企业管理层入手,帮助其消除计划经济经营与管理理念的束缚,使他们对当前环境下的内部管理决策模式有全面的、精准的认识,并制定操作性强的企业决策制度。

第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体系。科学、完整、完善的内部决策体制,是企业成功决策的前提条件。第一,应具备科学的制衡制度,确保各个部门能相互制约、相互牵制,避免贪污腐败、徇私舞弊实践的出现。在制衡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个部门领导人的具体职责及相应义务与责任。第二,应包含规范的监督制度。借助会计日常工作、管理机构核查、生产岗位核查等措施,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规范、符合各项管理制度要求。第三,建立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应集工作核查、财务审计、纪律检查为一体,借助审查、举报、监督等手段,保障企业内部决策体系能健康、高效运转。

第三,重视监督作用。监管、审计、税务、财政等部门可依照自身职责严格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是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制度的权威力量,严格落实监督职责。比如,积极培养注册会计师,重视对员工及部门领导守法意识的培养、制定科学的奖惩机制、发挥舆论监督力量,对违法行为严厉处罚并曝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第四,增强竞争与风险评估意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只有积极提高竞争意识,才能在日常运营活动中更加注重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与竞争优势,以确保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占据一席之地。而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在具体操作中应始终坚持“攻防结合,防范为主”。为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决策体制,及时发现决策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针对变幻无常的市场态势,有关部门应全面分析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与市场发展导向一致的管理决策,尽量消除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在风险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以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总之,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不仅受国家经济与各类政策的影响,而且还受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体系制约。客观来讲,完整、合理、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体系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只有充分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构建合理、科学的内部管理决策体系,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丽霞.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3(29)

[2]陈文杰.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中国外资. 2013(20)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摘要:内部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它是会计监督的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内部稽核的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中所出现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通过稽核,对日常核算工作中所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稽核现状及原因,探讨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及内部稽核包括范围、内部稽核程序以及内部稽核方法,以此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稽核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内部稽核;职责;范围;程序;方法

一、企业内部稽核现状及原因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内部稽核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由于会计内部稽核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影响案例很多,纵观酿成大案的方方面面,固然有当事人自身素质差的原因,但单位财务内控稽核制度不严,也是酿成这起大案的重要原因,其间的教训发人深省,催人反思。会计稽核工作不到位,使财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名无实,使犯罪分子猖狂作案,而又长期消遥法外。制度规定,各单位一般应设有专(兼)职内审稽核人员,定期对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稽核、审查监督。但该单位因多种原因,一直未设专(兼)职内审稽核人员,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稽核制度。当事人在掩盖其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时,在账务处理中采取的是少记收入,虚列支出,搞账目虚假平衡,其手段并不高明。如果内部稽核工作到位,只要对银行印鉴的保管是否合理,银行存款账的登记是否真实,账证、账账是否相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稽核,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不难被发现。许多案件从反面告诉我们,单位内控制度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我们要在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的同时,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并严格执行,从制度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以便有效地防止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然而,企业在制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时,必须了解内部稽核的职责和范围,掌握内部稽核程序和方法。其内部稽核职责和范围包括什么,内部稽核程序和方法包括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二、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及内部稽核包括范围。

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方面。会计内部稽核应依照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有关会计规章的规定办法。单位及附属机构实施内部稽核,会计人员执行,未设会计人员机构,应由指定兼办会计人员执行。单位附属机构日常会计事务的审核,由各机构会计人员负责初审,单位会计人员负责复核,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抽查;单位本身日常会计事务的稽查,由单位会计人员负责初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抽查。会计人员行使内部稽核职权时,向所属各单位调阅账簿、凭证、报表及其他文件或检查现金票据政权或其他财产各单位不得隐匿或拒绝,遇有询问,应作详细答复。会计人员行使职权时,报经受审查单位上级主管批准,可封存各有关财务或者有关凭证及其他文件,并使有关主管做出进一步的处理。会计人员执行内部稽核,应先仔细研究有关法律、制度、规章、程序及其他资料,务求充分了解有关规定,病应持有谨慎的态度。会计人员对所属机构进行稽核时,应编制一定的稽核底稿,记录机构组织概况、业务性质、重要人事、财务概况及其他重要事项等。会计人员对于审核过的帐表、凭证、财物等均应编制工作底稿,应于适当文件签章证明并加签日期。检查现金、票据、证券的结果应设底稿,登记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及负责人姓名和签章证明。内部稽核人员如发现特殊情况或提报重要改进建议,均应以书面报告,送经会计负责人报请单位主管核阅后送请有关单位办理,此报告应当作内、外部审计时参考。内部稽核与工作底稿及报告等文件,应分类编号进档,并要妥善保管。内部稽核与内部审计应合理分工、配合办理,避免重复检查。

内部稽核:主要包括会计事务稽核、经营预算稽核、财务出纳稽核和财物变动稽核等。

三、内部稽核程序

1.稽核准备

稽核准备工作,一是要明确集合目的和范围;二是稽核前要搜集与稽核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三是针对拟稽核项目制定稽核程式,即明确具体项目的稽核目的、集合内容、稽核顺序与抽查范围及程度;四是明确稽核人员及工作分配。

2.稽核实施

稽核实施,主要指采用调查、检查等手段查明被稽核事项真相,以明确症结之所在。依工作内容,一般分为制度稽核与做业稽核两类。

3.稽核分析

稽核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内容是,找出发生问题的所有因素,分析各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决定各因素重要性的先后次序;研究所有可能解决方案;与相关人员沟通各种可能解决方案;选择最适当可行的方案。提出方案建议时,应站在管理者可观立场,并考虑实务上的可操作性。

4.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是稽核人员将稽核过程中汇集的资料、查明的事实、获得的结论与建议,具体通知相关部门或最高管理层,以助于相关部门及最高管理曾进行处理、纠正和采取有效行动。稽核报告形式主要有两种,文字报告和口头报告。

四、内部稽核方法

内部稽核人员,主要采用资料检查法和资产检查法。如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盘存发、函证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调节法等。

1.审阅法

审阅法是指通过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阅读来取得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审阅借以鉴别书面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理及有效。审阅法不仅可以去的直接证据,也可以取得间接证据。运用审阅法,应注意的技巧是从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资料反应的真实程度,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购销活动中有无异常,去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业务经办人的业务能力和思想品德,去鉴别判断有无问题。

2.复核法

包括会计数据的复核和其他数据的复核。会计数据的复核,主要是指对有关会计资料提供的数据指标的复核。其他数据的复核主要是对统计资料所提供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复核。

3.核对法

核对法,是指将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是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查账方法。按照复式记账原理,核算的结果,资料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关系。若被有关人员造成无意的工作差错或是故意的舞弊行为,都会使形成的制约关系失去平衡。

4.盘存法

盘存法,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应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一种查账技术。按具体做法的不同,有直接盘存法和监督法两种。

5.函证法

函证法是指查账人员根据稽核的具体需要,设计出一定格式的函件并寄给有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获取某些资料,或对某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检查方法。函证法按要求对方回答方式的不同,又有积极函证和消极函证两种。

6.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检查人员通过实地观看来取得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观察法结合盘点法、询问法使用,会取得更加的效果。

7.鉴定法

鉴定法是指检查人员对于需要证实的经济活动、书面资料及财产物资超出稽核人员专业技术时,应另聘有关专家运用相应专门技术和知识加以鉴定证实的方法。鉴定法主要应用于涉及较多专门技术问题的稽核领域,同时也应用于一般稽核实务中难以辨明真伪的场合,如纠纷、造假事项等。

8.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被稽核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个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提示其中问题,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的一种技术。稽核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平衡分析、科目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9.推理法

推理法是稽核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或线索,结合自身的经验并运用逻辑方法,来确定一种方案并推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技术方法。推理法与分析、判断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将其合称为“分析推理”或“判断推理”,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稽核技术。推理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把握检查的对象和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推理方法的步骤是:提出恰当分析,进行合理推理,进行正确判断。

10.询问法

询问法或称面询法,是指稽核人员针对某个或某些问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取得必要的资料可对某一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检查技术方法。按询问对象的不同,询问法可分知情人的询问和当事人的询问两种。按询问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个别询问和集体询问两种。

11.调节法

调节法是指审查某一竞技项目时,为了验证其数字是否正确,而对其中某些因素进行必要的增减调节,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一种稽核方法。如在盘存法中对材料、产品的盘存日与查账日不同时,应采用调节法。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一致时,采用调节法。通过调节,往往还能提示更深层气的问题。

企业根据本单位行业特点组织制定内部稽核制度,并必须严格按照本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规定程序和方法对各主要环节进行稽核。企业内部稽核环节主要有会计错误与舞弊稽核;销售及收款循环稽核;采购及付款循环稽核;工资循环稽核;融资循环稽核;投资循环稽核;固定资产循环稽核。最后说明一点,有了具体内部稽核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留于形式,制度也失去意义。

参考文献:

[1]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龚全发,老区建设,2008/18.

[2]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稽核浅探,何绍恩,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8.

[3]浅析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的关系,刘奇,财政监督,2008/06.

第三篇: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企业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人工算账、人工报账和部分用人脑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在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也随之产生了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不良的问题,才会使公司更好的发展。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职能划分不清

在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前,所有的操作包括记账、入账、出账等都是人工来完成的。但在运用了会计电算化以后这些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不过这些工作还是由原来的工作人员来操作,所以以前的工作人员逐渐变成了系统的管理人员,由操作层变成了管理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些员工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人员职能划分不清,有些员工既可以输入数据又可以修改和输出数据,员工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这样就很容易的使公司的财务数据泄露,给公司的经济带来危机,影响了公司发展的方向。

(二)系统安全性不高

这里的安全性要从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来阐述。在硬件方面由于存储数据的硬件是磁性介质的,很容易受到外面因素的干扰,数据容易被修改或丢失。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设计时,人们都是只注重软件所能实现的功能有多强大而忽略了对系统安全性的考虑和设计。系统的安全性设计的不好就会使系统很容易被病毒入侵、数据库被恶意修改、在突发情况下数据丢失等现象,所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时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数据处理方式产生的问题

人工处理的数据的方式虽然很消耗时间,也很容易出错,但不至于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人工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如果出现了错误,在数据的审计过程中就会找到并解决。但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数据是经过审计后是需要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如果在输入过程中数据输入错误,由于对数据的操作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错误的数据会造成错误的结果,这样就会导致公司的财务数据不正确。使公司的经济面临危机。

(四)软件的更新与维护不及时

在部分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版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近年来,系统软件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其实现的功能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高,有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公司的发展要求。在对系统进行维护时,没有指定和专业的维护人员来维护,这就导致了系统维护不全面,而且公司的数据还容易被泄露出去。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职责的分离

从整个企业的管理来讲,企业要将会计部门的职能独立与其他部门分离。因为会计部门的掌握着企业的命脉,一些数据是需要保密的,越少的人接触越好。然后还要分离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每个工作人员有自己的工作职能和要负责的部分,根据工作人员的职能对其设置不同的权限。例如记账的工作人员只有对数据输入和查找的权限,没有修改的权限。这样就保证了数据不被丢失和泄露。如果数据发生了丢失和泄露,也可以根据其职责找到相关人员。

(二)提高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是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在数据丢失或被修改后如何对其进行修复,所以就要定期的对数据进行备份,将数据备份到其他的存储介质中,这样一旦数据因硬件故障丢失,通过存储介质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恢复了。企业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考虑软件的安全性,不要只考虑系统的功能。

(三)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要严格的控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要加强数据的内部审计,对输出的数据多次进行的审计,了解输入的数据是否与书面材料或原始记录一致。如果有错误要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改。数据的输出也要进过审计,查看数据输出的是否正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在输出前找到原因进行修改。

(四)及时更新和维护软件、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要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企业要选择先进的、实用的、安全性强的且符合本公司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的电算化系统。系统的维护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要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有了符合公司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对工作就有了积极的态度,还要在软件更新和维护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人员对软件的使用方法,软件的相关知识等,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档案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首先就要将档案的建立、存档、复制、调用和修改等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的资产状况等,有了这些档案数据,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好相应的发展对策。

(六)完善企业电算化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要对企业电算化管理的内部控制设置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遵守公司的规定,在离开工作岗位时要将计算机加密,工作室要锁好。不能越权操作,要建立操作员的操作日志,记录操作员的操作过程等。违反制度的员工公司要给予相应的合理的处分。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的电算化会加快企业的发展,但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会使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增强企业的经济基础,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才会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浅谈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企业的环境通过组织结构稳定性和资金流动的延续性共同维持,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非同小可,直接决定着企业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建立财务管理和各个部门之间良好的关系将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发展

目标管理成为保障企业活力的稳定保证,在企业中建立有效财务管理模式可以直接增强企业活力,以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内在要求。

1.财务管理意义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销售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统筹安排。财务管理中的财务信息和企业的经营环节联系紧密,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的资本要素筹集与使用提供参考的决策依据,财务管理基本环节之中短期资本筹集与投入直接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生产现况,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长期投资决策和筹集资金过程中决定着企业拥有长期现金的持有量与固定资产数量,从而影响企业的预算和厂商产品组合及劳动要素与资本比例关系,对利润产生重大影响,总之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意义深远,至关重要。

2.财务管理弊病

我国一般的小型企业采取家族管理模式,知识及管理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工作缺乏严谨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性。例如,没有对于闲置资金的合理使用计划,没有在遭遇市场特殊情况时的市场风险规避方案等,这样的财务管理极其容易陷企业于危险的边缘,在意外情况来临的时候产生财务危机进而诱发企业倒闭。此外,内部审计存在不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是独立运行的小部门,但是受制于企业规模和管理意识淡薄的诸多因素影响,大多小型企业内部审计依附于其它部门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起不到对财务管理监督的作用,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企业应该打破这种家族式的传统模式,根据各自企业不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分析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对经营战略深入调整,在财务管理上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无论是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还是财务部门的运行都要以公司为

本,达到内部控制最佳效果。

3.财务管理关联解析

财务部门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起到了财务控制的作用。一方面,从管理角度而言,财务控制本质是财务部门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实施管理控制。因为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之中与企业的财务资源密切相关,财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理论在财务管理中不断得到应用,企业对财务控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资金成本包括内含成本与外显成本两方面,内含成本考虑资金是生产要素,针对特定用途产生收益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分析工具在现代财务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学中主要表现为内部收益率的核算指标,外显成本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交易利息支出和银行存款利率这些进行资本筹集的筹资成本。

资金价值的分析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对不同时间序列顺序位置资金现实经济价值的考量,主要体现于时间序列顺序位置上的资金流量在时间点上表现价值形态的大小。对于资金价值改进,首先依据经营管理的要求将相关联的计算方式逐步调整,根据假定的资金流入流出进行计算概括,同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精密核算,减少误差。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指未来现金价值思想和资金时间价值思想,未来的现金价值是把在财务工作实际之中分众资产经济价值看作企业所持有的该资产在未来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增量现金流。财务工作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全部资产计算成在营业周期内各时间点的增量现金流。

4.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第一,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协同模式。在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上都存在成本控制的要求,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往往处于脱节状态,所以,在运用工程技术的措施来实施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应运用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的管理办法对成本控制建立外部约束,并且给出明确的价值导向。

第二,财务管理部门和各部门联系模式。企业的运营形态上表现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的同心圆形式。财务部门管理者通过账户管理监督来管理资金的流动方向和资金流量等信息,可是企业经营的很多其他信息没有办法通过资金的层面

给予充分的反映,这就要求财务部门管理者主动和各个部门建立起一种关系,根据这种关系获取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并且能够围绕要求进行功能的调整。

第三,财务管理辅助内控制度模式。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财经法律法规为基础对财务管理进行细化。在制度上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引入财务人员约束机制是财务管理辅助内控制度模式的一种方式。

5.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规范的会计内部控制赋予会计控制内容之一的审计以适当权力来确保审计职责履行。职责履行过程中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财务管理在会计常规核算基础上加强预算控制与运营分析控制,及时发现并且查明问题和原因,并且提高事后会计监督总结,形成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的三位一体监督防线。

一些小企业的本身资金不足,在对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做到合理,不仅要符合企业本身的特点也要满足长远发展的规划需要。长期的筹资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涉及杠杆效应,经营杠杆是成本固定时收入变化引起利润的变化,企业收入成本减少时利润风险降低。在长期的筹资中应该逐步降低杠杆效应比重,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目标,在财务杠杆降低中应该努力减少企业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以达到去除杠杆的目的,降低筹资风险,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合理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动态平衡,良性循环,有助于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6.信息化财务管理

管理依赖于决策,决策依赖于信息,运用信息化的系统进行管理能够拉近企业各部门距离,及时掌握公司经营信息,加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是将科技手段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例如建立ERP核算平台,企业的相关联人员可以在ERP系统的平台上进行财务的核算,查询企业业务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对企业财务业务进行监督,有助于上下级别沟通交流,将财务内容合理化,这样利于发现决策遗漏与不足的风险,也有助于执行资金的良性运转。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制度内在要求的基础之上,为成功实施内部控制扫清信息障碍,通过完善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理念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协调的、有序的、

高效的运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7.财务管理市场考核

市场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方式,集成市场中目标任务的资料和数据以便与财务实时监控企业状态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找到差异和联系,控制风险,发现机遇,做到引导和补救的及时性。针对市场开发经费是否分配合理,对支出实时监控和分析,关注考核政策、差旅费及通讯费支出报销标准、工资标准等,计算关联合同发货款和回收款的提成、其它费用结余状况及构成说明等。市场考核也是内部控制系统包含内容的一部分,是自我调节与自行制约的实施工具,在财务管理上也担任着中枢神经的枢纽关键部分,能够保障公司经营的方针正确和合法有效,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效率性得到提升,贯彻执行公司经营决策,使企业如鱼得水,活力无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要加强内部控制作用,而加强内部控制作用,首要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能否运行顺畅,工作能否行之有效是至关重要的,也相信在企业全体员工不断的努力下,财务管理将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平.策论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203-204.

[2]张桂芬.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华章,2012(17):53.

[3]钦剑.企业内部控制实践—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网,2007(7):90-91.

[4]李学伟.论财务管理在小型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金融,2013(2):86.

[5]马小侠.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J].财会通讯,2012

(10):152-153.

第五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目的在于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确保企业资产的合理、有效运用,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本论文试从内部控制的内容、作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但是现今,有相当一部分且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管理失控,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运用,企业运营的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是指单位为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防范、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舞弊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二)内部控制的特征

内部控制制度是以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为主体建立的、以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为控制对象的综合性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特征:

全面性。即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组织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它不仅要控制考核财务、会计、资产、人事等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还要进行各种工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经常性。即内部控制不是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它涉及各种业务的日常作业与各种管理职能的经常性检查考核。

潜在性。即内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与管理活动并不是明显的割裂开来,而是隐藏与融汇在其中。不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均有潜在的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

关联性。即企业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管联的,一种控制行

为成功与否均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一种控制行为的建立,均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控制的加强、减弱或取消。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时,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在高深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效的地位。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确立职责分工严格各种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监督检查手段等。可以有效的控制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并通过适当方法对资金的流入、支出加以控制,防止盗窃、贪污、滥用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确保的财务财产的安全,提高的生产经营的效率。

(三)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企业的审计监督以真实可靠地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对错,揭露弊端,确定经济效益。只有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使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所以,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防止资源浪费和错漏舞弊发生,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弊端。内部控制制度有很多因素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所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下三个因素

(一)管理越权因素

如果一个企业存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进行舞弊,那么这个企业无论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做得多么好,它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企业经营的管理中,内部控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人员的决策在内部控制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或多的就会出现管理者利用自己的职权越权控制,造成内部控制的实效。

(二)串通舞弊因素

在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职责的分离不相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有关人员利用职权上下串通舞弊,使得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人为错误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使得在专业技术上达不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导

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错误断,影响内部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偏差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很多的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学习不够,知识掌握不多,认识上还存在差距。没有建立正确的、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程序。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即使制订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基本上为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部门性制度,甚至和业务脱离,和具体实施差距较大,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乏力,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有赖于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是,我国有许多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另外,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专权独断、贪污腐败等现象,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秩序。

(三)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重在执行,有的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至于很多企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如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下,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各组织机构职能的效率等方面,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虽然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使企业经营活动的管制制度监督执行不力,决策者只有权利而没有明确的责任。

五、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正确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也是规范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必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人员责任制,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实。

(二)明确控制目标

企业应着眼于全局,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规模、地域等方面的不同,各企业的特征不同,甚至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

时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企业要首先确定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包括管理模式、内部核算体系、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等,以明确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建设的方向。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其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基本原则,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有效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时候达到。

(三)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因为会计造假存在巨大的需求。虽然造假有风险,但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可能是几何级数放大,与造假被查后的违法违规成本相比,前者依然诱惑难挡。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各层次间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积极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只有企业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的力量时,才能使成员的工作目标明确,最终利益相同,促使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的培训、考核、轮岗、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还要注重具有良好道德观、价值观的新一辈人才。在工作的安排上,要实施岗位轮换制,及时发现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建立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培养,专业技能的扩充。

(五)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从传统意义上说,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主要应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种种原因使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因此须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统一协调,合理分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同时,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正和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田朝阳. 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08,(07)

[2] 祝伯红. 推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绿色财会 , 2006,(07)

[3] 朱红丽.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浅议[J]. 河南农业 , 2006,(08)

[4] 罗红.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07,(06)

[5] 孙丽娜.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J]. 现代农业 , 2008,(09)

[6]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上一篇:其它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下一篇: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