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浅谈

摘要: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重占有重要地位,但农村小学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本人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学,从艺术教育的教学设备、师资配备、人的教学观念等不良现状,作初浅之谈。 关键词:艺术教育 师资 教学设备 杂课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艺术教育被忽视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闲置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关于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

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加强硬件建设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诚然,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乘课程改革之东风,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浅谈

——许建军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改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教育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们的教育表面上来讲是在推行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可谓只吹来了春风看不到春雨。长期以来我们只是片面的重视语文、数学课业,而对提高国民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却没有自己的天地。美术课成了学校的“摆设”,素质教育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了学生长期以来得不到全面、有益的素质发展。缺乏技能技巧,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从而大大制约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长期来农村基础教育几乎毫无起色,特别是美术教育,对于农村教育来讲美术教育是一块荒土,无种无收。结合实际,我觉得农村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师资的缺乏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然而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中又绝大多数老师是民师转正的,对于这样的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于是大多都是敷衍、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有美术教师,但担任的课业居然是语、数科而不是美术,简直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令人瞠目结舌。

(二)教育观念的陈旧

农村教师由于条件的关系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忽视了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的探索性。在新课程下,美术教学要求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是旧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注重教师示范,而完全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及美术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室仍是教学的唯一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一个不变的教学场所一本不变的教学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单调的照课本临摹,没有有效地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性,更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直接导致或影响了他们对这一科目的荒废。

(三)教学方式落后 美术课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而且还担任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中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美。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既使目前的新课程要求、倡导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由于传统教育根深碲固,我们的教学方式仍是讲解、示范。只重视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教育,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办法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而只是照书临摹,成了课本的模仿者,复制者。没有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而使他们成为了一个傀儡、木乃伊、复印机。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通过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在农村难以实施,素质教育无法做到全面推广,更不能说学生的全面培养了,因此制约了我们农村的教育发展。农村小学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美术教师的缺乏,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美术教师,使美术课形同虚设。再者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量的美术专业毕业生都留在城市工作,而不愿回农村任教。造成原本就缺少这方面师资的教育队伍更是雪上加霜,这不仅是毕业生的个人问题而且是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辛苦的问题。导致了毕业生不想去农村工作,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的美术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就是师资的流动,由于美术教师的缺乏,很多乡镇老师向县城集中,县城的向更发达的城市集中,这就使农村学校在教育方面可是釜底抽薪。或者有一些美术老师是早期毕业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他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这就使美术师资水准的落后,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发展。由于农村小学办学的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教学用具,没有设施。有些学校有教学用具但没有专业的老师而成摆设,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美术教育则被视为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传统教育中“光宗耀祖”的观念深层影响,很多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受到大人们的价值观的影响。过度重视文化课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则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长期来一直都是实行应试教育,从不关心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创造力,只是一本不变的百科全书。虽然近几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这只仅仅是锦上添花没有真正做到雪中送碳。加之现在的人才选用都是考试为主,更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深层发展。加之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是以升学率来衡量,至使校长们不能完全摆脱压力,继续让学生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三、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分析,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美术教育,我谈谈我对如何搞好农村美术教育的几点观点:

(一)改变教育观念,让美育显活力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深层影响,加之当前的人事制度和高考制度的负面影响。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要由旧的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个坚巨的过程。在传统教育根深碲固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实施。传统教育中注重的知识巩固性也是个优点,但是传统教育中的死板性则影响了人的发展。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用于新课改,在思想上进行改革。就要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模式,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美术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美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学生走向开放,把生活融入到美术中来。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的人才。

(二)改善条件,加强师资建设

制约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生活条件相当辛苦,待遇低,是最根本原因。乡村的美术师资相当薄弱,而且兼多职,因此我们的教育部门应当改善条件,对农村小学大力扶持,把优秀的毕业生招进来,留得住,让他们把自己的所学在这块热土上发光。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定期举行美术竞赛让美术教师学有所用,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学校设施,增添教具,配备专职美术教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特长生。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可以研究乡土美术,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发展独具特色的乡土教学。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目前农村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影响,教学方式较落后。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讲授为主,课堂没有活力。加上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更谈不上“活”起来。现在农村小学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我们可利用这些设备开展美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这些设备改变之前的教师只重示范的缺点,引导学生去自由发挥。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以讲授为主的角色,把自己的感情通过电化手段淋漓的前忏发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周围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从以前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编教材转化。

(四)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作品是至关重要,它会关系到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提倡课堂活力的同时,学生的感情表达也是各式各样,我们再也不能用以前的统一标准去评价多元的东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方式和进步。我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生生互评 。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同时教多个班级人数较多,对很多学生了解不是很清楚,因此评价有很大的主观,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太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让学生在学生之间找到优缺点,从而相互之间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评价公平、公正。这样才能使一堂课在短时间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座谈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评价,采取好的评价方式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在评价时我们可以考虑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以座谈的方式来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作为指导者,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别人身上找优点,看到自己的缺点,提高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能力。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铸造了学生的品格,提高了学习效率。

3.评价要模糊不能太直接。评价不是只单单是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而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会让学生失去这门课的学习欲望,而不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我们老师往往喜欢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水平,这样太直接,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冲击,降低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想我们可以以一种含糊的方式来评价,比如在作业上以优、良、及格等方式来批注。这样含糊又有区别,切合实际,也不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再加上简洁的点评,让学生及时发现缺点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与表扬。评价不能是单调的,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心情愉快,提高学习兴趣。而不能批评、训诉、讽刺,这些行为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带来恐惧。我们对课业的评价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评价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课业如果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大家的赞扬,心里是非常兴奋的,也会给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除了表扬我们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让他们有一股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爱学习。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增加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节美术课,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美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长期以来得不到平等看待。使得我们的教育美中不足,学生的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在当前的教育状况下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对“美育”的高度重视,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乘课改之风,为小学美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途径

师番斗

(安定区黑山中心小学 定西 743011 )

【摘要】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滋生,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 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近年从事德育教育工作亲身体会,对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总结梳理,对症下药,浅探农村小学生德育新途径。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可见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我校地处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西南与临洮县接壤,离城区有30多公里的距离,由于地理条件的不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导致我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1、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在农村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存在,一部分的成年人文化水平低,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缺少认识,而新的“读书无用论”也正在滋生,使农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失去社会定位。

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 教育孩子的方法手段单

一、粗暴;并且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更有个别孩子的父母离异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智障等。这些父母或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能让自己和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还去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家教意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3、学校环境的特殊性

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结构失衡不合理,教师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一部分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没有留意到学生在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或是发现问题后,给予学生的总是谴责的声音,而未能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也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与崇敬。

二、当前农村学生的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厌学情绪。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少;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教师检查的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文明礼仪意识较差。不懂礼貌,破坏公物,爱说脏话,卫生意识较差。

3、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4、缺乏自信,社会交往能力差。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几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和宣传栏、黑板报书写养成教育“三字经”,在校园显眼的地方悬挂了“行为习惯宣传牌”,制作了大型“三字经”宣传牌竖立在学校东边,形成了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利用“学校广播”和“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让学生、家长在“国旗下讲话”时现身说法。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达到了感染受教育者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了良好行为。

2、创建常规特色校园。为了实现“学会做人”这个德育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礼仪和环保节约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促进学生提高礼仪和环保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礼仪校园”和“环保校园”。

(1) 环保行为养成教育。每年春季,我校都购进绿化苗木、花草,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事隔几年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没有发现任何残害的迹象。、

(2) 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发动宣传,引发文明礼貌规范用语,张贴礼仪目标,让学生熟背牢记《养成教育三字经》中《品行篇》内容,从而促进了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一改过去农村小孩那种言语粗野的陋习。现在学生在校外遇见老师会主动行队礼,在校园内遇见老师会主动说声“老师您好”,文明礼貌已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3、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应该不仅仅是“教——学”关系,还应该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影响的伦理关系。有些老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始终与学生保持着距离,让原本家庭情感缺位的学生脆弱的心灵又少了一份关爱。教师只有与学生拉近心灵距离,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体验到人际关系的美好。以此增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向心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与学生沟通与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不断增强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孩子善于观察,喜欢模仿,而孩子眼中最亲近的老师很容易就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尤其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会观其行。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时刻以自己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例如,我校的大课间就是师生同乐的舞台,“心灵成长室”也正在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一个新乐园。

4、以家庭教育为支撑。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结合“校家同创”,建立“家庭联系卡”。利用“校家同创”建立的“家长学校”这块教育阵地,组织家长来校学习,让他们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子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印发了《学生校外表现联系卡》使学生行为在家庭和社会能得到有效监督和训练。

四、以激励机制为保障

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一些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一下子化为持久的责任行为,必须依靠外在的教育、引导。为此,我校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以班级卫生、纪律、出操、路队、礼仪等常规评比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加快评价反馈,以每天值日快报,每月流动红旗评比,学期末先进班级评定。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使学生在集体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避免空洞的说教,强化活动实践和情感体验。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及时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社会、家庭共同作用,让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

[2] 徐巧英.《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 [3]方东玲 《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育发展》 [4]张卫东《普通心理学纲要》.原子能出版社 [5]科尔伯格著、柯森译 《学校的道德环境》

. 作者简介:

师番斗,男、1981年10月17日出生,2002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临洮师范学校,2006年12月自学考试毕业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在在定西市安定区黑山中心小学任教。小学一级教师,擅长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连续几年在学区小学毕业班数学质量检测中都名列前茅,受到学区的表彰奖励;2007年被评为安定区优秀教师:2009年被安定区评为区级骨干教师。《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在2009年甘肃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通讯地址:定西市安定区黑山中心小学 邮

编:743011 电

话:15809460192 E-mail:

dxhssfd@163.com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而人的素质一般是指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乃是学校体育的体质功能和首要目的。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 3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点。体育课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比其他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另外体育还包括身体形态和动作的健美等有关美育的因素。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培养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这是现代小学体育课发展的一般趋势。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群众体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而体育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 教育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但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虽然各级的领导都比较重视,但是因为小学的体育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之内,所以有的学校只注重语数英主科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管理方面的力度。其次是在教育经费中比较紧缺,有较大部分的农村小学都缺少完整的体育设备器材,甚至有的学校连篮球场也没有,还有的学校连一条跳绳也没有。特别是那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中大多数都是采取“放羊”的形式。特别是体育课练习的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等等。还有的农村小学生毕业后还不会做广播体操,甚至连最基本的队形队列都不会。像这样的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真的是令人深思。

一、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走向新课程改革的唯一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在我们的农村小学。就以我校目前的状况来说,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器材也买进了不少,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就连教材教参都没有。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我想是很难得到改变的,这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就专职教师而言、在冬天的寒风、夏天的烈日下都不大愿意上室外课,更别说兼职教师了。所以说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活动课。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如何去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呢,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几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村级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是主体,教学中过多的主导;学生是被动者,没有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得在课堂中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少,运动量又小,这样对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是不能有效地完成。再一个是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又难,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练时间,约束了学生思考、探索等客观因素。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在学校方面

转变学校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素质教育也推广了好多年,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应试教育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担负起全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体,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牢固树立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全民健身协同起来,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素质教育服务,这是体育教育思想认识的升华,更是教育本质观念性的变革。另外,学校加大对体育资金投入,添加必要的体育设施与设备,这对学校发展有利无弊。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通过多方位的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给体育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认真扎实开展好体育教研组的活动。备课、听课、研讨、交流环环相扣;鼓励体育教师培训、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境界,提高文化素质,切实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

2、在教师方面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求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体育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小学上体育课的教师,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部分体育教师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们有不少体育教师习惯认为只要专业技术好,篮球打得好,排球也有两下子,就是一个好教师。为人师表不严,举止仪表不端庄,语言行为不够谨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形象和社会地位,这些问题困扰了体育教师那么多年,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要上好体育课,教师是关键,当前,对于体育课的教学,除了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应安排教师到专业学校参加业务培训,增添体育设施及器材、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安排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应主动、积极的学习体育教学大纲.并认真钻研大纲对各年级学生的要求,认真学习有关体育课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3、实施“素质型”体育课。

以面向全体人员学生为原则,以学生积极参与整体教学活动为特征,以落实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技术、技能为标志的体育课堂教育。

a、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因所在学校不同,无疑会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在每个班级里,都存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应从所教的班级差生抓起,要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师要因材施教,要紧扣教学大纲,结合重点、难点,根据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多关心那些身体素质差,促使增强练习动作的自信。

b、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特征。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练习动作的主动性,再好的教师,其主导作用也难奏效,因此,“素质型”课堂教学,应当体现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个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技术,基本技能,以及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c、重视教学目标落实。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与归宿,每个教师在课前都应该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使大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总之,不仅包括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而且要有思想、道德、情感因素,非智力为目标。教师坚持启发、诱导式教学,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提高素质的目标。

d、体育深开展素质教育,一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平均的发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教学生打乒乓球,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运动员、参加比赛,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达到锻炼好身体的目的;二是在打好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结构。如全体学生中,有打篮球的特长.打乒乓球的特长、打羽毛球的特长,体操的特长,田径的特长等。

新的课改教育理念已走进课堂教师应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密,同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应按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课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每个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使农村中小学孩子勇敢、顽强、自信、自制、灵敏、果断、冷静、豪爽、开朗、热情与热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人生方向。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大安市大岗子镇中学 副校长:张跃东荆海英

【摘要】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它以音响作为表现手段,作用于人的心灵,提高人们的 思想道德修养, 触动人们的思想感情,引发人们的想象与联想,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和熏陶。音乐在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

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我从教十几年,我校没有一位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只能靠有这方面爱好的教师担任,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有的学校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

教育状况,首先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全校师生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

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音乐

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由音乐形式展示出来。社会生活中伴随了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庆典、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舞蹈、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情感,从而让音乐伴随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的质量。

教学的设计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学方法、空间、评价等方面的开放,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用权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展者。《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

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它能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既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可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即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的开放。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2、趣味性原则:人对某个对象感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因此要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课堂其乐融融,积极地投身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与中去,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预期效果。

3、实践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唱、弹、跳、演等实践,享受音乐的美,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开放性音乐教学的灵魂,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获得新发现,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发展农村教育的伟大进程中,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群体事件应急演练脚本下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