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音乐教学案例范文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音乐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本文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知识与技能,介绍几种施教方法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发现法 情绪 目标 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我认为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强调学生是个“发现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

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4.要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

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音乐属情感性艺术,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比其它学科更显得重要。不能想象没有情感如何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积极的情绪会产生兴奋感、自豪感,给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使每个音符伴随着情感,而不是毫无情绪的音符堆砌,技能技巧不是机械的操作,而是有情感的表现。每唱一首歌、奏一曲乐都充满着情感,音乐教学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克服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的枯燥和厌烦。在这里还应加以说明的是:既然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关系,那么情绪的交往更要求是双向的交流。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情绪更为重要,只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换言之,要求学生投入角色,教师必须首先投入角色。不能想象一个情感冷淡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我们从大量的优秀音乐课上可以发现,执教的教师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与教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泼而富有乐感。这样的音乐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所以,人们常说:音乐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音乐教学要按其自身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这是科学。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这就是艺术。

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这是由于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而教学方法归根到底要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随之改进和发展。从教学对象来讲,不同时期的学生呈不同的特征,这样就要求音乐教学方法要因人制宜,具有多样性。从另一角度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包罗万象、一统全盘,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也说明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今天音乐教育界正在积极地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各种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将会应运而生并极大的丰富音乐教学方法。

结束语: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音乐教师。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总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第二篇:音乐教学案例

《“情景―体验―探究”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案例

一、背景:

在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将音乐教育定为大众教育,而非专业音乐教育或精英音乐教育,将学生对音乐的主动体验和感受作为学习音乐的根本,强调学生的主动感知和探索的同时,根据《小学音乐学科标准》的要求,提出了“情景—体验—探究”的音乐研究性教学模式。

二、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广大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学到一些音乐的知识而去被动地、极不情愿地听、或者是唱。其结果就形成了教师满课堂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讲,丝毫激不起对音乐的兴趣,更别提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之类的话了。在中央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民族精神、铸造爱国情怀、将德育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的今天,音乐的教学模式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学生的需求。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全民素质,必须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音乐,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使得情感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并以音乐为载体,培养丰富而积极的情感。“情感-体验-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中而产生的。音乐教学中的欣赏设置是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而设置的,决不是单一的只为教材中有欣赏的内容而去欣赏。同样,音乐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尝试在实践探索中有创造活动的需要时,老师才进行教授的。此模式的教学目标显而易见。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与反思

(一)情景的创设:

1.教学片断实录:在“音乐对影视剧的作用”一课的探究过程中,为了营造一种浓厚的影院氛围,让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就感觉如同走进了电影院,课前,我特意拉上了教室内所有的窗帘,用超大银幕及高级音响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狮子王》开头的场景歌曲。

2.反思:这样的场景设置,能让学生得到一种亲身的体验,仿佛真

的坐在影院里,把自己融入在了影片的欣赏之中。

(二)主动体验

1.教学片断实录:学生在课前寻找了许多他们喜爱的影视剧。“狮子王”的片断刚一结束,大家就纷纷拿出了影碟。戴微这组的七个同学们模仿着《音乐之声》中do、re、mi的样子,边演边唱了起来。一曲刚完,王雨同学怀抱吉他,学着影片中男主人翁校冯〃特瑞普上校的模样,自弹自唱了一首“雪绒花”,尽管他们的表演还不完美,但却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接着,第二组同学为我们播放了电影“河东狮吼”的片断,画面中男女主人翁四目交织,脑海中不断出现对往事的回忆,画外音是由郑聪和杨雷现场配的。尽管语速和口型还不够统一,但他们的即性表演,点缀了影片的画面,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最搞笑的是第三组。他们带来的是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下沉时,四位室内乐演奏者的临终演奏,整首乐曲悠扬,缥缈,听来使人感到分外悲伤。当大家还处于悲伤的情绪时,音乐突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爵士乐,大家都惊讶地长大了嘴巴,转而就捧腹大笑起来。第四组及第五组学生也依次带来了影片“恐龙”“星球大战”等片断,课中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积极地讨论,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2.反思:通过五组同学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演绎,同学们对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不同表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合作探究

1.教学片断实录:2.反思:

四、实践的再反思

通过以上对这节课的反思可知,音乐情景的创设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体验-探究”这种新型的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体现音乐的“非语言性”特点。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主动感受音乐描绘的内容,音乐同感和音乐想象力得以提高。凸现音乐的“情感性”,在情景-体验-探究过程中,以音乐为载体,学生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丰富而积极的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实践探索音乐的方法,在尝试中提高对音乐知识的整和,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提供了用武之地,反

过来,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能力。当我们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顺应时代的教育观念而树立起来,当我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确定下来后,就会发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能进行创新教育。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反思,说明创设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带给每一位学生的收获,不是简单的见之于书面的"编写"内容,而是一种可贵的思想方法,即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教科书的内容,似乎已成定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可能又落后了,又不全面了,所以需要研究新问题,以丰富、完善、发展教材内容。我们中学生从所处的社会实际出发,是有发言权的。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要求推向了更高层次。

五、启示

在“情景―体验―探究”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实践中,我体会到它开创了音乐教学的新境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音乐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应该是更开放的,更现代化的,乃至更具创意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质的飞跃。

第三篇: 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

(一)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祖国印象》,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歌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断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

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祖国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

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美丽的黄昏》这一课的难点就在于二部轮唱,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二部轮唱做着充分的准备。教案的设计分六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步骤是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 re do sol”;第三步骤是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第四步骤是听音乐: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第五步骤是学唱歌曲;最后一步骤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步骤,我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下一个太阳,问学生这是什么。越是简单直白的问题学生越显得兴奋又好奇,思绪紧紧地跟着。“这是太阳!”此时我可以感觉到聚焦在我

脑后的好奇的眼神。我再次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了还是刚刚升起来呢?学生一片议论。“我们都不确定太阳到底是要上山了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我慢慢地弹奏”mi re do sol )并朗诵似的说道:“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吧!”

第二步骤就是练唱mi re do sol 。通过优美抒情地多次练唱,分齐唱、二部轮唱,从这里开始的设计是为后面歌曲的二部轮唱做充分的准备了,课堂也开始在我的调度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学生练唱的效果和程度再做出相应的指导,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渐弱等的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效果后我继续引导下去,“再过一会儿,你们说太阳将怎么了?是上升还是继续下降呢?这下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得更低了呢?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师逐个慢弹do si la sol ,最后停在sol上,唱准低音sol 。

第三步骤进入正题,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我首先引导:“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变

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接着我画一图形谱,让生认出是:3 1 2 |5- ‖ 和3 1 2 |5- ‖让学生来画.

图行谱,这一设计又是考验学生对音高的线条概念,学生上来后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但我知道坐在下面的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的,课后我才想到应该给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上来画图形谱,老师再加以指导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要点。最后一环节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问学生这个音乐像什么?先是让一个学生起来唱唱,再小组讨

论,再一起来唱,最后得出像钟声。

二部轮唱的铺垫练习到了第四个步骤,我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美丽的黄昏的图片我找了十几张,并且都是很迷人的照片,我的用意在于给学生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美丽黄昏那醉人的意境,这一步骤主要是带学生进入意境中来,并且在欣赏图片的后半部分时间我播放出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听觉与视觉结合,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

第五步骤也是课堂的核心,学唱歌曲。第一环节是读歌词。虽说读歌词,但一点都不约束学生,我只需加以引导,黄昏的景色美吗?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就这样很自然的过渡,引导学生有节奏、陶醉的念歌词。再来一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就这两句歌词连起来感叹,让生先念前一句我再念后一句示范,再把学生分两组来感叹,前后高低起伏。有老师在此处评价道:“发现王老师期间的感情朗读,还真的有点语文老师的感觉。”也有老师指点到:“艺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之美直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如果音乐、绘画能再配上教师的语言渲染,艺术课堂会真正体现‘美’的特点。这与语文老师的文学化语言有

很多相通之处,希望音美专职老师也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给学生‘美’的感受。”第二环节是歌谱学习,让学生跟着我分句学唱歌谱,再连起来唱唱看。第三环节就是唱歌词了。我先范唱,学生跟着琴一句句地学,期间点到要求学生注意强弱弱的三拍子感觉,再一起有感情的唱歌词。在学生熟悉掌握歌曲的时候再进行二部轮唱的训练,先是我示范,和学生进行二部轮唱,再是请两个好点的学生上来示范一遍,再就全班分组尝试练习了。这节课应该是学生体验的多,说的少,老师引导的多,提问讨论的少,一路跟着感觉走的一节课。

因此到了最后一块,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原先沉浸在昏昏状态下的学生一下子被唤醒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打击乐器学生一直都是很喜欢的,课堂也因此被带入了高潮。我选用铃鼓和三角铁为伴奏乐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音乐教学案例

(二)

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种太阳》

教学准备:图片、电子琴、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打击乐器、课件等。

教学思路:

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指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歌曲的情绪,进行创造性地表演,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三个音乐板块进行。第一个“”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次设问出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第二个“擂台”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后的“迷你音乐厅”环节是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补充内容更多地介绍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准确掌握歌曲节奏与旋律;

3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4. 能够开动脑筋,改编歌词,唱出心中的味道。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感受音乐情绪,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过程

师生相互问好,

一、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般的设问,来出示本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分组活动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

1 .创设情境 ( 展示图片,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 ) 如老师问好: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

2、听歌曲范唱,a . 学生分乐句进行练习,重点指导。

b . 在演唱基础上用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c . 掌握歌词与旋律。

3 .在基本掌握歌曲的前提下分小组进行创编 ,例如除了种太阳,我们还可以播种什么,播种出来的东西可以有什么用等等。

(通过小组创编,学生的语言能力、肢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人际能力和自省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突破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更好地表现歌曲。)

二、音乐大擂台

教学设想:通过各组的展示达到各组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师:刚才大家都在歌曲中种了自己想种的东西,那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种的东西最棒! 各小组展示:

( 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

a .学生评议各组展示的情况。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自省能力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发展。

b .汇总情况,教师发奖。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表演,我知道你们听懂了神奇的音乐语言。也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战胜了难题。下面我们将进入你们最喜欢的一个板块“迷你音乐厅”。

三、走进音乐厅

教学设想:通过让学生欣赏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学生欣赏:歌曲《摇太阳》。

( 通过欣赏,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

小结:今天我们演唱了歌曲,又欣赏了另一首关于太阳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感受到了太阳的热情,让我们用最优美的舞姿,最动听的歌声,为金色的阳光放声歌唱吧。! 学生有唱、有跳、用打击乐伴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对乐曲的理解。( 在学生肢体能力的发展中,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如空间、语言、音乐创造等。 )

教师在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音乐教学案例

(三)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祖国印象》,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歌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断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

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祖国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音乐教学案例

(四)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景,感受春的气息

1、欣赏动画歌曲《春天在哪里》拍手律动进教室。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春的气息。)

2、师:春天来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略(通过描述春天的美景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仔细聆听,探索春天的音响

1、师:的确,如同学们所说,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

2、师生一起来模仿和探讨这些声音。

(通过师生共同模仿、探索春天大自然的音响,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师:春天来了,春风、春雨、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都

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组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请听:(点击课件出示)师领读,生跟读

春雨(唱歌呀) 滴答0滴答 0

春风(弹琴呀) 沙沙0沙沙 0

春雷(打鼓) 轰隆隆隆 隆

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哗啦啦啦 啦

(课件出示更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且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

(三) 参与体验,学唱春天的歌曲

1、拍手游戏

(1)师:春天的大自然发出了各种美妙的声音,春风、春雨、春雷、春水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都来参加春天举行的音乐会。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这是怎样一个音乐会呢?初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2)师:这么有趣的音乐会,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为她伴奏吧。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样拍,也可以不一样拍,但必须和着音乐的节拍。(通过师生互动的拍手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音乐游戏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师:刚才有的同学这样拍,有的同学那样拍,非常神气。这一遍我请你和你的好朋友合作着拍,也要跟刚才一样和着音乐的节奏有强弱的拍。(通过生生拍手游戏再次感受音乐节拍热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编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熟悉了歌曲旋律。)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要求碰铃第一乐句开始,双响筒第二乐句开始,舞板第三乐句开始,一直伴奏到歌曲结束。第一遍师唱生敲,第二遍跟钢琴和。(打击乐器的演奏,培养了学生静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训练`了学生多声部合奏的能力,同时进一步熟悉

了歌曲旋律,为学唱歌曲再次做好铺垫。)

3、学唱歌曲

(1)、师:在同学们的伴奏声中,音乐会的旋律显得更美了,它的歌词也很有趣。请听老师来读一遍。范读歌词。

(2)、师:想和老师一起读吗?师生和着伴奏音乐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生听琴默唱歌词、轻唱歌词、解决难点。

(4)、轻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 拓展欣赏名曲,感受春天的美丽

1:师:同学们唱得多美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作品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好。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这两首歌曲都是由世界名曲改编而成。先请同学们欣赏小朋友表演的由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闲聊波尔卡》,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闲聊波尔卡》歌词节选:你听,你听,唱歌的是夜莺;你看,你看,喧闹的是百灵;你听,你听,那鸽子的哨音;你看,你看,这孔雀正开屏。春天是开心的大本营,百花开,百鸟鸣。春天是快乐的好心情,云雀的歌儿像风铃„„

2、师:多么活泼欢快的歌曲啊!让我们模仿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春天的舞蹈吧!师生合着音乐一起律动。(拓宽音乐视野,感受音乐和舞蹈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增大信息量。通过律动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师:跳得真好!就像是春天的音乐会。老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大朋友表演的春天。这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杨洪基爷爷表演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改编过的报春曲。思考他表演的春天是怎样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歌词节选:草绿了,花开了,天暖了;大雁飞来了,冰消了,雪化了;

窗儿敞开了,心儿苏醒了,风筝飘呀飘起来了。蝴蝶跳起了舞蹈,蜜蜂唱起了歌谣,月亮累了,睡得长了,太阳出来得一天比一天早了„„

生:„„

4、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强弱来拍手聆听,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拍手聆听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5、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春天音乐会,感受了春天的美好。春天是开心的大本营,春天是快乐的好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热爱春天吧!听音乐律动出教师。 思考:

1、补充——使资源应用更加丰富。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大自然中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现象,并进行节奏的模仿,在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再通过各种形式的以欣赏《春天举行音乐会》为主线的师生拍手游戏、生生拍手游戏、选择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初步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补充欣赏两首音乐作品《闲聊波尔卡》和《拉德斯基进行曲》。通过视、听、说、唱结合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始终以音乐为主线,满足了现代小学生的审美需求。

2、替换、调整、删减———使教学更加有效。

如在本课的设计之初,我就收集了大量关于春天的图片、诗歌、歌曲等。如《春之声圆舞曲》《春晓》《春雨沙沙》《春天在哪里》《春来了》„„但是这些素材都运用到课堂中是

不现实的。在设计中,如何取舍成了一大难题。如本课的欣赏内容,教材上结合欣赏的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春》,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但是对欣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欣赏时画图形谱表示所听到的音乐,还要求画好每个乐段的色块等等,这对于初次接触新教材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处的。不是听一遍两遍就能完成的。经过反复思考,我最终选择了教材之外的两首歌曲——《闲聊波尔卡》和《拉德斯基进行曲》作为欣赏内容。因为这两首歌曲学生愿意听,而且和歌曲搭配得也非常合理贴切,始终能围绕着春天的主题,演绎着春天的绿意。学生感觉更新鲜、更有趣。教学时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更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情绪。

在实践中,我感到“舍”要比“取”更难。一方面,收集这些素材花费了自己不少精力,舍弃甚觉可惜。另一方面,总想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和更广的视野。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常常会在内容的选择上犹豫不决。例如第一次试教时,我用了诗歌《春晓》。对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晓》,我自己情有独钟。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似乎更喜欢可以互动的内容。因此,我下决心放弃花了不少时间收集的《春晓》,把这个时间留给了探索春天大自然音响这块内容上。

总之,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作为走进新课程的音乐教师,我必须对以往的音乐课堂常规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音乐新课程的变化,在和学生共同体验,对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我将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2013年7月3日

第四篇:音乐教学案例

精彩缘于创造 ——《大海的歌》音乐教学案例

李婷

案例呈现: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大海里都有些什么?(小朋友自由地发言)

师:大海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录象) 师:大海给你怎样的感觉?是啊,大海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多么富有,我们用打击乐器和我们带来的各种材料制造出各种音响,创作出一首首大海的歌,来表现大海,好吗?(出示字幕:大海的歌) 师:请小朋友拿出凳子旁边的东西,玩一玩,想一想可以表现大海上的什么声音?小组内相互讨论一下。(为了解决班级人多给创作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课前将学生收集的各种材料分类分小组放置。) 全班交流探究结果,并分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来创造大海上的各种音响。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大海多平静呀,就像一只大大的摇篮。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大海唱着优美的歌。(出示平静的大海图)想一下,我们创作的这首歌里都有些什么声音?

生:轻轻的海浪声、海风声、海鸥叫、大海上各种轮船的汽笛声„„ 师: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吧!

学生首次尝试。用抖动报纸表现风声、用抖动塑料纸表现海浪声、吹水鸟表现海鸥叫、用海螺或小喇叭吹模仿汽笛鸣„„ 师:你觉得我们创作的歌好听吗? 生:不好听,乱七八糟。 师:怎样才能好听? 生1:一组组加入声音。 生2:有节奏的变化。 生3:有快有慢。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伴随着教师的生动的解说词,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海风轻轻地吹着,蔚蓝色的大海泛起一层层的波浪。几只可爱的海鸥飞来了,成群结队的海鸥地在海面上自由地飞翔,唱着快乐的歌。勤劳的渔民驾着渔船出海捕鱼了,听——渔船的鸣笛声,时远时近„„

师:大海有时候平静,有时候又会焦躁不安。特别是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大海唱着豪迈的歌。(出示暴风雨中的大海图)想一想,这首歌里又会有些什么声音?

生:狂风、大浪、雷鸣、电闪、暴雨„„ 师: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暴风雨中的大海吧!

引导学生看教师的手势即兴创作,重点表现出声音的强弱和节奏。可用大鼓、大钹、沙球或饼干筒、放沙的易拉罐等模仿雷鸣、电闪、暴雨。

师:风停了,雨也停了,大海又渐渐地平静下来,这时,大海唱着欢乐的歌。(出示风雨过后的大海图)我们再来表现一下吧! 三幅图连起来表现。 师:除了这样连接外,还可以怎样连接?请学生上来随意用鼠标拖动图片,其余学生即兴创作大海的歌。 反思与研究: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大海的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七单元。对于我们天真烂漫的孩子而言,大海充满神奇和无穷的魅力,他们或多或少的从影视等各种现代传媒和亲身经历中对它有所了解。如何引导学生用音响创造“大海的歌”无疑极具学习的诱惑力和探究的价值,对我们任课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因为课堂是不断生成性的,是无法完全按照课前预设的进行的。笔者做了以上教学尝试,感慨颇多。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 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心目中的各种大海,首先要引导学生联想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使他们对大海的印象能够回想起来。因此课伊始,围绕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都有些什么,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验自由地谈话。接着,让学生观看由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海浪撞击礁石、海鸥勇敢地搏击海浪、海轮鸣笛出航、雷鸣电闪、狂风暴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得到美的享受,幼小的心灵为各种大海上的神奇音响所震撼。创造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滋长!

(二)敲敲玩玩,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探索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分类敲敲玩玩课前准备的各种物品或打击乐器,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并且小组内展开热烈的讨论,自己得出实践后的结论,而非教师强加给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来表现特定的情景时,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想象性和参与性做保证。如要表现海鸥的鸣声,有学生用竖笛,有学生用口哨,有学生用盛水的瓷鸟。再如表现海轮出航时的鸣笛声,有学生用小喇叭,有学生吹响了海螺,有学生用人声“呜——”等等。教师应对学生独特的想法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其不断创新。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生动地表现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

音乐课要体现音乐性和审美性。如果我们的创造只满足于单纯的音响创造,那么也只停留在创造的浅表层面。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音乐的表现手法来创造大海呢?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暗示、移情等心理策略层层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即兴创作。 如:教师请一组学生看教师的手势幅度大小使塑料袋发声,然后问学生: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有学生说:“塑料袋的声音大,浪头高;声音小,浪头低”。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海浪有时很温柔,有时却汹涌异常,单凭你们一组行吗”?学生无奈地摇头。“那么,想个办法?”我鼓励道。“我们可以一组一组地加入!”一学生高兴地大声说出了她的想法,马上得到孩子们热情地响应,海浪声此起彼伏。我又引导道:“海浪一浪又一浪,时而慢时而快,就像音乐有不同的节奏,你们能表现吗”?学生的创造兴致愈发浓厚了。于是,老师俨然是交响乐队的指挥,而孩子们自然成了一个个出色的乐手,在教师的快慢不一的富有美感的手势和抑扬顿挫的语言暗示下,生机盎然的大海诞生了,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被自己的创造惊叹了、感动了、陶醉了„„

(四)音画结合,引导学生创造出不同情绪的“大海的歌”。 大海是有生命的,也有它的喜怒哀乐!借助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环境下大海的不同情绪,然后引导他们为画面配上音响,便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事了,因为学生在教师先前的点拨诱导下已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音画结合,也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综合的先进理念。如图一:一轮旭日升起于蔚蓝色的平静的海面上,海鸥自由翱翔,海轮刚驶出港湾„„大海的歌是优美的。图二:恶浪滔天,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大海的歌是豪迈的。图三:大海泛起浪花,海轮满载而归„„大海的歌是欢乐的。大海是变化多端的,它的歌也是变幻多姿的,借助CAI课件的神奇功能,让学生来操作鼠标创造各种各样的大海,从而让学生真正主宰音乐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时期的音乐老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同时又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它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新课程将因我们的创造而精彩!

第五篇:音乐教学案例

一、课题: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彰显有效预习对学生掌握技巧的优势。”《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有关资料收集,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本课是以孔雀静、动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做到熟能生巧。所以本课通过预先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结婚课上老师的讲解与示范 ,跟好的掌握本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 、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

视频播放:孔雀舞

师:我们在欣赏这段视频同时思考一下,这里边出现的肢体语言,有哪些是你在课下观察孔雀神态,动作时看到过的。

生(们):孔雀喝水、走路、回头等动作都是真实模仿的。

师:这些肢体语言基本都用了,那么神态呢,你在观察时有没有留意呢? 老师再次播放学生预习过的孔雀的视频,指导学生再次感受孔雀的走路、站立、开屏、啄头动作及神态。

生(们):简单的动作模仿。

师:你们看到的自己的动作漂亮吗? 生:不好看。

老师随音乐示范动作 师:像吗 好看吗? 生:好看。

:师:有谁知道为什么呢,你们也在走路 啄头。为什么就不是很形象呢?就不像呢?

生:想。

(因为我学舞蹈专业的,所以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

课堂回放二: 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 生:练习

师: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 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提前预习使学生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

课堂回放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同学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孔雀的形象生态已经事先在学生们的头脑里扎根了,再次形象的模仿,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提前指导预习对学生探索性教学的有力作用,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四、案例分析:

(一)

1、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有效指导课上预习,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

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有效预习,高效完成任务。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先由我师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血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的在教室穿插) “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上一篇:俞敏洪演讲稿范文下一篇:云南省丽江市范文